1 ) 借吴家丽pk梅艳芳,聊两句中国女人的浓和淡
女人没有丑美,只有长得浓的和淡的。浓的大概如梅艳芳,杏眼圆睁五官立体,是所有人一眼望去的头牌;
长得淡的大概如吴家丽,细眉小眼塌鼻子,若是拉过去一样样比五官,吴家丽样样不如梅艳芳。
然而《何日君再来》,完全被长得淡的吴家丽圈粉。开场的10分钟,把女主梅艳芳比得一点颜色都没了。
第一景,梅艳芳浓,聚光灯下穿着繁复花纹和皮草,画着浓妆眼影唱歌,正面张扬;
吴家丽素,一个全素色旗袍的暗色背影,转身在人群,一个肩膀一个腰身勾得人痒痒;
第二景,梅艳芳动,在聚光灯下唱歌,摆出喝酒的姿势腰身很大,如京剧《贵妃醉酒》的那个下腰;
吴家丽静,在台下抽烟、小口抿一口酒,一个若有若无的眼神扫了男配一眼,漫不经心在酒杯里吐了一个烟圈,漫不经心地盖上,漫不经心地用红指甲油的手指在盖子上敲了两下,漫不经心地像一个不经过大脑的动作,却把男配的魂儿都勾没了——梅艳芳在舞台上的大下腰白演了。
第三景,日本人调戏矛盾来袭,梅艳芳火炭脾气,正面冲突,站在c位美艳中咄咄逼人;
吴家丽从中斡旋,一直站在侧位,处理后低头从男配面前过,再回身看了一眼,看得那一眼柳眉如烟,男配的魂儿彻底不要了。
第四景,两人同时在人群的刹那,梅艳芳繁复,烫卷头发、亮闪闪无一处不发光的大牡丹瑰丽旗袍,夸张得艳红耳环;
吴家丽素丽,乌黑的松挽发髻不做任何装饰,宝蓝旗袍只配金色镶边,全身明显的首饰只有一对金耳坠,却把整个色彩焦点都集中在这耳坠上,在夜总会一片花哨的争奇斗艳中,素丽反而是最夺目的视觉清晰。
之前看中国女人的含蓄韵味东方味儿,万众好评不过《花样年华》的张曼玉,或许是个人偏见,我倒觉得有点名过于实。曼姐在当时短发,已略显美人迟暮;张曼玉真正的风流婉转在《青蛇》里的小青,可以或许角色原因,眼角带着妖而娆,总觉得不在人间。
林青霞太英气,朱茵太仙气,梅艳芳太艳气,吴家丽倒是演出了更在人间的东方韵味儿。嗯~
2 ) 人性的哀歌——《何日君再来》
一部《何日君再来》分两天看完,头一天看了一小时,觉得不过尔尔,第二天看完,不禁泪流满面。
这个时候挑这部片子看,自然有纪念梅姐的意思。然而即使不带私心地看完全片,给人印象最深的也还是梅姐的表演。一开场的歌舞先声夺人,舞女角色对歌手出身的梅姐来说,自然驾轻就熟。妖娆而大气的台风乍现,立即把全场所有其他演员的风头都压了下去(当然除了曾爷,呵呵)。此后剧情徐徐展开,梅森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也一一浮现,从学生时代情窦初开,到混迹风尘的成熟妖娆,重遇旧情人时的犹豫与渴望,挣扎在日军铁蹄下的无奈与不甘,一直到最后洗净铅华的日本家庭主妇形象,梅姐演来无一不丝丝入扣。
最扣人心弦的表演,我认为有两处。一是剧中唱《何日》的一段蒙太奇铺陈,梅姐把梅森一边身怀六甲盼情人,一边在日军的威逼下忍辱负重的处境刻画得真切感人,霑叔的词曲在梅姐沉郁动人的歌喉演绎下,犹如一声声叹息,让人忍不住放声一哭,既是为了国家,更是为了没有国家保护的女性。二是片末梅森拒绝旧情人的一场戏,两分钟的渐近镜头,梅姐把人物内心从心如止水到情难自已哭出声的转变演得极富感染力,让人想起她在《川岛芳子》中最后“行刑”一场的精彩表演。
梅姐的演技,至少和她的歌艺一样出众。那种孤高豪迈的大将之风和温柔婉转的小女子意态居然可以如此完美地融合在一个人身上,现在想来,真的仿佛是世间不该有的传奇。
