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期性发作的洛可可式生活
【0】被观看事物的无聊,促使判断力透过它,带着设想与批判进入到渗透的观念中…】
1】似乎有很多这样的影片,在开始的时候挺有趣的样子,但演着演着,就越来越无聊。《下妻物语》(下妻是地名)就是这样的影片,在开始的时候,那段洛可可生活的演绎营造了梦幻般的趣味,两位女主角桃子和草莓(又名巫女)的出场也挺酷,然后,就成了少女漫画般的庸俗情节。最后,影片的主旨无非是友情和生活的意义之类的老生常谈。整个影片的故事讲的无非是两个以不同方式掩盖起各自生活的无意义的少女,在交往的过程中相互作用,最后在友情中发现了生活意义。不过似乎,有很多人喜欢这种具有肤浅正能量的老生常谈,悲喜交加的浅薄。
【《下妻物语》与文艺色彩】
2】能够为本影片挽回趣味的,除了靓丽的视觉之外,大概就应该是渗透在影片中的日本文艺色彩。日本文艺具有变态般的诚实态度和矛盾的夸张样式,自然地呈现生活中被掩饰的部分并且不自然地呈现生活中直白的部分,如此构成的恶作剧般的喜剧感觉,尤其显著地体现在他们对死亡和孤独的敏感中。在这种死亡与孤独的氛围中构造生命与友情:越是死寂,越要生机焕发;越是孤独,越要友情泛滥。如此矛盾的方式,有一种黑色幽默的愉悦。只有在这样一种黑色幽默中,我们才能镇定自若地直面历史的罪恶和人性的邪恶。
3】在《下妻物语》中,越是死寂,越要生机焕发,这表现在桃子和草莓分别以各自的热情掩盖各自生活的无意义。桃子以对洛可可生活方式的热情来发现价值,草莓则以参加摩托车暴走团体来给自己意义,而洛可可和暴走都表现为生机焕发的样子,这是一种表象。桃子从小时候开始就是个几乎冷漠到无情的人,像她这样的人在少女时期会迷恋洛可可式服装,似乎是矛盾的事情,不过,洛可可式样所代表的态度大致上本来就是冷漠的,只是对自我的快乐热心。桃子这个人的价值观是冷漠的享乐主义,一种个体化的前浪漫主义。作为女孩的她会说,“抓住幸福比忍耐痛苦更需要勇气”,这样的话如果从客观上看,简直就是诡辩的说法。这种态度显然是洛可可式的,将自我的主观与外在的客观分开,并且以自我的快乐为高尚,以外在的不安为低劣。
4】“饱尝酸甜苦辣以积累人生经验之类的,很差劲。”在这种态度中藏着柔性而死寂的人格,孤独是它的自然结果。桃子倒也自安其乐,她会说,“人是独居动物,一个人诞生,一个人思考,一个人死去”。多么自在的说辞!但桃子却不自觉地和草莓具有了友情。她们自有相似之处,可以说,她们之友情的原因是她们在彼此中看到了自己。她们同样以生机焕发来掩盖无意义,同样具有柔性,而内心中有类似的孤独。或者说,她们的心灵契合着。在草莓遭遇微不足道的威胁的时候,桃子竟然友情泛滥地去营救她,如此事件成为她们重新发现意义的机遇,多么令人欣慰的结局。不过,这应该不会不是在开玩笑吧。
5】洛可可的生活方式(洛可可式)意味着浮华而浅薄的享乐主义,但是它却深刻在人类社会的追求中。洛可可式所具有的就是主观的理想社会的模式,沉浸在享乐的向往中,漠视外在的或它在的或可能存在的罪恶。洛可可式生活是人们所向往的社会健康状态,另一方面,在它作为不可救药的追求的意义上,它其实是人们企图中的疾病,根深蒂固的疾病。洛可可式在某些时代可能成为现实,比如法兰西洛可可式艺术盛行的年代或天朝历史上的所谓盛世,但是它不会作为稳定不变的生活秩序得以保留。“生活在根本上是不完善的,是不能忍受的,它不断地力图以新的形式来重造生活秩序”(载《时代的精神状况》)。这些翻新的形式在类型上都可以归属为洛可可式。由此而言,“不断地力图重造”意味着洛可可式作为根深蒂固的被向往生活模式,它会周期性地发作。
6】洛可可艺术是盛行于十八世纪法国的艺术方式,它所反应的生活方式主要是法国贵族的生活方式。洛可可艺术的特点是浮华,娇媚,安逸,艳丽,色情,腐朽。洛可可生活方式的灵魂就是沉浸在梦幻般的状态中,享受身体的快乐,醉生梦死。如此生机焕发和充斥着快乐的生活方式,应该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它是追求单纯幸福的结果,摆脱工作的束缚,自由地享受。恰似当时一名伯爵所言,“十八世纪人们对贵族社会的优越性的依恋,是与他们对新哲学的甜蜜的自由思想的爱好纠合在一起的”。这种喜爱不仅适用于十八世纪,而且也适用于现在和将来的许多世纪。然而,就是这种看起来生机焕发的洛可可生活方式深深地蕴含着死亡。洛可可的生活方式是单纯耗费的生活方式,它不在乎节制,它越炫丽,也就越快地走向死亡。洛可可艺术在法国盛行的年代正是路易十五统治时期,在他之前的路易十四为他留下了巨额国债,但他并不在乎偿还,却只在乎醉生梦死的享乐。在这个时期之后,法国就迎来了大革命,由此迎来贵族阶层的死亡,法国大革命所具有的摧毁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洛可可生活方式的回应。
