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们在战术和战略上统统藐视他们...
前十分钟的场面活,恩,好吧,还行...
到了后面,我无语了...
人民军的战术素养就只剩下集团冲锋了???还是正面?一点迂回包抄都没有?
只开过几枪的学生兵能抵御一个营(看部队长的军衔估计的)的正规军?
辎重部队进入敌占区没有防护?让两个人就给抢了?
木头桌椅能正面防护步枪机枪枪弹?光碎片就扎死人了吧?
面对女中前的开阔地整队行军?
是我弱智还是导演弱智?
好吧,我错了,看《南征北战》去吧......
2 ) 牵着瞎眼的恋人:《向着炮火》---王怡
地上的人民,既被安置在不同国家,就以不同方式纪念韩战60周年。本片的主创阵容,在首尔出席了“天安号”罹难将士的吊唁活动。往昔和今朝,战争与和平,就在黑压压的一鞠躬中,被牵连了。如果说,三八线是一根横向的梁木,60年后“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语)是一根纵向的梁木;朝鲜半岛的磨难与前途,就如一副沉重的十字架,活画在世人眼前。
1950年8月的南韩,如血海地狱,烧着不灭的硫磺。金日成的人民军不宣而战,不到两月,韩国90%的国土已沦陷。为保住最后一座城市釜山,他们把残留的倾国之力,都押在了洛东江一线。联合国谴责朝鲜,组建联军,赶赴仁川。苏联独自偷生,投了弃权票。21个西方国家参战,16个国家出兵。按东方的政治伦理,这叫“存亡国,继绝世”,春秋大义也。按近世的普世价值,这是地上通过《世界人权宣言》之后,人类第一次投票组成的义军。在那个最漫长的月份,军人拼死亡命,妇人闭门哭泣,学生征召上阵,教会禁食祷告。最后一线希望,是那些不认识他们的遥远的海军陆战队,能赶在他们亡国之前成功登陆。
当年有286名中学生,穿着校服参加洛东江战役。他们没有编制,番号,军装,被称为“学徒义勇军”。影片描写其中的71人,死守浦项女中,挡住人民军的史记。
导演既煽情,也写实。既憎恶战争,也讴歌死士。片头20分钟巷战,算是战争片的经典场面。从一个学生兵的慌乱、奔走、惊骇和大难不死,及杂糅了女性气质的身影中,去衬托雷鸣闪电般的沙场。直到他耳鸣,失聪;面对长官被杀,却拔不出枪,下不了手。
接着,这个唯一上过一次战场的孩子,领着71个中学生留守学校,却意外遇见了敌人整整一个团。
电影史上,有类似的经典之作。1959年的德国电影《桥》,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也是二战后德国第一部引起关注的反战影片。1945年4月,纳粹倾覆前夕,7个中学生被征召入伍。他们出征前,被好心的军官留在家乡,去“守”一座已计划要炸毁的桥。老师,父亲,区长,老兵,所有人都厌恶了战争,泯灭了激情,晓得帝国的结局。只有这几个孩子,把少年维特的烦恼,对战争的憧憬,和为国尽忠的梦想,都新鲜无比地带到了桥头。以灵魂的活力而论,他们或许是当时德国军队中,战斗力最强的几个士兵。出人意外的,一支盟军的坦克小分队,突袭桥头。7个孩子击退了他们,6人阵亡,一个哭着,浑身是血,回到了青春期。
片头,英语老师教他们,朗诵诗歌。大意是,我爱你,但我不能对你起誓,因为虚假的誓言一无益处。若你的爱包围我,会让敌人发现我,求你不要爱我,不要牵着瞎眼的恋人走。
这是对一个战争之外的世界的抒情,更是以爱情为譬喻,对国家主义的反思。在一个征召孩子参战的时代,爱的誓言在哪里呢。
