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神

剧情片法国2010

主演:朗贝尔·维尔森迈克尔·朗斯代尔萨巴纳·奥扎尼奥利维尔·雷堡汀雅克·赫林菲利普·劳登巴赫洛伊克·比雄泽维尔·玛利让-玛丽·弗兰

导演:泽维尔·布瓦

播放地址

剧照

人与神 剧照 NO.1 人与神 剧照 NO.2 人与神 剧照 NO.3 人与神 剧照 NO.4 人与神 剧照 NO.5 人与神 剧照 NO.6 人与神 剧照 NO.13 人与神 剧照 NO.14 人与神 剧照 NO.15 人与神 剧照 NO.16 人与神 剧照 NO.17 人与神 剧照 NO.18 人与神 剧照 NO.19 人与神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21 15:04

详细剧情

  上世纪90年代,一个北非村庄里,八名法国西多会修士严守着基督教的信条,在修道院唱诗、礼拜、救死扶伤,与当地穆斯林村民和谐相处。然而,一次恐怖主义分子的袭击,打破了这份宁静。工地上,外籍工人惨遭屠戮,西多会开始遭到村民的怀疑和怨恨。此时,政府军决定对修道院加强护卫,然而以克里斯汀(朗贝尔•维尔森 Lambert Wilson 饰)为首的修士们最终拒绝了军队的要求。在圣诞节前夜里,一群原教旨主义者深夜来访,宣称对这场屠杀事件负责。在教堂门口,基督教修士与伊斯兰教门徒进行了教义上的短兵相接。修士们用勇气和教义捍卫了尊严,全身而退。然而,政府军随后杀到,不仅活捉了恐怖分子,而且用卑劣的死刑处死了头目。他们怀疑修士与恐怖分子私通,于是把矛头对准了这座教堂……  本片获得第63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长篇影评

1 ) 死

九十年代的阿尔及利亚,是一段血雨腥风的回忆。十年内战,令这个原本就贫穷的国家,徒增了十万条无可挽回的亡灵。伊斯兰极端武装和政府军队在不断互相报复。一个接一个的新仇旧恨,让战争成为永无休止的恐怖阴霾。于是当这一切临到《人与神》的基督教牧师们时,即便是最与世无争的清教徒,都难以对这一切置若罔闻。他们,来自于隔海相望的法国。在离开家园的背后,每个人都是抱着应主的呼召,做一名好牧羊人的决心。于是一直以来,他们都恪守清规,潜心修道,和村民一同工作,生活,治病救人,倾听村民的分享。渐渐,他们成为了村民的精神支柱。可是好景不长。伊斯兰份子在得知其有医疗力量后便多次登门胁逼治疗伤员。政府军方在得知牧师们治疗敌对份子后便每天进行直升机监视。但是牧师们并没有没有离开的打算。直到被伊斯兰份子绑架并处死的那一刻,他们都在热切祷告。就像神,就像永恒已在他们身边那样,是他们能从心底,对死亡发出了最平静的微笑。

曾经,有人告诉我他不怕死。因为他更怕的,是活活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渐渐疲惫。可问题是,“渐渐疲惫”,才是“死”本身的真正含义。因为,死的恐怖本质,不是消亡,而是变质。而对于牧师们来说,那种每天目睹宵禁,每天与死共存,每天从敏感的冲突边缘中生活的变质,是比“死亡瞬间”更可怕的漫长过程。一般人,在这种噩梦煎熬的环境下,肯定会一走了之。而牧师们也曾经有过争论,到底是继续留下当牧羊人,还是保存性命,明哲保身。但很快,他们就体会到那份留下来之后,从神而来的美意。因为他们发现,那些渐渐变质的事情,在信仰面前竟是可以完全消化,以至于他们每个人,又开始如平日那样打扫卫生,医治病人,收割作物,勤读经书。最终,他们每个人都获得了重生。而这种生命,是有别于“保存性命”的生命。因为经上说: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路加福音9:24)

