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重奏 剧照 NO.1重奏 剧照 NO.2重奏 剧照 NO.3重奏 剧照 NO.4重奏 剧照 NO.5重奏 剧照 NO.6重奏 剧照 NO.13重奏 剧照 NO.14重奏 剧照 NO.15重奏 剧照 NO.16重奏 剧照 NO.17重奏 剧照 NO.18重奏 剧照 NO.19重奏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39

详细剧情

  艾瑞克(伊斯潘·克劳曼·豪纳 Espen Klouman-Høiner 饰)和菲利普(安德斯·丹尼尔森·李 Anders Danielsen Lie 饰)是相识多年的好友,两人的友情十分牢固。成为作家是两人共同的梦想,他们为了这个梦想不断的努力着。菲利普的初稿一经寄出就在文化圈引起了轩然大波,转瞬间他成为了圈内炙手可热的红人,而艾瑞克的初稿却石沉大海无人问津。  事业有成的菲利普在爱情上也一帆风顺,他和女友凯丽(维克多莉娅·温格 Viktoria Winge 饰)相约前往巴黎度假。没过多久,人生的空虚便打倒了菲利普的意志,在如此轻易获得的成功面前,菲利普患上了抑郁症入院治疗。在治疗期间,艾瑞克一直不离不弃的陪伴在好友的身边,在照看和鼓励好友的同时,他亦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

 长篇影评

 1 ) 急性文化震撼症

急性文化震撼症 电影不止有着独立的干净气息,更兼备海盗的洒脱质感。 ”你终于重回公寓和电脑的怀抱,也许可以再开始写作。” “销售攸关欲望、承诺和专业,还有最重要一点,不懂得推销自己,别想当销售。来这之前就该抛开矜持,哎吆!刚才矜持被压路机碾压。” “她虽然觉得他帅,但直觉他是个同志。” 他的尖酸幽默,使她笑的岔不过气,他说,她的反应很无礼,结果她笑的更厉害了,她好爱看他凝视她的神情,他则爱她评论街头辣妹的模样。 “我们相遇是缘分不是巧合” “女生不酷,顶多是漂亮、可爱,最了不起性感,何况老爱减肥,有些笨但个性好,但谁在乎个性好。你总希望交往的女生有内涵吧?你可曾听闻哪个女生推荐过你不了解的音乐、书籍或是任何非主流的事物?就算有,也是她哥哥或前男友说的,她们只会装懂。有些爱自以为是,超级爱学大人教训人,有的却还有自知之明。”

和女生交往太久,男生会变逊脚,只是沉溺于连续剧、浪漫晚餐,阅读和听音乐的时间越来越少,后来甚至漠不关心,最后成为安逸的中产阶级白痴。 我真希望我们能够再一次相遇,抛开过去的一切。 记得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过“人生要用音符抒发,而不是文字。” 他们17岁时迷上了史达尔,午餐钱全砸在了买书和唱片上了。 粉丝太幼稚,叫书迷比较好。

“透漏受苦细节是一种八卦作风,巨细无遗描写每个悲剧,但那并非真的文学,不是吗?” 这都是命中注定,太多巧合了。我们命运相系,我找到你了,对吗?我爱你,让我们回到从前,好吗? 够了!我无法再承受这些了。

 2 ) 复调合鸣

     [重奏]是挪威青年导演乔基姆•特里尔初试啼声的首部长片。讲述两个文艺青年的友谊、爱情、摇滚和写作生活。人与人之间的交合,幻想与现实的交叉剪辑,对话与旁白交织的复杂叙事,感情与事业之间的冲突,再加上多种手段的拼贴:静止照片、纪录片、录音、画面叠化……都使其成为一部复调和鸣的多声部交响曲。

★2007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挪威代表
★荣获卡罗维法利国际影展最佳导演双料大奖


