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疾病

剧情片泰国2004

主演:班罗普·洛罗伊  萨卡达·卡温巴迪  Huai Dessom  Sirivech Jareonchon  Udom Promma  

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

 剧照

热带疾病 剧照 NO.1热带疾病 剧照 NO.2热带疾病 剧照 NO.3热带疾病 剧照 NO.4热带疾病 剧照 NO.5热带疾病 剧照 NO.6热带疾病 剧照 NO.13热带疾病 剧照 NO.14热带疾病 剧照 NO.15热带疾病 剧照 NO.16热带疾病 剧照 NO.17热带疾病 剧照 NO.18热带疾病 剧照 NO.19热带疾病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1

详细剧情

  泰国的小乡村迎来了一批军人在此驻扎。其中,有一个叫做KENG(班洛浦•罗蒙内Banlop Lomnoi 饰)的士兵跟乡村孩子TONG(萨克达•凯伍布迪 Sakda Kaewbuadee 饰)相识。开始,TONG和一个女孩眉目传情,但终究擦肩而过。在工厂帮忙的TONG,向 KENG学开车,两人由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KENG和TONG的感情慢慢从友情开始升华。TONG的妈妈无意中发现了TONG对KENG示好的卡片。为了不让儿子越陷越深,她带领两人穿越地下隧道拜佛祈求神佑。在茂密的丛林中,两人无意中听到一个古老的传说——爱意会让情人的灵魂幻化成老虎。没想到竟然一语成谶…… 本片荣获第57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

 长篇影评

 1 ) 没有人性

很神的一部片。人是一头野兽,本能是猎杀。在漫长的孤独中,它们保持猎杀或者死亡。“我不想还没被人爱过就死掉了”在与男孩的关系中,士兵是征服者,暧昧的存在,给与了性发生空间,性的发生实现反向的征服。与虎灵的关系中,士兵成为了被征服者,猴子说“你要么猎杀他,将他从灵界解放,要么进入他的世界,被他吞服。”兽性之爱不存在解脱,只会随死亡的发生而消失。征服者的诉求来源于人的本能,而被征服者的诉求来源于求生与反向征服。本片的征服,局限在外部力量的强弱。而在人性的征服中,还要算上心灵上征服(追随)。而“真正的猎手往往以猎物的方式出现”本片也能如字典般给出答案。虎灵被士兵视为猎物,却时时刻刻掌握着士兵的行踪。而本片超越这种世俗概念的地方,就在于士兵发现了自己才是猎物,于是掩盖自己的气味,上满子弹后,虎灵的绝望奔腾:它知道彼此之间不能发生感情,而且自己必须猎杀他了。

 2 ) 影像笔记 阿彼察邦

1、阿彼察邦和阿巴斯的亲缘性(这里特指与阿巴斯纪录片的比较)

a)信息的重复使用

阿彼察邦在短片《给布米叔叔的信》中开头部分是两段非常相似的诉说,这两段借由不同的声音说出口,在我理解的阿彼察邦电影的逻辑里,仿佛写信给布米叔叔的人也经历了前世今生。在《热带疾病》中,同一段关系在前后两段中借由一个寓言故事发生转变,前一段是男孩TONG和士兵KENG,后一段变成了虎灵TONG和士兵KENG。同样,这个寓言也在后半段被诉说了两遍。

阿巴斯在纪录片《伍》中,也是用了前后两段式结构,前一段是五个海边场景,后一段是在这五个海边场景里,叙述着阿巴斯如何拍这五个场景的过程。在看前一部分的时候我在想阿巴斯怎么会去拍这种片子,在固定镜头下五个美丽的海边场景的组合,无论如何,在我眼里这种影像语言代表着堕落,甚至可以让小清新们赞叹每一个画面的美,并赋予它深意。如果这个片子只有前半部分那就是典型的装逼范。但毕竟是阿巴斯啊,后半部分降解并丰富了前一部分的美,它通过结构使美成立。

b)纪录片+虚构

阿彼察邦在他第一部长片《正午显影》中,使用的是纪录片+虚构的手法,大致是记录虚构记录虚构记录虚构...的结构方式,拆分出来的虚构部分正好组成一个整体。几乎是同一种方式又用在了短片《七情六欲》中,阿彼察邦绝对是一个结构大师啊,他不但在电影画面中做装置,还在叙事结构上做装置。

阿巴斯在《童心一二三》中,在记录当地非洲人的生活中,加了一段虚构,几个人在夜色中观察飞蛾扑灯管的景象,然后回到屋里,由于没有电,点燃了一根火柴,一根接着一根,然后画面转到打雷下树的剪影,然后下雨。太惊喜了!虚构的这段明显比记录部分要用力,但阿巴斯可以让你觉得这段非常轻盈,它停留在美上,而让人感觉更好的是这美还在整体里。我觉得今天的纪录片如果不是带着这样的追求去组织(围绕着记录对象本身,很容易将导演处于被动状态),那拍的再好也是文献。

阿巴斯和阿彼都是有独创性的作者,这种亲缘性其实只是建立在对他们作品相似点的观察,而他们各自作品的内在逻辑没有任何可探究的联系。阿巴斯展现的是更单纯简单的情绪,而阿彼察邦则更有野心。同时在亲缘性上,阿彼和蔡明亮、卡洛斯·雷加达斯都能做比较。

2、王家卫式的信息传递

阿彼的某些电影场景有时会出现在他其他电影里,不过他绝不像王家卫一样会把线索埋的这么深,或者他根本没这么预谋过,他的每个片都是独立的,在其内在结构中。只是这种方式让我想到了王家卫哈哈。

a)一对父女在诊所关于助听器的对话这一段分别在《正午显影》和《祝福》里都出现过 b)正午显影里最后小孩们说了一个关于老虎的寓言故事,在04年就孕育成了《热带疾病》 c)少年踢球的场景几乎在他的每个电影里都出现过,短片《纳布亚魅影》更是集中拍了在闪电下少年们踢火球的场景,他又发挥了他在电影中做装置的才能,光若隐若现,有层次的变化,太迷人太迷人太迷人了。阿彼察邦的光影是我所有看过的电影中最感人的。

广场舞

d)跛脚的女人出现在《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和《幻梦墓园》

e)医院———连接生与死的临界场所 树林———梦发生的地方

3当代艺术性

阿彼察邦是最有当代艺术意识的导演,他通过画面、装置在电影中实现绘画的功能,通过行为表演来破坏完整的故事结构。他的实验性和当代艺术的才能都在短片中发挥了出来,而在长片中又小心谨慎的使用它们。他在电影中实现的美没有让我感到腻味,它在静静的散发魅力。就如同他电影中的寓言故事一样,最后没有落到人性故事上,而落到了画面上。(关于佛教的、前世今生的主题处理不好就会招人烦,让人觉得故弄玄虚,他时常会有让人从这种浓郁强烈的宗教氛围中逃脱出来的感觉)说完好话说点坏话,他的有些片子的结尾最后处理成世间群像的感觉,让我觉得结尾好仓促,似乎有一种从私人影像转变成公共记忆的嫌疑,不太明白他的意图?

在亲缘性上,还可以拿卡洛斯·雷加达斯、蔡明亮和阿彼做比较。

 3 )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给《热带疾病》写的影评:这怪物是什么鬼东西?

一个说明: 最近刚看完东南亚研究著名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回忆录《椰壳碗外的人生》,意外发现他给《热带疾病》写过影评并且与阿彼察邦导演有私交。这篇影评原文是英文,又由安德森教授的学生穆康·翁贴撒翻译为泰文。因为十分喜欢安德森教授的著作和《热带疾病》,就找到泰文翻译成中文。翻译地不是非常严谨,但可以看一看作为对《热带疾病》的补充了解啦!

