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韩国媒体界的抗争会如此的厉害。
从李明博上台开始,控制媒体舆论成了政府的主要工作。三大公营电视台(KBS、MBC、YTN)接连被撤换台长,亲政府的空降兵接任,裁撤新闻报道节目、政论节目,非法解雇大量员工,激起电视台工会、民众的强烈不满。而这种反抗浪潮一直持续到朴槿惠、文在寅政府......
这几年改变韩国社会的公共事件不少,从09年的“疯牛肉事件”到14年的“岁月号事件“再到”崔顺实事件“。但是在政府操控主流媒体之后,便屏蔽了让民众知道真相的权利。
“崔顺实事件”爆出后,三大台心有灵犀地用三胖发射导弹的新闻作为头条;岁月号沉船报道,三大台又统一口径说船上学生全部获救,无人死亡.....电视台每天的新闻都是政府宣传,总统的宣传,每个台都在播首尔高温能烤熟鸡蛋的“破事”,而那些真正应该关注的却无人问津。
纪录片刻画的韩国媒体人似乎永远是不妥协的。不满空降兵,举行罢工游行;想做真正的新闻,便成立了由市民资助的独立媒体“爆破新闻”(breaking news),甚至是被政府诬陷,被检察官戴上手铐带去调查时依然大义凌然。真的,这些特性可能只有韩国媒体人才会有。
一名MBC的员工在总部大楼里通过FB直播,高呼空降台长下台。回到家里妻子哭着对他说:“如果你都做到这份上了还是只有你一个人,那你真的是个疯子。”
没想到第二天,总部大厅里聚满了电视台同事,都在通过SNS直播,喊着让台长下台的统一口号。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可能说的就是这个场景。
KBS、MBC、YTN可能是之前斗的最厉害的三家电视台,但是之前的竞争都可以说是良性的,也得益于此三大台都有自己的王牌新闻节目,敢说、敢播。
而当新闻自由彻底丧失后,三大台又联手统一了战线为了同一个目标而抗争。这种惺惺相惜,让人敬佩。
影片最后本片导演崔胜浩记者堵到了前总统李明博,质问他是否承认自己毁了这个国家的媒体,前总统只是问了问他的近况后扬长而去,只留下崔志浩记者一个人在寒风中伫立着。
”新闻属于国民“,这句KBS报道局的slogan,对于整部电影中记者们做的所有事情,是一个很好的注解。
当然这部片子里有一些地方是不太赞同的。比如记者采取强采的措施,往往居高临下用质问的口气采访政府官员,这种方式可想而知只能展现官员的窘态而无法得到想要的信息(也可能记者们想要的就是这种窘态吧)。还有最后崔记者一上来就问前总统这样大而且难堪的问题,感觉只是在泄愤。如果能够问点具体而柔和的问题,也许前总统会好好地聊一下,影片也会有个更好的结尾吧。
9月韩国新政府上台后,KBS和MBC依然在为新闻自由进行新一轮罢工至今。
最后再推荐一下刚刚完结的韩剧《Argon》。
在看这个纪录片之前,就有关注过很多关于韩国的新闻。纪录片中提到过的韩国重大的新闻事件,之前也陆陆续续关注过:胜利性贿赂事件,沉船事件,朴槿惠被弹劾事件… 当听到这些新闻时,难免会怀疑韩国青瓦台政府,政治结构出现了问题,导致这些让人难以理解的社会丑闻?看了这个纪录片后,不由感叹他们自由民主的国民特性,让人印象深刻的当属前mbc某主持人说的一句话:自由,民主,对力量的牵制,对弱者的关怀和安全都是他一直秉承的。我觉得这句话可以去概括所有为了追求真相而被免职,甚至会影响到自己的生存,也要追求真相的媒体人。
