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

大事件粤语

动作片中国大陆,中国香港2004

主演:陈慧琳张家辉任贤齐林雪任达华许绍雄邵美琪张兆辉尤勇智丁海峰

导演:杜琪峰

播放地址

剧照

大事件粤语 剧照 NO.1 大事件粤语 剧照 NO.2 大事件粤语 剧照 NO.3 大事件粤语 剧照 NO.4 大事件粤语 剧照 NO.5 大事件粤语 剧照 NO.6 大事件粤语 剧照 NO.13 大事件粤语 剧照 NO.14 大事件粤语 剧照 NO.15 大事件粤语 剧照 NO.16 大事件粤语 剧照 NO.17 大事件粤语 剧照 NO.18 大事件粤语 剧照 NO.19 大事件粤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4:46

详细剧情

香港警队被元(任贤齐 饰)率领的悍匪打得无力还击的一幕被电视摄制队拍了下来,全港市民哗然。为了声誉,全港3万多的警员都投入到缉拿重犯的行动中。重案组督察恒(张家辉 饰)跟踪元到了一栋大厦,在他们正想行动时,副指挥官Rebecca(陈慧琳 饰)却打算把整个过程通过电视现场直播。恒与其他队员都带上了微型摄影机冲入了现场,大厦内早已躲着另一班劫匪,形势凶险,Rebecca却想剪掉此片断。在大厦内挟持人质的元把在闭路电视上录到的警匪搏击片段发给了传媒,警方更加尴尬了。元挟持人质对抗警察,恒救出了人质,逃跑了的元遇到了Rebecca,Rebecca从未见过恒跟元,便误以为元是警察恒,元将计就计,想借此脱身。

长篇影评

1 ) 当漫画英雄遇见政治英雄

每个读过《水浒传》的人(尤其是青少年),都不免会注意到故事风格的前后割裂。
前半段,大多数时候英雄都各自为战,于是你会看到各路如同漫画里蹦出来的人物:他们豪气干云,他们打抱不平,他们力拔千斤,大家都忘不了打虎的武松、倒拔垂杨柳的鲁智深、以一敌重的张清(不是卖人肉叉烧包那个)。这一段中的英雄都如同漫画一般,刀枪不入,故事也是快意恩仇为主,角色与观众都好不快哉。
待108好汉聚义之后,故事画风一变,成为了宋江吴用与宋徽宗一方“权力的游戏”,于是我们(青少年)便不得不忍受大段大段李师师、燕青等人的交易,宋江的洗脑,高俅的阻挠……快意恩仇的英雄们在这里成了一颗棋子,甚至站在了曾经的自己(方腊)的对立面,成为了“朝廷的走狗”。在往高位走的路上,不善打斗、面容平庸甚至略带猥琐的政治英雄成为了当仁不让的故事核心。
不过我们这次要说的并不是《水浒传》,而是杜琪峰的《大事件》。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大事件》都达不到《水浒传》这样的高度,即使是影迷(甚至是银河粉丝),提到本片都会以一句“哦,那个长镜头很好”代过。长镜头之后资金的捉襟见肘确实让最高潮戏想营造的黑云压城氛围变得异常诡异。除此之外,演员的表演也有大大小小的问题,不说任贤齐和陈慧琳毫无火花的碰♂撞♂(任贤齐的遗言也因此变得很突兀),也不计较陈慧琳散光带来的眼白,单看这个pose:
<图片1>

