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行日本版

剧情片日本2011

主演:堀北真希高良健吾船越英一郎户田惠子姜畅雄山下容莉枝绿友利惠佐藤宽子日向明子宫川一朗太

导演:深川荣洋

播放地址

剧照

白夜行日本版 剧照 NO.1 白夜行日本版 剧照 NO.2 白夜行日本版 剧照 NO.3 白夜行日本版 剧照 NO.4 白夜行日本版 剧照 NO.5 白夜行日本版 剧照 NO.6 白夜行日本版 剧照 NO.13 白夜行日本版 剧照 NO.14 白夜行日本版 剧照 NO.15 白夜行日本版 剧照 NO.16 白夜行日本版 剧照 NO.17 白夜行日本版 剧照 NO.18 白夜行日本版 剧照 NO.19 白夜行日本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1 00:38

详细剧情

  昭和五十五年的一桩密室谋杀案,由于上司急于升迁,所以最终草草结案,惟有警探笹垣润三(船越英一郎 饰)对此案不能释怀。多年后,当年嫌犯的女儿西本雪穗已改名唐泽雪穗(堀北真希 饰),并且过着与之前毫不相干的生活。但是,仿佛她有幸运之神的庇护一样,凡是给她制造麻烦的人,都会发生意外。后来,雪穗的好友江利子(绿友利惠 饰)与有钱人家的少爷篠冢一成(姜畅雄 饰)相恋,但最终一成却选择了与雪穗结婚。此时,笹垣虽已退休,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追杀当年谋杀案的真相,而且,他的目标最终锁定了当年被害人的儿子桐原亮司(高良健吾 饰)和雪穗……  本片改编自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

长篇影评

1 ) 喜欢裕里的少女感

正如小说中文译本腰封上所写的,这是“时隔多年,岩井俊二给你的第二封情书”。

无论是以“死亡”为开头的切入方式,还是通过书信往来拼起回忆,以及暗恋、感冒、图书馆等元素,都让人觉得《最后一封信》像是《情书》跨越25年的延续。

出于对岩井俊二作品的喜爱,我把小说原著(中文译名《最后的信》)、日版电影《最后一封信》,以及中版电影《你好,之华》全都看了一遍。其实从角色和情节的设定上看,《你好,之华》与原著更为贴近,但真正展现出这个故事的灵魂的还是日本版的《最后一封信》。

这是一个根植于日本文化之中的故事,即使请了陈可辛大导演来帮忙做了本地化,还是有很多细节让人觉得水土不服,时不时会感受到违和感。只有回到日本文化之中,岩井俊二才能毫无顾忌、如鱼得水地发挥出自己的实力。

生命和死亡是岩井俊二的作品一直在探讨的话题。人为什么而生,因什么而死,以及在爱人亲人去世后,被留在世上的人又要如何走出悲伤、继续活下去。

同样作为故事中不被爱的那个人,岩井俊二对《最后一封信》中的远野裕里似乎要比对《情书》中的渡边博子偏爱得多。(姑且不论男藤井树后来有没有爱上博子,刚开始时他必然是在一定程度上将其当作女藤井树的替身的)

博子在尚未从爱人去世的悲痛中走出来时,又被迫一点点确认到自己原来是另一个人的替身。她的疗愈过程伴随着疼痛,伴随着剜除腐肉般的决绝。所以她最后朝着雪山的呐喊,是放下、是释然,更是撕心裂肺的疼痛。

而裕里在青春期就完成了整个从暗恋、表白到失恋的过程,她甚至是在刚开始暗恋还未表白的时候就知道乙坂镜史郎喜欢的是她的姐姐。所以虽然她在表白被拒绝后也会伤心,但这是少年少女再普通不过的失意与伤痛,在草长莺飞的青春期能够快速地被治愈。

我很喜欢电影中塑造的那个裕里。她活得像个未经世事的少女。

无论是在同学会上“假装”姐姐,还是一次又一次对镜史郎说“这是最后一封信了”、“我不会再给你写信了”,但却还是一封接一封地寄,都不像是一个三四十岁的已婚妇女会干出来的事。人到中年,大抵都懂得了些圆滑世故,不会也不敢再像少年时那般肆无忌惮地袒露自己的心意。但裕里却仍保有着少女的单纯、天真与娇憨。