不管在哪个国家,我觉得媒体人、记者和政府是相辅相成的。记者就是政府的照妖镜,好的媒体机构一定是能够起到监管政府的作用,而不是完全被政府征用,操纵舆论的工具。包括为什么韩国电影导演们能够把这些新闻事件拍成电影,能在电影院里传播出去,除了电影行业有财阀的投放支出之外,也从侧面说明这批文化媒体人们做到了他们自己的本职,也侧面体现了一个国家的体制。
最后一段被解雇的前mbc记者李马龙说的一句话让我很震撼,“我们抗争的意义吗?我觉得光有记录就已经很有意义了,至少在那段黑暗时期,我们并没有沉默,光是这一点,我认为就足够有意义。当然在这近十几年的岁月里,很多抗争的人,青春人生都消散了。我觉得这是不得已的牺牲,我也是这样,但我们并没有沉默。”作为一名媒体人,虽然经常会怀疑自己做的这一切,但就像这名导演说的一样,记录到真实的东西就觉得是有意义的,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鼓舞,但是也要承受相应的牺牲。
和邻居韩国相比,我觉得某国从xxx等方面确实还有很大的欠缺,这也是无数记者们和媒体人士都应该一起努力的,因为探索“民主、自由、真相”,本来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当看到被解雇的前mbc导演金民植和众多媒体人士共同在mbc大楼里直播,让mbc现领导人下台的画面,直播完后大家笑了起来。笑给了他们足够的尊严和底气,也是一种对当局赤裸裸的蔑视和不懈。让我想起电影《切尔诺贝利》中,矿工顶着生命的危险为国殉职之际,用自己沾满煤灰的手拍拍西装革履的某领导的胸脯,笑着走过去。那是一种尊严的回归,那是对那些为了自己的仕途而对无数人民的“白手套”视而不见的一种蔑视。
从纪录片的叙事角度来说,李明博政府时期到为时间线,穿插了前放送文化振兴会理事长金寓龙、前MBC电视台社长金在哲、前MBC电视台电视剧部门部长张根洙等李明博政府时期官员们的主动请辞被裁事件。伴随着多重社会丑闻,相关媒体人也面临了被解雇的危险。从叙事结构来说,个人觉得比较完整,而且随着诸多领导人政权统治时间线的推移,相关媒体人的命运也都联系到了一起。全片开头采用倒叙手法,后面又解释了这一场景的出处是《破除新闻》的导演在拷问李明博的画面。最后以在李明博统治时期被解雇的前mbc记者李马龙的生存状态结尾,介绍了他的命运,以他的一句话,还无数人以希望。希望韩国媒体十年的挣扎与自救没有白费。
韩国有记者保留下来这些拍摄的素材,本身确实是不容易的。记录下来,自有后世去评说。 我们平时更多看到的是新闻联播式的繁荣,即使是我们的隔壁邻居韩国也不例外。而像“疯牛症”事件、“世越号”沉船事件等等,为了稳定民众情绪以及维持最起码现状,适当程度地有所妥协是有必要的。但最基本的事实真相若有所隐瞒,作为记者不但是失职的,官民两极化的对立情绪也将难以避免。其实有些像当前武汉新型肺炎期间,有部分当地媒体,笔杆子一挥,“高水平”文章铸成,看上去维护了既有的利益,但却间接地质疑甚至挑战人民群众的呼声,也难怪社会舆论的“一边倒”了。 但是作为职业记者,即便在像过去韩国那样高压的政治生态面前,更多的应该是维持住基本的职业素养,保留下整个社会所需要的那个真相,而不是选择任何一个极端,或是阿谀奉承,或是剑走偏锋(类似于游行示威)。某种程度上损害了记者的职业形象,也会造成社会的更加不安定,毕竟“传声筒”的角色仍然是至关重要的。 写得不太好,请见谅哈~
