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获得2010年戛纳影展金棕榈最佳影片奖,是泰国电影史上首次获得此奖项的作品,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塔古因此被誉为新一代的电影大师。然而却没有多少人敢说自己看懂了这部作品,甚至是戛纳影展的评审们和导演本人。
这么说并不代表《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的获奖是个意外或错误,事实上,这部作品打破电影惯常的叙事模式,也打破人们对“生命”既有的理解框架,模糊之间,建立了一种对电影追求、对生命审视更为宽广的视角。
由于对电影数位化后的摄影与制作方式有所感慨,导演阿彼察邦以传统摄影机和16厘米胶卷来拍摄《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手法上也大量运用传统的拍摄技巧,长镜头、滤镜、蒙太奇剪辑、单格画面、空镜头、画外音、加强环境音的声轨处理。这种回归传统的摄制方式,与影片本身的主题--对生命、对电影的再省思,共同碰撞出神秘的氛围与效果。
■《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采用非线性的叙事方式,讲述罹患严重肾脏疾病的波米叔叔在生命尽头的一段故事,全片分为六个部分:归乡、回归、记忆、告别、死亡和葬礼。
归乡
波米叔叔原是一个事业成功的农场主人,但在迟暮之年肾功能衰竭,他毅然决定离开医院,在小姨子阿珍和侄子阿东的陪同下,回到森林边上的果园度过最后的日子,并让一个来自老挝的非法劳工阿嘉为他进行简单的洗肾操作。
回归
在回到果园的当天晚上,波米叔叔与小姨子及侄子一同在露台上用晚餐,结果波米叔叔那个去世已经19年的妻子和失踪超过13年的儿子陆续现身。波米叔叔的妻子以鬼魂的姿态出现,他儿子则是以全身覆满黑色长毛的猴灵之姿出现。三人对这个“异类”的出现虽然感到惊讶,但没有丝毫的恐惧,大家共聚一堂聊起昔日的生活,波米叔叔还拿出自己照的照片给妻子和儿子观看。
记忆
波米叔叔打算在自己过世之后,将果园交给小姨子打理,妻子的这位妹妹与丈夫早已分开,膝下只有两个迟早要出嫁的女儿,波米叔叔希望小姨子在自己身后能搬来果园,生活上才有所依靠。
波米叔叔的果园位在泰国北边,与老挝相邻,两个国家以及中国共产党多年前在这里曾发生过激烈的战事,但往事已矣,尽管波米叔叔自己也参加过那场战事,却丝毫不在意雇用来自老挝的非法移民。
波米叔叔带着小姨子参观自己的果园,他与果园上的工人们开玩笑,还拿所养蜜蜂自酿的蜂蜜给小姨子吃。小姨子摘了果树上的果子吃,还分食给园子里的狗儿。这是一个自给自足、一派祥和的果园,植物、动物、昆虫、本地人和异乡人都在此安居。
在宁静之中,一段记忆蓦然浮现,那是一个古代公主的故事。这位公主身份高贵、拥有世间令人称羡的一切,然而却生着一副极为丑陋的相貌。在众人的护驾下,公主来到一汪池塘边。她望着池中自己的倒影,伤感不已、悲从中来。突然间,池中倒影幻化成一张天仙般的美女。原来是池中的一直鲶鱼感受到公主的悲伤,为她变化了倒影。鲶鱼告诉公主,他觉得公主本身美丽非凡,不明白她何以反而执着于池中的幻影。公主一步步地走进池水当中,一一卸下身上的金银装饰,请求鲶鱼赐给自己美貌及爱情。于是在这池水中,公主与鲶鱼进行了交合。
告别
波米叔叔躺在床上实行简易的洗肾操作,但这次是他那早已过世的妻子为他进行的。看着自己的妻子,波米叔叔心生感慨,他紧紧抱着妻子,述说自己对死亡的恐惧,还说希望死后能与妻子在天堂相会。然而妻子却告诉他,所谓的天堂,其实是过誉了,那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人在死后将变为鬼魂,而鬼魂则是受到生者所吸引。