她是有些内向的,在与人交往中带着点笨拙与小心翼翼,所以才会在面对姐姐热情的同学们时拙于解释,没有在第一时间说出姐姐去世的真相。

松隆子对这类角色的把握非常得心应手,我不由想到《四月物语》中的榆野卯月,那个穿着与东京的天气格格不入的毛衣,局促地做着自我介绍的17岁少女,仿佛就是裕里大学时的模样。

而少年裕里的扮演者森七菜的演绎就有些过于灵动了,不太像“平凡而不起眼”的妹妹该有的样子。《你好,之华》中周迅给人的感觉则是成熟而强大的,可以从容应对生活中一切突如其来的变化。

裕里的“少女感”体现在很多生活的小细节中。

比如丈夫看到她手机上镜史郎发来的短信后因为吃醋把她手机丢进浴缸时,她的反应并不是生气,而是惊讶,又带了点面对恶作剧时的无可奈何。而第二天出门时迈着大步撅着嘴的小表情,像极了吵架后故意赌气的小朋友。

她的生活中当然有琐碎的、不如意的烦恼,但那更像是掉在衣服上的千层酥碎片,虽然有些烦人,但吃到嘴里的部分是甜的。

所以她虽然会在看到姐姐的同学会邀请函时生出或许能遇到初恋的小期待,但她是坦荡的、豁达的,只是对着遥远岁月里的初恋生出了一丝怀念,而非真正对丈夫和当下的生活心有不满。

最后,乙坂镜史郎从不同人的回忆中拼凑出未咲一生完整的景象,了解了整个真相后,来到裕里工作的图书馆和她道别。她一脸认真地对他说:“去追寻你所相信的东西吧,因为你是我的英雄。”然后,又因两人间的第一次握手而欢欣雀跃得像个孩子。

无论你喜不喜欢我,无论你喜欢谁,我都希望你活得像我心中的那个少年英雄。多么豁达的胸怀,多么纯真无垢的少女之心。

或许当年,镜史郎是因为未咲的一句“你一定可以成为小说家的”而被蛊惑般地走上了笔耕的道路,而今后,若他再因什么而踌躇不前,必定会想起这一天裕里认真而坚定的样子。

“去追寻你所相信的东西吧,因为你是我的英雄。”

2 ) 日式青春与中式青春差别巨大。

这个剧本真的是不能再“岩井俊二”了,羞涩的少年时代,些许颓丧的中年时代,岁月跟随镜头在时光中穿梭,晦涩的美感,清淡的爱殇。

这些元素放在霓虹社会里,就是一个经典且动人心扉的忧伤往事。

但是放在中国,那种特有的“突兀感”就变得异常显眼,日本只要是带有关于青春,人生,岁月等标签的作品,总有一种日式独有的晦涩,这种晦涩从太宰治,芥川龙之介的文学作品之中就已经表现的淋漓尽致了,这种晦涩的艺术表达方式逐渐成为了日式温情文艺片特有的“滤镜”,而这样的“滤镜”恰恰与中国社交文化体系格格不入,虽然岩井俊二一直试图努力去做“本土化”改编,也请了陈可欣来帮忙,但是这个剧本的故事架构就是一部纯粹的日本叙事剧情文艺片,以至于无论你怎么努力去调整,怎么努力去做本土化改编,但依旧会给人一种极强的“矫情感”,那种专属于日式的晦涩,压抑,宣泄通通都变成了无病呻吟式的矫情,这就是你看《你好,之华》最直接的观感,就像是被人摁在水里,一直喘不上来气,而最后的情感释放方式又完全get不到中国观众的“痛点”,以至于看完整部作品,我仿佛感觉自己已经被活活闷死在水里了。可这个故事与人物放在日本社会之中,你就会觉得很顺畅,很舒缓,一切都恰到好处。

与说到底就是文化层面的冲突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3 ) .

但人生没有如果,至少我觉得,最后知晓了一切的乙坂也不必觉得遗憾。因为人生就是这样,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与他人逐渐疏远,又在某一个契机突然有了联系,希望能够补回中间消失的时间。但若是能够再重来一遍,或许大多数人还是会经历一遍同样的剧情,因为我们总是做了当下最好的选择。那么剩下的,就交给命运吧。从技术上来说,这部影片节奏缓慢,但也正好缓解了一人分饰两角给观众带来的时间线上的轻微混乱。暖色调,不时穿插的航拍镜头,加上冷不定来一个小笑点,也给人一种温暖且舒适的观感。 难以想象,这样一部充满遗憾的影片,却似乎有着治愈的能量。