■友情的重奏
      影片开头,两位好友,菲力普和伊利,面对面的站着,在同一个邮箱里,同时投下自己的书稿,等待着命运之门的滑动。互为镜像,互文书写的两人,是感情深厚的双生儿,却站在可能将他们分开的边缘——决定未来行程的书稿,会带来什么:成功或失败,燃烧或熄灭,或是两人的分隔?菲力普随着书的出版而走红,却在一场热恋中陷入痛苦的精神枯竭;而伊利书稿虽没被采用,却更能静心写作,并在探索下慢慢走向文坛。
      故事以一次幻想为始,围绕两人交叠的生命展开,癫狂苦闷的菲力普和潜心写作的伊利都在追寻着自己的梦想。快乐时光不断重现,现实却熟悉又陌生,两人彼此关心,却又暗暗较劲。他们的迷茫与寻找、艺术体验与情感经历交织在一起。最后菲力普重新入院,伊利不告而别,远赴巴黎继续写作。故事再次以幻想为结,在一场臆想的重逢中,他们微笑看着彼此的变化。他们还讨论喜欢的作家死去的消息,说这个世界上,他只有两个书迷。

■爱情的重奏
      轰鸣的摇滚音乐会上,菲力普倒数到10,数到0的那一刻,凯莉转过头看见他,那一刻他们爱上。他们之间的爱情,跟他与写作灵感的关系一样,都飘忽不定,美到不可承受。热恋的他突然遭遇一场车祸,看起来似乎什么都没发生,但至此之后,他不能再写作,也不能再恋爱。他精神崩溃,自我伤害,医生却解释,他是因热恋患病,两人被迫分开。
      出院后的他不断寻找丢失的灵感和情感,却苦苦不可得。两人约好再次去巴黎,寻找上一次的恋情,但是他却不能再爱,做爱的时候,他停下了。分开后,他不断进行“倒数到10”这个练习,一次又一次寻找相恋的感觉。他骑车闭上眼睛倒数,走路看着阳光倒数,坐电梯时倒数,终于走到凯莉办公室,告诉她,我爱你。凯莉却说,对不起,我无法再承受。他的世界再次坍塌。
      最后,他与凯莉又开始同样的倒数游戏,当他再次数到0时,凯莉终于告诉他,停止。这个类似休止符的0,既是结束,又是再一次开始。


原载于《看电影·午夜场》

 3 ) 亚细亚的孤儿

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
黄色的脸孔有红色的污泥
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惧
西风在东方唱着悲伤的歌曲
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
没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游戏
每个人都想要你心爱的玩具
亲爱的孩子你为何哭泣
多少人在追寻那解不开的问题
多少人在深夜里无奈地叹息
多少人的眼泪在无言中抹去
亲爱的母亲这是什么道理
亲爱的母亲这是什么真理

 4 ) Reprise

不得不承认,欧洲的电影很独特,思想挖掘得很深,从不注重表面故意煽情烂情,拍摄手法永远这么新奇,不得不时刻跟着导演的镜头剧本走.

一个快速剪辑的文学青年美好的仕途轨迹,破灭.
或创作激情勇气恰然而止.闪回昔日爱情的癫狂,欲重蹈覆辙身体却置若惘闻;或颓靡低开,不懈,自我深掘重塑,登峰造极.
我们都曾年轻,都曾叛逆,都曾用我们各自的方式抗衡这世界.

电影的N向无聊思维发散:
1. 起起伏伏,瞬间绝非永恒,风水转动却永不停.艺术造就者的天敌是自身.Phliipe & Eric
2. 记忆只有在脑海中才是鲜活的,回路无意.Phliipe & Kari
3.光鲜靓丽的是糖纸仰角,无奈,尚在人间.Phliipe & Eric & Morten & Henning & Lars

 5 ) Reprise Reprise 很多事都无法有个“重”字

这个挪威的电影 我整整下了4年才下好 从05年到09年 在晚上的时候窝在床上看完 大量的闪回和蒙太奇 使得我看第一遍的时候 并没有完全的真正切入主角 连续看了3遍 为电影的精彩吸引



内心还是被巨大的感动和共鸣击撞 07年的 《control》 08年的《I’m not there》 以及09年的《reprise》 每年我都能获得这样一部让你自己 内心澎湃 感动 并且