7】洛可可式,这个具有欧洲风俗特征的名称,实际上蕴含着浓郁的天朝中国风格。洛可可式所类似的是天朝的贵族生活方式或皇族生活方式,这不仅表现在视觉装饰上,也表现在文化内容中。欧洲本来有一群粗鄙的国家,即使是法兰西,直到他们从东方而来的流浪者那里听闻了天朝的繁华文明,于是他们拼命地开拓航路(在所谓的航海大发现中)去接近天朝,以承蒙天朝的恩泽。在那个据称崇尚理性的启蒙时代的法兰西,他们将遥远的天朝当作社会的理想来膜拜。当时的欧洲人忽视或无从认识天朝的压抑与可悲,天朝距离他们那么远,恰似天堂的遥远。他们只能按照道听途说的夸张和心中的理想去看待天朝,而他们也根本无法想象天朝何以如此理性和繁华,以至于他们只能用一种器物来称呼它:chine,瓷器。精致的瓷器不仅代表了天朝崇尚的品质,而且它本身就是洛可可式的。如此精致的瓷器具有优雅的曲线型,它是不透明的,将内容和外在隔离开,虽然以精致的外表呈现,但内容漠然;精致的瓷器被小心翼翼地制作,它是脆性的,会在冲击中破碎,具有洛可可式的质感。
8】在人类至今的观念史中,洛可可式作为独特的模式是与十八世纪大革命之前的法国联系在一起的,对洛可可式的诠释也以那个时代为依据。这样的观念与线性历史观有关,但是洛可可式作为类型,早已在天朝出现了,而且是以周期性发作的方式出现的。十八世纪洛可可时代的法兰西玛丽皇后(或谁谁)面对平民没有面包吃(民无食)的状况,说出“何不吃蛋糕”,而三世纪天朝皇帝晋惠帝早已经类似地说过“何不食肉糜”的话。在这个事情上,天朝比法兰西至少领先了十五个世纪。虽然天朝之前从未用过“洛可可式”的说辞,但是天朝的几乎每一个盛世都类似洛可可式,天朝的一个盛世就是一次洛可可式的发作。
9】整个天朝的历史就是持续的周期性洛可可式发作的过程。天朝的盛世具有洛可可式的属性:天朝的盛世浮华,安逸,艳丽,腐朽;它沉浸在自大的梦境中,自以为整个世界的存在都服务于它的享乐主义;它社会分化,阶层间冷酷而漠然;它由过分的装饰呈现,天朝盛世总是粉饰而成的,以此掩盖荒谬,掩盖压抑和死寂,这应该也是天朝盛世最洛可可式的方面。天朝的盛世具有洛可可式的质感,它是脆性的,总会破碎,社会的熵增加,这时,一个盛世会结束,也就是一次洛可可式结束,迈向死寂。盛世转入乱世,由此也开始了另一个周期,一个重新向往洛可可式的周期。
10】正在十八世纪法兰西的洛可可式发生时期,遥远的天朝也几乎在同时进行着盛世,即所谓的“康乾盛世”。当法兰西的洛可可式被法国大革命(1789年)致死的时候,远在天朝的洛可可式盛世也非常接近地被一场农民起义(白莲教起义,1796年)致死。虽然如此相似,但两者的意义却相去甚远。对具有“线性历史观”的欧洲文明而言,法国大革命是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性事件”,它的结果是“历史的进步”;而对于“周期性盛世病”发作的天朝而言,一次区区的农民起义实在算不了什么“历史性事件”,也无所谓什么“历史性事件”,一次胜利的农民起义只是进入下一个周期的契机,而一次失败的农民起义只是一次清扫活动。清扫过后,天朝仍旧靓丽,仍然再次沉浸到自大的享乐主义梦境中。难怪黑格尔会在《历史哲学》中说,“中国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这话说得相当有道理。
2 ) 从《下妻物语》到《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从《下妻物语》到《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中岛哲也只拍过两部长片,但是这两部电影却先后入选《电影旬报》2004年和2006年十大电影。导演的造梦能力非同一般,中岛式的奇幻爆笑成为其必杀绝计技,看得人直呼过瘾!虽然是童话式的作品,但是我们却能从中对人生领略一二。或者我们应该从《下妻物语》开始。
【独立的桃子】
桃子一直是一个非常独立的女孩子,她所向往的是法国十八世纪洛可可式的生活,为此她总是保持一身洋娃娃的打扮。正如她自己所言,“洋服是我的老师,它告诉了我生存之道”,所以也如巫女所言,“桃子她一直都是靠她自己一个人,相信自己所制定的规则”。然而,这样的生活形式必然远离了我们的现实,为了保持这种生活形式,桃子必须面对诸多的困难。但是这对于桃子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困难。一是她生活在比较自由的二十一世纪,社会不再对个人生活形式采取过度强硬的极端态度(对比一下中世纪那些异端们的下场),二是她采取了自我封闭的面世方式。从小时候起,她就是一个“保持异常冷静,近似冷酷无情的小孩”,因此对很多事情,她看得比大人还透彻,她母亲跟她说离婚的事情,她很冷静的请母亲要及时抓住幸福,“千万不能松手”,同时她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她选择跟父亲一起过,原因异常的简单——“可能仅仅因为那边乱糟糟的日子更加有趣而已”。但是,如此清晰的想法与她与他人生活的隔离是分不开的,当局者迷,对她来说却不是问题,从精神上来说,她并不怎么入局。“人是独居动物,一个人诞生,一个人思考,一个人死去”,朋友、恋人、父母,总的来说,“就跟社长、课长、股长、负责人、管理员这些头衔是一样的除此以外毫无意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则更多像是一种“借东西不还主义”,连“你来我往”都不是,因此也就可是减少更多人际关系上的瓜葛,但她却并不因此而感到寂寞。而“这样的我,大概一辈子一直单身,80岁时的某一天,在便宜的公寓里,一个人穿着BABY屋的衣服死去,最后被机器人管理员发现”,这是何等的决绝!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桃子这个女孩子,最核心的特征并不是洛可可,而是她对待生活的态度,洛可可只是外在的表现而已。