4 ) 最后,也是最初

第一次看久闻大名的岩井俊二,也许是拿《你好,之华》练过手了,这部作品有着我期待之上的质量。

福山雅治是一如既往的帅大叔,而广濑铃,森七菜和神木隆之介这三个年轻演员也不只是花瓶,三个人短短的几个高中片段,就把青春演绎了出来。


岩井一定是对信件有着别样的执着吧,故事的铺陈全由信件串起。在现在这个时间段里,同学会的邀请信,裕里假装未咲写给乙坂的信乙坂寄回到未咲家乡的信,鮎美和野颯香八卦性质的回信,还有婆婆让裕里寄出的信;高中时代,乙坂让裕里转交的情书,和裕里当面递给乙坂的告白信;大学时代,乙坂寄给未咲的小说。如果仔细想想,似乎这每一封信都不太顺利。不是收信人不对,就是寄信人从未收到期待的回音。

正是这一点一点的错过,酝酿了未咲和乙坂这最大的遗憾。

家暴男阿藤对乙坂说:“你从没有对未咲的人生造成任何的影响”。而未咲对乙坂文笔的夸赞,却最终让他成为了一个昙花一现的小说家。乙坂没能反驳,他该有多难过啊。

但也是这一点一点的阴差阳错,在最后似乎化解了一切。

乙坂寄给未咲的小说原稿,很可能就是未咲在绝望中最后的灯塔。他差一点就拯救了她。乙坂这时的眼泪,究竟是难过,遗憾,又或是有那么一点点释然呢。

而对小说内容的留白,让人不禁好奇,小说中描述的大学的他们,究竟经历了什么。

不光有留白,影片里也有几处刻意的重复。一个是未咲的毕业演讲,一个是对隐瞒未咲死因的不解。正如演讲里所说,不管将来有没有实现梦想,高中时光永远会是一段不可磨灭的回忆。尽管我们不知道未咲是否实现了梦想,但选择自杀也是未咲在世界里最后留下的痕迹,旁人又凭什么轻易用隐瞒来磨灭呢。

如果同学会再早一个月,如果乙坂坚持写信给未咲,如果他才是跟未咲结婚的人,那么是不是未咲会更幸福一点。

但人生没有如果,至少我觉得,最后知晓了一切的乙坂也不必觉得遗憾。因为人生就是这样,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与他人逐渐疏远,又在某一个契机突然有了联系,希望能够补回中间消失的时间。但若是能够再重来一遍,或许大多数人还是会经历一遍同样的剧情,因为我们总是做了当下最好的选择。那么剩下的,就交给命运吧。


从技术上来说,这部影片节奏缓慢,但也正好缓解了一人分饰两角给观众带来的时间线上的轻微混乱。暖色调,不时穿插的航拍镜头,加上冷不定来一个小笑点,也给人一种温暖且舒适的观感。

难以想象,这样一部充满遗憾的影片,却似乎有着治愈的能量。

5 ) 跨越了25年的倒影

/ 淹然

两年前,作为岩井俊二首部华语电影,〈你好,之华〉的口碑与票房,都不尽如人意。尽管有陈可辛的护驾,这部作品并没有很好地完成本土化,人们普遍认为它充满着尴尬的汉化痕迹。

两年后,同样的故事卷土重来,换成了全新的日本班底,祭出了这部〈最后一封信〉。

回到熟悉的语境,〈最后一封信〉变得光滑顺畅。当初,〈之华〉里有这么一幕:少女之华穿着拖鞋跑到门口取信,虽然岩井俊二最终采用了这个本土化方案,但心里还是别扭,「日本人在这种情况下,会把鞋换掉……」

现在,岩井俊二终于可以自由地调遣故事细节。比如,呈现独属于日本的夏日记忆——花火和浴衣。幽蓝的夏夜,少女被莹莹的烟花照亮。易逝的烟花和青春啊,经典又日常的物哀之美,真的很难转译到别的语境。