直到看到世越号沉船事件,一线记者的真相播报,却被首尔新闻抹杀,原因只是会对海警和政府的形象不利,kbs当任社长由不愿道歉到青瓦台的一句话(失去孩子们的父母来到青瓦台抗争了)就愿意在媒体前惺惺作态说着官方的话致歉,那一刻我才真正理解到什么是“共犯者们” 。
“为什么说媒体应该要监督,应该要呐喊,如果出现问题的话。可这不是呐喊,而只是直接沉睡了。不对,严格来说,并不是沉睡了,而是视而不见,为了再多啃几根狗骨头,实际上是视而不见的”,kbs,mbc作为共营电视台,有些人却将新闻作为自己的私人工具,自甘成为政府的宣传工具,政治家们利用权力,肆意控制媒体,不停地解雇,不停地换人,这些人毁掉了媒体,毁掉了国家,却没一个人觉得这是自己的责任。
在这样的背景下,还有一群记者愿意记录着一切,抗争着,打破沉默,将真相公布于众,这就是新闻人的初心吧。所以纪录片,每次记者发问那些部长们,第一个问题都是“说几句吧,你不也是从记者出身的嘛?” 韩国人真的时时刻刻在罢工,罢工不是交易,是走投无路唯一能做的事情了,频繁的罢工和请愿,也可以看透韩国当下社会的现状。
韩国的人民抗争意识是我羡慕的,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讲韩国的电影自由也不是“政府扶持”这么简单,也是经过民众们的抗争“剃头”所以还是值得人敬佩的。
整个片子看的我哭了一次又一次。
他们坐在雨中、冰冷的大街上高喊着“死守文化放送,一定要!”
电视台的车被扔蜡烛、一位员工在电视台里高喊“快倒闭”,世越号的误报、美化总统的各类报道……
甚至片中还夸赞我们中国汶川地震时的各类报道,是啊,那个时候真的好呢。我们不仅有很多及时的资讯和报道,还有很多基于灾区人民的调查报告……前不久在bilibili看到一位up主说,那个时期的很多优秀的记者和报刊由于媒介更迭以及其他不可说的原因都改行了、去了很多大厂当公关之类的……
不让媒体提问,结果国家就会完蛋。
而纪录片的意义是没有美化的结局,清醒点人才是疯子,优秀的导演们被边缘化 ,或者直接改行去滑雪场,还有一位导演在老家每天饱受癌症病痛的折磨,但他依然会每天写文章。
结尾 《导演手册》的导演们的合照更是让人唏嘘,
“很多工作本身就是需要信念和热情去支撑的,被记录下来就已经足够了”。
另一部影片也再次安利给大家 《华盛顿邮报》 讲述的是媒体将白宫关于五角大楼和越南战争等4000多页机密曝光,
最爱结尾时的那句话
新闻时为民服务而不是为执政者服务。
这部纪录片的海报,很讽刺,电视上这句话的意思是——“下面为您播报错误的新闻”。
电视的左上角和右上角,分别是KBS和MBC,韩国三大电视台的其中两家。
一个国营,一个公营。对这两家电视台社长的任命,韩国总统都有很大的决定权。
因此,两家电视台能否保持客观、公正,和韩国总统是否尊重媒体独立、自主,分不开关系。
在卢武铉执政时期,媒体还能保持独立。
从李明博开始,到朴槿惠,过去10年时间,韩国媒体和记者,经历了漫长的黑暗。
01.