影片的其他角色也一样生动。吴家丽扮演的小妈乍看是忍不住春心寂寞的放荡妇人,勾搭上汉奸还有卖国求荣的嫌疑,然而面对锄奸队的枪口她挺身而出,可见心中也有真情。徐少强演绎的76号汉奸头子阴险毒辣,然而在最后关头依然还是愿意为保护过自己的女人牺牲。曾江扮演的老板仗着美国护照和人脉八面玲珑,最终仍不免惨死狱中。野口痴情单纯,并且不赞成武力侵华,但是谈到国家利益的时候也毫不犹豫,坚持“中国应该被日本统治”(形象比那个什么叫“角川”的学生兵真实可信多了)。梁家辉扮演的男主角看似单纯的热血青年,可是影片也没有将他符号化。面对爱情和亲情,他满心纠结,对自己执行的潜伏破坏任务,他不无怀疑和憎恶,还放弃使命放走了梅森和野口。最后讨还亲人一场戏,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悲剧交织到一起,“难道我有得选择么?难道我没有选择的权利么?”,一下将剧力抬高两层楼。
可以说,每个角色身上都有着丰富的人性,不可以黑白一言蔽之。这些不被充满“中国人”、“日本人”、“汉奸”和“爱国者”等政治概念的史书承认的人性,却正是上海孤岛时期的众生相。
影片制作很花了些心思,美工出身的区丁平在还原旧上海时代氛围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弄堂、评弹和花样混杂的十里洋场颇具信服力,灯光也很考究。诚如大波所言,港片因为场景捉襟见肘,所以镜头不免局促琐碎,但是也自有一份意趣在。剧中的打斗场面沾了香港动作传统的光,也挺有观赏性,不过汉奸间谍组织出动火箭炮未免无稽,连日本正规军都未必有这样的装备。
91年香港影坛,依然还是新武侠和英雄片一统天下的时代,然而重新书写历史的潮流也在悄悄萌动。《川岛芳子》、《等待黎明》、《何日君再来》这样的电影一般被归于“文艺片”,其实是香港影人重新寻找自身定位,欲对本土文化源流有所言说的野心之作。我前几天说过,香港代表的,是中国文化中没有被一种“主义”清洗过的草根层面。香港电影中的史观,诸如《少女慈禧》、《川岛芳子》之类,往往让我们觉得陌生,其实正是中国传统戏文中的精神——人情第一,大义其次。无论《昭君出塞》还是《六郎探母》,观众为之感动的都是其中亲情人伦的部分,而不是什么“国际主义精神”和“民族大义”。这样的精神乍看似琐碎,实在是人本,反而比什么“主义”都更具有普世性。中国传统与西方人道主义的差距,其实并不那么远。
《何日君再来》中,有一个镜头特别让我难以忘怀,那就是梁家辉在1946年赴日寻找梅森,在一个车站办公室内找到了当年被自己打瘸腿的野口。两个情敌隔门对望,本来是多有戏剧张力的时刻啊!可是导演却让摄影机退了出来,从办公室沿着开始进入的路线退到车站门口,将抱着孩子的妈妈、维持秩序的乘警、打着绑腿的伤兵各色人等一一收入镜中,既刻画了战争的创伤,又展示了老百姓的人情之美,两个男人之间的空白,一下就被千千万万人的命运充实了,正所谓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比某些跟着个小日本兵瞪大眼睛没完没了欣赏惨剧的“反战电影”不知高明多少。
现在来看《何日君再来》,让人在为剧情感动的同时,也在感慨那种兼容并包的历史观和文化氛围的逝去。现在我们的银幕上,无论《建国大业》还是《南京南京》,充斥的都是一些从概念出发的刻板人物,只不过调子不同而已。回归后,香港电影失去的,远远不只是黑帮电影中的几个删节镜头,而是一整套看待历史和人生的传统草根视角。这类“俯下身来,将心比心看历史”的港片传统,港片北上之后已经断绝。在2007年的《色·戒》被和谐事件之后,更是不可能被重新拾起了。