你跟我说这是不是银河映像史上最丑的pose?
不过我这次把这片单独列出来,并不想强调它的缺点。事实上,除了那个长镜头,这个电影有许多值得玩味的细节。而最有趣的一点,在于把漫画英雄与政治英雄这两个水火不容的角色属性融合在了一起。
在多数警匪电影中,漫画英雄与政治英雄都有分明的主次,二十一世纪前的类型片里,漫画英雄多半是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花,而政治英雄在那时还不是英雄,《警察故事》中署长那样啰里啰嗦的都还算是比较正面的,多数人物都充当了淤泥的角色,阻拦英雄和反派斗争,保证电影不要太早结束是他们的使命。由于没有美国与大陆那样的时代性电影,香港的政治英雄在《寒战》一类的电影中才正式崭露头角,并被反复发(lan)扬(yong)。由于票房的考量,《寒战》等电影的政治英雄不得不肩负起漫画英雄+政治英雄的身份(于是就有了飞天遁地怎么也打不死的郭富城一角)。
像《大事件》这样将漫画英雄与政治英雄同时放在主角之位,并模糊界限的电影,到现在都还很少见。在电影中挨过子弹、被车撞过、从摩托车上摔下的张家辉,担任了热血的漫画英雄;年纪轻轻占居高位、与悍匪精神对垒不遑多让的陈慧琳便是政治英雄。悍匪在其中,“并未获得歌颂,《大事件》将他们更多地当作凡人来处理”(摘录自张建德《杜琪峰与香港动作电影》)。把政治英雄与漫画英雄放在一起,就如同把《虎胆龙威》变成布鲁斯威利斯与警务处长的双雄戏一样,热血与谋略还剩多少,难以估量。
幸而《大事件》做的相当不错,漫画英雄与政治英雄并没有出现明显的违和。电影中诸多台词与细节,也可以窥伺漫画英雄与政治英雄的态度与他们的命运。
第一句比较耐人寻味的台词就是长镜头中报纸下落时,张家辉那句“如果这个报纸是明天的,不就什么都知道了?”结果在长镜头后的第二场枪战戏中,巡逻警察被悍匪吓破了胆,警队的威严也受到了危机,而传媒真的成为了警队与悍匪攻坚的关键。这就如同爱情片男主对女主说“我可以为你去死”,结果就真的去死了一样准。
我们见过了为了保护兄弟做了一场戏(《枪火》)以及团队为了保护同僚冒险调查(《PTU》)的主题,而《大事件》这样涉及香港警队威严这样的大事,已非漫画英雄张家辉可以摆平。在老资历的警司纷纷固守老意见时,年轻的政治英雄陈慧琳面对质疑(请注意行动多数时候张兆辉的表情),主推了一场面向媒体与民众的大型show。
漫画英雄与政治英雄的冲突就此结下。张家辉贯彻着漫画英雄“管你(和谐词语)什么民意、权威,我就要抓住那些(和谐词语)的悍匪”的作风,屡次无视政治英雄的阻挠与命令。政治英雄同样有着“挽回整个警队形象”的重要使命,虽然与《PTU》中的成员一样有见不得光的行为(万能的剪辑)来蛊惑民众,动机却十分政治正确。
耐人寻味的除了台词,还有配乐,钟志荣与张兆鸿的配乐时而暗流涌动(开场),时而配上激昂的鼓点(警队行动),而涉及政治英雄陈的其中两场戏,却配上了非常TVB晚间肥皂剧的音乐:第一处是上级任达华“问候”陈慧琳,第二处是警匪在吃上的对垒。上级对陈慧琳的“关心”让政治英雄这番努力显得多少有些急于证明自己的目的性;而悍匪拍摄吃饭照片与警察派盒饭的对比也隐约透露了极强的荒诞感—明明紧张到爆的围堵,却变成了拉拢民意的表演,漫画英雄张家辉一脸忙着做事却又轻轻掸掉同僚许绍雄的镜头也是为数不多轻松的镜头。不同于漫画英雄的打打杀杀,政治英雄要出彩,需要合理的前提与见招拆招的果敢,这两段带着调侃的配乐,让政治英雄彻底立体了起来。反之,漫画英雄张家辉“由于媒体这一现实因素的介入,而导致了自己的每一步行动都显得特别滑稽”(摘录自《看电影午夜场:银河黑帮警匪片经典角色》。
真正让政治英雄与漫画英雄局势翻转的,还是在英雄与悍匪、杀手的电梯对决之后。三人一番侃大山让杀手与悍匪两个惺惺相惜的吃货动起了互换任务的念头(这在百分之九十的警匪片里绝对看不到),拿着手机追捕悍匪的陈慧琳终于与漫画英雄张家辉在红灯处撞见悍匪:
<图片2>

哎呦不是这张,是这张:
<图片3>

在最终高潮到来之前,漫画英雄与政治英雄终于站在了一起,走在了悍匪的同一条船上。在面向市民的show结束之际,政治英雄按一般电影都会退居其次,把动作戏留给配角(比如《寒战》系列的后半段),而政治英雄陈慧琳在这时也摇身一变成为半个漫画英雄,最终促成了任贤齐的死亡。与漫画英雄完成了最终的大和谐,也让政治英雄这个角色不再是迂腐与纸上谈兵的代名词。
《大事件》中的传媒因素与长镜头等环节常常被津津乐道,但警队内部的暗流涌动、政治英雄与漫画英雄的冲突与和解在多数时候却容易被忽略,而银河映像也在北上之后逐渐减少了这种模糊对立面的对照(《三人行》也有,但不够细致),《大事件》对银河的上一个二十年以及将来的二十年,还是相当有参考价值的,而这个参考价值,也不仅仅是那个长镜头。
--------分割线
没想到我的文章有朝一日会被抄袭。希望大家要有维权与自我保护的意识,不要被那些投机倒把的抄袭者利用。

2 ) 让我们粗浅的从传播学的角度看看这部电影(严重剧透)