死亡
波米叔叔叫来小姨子,将身后事物都交给她,说自己就要离去,至于去那里,自己也不清楚。于是小姨子叫来侄子阿东,与波米叔叔一同跟随波米叔叔的妻子走进森林当中,并在辛苦跋涉后来到一个巨大的洞穴,隐约间,见到许多猴灵跳跃于树间,并徘徊驻足在洞穴之外。
走到洞穴的深处后,波米叔叔感受到一股奇异的熟悉感觉,觉得在某一个前世里,自己曾经出生在这个形状仿佛子宫般的洞穴中,只是当时自己是人还是动物、是男的还是女的,就完全不记得了。波米叔叔在洞穴中躺了下来,对身旁的亲人提及自己前夜所做的一场梦。
梦境中的世界发生在未来,那里的统治者拥有超能力,能够让人消失不见。他们四处追捕所谓的“前世人”,一旦抓到后,会用一道光束照射在前世人身上,于是这人的所有记忆,包括前世、今生和来世的,都会被投影在荧幕上,然后这个前世人就会消失无踪。
述说完自己的梦境后,波米叔叔的妻子静静地将他身上用来洗肾的管子把开,任由体内的液体流淌在地面上。天光放亮,洞穴前半部洒满阳光,而波米叔叔就置身在洞穴的黑暗与光明交界处。
葬礼
小姨子阿珍为波米叔叔办了一场送葬法会,侄子阿东则是为他暂时剃度出家,以和尚的姿态送别叔叔。按照惯例,阿东在葬礼期间,必须住在寺庙里头,不能盥洗、不能用餐、更不能与女性接触。然而,在葬礼的晚上,阿东却违反规定,偷偷跑到阿姨阿珍所在旅馆房间洗澡,因为他一个人在寺庙中感到害怕。在洗完澡后,阿东还和阿姨阿珍一起外出吃饭,甚至去KTV房。奇异的是,当阿东和阿珍坐在KTV房时,他们两人却又同时坐在旅馆房间看电视,俨然是灵魂出窍的状态。
■《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这部电影的创意来自一本写于1983年的小书,讲述一个人去寺庙里打坐,竟然因此看到自己前世的真实经历。虽然创意源自外在,但影片中的内容则完全是导演阿彼察邦根据自己的记忆、信仰和感觉进行创作,里头反射出来的是导演自身对电影、对生命的理解与观察。
一直以来,电影和小说类似,总是被用来“说故事”,透过或真或假的人物情节,讲述一段有开头、有结尾、有前因、有后果的故事,然而阿彼察邦却认为,电影创作并不是在呈现真实或真相,而传达一种极为主观东西,是一种趋近自身经验的方法。然而这种从主观意识为出发点的创作方式,又和强调人物意识的意识流手法有着截然的不同。
通常而言,叙事的手法总是从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为出发点,在第一人称“我”的叙事过程中,强调的主观而真实的体验,第三人称“他”的叙事过程则强调的是客观而理性的观察。前者以意识流的呈现最为极致,而后者则以全知视角最是全面。但是在《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里头,导演阿彼察邦却打破这样的模式,以第一人称却又同时以全知视角的方式来叙事。
全知视角在商业电影中经常被使用,影片同时拍摄不同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绪和行为,如同一个至高无上的神在观察着众生们。这种手法因为同时开展多个故事线,并行地向观众呈现不同人物的想法,因此能避免影片陷入沉闷或难解,但在创造娱乐性之余,却因为不符合人生真实的观察状况而遭到诟病。
