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得空把《保持沉默》看完了,因为是周迅和吴镇宇主演的,所以总体还是很期待的。影片讲述了一起因抛弃孩子而引发的“弑母案”,开头就是抛弃小孩的画面,画面一转就是万文芳遇刺,嫌疑人被捕,节奏还算比较紧凑。接下来的情节就很一波三折了,让人难以猜出到底谁才是凶手。
吴镇宇和周迅两人在法庭对抗的情节非常刺激,有种以前看港剧的feel,吴镇宇和周迅普通话粤语切换聊天的戏份是剧里的小亮点。
之前看短评有朋友问,片子设定在北京和香港两个地方是不是为了突出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不同,我专门去问了学法的同学,设定在香港是为了撑起法庭对抗,陪审制度的戏份,至于北京,我是真的想不出是为了什么。
这部剧看前半部分设了很多悬念,感觉会是一部一环扣一环的悬疑剧,会很烧脑。但是,明显我还是太单纯了,编剧和导演深深的让我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把自己挖的坑填平的,这部剧的结局真的烂的不行!!!吉米小时候被虐待、家暴这么重要的事情就一句台词带过。老田明明知道吉米不是万文芳的亲儿子为什么还要请端木兰去为他辩护?吉米为什么要抢走万文芳孩子的信物?吉米到底有没有杀害他的养父母,以及为什么杀害他们?而且好好的悬疑片,硬是插了段感情戏进来,吴正为莫名其妙地就出现,还惊扰到了吉米,使得他用刀威胁端木兰,然后又莫名其妙的因为端木兰说自己怀了孕,想要孩子见见这个世界,就把端木兰放了??坏人都如此容易回头是岸的吗?能不能起码让吉米再挣扎犹豫个几秒?还有“北京太冷了”“这个世界太冷了”这几句是要点什么题?看完结局我只能说,太烂了,我受不住。
对于周迅一人分饰两角,我也是非常不解,明明万文芳和端木兰两个角色没有一丁点联系,怎么就要周迅一人分饰两角呢?我是真的看不懂意义何在了。
没有说这部抄袭的意思,但是律师主角的设定、法庭辩论的情节、刚成年的年轻嫌疑人之类的设定和一级恐惧里面太像了吧……
凶手从开头就很明显,这部剧的悬疑点并不特别惊喜,最大的反转在电影高潮到来之前就已经猜到了。因为被抛弃而产生童年心理创伤,选择复仇,复仇是为谁,为自己还是为小伙伴?他在刺杀的时候听到的声音说明他已经把自己分成了两个人了,是因为吸入了花粉?毕竟前面已经说明了他的精神状态没有问题。电影两条线,一条主线破案,一条律师感情线,两条线终于有了实质性的交汇,我认为是在结局女主角说她怀孕了,然后张小杰就放过了她。在这里,两人身份发生转变,张小杰又重新成了一个孩子,端木兰成了一个母亲,这里大概是解释周迅一人分饰两角的原因,张小杰重新成为张小杰,他放过的是万文芳和她的孩子万思成。 虽然但是,这部几年前拍的电影单从造型上和现在对比明显。最重要的是!在香港法庭说普通话真的很奇怪!还有,让周迅分饰两角的还是怪怪的,感觉没有必要…
非常兴奋的是看到了周迅和吴镇宇在法庭上的激烈辩论,看到一个生活中结巴的周迅,作为演员是多么具有天分。导演说,两个角色虽然不相关,但她们同作为母亲,冥冥之中像是有连结。而周迅说,一个象征着理性,一个象征着感性,人的性格都是多面性的,我认为她抓住的人物特性非常准,这也是她的敏锐力和她无可挑剔的演技所在。