电影《大事件》故事由一帮抢匪与香港警察街头枪战开始,本身应该只是一次治安事件,但是从记者拍到劫匪把抢指向巡警,而巡警选择举手投降开始,这一次治安事件便开始走向另一条轨道了,逐渐演变为一场社会事件。
如同电影中所说:现在是一个media年代。Media,就是指媒介、传媒、资讯,巡警举手投降的画面通过传媒暴露在了公众视野,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人们开始怀疑香港警察的能力,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警察的形象在这次大量媒体的发酵中毫无疑问受到了严重的毁坏,所以警队必须要重新挽回声誉。
陈慧琳饰演的女警司代表了一个全新的警察形象,她不像传统警察那样在公众视野外抓匪徒,而是要走到屏幕上,主动走到公众视野中去抓匪徒,目的是要通过媒体重新挽回并宣传警队的形象。在她出场时,便说了一句台词:“栽在传媒手上,就要从媒体手上赢回来”。根据这句台词以及接下来警队和匪徒的一系列行动,我们可以站在传播学的角度说:这不是一场警匪大战,而是一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大战。
以陈慧琳为代表的警方是传统媒体一派,他们联合公共关系科与各大电视台、电台、报纸杂志社、外国通讯社等传统媒体合作,掌握了信息传播的咽喉,可以说是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而以任贤齐为代表的匪徒则与人质一起,代表原来被动接收传统媒体讯息的普通受众,通过互联网,打破传统媒体的信息垄断,在网络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样也将意见传达到了公众那里,并引起了激烈的反响。而影片还有一个第三方,就是以张家辉为代表的传统意义上的警察,他们没有认识到或者感知到媒介的发展变化,不会利用媒介宣传自己,也屏蔽外界信息,一心只想抓匪徒,尽警察的本职(后面警局为作秀而派饭时我家辉哥还饿着肚子找“混蛋”呢)。
这里主要分析以陈慧琳为代表的新警察与以任贤齐为首的警匪人质之间的双方在媒介信息传播中的博弈。
首先,警方主动出击,在每个指挥官身上装上镜头,警队从流动指挥车进入现场的那一刻开始,已经开始录影,而画面会在第一时间传送给全港市民。警方扮演着传统媒体的角色,他们掌握着大众信息传播的通道,可以说兼具着“把关人”这一重要角色。把关人理论,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的。卢因认为,在研究群体传播时,信息的流动是在一些含有“门区”的渠道里进行的,在这些渠道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在实际的信息传播活动中,传播者不可避免地会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视角上,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这种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的传播行为就叫做把关(即守门),凡有这种传播行为的人就叫做把关人(守门人)。它的实质是:
1、大众媒介的新闻报道与信息传播并不具有纯粹的“客观中立性”,而是根据传媒的立场、方针和价值标准而进行的取舍选择和加工活动。
2、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尽管受到媒体的经营目标、受众需求以及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是与媒介方针和利益一致或相符的内容更容易优先入选、优先得到传播。
3、媒介的“把关”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其中虽有记者、编辑个人的活动,但是“把关”的结果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的体现。
这一角色在影片中所表现的行为就是,从警方将匪徒包围在一栋居民楼开始,警方在实际上是处于被动中的,匪徒四处扔炸弹,警察屡次被炸。然而警方作为“把关人”通过信息筛选,只选择警察开枪追捕疑犯的画面,并挑选所谓“又帅又酷”的警察,并且还要用电脑修饰照片,将警方出发的片段请电影导演重新剪辑,并且加上配乐,这样一来,观众只会看到英勇的警察开枪追捕疑匪,把他们逼进一个单位里面,其他什么都看不到。
通过即时播报的市民采访片段可以看到,受众通过传统媒体接收到了经过筛选重新编排的信息,并且很快有了反馈:“有警察陪着,不怕”、“警察十五分钟就到了,行动很快”、“香港还是一个安全的城市”……
然而匪徒也是很聪明的,面对警方的传媒攻势,他们作为普通受众的代表,感知到了媒介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很快以互联网为自己的阵地,通过互联网为自己发声,向传统媒体发起反攻:将实际行动中警察被炸得四处逃窜的画面用手机拍下,并且将自己与人质一起吃饭的画面录下,通过人质家的网络发表,向公众传递了警察在撒谎,自己善待人质的信息以攻击警方、博取同情。这一信息很快传播到了公众视野,并引起了传统媒体的关注,事件开始持续发酵。市民开始指责警方撒谎欺骗市民,外界不满的声音逐渐增加。匪徒成功通过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垄断,警方“把关人”的角色被弱化。
面对这一突然反击,警方很快采取了行动,开始通过大众媒介转移视线。找来“成龙大哥”作为警察之星作为意见领袖,公开声援警方,同时警方也将自己派饭的画面拍下,并且拉拢记者,与记者一起吃饭,以此告诉市民:不只匪徒和人质要吃饭,警察也是人,也会饿,也要吃饭。还访问了殉职同事的家属,让其父母、女友声泪俱下发声,并拍摄受伤警员面临截肢的画面,也博取同情。最重要的是,还找到了最开始举手投降的巡警,让其发声,声明自己没有错,他没有犯任何警例,警队不鼓励冒任何不必要的危险,当警察不等于送死;并且又展现了自己作为父亲与老公的责任,要照顾妻子和孩子,自己是一个家庭的支柱。这样,就如同电影中所说:“会利用传媒,他就是英雄”。
于是从中还可以看到一个传播学的经典理论——媒介议程设置理论产生的效果。“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题目是《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这篇论文是他们在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就传播媒介的选举报道对选民的影响所作的一项调查研究的总结。1968年,麦克姆斯和肖对总统大选进行了调查,看媒介议程对公众议程有多大的影响。1972年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其主要观点是:
1) 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是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他们对议论的先后顺序,新闻媒介提供给公众的是他们的议程。
2) 大众传媒对事物和意见的强调程度与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该理论强调:受众会因媒介提供议题而改变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对媒介认为重要的事件首先采取行动。
3) 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对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不是简单的吻合,这与其接触传媒的多少有关,常接触大众传媒的人的个人议程和大众媒介的议程具有更多的一致性。
4)不仅关注媒介强调哪些议题,而且关注这些议题是如何表达的,对受众的影响因素除了媒介所强调的议题外,还包括其他因素,这些影响包括对态度和行为的两种影响。
通过议程设置,警方让受众的视线转移,不再聚焦到警察撒谎这一行为上,而是关注警察背后的艰辛与警察职业道德的广泛讨论(有关举手投降的巡警)。
影片最后警察也抓到了匪徒,行动大获成功。但是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传统媒体面对现代互联网媒体的强烈冲击,其传统的“把关人”地位受到挑战,媒介议程设置功能也被削弱。而媒介的更加多样化,使本来只能被动接收信息的“受众”变为了主动传播信息的“传者”,传播者的角色也发声了巨大变化,这些都展示了现代媒介发展带来的信息传播渠道的改变。

3 ) 陈慧琳的眼睛和张家辉的口头禅

风华绝代,用这个词语来形容张国荣的形象与成就,我相信不会有任何一个人有异议。

因为哥哥不仅是一个唱歌很厉害的人,同时他也是一个演技派!