怀念自己过去的电影 或看到年轻的自己 的 梦想 或看到自己曾经不堪一击的恋爱 或看到太多 曾经无法诉说无法和别人 分享的内心 全部在这样的电影里 一



一磨合 重放

 

电影的导演 一定是一位postpunk摇滚乐迷 大量的joy division的歌 让自己想到 《control》里Sam Riley 演的 Ian Curtis 特立独行的悲情摇滚歌手 抱着麦唱着唱着 就会犯癫痫 以及英国榜单冠军歌手Chris de Burgh 如露水般清新脱俗的挪威女歌手Sissel Kyrkjeb 朋克乐使得自己对这部电影的喜爱更加增加 金属乐《操首相的B》的名字一出来 我就内心暗想:操 真牛X 敢情中国什么时候有这样的音乐人就好了 但转念一想 还是算了 当然 我并不是愤青 我压根对政治丝毫没兴趣 别人讨论起10大元帅 谈起GCD的谁谁谁 我压根没什么印象 毕竟即使没有这样的音乐 中国的酒吧的摇滚现场也是很high的 气氛不比电影里差




电影讲述的是2个文学青年Erik和Phillip的爱与成长 生活化的情节与真实 他们在投稿前 假想了他们的成功他们的书都出版了。然而之后他们 被自己困锁 在各自的世界里罢了工 写作持续艰难Phillip被突如奇来的成功冲昏头脑 又或者是因感情因素而心灰意冷 离开挪威 Erik的女友 因为自卑 难以承受相恋的幸福感 而自杀 因女友的离开 Erik 的创作 灵光咋现

有一天他们再次相遇(机场 咖啡馆 巴黎街道 地铁 他们假想了太多能够相遇的地点) 发现双方竟然在写着同样一本书。
  
再出发 合作之作出版了 东非掀起了轩然大波 梵蒂冈禁止 使达赖喇嘛醒悟 12岁的弗德——老爸是卖肉馅饼的师傅——将它视为性启蒙的教科书。

 镜头一转 现实的残酷性 让人无奈 Erik被出版商以无天分将稿子退回 Philip的书则出版 但Philip被玻璃割的遍体伤痕 医生说:因热恋患病 被送进精神病院

 

他们17岁 共同喜欢一个作家 并以他为目标 几个人驾车去到海边 镜头一遍遍的闪回到他们曾经在这里 奔跑 打闹 乘对方不小心 将他推进海里 philip将一张张黑胶音乐放出来 “公社”乐团的《操首相的B》 他们几个人的初次见面 因为摇滚音乐而相互认识 逝去的一切都还在回忆里鲜活的存在 然而现在的他们 站在同样的一个海边 脸色凝重而严肃 压抑的氛围甚至能明显的感觉到 几个月以来或者几年以来 发生在他们的身上的一切 彻底的把一群活泼轻松的少年变成了沉默青年

 

曾经17岁的自己 也写过文 与最好的朋友一起 花掉一个星期认真的准备 草稿 修改 在腾写 最后庄重的去到邮局 寄出去 那时读高一 在公车上 嬉笑 我们这么好的稿子一定会被录用和肯定 那时我们也有自己喜欢的作家 但现实是 石沉大海 从寄出去之后就再也没有音训 在之后 大学 更加的考虑着其他事 想起曾经自己的梦想和狂妄 我们没有少嘲笑自己 一晃5年 在回头看那一段 时段 竟有些悲怜起现在的自己 整天浑噩不知所谓 再无理想可言

 

面对一次邂逅爱情的机会,philip给了自己10秒,就是这10秒 让 “完全上空”(乐队名字来自一部A色情片)主唱的女友

 爱上他 他们一起去巴黎 他第一本书的成功 就全部来自这样的甜蜜 然而才情并茂的菲利普 最终被爱情伤害 他从精神病院出来后 因为母亲将卡莉的照片全部拿走 他在穿衣服的时候 在线衣上 拿下一跟头发 导演的细节 充分体现了 philip对她的爱与不舍 他不断的重复刚认识她的方法 骑车在马路上闭眼倒数10秒 在铁轨上倒数10秒 一次次的都幸运的没有出车祸 但这样的幸福都是与第一次不同的 他在一次次的倒数10秒 抚平了 爱情带来的伤害