这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因为凡我们所理解的死,都是从“死亡瞬间”开始的死;而凡我们所理解的生,都是从自出娘胎开始的生。可事实上,真正的死,是从我们理解的生开始的;而真正的生,是从超越我们所理解的生,获得从上帝而来的,完完全全的重生开始的。因此,就像影片里说,当他们的死最终被遗忘后,肯定会有人会嘲笑他们的天真,指责他们理想主义。可是,在神的国度里,神看重的是真正的生,而不是苟且残存,却茫然不知所谓的“生”。君不见,我们大家都活着,却不知不觉活在一个没有盼望的世代中,一步步走向死亡;牧师们都死了,却从神那里得到了完整的复活,永远在父的怀抱里得着盼望。是的,我们可能会问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一手建立了这个世代,却无法单凭世代获得救赎;为什么我们一手“战胜”了自然,却无法战胜死亡对于自己内心的恐惧。而看完《人与神》之后,答案或许显而易见。因为,我们都悖离了神,悖离了真正生命的道理。而牧师们之所以能坦然面对死亡,无他,因为他们,是一群真真正正的基督徒,一群真真正正的,神的子民。

而我相信,他们现在依然活着。就像他们所一直相信的那样。

2 ) 春风化雨

戛纳扼守艺术电影命脉太久,经常忘记给自己松绑,当金棕榈屡屡成为被架空的神迹,评审团大奖往往能在查缺补漏中,加倍亲近电影的本质,[第七封印]、[天堂电影院]、[美丽人生]、[鬼子来了]、[钢琴教师]、[老男孩]......这些比“第一名”还著名的“第二名”莫不如此。其实冠、亚军之间本无档次差别,只关乎运气多寡。2010年折桂戛纳的,是乡野奇谭般的[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可既然连评审团主席蒂姆-波顿也说不清选择它的所以然,转而再审视距离金棕榈一步之遥的[人与神],一种源自内心的波澜壮阔,反而轻易将我们击中。
坦白地说,在缺乏宗教情怀的的国度里长大的观众,是很难理解[人与神]阐述的殉道理论的,而影片讲述的七名在阿尔及利亚传道的法国西多会修道士,面对武装暴动,坚守信仰,与当地居民共患难,最终被暴徒掠为人质,集体遇难(后有两人幸存)的故事,放在任何人文语境下,都是一个难处理的命题。本来,故事的母题处处充满布道色彩,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宗教宣传片的窠臼,可导演最终避开了一切猎奇的视角和手法,完全不讲排场,却营造了宏大的感染力。
作为一部宗教电影,[人与神]保持了严肃作品应有的克制。它完全不着急奔主题,而是在走与留、信与离的角力开始前,缓缓酝酿主题。神甫们循规蹈矩的修行生活于是登场,他们敲钟、燃烛、更衣、扫除、种菜、劈柴、阅读、冥想、颂歌、祈祷,还代人写信、治病救人......偶尔也穿着便装参加当地农户的节庆仪式,本地伊斯兰居民和外来基督教徒和睦相处的情景,让人无端想起[永恒与一日]里的海边婚礼,洋溢着生活的光辉。日复一日的琐碎中,教士们的信念正在拔节生长。另有一场戏不过短短几秒,却从侧面交代了信念的力量——老教士在集市售卖修道院酿制的蜂蜜,顺便给当地少女当心理医生,一老一少探讨什么是恋爱,老人眼眸闪光地说:“我邂逅了一场更伟大的爱情,已经60多年啦。”敬爱情如神明,本不高明,把信仰当作爱来爱,还能经营一个甲子的轮回,才是真正的执着。基于这份信念,我们大约已经知道,当暴乱袭来,七位教士当何去何从了。
而在忠实执行剧情片标准流程过程中,[人与神]又提供了必要的戏剧冲突。第20分钟,一名少女被杀的消息首度揭开武装叛乱的面纱,两分钟后,暴徒集体亮相,到一片建筑工地上割了全部外籍工人的喉。然后就是一名教士在去镇上文印社复印东西时,在新闻里目睹武装冲突的场景......危险步步靠近修道院,也在不断考验神甫们的耐心。这段时间,导演不断用室内构图的严谨和人物始终保持中经的画面,制约着局势滑向崩塌的强烈戏剧转折。修道院高墙内外的绝对肃穆与转折,亦将叙事情景分割成条块分明的两个世界,静待双方的第一次正面“交手”。这一面被刻意安排在平安夜——基督教最重要的节日当晚,持枪的武装分子闯进修道院,准备挟持医生、索要食物和药品,都被主教克里斯蒂安礼貌地拒绝了,后面无休止的麻烦就此埋下伏笔。
但上述两点依然不是本片最值得称道之处。抛开所有技术附加值,说一部电影好,首先得看它是否在讲好故事的基础上,塑造了好角色。[人与神]无疑做到了,并且不动声色。就像一味追求高大全的英雄不再受欢迎,人性饱满的反面角色反而更经得起时间淘洗,同理,剧本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刻画七位传道士时,并不因他们是上帝的仆人,就尽放其光明的一面。而是从人的角度,考察他们面对危难时的各种人性化反应,以此激起观众的共鸣。这才有了神甫们在去留问题上,三次庄严的讨论:才有了“为什么我们要成为殉道者?为了上帝?为了成为一个英雄?为了证明我们是伟大的?”和“我们是殉道者,在这的任务就是成为所有人的兄弟”两种声音的交锋、理解和融合。最终,七个人协调了内部矛盾,决定让上帝安排一切。
影片用极度诗意的结尾来为七位传道士谢幕,用《天鹅湖》哀入骨髓的配乐,伴奏他们最后的晚餐,用枪口抵着他们一行人,步入雪原深处,背影渐行渐远的长镜来向其致敬。关于他们死于何人之手、何时倒下、以怎样的方式倒下,全然不在探讨范围之内。重要的是,他们顺应了内心的召唤,为水深火热的兄弟姐妹奉献了自己最后一口气,献身于上帝,这对于心怀信仰的教徒来说,是何等的关荣。这一刻,人与神终于模糊了界限,和光同尘。