哥哥让人尊敬之处除了他的人格魅力,他的“美貌”,同时也因为他的歌喉,他的演技,所以说他是一个全能型的艺人,真是毋庸置疑的!

可能是珠玉在前,许多后辈也想做到相同的成就

想法是好的,但是现实是残酷的!

我所指的后辈包括很多,如:黎明、杨千嬅、陈奕迅……当然也包括这部戏里的女主角——陈慧琳

陈慧琳在这部戏里的演技生动了诠释了一个道理——人不要做她不擅长的事。或者准确来说人不要轻易做她不擅长的事。

陈慧琳的流行曲当年也是唱遍了大街小巷,想当年她给我的印象是那个唱着花花世界的自信女孩,可能是唱歌事业太顺利,想要找点坎坷,所以去演戏

这样就悲剧了。

陈慧琳最成功也是最失败的是选择了杜琪峰的戏

成功是因为导演是杜琪峰,失败也是这个原因

我没想到杜琪峰会这么容易将这一个这么容易出彩的工作这么轻易的交给了陈慧琳,虽然阿杜的戏女人的戏份都很少,但是每次都十分出彩,不会因为戏份的减少而减分!

但是陈慧琳在这次的戏份却离奇的多,这样就把整个戏的格调降低了!

陈慧琳的眼睛怎么就这么奇怪呢?导致我看完整部戏对于陈慧琳的白眼都吐槽无力了!

连隔壁那个邵美琪戏份那么少都能抢他的镜头,所以说演戏和唱歌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行业。唱歌你可以装,但是演戏不能。没有气场就是没有,想撑也撑不起来!因为你没有一定的经历与沉淀,就算有一个好角色给到你,唯一且必然的结局就是毁了它!

邵美琪一句台词,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瞬间将陈慧琳给秒杀了!

最后她给我的印象就是那些装模装样的中文夹杂着英文的台词,然后就是那些个白眼。

演技这么差的歌手能够有一个主角担当。

但是以演员身份浸淫多年的张家辉所分到戏份相形之下真的很少(当然我知道这是导演有意为之,而且也并不影响他的发挥)

作为一名固执的警察,那一句我就不相信抓不到这些混蛋,第一次讲只觉得搞笑,多次重复再加上他的演技,让我渐渐信服世界上真的存在像他这种锲而不舍、不撞南墙不回头,即使撞了也得撞垮它的那种人。我生活中没遇到,不代表没有。虽然没有支援、没有镜头的特写、没有同袍的配合,他依然去做,即使被上司责骂,被敌人追击,依然如此。因为他相信他首先是一个警察,他的职责是捉贼,而这样的悍匪只要被放出去对市民只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他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

当然只靠张家辉一人之力是无法让升腾起这样的想法,众多的绿叶最经典就是许绍雄,这位让人时而捧腹大笑,时而严肃深沉的绿叶焕发的是比主角更耀眼的光芒,陈慧琳之辈就靠边站吧!!!

最后再吐槽一次,任贤齐的台式普通话让人听得很没有说服力啊!

4 ) 人生不止一张船票

“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同我一起走?”
——《花样年华》
我有时会想,如果《战争与和平》里面,彼埃尔真的一枪崩了拿破仑,会怎样?
当然,首先他会立刻被拿破仑的卫兵杀了。然后呢?他也许会青史留名,每当人们谈起了不起的拿破仑时,总有一道阴影高悬于上。又或者?像无数的暗杀者一样,那不过是一个无所谓的谁罢了,没什么大不了。好像人们也并不记得是谁杀了林肯。
不值得吧。托尔斯泰早已洞悉了生活的真相,如果一个人的一生,只有一个顶点,之前与之后什么都不是,那么生活对于我们又有意义呢?如果生活不是成长,洞察到之前的理想只是痴人说梦?不是真正地体会了饥饿、疾病、濒临死亡的边缘、眼睁睁看着同伴死去自己只能继续行走,甚至不容许回头看一眼,那么我们怎么能够真正理解存在本身的重量;如果,不是认清了生活的庞杂无绪、反复体会着自己身处其间如一草芥摇摆不定懵懂不知所措,我们怎么知道今天到达此处的不易,与一个人在人间真正的位置?
在这一切以后,我们才能慢慢明白如何不卑不亢、谦卑清醒的生活。
梁朝伟曾经说:我喜欢演戏,因为在生活中,我是一个好怕丑的人,不敢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之后躲在一个人物后面,我才能真正的哭泣。
又好像李安说张爱玲的《色戒》:“戏假才情真。”在生活里,太多的避忌、现实的偏见,王佳芝无法真正去纯粹地生活。只有到了戏里,她才敢与易先生相爱。
可是生活哪里能纯粹呢?琐细、毫无头绪、灰扑扑一阵尘烟裹挟着你,呐喊与流言,众声喧哗。翻过来、倒过去,到后面你自己都搞不清楚这是第几次。
你想一场谈话就改变一个人,一张船票就是一生?太浪漫了。