正文:

去年在法政大学一场约有一百位师生参加的宣讲交流会结束之后,我借着机会询问现场有谁听说过以其作品《热带疾病》而声名大振的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古请举手示意。当看到仅仅有15位听众举起手来的时候,我感到十分诧异。而当我询问有谁看过这部电影时,仅有8-9位观众举手示意。这怎么可能呢?

2004年,阿彼察邦先生在享有国际声誉的重要电影节戛纳上获得了特别评审团大奖。这绝不是出于侥幸。早在两年前,阿彼察邦先生曾经在戛纳上凭借《祝福》获得重要奖项。因此我们便想当然认为曾将连泰语都不会说的泰格·伍兹称作“国际泰国人”的曼谷民众至少应该以阿彼察邦先生令人激动的成功而感到自豪以及兴奋,但是并没有。问题是,为何会这样呢?

如果观赏过ALongkod机智风趣的伪纪录片《他们说 觉得热带疾病 有问题》的话,答案将开始浮出水面。这部伪纪录片提醒观众《热带疾病》仅在三个影院内放映(仅曼谷地区),每家电影院上映时段仅一周。为什么会这样呢?在某些简短的访谈中,曼谷尚未完全出名的人物们以及媒体们反复称赞这部电影为一流、非常值得感兴趣及已经超越了其他泰国影片水准(他们仅仅是对戛纳电影节作出反应而不是针对电影本身)。但一涉及到《热带疾病》的超现实主义、神秘主义,便会直接暴露出他们根本没有理解这部电影的事实。当然这一没有看明白的群体当中,包括了那些坚信将这部电影在外府公映是件没有用处、白费乡下人脑筋的事情的人们。

除此之外,伪纪录片还特别采访了两男两女四位农村少年。当这些农村少年为了观赏由Alliance Francaise 法兰西协会组织的《热带疾病》特别放映而特别前往曼谷之后,采访者并未向他们说明曼谷知识分子关于这部电影“难懂”、“神秘”的看法,之后询问他们是否觉得这部片子过于晦涩。受访者无一例外回答道没有哪里是特别难懂或者神秘的,并且希望这部片子能够在他们生活的农村公映。他们很好地明白了这部电影,关于他们对这部电影的看法还会在下文进行详细阐述。

在探究为何戛纳和农村的人们都十分喜爱这部片子而曼谷民众却不喜欢这一问题之前,我应当先报告一下我与姆宏·文特先生、安达东·因卡瓦尼先生近期这次业余短期的田野信息研究收集情况。我们花了两天时间采访曼谷附近半圆区域内春武里府、龙仔厝府、夜功府、叻丕府、素攀武里府以及阿瑜陀耶府等地的VCD店工作人员们。这些店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出租VCD的商店,大多分布在城中心;另一类出售正版录像带或者是低价的盗版录像带,往往位于商场。我们发现了什么呢?首先,除了素攀武里府一家规模很小的VCD店以外,我们的采访对象都知道《热带疾病》,并且许多店货架上都陈列着这张VCD。而他们是如何知道这部影片的呢?并不是由报纸或者杂志得知,而是从电视上。最令人感兴趣的是,他们上架这部影片更多是由于顾客的要求。当我们询问他们对《热带疾病》感兴趣的顾客类型时,最常出现的答案就是“哦,各个类型都有,大部分是一大家子一起来的。”,个别工作人员则回答“职业青年男女”年纪差不多20-30岁,而不是青少年。但有些人则说他们也遇到过一些青少年顾客询问这部影片过。这部片子的大众反馈如何?不差、一般般、就这样、没有很突出,但也没有到达很烂的程度。有一位男店员告诉我们大部分顾客都为男性,但其他店员说男性女性都有。真奇怪,是吗?(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并非乡下人,而是居住在离曼谷1-2小时车程的外府小规模中心城市当中的人们。)

《热带疾病》这一影片讲述了一个英俊青年keng和冰块厂雇工Tong他们两个男人之间的爱情故事。这一故事发生在外府,展现了他们之间爱情缓慢升温的过程,显得平淡又普通。对于部分曼谷人来说偏向西方风格,令人尴尬且没有一点儿泰国风格。

现在我们便能够在掌握一些背景的情况下有准备地回到电影本身,探索一些更加深层的内容。除了令人有些困惑的电影开头(一队军人在丛林里偶然发现了一具尸体,同时远处靠近丛林的地方闪现了一个赤裸的男性在高高的草丛中移动的身影),前半部电影讲述英俊的军人(Keng)追求一个在城冰块厂里工作的少年(Tong)的故事。他们没有赤身裸体过,没有亲吻过,更别提性场面了。但影片还是清楚地通过在小城市和乡村中的多幕场景推进了他们之间羁绊的加深。

在《他们说 觉得热带疾病 有问题》当中,采访者还假扮曼谷中产阶级出镜从多个角度采访四个农村少年关于这段求爱故事的看法。比如“外府也有男人喜欢男人吗?”农村少年们率直地回答道:“有,很常见。”所有人都同意Tong与Keng是真心相爱的,那个最害羞的乡下少年还评价他们之间的求爱非常“罗曼蒂克”。而另一位女孩则带着大大的笑容评论道Keng睡在Tong床上的那一幕让她鸡皮疙瘩都起来了。采访者假装对这些答案都十分诧异,还问那位乡下姑娘她是否认为Keng是人妖。“军人还能是人妖吗?”她活泼地大笑道,“当军人的人大概可以当人妖。”那Tong呢?“就...可爱...应该...也差不多吧。”很明显,伪纪录片努力想告诉观众的是在外府两个男人之间这样的爱情很普通。而对于某部分曼谷民众来说,那就是“西方风格”、“令人尴尬”或者干脆是“不像泰国人的”(在伪纪录片中,在“曼谷人”使用“人妖”之前,农村少年们都是以“男人”或者“人”称呼他们。他们没有称呼Tong或者Keng为人妖过)

(备注:กะเทย在泰语中为侮辱性用词,人妖也是。不建议使用。)

总而言之,观众们可以在对影片的前半部分的观赏中迅速地认识到电影的显著特色——电影的背景并没有铺垫音乐,只有外府日常生活中的声音,摩托车声、犬吠声、小型工具工作的噪声等等,以及平凡且真实的谈话声。我们也不必关注那些谈话的内容。首先被突出的是,展现情绪的脸庞、肢体语言、通过眼神与微笑的嘴唇完成的沉默的交流。被Tong唤作妈妈的老妇人用赞同的神情与动作表现出她理解这一爱情(Tong与Keng之前)正在进行中,但是她没有说什么。村庄里的人们也没有谁说过什么。没有注意到奇妙的背景音的曼谷观众们,有可能武断地认为电影的前半部分过于土气了,而且会开始疑惑这两个男人什么时候才能脱下衣服拥抱在一起。