3 ) 这个世界只有两个地方最干净,一个教堂寺庙,一个红楼妓院

〈人与神〉:这个世界只有两个地方最干净,一个是纯粹理性意义的教堂寺庙,一个是纯粹理性意义的红楼妓院。这两个地方的人,心无所住,通明“自尊心”乃脏陋之物,一切争乱,皆始于自我。能顿悟“一多相容,以众为我”自然明白真理正义从来不会站在军人、警察一方。人生一世,一切虚无,唯有爱曾擦身。

4 ) 爱的勇气

有时,生命面前横亘着道万丈深渊,仅有的出路是紧闭双眼、纵身跳下,让该来的迎面而来,让身躯粉碎炸裂,但胸中的恐惧,却抑制不住地放声呐喊,哽咽喉头。要怀抱多强大的爱,才能停止双腿的颤抖,走进这样的惊惶与害怕?

《人神之间》是2010年的法国电影,获得当年度戛纳影展评审团大奖和法国凯撒奖最佳影片奖。由于当年的戛纳影展将金棕榈奖颁给了没有多少人看得懂的泰国作品《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因此获得第二名的《人神之间》便备受观众的关注,在许多国家都开出亮丽的卖座记录。

《人神之间》由年仅43岁的法国导演扎维耶-波瓦执导,故事改编自一起发生于1996年的北非阿尔及利亚的真实事件“提比邻事件”,当时阿尔及利亚陷入内乱当中,伊斯兰圣战组织与当地军政府之间发生激烈战斗,8名法国籍天主教修道士不顾法国当局的撤侨命令,执意留在当地,后来其中7名修道士遭到绑架并杀害。这几位与当地居民相处良好的传教士为什么执意留在当地,以及是谁杀害了他们,至今仍旧成谜。《人神之间》这部电影便企图还原事发当时的情况。

《人神之间》是一部难度很高的作品,其难处在于事件涉及宗教与政治这两个高层次的议题,不仅牵扯到伊斯兰教与天主教的立场,也牵扯到阿尔及利亚政府与法国政府的立场,因此对这起震惊国际的事件进行诠释和理解时,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轩然大波。最终影片从“人性”这个角度切入,从一个超越宗教与政治的高度上观察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结果不仅法国人民高度认同这部作品,连罗马教廷也强烈赞许,是少数电影作品里,既在影评人与观众之间、又在宗教人士与普通百姓之间,取得平衡与认同的一部。

■阿尔及利亚地处北非,是非洲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南非。在二十世纪初,阿尔及利亚全国都被法国纳入殖民范围,直到1962年,历经7年半的民族解放战争后,才脱离法国成为独立的国家。因此,法国在奉伊斯兰教为国教的阿尔及利亚留有不少血债。导演迈克尔-哈内克获得戛纳影展最佳导演奖的作品《隐藏录像带》,内容便是影射此一血债。