在巴黎的 那次倒数 10秒 背景里 有中国游客 在那里的刻字:我再不会动真感情了 很是应景(原来国人的乱涂风格 都发扬到国外去了 并且还配合了一电影)

 

Erik则不断的鼓励P继续写作 2个人忍受着爱情 和迅速发展的事业带来的痛苦

Philip和Erik以及他们的朋友 热爱摇滚 不屑只为获利 出卖灵魂的各种资本主义世界产物 有女朋友对他们来说是很逊脚的事 女人只会让你沈溺在晚间综艺节目、流连浪漫遐想 最后变成安逸的中产阶级白痴 不过这些想法只是他们反主流的一种过渡行为 随着年纪渐长 摇滚热血青年的形象慢慢潜伏到外表下 不再若以前那般外现和张狂 只有在老友相聚之时 把当年一起狂 HIGH 的摇滚单曲“操首相的逼“拿起来再操一次

 

 而影片到这里的时候 试想 那是多大的回忆和不舍 再回忆一次曾经的青春 曾经的爱恋 曾经的梦想 有一天我们老的时候 事业有成 梦想全部都实现 再或者过的穷困潦倒 抑郁 再听一遍曾经的歌 走一遍曾经的路 所有的东西都来一次 重奏 内心都只会是唏嘘不已 断不会有任何的留恋现在吧 这就是我们的一生

 

也许正是因为 文字的直指内心 所以他们就无法更加明确的去理解他人 并不是自私 而是盲点的无限放大 总是主观意想着太多自己脑袋里的东西 或许这就是开头那段 美好的存在的理由吧 但 我们谁不意想这些美好呢 他们的诱惑力大的惊人 也因这样 实现的可能才这么微乎其微

 

Philip和Erik 以及他们的朋友 共同喜欢的摇滚乐队 名字或是取自某黄片 他们喜欢的摇滚歌曲叫做操首相的逼 从17岁开始他们就共同喜欢的一个作家 这个作家比他们任何一个人更沉默 最后他还自杀了 就如他们一开始那段假想的性质 都是发生在很久以后可能发生的时空里 可能永远不会发生
对于那个他们崇拜的作家 他们说 如果他用英语书写的话早就扬名世界了
不告而别又回来的Erik并不知道 及他的死 Philp笑着说 因为他只有两个书迷 一个发疯 而另一个逃出国……
在这段影片的结尾 大家都成双成对 有了女朋友 philip和卡莉重新在一起  
而Erik则不告而别 此时正在飞机上 戴着IPOD的耳塞 听着那首操首相的逼 想象许久之后各自人生的重启 复工 特别是他所关心的那些人们 但事实是 这些都是Erik在飞机上的假想 这个时候的 philip还是因病进了医院 这样的现实
Reprise的镜头非常的美 北欧电影里非黑即白的纯粹美学 两个人面对面坐着 只是微笑 对话以话外音的方式进行 回忆 道歉 约定 离别 表达方式迷人 没有多余的废话 从片子开头 配乐到片尾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如此

片子就这样缓慢的描绘着几个北欧文艺青年的生活 偶尔出现很凌厉的闪回 摇滚乐始终伴随 勾画出北欧特有的清冷气质。



 我们的一生 遇见几多人 离开几多人 成就几多事业 实现多少年少时的梦想 放弃多少曾经的念头

如philip对 女友的爱 最终都还是笑的一脸平和 在假想里才能够完美

 

你还记得我与你曾经关于文字的梦想么?我们从学校坐车去到邮局 认真的誊写地址 贴上邮票 笑呵呵的 匡着肩膀 逃掉英文课 在书店里一遍遍的读喜欢的作家的书 读杂志

你记得我们曾经的爱好么 晚上7点去到酒吧 听一场现场 不喝酒不抽烟 只跟着大家尽情的polo 戴着耳机听摇滚

你记得我那么爱你么 我等你几多 时日 586天也好 175天也好 为你精心的准备圣诞礼物 也好 去铁轨压钱币 然后许愿也好 与你牵手一起游玩 自行车载你在学校到处转 也好 陪你上课 陪你看电影 陪你哭笑