阿彼察邦却借由更为宽广地理解生命的存在,消弭了全知视角所特有的非现实属性。在《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中,存在与不存在之间不再有界限,人类与动物、生灵与鬼魂、前世与来世都共同存在,所谓的天堂,并不是一个地方,而是生命与生命之间关系。在无尽的轮回当中,波米叔叔曾经是人、是动物、是生灵、是鬼魂,他说讲述的故事,可能发生在今生、可能发生来前世、也可能发生在来世。而他记忆中的一切,可能出自亲身体验、出自梦境、出自传说、甚至出自幻想。
在东方的传统宗教里,讲究的是生命的轮回延续,是人类与动物之间的本质共通,是灵魂与鬼魂之间的相生过度。众生与众相只是漫长生命的瞬间呈现,是一具转瞬即逝的臭皮囊,那么一个单独的个体,自然可以拥有全知视角的超然能力,而且这个全知能力,也不再局限于此“生”和此“人”。于是乎,能够记得前世的波米叔叔,得以看到现在的自己、看到前世、看到来生、看到鬼魂、看到灵猴、看到出窍的灵魂。
在影片的最开头有一段话,说“我置身山林中,化身为动物,看着前世与众生”,然后镜头里是一只牛挣脱束缚后,独自徜徉在森林当中,但没多久就被主人寻着带回,而在森林的深处,站着一个双眼泛着红光的猴灵,他默默注视着镜头、注视着一切。
就像阿彼察邦说的,电影传达的是一种极为主观东西,是一种趋近自身经验的方法,而这自身经验又如东方传统宗教所相信的,包含着时间、空间、及物种上的无限记忆与理解,因此电影的叙事不再有模式、不再有框架、也不再有主体限制,波米叔叔的故事,可以是导演的故事,也可以是你我的故事。
记得《霸王别姬》获得金棕榈奖的时候你的感受吗?我当时太小了,或者这个消息在当年不算新闻,我却记得《三峡好人》在威尼斯获金狮奖之后的情景,贾樟柯被像英雄般地欢迎,崇拜者人冲去北大观摩电影和听他的演讲;甚至有传言说,直到贾樟柯赢了金狮奖,电影学院才正式承认他为学生(之前一直说他是旁听的身份)。而我的感受,除了认为导演本人很棒很为他的精神感召以外,就是“至于吗!”的感慨。不知道泰国人如何看待得金棕榈奖的本土电影。
在清迈的时候拿到了免费的杂志City Life,7月份这期有对金棕榈奖得主泰国导演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Joei)的采访——作者是James Austin Farrell,一个十足的西方人的名字,却带着很多泰国“自己人”的解读:嘲笑(戛纳的评审团、国际影评人和在导演得奖以后敬他如神明的泰国媒体)与批判的肯定(不友好的实验性电影手法,与导演对自由表达的坚持)。
住在曼谷的菲律宾籍朋友说,他(Apichatpong)的电影非常奇怪;这位朋友的太太,一位华裔的泰国人说,他们的朋友去看的时候睡着了,这是一部非常闷的电影呢;他们说,他用了很多象征性的符号,所以如果不了解这些泰国特有的文化符号,就没有办法完全了解他的电影。
总结泰国朋友和City Life杂志编辑观点的相同之处就是,Apichatpong电影有趣的地方在于他使用的符号——了解这些符号意义的人会与导演灵犀相通地会心一笑、不明白这些符号意义的人,因为不愿意承认自己没看懂这些不清晰的隐喻,而承认这是一部大师作品!
杂志原文是:Ironically, much of the subtlety in his films concerning Thainess, cultural nuance, social hypocrisy, etc, will indubitably be lost on most foreign movie-watchers and critics - though perhaps the not-understanding of what is happening, or the challenge that affords, is what floats the critics' boat.