虽然阿尔及利亚与法国当局之间有历史上的纠葛,但提比邻事件当中的八位天主教修道士却与当地居民的关系非常融洽。这八位修道士住在村子的修道院当中,靠着耕种自给自足。平日专注于清修,免费为村民们提供医疗和学识上的帮助,虽然村民们从来不参加他们的礼拜活动,但日常里经常和他们交流各种私人问题,也会邀请他们参加家庭活动。这八位修道士也从不介意参与伊斯兰教活动、听村民念诵伊斯兰经文。

八位修道士的平静生活后来被当地伊斯兰圣战组织给打乱了。伊斯兰圣战组织主张要回复可兰经里的教条与教义,以极为激进的手段对付不守教义的百姓以及国外人士。阿尔及利亚内乱的情势越来越紧张,很快就蔓延到修道士们所在的村子,一位为修道士们工作的外国人遭到逮捕和割喉的处置。法国当局很快便下达撤侨的命令,更请官员直接联系修道士们,要求他们尽快撤离。

八位修道士们的立场很复杂,虽然村里的居民都是伊斯兰教的信徒,从不来参加天主教礼拜,但是村里人却仰赖修道士们提供的包括医疗在内的各种帮助,一旦修道士们撤离了,村民的生活将会陷入无助、倍感艰辛。当一位村民问起修道士们是否要离开时,修道士们说:我们是枝头的鸟儿,还在观望。这位村民回答说:我们才是鸟儿,你们是我们脚下的枝头,你们一旦走了,我们便没有立足之地了。在内乱之前,修道士们一天要看近100位病人,在内乱开始后,一天看病的人数便增加至超过150人,如果修道士们离开了,这些人该怎么办?

在决定出家的那一天起,修道士们便清楚知道,自己不再是世俗之人,而是神在人间的代言人,是代替神来传递爱与信仰的,于情于理,他们都不应该离弃这些村民。但是,他们终究是人不是神,对于迫在眼前的危机,对于随时可能降临的死亡,心里不能不感到害怕。八位修道士的意见并不一致,有些人觉得应该立即撤离,有些人觉得不应该,有些人则尚在犹豫当中。每每遇到这种难以解决的问题,修道士们就会聚集在礼拜堂,同声合唱圣歌,让上帝的话语抚慰他们的心灵。

军政府曾经提出要派军队来保护修道院,但却被修道院的院长克里斯丁回绝了。对此,修道士们有些人感到不谅解,但克里斯丁认为让腐败的军政府派军人保护,将会在修道院与村民之间筑上藩篱,也就失去了留在这里的意义。后来圣战组织的人在夜里上门讨要医疗用品,也被克里斯丁回绝了,他说他们不应该资助游击份子,不能和他们有牵扯。就这样,修道士们在克里斯丁的坚持下,保持了政治上的中立态度,但却也多少得罪的双方。

情势越来越危急了,修道士们必须立即决定是否撤离,否则想撤也撤不了。到这个关头,所有人竟然都决定留下来了,毕竟,虽然心里万分恐惧,虽然明白留下来便是拥抱死亡,但要在主的面前,在弟兄的面前,选择背离自己数十年来的信仰,却是一个更艰难的抉择。

没多久,一个从外地来的修道士为他们带来的各种药品和补充物资,也带来了道路被封锁、危险迫近的消息。那天晚上,九位修道士在餐桌前共用晚餐。这此,他们拿出酒水饮用,而且破例不念经文、不唱圣歌,而是播放录音机里的一首曲子。那是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就在暴风雨来袭的狂烈选段中,修道士们怔忪失语、默然寂静,难以抑制的泪水被心中的恐惧与悲伤带出了眼眶。虽然是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但眼前的万丈深渊还是让人心生悲凉,守护伊斯兰村子的坚强勇气,在这一刻,还是让位给了心中的挣扎与恐惧。

夜里,圣战组织的游击份子来了,他们带走了所有的药品,以及七位修道士们。其中两位侥幸逃过他们的抓捕。这七位修道士们各自被录下一段录音,表示他们状况良好,并在录音中传递了圣战组织的要求,用他们来交换人质。之后,只见游击份子带着七位修道士走在茫茫的雪地中,一步一步地向森林走去,并最终消失在人们眼前。