不管怎样,这些观众们观赏的难题会普遍产生在电影值得惊叹的后半部分,即几乎没有对话声的那一部分。影片的后半部分,Keng独身进入丛林跟踪吞吃村庄里牛羊的怪物。在这一后半部分,电影的背景音显得十分重要。我们能听到的大部分声音是丛林里以及Keng行动的声音。当他将要深入丛林时,大部分场景都为夜景。当他正在追踪前方人类的也有可能是恐怖怪物的脚印时,电影也在提示着观众脚印是属于某一种动物的,那种动物就是虎灵。但同时也是Tong的脚印。最后Keng被人形的脸上有虎纹的沉默虎灵攻击,这时观众们应该反应过来电影开头看到的那个赤裸身影就是Tong。在之后激烈的贴身搏击之后,Tong是胜利者。他将昏迷的Keng拖到一个悬崖边上并把他推了下去。尽管Tong从始至终没有要杀Keng的意思(更不要提吃了)Keng也没有受伤。我们看到Tong的最后一幕,他正站在崖边上,好像是为了确认Keng没有受伤。在影片剩下内容中,观众可以看到Keng继续追踪,并且经历了许多超自然的事件(比如已经被吃得只剩一半的牛重新完好无损地站了起来并且走向丛林消失了;灵猴的忠告等等)影片以Keng跪在地上面对站在树上沉默的巨大老虎为结尾。我们可以听到他内心的独白——怪物,拿去吧,我的灵魂、血肉以及记忆,听到了吗?我的每滴血里,都充满了我们快乐的歌。

对这后半部分该怎么评价呢?当我为马尼拉受过高等教育的菲律宾同性恋者放映这部片子的时候,他们快速地分享了自己的看法——这部电影属于亚洲恐怖电影的另一类恐怖电影类型,而且即将流行。这一类型来源于日本,又传播到韩国、中国大陆、印度尼西亚以及菲律宾等地。这和ALongKot采访的乡村少年的反应不同。那两个孩子有过丛林生活的经验,而且还告诉我们那感觉就跟电影里的一样。恐怖、兴奋,有时还会毛骨悚然。他们从前不曾见过虎灵,但是确信之前“曾有过”虎灵的存在。只有影片的结尾让他们困惑,他们认为那太过短暂,好像还没有终结。

更有意思的反应来自于我的印度尼西亚达雅族朋友 Ben Abel。他由祖父抚养长大。达雅族在30年前还生活在外界不曾染指的丛林世界,并且信奉鬼神。当我问他是否觉得这部电影难以理解,他回答说“不难,我懂得里面的一切。”Ben曾经常常跟祖父、朋友或者单独进林捕猎,包括在半夜。他能够马上模仿发出像电影背景音里动物或者鸟的声音,“丛林是你必须时刻保持沉默专注倾听的地方,并且需要尽可能保持自己是毫无声响的。是的,那可能有些恐怖,但是丛林也像是你内心怪异而神奇的世界。你会想一趟趟地回到那里,你知道你正在考验着自己,也正学习着你自己。”

当我与他探讨虎灵,他告诉了我一些非常有趣的事情,也正好印证了Nithi Iew Siwong大师告诉我的一些他童年时的事情。“真正的虎灵始终是男性。只有男性的灵魂才拥有能够随心变化形体的力量。他们有可能以老虎的形体出现,但是在老虎的身体里寄居着人类的灵魂。一般来说,他们在逃离危险的关键时刻才会现出人形。这些危险大部分由人类造成。另外一种虎灵是女性,但是是鬼,不是人类。她有可能以老虎的形体出现。那个有经验的年纪比Keng大的士兵在丛林边守夜那一幕在一开始有些难以理解。当时有一个女人出现,告诉这个士兵她要回家。由于晚上的丛林对于女人来说过于危险,而且当她转身离开的时候,士兵发现有一根长长的老虎尾巴从她的裙子里露出来。可以认为,这一场景是为了说明这个虎灵是鬼,而Tong是人。

我的朋友继续说着,“知道吗?如果你像我这样在丛林里或在靠近丛林的地方成长,在那里人类世界和动物世界几乎没有边界,你将开始听懂各种声音,鸟鸣、破茧、交配、逃亡、警示,凡此种种。除此之外,你还能从一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我刚去世的叔叔,就化作夜晚猫头鹰的声音回到人世。入睡之后,人可以灵魂出窍,带回一些消息,有些会在梦境里。”他补充了他关于电影后半部分的想法。Keng在寻找着某样东西,也许是他不了解自己、不了解Tong以及其他的那一部分的答案。“影片结尾最有魔力的地方在于,Keng的爱深刻到可以献出‘他的灵魂、肉体以及记忆’。可以这么说,在灵的世界中,与另一个世界不同,他的灵魂正在追寻Tong的灵魂。”最后他对我说道,“这是我看过最神奇的电影。我不敢相信现在竟然有人能制作出这样的电影。既能够深入到我成长的世界,又将其如此完美地还原出来。我从未见过这样的杰作。”

去年夏天,我受邀前往参加在Fortaleza举办的科学会议。Fortaleza是遥远的巴西北部海滨城市,面对着一片广袤的被称为Sertao热带丛林。Sertao是许多传说的源头,包括巴西的电影。我曾经在城区的博物馆领略过一些神奇的事物。那场小型展览的主题是只有20来页、小到不行的书本。书本封面有粗糙的铅印字。这些小小的书册,大部分是在各个公交车站被贩卖给穷人的诗集。包装地很漂亮,但一般来说没有署名。内容普遍是关于赫赫有名的革命、大屠杀或者从前发生的神迹。但这套书还为一些吸引人眼球的爱情故事颇费了些段落。缺乏幸福的小女孩们和她们的羊,牛仔与马、驴之前的爱恋等等。当我询问受过高等教育的朋友时,他们的回答比较像曼谷人的看法“是这样的,Sertao的草原与牧场,没有女人的存在,男人就必须与其他男人进行性交,不然就跟他们的动物。不然还能怎么样呢?”(其他男人、动物,怪物!)我只能说我朋友说的这些都太过难以置信,“那贫困的小女孩和她们的绵羊呢?那些因为嫉妒而砍断丈夫的马的脖子的女人们呢?我只能说,牛仔跟他的马没有性交,只是相爱。”“hmmm...hmmmm...我知道你要表达什么!” 只是,我想表达什么呢?

个人感觉,如果阿彼察邦先生努力地不去制作与泰国农村世界直接相关的电影,而是从那个世界的内核、农村文化的内核、从自身关于农村世界的思考出发,那我们能够清楚地明白在《他们说 觉得热带疾病 有问题》片中采访农村人的用心,就能清晰地明白《热带疾病》的用意,能感受到它的邀请之意。我们能够明白为什么很多当代生活在曼谷、成天待在空调房里的人们会觉得这部电影“难”以及“神秘”。这些城里人只习惯那些关于他们自己或者社会境况好过他们的人群的电影。这些电影里面穿插着乡下人,只是为了显得接地气,不然就是为了搞笑。他们不觉得男主人公是贫困的东北青年的《出租车司机》由细皮嫩肉、帅气可爱的曼谷人来扮演是奇怪的。他们觉得《拳霸》里面大开眼界的搏斗艺术是好笑的。而关于《死水》,仅仅是我偶然听到的一个刚从电影院里走出来打扮精致的女孩的看法,她惋惜地说道:“好可惜,男主演不帅。”一定程度上,曼谷的中产阶级喜欢带有泰国传统传说元素的电影。符合这个标准,就得是大众熟悉的版本。观众必须有能力与那些神话传说保持距离,就好像一个人类学家正在凝视其他国家的文化。做得比较好的就是《娜娜》的最新版电影,即将人们十分熟悉或者至少知道大概的原本发生在农村的恐怖故事塑造成迎合曼谷中产阶级电视趣味的版本。“这是爱情电影!”难怪了。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阿彼察邦先生的狡黠之处。《热带疾病》也是传说,尽管这一传说并不为大众所熟悉。阿彼察邦先生坚持将“曼谷”风格拒之门外,且强调电影的核心是男人爱男人(而不是泰国人爱泰国人)试想,如果将《娜娜》改编成《娜小子》会怎么样呢?肯定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关于这篇短文所感兴趣的谜题,即“泰”的内核这一难题,我认为有更加聪明的解决办法。多年前,Jek Pon Lao这本书阐述了素吉·汶特先生推翻旧观点的开创性学说,“泰文化来源于中国与老挝古老文化的混合体,而不是从古便有的”这一观点横空出世。据我所知,素吉·汶特先生对收到这些来自于读者且代表着真诚感谢的信件十分诧异。这些读者被素吉·汶特先生给予“泰”(包含)“华”文化的积极肯定所鼓舞。裹挟着情绪的这种反应使人想到了当初同性恋群体对第一本包含具有吸引力的同性恋角色的小说的反应。“终于,我们以值得尊敬以及正直真诚的形象出现了。”20世纪90年代,有多部小说反映了华人下南洋的精神。踏进泰国国土的华人们,他们有很多值得自豪的历史、文化以及后代。不确定的是,这本书还被许多在或不在牢笼里的人们小心阅读。我们仍旧希望“华”文化能在泰国中小学教育中获得它应有的地位。