带着这些“预习”,我在曼谷与上文提到的泰国夫妇一起在MBK看了Apichatpong的金棕榈奖影片Uncle Boonmee Who Can Recall His Past Lives(ลุงบุญมีระลึกชาติ,我喜欢的中文翻译是“邦米叔叔的前世今生”),由导演自己的公司Kick The Machine出品。
逃脱的水牛——在邦米叔叔成为人之前的某一世,他是一头水牛。影片的第一场戏是关于逃脱的水牛:栓牛的绳子被绑在树干上,水牛挣脱了绳索在清晨穿过田野和树林,被困在在从草中无路可走,最后被一个农民牵走了……
维持生命的机器——从清晨昏暗暧昧的灯光中醒来,我们跟随邦米叔叔,年轻的侄子,和阿姨——邦米叔叔去世的妻子的妹妹,跛脚的中年女人做皮卡来到位于泰国北部山区的农场里。在这里,一个从老挝非法越境的工人照顾着重病的邦米叔叔——因为患有肾病,他需要每天有人帮他做肾脏清洗——谁在乎他是否合法呢,只要有人耐心地做着救命的事情。我们听说过在医院做透析是需要一套复杂的花费高昂的机器,在这里,只需要简单的一袋进入肾脏的液体、进出的导管,和口罩酒精棉这些简单的消毒器具。邦米叔叔的生命就是靠这些儿戏的机器、和一个身份非法的老挝护士维持,而邦米叔叔却不得不依靠他们。
餐桌的来访者——阿姨给大家,尤其是年轻力壮的侄子做了丰盛的晚餐。邦米叔叔妻子的鬼魂出现了在餐桌上,然后邦米失踪多年的儿子,以红眼黑毛猩猩的形象也来到餐桌上。邦米向妻子述说了自己的思念,并问她是否来来走自己;儿子也叙述了自己在林中发现了猩猩,并跟随他们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的经历。
这种发生在热带山中夜晚的诡异事件本来应该是很惊悚的,但是看到这里,我们,尤其是泰国朋友,笑到停不下来——餐桌上的活人都非常镇定,非但没有流露出一点点紧张,反而还用心地和鬼魂和怪兽拉家常,让水让饭给他们吃,拿出家庭相册大家一同分享——而这不是正常泰国人的反应,可却是在影片中被描述为正常的反应,只有中途来到餐桌前的老挝人被鬼魂和猩猩吓了一跳,然后念叨着“啊,原来我是外人”(我不明真相),就走了。
清晨的阳光洒进阿姨的房间的时候,姐姐的鬼魂才念念不舍地离去。
* 注:在泰国很多时候,如果一个男人的妻子死去了,妻子的姐妹会替代她的位置成为一个家庭的管理着。虽然影片中没有明示邦米叔叔和阿姨的性关系,不过很明显的提示了阿姨在照顾这个男人和他的产业的角色。
农场——白天在农场里,邦米叔叔向阿姨介绍着他经营的农场,这里有果树、好吃的蜂蜜,和更多非法移民,这些越过边境来到泰国的老挝人会讲法语(因为老挝和柬埔寨曾经是法国殖民地)。同时,我们知道了一直照顾邦米叔叔的那位年轻细心的老挝人,即将回到老挝去结婚了。
* 注:泰国作为东南亚最和平的国家,为周围很多动乱国家的人民提供这难民营,过去来自老挝、柬埔寨,以及现在来自缅甸的难民,应为无法在自己的国家生存来到与泰国交界的地方生活。他们没有合法的身份,只能靠打黑工或者在难民营中做简单的(多数是体力的)工作为生。
公主与鲶鱼的梦——从在阳台上午睡的侄子的画面,我们进入了热带丛林,这是历史(或者神话)中的某个时间的一个公主的经历。公主蒙着面纱坐在轿子上,几个皮肤黝黑的男子抬着轿子在丛林中穿行。其中一位轿夫爱上了公主。公主在瀑布边上揭开了自己的面纱,原来她长得非常非常丑陋,帅气的轿夫无法忍受她的面容离去了。公主向瀑布许愿能得到幸福,接下来她与河中的鲶鱼发生了性关系……
这其实让作为观众的我们非常无语,难道这是阿姨的前世吗?为什么这场戏出现在侄子的梦里?这位公主的打扮一点也不像泰国的任何一个朝代(反而有点像印度的风格)。随便吧,对于一部本着“不让你看懂”宗旨的实验性的充满异域风情的第三世界影片,我们总应该容许有一点无法被阐释的东西存在。或者本来这就不需要阐释。它本身就是意义:被压抑的性欲。