〈之华〉里,智能手机时代却执著于写信的设定,也只能放回古老又现代的日本。在那里,书信仍散发着光晕。年轻的后辈会恭谨地以书信形式,表达对前辈的感激之情。

又或者,重逢少女时代的暗恋对象,松隆子扮演的裕里,会发出少女般的惊叹:「啊,终于和学长握手了!」这样的设置可以放在〈之华〉里吗?很可能变成角色的道德瑕疵。

所以,从〈之华〉到〈最后一封信〉,更像是一次「回归」——一个本就属于日本的故事回到了日本。不只是细节的差异,岩井俊二还为〈最后一封信〉赋予了别样的基调。

虽然〈之华〉与〈最后一封信〉都以死亡作为故事的序章,但开场镜头却不同。〈之华〉直接进入了葬礼,以哀写哀。而〈最后一封信〉则以一派纯然天真启动了整个故事。镜头里,雪白的小瀑布,绿荫环绕,少女们像小精灵一样畅游其间。随后,少女们才来到了冷寂的葬礼。这是以乐写哀。

这才是更岩井俊二化的口吻,唯美与残酷保持着紧张感。还记得〈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吗?鲜绿的稻田,反衬的是少年孤冷心境。

此外,岩井俊二还在〈最后一封信〉里塞进了不少航拍镜头。〈之华〉的镜头紧跟着人物的一举一动,而〈最后一封信〉却喜欢适时拉开镜头,远远地遥看城市或乡镇的全貌。生与死,悲与喜,对此要如何是好呢?天空还是沉默,日子还是继续,〈最后一封信〉有意制造着这种疏离感。

但这种疏离感,又不是侯孝贤那样的「天地不仁」。你以为岩井俊二是希望变得更冷峻吗?不是的,当〈最后一封信〉的镜头重新拉回人间的时候,岩井俊二将青春的滤镜开到最大,使用了比〈之华〉持续更久的唯美慢镜。

场景是这样的,中年男人回到校园,恍然间看到了还是少女模样的昔日恋人,久久凝视。这段长长的慢镜,是日常里最高亢的抒情,是镜头直直地捅破了人物掩藏的心绪。

岩井俊二懂得这种远和近的艺术,镜头拉远是为了接下来镜头更狠狠地推进。日光之下,那些逃不掉的哀伤,抹不了的遗憾,牢牢围困着人类。

电晕里,未咲的死,就像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相关者的生活被悄然改写。如何面对突然的死亡,永远的遗憾,是被裹藏在小清新镜语里的沉重内核。

为什么日版的〈你好,之华〉,不叫〈你好,未咲〉?很明显地,岩井俊二有意对位于〈情书〉。〈最后一封信〉原名「Last Letter」,〈情书〉原名「Love Letter」——有人说,如果想凸显出两者的镜像关系,〈最后一封信〉也可以翻译成〈遗书〉。

今年刚好是〈情书〉公映25周年纪念,〈最后一封信〉就像活在〈情书〉延长线上的作品,是跨越了25年后,显豁出的一个长长的影子。

一样的死亡开场,一样的图书馆管理员设定,一样的亡者替身的来信,一样的暗恋,一样的流感,一样的青春追忆……就像〈情书〉里没有情书,有的只是躲在借书卡背后的隐秘告白,〈最后一封信〉里的未咲,也没有别的话要对女儿说,所谓「最后的信」,其实是当初的毕业讲演稿。

〈最后一封信〉和〈情书〉采用的的都是双时空讲述,而其中最令人动容的,永远是青春的部分。岩井俊二的特别之处是,对青春的叙述,永远是在他人口述、回忆中拼凑而成的图景。〈情书〉里,是靠着女藤井树的追忆,才还原出了男藤井树的珍贵片段。〈最后一封信〉里,是靠着未咲妹妹、昔日恋人的讲述,才勾勒出了未咲的少女时代。

因此,这种青春叙事,是充满柔光的,也是不可靠的。也因此,才更突显出当下的疲惫或狼狈。所以,岩井俊二看待世界的眼光,不是真的小清新,而是要借着小清新来超度伤痛。

是的,岩井俊二从来不回避伤痛。小时候,你只记得飘动窗帘下的白衣少年柏原崇。长大了,你才惊觉,那只封冻在雪地里的蜻蜓,是如此触目惊心。

回到这部〈最后一封信〉,你怎么敢深想,活在家暴恐怖之下的未咲,是如何偷偷翻看着往日恋人的书信,抓住这最后一点光?

岩井俊二的柔光背后,永远是死亡或孤独,正虎视眈眈。

只不过,走到〈最后一封信〉,岩井俊二实在没有更多的话想说,也掏挖不出更惊艳的细节。他想用三代人的罗曼史,充填出更大的格局,但哪一段单拎出来,都软绵绵的。

〈情书〉里只是没有黄昏恋,但也有上一辈的故事,就是博子的爷爷。谁忘得了他在风雪夜背起博子的坚定,温度与力度兼具,是对死亡与遗憾主题阐述的又一次有力推进。

说到底,〈最后一封信〉像极了〈情书〉遥远的倒影,但又像个缺乏个性的模仿者。不知道在新作〈庭守之犬〉里,岩井俊二是否能找回曾经的勇悍?