【巫女的闯入】
对于这样一个高度独立的自我来说,巫女明显是一种强行的闯入。巫女与桃子,其实是另外一个极端。如果说桃子的自我是高度独立型,那么巫女的自我则是典型的依附型。加入暴走族之前,她被人欺负得不行,却还要硬迫自己挤出一个笑脸来(想想这跟松子何其相似!)。只有在加入了暴走族之后,她才找到了足以支撑自我的东西。可以想像,加入组织,对她来说获益匪浅,除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之外,个人也获得了成长,尤其是她很深刻的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所以当年引导她加入组织的大姐美树亚也对她说“当年在路边哭的中学生终于长大成人了”。所以,巫女与桃子的第一次接触,桃子对价格完全没放在心上,而巫女却认为这是义气的表现。对于巫女来说,义气是很重要的,所以她会把桃子当作朋友(当然桃子并不认同这一套)。于是接下来的几次交往,可以说都是巫女讲义气的一种表达,是她觉得这个人值得交往,所以主动去搭建双方的关系。当然在方式上,不免显得非常的强硬,当然她不会反省这点,因为对于她来说,心意才是最重要的。
桃子觉得她很烦,巫女对于她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连买家都不算!但是巫女每次都是强行闯入,她也很无奈。桃子最强烈的一次反抗是巫女硬要拉她去弹珠房,她气不过,在路旁买了一棵包菜,递给巫女,说“今天开始这就是你的朋友,你的朋友就是这个人”。何等奇特的表达方式!但是巫女还是把她拖到了弹珠房。
这里有个问题值得思考,桃子在这里是否显得软弱呢?在身体上她“既没有握力又没有臂力,脚步移动又慢,实在玩不来”,所以她很明智的采取了洛可可的美学——“女孩子越柔弱越有价值”但是现实中,这并非处处行得通,因为“越柔弱越有价值”的价值,是体现在他人的怜爱上面的,当她决意特立独行的时候,就意味着拒绝他人的怜爱,所以这种“柔弱美学”,对她来说,只是一个虚幻的假设。而在巫女这里,更是切切实实遭受了冲击——只是她自己没有直接意识到而已。实际上,只要她继续行使“柔弱美学”,她就无法摆脱巫女的闯入——因为她不愿意任何人的闯入,结果,就是个体自身的受损。但是,对这种“柔弱美学”的坚持,很明显需要非常坚强的意志和足够的智慧,不然这个小女孩老早老早就被打趴下了。所以在这里软弱的只是“柔弱美学”,而非桃子的意志。
【疑惑】
两人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是在弹珠房桃子大赢,出了店门,桃子主动提出把钱分一半给巫女。这说明,桃子这时对这段友谊已经有所接纳。(这里有个比较悬浮的细节,就是桃子居然打过电话给巫女。因为之前一直都是巫女主动,而桃子对这个闯入者一直爱理不理的。所以这里虽然引出了巫女其实是叫“草莓”,但是就打电话这个举动,未免有点突兀。)
然后就是代官山之行。代官山之行在片中也是重要的一段,其一是因为它展开了另一条线索,即对桃子刺绣能力的认可,其二是它展现了影片的主题,就是在她们寻找MR刺绣店的时候的那段MV中:Life、Freedom、Love和Friend;其三,当然是主线,就是两人友谊的发展。从BABY屋出来,桃子决意去找MR刺绣屋,但是她的理由是“我现在特别想做点蠢事”。这就是说,对于桃子来说,对外有所松动,但是这个松动并非名正言顺,而是一件蠢事!而寻找刺绣屋不得,两人却起了争执,因为巫女在寻找的时候表现得若无其事,而桃子不住质疑妃魅姑和刺绣屋,争执的结果是两人分道扬镳。这里,桃子显得很委屈和颓丧。但是这委屈和颓丧却并非小事,因为之前她从未为其他人而委屈颓丧,因为别人对于她来说,从来都是无关紧要的。回到车站,却见巫女一早在等候,她把弹珠房分得的钱还给桃子(当然,她知道代官山之行本来就不会有所收获的)。之后是最关键的转折,桃子决心为巫女亲手刺绣。而巫女把特工服脱下来交给桃子,并说道“把特攻服给你了就等于把命都给了你,全部,不管什么,都交给你了”,于是她们之间的友谊关系就最终定下来了。当然桃子依然很疑惑,因为从独行到并行毕竟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尤其是她看到巫女拿到绣好的特工服之后万分惊喜的神情,桃子想哭,但是她依然没有理解自己想哭的原因。也难怪,对于桃子来说,由于一直都是独立特行,没有朋友也没有想过需要朋友,所以对于朋友之间的关系,她一直不甚了了。正如前面所说的“人与人其实是相连的,这件事对我而言,实在是一团迷雾”。