19世纪的曼谷仍是一个华人人口占压倒性优势的城市。尽管在二战之前,曼谷的劳动力大多由贫苦的越南以及中国难民组成,那是东北人口巨浪缓慢向曼谷前进之前。如今,曼谷获得成功的中产阶级几乎全部是华人的后代,而且社会上层或者不愁吃穿的阶级大部分也都是华人,但这一事实并不为大众所知。这世界上大部分国家,获得成功的城市的富人们将从文化层面上与农村产生疏离,尽管与种族无关。但由于不同种族的富人,在泰国产生的这一疏离有两个层次。

我们可以如此设想,与世界别处一样,华裔中产阶级是积极地、野心勃勃地想获取更高的社会地位。他们总有一种融入上层社会文明或者政府的(起码是同一层)动向。当今伦敦上议院充斥着获得成功的乐意成为这样那样公爵夫人的中产们。在曼谷,有许多华裔女人想成为某某夫人。正因为如此,在一定程度上,中产华裔们深受泰国“正统民族主义”影响,特别是电视上的官方演出以及“River of Kings”这样的宣传。他们能够在脱口秀和像《死水》这样的电视剧中看见自己的存在。但泰国新贵并没有华裔的份。这不是唯一令人感到不悦的。这些中产的华裔们对像《冬阴功》这样电影的风靡感到不适。(如同《出租车司机》一样)因为华人在里面扮演贪婪的、邪恶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是针对华人的种族歧视。

我认为对于现在中产阶级华裔们来说《热带疾病》特别“难”的原因不仅在于他们没有在电影中出现,而更在于《热带疾病》将在他们之下的古老的根与“泰国文化”集中展现了出来。这些全部都是他们生活经验所疏离开来的迥异尽头。认为这部电影“讨好西方”好比在威胁这部电影去吹捧“大泰族主义”的可信度。有很多人在这一点上还在自欺欺人。由于曼谷新贵是最大的西方文化消费主义群体,这一点有可能需要我们说回被半挖苦半自豪地称作世界上最大的潮汕学校——法政大学(以及朱拉隆功大学)。如果我在本文中的探讨哪怕有一点是正确的,那么就有助于解释校内老师与学生们对《热带疾病》的一无所知以及漠不关心,这当时让我很震惊。

读者们有可能注意到在上文中我多次强调“当代”。我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我对曼谷中产阶级对泰国文化产生的巨大疏离感到好奇,这相对来说比较新奇。阿彼察邦先生曾经提到对丛林冒险类型小说的感恩与喜爱(许多都是对柯南道尔的模仿创作)。这些小说由诺·因他农在20实际50年代在泰国古老丛林遭受合法或者违法大规模破坏之前创作。在这些传说中和当代背景下,虎灵是真正意义上的动物,尽管是“怪物”,尽管作为主角的萨克先生拥有比较符合科学的世界观。诺·因他农的读者大多是青少年,有可能是男人、城市居民、华裔、孟族人、老挝人。同时,这些人也可能更喜欢学习科学而不是看电视,选择去拥挤的电影院看电影而不是迷失在网络世界当中,与其他人一样过着没有空调也幸福的生活,在普遍的全球化文化消费主义氛围下而不被束缚。一定程度上,这样老派的中产阶级在龙仔厝府、夜功府还存在着,但在天使之城(指曼谷)有可能已经消失殆尽。

余下需要接受审视的是曼谷评论员媒体们——自诩十分喜爱《热带疾病》但其实并没有理解内容的知识分子。对此,我从与正要深入研究“泰国传统电影”(泰国新贵属泰和国际的文化传统电影)阿达东·因卡瓦尼先生的对谈中得益良多。我之前提过曼谷的媒体们有重视《热带疾病》拿下国际高端大奖这一趋势。他们经常如此看待这件事。这些大奖意味着泰国有制作国际水准电影的能力;他们接受这部电影意味着他们同样也具有国际水准。在他们的计算公式中,难点在于,“国际”这一概念有时具有相矛盾的多种意思。有时候“国际”意味着外国人夸奖并且喜爱某些泰国电影,但是是哪几部呢?有些令人尴尬,因为这些在国外获得成功意味着,外国人一想到泰国就只能想到鬼、泰拳手以及变性人,比如说,《人妖打排球》、《美丽拳王》、《拳霸》以及鬼片。有时候“国际”意味着外国人赞助制作和宣传“好的泰国影片”,一个好的例子就是好莱坞著名导演Francis Ford Coppola 为《素丽瑶泰》这一影片中做出的积极贡献。

《热带疾病》看上去像是摆脱麻烦的一种方式。它得到了国内外媒体、电影专家以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们的溢美之词。可以称这些人们为“像我们这样的人”也行,但不幸的是这些人也没有多少是“像我们这样的人”。因为他们的境况不尽相同。他们在纽约、东京、巴黎、柏林、伦敦和多伦多观赏着品味纷繁的电影,对各种地缘导致的历史悠久的风俗差异驾轻就熟,并不对必须明白无误地透彻“理解”电影这一要求寄予希望,因此产生了一种被称作“多重解读”的文化。他们能够观赏各种复杂的电影,那些关于现代城市生活的疏离、恐同、20实际50年代法国比较政治等等,就像Bresson的抓手一样,不用排斥彼此的解读或者确定已经存在的意义。智识的投入体现在电影美学里,法国、日本以及多伦多的知识分子们已经有所建树。

这样的投入对于那些希望泰国电影自然而然就可以有国际水准又保留泰国特色的泰国知识分子来说是件大难事。这代表着这一投入必须秉持纯正的民族主义,其实这也是泰国电影国际化的掣肘之处。基本上来说这一投入是带有政治色彩的,因此不管是明面上还是暗地里都会存在对立。“纯正的泰”与“多重解读”的对立显而易见。像戛纳评审团评委Quentin Tarantino这样的外国人才能够对《热带疾病》矛盾复杂的叙事技巧进行不遗余力的夸奖,并且兴高采烈地说道:“这是一部神奇的电影,我搞不懂它。”但这种态度对于曼谷的知识分子来说并不容易。因为他们处在一个不能既说“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又说“我搞不懂它”的尴尬地位。他们必须明白无误地理解它,因为他们是“优秀的泰国人”。阿彼察邦先生在访谈中的坚定发言使他们的处境更为尴尬,因为他确定这部电影从开始到结束就是完全的泰国影片,里面有泰国传统的根源。加上所有的泰国流行电影,尽管没有像官方表演节目“River of King”那么正式地践行着民族主义,曼谷网民们也许会觉得很难理解,为什么斥巨资打造的民族主义产品,比如《素丽瑶泰》,并没有达到国际标准,而只是一部无聊的只有人类学家才感兴趣的、有异域风情的电影。《素丽瑶泰》全片没有任何内容是脱离泰国人的。无需多言,这些中产阶级是无法理解本国官方的爱国主义在世界舞台上也仅仅只是“异域风情”罢了。