找寻生命的意义——老挝护士离开了,鬼魂妻子做起了护士的工作,帮邦米叔叔洗肾。接下来邦米叔叔开始寻找他得病的原因,他说,是因为杀害了太多“共产党”,所以受到了惩罚。阿姨安慰他说,当你觉得愧疚,就想象你杀死的只是一些动物吧。这一行人——邦米叔叔、阿姨、和侄子翻山越岭来到一个溶洞,这是邦米叔叔出生的地方(?所有的评论文章这么说,我也不记得影片中有提示,可能我看漏了,我们看的是转了胶片的片子,那个英文字幕做得可蹩脚了:上下漂移),邦米叔叔坐在洞中。闪回的画面是穿着军装的人,像牵着牛之类的畜生一样牵着红眼黑猩猩人——也就是邦米的儿子后来的形象。这些可能就是他口中被自己残杀的“共产党”,这些被边缘的人们成了人们口中的动物。
* 注:关于泰国的“共产党”,需要再做一些历史研究,不过泰国朋友指点到,其实可以想象他们是被政府边缘化妖魔化的少数反对派,然后被政府雇佣的部队屠杀——人类想不通过讲道理直接清除异己的一贯做法。而邦米叔叔的儿子,成为了另一个Rebel,这可能才是真正的惩罚吧,而不是肾病。
阿姨解开了连接邦米叔叔肾脏的管子,黑色的液体流出来……
葬礼、葬礼之后——正如之前邦米叔叔向鬼魂妻子展示的葬礼照片一样,邦米叔叔也有一个体面风光的葬礼,葬礼之上侄子裹上了橙色的僧袍,与其他僧人一起超度邦米叔叔。
* 注:按照泰国的习俗(坐在泰国人旁边看电影真是方便),家里有人去世的话,需要家里的一个年轻男性,最好是死者的儿子做几天和尚来超度死者。在泰国,做和尚是不可以洗澡、不可以在中午以后吃东西、不可以触碰女性的。这些来超度家人的僧人也要遵守这些规定,并住在寺院当中。
葬礼结束后,侄子一个人住在寺院里非常难受,于是拎着包包去找住在宾馆里的阿姨。阿姨和另外一个年轻一些的女孩子正在宾馆方便里,清点白天收到的参加葬礼的人送的礼金,像中国的习俗一样,他们要把哪家人给了多少钱记在账上(以备以后同样的仪式上奉送相当的礼金)。侄子这时敲门进来,姨妈虽然指责侄子正在做僧人不应该进来女宾的房间,但还是让他进来。侄子抱怨了自己在寺院里连电视都没有,而别的僧人有电脑还可以上Hi 5;之后他洗了澡换上普通人的衣服,穿上Converse鞋邀请姨妈和另外的妹妹出去吃饭。姨妈拒绝了出去吃饭的请求之后,大家一起坐在床上看肥皂剧(泰国朋友说是去年特火的片子呢),然后姨妈和侄子的分身——come on,这是相信神怪的第三世界怪异电影,什么都可以发生啊——离开了房间,去到一个带卡拉OK的餐厅吃饭。百无聊赖的夏日夜晚,烂俗但是很快乐的卡拉OK歌响起来……影片就结束了……
这个结尾让我们很高兴,因为如果这顿饭继续吃下去,然后拍侄子和姨妈做爱的镜头,那这片子就真的成了滥觞的贩卖异域风情的第三世界电影了。仿佛我们听见导演说“我就是要在这里结束,我就是不愿意satisfy你们这些观众的奇怪期待“。
如果说这部影片有一个最能说明问题、而且仿佛演绎的形容词的话,我想读者你也已经清楚地知道是:Sarcasm。这是一个泰国人信马由缰地讲述的一个怪异故事,制造一个属于小圈子的狂欢;而那些讲法语的老挝人——以及戛纳的评委、西方的影评人、因为导演得奖而对他另眼相看的媒体和影迷——都只是被嘲讽的“不明真相的外来人”而已。
至于为什么一个在芝加哥受过专业电影训练的导演排除来的影片,画面乏善可陈、照明令人恼火、剪辑如同业余呢?朋友说,你没看见影片开始前多达5分钟的对各个基金会的感谢字幕吗?可能是因为导演没有钱吧。
因为讨论一部大多数朋友还没有看过的影片,所以花些行数唠叨一下具体的几场戏,并附上简要的分析(按先后顺序)。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大致查看一下新浪在戛纳当时发回的文字,要宏观一些(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3298511/);再次推荐看看City Life的采访(
http://www.chiangmainews.com/ecmn/viewfa.php?id=2903),会让人对这个导演和电影感兴趣起来,并且思考更多亚洲电影和欧洲电影节的关系。
另外,去电影院看电影的另一部分原因是,想去体会影片前全体起立听国王赞美歌观看国王影响的经验。
赞美国王!