【打开心扉】
接下来,你来我往式的交往方式开始生效。
先是巫女找桃子谈心。这里有两个进展,其一是,巫女是打电话找的桃子,这与之前直闯,硬拉、绑架等方式不同,这次不需要在场,就可以把桃子找来,说明,她们之间的关系有所进展。其二,谈心这种交往方式,为桃子进入友谊关系提供了一个先例,因为之前既然没有朋友,她也不可能想怎样与朋友交往的问题,更不会想到会有谈心这种方式,所以对于她来说,她并无法知晓怎样进行深一步的交往,现在巫女给出了一个范例,而且更微妙的是,实际上她基本没有为巫女解决任何实质性的问题,因为这个矛盾是无法解决的,桃子提出了“背叛理论”,然后又自我否决掉。而从更深一层看,这里巫女与美树亚之间的友谊,也为桃子提供了一个范例。
于是,之后,桃子遇到了选择的问题,她也打电话找巫女以求解决。当然,同预计的一样,问题并没有因此而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在最后桃子都一直在自问。倒是让她知晓了巫女将会承受家法消息。这段过程,与之前的交往完全不同,因为之前一直是巫女找桃子,桃子只是被动的听众,对巫女说的事情一概觉得无聊。
【重生】
而当桃子从父亲口中得知所谓的家法是如此残酷,她明白自己将要明白自己面临一个抉择,因为家法的时间刚好是交货的时间,她向社长请求改时间。这里社长的所说的话并非没有深意,实际上,社长采取的生活态度跟桃子很像,他也是把自己的生活托付给一件事情上,只不过他选择的是做洋服,所以他也没有朋友。但是他明白桃子的意愿,他很支持桃子前去搭救朋友。从另一个角度看,恰好表明了他自己也明白没有朋友所带来的后果,这也是封闭式的生活方式的一个弊端。
桃子下定决心,骑车出去救人。于是出现了片前的一幕,桃子撞到了车上。但是导演这里采用了童话式的手法,他让桃子见证母亲生育她的过程。这里其实一个隐喻,表明桃子全力以赴去搭救朋友,正像是一个重生的过程!
进一步的脱胎换骨是在桃子目睹巫女为自己的理想拼杀,她终于忍不住,大喊一声,结果即刻被人扔下水坑。这时候,桃子决定(暂时)放弃自己的洛可可原则。“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出生在洛可可时代的法国”,但是,她现在只能为朋友拼杀!同时,运用自己的智慧!她成功了……
到这里,桃子已经完全从一人独行,到达了友谊的最高境界——为朋友牺牲。
巫女那句“这次可是算我赢!”,并不是单向那帮暴走飞女说的,同时也是宣告了友谊法则的胜利。
【非你不可】
刚才提及代官山之行展开了另一条线索,这里提及一下。社长认可了桃子的才能,其后,他由于赶活的原因,请求桃子帮忙在样品上缝上图案。这里社长对她说“只能靠你了,到底还是非你不可”,这里“非你不可”一方面是一种对能力的高度认可,另一方面,意味着这件任务必须由你完成,因为已经没有其他人可以代替了。后一方面的逻辑,桃子并不完全认可,对于她来说,“穿洋服?还是为谁做洋服?”是一个事关幸福的问题,穿洋服,意味着只为自己开心,而为谁做洋服,则意味着要对别人承担责任。对于以前高度独立的桃子来说,这的确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之后她约巫女出来谈心,巫女直接把这层意思说清楚了:首先,“所以我拿到你的刺绣时才会那么开心啊!难道说这对你而言是毫无价值的事情吗?”,这里要求桃子从以个人为核心的价值取向转向以利他为核心的价值取向;然后,“你有才能,而且有人认同你的才能”,这更是具有社会高度的价值取向。
接下来交货与搭救朋友的选择问题,也就是工作与友谊之间的选择问题,当然这里的工作当然不是为人打工的意思,对于桃子来说,更多还是为自己打工的意味,所工作与友谊的选择,这里其实是指个人与朋友的选择,当然如我们所见到的,桃子选择了后者,从而如导演所要表达的,她获得了重生。
而在后继部分,桃子还在犹豫着“做BABY屋的服装设计,还是为最爱的BABY洋服提供好的设计方案”,因为她“觉得那样不会太过挑剔而且超容易实现”,这一方面说明桃子对自己所爱之物极端的负责,另一方面说明“也就是说,我还是个孩子”。所以整部片子的定位,其实还是桃子如何从高度独立的自我,到进入一份友谊,这一段成长的过程,人生的路,真正的成长,还很漫长……
【巫女的成长】
前面已经说过,巫女是典型的依赖型人格。她在组织中获得了一次成长,而现在我们要讨论的是,她在桃子那里获得了什么。导演对巫女的着墨比桃子要少,而且她的表现比较模式化,有什么动不动的就以模式化的粗暴行为表现,以至在心理刻画上,有所欠缺,所以在影片里,我们并无法获知巫女详细的变化过程。当然,巫女的变化并没有桃子那么大。但是,在最后家法一场戏,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巫女心里的想法。她看出了所谓组织的软弱性——这只不过是一群弱小动物依偎在一起的保护伞,对外张牙舞爪,实际内心却非常软弱。而“桃子她一直都是靠她自己一个人,相信自己所制定的规则,跟不是群体就无法飚车的你们,觉悟是完全不同的,笨蛋们!”更可笑的是,组织居然要用妃魅姑来为其命令提供合理性,要知道,妃魅姑只不过是巫女自己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而已!看着这帮可怜的小混混,不由得她不感到可笑和愤怒!所以她直接叫神子跟她单挑,可以对方毕竟人数众多,又习惯了以多欺少,所以形势实在不容乐观。不过出乎意料的是,桃子的出现,不但给以了她勇气,而且,这个小女子,居然脱胎换骨一般,使起蛮劲,更运用其智慧,撒了一个弥天大谎,使两人全身而退。(这里意味深长的是,她俩使用的是一种类似意识形态的东西)