导致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泰国无法将泰国旅游业与国际电影事业区分开来。泰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收入方面)。泰国吸引了无数想要利用短假来寻欢作乐的游客们,用玉佛寺、帕侬兰、素可泰,甚至是阿瑜陀耶的废墟,再加上帕提亚、苏梅岛和普吉岛,和泰国美食、泰国人的热情好客,以及性产业来构成吸引力。但是这些快乐却显得太过短暂与轻浮,只适合游客。这些游客的逗留在泰国形成了一个有限的市场。另一方面,这些由背包客、退休老人、来休养的日本商人等人构成的游客群体的娱乐休闲跟“国际观影水准”没有一点关系。因此,那些愿意买门票去看玉佛寺而对《素丽瑶泰》不感兴趣的游客是很好理解的。而在柏林电影节或者鹿特丹电影节的观众们也并不视自己为游客。

也许,这就是曼谷知识分子们陷入困境的原因。一方面他们有为泰文化发声的义务,同时也是国际文化的一份子。由于国际主流对阿彼察邦先生赞誉有加,他们也想对其进行赞美,但是又不能调整心态接受“搞不懂”这一事实。当然,他们应当理解阿彼察邦先生,因为不管怎样他们是泰国人。“我们热爱阿彼察邦先生因为我们懂他”这一说法显得过于勉强。《热带疾病》“难”、“神秘”,但是作为泰国人,我们能理解他。但事实上,“我们”无法理解。

毫无疑问,阿彼察邦先生是享受这一切的,这也是他的电影名可以如此完美的原因。此时此刻,在这个泰国,到底谁是怪物?令人有些进退两难,不是吗?

 4 ) 热带镜像之一:异色丛林

异色丛林

片名:热带疾病
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
主演:Banlop Lomnoi / Sakda Kaewbuadee
上映:2004年

正在部队服役的肯,是一个健康爽朗的年轻士兵,一直没有女朋友,和乡下一个同样爽朗灿烂的小伙子东认识后,心底升起了一股甜蜜的爱意。写小纸条给东求爱,东的父母以及东本人对肯的表白没有反感。两个人像兄弟又像羞涩的初恋情人,携手游荡在城市和乡间,除了偶尔的亲昵没有过分的行为。中南半岛流传着各种神话,影片的开头就引用了坦•纳卡吉玛的名言:“我们都有兽性的一面。作为人类,我们的责任是成为驯兽师那样的人,驯服其它动物,甚至教它们做一些与兽性背道而驰的事情。”这句话像一个谶语。

东曾经处过几个女朋友,因此不能肯定自己是不是同性恋,公车上遇见朝自己抛眉眼的漂亮女生,也会心旌摇荡。他对肯在黑暗的影院,在幽静的乡下竹楼里探性的热亲,都是微笑着推推搡搡。他们在夜间的灯火阑珊中游荡,一起喝冷饮吃烧烤,一起看演出、逛商场,去寺院里拜神求签,一起骑着摩托飞一般地疾驰,形影不离地黏在一起。影片的上部分,两个主人公活动在丛林的边缘,像快乐小野兽。摄影、构图干净漂亮,光源充足颜色饱满明丽。

夜幕中,在路灯下,当东和肯像两头驯服的小野兽,互相亲抚对方的手掌满足而欣慰,之后快乐地分别。影片上半段由此结束,下半段进入正题。故事急转直下,换了另外一个调子。由于猛兽袭击村庄攻击家畜,人们忧心忡忡,传说这个猛兽能带来疾病和不幸。为了村民利益,作为士兵的肯带上枪支走进了丛林。此时东神秘地消失了。孤单的肯在浩瀚的丛林里,影影绰绰地追寻着怪兽的足迹,而怪兽似乎如影随形就一直就跟随在他身后。

尽管是丛林拍摄,影片下半部分对构图和打光也是充分有讲究,让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斑驳。在夜间一场戏中,导演为拍出奇幻之美,为原野上一棵葱茏挺拔蔚然独立的大树,由下自上打上了透明的灯光,一经微风吹拂大树在长镜头中轻轻摇晃身体,每一片树叶透明如蝉翼,摩挲有声飘然若仙,仿佛是来自于神界的奇树。肯在丛林里的遭遇就像一个不存在的传说,梦游一样分不清真假。前半部分里若有若无的同性恋情,在危机四伏的丛林中似乎有了新的发展,而东已经成了一个半人半兽的怪物。

《热带疾病》是目前为止,代表泰国电影在国际上赢得最高声望的佳片,曾在2004年第57届戛纳电影节上获得评委会奖,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因此成为最具大师潜力的国际级大导演。他的电影不是简单的模仿,也不是单纯的叙事说情,而是充满民族性的思辨,具有一种迷宫般的深邃美。《热带疾病》这个一分为二的两段式电影,前部分浅淡含蓄,后半部分迷幻斑斓,用泰国人心目神圣和谐的“虎文化”贯穿全片,热带自然生态和人物风情在浓郁的神话氛围里意味深长。

 5 ) “浪漫是一种热带疾病”

我承认我是带着猎奇的心态来观看这部东南亚电影的,前半段粗糙的影像,男孩们的爱情小诗让我昏昏欲睡...直到他们互相舔舐小解后的手时才清醒了,后半段是浪漫神秘的诗。

这部电影对于习惯了好莱坞叙事结构,和眼花缭乱的视觉快感的朋友也许难以下咽,或是认为它过于符号化(同性恋,泰国,士兵与野兽,艺术电影)。但是放下对这些符号的印象,其实这部电影是一部非常直观的简单的爱情故事。

士兵的身份与责任,野兽在现代社会中的尴尬,都在爱的面前消解。他们互相舔舐彼此的手背,互相追逐猎杀。他们与森林一起嘶吼,“我想成为你的猎物和你的旅伴,我想交给你我的灵魂和记忆。”

镜头与叙事手法都是直观简洁的,导演把他们之间的灵魂交流在后半段影像中赤裸的展开。“浪漫是一种热带疾病” 爱让人回归丛林。丛林与爱一样都带着恐惧与惊奇,打开全部的感官,回归最原始的欲望,最简单的呼吸。

 6 ) 热带疾病的赞美

    电影开场是在丛林发现尸体的一组军人,四分钟左右,裸裎在丛林边缘荒野中的男人,伴着迷醉的背景音乐,这是阿比查邦的泰国。

    2004年,离华裔的他信被军队司令发动政变赶下台还有两年时间,离我听说金棕榈2010年金棕榈给了亚洲一个导演的《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而去找阿比查邦的电影也有7年,泰国现在是个什么样子,政局是否稳定了,都不太清楚,但是阿比查邦的电影给他们的文明在世界上留下了一个不小印记。

   四分钟那段音乐又在五十三分钟时候响起,飞驰而过的机车,柔软混沌的公路夜灯,收获了爱情的男子,脸上是健康的醉人的笑。

     我想起了The Jesus and Mary Chain给《迷失东京》做的配乐,不过那就太精细,泰语歌的那种暧昧的生命力,未经完全修剪的细节,让我感觉到是乡土和丛林中得来的力,而不纯然是相较多少有些小资的后朋克。就像影片里不久前的段落,老女人拿出摆在家的信奉的阳具直夸灵验,转眼又带着年轻人坐车去卖场看手机,这不是同一种与世界交流和行动的方式,虽然他们似乎已经相互影响的分不开了。