原文链接:
http://fansile.blogspot.com/2010/08/blog-post.html三峡好人相关:
http://fansile.blogspot.com/2007/01/blog-post.html阿彼察邦的电影我仅仅看过《热带疾病》与这部《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然而我却被他电影中奥秘的寓言性风格和深深的神秘主义气质所吸引。阿彼察邦总是能够在一片浓密的森林里展现他所特有的潮湿阴暗的摄影风格,将观众带入一种超验的,或充满禅意的精神实质。
阿珍和董去乡下看望这位病入膏肓的波米叔叔,照顾他的生活。波米叔叔依靠一位老挝的非法劳工为他做肾脏透析。波米19年前死去的妻子,也就是阿珍的姐姐阿惠回来看望波米,之后,波米失踪的儿子变成了猴灵也回来解释自己为啥消失在大自然之中。阿惠带着波米,阿珍和董来到一个洞穴,波米说这是他第一世降生的地方,然后便去世了。而电影结尾便是波米的葬礼。
这是一个充满东方生死哲学的故事,是这个能够召回亡人,回到前世的波米叔叔在濒死时刻的体验。在阿惠的指引下,回到象征“子宫”的洞穴,不仅仅是波米从人类生活返回自然的过程,也是通过死亡进入今生来世的轮回过程。同样,影片的插曲之一,波米的儿子变成猴灵的过程也可以看做是他抛弃人类属性而进入自然与神灵的过程。这种过程是反人类化,反社会化的。
在佛教看来,正常的生死观在于轮回,而变成鬼魂则是由于种种原因而被抛弃在轮回之外。波米的妻子由于对活人,也就是波米,的牵挂而导致无法进入轮回,称为了鬼魂。因此,当波米抱着阿惠,询问“当我死了应该到什么地方去找你的时候”,阿惠带着波米回到他轮回转世的地方,从而达到两个人的超脱。这种超脱是反“天堂”化的(阿惠说“天堂里面什么都没有”),也就是反西方宗教的。
影片另外一个插曲,在波米死亡的时刻,仿佛可以穿越时空,往返与前生来世,一张张图片中都是武装的军人。这些图片可以看做是阿彼察邦对动荡的泰国政治局势的暗示,但更多的在于隐喻了现代化对于神灵的蔑视,持枪的军人抓住了一只猴灵,正是表现了那种人类社会对于自然的暴力。
影片有一个玄奥神秘的结尾,为叔叔守灵的董不得不做和尚(期间不能洗澡,不能在中午之后吃东西,更不能接触女性),想一想董那个鱼水之欢的梦境,他如何能守得住寂寞,于是便偷偷溜到阿珍的屋子,洗澡换衣服,还提议去吃东西。之后,阿珍和董出现了分身,一对留在房间看电视,而另外一对则去餐厅吃东西。这个充满反宗教,反习俗的结尾,预示了现代的泰国丧失了对传统礼教和规诫的崇拜和恪守,而分身象征了泰国人在传统约束和现代化进程的狭缝里出现的断裂和分化。
热带生疾病,午夜显幽灵。极乐阴森林,阿逼欠插棒。治愈亚洲症候群,药引唯有金鬃驴
公主摘下面纱,浸入水里与鲶鱼交媾;和尚脱下袈裟,淋在水中将肉身濯洗。布米叔叔掏出冗余之物,回归子宫等待大限将至。你我凡胎,总有一天卸下珠金饰银、宗法伦理、俗世记忆。我要如何跨过轮回的鸿沟,穿过阴阳的结界,趟过泥泞的沼泽,化身红眼的鬼猴,在一个谈笑风生的夏夜,陪你看不会结束的电视。
3→5+(以前是我不识货)。如果说同为第三世界的中国(上世纪90s)电影,正是詹明信口中的“民族寓言”,招摇着“原初”的意象,在纷扰世界中深深陷入身份焦虑和现代性定位(来自何方又去往何处),那么Apichatpong是没有这样的焦虑的。在这部电影中,前世今生的影像、关于幽冥和灵魂的幻象、民族传说和政治切片相互穿插着,不见丝毫急躁。他展露出的是,气定神闲地捕捉一切影像(或许说这就是将死之人的回光返照所见景象吧)的尝试。此片实验性强到我第一次差点睡着,但是这次却深深被吸入这不见意识形态角逐较力的无垠世界,让我明白世界存在能够拒绝意识形态化(当中的隐喻并不重要)的电影/影像,它发生在前世与今生之间的无地域性地带。
前身,今生,來世;獸,人,鬼。
你能想象和一条鲶鱼做爱的感觉吗?