这部戏的剧情够紧张,反讽也够悲凉。刚开始的陈慧琳多干净,身上只有黑与白两个颜色,好像她的眼眸,清澈见底,却干净决绝。很明显任达华中意她,不理。明知道自己接受这份工别人会说闲话,不管,就是要抓人。show已经开始,我不控制谁来?
要演戏谁不会玩。买饭盒来吃,找老弱妇孺来扮真情,你假我也假嘛。只是人在戏中,来去从来不由角儿。到后面才认清这不是一场戏啊,你哪里看得出里头的头绪,哪里分得清谁是谁?不听话的下属是唯一执着的人。才知道差人和贼都是普通人,原来他会爱我,我会难过。
戏完了,人生还长,我哪里知道原来这是一辈子,剧本演完了,我放不下。等我真正醒了,来不及了。
记几句台词:“这场show已经结束了。”
”这场戏你控制不了。”
“如果有得选的话,我一定选你做我的女主角。”
你说,我不会让这场戏砸在我手上。逃不掉了。

我记得《花样年华》到后来,梁朝伟可以找到张曼玉的,但是没有。当初没有的,现在也不会有。

P.S.其实我很喜欢这部戏的剧情,香港人拍枪战真好看,后面在一个局限的场景里拍得惊险万分,数次叫出声来。但是却写不出来。
还有任贤齐和尤勇后来换了人生,真有趣。
杜琪峰没有让张兆辉送命,真温情啊!

5 ) 杜琪峰电影:被误打成低分的作品,最被低估香港经典影片《大事件》,这可能是你读到的该片最全面的解读

大导演杜琪峰的作品本来就不多,许多电影都不知道刷了多少遍了,但今天大隐者要给大家介绍的电影,是一部在思想高度上比《暗花》《枪火》这些影迷奉为圭臬的电影要高出许多的《大事件》,一部被打成低分的经典作品。(全文5000字左右)

我们看看《大事件》的评分:

这部电影探讨的问题很多、很深,所以在人物刻画上面笔触不多。要看懂这部电影,首先需要你懂,你懂这部电影侧重的东西,然后才能品出味道,这可能是被打成低分的原因。

一、为什么选角启用了两位杜氏电影的新人:陈慧琳、张家辉

1、陈慧琳:饰演Rebecca

片中的Rebecca年轻,气盛,行事风格我行我素,很少顾及别人感受,出身上流社会,与上层领导关系匪浅,这个和陈慧琳本人有什么关系呢?先看看介绍:

90年代香港娱乐圈很乱,各种威胁绑架事件层出不穷,但陈慧琳却什么事情都没有,这都是因为她有个叔叔是黑帮大佬陈惠敏,可谓有钱又有权,在香港蛮横的向华强也要让她3分,陈慧琳在娱乐界里从不怕被人包养,也不必怕要挟,压根也没有人敢打她的主意,如今的她身价已超百亿,家庭更是幸福美满。

1994年暑期陈慧琳从美国回港,偶然间接拍了两条广告。后参与拍摄张学友的音乐特辑《偷心》,被艺术指导奚仲文发现。

偶然不?你毕业别说张学友,你就是偶遇大张伟都难。

叔叔陈惠敏又是谁呢?你看看照片看看熟不熟悉:

所以,陈慧琳来演Rebecca这个角色,是有真实生活体验的,那股子不知深浅的自信除了老戏骨,只有体验过同样生活的人才能够演出来(陈慧琳为人非常nice,不要乱关联)。

启用陈慧琳,就是为了刻画社会上流阶层的一类子女的众生相,导演拍摄非常冷眼,完整的照射出一个上流富家女的方方面面。

开会的位置虽然排在最末,但你看个人气场,完全是madam的造型,旁边的是Rebecca的领导。

虽然排在末尾,但领导依然点名让Rebecca发言,虽然有人辩称,离开了个人奋斗一切都是零,但你生下来就带着十个零,个人努力就是写个1,这也能作为辩词吗?

对社会真实的写照,是不是跃然纸上?这豆瓣给的分是不是有失公允了?

然后我们看看Rebecca怎么回答的呢?直属领导说先破案吧,Rebecca就当没听到,直接抛出个人观点。

领导瞬间脸上无光,

直接喊了Rebecca的名字,然后呢?

Rebecca淡淡的表示了歉意,看陈慧琳的表情,是不是很到位?这个装出来很费劲的。

我们再看大领导怎么回应的!

说得好!!!Rebecca你说得好!!工作中有人撑腰是什么感觉?痛不痛快!为什么这么照顾呢?

谁说香港那套没复杂的厚黑来着?拖出去二十大板!紧接着,Rebecca担负起了艰巨的指挥任务!影片用了五秒的镜头展现了一个内容:

就是怕影迷看不懂,特意给了思考时间,可惜还是没能让影迷看到杜琪峰的那片心意!全场只有我们的Rebecca大小姐穿的是米白色的风衣,其他都是一身制服,什么是阶级?镜头多美妙,要不人家是杜琪峰呢!