李明博的报复
2003年,前总统卢武铉上台时,曾对KBS社长说:
“两个地方我是不会打电话的,检察厅总长和KBS社长。”
意思是,他不会干预司法和新闻自由。
他做到了。
但2008年上台的李明博,对媒体的想法,却不像前任。
对于得罪他的媒体,他从不轻饶。
李明博新内阁上台之前,KBS报道了政府两名候选部长存在金钱问题,导致两位部长就主动请辞。
很快,李明博展开了对KBS的清算。
青瓦台(韩国政府)私下召见了KBS理事会会长,要求社长郑渊珠请辞。
国税厅、检察厅、监查院也收到指示,开始调查郑渊珠。
虽然大量KBS员工支持他,企图阻止要罢免他的理事会召开,但政府派出警察,把抗议者挡在门外。
巨大压力之下,郑渊珠被迫辞职。
但清算没有结束,他刚从KBS回到家,就被检方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了。
而青瓦台钦定的新任社长,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就是把批评李明博的几档节目,都撤了。
曾经的调查报道组实际上也被解散了。
作为替代的,是宣传总统的节目。
李明博作出亲民表现,主动倾听民意,但所有节目中的提问,都要经过青瓦台筛选。
KBS收拾完了,接下来就是MBC了。
2008年,MBC的新闻节目《导演手册》在“牛肉风波”(青瓦台不顾美国疯牛病风险,向美开放牛肉市场)中表现抢眼。
因为这件事,李明博差点被弹劾下台,最终不得不向国民道歉,内阁集体辞职,才保住总统职位。
风波刚刚停息,报复就来了。
检方以损害公务员名誉为由,逮捕了《导演手册》的节目导演。
当时KBS的主播,仍然很有骨气,在新闻节目中讽刺这一行为将被外国笑话。
第二天,这个主播马上被停职处理。而有权决定MBC社长人选的放送文化委员会(李明博上台后成立的政府部门),也不断给社长施压,甚至人格侮辱,迫使其辞职。
他们的目的达到了。MBC空降了一位亲政府的社长。
虽然面对抗议者,他嘴上说着要坚守MBC免受权力的侵袭。
但转眼,《导演手册》的成员被一一调走,节目组实际上被解散。
取而代之的,则是播放政府要求的内容。
02.
无疾而终的反抗
被迫改组之后的媒体,很快失去了民众信任。
在新闻现场,KBS和MBC的记者都会被民众呛声:
”就算拍了也不播,你们还来干吗?“
痛定思痛的KBS和MBC的员工们,终于在2012年开始罢工,要求各自的社长下台。
他们喊着把电视台还给国民的口号,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游行。
发明了罢工操,天天在电视台里跳,喊社长下台。
还找明星帮忙录制主题歌。
韩国人,真是连罢工都很有娱乐精神。
但这样做的结果是:两家电视台的社长,安稳不动;领导罢工的记者们,几乎都被解雇,有的还被检方调查。
03
朴槿惠时代,一切未变
直到李明博任期结束,朴槿惠赢得选举之后,两家电视台的社长才下台换人。
但换上来的新社长,仍然是总统的亲信。
朴槿惠对媒体的钳制,与李明博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KBS的新社长,对员工提出要求:报道要有倾向性。
这样又倾向性的报道,确实发挥了作用。一时间,韩国,乃至周边亚洲国家,都刮起了一股“朴旋风”。
韩国民众,也很爱戴他们的首位女总统。
MBC这边,新上任的社长,把参与罢工的员工,都赶出了节目第一线。
还反复打击这些员工的自信心:既然你要罢工,那干脆就别干了,没有你,我们照样也行。
但这些被扫地出门,或自愿出走的新闻人,没有放弃发声,他们组建了《破除新闻》。
一个没有广告,只靠市民资助,也没有播出电视台,只在YouTube等线上平台播送的独立新闻节目。
与此同时,被拥护政府的社长把控的KBS和MBC,则彻底沉沦,对公众反对青瓦台的声音,充耳不闻。
每天报道的是什么新闻呢?
——天气太热,马路可以烤培根。
——为朴槿惠参加的各种活宣传。
04
人命关天,更多的反抗
“电视新闻中华丽的画面和辞藻,也许眼下会令人开心,但终究会化为剧毒。“
预言很快成真。
2014年,韩国发生世越号沉船事件,船上300多人被困。但早已忘记什么是新闻独立的KBS和MBC,只是青瓦台的传声筒,做出了完全错误的报道。
甚至当前方记者发回现场情况,告知船上还有人被困时,电视台领导仍然执迷不悟,坚持青瓦台的宣传口径。
失去媒体监督的青瓦台,面对灾难,表现得非常无能。事件发生后,不仅迟迟没有发出救援令,连还有多少人被困,都没弄清。
朴槿惠更是消失了7个小时。还跑去做了头发。
因为错过了72小时的黄金救援时间,船上304人遇难。
愤怒的家属和围观人员到青瓦台游行,要求青瓦台为救援不力负责。
但MBC和KBS是如何报道的呢?