这部96分钟的片子里包含的东西很多,法庭戏,悬疑反转,感情线,亲情线,还有心理问题等等,所以有的地方没有来得及深入挖掘,但我依然认为这是一部优秀的影片。首先是因为影片的存在不在于取悦大众,它一心一意在传达一种良好的价值观念,是一部走心的电影,具有它的现实意义。导演和周迅都是因为看到了弑母的新闻有所感触,想拍一部电影来说说这个问题,这是非常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即使是三年后的现在才上映,依然非常难得。其次是因为影片具备了优秀电影的条件,精彩的剧情,优秀的演员表演,以及配乐等等。我之前说的一些地方没有深度挖掘,但并不能说,这个故事有问题,这个框架不完整,只能说,影片留给观众的空间很大,能够去主动理解的人看得很过瘾,没有自行填补的观众可能会疑惑,但这绝不是逻辑有问题和剧情漏洞,很多东西只要稍微多脑补一点点就可以完全说得通的~而且,该有的故事起因经过结果都是清晰的,没有一处是多余的,并且,整个电影看下来节奏很快,没有拖沓,观影感受很好。再说一遍,这确实是一部优秀的影片。还有,演员表演非常丰富,不单一。每一条线都是短小精悍的,演员很优秀,所以在短短的几场戏,就把人物关系交代非常清楚。比如,万文芳虽然戏偏少,但每一场都不可或缺,她抛弃孩子,愧疚自责,对突如其来的吉米的震惊,喜悦,再到知道吉米身世后的绝望和懊悔,再到受伤后,一个母亲对于孩子的保护,交代得非常清楚。而端木兰,有很大一部分体现在了法庭辩护,追查真相,但她人物的完整性依然没被耽误。从一开始的作为理性的律师对于吉米的保护,再到逐渐走进吉米的内心世界,变得怀疑,惊奇,夹杂一点恐惧,她也作为一个母亲的煎熬,她曾经离开香港的故事等等,几场戏就交代得清清楚楚。看起来真的非常过瘾,周迅很赞。其他演员暂不列举。
最后,这个影片作为导演的处女作,确实存在不足的地方,但瑕不掩瑜,真的值得一看。我真的认为,这部影片绝对不止这个分数,低分的人是认真的吗……
8月16日,姚晨监制主演的文艺片《送我上青云》上映8天仅取得1828万的票房,首日2%的上座率,可以说一上映就和观众绝缘了。
虽然豆瓣上7.3分的口碑评论,在同期的电影中格外扎眼,然而一上映,被同期上映的5.8分《沉默的证人》抛到了千里之外,连竞争的资格都没有了。
无独有偶,8月23日,周迅,吴镇宇等影帝影后级别的演员领衔主演的悬疑文艺片《保持沉默》上映,上映首日排片率虽然保持在9.5%左右,比《送我上青云》要多。
然而,仅2%的票房占比和6%的上座率让这部电影和《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拉开了千里差距,在强势的攻击对比下,毫无疑问的哑火了。
在笔者的印象中,国产文艺片似乎从来都是以“高冷”为主,单看名字,《保持沉默》电影的本命为《黑色曼陀罗》。
在自然界中,黑色曼陀罗代表的是颠沛流离的爱和不可预知的死亡,属于一种不祥之花,让人在花语中窥探出爱而不得的失落。
可能是片方基于市场的考量,改为《黑色曼陀罗》当然有其考量。
然而,不管是《黑色曼陀罗》还是《送我上青云》,这些充满文艺气息的电影似乎难以集中观众的观影情绪,难以产生爆款话题,难以空降热搜,自然得不到观众的回应。
“如果有来生,我也想做别人的天使。”
如同《保持沉默》一样,每一部文艺片都有很多能够触动人心灵的语句和台词。
在戛纳先声夺人的《地球最后的夜晚》,保持着传统文艺片的风格,却陷入到了“甲之砒霜,乙之蜜糖”的争议中;
姚晨《送我上青云》以女性的视角大胆的阐述了当代青年孤独内心的自我治愈之路,然而却只能依靠导演发千字长文,主演监制姚晨微博呼吁“求排片”!