原载〈北京青年报〉

6 ) もし一言で言うなら

今日は一言で言うと、「この映画観て良かった」の日。

最近上班时的背景广播常常播放一首声音青春又温柔的歌,周六上班的傍晚我记下一句歌词,留着回去找歌。然后是发现是最近发售的曲子,音乐软件的评论只有寥寥二十三条,很轻易地点开了,其中一条写着类似“不过这次的电影是岩井俊二为广濑丝丝的量身打造”的话。原来他有新电影啊,原来丝丝有参演啊,搜到了更多,变成了结果是周五刚上映啊,再到要出门的今天早上有了干脆去看看好了的想法,变成一个毫无紧迫欲望并不强烈的日常安排。这样长的前话。

这次观影的心境变化是大概情书那样的故事是不会有了,到果然是岩井俊二,到啊,到憋着声音爆哭,到看了这部电影太好了,到和情书难道不是一样的程度吗。

为什么有人能把相似的元素运用起来却毫无才尽的重复感呢。死亡,葬礼,从过去传递到现在的情书,代替他人的回信,酷似的相貌,有些可爱的邮差,并不沉重的家庭关系,重返旧校,记录校园的相机。于是连中山美穗和丰川悦司也在。最后响起重叠的声音,好像眼前又看到了病床上的藤井树和雪原中的渡边博子交替说出的那句你好吗我很好的画面。

而故事本身。

美咲的前夫对乙坂说,你在她的人生什么影响也没有留下,她死都是因为我,而不是你。

我就想怎么会呢。是啊怎么会呢,你看她最后留下的照片都是大学时代,是乙坂心中她永远会存在的样子。也许一部分她早就死亡了,死亡在毕业典礼致辞中有着无限可能的未来里。也许会有人实现梦想,也许有人并不能实现梦想,也许会有觉得痛苦的时候,也许会有连活下去都很辛苦的时刻…仿佛都是她人生的预言一般。

但是这样一方通行的无法回头的人生,乙坂在美咲的人生里留下的全部都是美好的事物。是修改的毕业致辞手稿,是所有在一起过的时光,是全心全意想着她而写下的那本小说,是在绝望时那么多次延长了她生命的一封封过去的情书。

“无数次读着信,感受到那样深沉的爱意,我想这个人一定会来接妈妈的…其实希望,如果你能更早一点来就好了。”

看完电影出来,走在前面的日本女生对男生说因为最后感觉并不是悲伤的所以没有哭。

但是人不一定是因为悲伤才会流下眼泪的。

乙坂也一定不是吧,在祭坛前听着女孩的描述留下的眼泪,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容词就能总结的吧。

至少我不是。

而是在美咲踩着楼梯喊住乙坂让他帮忙一起想致辞的时候,在毕业典礼的镜头交错后的练习时只有两个人的体育馆美咲跑向乙坂的背影里,在发现那本以她为名的小说一直放在书架上之后。在,她的女儿读着遗书——被她视为珍宝的演讲稿——的声音和她高中最后的讲话的声音重叠的时候。

在发现原来那些都是回响,都是乙坂带来的影响之后,流下了眼泪。

所以不为人知晓的后话里,未来还是有无限可能的吧。因为若是在长篇作品里绝对会成为伏笔的签名版绝版书可是有三本呢,又因为裕里的初恋男主角乙坂对于写小说好像又燃起了一些斗志。

还因为飒香说,鲇美的话没事的。

“鮎美,大丈夫。”

7 ) 遗/情书

除夕那天傍晚,在平安神宫打卡了[刺客聂隐娘]取景地泰平阁,然后徒步一路向西,拜访了传说中仍在生产伪电气白兰的夷川发电所。从汇入鸭川处沿河南下,对岸可以眺望到二代目归来时住过的酒店。在河滨步道的尽头上桥,经过市役所大楼,拐入灯火熙攘的锦市场,京都倏忽间就从狸猫和天狗的世界,还回到贪婪愚蠢的人类手中。