    街边上的小吃摊,在深夜奔跑的人,三五群聚欧打倒地青年的青年 人,他们甚至乱糟糟的步子跑过来跟在车后负气地扔着杂物,过后又是扎眼的刚洗似的干净的军装。

    音乐停止时在床上仿佛一无所知的男主角的突兀,你才回过神来,这其实是一部很疏离的片子,TONG的话很少,对着人群发笑,面对调情的少女也是只会羞涩的笑,在网吧里教别人打射击游戏,但是却几乎离开人群的生活,没有了工作,他会在夜晚的半露天餐馆上台去给大家唱歌,这种善意是“鞋子?有什么好了解的”之后讪讪的“我说笑呢”,那是种怎样善意的距离感,让他还记不得基友的名字。

    “同性”在这里显得如此平静温和,就像KENG枕在TONG的膝盖上,像TONG的笑,让我感觉不适于用这样噱头似的的标签去描述《热带病》这样一部电影。

    不知道你会不会想到《爱情万岁》,蔡明亮更加的锐利的捕捉到的东西,那种骨子里的阴冷和疏离,处理的比阿比查邦要好。

    在《热带病》里,我看到的不是时代内里的病,只是一种力的表象,就像三人在洞穴里礼佛时,简陋的电子灯饰的乐音,听起来好像是中国货,张韶涵的《寓言》么,我大笑不已啊。

    阿比查邦在歌颂赞美这种力,来自泰国丛林的迷信被商品社会冲击过后的那种新的懵懂的力和男子的欲望中使人变成猛虎那一面。

    这种崭新的冲击力,不正是我们对电影所期待的么。

    不过尽管很喜欢,还是不得不说,阿比查邦的内容是诸多亚洲热带密林中的暴戾想象和原初传说迷信的成分,然而他所使用的电影语言又全是西方化的,从镜头的剪切、叙事的节奏到故事结构的编排和切割。

     甚至包括主题词的选取,在《热带病》里你会看到人们谈论他者的灵魂与死亡、人自身的灵与欲的冲突。半兽性和灵肉冲突,这是西方本来就有的;而且要知道,对灵魂与死亡的理解虽然东西方有很大不同,但是东方人也绝不是按照这种方式和密度来谈论这种不同的,除非你就是想要这么表现以便特定的观众能辨识影像的意图。

    至于两个人遇见和尚的传说,说的是浅显的功利心,欲壑难填,多么像中国的某些不入流的佛家世俗训诫故事。然而一深入核心,看到的又全是由西方的概念,名词,模式堆积起来的思维方式,我们看到两个因为致命的欲念要脱离自己身体的灵魂,两个不同的肉身要打破这种嫌隙,不停的互相诱惑,互相吞噬,互相杀灭或者变成同类。

   这一点在《热带病》这里还不算是一个大问题,但是到了《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那种有些造作的东方神秘主义,就已经让我这样一个同样来自“东方国家”的观众,多多少少感到对西方电影节参展影片惯见的迎合和讨巧气味的那一点不适了。

   后来我知道,阿比查邦在芝加哥艺术学院拿得电影专业硕士学位。

   2010年蒂姆·伯顿把金棕榈给他的时候,算是兑现了之前作的要把奖颁给与众不同的电影的许诺。但是《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在多大程度上是与众不同的,或许也就和蒂姆·伯顿自己的电影和主流好莱坞电影的不同类似吧。至少在我看来,没有多少本质上的不同。

    不管怎么说,还是要强烈推荐这部《热带病》,阿比查邦最好的一部影片,2004年第57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

    其实不妨这样看,戛纳是在这里欠下了阿比查邦一座金棕榈——那年电影节我们大多记得华氏911打败了墨镜王的《2046》——然后在2010那个整体滑坡的时间,还给了他。

 7 ) 猛虎

尝试用两个故事去理解阿彼察邦的《热带疾病》。

带有宿命论色彩的其一,士兵遭遇了拥有化为人形能力的猛虎,像那个瑰丽的神话一样灵魂被吞噬。醒来忘掉了今生所有,专心致志去爱着野人般不沾红尘的面孔,和初生猛虎一样炙热的爱。

带有悲剧色彩的其二,同性恋人的爱受到世俗的诅咒,淳朴的村中少年将其无处倾泄的爱化为嚼碎传统世俗的猛虎,“士兵”则拥有了他最想要的身份,不爱得很快,忘记得很快。但命运的红线仍旧把他纺进了那片森林。重逢恋人的猛虎赤子不断与之追逐。扑倒翻滚的性爱,阻断外界偏见的破坏通信器,凶狠威胁的俯视。这一切的一切,只为唤回那段无法被众人祝福的爱情。

“我要用猛虎烈日,烦躁生涯去形容你。你不由得我创造所以愈加美丽,愈痛令我愈快乐,你愈逼迫我,鞭子抽得愈狠我便愈堕落。你也听过,愈堕落愈快乐。我已经忘记你的名字了,但我记得我自己的,记得你夸耀的,记得我的美丽和低贱。”