旁白里,听到克里斯丁的声音,缓缓地述说着自己的临终遗言,虽然他不明白这一切事情发生的目的与意义,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他相信,在这一切过后,自己将回到神的怀抱。而这就是他生命的意义。

■在被绑架二个多月后,七位修道士的尸体被发现,当时没有任何一方出面承认对此事负责。一般相信是圣战组织所为,但法国机密机构的文件显示,七位修道士是在阿尔及利亚军政府试图营救时所误杀的。虽然电影中对于修道士们的死因没有进行描绘,但是在影片中的呈现上,游击份子对修道士们的态度是尊重而友善的,而是政府军的态度反倒是猜忌和怀疑的,这多少也暗示了大众对修道士死因的猜测。

提比邻事件的真相是什么,各方立场孰是孰非,其实早已不重要的了。就像今日伊斯兰教与西方国家间的问题,要找出事情的最初源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比起探究根源,更重要的应该是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而这正是《人神之间》这部影片想传达的意义,唯有爱和相互包容,才能让人们彻底放下仇恨。伊斯兰教的村民们全心的接纳那几位天主教的修道士们,不去注视他们在信仰上与自己的差别,不去注视他们在国籍上与自己的不同,只用心去体会他们的善意与善行。而那几位天主教的修道士们,也从不认为传递信仰的目的是让人们放弃他们的理念、走进自己的圣堂,反而是以自己的真心去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获得他们所生活上需要的。如果世间真有神,这些不才是一个神会秉持的态度吗?

《人神之间》的拍摄手法多少带有宗教色彩,毕竟讲述的是天主教修道士的故事,尤其是修道士们最后用餐的场景,影射着基督的“最后的晚餐”,人物们内心的挣扎,更象征着基督在面临死亡时,从人性的恐惧里挣扎而出,最终选择上帝的爱以及上帝对世人的爱,因而毅然赴死。除此之外,可见到导演刻意降低宗教色彩的努力,无论是在修道院内的场景光线上,还是村民与修道士的互动上,都营造的是质朴、诚恳与真实的氛围,连修道士们合唱圣歌的部分,也是由演员们同声清唱,而没有使用一般的大规格弥撒曲作为配乐。

含蓄而低沉的调性是《人神之间》这部片子成功的关键因素,如开头所说的,影片的议题极其敏感,要在多方立场当中找到一个所有人都能接受,又能有所感动和体会的视角并不容易,因此在在色彩和节奏的控制上,必须是不愠不火,在抹去所有棱角和冲突之后,还能让人有所感触,也唯有依靠真实和质朴。

5 ) ironic

政治角度讲,由于是殖民一方法国拍的,所以我们看到本片模糊了殖民地反抗法国殖民的政治背景,着重描写伊斯兰教徒的极端宗教信仰,以及法国传教士跨宗教、快种族的大爱。
宗教角度讲,法国传教士无视自己法国人的身份,天真地希望模糊政治立场,与被殖民地的人民共患难,纯粹用宗教来感化所有人。

片中医生读到一段:人类只有在奉宗教之名时才会如此彻底和愉快地进行邪恶之事。
把这句的“邪恶”改成“疯狂”;把“宗教”改成成“信仰”也未尝不可。O(∩_∩)O
拍得是不错,可是影片背后想要传达的是非观和价值观我不喜欢。

6 ) (代笔记)第一次表决会议后的讲道文章

33:52 字幕
接受我们的软弱和贫穷是一种邀请,一种急招,……关系并不是建立在权利之上。认清我自己的,并也接受他人的软弱。我能够忍受它们,让它们成为我自己的……这是对基督的一种仿效。这种态度改变了我们的使命。软弱本身并不是一种美德……而是一种对现实的表达……这种表达需要不停地被信仰……希望和爱改变。传道者的软弱就像基督的……根植在神秘的东方……根植在灵魂的力量深处。这既不是一种被动也不是一种顺从。它需要一个人具备偌大的勇气,它激励一个人保卫正义和真相,并抵抗力量和权利的诱惑。
Accepting our powerlessness and our extreme poverty is an invitation, an urgent appeal to create with others relationships not based on power. Recognizing my weaknesses, I accept those of others. I can bear them; make them mine in imitation of Christ. Such an attitude transforms us for our mission. Weakness in itself is not a virtue, but the expression of a fundamental reality such must constantly be refashioned by faith, hope and love. The apostle’s weakness is like Christ’s, rooted in the mystery of Easter and the strength of the spirit. It is neither passivity nor resignation. It requires a great courage and incited one to defend justice and truth and to denounce the temptation of force and power. End of article.