但无奈 5 年过去了 无论想怎么reprise reprise reprise reprise reprise 我们都回不去了

是我最美好的曲目 最美好的年华 最美好的梦想 最美好的爱恋 但他们全部跟着你们的离开而离开 灰飞烟灭……

重奏 重来 重新开始 所有这些词都是我们的意想罢了

你说 不是么

 

 6 ) 出版吧,出版吧,出版吧,出版吧……

(你在你的世界里罢工/罢工要么出版,不是出柜/出版吧,出版吧,出版吧,出版吧……标题请三选一)

A

就着英文字幕看了两遍,就着中文字幕看了一遍。鉴于他们说的是挪威语,我又裸看了一遍。四遍,四,可能非常的不吉利。

故事起始于这样:

两个年轻人,我们暂且称他们为A君与B君,都写了自己的故事,他们在投出稿子前假想了一番即将发生的子虚乌有之事。

在子虚乌有里,他们的书都出版了。他们分别,然后深深陷进某种情绪当中,在各自的世界里罢了工,写作持续艰难。但是有一天他们再次相遇,发现双方竟然在写着同样一本书。

再出发,两人合作之作出版了,在东非掀起了轩然大波,被梵蒂冈禁止,使达赖喇嘛醒悟,12岁的弗德——老爸是卖肉馅饼的师傅——将它视为性启蒙的教科书。

事实的结果是,A君的书顺利出版了,而B君的稿子则被退了回来。

镜头一下子转到了六个月之后,地点,精神病疗养院。

而真正的故事则交叉地发生在现在与这六个月之间,甚至是离现在之后的很远时间里。

B

镜头中厚厚的一叠手稿投进信箱时的感觉实在是很好。

想想现在,我,可能还有你们,去投稿的时候投的应该都是电子文档吧?

一点重量感都没有。

A

A君和女友走在路上,穿出小巷时被一辆车子撞到,虽然表面上应该是没受到任何伤害,但仍然是有什么发生了变化。

应该是被车一撞撞出病来的,但医生则说:是热恋使他发病。

总之,A君变得癫狂起来,用玻璃把自己割得遍体鳞伤,被送进了精神病疗养院,而女友也被迫与他分开。

B

北欧,黑色的衣着,让人觉得非常的冷俊。

仿佛他们总能给人感觉这么无机形态的印象,就像他们的设计,就像藤原薰笔下的人物。

而我们呢?是怎么样的形状呢?很擅变,中国人很擅变。

北欧人因为黑夜太长而变得神经质,而中国人因为心理太阴暗而变得神经质。

A

A君生活在自己的阴影下,但B君则是生活在A君的阴影下的。不过,B君在修改了自己的作品后,也终于得到了出版的机会。

虽然A君的书出版在B君之前,但电影并未正面描写A君的书出版的过程,反到是描写了B君的书出版的历程,以及继续寻求创作的理由;而与此同时对于A君,电影描述的则是他的不安情绪,他继续寻找的则是不让自己癫狂的理由。

他们的形象都不像是《杯酒人生》(Sideways)中Paul Giamatti饰演的Miles,但其中的一个倒像是《时时刻刻》(The Hours)中Nicole Kidman饰演的Virginia Woolf的升级版。

B

大概会有非常之多这样的家伙,没有做职业作家的觉悟,更像是《巴黎野玫瑰》(37°2 le matin)中Jean-Hugues Anglade演的男主角那样,偷偷摸摸地写点东西,然后希望有一天有人能发现它们并因此发疯。