 8 ) 一部满分的东方神秘主义泰国电影

这部电影从整体上看,其独特之处在于打破了传统叙事的架构——看似无关联的两个章节在意象上却融为一体。不仅如此,导演还有意无意地继续削弱具体章节内的情节链接。让整部电影如同散落一地的诗意碎片,并且这些碎片中还时不时显现着寓言神话与宗教意象。我想很多观众中途放弃这部电影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迷失在了这些碎片化的情节里。 这部电影的打开方式显然不能从官方给出的剧情逻辑切入,去推论与分析情节。阿彼察邦行云流水的影像风格来自于他的佛教信仰,影片的静动之间总有一种返璞归真之感。不显山露水的人物表演、琐碎平凡看似日常的纪录以及原始浓郁的热带丛林背景,让观者感到一种静谧的遥远,仿佛进入了一个虚空的世界。 这部电影一共分为两个章节。 电影的第一章节(part.1) 影片一开始出现了这样一段话: “我们所有人,在本性上都是野兽,我们作为人类的职责,就是充当驯服者的角色,让我们的动物性处于控制之中,甚至教会它们执行任务,而这就是人与野兽不同的地方“——[唐.纳卡基玛] 第一章节概述:士兵keng与他的战友,在丛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于是一起欢声笑语地抬走了尸体,并驻扎在了泰国一个乡村。在那里,士兵keng认识了乡村男孩tong。而后发展出了一段恋情,接下来所有的篇幅都在写他们约会见面时的对话和日常。 Tag: 阿彼察邦电影的诗意魅力,一大原因在于他擅长巧妙地将日常向非日常进行转换。这些超现实的日常碎片大到一件事,小到几句对话。以及许多长镜头、推轨的运用与光线的把握也功不可没。有些太小的细节就先不一一列举了。 首先,从内容上看 1.影片里的人物面对死亡的态度。 这一章节,两次提到了死亡。第一次是士兵们在丛林里发现了尸体,他们仍然很愉悦,甚至争先恐后的与尸体合影。第二处,是tong的狗得了癌症,医生劝他们给狗一剂安乐针。tong的反应还是那么平静、淡然,他们似乎并不在意死亡,很显然这是佛教轮回生死观的强调。这在导演的其他电影里都有显现。特别是《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与《湄公酒店》。 2.tong和keng相互抚摸,却不接吻。 电影里的这对恋人很奇怪,他们约会聊天,亲热时相互触碰抚摸,最高潮时,keng拿起了tong刚方便完没洗的手开始嗅、舔。而tong也开始重复着keng的动作。在整部影片中,我们唯独没有看见他们接吻。从频繁的长镜头来看,导演有意在强调着抚摸、嗅、玩耍等行为,却惟独不发生接吻。我们几乎看不到动物之间接吻,这也是人类与动物很重要的区别。tong和keng从相识到恋爱几乎占了整整第一章。可见导演在这一章节中,着重强调人的动物性。这也就能讲通,为什么整部电影里的人物都有一些怪怪的,例如他们总是会展现着广告海报一样的木纳笑容,而镜头却总喜欢一直凝视并纪录着这些看似无意义地日常。(这也是给第二章节做了铺垫) 3.tong的意象 tong来自泰国一个乡村,是一个不识字没有正式工作不会开车,平时喜欢在丛林里转悠的青年。tong在制冰厂帮忙,这个工作很有趣,与热带地区的氛围和气候形成了对比。可见tong的形象与大环境是格格不入的。影片还有一处情节,tong穿着军装去商场转悠,老板推荐他买鞋,他跟老板解释说:“我既不是士兵,也没有工作,穿制服只是可以让我增加身价。”显然,tong是人之动物性的代表,tong的形象很原始的,与人类的文明是有距离的。 4.keng的意象 keng的职业是士兵,士兵的工作就是执行任务,这与影片最初字幕上的一句话:“我们作为人类的职责,就是充当驯服者的角色,让我们的动物性处于控制之中,甚至教会它们执行任务”相呼应,对比起tong,keng则很理性(从退出山洞冒险的行为看出)、会识字懂礼貌会开车,keng表示被驯服过的人类。 5.tong妈妈说的寓言故事 tong妈妈对tong和keng说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贫穷的农民,遇到一个小和尚,小和尚问他们你想成为有钱人吗?两个农民答:“想”。于是小和尚让他们去河边拿几块石头,农民们搬回了石头一看全变成了金银,于是他们继续回到河边想搬更多,结果回来一看金子银子变成了癞蛤蟆。这个寓言阐述了人性之贪婪。 6.山洞冒险 阿彼察邦在《能召回布米叔叔的前世》里,将山洞比喻成了子宫。这里是孕育的地方。继寓言故事后,tong妈妈带着keng和tong来到山洞里去参拜神明,同时领着他们穿爬山洞的隧洞,tong妈妈告诉他们:“这里一直通向外面的湖,非常不可思议,只有那些被保护的人才可以通过。”这让佛学者想到悉达多在龙洞苦修了6年,仍没有悟道想去洞外的河边清洗身体,之后身体赢弱昏厥在河边,后被牧羊女救下,继续在大菩提树下打坐了49天后成为了世间解的故事。在穿爬的过程中,keng因为恐惧而怯懦了,言下之意人类因为自己的贪婪与怯懦“放弃了修行”,以至于无法悟道。 7.木质生殖器 tong母亲聊天时说:“自从她去庙里买了一个木制生殖器之后,店里的生意好了很多。”泰国对生殖器的崇拜一直早有耳闻,泰国有一个木质生殖器公园,那里陈列着各色各异的生殖器。生殖器意味着性,是生物繁衍的象征,也是动物的本能。这里加入了这段情节,也隐隐透露导演对人类天性回归的鼓励。 技术上 第一章节,对人物的动作行为进行了大量的长镜头凝视,让中心主题汇集成了一种聚焦。肩扛的跟拍摇晃形成了一种纪录片式日常。以及时常用于转折的缓慢推轨,为画面制造了许多暧昧深入感。甚至是扬起的车尾气也成为了阿彼察邦式的转折。 在谈第二章节前,需要一提:在第一、二章的衔接处,阿彼察邦非常激进地使用了黑屏来转场,黑屏的时间长达10秒钟,曾在首映时被误认为是放映事故。很多评论将这段黑屏称为一种“故事性断裂”。这是一种对电影理解不够透彻的过度解读。 我认为这段黑屏超出了电影中的叙事,是导演额外给观众的一段极度静谧的沉思时间(如同打坐、禅定一般),以便进入第二章节佳境,它是无关任何情节断裂的,因为故事线索一直是连贯的不是吗?我将它称为“阿彼察邦式黑屏”。因为在2008年的时候,它就曾以黑屏的静默方式来对抗泰国点检制度的检查。 第二章(part2) 第二章概述: 有一个传说——以前,有一位得道的萨满道士,他可以变成各种动物,他在丛林中游荡且会变成乡民捉弄路人。因为村里的村民和畜生们开始失踪,士兵接到命令带着枪独自前往树林去寻找老虎,之后士兵与老虎之间发生了一场深度较量。 Tag: 这一张没有很多意象,关注老虎、士兵这两者之间的行为与关系的变化就可以了。(这里的士兵还是第一章的keng,但是导演没有再强调以及区分他的个人属性了) 整段戏都是在树林里拍摄的。这片树林像一座修行的道场,士兵的对讲机失灵,断绝了与外界的沟通。在这里,士兵经历了孤独、矛盾、对峙、痛苦、杀戮,迷茫、决定。最终,士兵解脱了内心世界的二元对立,灵魂得到了交接与统一。可以说,第二章节里的所有所见,都是导演内心世界的外化意象。很多观影人觉得阿彼察邦的电影似梦非梦,那是一定的,因为这些故事都取材于他内在不断变化的心灵。 士兵意味着人被文明教育驯服过后的理性 老虎意味着人被压抑的天性。 第二章节中有很多士兵与人形老虎之间的较量,让人印象深刻的例如:士兵多次想要“引蛇出洞”杀死老虎,以及是士兵与老虎相遇那一次,双方开始激烈打架的远景长镜头。在我们不明所以的时候,树林里的猩猩对士兵开口说话了,它提醒士兵:“老虎像阴影一样在一直跟着你,他很孤独,我看到你将会成为它的猎物和伴侣,他在几座山以外的地方可以闻见你的气息,很快你也会有同样的感觉,杀死它,让它从灵魂世界里解脱出来,否则让他吞噬你,让你进入他的世界。”听完了猩猩的话,士兵第二天去了湖边,抓了一把泥往身上抹,想要消除自己原来的味道,让老虎嗅不到它。失去了士兵气息的老虎,如失心了一样在丛林里痛哭哀嚎。直到我们明白:原来这里的老虎与士兵是每个人曾经经历过的内心角逐以后,一切是多么形象与耐人寻味。 影片的结尾,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对真我的虔诚。爬在地上的士兵与站在树上的老虎相互凝视,士兵的独白这样说:“现在,我就在这里。母亲。父亲。恐惧。悲哀。这一切都是如此真实。这让我感觉到我自己的生命。一旦我吞吃了你的灵魂,我们既不是人类也不是动物了。此时,老虎独白:“我想念你,士兵。”一个画面出现了:士兵跪在地上,老虎正在吞噬士兵的灵魂。此刻,旁白又开始细语:“魔鬼,我把我的肉体、灵魂、我的记忆给你。”而后,随着摇晃的幽暗树叶,电影结束。在这里,导演交代了自己的选择。 这部电影的神秘之处除了上述所说的那些隐秘的意象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脱离了“赞扬理性、歌颂文明灵魂”的主流价值观,他将理性与文明灵魂视为一种束缚,并找到了人类焦虑及痛苦的根源。它诉说着应该要将人之天性放生回浩瀚的“自然”之中。

 短评

前半部分讲的是克制欲望,后半部分就是人克制欲望时,内心的心魔作祟。心魔如虎灵可以根据人的主观认知幻化成各种形状,要么克制住欲望做人,要么向欲望妥协,任心魔摆布为虎作伥。同志的情感本来就微妙折磨人,当这种敏感遇到神秘主义和灵道就更让人说不清道不明了。★★★★★