3 ) 大爱梅姐,剧情错乱
我一直想看这部电影来着,就冲梅姐的那几张剧照,高端大气上档次,今晚闲来无事,发现能在线看了,终于页看了,感觉剧情乱七八糟的,后来看了看别人的评论,感觉自己可能看了一个阉割版的,很多来龙去脉交代的不是很清楚,而且这一版没有字幕,我只能猜那几个小鬼子说什么了。
《何日君再来》好像是邓丽唱的一首歌吧,日本味道很浓,一场战争,无休止的等待着爱人的归来,但是当“君”终于能爱的时候,物是人非。
梅依在年轻的时候就说,难道除了国仇家恨,你们就没有感情吗?这是这部片子最复杂的一段。野口对梅依的爱,梅依对日本女孩的维护,内奸和阿一之间的爱,野口和梁森之间微妙的感情,这些都是国仇家恨之外的感情。因为国仇家恨,本应该对立的良方,却只能握手言和。或许,导演想要表达的是宏大背景下人们的细腻情感,虽然国仇家恨再大,再正义,但是人,还是很难抑制自己的情感。
梅依最终选择了和野口相依,我想不仅仅是感激,她对他,也是有感情的。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终究还是改变了一切,包括爱。梅依和梁森的爱,是正义的,是被祝福的,好不容易保了家卫了国,还熬到都活下来了,但是终于也还是抵不过那战争年代没有立场的爱。对于普通人来说,就像野口所说,“没有那么坚强”,有的人天生就要去做英雄,而英雄,也根本是无奈的选择。没有国哪来的家,可是当有国的时候,爱人又在哪里呢?
终究还是错过了。
看前面的时候,总觉得吴家丽是为了保护歌厅和老板,但是曾江哥莫名其妙的就死在了监狱里,没人关心没人营救。开始以为叫老板“爸爸”就如妓女叫老鸨“妈妈”,后来发现好像还真是梅依老爸,总之这段我也看的不是很明白。为什么阿一一直阻止内奸上楼?其中阿一拿着刀去找汉奸,本来应该是想要杀了他的,但是一个女的最终也弄不过哥男的,最后就被xxoo了。我是这么理解的,本来阿一是阴奉阳违的,想要就那个“不行”了的老板,就牺牲自己了。结果汉奸后来动了点感情,就把老板整死了,然后阿一去报仇,但是被收付了,不明白那段给梅依使眼色是个什么意思,反正最后在一起的时间久了,就动了真感情。互相都救过对方的命。本来以为汉奸会毫不犹豫扔下女人,但是没想到他还是回去了,并且被打死了。我在想,阿一的两个箱子里装的什么宝贝啊?宁愿让自己的男人为了这两箱子送命也不愿意扔了跑上去。不过港片就是这样的,又很多逻辑上不能推敲的地方,总而言之还好了,就是我听不懂那么多的日语,没个字幕什么的,只能猜那几个鬼子的剧情让我好捉急。想必内日本妞是爱着野口的,但是野口告诉她他要结婚了,日本妞好桑心,然后我在猜,这日本妞应该是内日本老头子的女儿,不知道对不对,最后还是帮了自己喜欢的男人和他的女人。
梅姐很美,就这样。
也许对这个片子的期待太高了,我可能早在一年前就搜索过一直想看,结果对于这凌乱的剧情显然不是太感冒,但是总之还好了。
感动的是野口对于梅依的爱,我在想,也许是恨鬼子占我家园,于是让他们的男人深爱我们的女人,让他们的女人伤心去吧。
4 ) 君你还是别来吧
初看电影名字,我总感觉里面会有邓丽君小姐那首何日君再来的歌曲,结果是我想太多了,并没有,有的是梅艳芳一如既往的迷人小嗓音唱的歌曲。。。那里面唱的几段歌曲很好听。
说起梁家辉这个角色,虽说是为了抗日,可打别人腿一枪,让他假借伤残带着老婆儿子去日本的时候,我就觉得是渣男了,还好影片最后没有跟梁家辉走,留在日本正好是我想要看到的结局。。。君你还是别来了
顺便说一句,梅艳芳小姐,你是不是留在日本,后来改名川岛芳子了,我咋看着那么像!