每个人都不想别人对自己有这样的印象,就像政府对国旗的政策是孤芳自赏这样的印象。

倘若只用一两个词,也许人人都是可以概括他们自己的。但是要用一段句子来描述自己,那么恐怕就组织不起来了。

但如果你是另外一个人,你也许会这么概括自己:他啊,只认识字,不会说话。

故事也许是谁都可以写得出来的,也许有些人甚至写了两三个十几万的故事,但也恐怕因为至今仍然没找到特别适合说出它们的口气而藏进了棺材里。因为大部分时间里你会觉得自己看到的是别人观点中的世界。这个世界带上了别人的味道,马上就会让你觉得自己长得太平凡,不够打动人。

大部分人都做不到这种程度,对着文字自言自语说着“我爱你,就算死亡在你的脑袋里。”这样的话来,一直以来的创作都是会在混乱混沌之中进行的。因为你很可能会觉得自己只能在混乱中有所行动,只能在混沌中有所作为。所以,这样就很难把记下来的创作素材表达出来。

另一方面,如今大部分人都一直生活在这么一个又一个的城市里,房子与房子之间,以及马路两旁总是长着几颗做作的树。而在街道上走的,都差点进化成了植物。在这种情况下,努力分辨着他们是什么,同时一次次的阻止自己的溃败,一次次的试图凝聚具体的身形。想想似乎怎么做都是徒劳的。

E.E. Cummings说:“生命不是一个阶段,死亡也不是一个插曲。”你稍微仔细琢磨一下的结果就是,其实他基本上就是反着在说,你的存在其实什么都不是,一毛钱也不值。

存在感与自由一样,都是极为虚伪的东西。如果可能的话,你会觉得最不想碰到的就是它们。因为总是让人失望。而且为了得到它们你得做非常非常多的选择,而问题又不在于选择,更像是镜像复制,在别人的思想中生存,以别人的节奏生活,呼吸别人的空气……选择难道很像自由意志吗?

思前想后也不觉得能做到艾略特所说的“不成熟的诗人模仿,成熟的诗人剽窃。”那种程度的人的你,于是不时就会涌现出这样的念头来:完了,完了,感觉这一生着实过得悲惨,虽然还没过完,却已经入定了。

如此反复,久而久之,你也就在自己的世界里罢了工。也许需要找很多的相似的狐朋狗友重启人生,也许反倒是一个人孤孤单单地旅行生活才可以重奏这个生命——总之只要能找到一个方法来让你所有的情绪复工,你应该都要去尝试一下。

总之,以作品出版为目标而奋斗吧,每个人!抱着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那种心态!

总得来说,比起大多数的人,你还是,你才是,一直是,永远是人类排行榜上逃避问题的第一名。但总之请奋斗吧,热血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不合谐地大笑,一起来念魔咒吧:不管是搞评论的还是翻译的还是枪手,出版吧,出版吧,出版吧,出版吧……)

A

A君和B君,还有他们的一大票朋友,他们共同喜欢的摇滚乐队名字或是取自某黄片,或是他们喜欢的摇滚歌曲叫做操首相的逼,而A君和B君他们共同喜欢的一个作家,比他们任何一个人更沉默,最后他还自杀了——虽然这只可能是发生在B君坐在飞机上的想象的异质中。就如他们一开始那段假想的性质,都是发生在很久以后可能发生的时空里。可能永远不会发生。

对于那个他们崇拜的作家,他们说,如果他用英语书写的话,早就扬名世界了。

在这段假想的时空里,不告而别又回来的B君并不知道,提及他的死,A君笑谈:因为他只有两个书迷,一个发疯,而另一个逃出国……

在这段假想的时空里,大家都成双成对,大家都幸福美满。

但这个时候的A君事实上是又进了医院,所有不能承受的情绪让他再次罢工。

而B君则不告而别,此时正在飞机上,戴着walkman的耳塞,也许正在听着那首操首相的逼,想象许久之后各自人生的重启,复工,特别是他所关心的那些人们。

一切还得时间来验证。

一切还未发生的都非常美好。

 短评

哭了

5分钟前
  • 郁离子
  • 力荐

8/10,迷离却又充满美感的影片,云谲波诡的镜头和节奏却以融洽和谐的方式展现出了一种意味深长的韵味,颇具匠心的细节俯拾皆是。导演真是会藏啊,男主角最后眼中一闪而过的神伤,之后嘴角一丝难以察觉的微笑,令人回味无穷。

10分钟前
  • owen
  • 推荐

奥斯陆文学青年的友谊和竞争,在成为平庸中产阶级之前最后的疯癫、摇滚和梦想。回不去的巴黎,倒数之后是巧合、命运还是又一次杜撰?这种文学感让人看得舒服

14分钟前
  • kylegun
  • 推荐

噢噢,男男女女。 写的是什么呢?