从此巫女脱离了组织,实现了另一次成长,那就是形成了真正的自我,摆脱了对组织的依赖性。其实,加入了组织,并没有完全解决她的自我问题,想想当年,她受人欺负还要挤出一个笑脸,其实也不是一种向人讨好试图建立关系的方式吗?只有在认识了桃子之后,她才真正意识到自我的缺失才是关键所在,所以她勇敢的脱离了组织。
缺乏自我而与他人沟通,只会导致过分的依赖对方,而如果对方并不以对等的方式操作,那么,自我就会遭受巨大的损失——这也是松子的不幸的一生的源头。
【松子的不幸的一生】
其实我是先看了《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然后才看《下妻物语》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拍得及其绚丽灿烂,梦幻斑斓,同时却是一个悲切到了骨子里的故事。如果说这个片子成功,就成功在导演把那种梦幻的色彩发挥到了极端,调动观众不断的投入到松子的梦幻生活中去,然后一次又一次把那个梦活活湮灭,不得不让人唏嘘不已。
如果要说《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主题,无疑就是梦想。松子的侄子整日醉生梦死,无所事事,以至完全处于毫无方向感的状态,人生也因此失却了意义。所以,松子的故事才对他醍醐灌顶。
松子最有特色的表现有三:一是她的噘嘴;二是她的造梦能力;第三是她追梦时所展现的那种惊人的爆发力和忍耐力。
噘嘴是小时候父亲带她去公园玩的时候跟小丑学会的,父亲其时由于女儿久美病情加重而心情沉重不已,所以即使带松子去了公园,却一点都笑不起来,松子就学小丑的噘嘴讨父亲欢心,结果一招见效。从此,松子每每以此换取父亲的笑脸,以及,关爱。这个习惯甚至变成了一个怪癖,甚至在自己处于被宰割的情况下,她也照使不误。这里暴露了松子的内心深处一个根深蒂固的想法:只要付出,总会有所回报。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付出回报这种关系却并非总是平衡,就像因果报应一样,只是内心一种美好的想法,真正实现起来,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双方的关系足够牢靠。而对于不牢靠的关系,付出总会有风险。但是松子却似乎总不能领悟到这点,所以在人际关系上面,她倾向于一味的退让,以至于频频处于险境。
但是处于险境却并不能使松子失却生存的欲望,她具有另一种强大的精神武器,那就是自我造梦能力。每次跌倒,她总能很快的使起这个武器,然后进入一种追梦状态,而追梦状态中,松子最令人惊叹不已的爆发力和忍耐力就展现出来。松子那个一边下蹲一边扩胸的锻炼动作,在电影中不断的出现,让我们看着这个女子在生命的旅程中奋勇直前,在一旁自惭形秽。
可以说,梦想是松子的一切,我们所见到松子唯一的快乐是只有在她在做梦和追梦的时候,而当她苦等8年却换来龙一的抛弃之后,她放弃了所有的梦想,从此“什么都不干,就是吃东西,喝酒”,“也不化妆,也不打扮,也不打扫卫生”,以至于到变成了一个又肥又臭的瘸老太婆。同时,“也不信任何人,再也不爱任何人,再也不爱任何人,再也不让别人介入我的人生”,成为了了最令人厌恶的邻居。或许这里可以同桃子作一比较,独立的桃子也放弃了与他人的关系,但是她的状态与此时的松子却天差地别,一个在梦想中品尝幸福的滋味,另一个则堕入黑暗虚无的活死人状态。这里的差别显而易见,可见,没有了梦,松子就失去了一切。
但是有了梦想,松子依然无法逃脱命运对她的嫌弃,问题依然出在她的梦想上。如果要问松子所追求其实是什么梦想,或者松子自己也说不清楚,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她的梦想都是与他人建立一种关系,尤其是爱情关系。这是典型的依赖性人格!然而她却没有巫女那么幸运,她在人际关系上永远是不分青红皂白的付出,而这种让渡却并不能使对方理解,因为一般人都明白一定深度的关系上,只能承受相应的付出,但是松子却在这点上却没有掌握好分寸,以至对方无法处理好这个关系,往坏处说,正是她的这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导致了她悲剧的发生。这对于龙一来说尤其是如此,直到后来他信仰了神,领悟到存在一种无私的付出之后,才明晓松子的待人方式。但是,悲剧已经无可避免的发生。所以,后来松子的弟弟所说的那些无私的付出之类,实属废话,因为看不出来他自己有这个领悟的能力,如果早能领悟到这点,他就不至于连姐弟情缘都不顾!!可怜的松子!可悲的人们!