当今社会,观众的碎片化时间较少,每一个人都在高速的利用和分配,而情绪表达为主,“不痛不痒”的文艺片很难让观众提起兴趣。
不管是包裹在悬疑之下的文艺片,还是直抒胸臆式的片子,过于意识化的情绪表达,即使观看,也会被“云里雾里”的观影体验占据上风。
所以,我们在影评网站上总是能够发现,关于文艺片的评分数量过少,甚至不及一些关注度较高的商业烂片。商业烂片被骂至少说明还有“热度”,而没有热度的文艺片给人的感觉总是悄然上映,悄然下架。
很多的文艺片拍摄成本较低,预期的票房也不高,在内容上,显得瞻前顾后,顾此失彼。
试想,一个只追求高深莫测的文艺片,连评委和专业人士都看不到,怎样取悦观众?
一个只会跟风取悦观众的文艺片,连思想内涵都没有,怎样拿到高分评价?
既要取悦观众,又想要表现出一定的“高度”和内涵,这就让国产文艺片“很难做人”。
商业片只注重它的传播效果和票房成绩,即使是评分略低,也影响不大,毕竟他们追求的是快节奏的观影效果。
比如正在上映的《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6.2分评论,烂番茄67% 的新鲜度,仍然不能阻止首日2.8的票房好成绩;
而文艺片从起点开始,就比一般的商业片要难,成本限制,演员限制,还要拍出有深度,有内涵,能够有票房成绩的片子,实属不易。
即使是赚得30亿票房,备受好评的《我不是药神》,也不敢只打“文艺片”的噱头,他们的宣传也是“商业片中的文艺片”。
《百鸟朝凤》号称是“中国电影教父吴天明的个人精神自传”,曾经被东京国际电影节称为“最有骨气的中国电影”。
电影讲述了德高望重的唢呐老艺人焦三爷带领着徒弟们,用执着的热情与坚定的信仰追求和传承唢呐精神的故事。
这样一部名满国际的作品,却面临着排片和票房的双重尴尬。
首映票房30万,被同期上映的《美国队长3》以1.74亿的好成绩甩到了千里之外。
年逾花甲的出品人方励不惜放下尊严,挥泪一跪恳求排片,不想让好的作品就此埋没。
也许,是这样的行动感动了影院和观众,周末黄金场增加了排片,也赢得了很多明星如徐峥,韩寒等人的力挺,然而在商业大片的强势攻击下,最终的结果仍然是回天无力。
近几年来,能够在院线票房口碑成功的所谓文艺片,大多也只是摸清了观众的口味,做到针对性有的放矢的伪文艺快消费作品。
陈可辛曾经说过:
“商业电影最大的方法,就是把大多数的观众集中在同一种情绪同一个判断中,而文艺片恰恰相反,文艺片是给你自己以思考。”
这句话说得没有问题,但是,只给自己思考,就难以调动观众的情绪,难以产生爆款话题和票房成绩。
有一句话说的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自己想要赚取票房的话就需要接地气,别玩观众看不懂的逼格和高深道理。
导演们的心性笔者是理解的,每一个想做好文艺片的导演大多都是“出淤泥而不染”的文艺人,不愿意随波追流,只想在浮躁的社会中保持着自己的一份特立独行。
《阳台上》的导演掌盟说:
“这部电影(《阳台上》)讲的是弱者无力地去捅向另外一个弱者,这就是这个时代的东西。”
也许,这样的情怀是不被理解的,现实中一记又一记响亮的票房耳光,让严肃工作的文艺创作者备受苦恼。
曲高和众寡,沉浸在自己的圈子中,而没有去深入了解市场,当然不能够得到大多数观众的响应。
久而久之,当文艺片成为了编剧和导演私人订制式的作品成果时,“导演费心,观众不看”这样的死循环将会越来越严重。
不管是高冷还是矫情,希望文艺片遇到能够懂它的人!