15分钟前
  • 崔悦石
  • 还行

看来还得靠北欧人了。

16分钟前
  • 金刚大笑
  • 推荐

已經很好了,但年輕人的窠臼畢竟在所難免。Erik臥室掛著play time。有一個瘋了的崇拜者就足夠了。

20分钟前
  • 667DJP
  • 推荐

因《世界上最糟糕的人》关注了导演的奥斯陆三部曲,这部很有现代派小说的感觉,先锋,实验,碎片化,无数次让我想到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是不是全天下的叛逆青年都这样,抽烟喝酒听摇滚写小说追女孩,有着自己的精神图腾,混迹在各种party里,幻想着自己能成为作家,永远在追寻,永远在批判,恨不得一拳把世界砸成碎片,然后拾起一角裱在心里。菲利普和伊利,一个是自我放逐的玻璃珠,一个是在名利场里沉浮的气球,互相映衬,伊利在史达尔家里的那场戏真实又动人,青年作家能听到那句话,也死而无憾了吧。(我很喜欢饰演菲利普的演员,很聪明的长相,眼里有种说不出倦意与警惕,随随便便套个针织衫都那么好看!!我单方面宣布他是2021年的影帝🎉)

25分钟前
  • Yier
  • 力荐

The answer is...

30分钟前
  • 鬼狗
  • 力荐

文学创作与追求,一种苦闷和反复。关于青年作家的电影还算是比较稀少的。故事的叙述有点小混乱,结尾虽说有一种轮回的妙处却又有点俗套。观后最大的收获便是要继续忠实于自己的内心,爱文学爱创作。我也想要有一个这样的朋友。

33分钟前
  • Fionn
  • 推荐

好压抑,好无聊~~

37分钟前
  • Lavender
  • 还行

脑补倒叙插叙快进快退,年轻导演有朝气。对这俩哥们狂迷隐士作家的脑残粉行径最有共鸣:一起去当stalker坐一长凳上盗撮合照结果太激动忘记拿下镜头盖,整张黑掉...就这点出息

38分钟前
  • paradiso
  • 推荐

就在倒数到零爱上Anders的瞬间看到背景柱子上游客刻的中文大喊「到此一游 我是东方不败」狠狠出戏了我靠!呜呜呜Anders在这里边的每次倒数都有种强烈自毁和幻灭的感觉,尤其是我也有好些次在马路上骑车闭着眼睛倒数,真的快窒息了还侥幸活着。

39分钟前
  • 最后一代等秋叶
  • 还行

食梦者文学版

40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推荐

描写年轻的症结,游走的松散的思绪,被刻意放缓一些镜头,看出人的状态。原来是不断地折磨折腾,不一定有好结果的。

43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推荐

急性文化震撼症、模拟的方式、操首相的逼、Joy Division、倒数10

45分钟前
  • 水仙操
  • 力荐

倒数无效,action王道!

47分钟前
  • Δεερ
  • 推荐

情节小散乱派 剪辑方式很特别

50分钟前
  • 杜扬Seatory
  • 推荐

不知是产于挪威的情况下开始了Reprise的观影,起初觉得有点像是法国,因为瞅着都像是在饶这舌头说话,但是Erik和Phillip在内的这帮人又瞅着很具备英伦的范儿。这不,最后才恍然原来是挪威岛国的产物——电影不止有着独立的干净气息,更兼备海盗的洒脱质感。

52分钟前
  • 的云
  • 推荐

剪辑得很碎,似乎有些过,但很动人…

55分钟前
  • levitating
  • 推荐

克制,优美,舒展,聪明,这部电影处处充满暗示的美

57分钟前
  • 乌鸦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