吃完号称怀石料理级的荞麦面作年夜饭,微醺中在四下都望不到尽头的锦市场里乱转,一抬头正好来到一家松竹旗下的影院门口,想着既然已经在东京光顾了东宝的主场,那在京都自然也要照顾一下松竹的本地生意才算公平。海报栏里热映的有桥本环奈的左右互搏,还有是枝裕和与两大法国影后合作的新片,不过考虑到自己既听不懂法语又看不懂字幕,为了防止酒后再次在异国他乡的影厅里酣睡,冥冥之中,还是选了几天来一直下意识回避的,岩井俊二的[最后的信],因为是和一年前看过的[你好,之华]讲的是一模一样的故事,至少不需要空耳揣测剧情。

岩井导演在大陆过气很久了,也许是从筱田升去世之后画风不再“物哀”,也许是因[花与爱丽丝]之后就再也没出过爆款,也许是从郭敬明的荐辞居然上了《燕尾蝶》或是《莉莉周》原著小说的腰封,总之现在的影评提起岩井俊二那些“日式小清新”曾经的开山经典时,字缝中总是隐隐含了些轻谑之意。后浪们对上代人的青春没兴趣,前浪们步入焦虑不堪的中年后,回想起曾经的感同身受,也难免觉得幼稚和矫情,甚至羞于承认曾为其热泪盈眶,我自己也是。好在前几年大陆电影市场畸形火爆,园子温这样黄暴无忌三观尽毁的变态都能拿到片约,擅长消费情怀的中国片商们,自然更不会放过这位昔日“青春残酷物语”的所谓代言人。于是就有了那部说不出哪里不好,但就是觉得水土不服的[你好,之华],虽然也是水准之上,但可能导演自己并不满意,居然回日本又原样重拍了一遍,故事地点由大连变成导演的老家仙台,时代背景的许多牵强之处都成了顺理成章的存在。

钢琴声响起,同样格式的片名和空镜俯拍一起出现在银幕上的时候,我突然明白,这个叫做[Last Letter]的故事,和那部[Love Letter]之间,原来有太多之前看中文版时未能察觉的呼应之处,比如都是以一场葬礼开篇,都是以收到“已死之人”的回信引出悬念,都是成年与少年双线平行的叙事结构,而同样作为“已死之人”的远野未咲和藤井树,少年之后的人生经历,也都只是在其他角色的口述和回忆中出现,再没有一帧画面给他们成年后的相貌,就连葬礼上的遗像,用的也都是少年时代的照片。又比如松隆子饰演的的远野裕里,虽然已是两个孩子的妈,但像刚从[四月物语]中走出来的那份少女感仍然拿捏的恰到好处,而她的的职业,也依然是图书管理员,只是图书馆里被借走的隐喻人物未来命运的小说,从敏感温柔的普鲁斯特变成了据说是家暴狂的夏目漱石,而当海报上刻意隐藏的中山美穗和丰川悦司的角色,以气质颜值双双崩坏的形象毫无征兆的出场时,这种恶趣味竟有了多年损友久别重逢时玩笑开过火的感觉。所以这部电影与[情书]最工整对仗的译名其实就应该是[遗书],而这也是原著中最后一章的题目。甚至和[情书]里只是在借书卡背面画了一幅肖像,并没有真的写过情书一样,远野未咲也并没有给女儿鲇美写下真正的“遗书”,留下的只是她在少年时与人合写的一份毕业演讲稿:

“我们曾拥有无限梦想和可能,或梦想成真,或抱憾终生,每当痛苦绝望时,定会再次回忆起此时此地。”

两部电影也都安排了成年后的主人公回中学故地重游和拍照留念的情节,只不过二三十岁回去时,图书馆和老师仍在,青春仍在,未来的无限可能仍在,回忆的人也只是感染了一场终会康复的肺炎。而四十岁后再回去时,校园已经废弃,被回忆的人已经因抑郁症而自杀,人生再也来不及重来。

十几岁的远野鲇美不能理解,为什么大人们都要隐瞒母亲死于自杀的真相,而只说是染重病去世的原因,不过她还有整个一生去自己寻找答案。而年近半百的乙坂镜史郎,到故事的最终也不能理解,自己少年时修改的演讲稿,为什么会成为另一个人留在世上的的最后的信。也许经历充满遗憾又不能重来的半生之后,就再也不敢认真追问,死后是否真有天国或来世?