"谢谢你让我看到了世界,但这个世界太冷了。″ 当吉米跳楼的那一刻,我的心真的被触动了。 这部片子在悬疑和感情上处理的相当不错。 影片里很多人物设定都有对应关系:万文芳和端木兰、田景程和吴正为、张小杰和万思成…… 那么田景程一再羡慕吴正为,觉得当初选择错了,这在提示什么? 两个男人的处境有很多相似之处,深爱的女人有了别人的孩子。 田景程十几年不离不弃,陪在万文芳的身边,却没有得到万文芳的心,为什么? 因为他无法接受万文芳的儿子。 他深深记得万思成骑在他脖子上撒尿,放鞭炮差点炸掉自己下半身…… 多年之后他还耿耿于怀,问万思成是不是故意的。 而吴正为曾在端木兰最需要关心的时候并没有陪在她身边,但却最终得到了端木兰的心,为什么? 他接受了端木兰的儿子。 爱一个人就要接受她的全部,这才是真正的爱。 田景程对万文芳一见钟情的爱是那么深,却又那么的浅薄。 儿子永远是母亲心中的天使。 "如果有来生,我愿做你的天使。″ 他是多么嫉妒万文芳对儿子的爱。 他给酒馆取的名叫天使。 他和万思成一直在争夺万文芳的爱。 但他看到吴正为接受了端木兰和她肚里的孩子,他知道自己错了。 真正的爱是接纳。 这是田景程无法理解的一一母亲对孩子的爱。 悬疑剧的一大特点是:每个人口述的话都不一定是真的。要靠逻辑推理才能接近真相。 吉米并不是张小杰,他是万思成。 真正的张小杰掉下冰窟窿淹死了。 可是张小杰带给了万思成太多痛苦的记忆。 万思成一直骄傲自己是妈妈的天使。 可张小杰告诉他,福利院的孩子都是父母不要的。 有一个镜头,一个带纹身的男孩子在洗澡,而张小杰在旁边。 那个纹身是吉米的,他就是真正的万思成。 电影开始说的很清楚,美国夫妇收养的孩子是万思成。 虽然福利院的资料被一场火烧了,但不可能福利院连孩子的名字都弄错。毕竟还有别的孩子和照顾他们的老师。 本来美国夫妇应该收养的是张小杰,但临别时他拿走了万思成的妈妈给他唯一的信物。 那么按推理万思成醒过来了,找张小杰要回信物,两个人也许还发生了争执,由此耽误了张小杰上飞机,张小杰没有走。 后来突发火灾,一下子大乱,烧死了七个孩子。这场火灾成了万思成心中的一大阴影,他感到自己被母亲完全抛弃了,他的死活并没有人关心。 再后来,张小杰掉到冰窟窿里死了。美国夫妇将万思成收养。 但万思成精神遭到了严重打击。张小杰的死和他有关系。 "一切也许是命中注定。″ 张小杰喜欢听万文芳唱歌,他羡慕万思成有这么漂亮的妈妈。 所以他拿走了万思成的项链,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如果那天他上了飞机,也许他就不会死。 万思成无法忍受心中的自责,他觉得张小杰进入了他的身体,老是听见张小杰在叫自己的名字。 所以他会说"我是张小杰″,但后来他终于清楚了,"原来我一直听到的是自己的声音。″他放不下对张小杰的内疚。 长久以来精神和肉体上的创伤已使万思成精神抑郁,受到刺激会幻想,甚至会晕倒。这一点在法庭辩论端木兰已经说过。 万思成真是一个可怜的孩子,母亲抛下他,养父母也虐待他,他终于决定反抗。 黑色曼陀罗,复仇的号角已经吹响,所有虐待孩子的成人应该得到惩罚。 万思成谋害了养父母。 他千辛万苦找到妈妈,可是田景程从中做梗,说他们没有血缘关系。 亲子鉴定结果不一定是真的,因为这一切田景程可以操控。 就算一场火烧掉福利院的资料,田景程也可以找到万思成,但田景程根本就不想他们相认。 "真相很残酷″ "为了真相就要毁掉一个人吗?″ 真相是万思成已经被毁掉了。 他是母亲的天使,可是为了离开那个环境,母亲还是抛弃了他。 "我真的喜欢唱歌″,万文芳为了理想牺牲了自己的孩子。 田景程只肯接受万文芳一个人,他接受不了万思成。 