他们说家属是强盗,无理取闹。
这彻底引起了民众的愤怒。
为了平息众怒,青瓦台撤掉了KBS和MBC的社长。但新换上来的人,仍然是朴槿惠的亲信。
2016年,韩国纸媒揭露了朴槿惠闺蜜崔顺实干政事件,但KBS和MBC保持了沉默。
随着事件发酵,韩国民众彻底失去对朴槿惠的信任,对偏袒朴槿惠的KBS和MBC,也失望透顶。
当时,这两家电视台的记者上街采访,就如过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
在这样的氛围中,朴槿惠仍然换汤不换药,又换上了另一个亲信——金长谦担任MBC社长。
有良知的MBC员工,对这样的局面,彻底绝望。
有一个员工在电视台楼道里,将心里话喊了出来:金长谦,下台!
他录制了一段视频,发到Facebook上,结果视频被网友疯传。
回到家,老婆对他说了一段话:
“如果没有人响应你,你就是一个疯子。”
说着说着,这个满头银发的员工突然泪流满面。
一个有良知的人,可能是勇士,也可能是个疯子,这要取决于,身边的人给予什么样的回应。
幸好,疯子不只他一个。
第二天,MBC的大厅里,挤满了员工,他们拿出手机,在Facebook上直播,手舞足蹈,大喊:金长谦,下台;金长谦,下台。
看上去很燃、很激动人心,但改变从来没那么容易。
到这部纪录片结束,金长谦仍然稳坐MBC社长的位置,KBS社长也稳如泰山。
07
记录本身,就是意义
纪录片最后,导演去拜访了一个曾经的同事。
这位老记者患上了癌症,住在一个没有暖气的小房间里,生活艰苦。
导演问他:你觉得我们这些年的抗争,有意义吗?
这个老记者说了一段话,很感人:
“我觉得光是记录就已经很有意义了,至少在那种黑暗时期,我们并没有沉默,光是这一点,我认为就足够有意义。”
“当然在这将近十几年的岁月里,许多抗争的人,青春啊、人生啊,都消散了,我觉得这是不得已的牺牲,但是,至少在那段时间里,我们并没有沉默。”
记录本身就是意义,这是很悲壮的话。
但幸好,他们没有白白牺牲,他们的努力,改变了韩国这个国家。
2017年,朴槿惠被弹劾下台,并因收贿、滥用职权、泄密等多项罪行,被判刑25年。
2018年,李明博因收贿、滥用职权、挪用公款等罪名被判刑15年。
2017年起,MBC员工发起的大罢工,最终也将金长谦赶下台。
而本片的导演,当初因为参与罢工被解雇的崔胜浩,时隔6年,再次回到MBC,并被选为新任社长。
他上任后,那些因为批评政府被解雇,或被不当调动的员工,纷纷回到了自己的岗位。
韩国的媒体,终于因为他们没有沉默,而恢复了正常。
08
讨人厌的韩国记者
最后,针对这部纪录片的导演崔胜浩,多说两句。
他是不屈不挠的韩国记者的代表。
在MBC当记者时,他曾当面质问时任总统李明博关于工程暗箱操作的事。
被随行人员暴力推开之后,他还不依不挠,对着李明博喊话:
2012年,他因参与罢工被解雇。但又组建了《破除新闻》,做独立报道。
2013年,李明博卸任后,他还是不依不挠,找到了李明博,质问他毁掉了韩国媒体。
对着李明博离开的车队,孤零零的崔胜浩说了一句话:
在采访时,被拒绝,被驱赶,甚至被暴力对待,对崔胜浩来说,都是家常便饭。
在电影里,你能看到崔胜浩是如何被一遍遍拒绝,又如何一次次坚持提问的。
这样的人,在有些人看起来,或许很讨厌。但正是许许多多这样的韩国记者,让韩国变为今天的样子。
看完这部纪录片给我的第一感觉是那种深深的无力感。
作为一个刚开始入门学习新闻传播学的小白,越是深入学习越是感到新闻的重要性和新闻工作者的局限性。
新闻事业的诞生建立在经济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和强权对人民的压迫与剥削中。在这部纪录片中主要表现的是新闻媒体作为监督者,监督权力并为人民利益发声的职责。
但要实现这一目标的阻碍数不胜数。公营媒体就不说了,直接作为政府的喉舌;公私结合的媒体(如片中的MBC)都不可避免的受到政治权力的影响,有些甚至是直接控制,这一现象全世界都是如此。就算以新闻自由、新闻专业主义标榜的美国(美国的媒体大多数是私营的,相对独立),也会有选择的依附某个党派,并且很多重大新闻的信息源都是来自于政府,所以说媒体不受政府影响是不可能的。
假如媒体能不受到政治的影响,这就需要独立市场化运营和法律健全的保护。但现在媒体商业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新闻媒体受到经济、商业的影响也不断加剧。新闻媒体被大财团的控制,新闻的泛娱乐化、情绪化(娱乐、简单的信息更容易被更多人接受传播);调查记者的不断减少,真正反映对大众利益的新闻越来越少,在这种状况下我们的利益如何受到保障?我们的声音如何被听到?