新的一篇,来自Carlo Carretto.
The God Who is Coming
经常在我的生命中,我都会疑惑为何神会有如此怪异的举动。为什么他总是沉默不语?为什么信仰是如此的让人痛苦?

New article. By Carlo Caretto.
The God Who is Coming
Often throughout my life I’ve wondered how God could act so strangely. Why does he stay silent so long? Why is faith so bitter?

短评

一边聊天一边看,聊天不误看电影,五月坎城传金枝,评委会奖多散入东道主家

5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我们的使命?我们的召唤?

6分钟前
  • 阿甘-造房隐居
  • 力荐

野花不会为了寻找阳光而随便走动。

9分钟前
  • 黑狗成
  • 推荐

静悄悄的在着,静悄悄的离开,虽有过大声的追问和激起涟漪的犹豫,但最终都和大雪中的脚印一样,被静悄悄的掩埋。

14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故事讲得很漂亮,各种电影语言。

17分钟前
  • 阿尔法
  • 推荐

就后面听柴可夫斯基那段有意思...

21分钟前
  • 大宸
  • 还行

导演将镜头更多地是对准剧中人物的内心,富于质感的画面,庄严而虔诚的祷告,从对即将到来的大难的惧怕到最后内心的平静,突出了这些僧侣们逐渐坚定的信仰,从软弱人性到坚强神性的转变历程。

22分钟前
  • 许侠客
  • 推荐

宗教的意義為何?在我看來宗教的最本質教義是導人去愛,愛眾人、愛眾生。一眾傳教士在槍炮的威脅面前,艱難選擇,是選擇繼續宣揚上帝之愛而停留,還是選擇人之自保而逃離?他們選擇了前者,在影片溫水煮青蛙般的敘事與節奏中,影片出刻畫一副群相,傳達著一種堅持。

23分钟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推荐

人性中的神性光芒。

25分钟前
  • 荒诞王
  • 推荐

如何面对生死?这就是宗教。

26分钟前
  • 空羽
  • 力荐

宗教、政治,形成了《人与神》中两种断裂的风格,具体说来是主要部分的宗教,灵修、颂歌、圣餐、仪式、讨论等部分多数采用留白长镜形式,而点缀其中的政治如与恐怖分子、政府军的互动均起到推动叙事作用。这两种风格是完全割裂开来的,直到最后一曲《天鹅湖》画龙点睛。

31分钟前
  • 月球漫舞者
  • 推荐

信仰的肖像

32分钟前
  • 铁旦
  • 推荐

宗教的力量可以让一个群体丧失理智,同样可以让一些凡人超脱成为圣人。

37分钟前
  • TORO VAN DARKO
  • 推荐

一片平静土地上的暴乱,人们平静外表下的涌动,画面简洁有力。不单纯有关宗教,而是有关爱与牺牲的一场生死辩论。他们围坐一桌,从恐惧到挣扎再到重获平静,这不是对于错的辩论,而是对于对的辩论,不管选择哪边都合理。人们可以有各种理解,但他们为理想与信仰做出了最大的努力,这无论如何都值得敬佩

39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力荐

起初以为是平淡,突然间插入了冲突。我喜欢在修道院看似平静下的暗涌,教徒的歌声,餐桌上的背景音乐,笑与泪。后半程特别好看。有信念,真好。

42分钟前
  • 白暖暖
  • 推荐

宗教、信仰、种族、战争和人质,这些标签足以让这部电影变得很特别。信仰像监狱一样困住了这些曾经热血的男人,在信仰和孤独的睁着之后,意外的绑架和死亡似乎给了他们一个更好的生命出口。活的很无奈,死让他们变得伟大,让他们解脱的很光荣。★★★★★

4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镜头挺漂亮.

48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还行

爱与牺牲,对自我的救赎。(天鹅湖那段太棒了)

51分钟前
  • 大米
  • 推荐

人是人他妈的 神是神他妈的 神他妈正在管神的事 哪有功夫理你

56分钟前
  • 披着人皮的鬼
  • 推荐

kami

59分钟前
  • Shadowa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