田景程那深刻的却又狭隘又偏执的爱,毁掉了一个孩子。 法庭辩论端木兰一再反对,不要提出误导性的结论。 可很多人被吴正为误导了,万思成杀了养父母,但他一定想杀万文芳吗?真相一定会不断反转吗?后面的发现并不一定会推翻前面的。 就连端木兰也被误导,说我从没觉得自己这么失败。 但我个人认为端木兰对弑母案的推理是正确的。 万思成只想和母亲相认。他知道母亲喜欢天使,所以特意买了黑色曼陀罗。 田景程却一边想让司机制造车祸谋害万思成,一边又拿着亲子鉴定骗万文芳。 但万思成觉得不对劲,跳车逃跑了。 他找到了万文芳。 在两个人的对话和争执中,万文芳越来越感到眼前的年轻人就是自己的儿子。 但母亲的怀疑、黑色曼陀罗的刺激使万思成产生了幻觉,拿刀刺向了母亲。 法庭辩论刀伤有两处,一处八公分,一处十五公分。万文芳是被刺破了肝脏才重伤不醒。 万思成虽然先刺了一刀,后来抱紧万文芳刀又扎深了一些,但不会超过十五公分。 万文芳受了刀伤倒地,万思成受到太大刺激晕了过去。 而田景程趁机补了刀。因为万文芳已经觉察到了田景程的欺骗。所以她恳求田景程帮万思成一把。 如果万文芳知道真相,永远不会原谅田景程。十几年的陪伴,终究还是没能得到她的心。田景程嫉妒的发狂。 得不到就要毁掉。 万文芳被刺,当年所有的隐密都会被揭开。而事已至此,最好就是万文芳开不了口,一切都由田景程自己来处理。这时化被动为主动,为万思成找一个律师,是一步好棋。 连端木兰也上了田景程的当,误以为田景程在帮万思成。 田景程会想到端木兰暗中录音吗? 会。 端木兰如此厉害,几下子就接近了真相,还不如卖个破绽把万思成放了,免得她继续深入调查,把所有见不得光的内幕全挖了出来。 所以他在法庭装发狂掐晕了端木兰。 田景程的心机非常之深沉,足见万文芳能有后来的名气他出力不少。 所以万文芳始终不敢去找万思成,而是通过田景程去找。 直到田景程看到吴正为接受了端木兰和她肚里的孩子,他忽然醒悟了。 为什么自己当年就接受不了万思成呢? 万思成是多么好的一个孩子,他想要的不过是母亲的爱! 成人的世界的冷酷,这是一个孩子完全想不到的。 当端木兰喊出"你不要伤害我的孩子,我要让他看这个世界。″万思成呆住了。 端木兰长的如此像他的母亲,那她保护的孩子不就是自己吗? 原来自己的母亲是爱孩子的。 "谢谢你让我看到了世界,但这个世界太冷了。″ 这句话说明他就是万思成,他将端木兰看成了万文芳,他承认自己是万文芳的儿子。 而知道真相的人一一田景程和万文芳,他们都在保持沉默。 每一个应该对孩子的未来负责的成人,请不要再一一 保持沉默!
所有人的逻辑都牵强至极,台词都飘在空中,根本不是正常人说的出来的话。
1.孩子2000年被遗弃,2000年被美国收养,2013年孩子18岁,案发前一个月回到中国,也就是孩子5岁开始,就离开了中文环境,那么他的中文为什么那么好?
2.前期周迅在法庭上一直说,有可能犯人躲在衣柜里,躲在门后,有可能从通风管道进来种种,这种事其实是很容易查的,门口就有监控,调监控就可以,至于通风管道更容易,如果有人从通风管道爬进来,必然会留下痕迹,警察一看就知道,所以这完全是在法庭上胡说八道,就凭这点智商欠费的台词,就想塑造法庭高智商辩论,简直太幼稚了。
3.后期又说经纪人是罪犯,说他是唯一进过房间的人,那前面的通风管道呢?还有,经纪人并不是唯一进过房间的人,助理先发现的被害人,房间门有拐角,不进去站在门外是看不见被害人的,其次,被害人如果是经纪人第二刀杀的,第一刀仅仅7厘米深没伤及要害,受害人完全是可以说话和大声呼救,甚至自己走出来或者爬出来都没问题,经纪人在法庭上也证明了这一点,那么问题来了,在被害人中刀,且没有伤及要害可以说话的情况下,为什么所有人要集体躲在门外?而且还是助理在确认过的情况?!