5 ) 何日君再来:兜兜转转,他终于还是失去了这份爱情
这是一段跨越抗日战争的爱情故事!
男主深爱着女主,女主也深爱着男主。
但是在乱世之中,又怎能容下一对小人物美满的爱情呢?
六年前,梁森(梁家辉)和梅伊(梅艳芳)相识于抗日游行之中。
人生最美好的年纪,激情与爱意汹涌澎湃的时候,两人相爱了。
两人互送了信物,并发誓永远不会遗失。
恋爱的时候,一些小事情都会变得甜蜜起来。
只是,他们处于乱世。
爱情这么奢侈的东西,是很难保留的住。
梁森不敢留下任何承诺,于是在留下一封信后,他选择离开参加了革命。
再见面时,已是六年后的1941年了。
梁森成为了一名重庆政府的地下分子,而梅伊则在父亲的俱乐部中做了歌女。
梁森在俱乐部暗杀日本人之后身负重伤,正好被梅伊救了回去。
铁泽明(徐少强)是76号的负责人,为日军服务。
为了寻找凶手,在俱乐部大肆叫嚷。
俱乐部的吴先生,也就是梅伊的父亲,自然不容许对方撒野。
吴先生有着美国护照,且俱乐部在上海公共租界,加上还有追求梅伊的日本官员野口的存在,铁泽明终于没敢太放肆。
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铁泽明面对吴先生等人嚣张狂妄,但在得知野口的身份时,态度立马变得很听话。其实抗日战争期间,就是因为这样的伪军太多,才导致战争持续了那么多年。
梁森与梅伊的再次相逢,两人的爱意依然很浓。
但梁森依然不敢有丝毫承诺。国家兴亡间,又怎能顾得及儿女私情。
不是不够爱你,是怕不能给予你完整的爱。
毕竟战争期间,他还是一个地下分子,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随着日本战争的推进,上海成为了日军的占据地。
铁泽明趁机抓走了吴先生,同时搞上了吴先生的续弦阿静(吴家丽)。
阿静本是想要暗杀铁泽明的,却在对方的强势搂抱中爱上了对方。
两人陷入了如胶似漆的爱意中,在梁森之后要枪杀铁泽明时,阿静舍死救下了铁泽明。
梅伊怀孕了,但梁森得知消息后却犹豫了。
他有些无措,此时正是战争最激烈的时候,但他却不可能去尽做父亲的责任。
很快,他的藏身之地被特务发现并发生了枪战。
他侥幸逃脱,但留下的书信却让野口误以为他已经被杀。
野口深爱着梅伊,是一个仁慈的日本人。相比铁泽明那种残害同袍的叛徒,野口反而好多了。
对于梅伊来说,野口就是一个非常合格的备胎。为了掩护梅伊,两人假结婚。
不得不说,备胎做到这个份上已经很厉害了。
梁森回来了,他的任务是要暗杀野口以及梅伊。
他多次看到梅伊挺着大肚子时的无助时刻,却不能出现。很快在与野口的对峙中,知道了两人假结婚消息。
于是他故意打残了野口的腿,让他以伤残军人的身份回到日本。
看着上了火车的梅伊和孩子,梁森只能在众人的拦阻下流泪不止。
抗战结束后,铁泽明在逃离的过程中因为等待阿静而被特务杀害。
梁森及时出现救下了阿静,并护送她安全离开。