指挥起来霸气侧漏,领导反而成了跟班。后面我会提到,最后的秀成功了,去讲话露脸的机会Rebecca让给了领导,可见Rebecca是一个不会顾及别人感受,做事认真专注的人,同时又有优秀的品质,不抢功。一个很真实的人物形象就很生动的展现出来了。

关键时刻,Rebecca面对死亡威胁,没有举起双手,因为事关警察荣誉。我们常说将门虎子,很多时候,富二代官二代不是媒体描述的那么不堪,他们也有一类非常出众,比如Rebecca,没有像那名电影开头时举起双手求饶命的警察,让警察队伍蒙羞。

我们能看到的区别是Rebecca家世好,所以荣誉更重要,那个警察还要养家,养小孩,二者行为区别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我不做解读,留给每个人思考。

然后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是一个邻家女孩,Rebecca这样的做事风格会导致什么后果呢?

2、张家辉:饰 张志恒

张家辉在拍这部片子之前在拍什么呢?

化骨龙!烂片中的搞笑角色,是他不优秀吗?他已经在圈里摸爬滚打了十几年,大隐者儿时还看过张家辉演的电视剧《赤子雄风》,后来还看过《马场风云》《洪熙官》,一个优秀的演员却在各种夸张搞笑的烂片中才有戏开拍。

所以让张家辉来演片中拼命的警官,整个就是本色出演。看看张家辉在片中饰演的角色介绍:

忠于职守的资深警官,冲动,暴躁。斗志顽强,不顾一切,违抗上级的命令也在所不惜。为了捉拿匪徒,他时常不服从Rebecca的指令,认为行动胜过所有花招,于是两人经常发生冲突。

这类人通常是社会各方面的脊梁,真正冲在第一线流血流汗的狠角色。但碍于天然的出身普通,与不接地气的上级指令常常会发生冲突。吃苦最多。

简单的的一句对话,阶层的差距、行事风格的冲突一目了然,下层干活的眼里只有追捕目标,上层指挥的眼里这场show才是更重要的,发号施令说第二遍就已经非常不耐烦了。

这部片子6.7分是不是有失偏颇了?

全部的警察、记者都吃到了高级的工作餐:

而不服从命令、真正拼在一线的哥几个,却在饿肚子。冷冰冰的镜头没有感情,就这么像流水一样真实的的记录着。

抓捕基本结束了,又是这位张警官(张家辉),不舍不弃,对不通情理的上司也没有纠结,对目标追捕到底。

这个社会,就是靠这些数量不多但忠于职守的人,撑起了社会各个层面,企业也好,单位也好。

张家辉救了陈慧琳的命,影片最后,得到了领导认可,得了一个大大的红包。

基层工作者天然的短板,老话叫规矩懂得少。

前几年流行过一句话怎么说的来着?你用了十八年,才和她坐到一起喝咖啡。像不像陈慧琳和张家辉戏里戏外的真实经历?

注意看截图,陈慧琳换了黑色的服饰,张家辉穿了回白色系,镜头语言告诉我们经历过这一次,陈慧琳警官开始接了地气,张家辉警官也是走向台面的开始。

二、电影中那些刻画的惟妙惟肖的配角

看了几个高赞影评,竟然说几个配角的戏份不知所云,我的天那,现在写影评是不是小学生写日记就能来啊!

1、许绍雄 饰 海警官

一个即将退休却仍然怀有大抱负的警员,结果大案子一来,处处笨手笨脚,典型的属于机会来了,自己却没准备好。

像极了那些能力普通却整天幻想出人头地的普通人,有时间打嘴炮,谁也不服,却从没有花费时间去磨练自己,除了磨嘴皮子。

人不历练,即使老了也只是有经历,没有阅历。影片开始,许绍雄还以过来人的身份指导张家辉,与之后的表现成了强烈的对比,让人忍俊不禁。

张家辉饰演的队长和许绍雄说你还有两年就退休了,不用拼了。

本来是一本正经的励志宣言,但越往后看,越觉得这段太有喜感了。

完整的刻画了一些一辈子没经历过大风浪,到了老了还整天埋怨没遇到合适机会的老大爷。

还好遇到的是张家辉,别人的枪都顶到头上了,自己的手枪还在举起中

冲进去抓劫匪,却笨拙的一下子给劫匪的排位跪下了。

这片子拍的只值6.7分?寥寥几笔,一个人物就立住了。难道非要像韩国电影动辄150分钟,让人物立住才能拿高分吗?

一共就出场了几个镜头,却完整的记录了一个普通人的一生。看这时候的眼神,早已没有了前一秒的壮志雄心,鬼门关走了一回,终于甘心了,成大事需要的东西太多了。

2、林雪 饰 阿叶(影射各类**侠)

极致写实的一个人物,写到这感觉此片至少应该7.8分。

警察让呆在屋子里,偏偏不听,劫匪正找不到去处,自己就给开门了。像不像yi情期间不带口罩的个别市民?林雪演的角色就是一本很火的书《乌合之众》。

自己的女儿被关在了屋子里有生命危险,林雪却在捂着要去救姐姐的弟弟,各个评论区的键盘侠基本都是这个货色,各种引战、拉仇恨厉害着呢,但一遇到真的风险,怂的比谁都厉害。