奥斯卡的历史,是几乎和百年战争史同步的反战史。1929年,评委会把第一届最佳影片给了反战题材的《翼》。2010年,他们又把最佳影片给了反战的《拆弹部队》。这是好莱坞的伟大,他们奠定了战争片的价值内核,如果有人不反对将战争场面拍给人看,却不同时反对战争,他就是与电影为敌的导演。
按奥斯卡的道德水准,中国导演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战争贩子。连《集结号》也不例外。因为他们不敢越过战争中的政治立场,去肯定人性和人权的立场。不敢就罢了,但他们又贪财,舍不得血腥的场面。
即使韩国军人是正义的一方,即使这71个孩子是保家卫国,即使国家到了灭亡边缘,征召他们实在迫不得己。导演仍然刻画了战争对孩子们灵魂的摧残。在他们摇身变作刚毅决绝的职业军人之前,最吊儿郎当的那一个,嘶喊着说了一句话:
“在战场上,人人都是畜生”。
如果说,曾经为了爱一个女人,他必须变成一个流氓。如今为了爱一个国家,他却必须变成一个畜生。最后,他们被战争激发,生出对方士兵所没有的一种激情。这激情中,既有畜生般的血气,也有男人对家国的责任。既有对敌人的仇恨,也有对成人世界的还击。
就像狼人的故事,或卡夫卡笔下的《苍蝇》。如果有群狼人来了,人的反应可能是逃跑。但你发现自己也变成了狼人时,你才了解什么叫狼人,你才意识到你的家乡若被狼人占领,是多么可怕。你这才有了勇气,来到城外,约你的同类决一死战。你的目的不是消灭他们,是与他们合作,消灭一种叫狼人的畜生。
和《桥》一样,戏剧性的结局,是这班孩子竟然打败了职业军队。但这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这是一个哲学问题。意思是,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是最不要命的人?到底什么样的念头,才能锻造最有战斗力的士兵?
这两部影片,都不是在颂扬以少胜多,而是在反抗战争的逻辑,并给了这种反抗以爆发的力量。正因为学生不是军人,他们胜过军人,是对战争本身的羞辱,是人类含辛茹苦的梦想。
是的,“和平来之不易”。为了维持和平,欧洲在二战前曾付出巨大代价。战争爆发后,路易斯在《时代与潮流》上撰文,质问说,“唯有给予首要之物以首要之位,你才能维护其他次要的食物。说到这里,就不能不问,三十年来我们的文明到底把什么事物当做首要之物。答案非常明显,它把自己当做了首要之物”。
换言之,保持文明,维持和平,保持高收入、高质量的生活品质,保持交通、食物、卫生和娱乐的水准,这一切都是好的。但如果这一切成为人类文明的最高目的,文明怎么可能不崩溃,敌人怎么可能不嫉妒,世界怎么可能长久稳定?
如果文明的内容,被我们视为至善之物。我们终将失去文明,或者一一失去,或者在某个清晨全部丧失。已有无数战争证明了这一点,还有未来的战争要继续证明下去。
路易斯在空袭中躲进地下室,半小时后回到书房,继续写道,“也许文明不可能安然无恙,除非我们珍惜某物胜过珍惜它”。
无论是爱情,还是爱国,人们牵着瞎眼的恋人,却说不出爱的誓言。朱丽叶捂住罗密欧的嘴,说你不要指着月亮说,免得你的爱像月亮一样变化无常。在民政局,新娘拉住新郎的手,说你不要按着宪法说,免得你的爱像宪法一样频频修改。
除了战争,我们在哪里遇见和平。除了现在,我们在哪里遇见永恒?除了在71个孩子的眼睛里,我们在那里遇见国家?
除了教科书,我们在那里遇见谎言;除了看电影,我们在那里遇见乌托邦。
除了死亡,我们在那里遇见生命?除了坟墓,我们在那里遇见复活?