更悲观的来看,其实我们对世界的认知都不一定真实。在传播学中有一个词叫做“拟态环境”。意思是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大部分都是由大众传媒所构建的,而新闻是一个“探照灯”,只能选择部分事实加以报道,没有报道的部分人们都无从得知,并且还有上述受到的这些影响。所以新闻所创造的环境并不是真实的环境,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也是如此。在这种错误的认知环境下,人民重要的武器舆论都可能是被刻意引导的。
难道不管我们如何努力都没有办法了吗?
纵观世界各国的新闻传播史,其实大多数讲述的都是人民与权力的对抗,反对压迫,不断争取自由、公平。书上那些灰白的、冰冷的文字,背后是无数人民被压迫的惨痛历史,又是无数勇敢反抗的人民,无数敢于曝光事实、与强权对抗的新闻工作者们。现在我们所拥有的新闻自由度,都是那些勇敢的前人用时间、青春、甚至生命争取来的。
在这部纪录片里我们也同样看到了这样的媒体工作者们,他们为了大众的利益勇敢的抗争,不断地挖掘真相。也看到了那些奋起发声的公众,他们知道新闻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他们知道只有抗争才能争取自身的利益公平。
正如最后身患癌症的龙马记者所说:“我们的抗争有意义吗?我觉得光有记录就已经很有意义了,至少在那么黑暗的时刻我们没有选择沉默,光是这一点我认为就足够有意义”。
片中还有许多令人高兴的方面,如被辞退的记者们组成了由市民赞助的“破除新闻”机构,专门报道主流媒体不报道、与公民利益关系重要的事实。这真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和方法。记者们即不容易受到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又能以服务公众为首要目标。再者公众们尝到甜头后又会大力支持记者们,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我相信,虽然我们走的十分缓慢,但我们是在不断进步的。
好消息!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去搜索了下,本片导演崔成浩重新担任MBC新社长,并且表示上任首要任务是让之前受到不法解雇的媒体人员副职!