陷入爱情中的阿静甚至抱怨,如果当初梁森开枪杀死两人,就可以死在一块了。
不得不说,大多数女人是非常感性的。就如梅伊一般,在她的心里,感情才是最重要的,家国情怀是在其次的。片中有一个片段,学生围着一个日本女生暴打时,作为同学的她拦下了众人。并说“我不管什么打战,但我是有感情的”。
梁森去日本找到了梅伊,却只能看着儿子在叫着别人爸爸。
梅伊也知道了当年的情况,只是如今已经回不去了。
虽然她还爱着梁森,但是她欠野口的实在太多了,梅伊劝梁森以后不要再来了
在飘满雪花的巷口,梅伊一个人离开了。
梅伊与梁森都没有错,要怪只能怪这个乱世。
两人分分合合,终于还是失去了这份爱情。
6 ) 短评几句 字数超了
那时候的港片 都有点作坊的感觉 一看就是小投资的低成本电影 镜头画面也有点太压抑 影片试图深入挖掘战争中人的生命 人的情感 命运似乎在奏响没有人情的人情 比如那时候阿梅凛然道:“只知道爱国,难道你们没有人的感情吗?”甚至有一些主题上《英国病人》的大气魄 还有无辜的孩子 孩子母亲的日常情节 都还原了人本身 正是这些平常的情节 使人想到这些不是在看戏 就如同我们切身都是人 在浪潮里经历着翻滚的无奈
7 ) 何日君再来?君来情已埋。徒惹两处思,断肠人至死。
唉,70后的我,爱老港片,怀念老港片,看了无数老港片,却遗漏了‘何日君再来’。
甚至是初初看到三分之一时,我还有了想把影片结束的念头,我以为,不过就是乱世儿女情罢了,而且还是有点片段凌乱,大杂烩般的感情,已经见惯不怪。只是事先看了一篇影评,说此片不错,于是乎,也因当时实在是无事可做,就耐心看了下去。谁知越看,越深陷其中。
不知是梅姐的歌感动了我,还是梁家辉的眼神攻陷了我,我的眼泪就那样开始流个不停。这样的背景,这样的爱,这样的纠缠与守护,这样的两个男人,我也不知该选择谁。
我恨梁森的那句‘不知道’,却也知道梅忘不了他的拥抱。我感动野口的默默付出,不离不弃,却知道梅那是感激,是亲情,却无关于爱的回报。
人生永远就是这样,不管是感情还是职业,或是要走的路,不全是你所能选择,等你可以选择的时候,你最想要的,却已离你远去。
结尾处那漫天飘舞的雪花,实在是很美,很美,也很凄凉,配上梅姐的歌,幽怨凄婉,令我忍不住心里那断肠人在天涯的悲哀之情,泪流不止。即使当年看胭脂扣我也不曾哭到如此厉害。也许在我心里,感情的最大悲哀是活着,爱着,却不能相守吧。
感谢豆瓣上之前几位朋友对此片的影评,让我不至错过了这部好片,虽然部分情节略嫌夸张,杂乱,但静下心来,那杂乱中深刻细腻的感情,又岂是那些韩剧之类的可比。不过,这片子老了,爱看的人估计也至多到80后,怀旧嘛。
8 ) 什么是乱世女儿情?看29年前,梁家辉和梅艳芳如何演绎
在1990年香港电影票房排行榜上,一部鸿篇巨制《滚滚红尘》排到了第52位,票房仅有665万港币。
