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车逝
这是我看过那么多电影中最好的一部!
整部电影情感很重,虽然没有一句台词和一句对白,但黑白的画面给人很强
的情感体验。
声音是无形混沌的,也是苍白的,
内心的东西不需要任何解释和了解,只是凭着那种感觉。
人类沟通的欲望暗含了人与人之间永恒的障碍,
语言,正因为混沌无形,才具有无限可能!
2 ) 潜规则王珞丹的结果
不会写对白,写剧本,就后期处理成无声。装逼啊?
看了几部文艺片,就全放自己电影了。
没干过电影,就胡编一堆履历。你之前看过几部电影啊。
上北广偷同学东西,被开除,进局子,然后花钱捞出来怎么没写?
到时间开过,赖床不拍戏,跟王珞丹天天乱搞,搞得女朋友带人砸剧组。
这样还想拍好戏?
自己掏钱投资就可以乱搞啊。
家里负债几百万。不要还啊?自己一毛钱不会赚,还把家里房子卖了,父母住哪啊?
贪慕虚荣。自己拿着钱潇洒,住大房子,摆阔气,买名车,泡美女。。
不怕被债主追杀么?
还能自欺欺人到什么时候。。。
还书亚呢。。。。你信耶稣的话,就有点人性吧。
3 ) 交通事故
一起交通事故连着另一起交通事故,达叔的儿子撞死了中年男人的老婆,那这个女孩是谁?中年男人开着辆红色改装房车在高速公路边拉客,那达叔为什么把车能抢过来,还让他的儿子开着撞死了人,最搞笑的是撞死人的司机还能成为植物人
影片最后那一块,不知道是达叔的儿子认出来了那个女孩就是他撞死的那个女人,才变得那么激动还是知道自己的父亲因为无法承受自己儿子犯了那么大的事,想一死了之
总之
这个片子真的不是一般人可以看懂的
致敬~~导演大哥,不要以为拍了一部别人看不懂的片子就是王家卫,人那是拍给老外看的
唯一比较出彩的事影片从始至终都没有声音,不知道是我用搜狐视频看的没有声音还是怎么回事
毕竟,没有了语言,大家都可以猜想很多
老头到底讲了什么,还有那个女孩是不是那个中年男人的老婆?
4 ) 书亚的无政府突围。
《车逝》这部电影,本来以为唯一的卖点就是“王珞丹的电影处女作“,看过之后发现,《车逝》对于王珞丹对于导演书亚,对中国电影都是一次绝佳的契机,让很多人看到了中国的艺术电影。
把《车逝》定义为艺术片,甚至是实验片,可说毫无争议——单就全片无一句对白,已经习惯话唠电视电影的中国观众便已颇难接受,加上年轻的导演具有含混叙事的野心(也可说是怪癖),本该淅沥分明的故事被无限的间离破坏,再加上视听语言上的暧昧最终导致了《车逝》成为一部只可解读而无法阅读的电影。
虽然王珞丹这个元素已经足以让许多观众按捺内心的焦躁将影片看完,但《车逝》远非拥有一个甜美的女主角这么简单的电影,从表面上看,层出不穷的致敬镜头使导演的野心昭然若揭:关于枯树与时钟的设计,来自塔科夫斯基的电影《牺牲》;最后一块土地的割裂,来自于库斯图里卡的电影《没有天空的城市》;无对白的处理,借鉴自新藤兼人的电影《裸岛》;水下女孩的洗礼与救赎,来自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蓝色》;关于车与公路的描写,来自于文德斯的电影《公路之王》;女孩的自我埋葬与疼痛,出自金基德的电影《弓》——第一遍看完找出来的,未发现的应该还有很多。然而这些所谓的致敬并不只是致敬而已——即使我觉得一个中国电影能容纳如此复杂的语系结构已经不可思议——显然书亚导演为这些形式的外表精心寻找,并且找到了另外一种归宿,促发他们产生了新的意义,这些意义几乎已经能托起整部电影的主题。
《车逝》准确的定义,应该是一部女性思想萌芽的悲观主义电影,王珞丹扮演的美美,在被导演简化抽象化的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中,肉体痛苦的活着,然而她的精神世界却写满了畸爱,她喜欢一个年迈的修车工,却又对另外一个一直驾驶红色公共汽车在森林中穿行的司机(更贴切的说法是旅行者)萌生好奇——那是一辆塞满文学与哲思的汽车——然而爱情沾染了世俗的道德,便不再美好与纯澈,男人之间的争斗与残忍是击碎天真的最佳武器,美美的疼痛转为精神层面,并且愈演愈烈,最终她在旅行者的死亡面前褪去衣衫将自己埋葬。
这个解读应该是影片最浅层的意义,也应该是观众能够解读的层面,绝妙的摄影与音乐铺垫出的情绪应该与书亚导演原先设想的相一致,他们那么贴切的缝合在不清的叙事当中,立场坚定的描述这迷失。
我不知道在电影院看到这样的电影的中国观众会如何反应,但我想一旦这样的电影大规模步入影院(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假以时日,那将是一片埋葬纸老虎的土地。
我想虽然导演玩的已经是世界电影史上几乎束之高阁的手法,塔科夫斯基也许已成为历史,但就如同当年卡拉克斯的《坏血》成为第五第六代启蒙教材一样,对这些调度的敬意与潜心研究,或许能引领书亚走上一条真正的艺术电影之路。
5 ) 欲望号街车会开往哪里?