连饭都不会做,还要靠孩子每天做饭,像不像各类**侠的缩影?生娃不想养娃,空有父亲之名,老了却厚着脸要儿女养老。

林雪演的角色就是活生生的抗ri时期的汉奸。大隐者觉得,键盘侠是不配嘲笑汉jian的,因为他们自己就是和平时期的汉jian原型,怼天怼地怼众生,出口伤人还沾沾自喜,这种只管自己舒服就是汉jian的基本素质。

丢下儿女,自己准备逃跑。

林雪饰演的阿叶最后的一个镜头,终于逃生了,什么女儿儿子,自己的命总算保住了。

自此这个角色就没再有镜头了,这就是这部电影里杜琪峰镜头下的众生,这么可恨也不会把你拍死,因为现实中,这类人就是这么走过一生的。

3、邵美琪 饰 周慧儿(公共关系科)

业务精通,风格干练,各种突发事件应对自如,从能力上看甩陈慧琳饰演的女长官好几条街,但服从长官,执行力强,属于现实社会中,和张家辉一样能力卓越,但服从规则,愿意放下身段,听任领导指挥。

接到质询电话,反应迅速,对答如流。

公共关系方面的应对引来领导的侧目。

现实社会中这类人能力强,放得下身段,即使领导是个低能,依然执行力强,不会质疑领导权威。

这是邵美琪影片中最后的镜头,全片从未质疑过陈慧琳饰演的女长官的指挥水平,专注工作!

4、张兆辉 饰 杨警司

一名经验丰富的中高层管理者,戏份不多,但这类角色的特点展现的比较全面。

中层领导,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小的管不了,那就是上下受夹板气。刚从会议里一脸不爽来找Rebecca,结果又遇到长官调情,只能立正稍息。

与年轻人指挥的思维方式不同,一脸懵逼却要忍气吞声。

习惯指导工作的领导被指导时的表情,表演的到位吗?这电影怎么才给6.7分呢?看不懂就这么伤人吗?

你们一顿操作,这时候想起领导?我不会!然后,

这要是没背景,Rebecca估计可以去马路上开罚单了。

直呼中文名,在香港,类似于lucy突然变李大娟的称呼。领导不爽跃然纸上。

Rebecca直女到底,继续布置工作。

忍无可忍,当着下属面,这么让我没面,怎么也得反抗一下,要不领导怎么当!

什么是优秀的官僚,就是该展现哪一面就要有哪一面,完全没有衔接的障碍。

Rebecca差点牺牲,但是作为直属领导的反应是什么呢?

形不形象!这时候了还在嫉妒贪功。

点评了几个配角,每个都没浪费哪怕一帧的画面,这样的电影功力厉害吧。要不杜琪峰是杜琪峰呢!

现在有一批影迷偏爱韩式片长150分钟左右的电影,却忽略了一名顶级导演拳拳到肉的表现方式。杜琪峰的电影就是齐白石笔下的虾,看不出神韵,悲伤的故事。

三、任贤齐、尤勇等反派的刻画

说实话,整部电影从来不是着重刻画谁,所以让影迷觉得人物展现的不淋漓尽致。要理解这些角色,要站在一定高度。

整部戏匪徒刻画最细致的一场戏就是两个匪首做饭的镜头,还被一些人批评这些镜头是浪费,天哪,反智真可怕!

两个匪首,拉家常,都是人间烟火色,坏人也是常人,也是柴米油盐,也曾经想好好过日子。他们做的坏事是什么呢?看看大导演设计的奇妙吗:一个去杀的也是坏人,一个是去抢银行(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而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比私人银行系统更盛行腐败。” 惊讶吗?你不翻书,你不学习,你能查到的信息都只有前面两句话!然后你就拿着这句话去怼天怼地,人家说的是谁都没弄清,悲桑的故事)。

看看这些细节,我们的Rebecca估计只会做番茄方便面!

都是底层的孩子,讲的也都是老理儿。

有人对最后的结尾不满意,说这个太戏剧化了,我的解读是他们已经无路可逃了,深情总是屠狗辈,无情却是读书郎。临走浪漫一回吧!

影片最后一个镜头,全片直接结束,连给你回味的时间都没有,没有浪费一分钟巴拉巴拉。

这,就是人间吧!

全篇完结。

大隐者的深度影评,保证每一篇都是精品!

6 ) 公关大事件

刚开始还带着香港警匪片的想法观看影片。
当影片进入正题之后,发现这就是一部超经典的公关片....
1. 在公众之前失去形象之后,利用公众帮助挽回形象
1)在做疏散工作的时候,做得很好,从记者面前经过,居民被采访时也说着警方的好话。
2)打感情牌,将警察家属拉到荧幕前面,表达出警察也是香港公民的一份子,也是一个普通人,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感情,让公民能更加理解警察。
2. 利用好记者
1)向记者们表态,信息将每隔半小时就向大家公布一次,表达警方的诚意。
2)面对剪辑后的影片被爆撒谎,利用公众人物的聚焦力转移记者视线焦点。
3)分发食物的时候,也给记者们一份,体现出警方的人文关怀。
3. 还有很多公关细节
1)在将视频传给媒体时,先剪辑,传递正面形象。
2)“这是警方与媒体史无前例的合作,信息的透明度也是史无前例的” 将记者媒体拉到自己的阵营中,并表现出警方的诚意。
。。。

记得陈慧琳一句经典的台词“会利用传媒,他就是英雄”。
一部不错的公关片。(才识学浅,自己的一点拙见)