但是这部由严浩执导的经典名作,不仅是聚集了林青霞、秦汉和张曼玉三大巨星,更是拿下了第27届金马奖的8项大奖。
要知道当年排名第一的《赌圣》可是有4132万港币的票房,其实对于《滚滚红尘》此类文艺气息浓厚的电影来说,票房似乎从来就不是强项所在,而从艺术角度来说,却是深受各大电影奖项的青睐。
时隔1年之后,香港著名的嘉禾电影公司发行了一部同类型的影片:《何日君再来》,两部影片的题材非常的相似,都是以战乱时期的家国仇恨和儿女情长为主要故事内容。
《何日君再来》上映于1991年3月28日,由区丁平执导,梁家辉、梅艳芳、吴家丽、徐少强和曾江主演,讲述了抗战时期梁家辉饰演的梁森与梅艳芳饰演的吴梅伊的一段乱世儿女情。
影片在故事构架上,与《滚滚红尘》非常的相似,都是时逢乱世,并且都是一对互相深爱的情侣,被迫分离而各奔东西。
这种故事的安排,被称作是一个在无奈的时代中发生的无奈的故事,虽然故事的收尾没有合家欢那般的令人满意,但是其中荡气回肠的爱情还是非常令人称道的。
片中的几位主要演员的演技都是绝对在线的,这其中梅艳芳和吴家丽两位女演员的演绎尤为出彩,凭借本片梅艳芳同时获得了金像奖和金马奖影后的提名,吴家丽则获得了金像奖最佳女配角的提名。
不过说到票房,《何日君再来》与《滚滚红尘》也算是命运相同,在1991年香港电影票房年度排行榜上,《何日君再来》以579万港币的票房,位居第53位,而那一年排名第一的《逃学威龙》票房则高达4383万港币。
其实在商业化的大环境下,《何日君再来》这样的慢节奏剧情片,很不能占到便宜,即便是拥有优美的画面和文艺气息浓厚的电影氛围。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样的电影也很能够让人印象深刻,除了慢条斯理的讲故事之外,整部影片的经典性已经慢慢的构建形成。
所以时隔29年之后,再次观看这部《何日君再来》,依然会被那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所打动,其中还有片中那物是人非的失落感,同样是让人感同身受。
梅艳芳似乎并不出彩啊 吴家丽很美
片名很美,观感很差。可能是觉得拍得太刻意太狰狞太戾气太猎奇,可能是惋惜有些浪费了梁家辉梅艳芳阵容,可能是看的不是合适时机。
看看这片儿的豆瓣评分,只能说大家对那时候的港片真是宽容啊!吴家丽和徐少强真是全港演绎情欲片的绝顶高手,情妇与汉奸,无人超越!
被年轻的梁家辉惊艳了
為什麼那幾年關於戰爭的港產片都可以拍得那麼有質感? 故事雖粗糙,但鏡頭很厲害,畫面很美。還有,吳家麗那種獨特的性感實在到了後無來者的境界啊! Btw,我真的希望兩首從未出版過的插曲會有面世的一天(從某次訪問中得知華星版權部將母帶保存得很好)
片尾响起梅艳芳的何日君再来时,我落泪了
梅艳芳 梁家辉 区丁平 徐少强 十大編劇之二陳慶嘉作品. 大銀幕看特別好, 還有鄧萃雯小姐.國村先生客串......