【结语】
正如我所想到的,写完松子这段,依然无法逃离无限的悲怅,人生无法割断人际关系,桃子的成长正在于她终于走出自己想像空间,而巫女的成长则在于于找到了独立的自我,而松子呢?松子似乎未能真正体会到自我的价值,就被抛入了苦难的生活之中,只能靠做自己的白日梦去获取点滴虚幻的快乐,她的付出却在死后才为人知晓,为人尊重,怎能不叫人唏嘘不已。
或者,这正是《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冲击力所在吧。
(全文完)
2007年3月10日凌晨
康乐园寒舍
3 ) 这个世界令我安心的人们
顏忠賢很喜歡的電影。他在其中看到仿名牌、坏品位、人穿衣还是衣穿人、名牌执念,等他一直念念不忘的中心话题。他也曾在读毕Lagerfeld的减肥日记后得到启示,当时已高龄的Lagerfeld说我只是想要穿进美丽的衣服而减肥,这不是难于启齿的理由。
乐趣若建立在一种偏执上,无论那是什么,最终都是我们人生大小各种问题的万能钥匙。罗莉洋服会告诉桃子,你最近对小钢珠有些过度迷恋咯,你的身材不太适合这件洋服,你的身材是还合适,可是这件洋服的气质还要等你成熟一些才穿得出来。
桃子生长在全民只去就近大卖场买服装,青年人流行在特攻服后刺绣难看日汉字的下妻县。她却始终认为自己应该活在洛可可时代的巴黎,这个在历史教科书上缩成一小节的短暂风格,被后来的评论家批评为轻飘过饰,桃子觉得自己开心不就好了吗,没有朋友也没关系啊,胃里只想塞满没营养的甜食啊,人本来就是一个人来去,一个人死,轻飘飘地戴着精致刺绣的遮阳帽,躺在有老鼠的粉红色繁花闺房,即便是一穷二白,也要坚持买到代官山最喜欢的昂贵洋服品牌。
契诃夫的最后一部剧<樱桃园>讲了一个最后的贵族的故事,也是旧俄时代最后一代贵族的缩影,其中有一对非贵族的男女互相有情却最终没有表白。是因为贵族阶层的消亡,使得社会上对于美,对于优雅,对于温饱以后的谈情都没有可以模仿的对象了。想起来是很悲哀的事。所以有很多毫无实用价值的东西(人)存在,仅仅是为了树立一面美(或智)标杆。耽于一种虚空的兴趣,都是他人给我感动的地方。
有人到处旅行,始终坚持热饮熟食,必在行李箱中挤进电饭锅大米小葱熬成的油,有人为了更适合hello kitty风而减肥换发型,有人mp3里装的都是平剧评弹,有人仍然在听早年笨重的cd机,有人坚持玲珑浮凸的女装扮相。每当想到有很多人正在自己的世界里坚持一样与众人为敌的乐趣,就觉得很安心。
4 ) 不被需要,也不需要谁
桃子有着自己世界的法则。在下妻这个小地方,她满不在乎地穿着一身梦幻的服饰,撑着遮阳伞,走在乡间的道路上,和一群穿着从Jusco淘来衣服的民众擦肩而过。她不会被同化,也没有兴趣不屑,外在的世界,在她的眼里,只是纯然地于己无关。 早熟的桃子,从小就那般冷静成熟。还在小学的桃子,就已经可以沉着地握着抛夫弃女的母亲的手,告诉她,人,在面临巨大的幸福时,会突然变得十分胆怯。抓住幸福其实比忍耐痛苦更需要勇气。就像桃子所向往的18世纪的法国名流一般,她也彻底摒弃了内心一切的情感。 不会为别人的死亡而感到同情,不会因为一个人而感到寂寞。她说,人是独居动物,一个人诞生,一个人思考,一个人死。说什么一个人就无法生存之类的,如果这样的话那我不做人也行,我做条狗也可以。至少比不得不依附于别人的人要自立得多的多。她说,父母、朋友、恋人,不管什么对我来说,就跟社长、课长、股长、负责人、管理员这些头衔是一样的。除此以外毫无意义。
5 ) 我生在日本估计就去暴走拉
暴走服真是很帅啊,,,虽然上面有错别字
开头很喜欢,中间开始走弱,结尾一直在心里祈祷“请不要成为正常人吧,请不要成为正常人吧”还是双双成为正常人了,,,
作为LOLI服设计师的西洋服LOLI,西洋服从此不再是超越世界的一个标志,而相反,成为融入世界的一个工具。这就类似凡高最后成了广告平面设计师。
作为现实中的人我是为她高兴(可以问她借钱托她办事),作为电影里的角色我为她悲哀,,,至于那位拍广告的伪暴走族小妹妹,我就不更不指望您拉,您摸摸自己良心,不对,暴走心,拍了那种照片,您还有脸在外面混么。
日本很多电影都涉及到一些特殊的人。因为种种原因他们不适应这个社会,感到痛苦和孤单。于是他们使出种种诡异的方式,让自己和这个社会保持一点距离,从而达到一个暂且的和睦。象LOLI穿上西洋服,幻想自己活在洛克可的法国。象暴走女,穿上暴走服,幻想自己真的暴走了,,,象我,假装自己很喜欢发评论。
这些内容拍出来是很有趣的,而且也很动人。LOLI少女飞翔在空中,觉得世界上除了自己以外,谁都不需要。这或许是假象,但我觉得这个时候的LOLI女简直象神一样。她无所需,也就无所求。无所求,也就不会失望。没有失望,也就没有痛苦。哦米托佛,这不就是佛嘛。
然后电影一般会告诉我们,这种相对和睦的状态是多么脆弱。比如暴走女很轻易的就用所谓友情,一把把LOLI从天上扯了下来。
接着,就是结尾了。只要是喜剧结局,主人公们都从了良。比如西洋服LOLI做了设计师,暴走族妹妹拍了广告。他们或许还保留着过去的一些习惯,比如LOLI还穿着西洋服,暴走族小妹妹还开着机车,但事实上那些都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人已经变了。很容易联想到,10年后他们都将成为这个世界上芸芸的万千之一。而如果导演想让他们继续维持自己的独特,那基本就是悲剧了,,,
所以尽管这么多电影都想给出一个,,人该如何又保持自己的独特又获得幸福,,,的答案,,,却始终给不出,只能不断的煽情,不断的煽情,,,
6 ) 当桃子遇上草莓
桃子遇上草莓的结果是……
一道美味的甜品?