这是对于容易忘记人类生命易逝人的一种提示:一方面欲望推动人类进步,另一方面当人在车的漩涡也就是人类自己创造的所谓的现代科技与文明中,无法转嫁的痛苦命运,自我压抑,爱情也逃脱不了这种现实命运。占有,依赖,都只不过是短暂的相互取暖罢了。这也预示,人类从本质上无论如何都是痛苦的,而对于自由权利、个人身体的抗争将贯穿于生命始终。世界因为人,而永远是个矛盾场。统治与被统治,反抗与被反抗。伤害与被伤害。唯独对于死亡的可选择是人类通往自由的一步。文艺电影的定义太狭隘,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电影。是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启发和死亡的思考。王珞丹太好看。比任何一部电影里都要好看。黑发黑眼,瘦高,素雅。最近看的最过瘾的片子。
电影以这样跳脱人类世界的眼睛存在,观察,记录,预言,见证。荒野与废墟,破坏与重建,人类的生命秩序有无限可能,自由的新世界一直会在混乱中诞生。从外在的和平与内心的宁静,人们一直在用各种形式探索着,孜孜不倦。不停歇。
6 ) 让人困惑的电影
因为有王络丹所以怀着极大地热情去看,结果发现自己还是无法理解这种纯哑剧式的表达方式,以为埋了什么伏笔在最后,但勉强看完后还是没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只是一种感觉浪费时间的失落。
看完电影才来看剧情介绍,很遗憾,想起影片中的画面,我还是无法联系到剧情中,依然困惑。
或许导演想要通过最另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视角,不过还应该考虑观众的理解能力,如果脱离了绝大多数观众的理解范畴,那影片只是导演一个人的艺术了。
不知道是我个人能力有限还是电影本身就要这种效果,不过,这种纯哑剧的电影应该有选择地去看,不然会搞得自己很不舒服。
美美,就是这个样子
是不是有點太文藝了..看得我有點害怕..
开篇的长移镜头让我眼前一亮,还有诸多拍摄角度的选取也是直观的让人觉得默片演技不够是不行的。制作精良,细腻。只是导演想要表述的东西好似太多,没有糅合好,导致故事变得零零散散,让人觉得像是MTV的加长版。鉴于导演的实验精神,还是很有期待感的。
没看懂 没台词好累
表达确实想当先锋和超现实,但是我确实没咋看懂,我有点担心那老爷爷知道自己在演啥吗— —”真是苦了他了
这才是艺术片该有的模样
木有看懂,尽管那句“角色声嘶力竭,世界鸦雀无声”的字幕让人心里一动,可整部鸦雀无声的电影到底在做甚就木人知道了。文艺的有点过了。。。
呃..嗯!剧情...但是有些许镜头我很喜欢~~~
情人节的这天终于在迅雷看看上等到了这部电影 之前已经了解了它的一切 那是一种吸引 结果也证实了它确实能对我构成某种吸引 这部沉默的电影丝毫不让人觉得沉闷 脑海中会间断的闪过韩国金基德导演的《弓》 有一种爱情是如此致命的 那是一种唯可意会的爱情 没有永垂不朽 只有在毁灭中永生
另类?先锋?艺术?……玩得还好了,但我不喜欢电影这样拍的。
装逼主动注明参考文献 山寨得很厚道 三星勉励
国产装逼文艺电影装逼不成,还耍伪哲学故弄玄虚,漏洞百出,抄来抄去的,剧情傻得像小学生写的一样,车子跟你有仇么,难道车子是万恶之源?当王络丹走在慢跟着的大巴车前,我心里一直在叨念,为毛不撞死她,撞死她;不看剧情,看镜头画面吧,哎呀依然那么失败,毫无感觉,那特效也太低水平了点吧,
特地跑到电影学院看 哎~我就是俗人一个!真是享受不了这么高深的艺术!
對這部電影真的又愛又恨.如果我沒看過金基德的話,算是挺喜歡這部電影的,除了不太喜歡當中誇張又不太好看的色彩運用之外.83年出生的導演,算是挺值得敬佩的,本以爲是一部小成本的電影,但聽到成本竟然要400w之後又覺得很無語.
垃圾,王珞丹拍写真啊
为了导演能放弃99%的观众而鼓掌,就让语言像死亡一样名声狼藉! 但我真的没太看懂···
太文艺了,看得是特别剪辑版,没看全片,不好评论,不过是在是太文艺了。
除了王珞丹还有点看头还有什么可看。
我只看了結尾的幾分鐘..但是基於導演很串比噶言論...很討厭...恩..但是結尾的幾個鏡頭...看到的是戈達爾.密譚同金基德的痕跡...是受影響還是怎樣...不知道
满好看的,角色声嘶力竭,世界鸦雀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