好滚滚红尘一样荡气回肠,很大气;音乐超赞;每个角色都很丰满;梅艳芳表演,好。结尾尤其牛X
影片以著名香港歌手李香兰为原型,梅艳芳在片中饰演歌女梅伊,她在一场枪战里表现出的惊恐、手足无措,令人无法将她与之前的角色相关联。家国之仇面前,儿女私情又算得了什么,每一次梁森的离开,都让梅伊无可奈何,梅艳芳的眼神透露着深深地失望,她将一个为情所困又止于思念的痴情弱女子演绎的淋漓尽致。
91年这部电影算很不错。日本人设定不错,没有为私人感情巧取豪夺,多次帮助中国人,我宁愿相信这样一场非正义战争中,不是每个日本人都是恶魔。吴家丽的角色和色戒里的汤唯一样,其实爱无关乎年龄、贫富、肤色、以及政治立场,尽管铁泽民是汉奸,她还是爱上了他,而他也为了不抛下她被愤怒的国民打死。梅伊后来和梁森说:我不知道没有人去保卫国土是什么样,我就知道我在上海一直等着你是多么痛苦,战争爆发我身边的人都没了,孩子在我肚子里长大你在哪里。。。其实这很真实,战争的时候不是每个人都会认识到民族大义,更多人只想保护好自己和家人,那时的女人更是如此。去了解一下张爱玲就更加懂得。人都是复杂的,在特别时期真的很难用道德来衡量。反过来想那些能为民族解放牺牲小我甚至生命的人真的难能可贵。ps:歌曲很好听,青山知可子美
私情与大义。本片观点有些独特,并用几组故事去说这个。梅艳芳的歌极动听,表演得也魅惑。赤井英和也令人印象深刻。区丁平依然令人失望。相比他们一起出来这一拨,他算是最没水平的一个了。不过他还真是个爱拍情欲戏的导演啊。
滚滚红尘+喋血街头的狗血之作。大时代背景下的大人物命运,选取点特殊,感情纠葛也特殊,不过可以理解,港片特色。吴嘉丽真心演得好。
可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居然是徐少强被枪击后,滚落的行李箱,以及,吴家丽仓皇失措的表情。
感到编剧和导演都有点眼高手低,又一次浪费了演员....
一部个人情感明显比家国情怀更强烈但又自然流露毫不牵强不刻意捆绑的电影,非常独特。看着后妈狼狈逃跑失败被男主救下送上火车之前,她把自己收拾的齐齐整整,黑亮的长发挽在头后用发套箍起,珍珠耳环,带蕾丝领的米色洋装,白白净净的脸。真让人觉得,有一个精致优雅的女人站在阳光之下,在你面前,这世上就没有什么坎儿是过不去的了。目测这怕是梅姐唯一一次在严肃题材里演恋爱脑尽管还是个死倔的脾气~生孩子的戏无一例外都那么夸张,没记错的话孙俪曾经说过,生孩子不会叫那么大声的~“疼的浑身上下一丁点力气都没有了,哪还叫的出来~”……………………………………
内地导演快来学学如何换视角拍大时代表现深刻情感吧。梁家辉与曾江的表演都很棒,区丁平的拍摄手法虽然还不够大气完整,但感染力却是一流的,那两年也算是他的创作巅峰吧。PS看了释凡大湿的短评我突然间好……不舒服= =
舞美布景还是很可以的,评弹、苏州河、外白渡桥,包括驻日美军,这些细节都很用心,时代感是出来了;最后的对白也很真实,战乱小人物心绪,港影处理得很是细腻;最差劲的是剪辑,很多大场面做得不到位,白白浪费这么多设计,枪战受吴宇森模式影响太深,看多了腻味。
虽然故事细节经不起推敲(港片通病),但很难得的拍出了革命时期的爱情荡气回肠的感觉。区丁平很会拍美人,从关之琳(《群莺乱舞 》)、富田靖子(《南京的基督》),到本片的梅艳芳,个个都很惊艳。
何苦君再来,不太成功的爱情片。美术指导拍片就是美,梅艳芳不停换装,赤井人中嘴唇如雕似刻。应该拍得超长,忍痛剪成蒙太奇,主角上床仓促,以及邓萃雯都可能有条线。青山可知子没有脱。从短评上可见大家对徐少强和吴家丽这段才是心心念念,好人没有“性”,坏人有权力有爆发力,这就是“色·戒”。这里头都是情种,没有革命志士,所以学不得卡萨布兰卡。阿梅可以更强的
片子很难看,乱七八糟的,但是因为有梅姐,还是坚持看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