贾樟柯说,“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李安说,“只可惜每次都来不及好好道别”,王家卫说,“人生如棋,落子无悔,那是赌气的话,人生真能无悔,那该多无趣啊”。

短评

我们的人生有无数的选择。换成日本背景瞬间对味了太多太多。庵野秀明不好好拍《新世纪福音战士》跑来演日本版《你好,之华》,真是笑出猪叫(这不就是一直嚷嚷赶Thesis但天天在玩的我嘛

5分钟前
  • Callvados
  • 推荐

Anone之后再也不会想黑すず了,这种海街日记的角色只有她能演活。等了一年多的岩井俊二,静谧的仙台的夜晚,葱葱的绿林和清凉气息的瀑布。每一个住在仙台的人都一定会喜欢这份安宁。宫城出身的导演再多些吧快把这份美好传播给世界!被耍得团团转的福山叔,一个男性视角的恋爱物语。笨拙的书呆子,带着小小的自恋和自卑。被别人伤害也伤害别人,残忍而可怜。被“那是我的错,但是不是你的错”击溃。加上小林武史的黄金搭配,绝了。夜场看完出来下了小雪,却仿佛觉得春天快到了。感谢温柔的力量。

8分钟前
  • 鲸鱼星的J先生
  • 力荐

风格一如既往啊、初恋。看到中山美穂又老了,福山雅治帅的一塌糊涂。

12分钟前
  • Articuno
  • 推荐

盼了好久的日版,结果还是没劲啊,也就是风景漂亮了些,故事实在是不值得拍两遍(甚至一遍)。之前还说中国版那男同学土味,跟神木隆之介一比,嗬!中国版都算是帅哥了。更加无法理解的是丝丝演的居然是校花姐姐而不是普女妹妹,毫无说服力,青春部分委实还不如之华……

13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日本版突出了影子主角姐姐和演员广濑铃,而中国版的戏份几乎是被周迅阿姨一人抢光了。

15分钟前
  • weiwang
  • 推荐

功力不减当年。

16分钟前
  • captainkuma
  • 力荐

【去世的姐姐】【姐姐的初恋】【姐姐的女儿】【同学会】【书信】【尘封的往事】,橘生东八则为6.7分,生于东九则为7.6分。咋剧情这么僵硬还不如中国版啊,海报也随便做的。广濑铃不应该演妹妹吗!还不如邓恩熙。神木隆之介怎么可能长成福山雅治啊!!!长成绫野刚都烧高香了。中山美穗和丰川悦司演这两个角色就很微妙哈哈哈,照这么看国内不应该找胡歌该找廖凡。

20分钟前
  • Syfannn
  • 还行

与《你好,之华》基本上是互补、共生的关系,各有高下长短。从运镜、布光、情节差异等角度看,本片更理想主义一些。松隆子演得非常出彩,塑造了一个懵懂、稚拙而羞涩的形象,很难想象在《告白》10年之后,松隆子还能作出如此少女心的演绎,恍若重回22年前的《四月物语》。广濑铃和森七菜的表演被张子枫和邓恩熙秒杀。福山雅治和秦昊的扮相神似,无怪乎当年《你好,之华》剧照下有那么多惊呼福山叔附体的豆友~ 部分场景慢镜运用确实有点过头,不过还是那句老话,岩井俊二绝并不只是靠高光、慢镜和钢琴曲而已。航拍空镜稍多,其实可有可无,反而令我如此念及《你好,之华》里尹川由之华引介给之南时灵动的持续环绕镜头。两女儿夏夜放烟花场景犹如是枝裕和乱入。中山美穗与丰川悦司同《情书》一样演了最后走到一起去的情侣,虽然画风大变。(9.0/10)

22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先看的日版小说再看的电影。看起来是爱情故事将两代人串在了一起,实际上内核是创作人的人到中年瓶颈期如何与自己和解再慢慢化解的过程。小说其实更重心理描写电影更多的是想通过电影画面来让观众代入角色去模拟心理过程但感觉还是离小说的感觉差一口气,不过作为电影已经非常棒了。松隆子和丝丝女一女二、神木和福山其实是特出啊…倒是某著名动画监督老贼神演技咯?相比之下同一个故事拍出来的之华可以合理发挥想象是导演筹款好去拍日版电影咯?