一幅绚丽的图画?
一场势均力敌的碰撞?
答案是:
以上都是。
因为桃子和草莓是两个女生。
穿洋娃娃装超爱洛可可风的桃子和穿特攻服骑机车酷酷的暴走族草莓。
一看到“下妻物语”的海报和介绍,就已经很迷。
看过之后更是无法自拔。
在日记本上用两大页纸记下每一处细节。
但因为叙事功力实在欠佳,这里剧情就概括为桃子和草莓的友情之路,呵呵。
人一生遇到的人,数不胜数。
世界上并没有非如此不可的事情。
我却认为总有某个人,可以完全改变自己的人生。
那个人,是无可替代。
如果没有那个人,人生当然可以继续。
但缺了一大块。
娜娜和奈奈是彼此的那个人。
花和爱丽丝是彼此的那个人。
桃子和草莓也是彼此的那个人!
相遇前的桃子是一个人,没有朋友,也不感到寂寞。
她在小学的时候对离婚离开自己的母亲说,太幸福的话会让人变懦弱。需要更大的勇气才能抓的住幸福。
她不骑单车,宁愿走路转很多次新干线去昂贵的"baby.the stars shine bright"里买衣服。
她从不参加运动,不喜欢酸的东西,每天带粉红心形的饭盒。
她说人都是孤单的来去,父母对于她来说和科长、主任这些头衔没有区别。
她第一次见到草莓时反驳说:外表就是一切!
相遇前的草莓是一个戴眼睛、弹钢琴的乖乖女。
她不断的被同学欺负。
她一个人推着单车在街上哭时认识了大姐亚美树。
她被告诉,女人可以喊,但要在没有人的地方。被同情的女人是可怜的,喊过以后要变强……
她在车行里兼职,每天都要飞车。
相遇之后呢?
草莓经常在桃子家里自说自话,告诉她自己的过去。
桃子被拉着一起去弹珠店,赢了九万块和草莓一人一半。
草莓陪桃子去代官山买衣服,看见她激动的晕倒立即冲过去把店长打了一拳。
桃子和草莓一起寻找传说中的刺绣店。
虽然也曾互相伤害,虽然一开始并不明显。
可改变已经翻天复地。
因为草莓那一句“衣服在你手里,命就在你手里”,桃子冒雨跑回去,连学也没上的绣了三天。
因为桃子一个电话,草莓就赶到她身边。
在约定交出帮"baby"绣的衣服的那天,桃子还是选择了和草莓站在一起。
桃子骑着奶奶的机车,不顾发带飘走,不顾撞车。
看草莓因为要退出帮会而被围攻,看她满身伤痕。
看桃子纯白的洋装被沾上鲜血,看她被丢进泥水。
看草莓支持桃子生活态度的表情。
看桃子为了草莓拿起棒球棍打人的样子。
当桃子遇上草莓。
洛丽塔装下冷漠的心变的热情。
特攻服里软弱的心找到了真正的勇气。
7 ) 生活方式决定生活态度——《下妻物语》
这是我看的中岛哲也拍的第二部电影,两年前看了《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后被它谐趣的叙事以及细腻的女性情感深深打动后,再来看他的这部电影处女作,仍旧被它流畅有趣的叙事和华丽眩目的画面再次吸引,当一种精美与趣味结合了美丽少女的情感成长的故事,就如同桃子遇到了草莓,青春而养眼。
在我们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体系下,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是,我们应当艰苦朴素,所有对于物质财富的追求都是值得鄙视的,一个人越是对外在物质汲汲以求,他的内心便越是空虚堕落,道德败坏,这种传统的叙事模式早在中国三四十年代电影中便是大行其道,诸如《女儿经》、《国风》等旧市民电影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而作为资本主义汇聚中心的上海更是被描绘成为一处乌烟瘴气、诱惑良家妇女堕落淫荡的场所。而我们从小所受的唯物主义教育又告诉我们,物质是决定意识的,而对于物质的追求又是被唾弃,等到我们追求到了丰裕的物质后,又发现我们的精神是如此的孱弱,所以当我们去追索是什么使我们如此无所适从的缘由的时候,发现这个世界的精神力量的获取,原本就是神秘而无序的。然而,当我们具备鉴别能力的时候,我们仍旧拥有选择的权利。只是不知道,当我们做出选择的时候它也许仍旧根源于我们从前的生活所塑造的我们,我们从来就不是自己,这是一件挺令人感到迷惑的事情,明明清晰存在着,却弄不明白自己究竟是什么。
然而我是相信更多的时候,物质的充裕往往更能令我们找到自我的存在价值,特别是当那些物质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之后,沦陷于一种精美繁复的生活情调中,对生活的细致雕琢是能够让我们暂时忘却生存的荒谬与麻木的,全人类意义上的物质与精神的二律背反在个体身上其实并不适用,正如同桃子找到了精美洋装把自己打扮得象个布娃娃,从此她就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意义,其实几乎所有生活的意义都是寄托在物质之上的,所以,假如你不断去思索生活的意义,往往是找不到出路的,而只有沉溺于某一种具体的生活方式的时候才能真正明白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所以当桃子在穿着洋装的时候,她就坚决扮演一个自我的洋娃娃的少女,在她的想法中,“女孩子越柔弱越有价值,这就是洛可可的美学,比起被人保护,觉得自己更适合保护别人的女强人之类,最恶心,饱尝酸甜苦辣积累人生经验之类,最差劲。”是啊,女人柔弱,是因为我们天生悲悯,难道我们就不能光明正大的哀伤?我们虚荣,就是因为我们生来空虚,难道我们就不能光明正大的虚荣,正如《魔鬼代言人》中的结尾Al Pacino说的:“虚荣,我最喜欢的原罪。”
在我看来,桃子就是一个迷人的柔弱独立少女,比起失去女性柔媚特质而直奔与男权抗争的洪流中去,奋斗得头破血流而不得善终的铁娘子来,她更美丽动人,比起温柔敦厚恬静如水却丧失独立人格成为男性附庸的纯粹淑女来,她更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并且在影片中似乎有意回避了她的爱情,将她的心志与爱情隔离开来,或许所有女人在爱情面前都会丧失理智而成为任人摆布的玩偶,这在中岛哲也的下一部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表达得尤为触目惊心,桃子的方式或许就是在自己成为别人玩偶之前,将自己成为自己的玩偶。
然而,当她的这一身美丽洋装被染上了朋友的鲜血,当她被丢进了一滩脏水之后,那一身的行头不再具有任何美感的时候,她潜藏在心底的反抗意识才被彻底的激发,和巫女一样,当你穿上特工服,坐上摩托车成为一名暴走族的时候,你或许就忘了自己曾经是如此的唯唯诺诺,其实根本就无所谓哪个自己是真实,真实的自己全看你选择去过什么样的生活,全看你做出的选择是如此迎合了你想法。所以,我们经常发现,当我们被生活赶到某一个位子上的时候,其实我们也可以和其他人一样做得很出色,只是我们从前不曾想要如此而已,所以,你还在守着一个虚假的自己,然后过着自以为是的生活吗?