4.经纪人为什么要让对方律师进来,还让他无休止的bb?还“请你出去”?你倒是叫保安啊!话说经纪人这心理素质也太差了吧,随便bb两句,就认了?还有,周迅凭什么认为这经纪人有嫌疑?而且这嫌疑还比被告大?就凭她猜想的经纪人因爱生恨?这完全是空穴来风的猜想,只是编剧硬让她为了猜对而猜对,毫无逻辑。
5.法庭上,没有三方确认的录音是不能当庭播放的,因为这会涉嫌误导陪审团,何况,这是在证人不知情且不同意的情况下的偷录,根本不具备法律效益,而且录音内容也有很明确的误导和诱导嫌疑。
6.到了感情线,吴镇宇一直怪周迅不辞而别,周迅一直怪吴镇宇不问她为什么要离开香港,然后因此多年感情就完了。我觉得,这种事,这么大的事,在正常人的世界,根本不可能发生,因为就是一句话的事,周迅只要说“我要回下北京,我爸被抓了。”就什么事都没有,从吴镇宇多年后得知的态度看,他根本不会阻碍周迅,相反还会大力支持。你爸被抓这种事,你不说,鬼知道啊,这么大的事都不主动告诉爱人,还让别人猜,还嫌别人没问,难道不是周迅你的问题吗?
7.判决更是扯淡,任何一个环节都撑不起来。经纪人故意让周迅录音?那周迅要是没来呢?要是周迅没有怀疑他呢?要是周迅没录音呢?要是播放录音要求被法官驳回了呢?被害人让经纪人帮她儿子?说话的时候进来个人呢?她老娘怎么会知道他儿子一定会否认一切?所有帮儿子的人,凭什么认为他儿子一定会沉着冷静不露出任何破绽?他们怎么判断他儿子一定不会认罪?中间任何一个人稍微不配合一下下编剧,就全完蛋。
8.结局更是荒唐,就算孤儿院没有以前的记录,跨国领养转出的记录还没有?美国也有吧,领养的时候他是怎么冒充成功的?他为什么要冒充她儿子?为什么他千里迢迢回来找他假妈?为什么不找他真妈?十几年前见过一眼带着帽子墨镜的假妈,十几年后一下就确认找到了?一切的一切,推给原来假儿子就是神经病就解决了?一直在试图强调周迅很聪明,在事实摆在前的情况,还要去和凶手单约?在知道凶手在水里下毒杀死养父母的情况下,还要跟凶手要水喝?还真喝?前面还说刚来中国一个月到处流浪,后面话锋一转就在北京住豪宅喝红酒?最搞笑的是,神经病发疯大喊要死一起死的时候,周迅说“不要伤害我的孩子,我怀孕了,我想要给这个孩子一次看见世界的机会……”然后疯子放了她自杀了……?!“谢谢你让我看清这个世界”“我想做一次天使”这TM说的什么鬼?!
我也真的不知道周迅分饰两角的意义在哪里,脸粘的跟鬼似的,何必呢?我也不知道电影想要要传达什么,结尾片花放一些家庭和睦的照片想要告诉观众什么,家庭很重要?就靠这几张照片?