----王怡 2010-9-27
3 ) 这货简直是天生的战士
影片描述了隶属南韩军队的五十几名学生兵(最初71个,后来中了人民军侦查分队埋伏,死了十几个),坚守阵地,重挫北朝鲜人民军第5师某团并击毙该团团长的英雄事迹。
本来这种类似的故事,我还以为只能在某些国产老电影里看到——国产老电影们好歹在铺展剧情方面的功夫还是下得比较足,不会出现“你们要把一发子弹当一百发”然后初上战场的学生兵个个生猛得似老兵油子一般,眼睛一瞟比狙击步枪瞄准镜还准的状况。
影片开头部分还是蛮精彩的——对战斗的刻画还算比较真实,朝鲜军队和韩国军队在城区里展开激烈的巷战,然后,然后——那个穿着白色军装的人民军少校出现了,自此开始,剧情就开始不正常化起来—一开始在巷战中人民军战术灵活,至少还有轻重武器的搭配使用,会使用迫击炮对敌军进行压制,会用巴祖卡点掉敌军的火力点,会用刺刀捅敌军的肚子,在那个白衣人出现之后,人民军就退化成了只会端着枪械直愣愣往前扑一直扑到扑街的二杆子,以人肉战术碾压掉了南韩军队的防线。然后这只部队在今后的战斗中表现一贯稳定,充满激情地以排山倒海之势渡河,以排山倒海之势行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敌军的枪口,最后以排山倒海之势嗝屁掉,成为后续部队的掩体——并且他们以排山倒海之势倒下时,面对的仅仅只是五十多个第一次摸枪的学生兵。
要说这群学生兵也真是生猛,兴许是南韩一贯民风剽悍,洗礼用酒精,7岁进军营,个个是战士,出征前他们的阿妈尼还要给他们一张盾牌叮嘱几句“要么拿着它回来,要么趟在上边回来”云云,不然怎么能抵挡得住敌人一个整编二杆子团的疯狂进攻?从“第一次摸枪”、“第一次训练”、“第一次交火”到“我们都是他NIA的、真正的、会操作各种武器、包括敌人武器的特种部队”的转化只花了不到两天时间?除了他们是天生的战士以外对武器和战斗有着极其卓越的天赋以外,我无法想象出其他任何理由。甚至我还在怀疑他们是不是赛亚人,后来想想赛亚人基本上是不用武器的,才阻止了我更进一步的假设。
于是,这样就可以合理的解释喂神马他们五十几个就能抵挡住对方一个整编团的进攻了——1.他们都是天才,不用训练就会操作各式轻重武器;2.人民军的智商明显不太够用,放着这么多重武器也不知道使用,最后还慷慨的转手给了学生军。
但是为了写实性,电影还是不得不牺牲了这五十多位可爱的、花儿一般年纪的年轻人。虽然男主角的眼神很有杀伤力,但是毕竟只依靠两只眼睛是炸不掉坦克的,于是四只眼睛的便去把坦克给炸了,人民军士兵看到这孩子比常人要多两只眼睛为了赞扬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特地让他冲到坦克跟前才醒悟过来这个时候该击毙他了。
吐槽到这里就完了,至于剧情上的硬伤……我还是去睡觉好了。
4 ) 《向着炮火》:很不错的战争题材电影!
其实只要是战争的题材片,惨烈和悲伤总是难免的,就看导演的角度主要是放在哪里,走什么样的细节描写。现如今的这类电影,有越来越多的导演开始选择以反思的方式来表达战争的残酷和对战争的反对,对和平的期望,或许给人的观影感受都是比较的悲痛的,比如我们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和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二钗》等,但是往往就是这样的片子才能更好的让我们有所感受。 这部片子,说实在的,比我的期待值还要高。一开始是冲着权相佑看的,而在开头有接近30分钟的关于韩国和朝鲜的这场战争的故事背景有点尤长,说实在是有点让人不是很喜欢特别是本身对故事背景不熟悉的人。当然,关于这一段回想起来,其实导演还是拍得很精彩的,当你回味起来觉得故事很精彩很紧凑之后再细想,就会对于导演开始的这一段很宏阔的战争画面的拍摄感叹是那么的精彩。 