所以“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职业,选择家庭,选择他妈的一个大电视。”这是一种很令人羡慕的幸福生活。
妈!!也太好看了吧。本来以为“抓住幸福比忍耐痛苦更需要勇气”已经是最高的台词了,但后面大决战的时候,草莓说,她不是我的朋友,她一直都是独自一人,我也想像她一样独自一人。天啊!!!我嗷嗷大叫,完全赞同。两人关系的最高形态不是合二为一而是相互投射相互转化啊!“我想像她那样独自一人”,太会写了呜呜呜呜呜,两生花yyds,同时不难发现爱幻想、喜欢漂亮服饰是两人的共性。还有一段是好强的草莓要哭了,但她一直说女人不可以在别人面前哭,于是桃子默默转过身去对她说:可以哭了,这里现在没有人了哦。太温柔了呜呜呜
特别喜欢草莓,因为她不同于其她的女孩儿,一切都是自然不做作,桃子也是可爱至及,里面的衣服我都喜欢极了。梦想自己也可以穿成桃子的样子,但却拥有草莓的坚强性格。最喜欢的一个长镜头就是桃子生气的样子,她为了救草莓独自一人勇斗恶女帮的那场戏,真的非常感动我。总之是部好电影:)
土物安娜简直是天生的女流氓噗噗……那个骑机车的样子真的好帅哟……
土屋安娜帅到吐
最喜欢的颜和最喜欢的性格组合在一起,不是蕾丝简直是罪过!深田恭子的颜真是怎么都无法讨厌,怎么喜欢都不为过!土屋安娜的颜也是喜欢的不得了,再加上性格就更了不得了!片尾小场景甜甜甜,为什么两个人不亲亲?
看人家这理直气壮的日本时尚文化
广告和少女漫画的巧妙融合。当洛丽塔装遇上特攻服暴走族,洛丽塔装下冷漠的心变的热情,特攻服里软弱的心找到了真正的勇气。影片以借代年轻人的自我、享乐主义和逃避面对现实世界的Lolita迷为指涉对象,从年轻人的风气出发,作出戏剧化的夸张从而形象化地展現出年轻人摸索自己生命意义的历程。
如果可以,我想要出生在18世纪的洛可可。陈磊说。每天,穿着漂亮的衣服,和一群贵妇打着太阳伞在玫瑰庄园散步,走累了就做点儿针线呀女红啊,玩玩刺绣。我就是这样喜爱洛可可主义。可是。陈磊抱怨道,我却住在一个叫下妻的小镇。说到这里,陈磊忽然停下脚步,定睛一看:呀!踩到牛屎了!
土屋安娜很美哟~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不喜欢。
某个学姐毕业论文关于Lolita Fashion 在答辩的最后 有人问她 是否遭受过歧视 她说了句 所有敢穿小裙子出门的女生 内心都是强大的
只要坚持穿萝莉装就一定可以获得幸福。
nana真的比不过此片!~
这才叫青春片啊!!青春少女就该像个怪物一样,穿着让别人大跌眼镜的衣服,飙车打架说傻话无所不为,以后再当懂事的死大人也不迟,还有大把时间!与此相比,那些搞忧郁啊谈恋爱的青春片简直是什么玩意啊!
青春,艳丽,脱线,暴走,Lolita,百合,这片不好看不行啊
每年夏天都可以重温的片子。
导演的2部片子我都喜欢,松子的悲惨人生名气大到什么程度就不说了,但是这部戏让我喜欢上土屋安娜,NANA出真人版时我多喜欢NANA可以是她演的啊~~
三星半,洛莉塔与朋克风格始终是日本时尚两大方向,这就是本片的卖点
额滴神,华丽丽啊 - - !小LOLI大暴走……打架那段的古典乐忒熟悉忒合衬了~!~!~!配角很强大~!~!~!大爱~!~!~!
我不应该因为你恶俗的封面而一直充满排斥地把你丢在硬盘里长达数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