最后,万文芳,你还是起个艺名吧。
好失望
周迅吴镇宇祖峰,却能把片子拍的烂成这样,也是一种本领。
周迅演技可以,但故事狗血,看完无话可说,只好保持沉默。
庭上很精彩,迅儿讲广东话超可爱。情节最后很刺激我,大概有唐探1最后刺激的80%。导演好温柔。
真的是一点都不悬疑呢
有点怒其不争90%以上都是室内戏,也没啥电影语言,就是一股脑上对白把故事讲明白,有些设定非常像《枕头人》了,看的时候总在os果然是话剧转行电影导演+编剧emmm……搞不明白北京香港双城的意义何在,为了陪审团制度么?(其实很想问问法律专业的小伙伴这个片子英美法系的呈现如何,但明明没有卵用)如果是为了感情线就很尴尬了,反而弱化了两方律师的专业性,更尴尬是香港的部分明显好于北京就显得戏特假。最有感的部分是迅哥和吴镇宇的几次普通话粤语混着来的对手戏,难得细节刻画得像点儿样吧但重点错了还不如砍砍感情戏。anyway…虽然只看过导演的《枕头人》《奥利安娜》俩话剧以及这部电影我都觉得导得不咋样,冲电影处女作这点和演员还是给个鼓励分p.s. 龙标电审故字2015 75 呵呵哒,想知道为啥
周迅和吴镇宇的对手戏有点意思,不如合作个爱情片吧。但对这个电影这个剧情这个结尾……保持沉默已经是我最大的宽容了。
除了可以在年轻时的造型模仿范晓萱,我想不到周迅一人分饰两角的意义。(虽然助理那个角色已经模仿范晓萱造型了
周公子皮肤保养真好,演技好、气质好、台风稳,粤语说得溜,还那么可爱,但是这吴镇宇的普通话配音也太违和了,两人聊天一会儿普通话一会儿粤语太出戏了。
两星不能再多了。枉费我以前那么喜欢看周迅的片子,唉,世风日下
悬疑片真是结局决定一半质量。虽然中段已经感觉事件本身的吸引力不太够了,翻来覆去开始无聊,该铺的人物情感也交待完了,到了必须“做点什么”的时候……谁知道等来的是场崩塌式大滑坡,套路和狗血喷薄而出、糊满一脸。什么谜题真相什么角色魅力什么社会意义全见鬼。从开头就很困惑,周迅一人分饰两角有何意义,既没有剧情联系也不能衬托演技,明明一眼就能认出来,把观众当傻子么。。实在违和。当然也能说它本质上,就是个无比拧巴的情感片。据说导演拍戏剧出身,这倒可以解释选择题材的原因以及台词矫情的问题。
周迅演技一直在线,电影里讲粤语发音蛮标准的
迅哥儿连在这样稀烂的片中都这么尽职尽责地演。唉。
又改名又改档,拖拖拉拉这么多年才上映的片肯定是有问题的。为了拼凑出一个看似反转的剧情,逻辑硬伤可用惨不忍睹才形容。而且,周迅的第二个妆容实在是太恐怖了
最妙的一幕,是周迅与吴镇宇头回私约,一分疏一分熟,火花窸窸窣窣地烧起来了,却不知护着好,还是掐了好……演得真有余味。再者就是周迅哼唱,时光如水着鸭背,一圈圈打转下去,零零落落都是雨。剧本旨意与张力都具备,但很多本该闪光的点,都没用好,或拍不出,而且不时需要难为演员用演技来藏台词的拙。有些基础工作很显制作态度,比如中文字幕不分的得地,而英文字幕始终错把Duanmu简化为Duan……映后能有周迅与祖峰出场,大满足。完全可以为周公子和吴妈的表演、气度加到三星。
看了导演出席的超前点映,五线城市的我开心不已。了解到导演之前一直在做话剧,开始有高期待值,评价体系也会显得苛刻。片中的一些设计没有逃离商业片的套路,比如片头片尾的落水,意象的使用稍显刻意,比如后面落水时撞破冰面的鱼;周迅和吴镇宇的演技很厉害,相比律政剧,导演在处理感情戏时似乎更加得心应手,周迅知道自己怀孕后,在香港的那次会面,映像深刻。万文芳化妆室的镜子摆放和机位的选择也让人惊喜。本想提问:为什么设计完成“复仇”的人是张小杰,而非思成本人,同路的朋友说,这样的设计能让剧本层次更丰富,人性的善、恶与爱体现的更尽致。喜欢导演,知性大气。
三星半。周迅没毛病,可总觉得她来接这种量级的电影,有点儿心疼。
我也保持沉默
尬!剧情尬!造型更尬!
一开始就是案发,然后随着庭审和侦破,真相层层揭开。但问题是:后面一层真相立住了,前面一层就立不住了。比如:老田如果已知男孩不是万文芳的了,都做过亲子鉴定证实,为何还要帮他打赢官司?(他不惜牺牲自己帮真正的思成才是成立的。)庭审戏做得煞有介事,周迅、吴镇宇演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