@SFX Cinema Emporium 叔叔小心误入歧途啊
电影中三次提及了政治向和历史向的社会问题,剩下主线是对于生死的态度,把一些民间传说拍出来,是他一贯的兴趣点和风格,很多魔幻的东西像是隐喻,最后再次升华到社会问题和文化信仰上。阿彼察邦的厉害之处,就是他站在西方老前辈的肩膀上,开创了一种新的东南亚神秘主义电影美学,在他的这股影像分支上,他是独一无二的,现在我们也看到了,他确实启发了很多后辈。
神秘、奇异的一部电影,有转世,有阴魂不散,有人兽杂交。你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部分镜头美得很让人着迷,片尾曲也搭配合适。影片后半段使用静态影像的表达方式也堪称特别。但我实在很想了解戛纳的西方评委们是否真的能够理解此片,也想了解Tim Burton对这部电影的理解到底是怎样。★★★
很多东西淡淡的,最后却成了最深刻难忘的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 千万不能迫害共产党员 老了会肾衰竭的
阿彼察邦代表作,获戛纳金棕榈。1.悠悠水牛,魂魄猴灵,人鱼交欢,阴湿丛林,洞穴子宫,前世今生。2.沉滞凝缓,固定机位,长镜头,生活流,魔幻超现实,六段迥异影调。3.铁血极权的静照流转,契同克里斯·马克[堤]。4.灵魂出体至迪厅的刺耳摇滚震碎了寂静自然声,一如现代与技术对传统跟自然的冲击。(8.8/10)
无法复制的神鬼主义
必须加上DVD里的删减片段一起看(洞穴删掉的几分钟是精华啊亲)。虽然阿彼察邦拍片一贯坑爹,看他的片儿也是蛋疼体验,但是这部片的世界观着实有趣得紧。金棕榈并不是因为他有多好,而是欧洲视野内艺术电影原创性的极度匮乏时抓到了东南亚的救命稻草。“天堂不像传说中那样好,那里什么都没有”。
阿彼察邦说,你第一遍看我的电影没有看懂没有关系,也不要紧张。你可以再去看第二遍,第三遍,电影和人一样是有灵性的,需要一个相互疏通的过程,才能去了解。看了这话我就想抽这个导演。
他怎么知道今年主席是Tim Burton的?!题材选得如此讨巧……
我竟然看着看着也融入到那怪力乱神的世界里了。瀑布的水声里,女人一件件脱去首饰,跟鲶鱼交欢。镜头很美。对于灵魂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阿彼察邦也算是正好戳中了Tim Burton的G点咯,但不得不说这种“相信即存在”的想法是很美很值得憧憬的。不过最后那个和尚掏出一个手机我瞬间穿越回现代社会了。。
更喜欢憨豆的戛纳假期,哈哈…不过这片看起来有点奇特的趣味,不会困,汗,人鱼那段真的很好。旁边的哥们终于忍不住退场了~
kao 闲得蛋疼的人才想前世今生 老娘我这辈子都过不过来 哪有闲情召前想后
这里的不是长镜头,只是摄影师睡着了。
创新性是阿皮电影里较弱的,故事性是他的电影里较强的。当然也是相对而言。依然是阿皮查朋式电影的母题:宗教与神秘主义。用光与摄影依然超强。打动西方人还是源于片中的东方式奇观吧。个人感觉不如热带疾病与恋爱症候群,不过结尾依然有些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