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开始以为是战争片,后来变成了同性恋片,在后来又变成聊斋了

7分钟前
  • 魏晓波
  • 力荐

《电影手册》2004年十大电影第一位。暧昧,粘腻,非常凶狠。用“实”进入“虚”,再用“虚”破坏“实”。欲望在进入丛林后变得充满神性。被打破的不止是结构,还有语言,阿彼构建了一种异于传统的电影美学,文本外的延伸极富魅力。

12分钟前
  • 小猪大侠
  • 力荐

果断收为我爱的导演之一!东方嗅觉、哲学气味、有节制地使用一己的生命经验,和文化语境相连。这片不如波米叔叔好懂,依稀读出人性与动物性的关系,万物皆有灵,恐惧里都有爱。“老虎像影子一样跟着你,他的灵魂既饥饿又孤单,你是他的猎物,也是他的伙伴。”要么杀了他,要么进入他的世界。

17分钟前
  • 57
  • 推荐

在阿彼察邦所有电影里的喜欢程度可能仅次于“记忆”,一则放虎归山的爱情寓言。从文明到丛林,从社会性动物的人到回归最原始的动物本能。士兵和老虎当中,阿彼察邦最终选择了老虎作为情人。无需再压抑内心兽性,也不用再穿得整整齐齐,蛮荒世界没人在乎你喜欢男人还是女人。摄魂般的影像空间。

1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两段式,退化论,《热带疾病》在第一段中捕捉到一种隐而不显的,由波普文化(流行音乐,嘈杂的人声,以及游戏,媒介)构建起的廉价Affection,并将此,通往影片的第二部分——或者说是重新开始的影片之中,在这里,作为纪录属性的摄影机重新开始animate。老虎隐喻着自然神灵的存在,以及它的神秘,危险性同构的性质,在《热带疾病》中,动物在影像的生成之中被释放,当军人手中的对讲机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之时,机器,身体与自然(一种假定的聚类)不再分化,他也将逐渐失去身份,或者说身份无法再放置在语境中界定。阿彼察邦以社会为质料创造了一个Universe,两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Universe所展开的空间意识。

23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力荐

直到最后才看懂。阿彼察邦用片中片的形式把男孩接受一段激进爱恋前的潜意识挣扎奇幻地呈现出来,从而将电影最为彻底地还原为梦本身。这种彻底性还在于,他淡化了同性恋在外在的社会层面上的表达,从而将爱情最为彻底地还原为个体隐秘盛开的情欲、恐惧与悲哀。

27分钟前
  • Octopus
  • 力荐

对于人的肉身血液中的记忆、源自古老的灵魂而做的的现代阐释。因果巡回,心灵的觉知。前段的写实与后段的超现实,心魔-虎灵的二段式互文,共同打造了一个有创造力的迷人结构。最近为了准备高考,被折磨得很累,全身上下都非常疲惫,看电影时多次睡着又复醒,感谢这部电影让我通畅很多。

31分钟前
  • 徐若风
  • 力荐

前半段节奏显得有点混乱/过于碎片化。15秒的黑屏也是厉害。很难说东东南亚异域情调/传说满足了西方观影视角,但至少独具特色。后半段开始发力,最神秘主义的晶体-影像。拜泰国宗教主义所赐,阿彼察邦是一位真正的后人类主义导演,人-虎对调之后,我们真正跳出了人类中心主义,而生成则是双向的。

32分钟前
  • Eco
  • 推荐

前半段每一条叙述都在交代人物关系,为后半段做铺垫,为了使后半段不至于太过柏拉图,用了一半的时间交代后半段则开始进入真正的虚幻梦境,每一步空间上的进阶,都是探索终极潜意识的必经之路,都是关系的递进,只是良性恶性并存;每一次镜头的转换调度,都是层层叠叠翻涌的复杂心绪;直到最后终于可以正视,当他说出心甘情愿献祭肉与灵,结局才终将要显现,但是否献祭我们并不清楚,假如这一步少了哪一项都不算数。在一步步怯魅以走向灵魂的崇高境界中,常常错误地洞悉自身的潜意识需求,当灵超支变成在自我世界的过度enjoy,当灵不够则披上兽皮表演层层掩饰,则无法逃脱得救,则建立围墙……如此结局大概率是通往极乐之旅的一场幻梦阿彼察邦一定是切身体会过来自外界和内心的所有痛处,便真诚写尽所有祈愿……

36分钟前
  • Elanor
  • 力荐

是评委会奖,不是评委会大奖,就是塔伦蒂诺乱搞一气的那届

41分钟前
  • 妖灵妖
  • 力荐

由日入夜,征服欲开始释放,两人从试探走向性爱。

42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力荐

★★★★★第一部分虽然以完整的情节圆满,但仍以景别设置与空间剪辑制造新异,潜在的内容(口述影像、浪漫的台词)与第二部分形成坚不可摧的锁链。第二部分摄魂。综合看阿彼之后的作品,摄魂术不断强化,已与日常生活完全链接。事实上,互舐手的动作是原初的,却仍是经验的,在他的作品序列里弥足珍贵。

43分钟前
  • 迷宫中的站起来
  • 力荐

A+/ 杰作。萤火虫与传呼机的交叠成为奇幻传说的微观模型,蔓生出一种异常陡峭的电影地理学。这种地理学的支配下,被人物所占据的“视角”表面存在实而消弭,只有影像与声音起伏无尽又恍惚间电光石火的立体缠绕与浩瀚包围。

47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力荐

3.5;完与其他作品的丝丝勾连,构成阿彼察邦式的丛林宇宙,现实中养成的心结累积,幻化成实体,具有东方因果报应性质,虎灵是欲望喷张、冲破道德束缚牢笼的原始蛮荒之力,它的原动力来自于对肉身和意识的双重贪婪,“贪婪就是我们的堕落”。拍丛林中的灵道故事,鲜有企及阿彼察邦者。

49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阿彼察邦的丛林返祖之旅,获2004戛纳评审团奖。1.两段式,写实的同性情谊断章+幻梦般的丛林追猎探秘。2.呈现人的动物化过程,即情欲与本能的释放与回归。怪物/虎灵与士兵/猎人的缠斗恰似荒蛮与文明、前现代与现代性间的复杂关系,一如当代城镇中依旧流行的古旧传说(和尚与金银/石头的故事)。3.生机勃勃的虫鸣声近乎贯穿始终,丰饶的环境音在唤醒丛林感知的同时催眠了我们,引人沉入植根于泰国本土的迷梦之中。4.帮忙切割冰块的工作,令我兀自想及生长于另一片前现代土地上的神秘作品——[百年孤独]。5.互相舔舐手背与指节的段落,潮湿而原始。6.我给你我的灵,我的肉,和我的回忆。我的每一滴血,都唱着我们的歌。(8.0/10)

52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拍法相当之霸道

53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推荐

看了那么多那么多gay片和les片,只是觉得那就是爱情啊,也是有血有肉的爱情啊。阿彼察邦却道出了另一番语境:爱情,不只有血有肉,还有兽性和神性。问题来了,做爱的时候,是更接近兽还是更接近神?

58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首部在国际电影节获奖的泰国电影,东方神秘主义+同性恋情的微妙暧昧+人兽精神梦境的辗转反侧,着实精彩。片中男生衣服上书“基市明德”,衣服想必是福利机构从基隆明德国中回收送来。

1小时前
  • 黄小邪
  • 推荐

中国也有老虎不吃人的故事,他看着你,是神秘的旨意。

1小时前
  • Morning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