26分钟前
  • momo
  • 推荐

之前看过了你好之华,这次用了好多航拍技术,惊喜不大,中山美穗成了阿姨

31分钟前
  • carend
  • 力荐

毫无疑问比你好之华优秀 无论演员还是场景 最重要的是故事舞台搁日本比搁中国自然太多了 但故事依然很平庸啊

32分钟前
  • 僵尸御宅
  • 还行

或许不如“之华”,两部电影倒是再一次证明了岩井创建感性视听共通语言的能力,在这个时空中,作者的策略与故事可以毫不疲倦的循环发生在任何一个角落,串联它们的是同一场雨落,同一条河流,同一段经历,同一种确幸,你会相信两个故事中的人物终有一天会默默地擦肩而过,却是内心深处久候的遥相呼应与蓦然回首,岩井静静呵护无处安放的信念,用银幕连接和温暖无数相隔万里的孤独。

36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推荐

日版《你好,之华》,故事情节并无出入,镜头之下依旧是熟悉的岩井俊二式光影和滤镜,两个小女孩清纯可人,松隆子愈发知性有味道,没有了国产版的违和感。唯一要吐槽的是福山大叔的造型,你说这是电车痴汉我也信,颜值坍塌地有点认不出来了。

40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推荐

果然,同样的故事发生在日本,就更让人信服、融入和喜欢。日本演员对角色的演绎同样更让我喜欢。就这个故事,哪哪哪我都更喜欢日版。★★★☆

41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原来岩井的本意是一遍遍擦拭属于旧日的血污,这显然是中版的温厚纯良无法述及的。电影取景于导演的出生地宫城县仙台市,于是我们看到了那些由阳光、雨水、蝉鸣、绿荫、庭院共同组成的故乡的哀愁。葬礼后的航拍如同对人世最后的回望,进家门前须撒盐将脏东西隔绝在外,抹去泪痕继续嬉闹。如果说中版是以演员的浸入为核心的缅怀,日版反而是以环境的抽离作为血骨,情绪的停驻与震荡永远伴随着生活的前行,将过去的埋在过去,忘却是最好的纪念。看过松隆子的憨傻,才明白迅哥的表演中差得那么一点究竟是什么。

43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现在想起来,所有关于写信这件事的浪漫与深情,被日式影像填满了记忆,从最早的《情书》到近两年的京紫,中间还有来自坂元裕二时不时的剧作敲打,等待的焦灼,收信时的喜悦以及回信时的字斟句酌,是如今这个一切过于快捷便利的时代不可再现的情感体验。在《你好,之华》里感觉到的一切违和都消失了,毕竟这是一个比起中国,更适合发生在日本的故事。就像新海诚的主角永远是少年少女,最真实的岩井俊二大概也停留在了90年代与21世纪初的几年,他们不厌其烦地描绘着青春时代的一幕幕风景,我们流连\留恋于年轻这件事,因为那时还以为“未来有无限的梦想和可能,每个人都可以平等而不凡地活出自我。”

48分钟前
  • 颜落寒
  • 推荐

其实是一部关于争夺故事讲述者话语权的故事,虽然先有中文版,但在被剧透的情况下,日版还是很有可看性。放大的蝉鸣声和温柔的音乐下,其实是个特别残忍的故事,那些被忽略的,总是成不了别人人生的主角的人,不要沦落到太顾影自怜就好。

52分钟前
  • 過期罐頭
  • 推荐

《你好,之华》的违和感消失了。虽然中国版我也很喜欢,但是我觉得这个故事果然还是太日本了。航拍加配乐就是冲着我的鸡皮疙瘩来的。

53分钟前
  • 白吃猪排
  • 推荐

同样一个故事,放在日本文化语境下来叙述,舒服太多太多。我可太喜欢了。

54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这是岩井俊二人到中年对过去与青春油然而生的回望与渴求。当福山雅治拿起便携式胶片机在旧校舍自然地拍起照的时候,我几乎是一瞬间把这个荧幕上的帅气而忧郁的中年男人与导演联系在了一起。我不是很在意岩井俊二是否真的在创作出《情书》之后的这24年里一直走着下坡路而不思进取,我也不想去刻意强调当年的情书在影史上的意义,我只记得电影的尾声,影片里穿插始终的名为《美咲》的小说的开篇,大意是说福山饰演的小说家在中学见到広瀬すず饰演的美咲的时候,那种感觉好似春风从背后吹来。这也是我看完这部电影的感受。而等再过十年,二十年,当我们回头去再看自己的青春的时候,我也由衷地希望,是那春风,从四面八方吹来。(如果甚是遗憾没有风的话,那到时候再看一遍这部电影便罢)(広瀬すず果然还是适合这样忧郁沉稳的角色,路转粉)

58分钟前
  • 麥町呲溜变向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