看到这我眼泪都激动的流出来了( Ĭ ^ Ĭ )
说些题外话,可能我天性比较乐观吧,我总相信这个世界总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吧,平常自己遇到什么事情也是。也可能这个心态能让我过得更舒服些吧。过去经历也证明这种心态能让我更好的看到事物的两面性,不会轻言放弃。去年突然对新闻传播这个专业感兴趣了,就决定跨考这个专业研究生了。虽然第一年没过,但新传的学习给了我一种新的角度去看待世界,也很开心了(^-^)。今年打算再努力一年,朝着新传最高院校发起冲击ヾ(゚∀゚ゞ) 第一次写影评就当唠嗑了哈哈
韩国几个主要电视媒体也是国家控制的,是国有的。从根子上讲就是逃脱不了被控制的命运。看这个片子最直接的体会就是:相由心生,尤其是到了40岁之后,而且年岁越大越能够从面相上看得出人的品行、善恶,以及过往岁月的作为。韩国的媒体还是有一定独立性的,我们连这个都没法跟人家比。
在韩国生活了8年,这些年这个国家给我的印象让我对这个国家的情绪很复杂,爱恨交加。但是每当看到这样的电影出现,总是对这个国家肃然起敬。
看得痛哭流涕。想起了自己放弃做记者的时候:社会新闻部,接到太多热线电话,却不能采,不能写,不能登,三个月实习期一到,夹着尾巴灰溜溜的走了。正因为如此,更觉得这个纪录片里的媒体人都是壮士,十年饮冰,热血依然未冷。
这个电影在韩国是可以上映的。
不带任何立场是不可能的,但发出抗议的声音才是最艰难最可贵。差距。
在歎息和思考中看完 和《潛水鐘》一樣 意義大於形式 其實都不能完全說是部電影 充其量也只是個新聞節目記錄 立場其實也不能完全算是客觀 畢竟製作者們也是受害者 但是 還是那句 敢說真話的都是勇士 能說真話的地方都讓人羨慕
纪录片的最后有同仁问一位当时参与抗争后来罹患癌症的媒体人,“我们的抗争有意义吗?”他回答:“我觉得光有记录就已经很有意义了,至少在那么黑暗的时刻我们没有选择沉默,光是这一点我认为就足够有意义。”
这就是站队,是媒体与政治间,是良心与生存间。电视人看着自己为之奋斗的家园被霸占,自己的梦想被摧毁,自己的使命被践踏,要多么的痛心。不光电影国人应对韩国而汗颜,如今电视人也该如此!韩语中喜欢一个词“守护”,如今众多站队良心的电视人正在守护着“电视“
这个世界泛娱乐化真是太严重了。人类哪怕有一分一秒是好的都是安慰,不过还真是从来没有过啊。
比较厌恶强采这一招,明知对方不会有什么回应,就是要看对方这个态度,来一点是可以,都这样就会显得像没有办法的无赖。中间偶然兴起的fb直播呼吁,及“世越号”事件牵出的问题,才是好的点。
记者总在报道各种“一代人的悲剧”“时代的牺牲品”,终于有一天被点破自己也是其中一员,十年就是一代人了,一个记者只有一次青春。
韩国要是有半个中国那么大,民主和自由的尺度,会缩减目前程度上的百分之九十吧。
以为是简单的政治斗争,没想到讨论了媒体责任权力边界的问题,值得看看,全当借镜。毕竟是编导个人反抗体制的作品,剪得有点碎,但节奏还行,从个体的愤怒转化成群体的对抗炸点越来越密。主线之外还能看到韩国社会的日常,比如基层组织、假大空的表达习惯、执拗的秉性。此时韩国电视台又在罢工,祝好。
韩国成为亚洲乃至于全球民主推动的重要力量,平民功不可没。政治丑恶,权力腐败,哪里都一样,关键看人民行不行!韩国哪届人民都不弱呀!
东亚三国手牵手,谁先平权谁是狗都是孔老二的孝子贤孙啊
我是学广播电视编导的。看了这个,真的很受冲击。对于韩国记者,编导们,我就一个字,服!头一次我知道了作为一个新闻人原来可以这样活着!为了新闻,为了真相!
勇气额外给一星。虽然不喜欢棒子,但不得不承认人家文艺界真的是有种,电影各种叫板政治就罢了,公营电视台居然直接调查总统,总统要任命自己的人吧,这些媒体还动不动就罢工游行。所以没事别辞退记者啊,因为不知道会挖出什么来,现在可好,全球都知道韩国政坛一团乱。
最想哭的一段是 他们在大厅在广场喊出了下台吧金长谦 支援了第一个站出来反抗的人 他们没有让他变成一个“疯子”
我们常常高估了“民主国家”的民主,低估了“民主国家”控制舆论的成本。
觉得韩国人的骨头真的好硬好硬……能拍出让我们只有羡慕的电影,如今这纪录片也是拍的,如此的直面问题,真的太有勇气了,要给十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