故事的精彩是权相佑出场的时候开始的,部队放弃浦港把更大的军事力量调往更重要的军事战场,留下新的一群学生军队,其实这本身就是很残忍的现实。我们都知道这就是通往死路的一场守卫站,而这样的以一群不知战争真正残忍的学生兵的角度,本身就是很讽刺的,加之还是这样一群甚至说是无知和跋扈的学生,他们天真也嘻嘻哈哈的不知道战争的开始是多么的可怕。虽说这好像是正史改编,但还是觉得导演着重学生兵的那段开战前的感受描写和战争后的心里描写很是呼应,有对比就是有更多的感悟,特别是权相佑的人物在变化中更是将这个人物诠释的更加的鲜明,而这群学生兵也是把其各自不同身份的恐惧等特点诠释得很好。 片子还到一半的时候,就有好几个细节我觉得很好,很是突显对战争反思的主题。比如中队长对新兵欢乐时光的感受,比如在第一次深夜敌军来临紧张弑杀之后残活的一名敌军在生死之际口口声声中喊着妈妈中队长无奈杀了他之后的心里感受,比如出发后第一次被敌军埋伏战友被杀追赶后所出现的小孩子敌军中队长和权相佑在杀与不杀的描写以及最后将其杀害的细节,比如其中一名逃亡学生兵被抓后首长给他倒一杯水的人性……很多无不在说着战争的残忍,很多这样的细节还是很能让我们的国产导演借鉴的。 说实在的,在影片过程中还是有好几次看哭了,一样的爱国战争题材,特别是在牺牲的镜头的时候,看到最后,更多的也是感动,到死也守住国土。 可以说,这是一部不错的影片。
2012年11月21日 13:48:48
5 ) 看过了,有点想笑(有剧透)
为了能看这部电影,早早的就订了票,期待能有当年《太极旗飘扬》一样的效果。不过看过之后,多少有些失望。
前10分的战斗场面还算是真实的,缺乏战斗经验,射击时战战兢兢的TOP把学生兵这个形象诠释的很不错。但是影片越到后期,越是让人产生疑惑,不敢恭维导演对战争片的理解,只能说有些好笑吧。
1. 学生兵们主要使用的步枪,为什么连续射击N次都不用换子弹(敌军是坦克机关枪)
2. 朝鲜军在整场战役中居然没有使用一颗手榴弹,全是往里冲,甚至车承元饰演的朝鲜军官直接把车开进韩方阵营里了,千里走单骑啊?
3.之前枪都没开过几回,几十个人瞄准朝鲜军官(车承元)一个人时都手抖的学生兵们,几个小时过后居然弹无虚发,百发百中
4.权相宇和TOP真的是比兰博还兰博,兰博到后期还打游击呢,这两个人居然站在房顶换完步枪换机枪,顶住了大批朝鲜部队。
5.每个人都不是白死的,临死前都得有那么一下子:TOP,权相宇的朋友以及被俘虏的学生兵。
6.本片和《集结号》有很大相似之处,令人费解的是金承佑饰演的韩国captain在最后又回来营救这些学生兵,(在兵力紧张的情况下)之前干嘛去了?有点太主旋律意味了。
7.煽情煽的很恶心,现场的韩国人看了都感觉很麻木,或者说看韩战电影被排成这个样子很无奈。
8.权相宇怎么抢的弹药车?莫名其妙就变身英雄杀回来了,更有甚者为了耍帅身上背了两排子弹。但实际这些子弹根本没用上(不是所用枪专用子弹)
9.中间一小段文戏部分....不多评价了,我看睡着了
P.S 朴真熙演的女护士真的很漂亮
个人一点见解,只为抛砖引玉。还请各位影迷看后再共同讨论,
6 ) 逻辑太强的大脑缺少欣赏
好几年前就看过,今天又看过一遍,还是有点哽咽的感觉。
战争应该算是人类感情最激烈的表达方式了吧,在生与死的两端,在残酷和美好的强烈对比之下,人性可以被鲜明的彰显,这样的感觉,可能对自己而言,只有战争片才可以给予,如果单纯从逻辑,从剧情来深挖这里面的不足,可以找出很多,而且这也是某些逻辑思维强的牛人们所擅长的,真的不能否认他们都有一双敏锐的慧眼和强大的脑袋,一部电影只看一遍就能找出太多的缺点和败笔,说起来也能头头是道,但真正的战争谁经历过,战争的胜负也许需要逻辑,但战场上个人的生死只在瞬间,来去无常,这根本就是来不及去逻辑的,再辉煌的战役,如果用电影表达出来,也只能以此为背景,用个人的生死来演绎……
总之,有些人喜欢带着情感去观看电影,有些人喜欢带着头脑去观看电影,但生活不是数学分析,逻辑分析有他的意义,可不是全部,假如一部电影曾带给自己感动,带给自己温暖,这就够了,这或许也就是电影的真正目的吧!
7 ) 主旋律不是儿戏
很一般,剧情很幼稚,青少年年少轻狂可以,不懂事不懂得战争的残酷可以,没见过真正的战争可以,但别因为什么都不懂把剧情拍的很幼稚,因为个人的逆反不顾及所有人的安全,想要突出一个人很厉害不是依靠他人的愚蠢来实现,南韩将军不知道什么心理,事先孤身一人进入对方战区劝降,哪来的底气,也是欺负人家学生没见过世面,换做正规军早给你抓起来毙了,啥玩意,还有说12点就12点,你可是很守时,害了一整个军队,放着坦克迫击炮不用,硬是让自己的军队冲锋,发现自己有些损失了大秀自己愤怒的情绪,你才是最该死的,抛开这些幼稚因素应该能够拍出不错的电影,奈何把观众当傻子,主旋律不是傻子的游戏,现实中这样规模的学生队伍一个正常指挥的军官可以说是轻松拿下,真当共产党是傻子啊,拍这个电影你是不是也当北韩军也是个傻子,电影真心不怎么样,6.9高了,最多4.5
8 ) 目前看过的最烂一部韩国电影
我无法理解为什么这种烂片都有6.9的评分,豆瓣对韩国电影评分6.8起步?
剧情扯蛋得要死,我去看了真实战例,和片中所饰不能说紧密联系,只能说毫不相干。
双方指挥官都可以直接上军事法庭!!!
韩军方面,关键港口只有一个据点,韩军全军撤离就留68个学生和3个刚刚上战场没打过枪的学生。我直接大疑惑,真就把导演要把主角给你你来表演呗。第一天一口锅打不准,第二天直接个个精英特种兵。韩国是怎么打通异次元得到神仙亲自练兵的???就这样的神仙下凡亲自帮忙还一个月被打到釜山差点下海?人民军个个高达?
现在到朝鲜方面,我只能说朝鲜指挥官,炮决不足以平息金将军的怒火!九族炮决!
其罪如下:
罪一:不顾士兵死活搞人海冲锋,冲锋前一炮不开,冲锋的时候还纯冲锋,一枪都不打,真就活丧尸,贴脸才能输出呗
罪二:自己一个人带着个司机窜进敌人中间,专门为了放对面一个人,你不能让他带话?将冲锋在兵前面,士象整个都愣住了。
罪三:明明自己错了,恼羞成怒,枪毙政委,纯纯中学不良学生
我突然懂了,原来这个剧说的是71个精锐韩国特种兵暴击朝鲜新手学生兵,最后在朝鲜学生悍不畏死的冲锋下被消灭的故事,感动,哭了,眼泪不争气地顺着鱼尾纹落进了笑裂开的嘴里。
气死我了,专门下个豆瓣来骂
为了崔塔普 ★★★★★
韩国的集结号
TOP很帅气 剧情还不错
我就是喜欢 TOP~
wuli TOPxi``````
斯密达扮演斯巴达。
俗烂
@袋鼠二十四嗝 可以看看,这里有很多你最爱景深。人家的主旋律真的可以看。
棒子的口号是:不意淫,毋宁死!
我只看TOP~演学生兵这个角色演的不错~~
马尼乃TOP~帅帅的TOP说韩语总像说英语~海报看起来像配角,其实是主角~
韩国人的拍摄水准值得学习焦外的感觉,真棒
TOP
Zitat: Wenn ein Roter bewaffnet ist muss er erschossen werden.
准一流的制作搭了一个这么三流的剧情,太说不过去了。导演,你拍的不是思密达,是斯巴达……
没有意义的战争,输赢都没有意义
对团结精神的电影毫无抵抗力
不同视角的战争片。画面和配乐不错!
纯是为了TOP看的,所以必须给高分。但是要了解这段历史还是直接看相关资料和纪录片吧。
很有质感的一部片子。剪辑很棒,节奏感很好,气氛渲染也很不错,如果演员的装逼成分能多削减一些就更好了。可以说是太极旗之后韩国又一部味道不错的战争片。虽然相比美战片和近些年战争片的形式没有什么突破,但是能将故事讲述并很好的渲染战争片应有的氛围,已经是成功了。大陆也该在此方面学习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