短评

开头近7分钟时长(1'20-8'08)的长镜头调度非常出彩,空中全景俯瞰城市,介绍环境,中景近景推进到人物,跟随人物上楼,由窗户进去,再随着任贤齐的目光移下来,镜头跟随报纸飘落,再自然转到张家辉身上。然后是一场复杂的枪战调度,直到镜头拉远,劫匪逃走,镜头一甩之后才切开了

5分钟前
  • 江寒园
  • 还行

杜导是能把任何男演员塑造的man爆型爆的导演,在他手里,男人均是魅力十足的,比如一贯给人温文尔雅如同邻家哥哥的任贤齐

7分钟前
  • 空心豆
  • 推荐

黑社会里杜琪峰说,一切都是生意,大事件里,陈慧琳说,一切都是公关。公众面前我给你吃好的说好的我们都是一家人,背后我就是百般打压你,媒体时代的大事件,简单变的复杂,哪有黑与白?警匪与媒介的完美结合,伪大作寒战请滚粗

11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力荐

许绍雄两次没死成简直是对"还有两年就退休"句台词无情的嘲讽,陈慧琳最好除了面无表情外不要做第二个表情

15分钟前
  • 浑浊儿
  • 还行

重看才注意到开头和尾段(任陈二人小巴戏)两个长镜头:第一个延续杜琪峰枪火美学—人物走位少而持续火力输出营造悍匪冷酷感、静的镜头和火爆的场面对比突出后者;第二个长镜用手摇摄像传达任穷途末路的跑路迫切感。大厦枪战也很赞。故事一般,陈的演出太假,想拿网络做文章没弄好,鬼吾知系个show咩

19分钟前
  • Tacitus
  • 推荐

杜琪峰为了突出《大事件》开场的整体感和真实感,设置了一段6分47秒的长镜头,为了这组镜头杜琪峰专门请来了电影《指环王》的摄影师,后者却在研究剧本后以“无法胜任”为由打了退堂鼓。事实证明杜琪峰不是异想天开,摄制组在随后自食其力,完成了这一段极其复杂和炫目的长镜头开篇。

24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还行

全片开头时的八分钟长镜头相当不错 只是思考机位和场面调度就感觉极难处理 可知摄像机后的一群工作人员下了多大的功夫 只可惜全片情节散乱 主题不清 陈慧琳一如既往的超脱戏外 张家辉用力过猛 任贤齐也胸有成竹的太莫名其妙 邵美琪走走过场 尤勇的印象主要在炒菜 最后只有林雪一如既往演得一手好配角。

27分钟前
  • 文泽尔
  • 还行

开场技术含量十足的八分钟长镜头就不多叙了,尤勇,任贤齐,张家辉三个人在电梯口里英雄相惜的戏让人兴奋,最后略有矫情,但是为了一个萍水相逢的好友,杀手去抢运钞车,抢劫犯去杀人,舍身相搏何其壮哉,这是中国文化里最重要的一个思想“义”,在投名状等消解了这层意思后,杜琪峰又把它拾起来了。

29分钟前
  • 力荐

【A-】尽管全片都被其别扭的内在逻辑所割裂,但杜琪峰的实力仍旧不可否定。开场六分钟长镜头早已载入史册,在多方视点不停转换中,空间被完美的构建与银幕之上,调度则像是影像与剧作逻辑之间的“润滑剂”,将二者的关系调和,并大肆炫耀其作为一场“秀”的本质。杜sir在影像调度上已入化境,而对城市空间的展现更是一如既往的曼妙。除此之外,那些中场休息时的日常段落更是被注入无穷温柔,仿佛无时不刻提醒着杜琪峰骨子里仍旧是极端的浪漫主义。同时也必须承认,《大事件》是他较为尴尬的一次实验,也是浪漫主义最多余的一次。但结局杀手与劫匪的身份互换的设计仍旧体现出银河映像的高级所在。

30分钟前
  • 思路乐
  • 推荐

大事件,并不局限于电影本身带来的这次劫持事件,而在于事件背后的一系列大的影响与意义,这才是这部电影带给我们要思考的东西。典型的杜氏风格,画面与音乐结合得依然那么地道,可能少了一些悬念性的剧情,但快速的节奏外加意想不到的发展方式还是让我们看的同时非常期待。这次加上了几名内地演员,也是演技派当前,并不减分,看杜琪峰是一种心态,绝对的全神贯注,细节不能错过,微小的几秒镜头可能决定了全剧的转折。虽然银河映像对于权威比如警察的讽刺并不算少,但这回可能是力度最大的一次。

31分钟前
  • 润物
  • 推荐

依然是擅长的众生相描写,警匪间、匪匪间的惺惺相惜依然,小幽默依然到位,衬着“戏”的感点,宿命的味道依然浓重,形式感不再那么大篇幅,但寥寥几笔依然遒劲够味…PS:经典语录——“命都没了还写毛作业啊”,“死不了还是要交啊!”;“不是个个都有机会吃到杀手叔叔和大贼叔叔煮的饭滴”…ORZ

33分钟前
  • levitating
  • 还行

导演杜琪峰在《大事件》里史无前例的使用了一段长达6分55秒的长镜头表现一段枪战,这场枪战没有震撼性,有的只是纪实性,整段镜头中警察、匪徒和电视台记者有机交错、一气呵成,在视觉上给人带来酣畅淋漓的快感。

34分钟前
  • 会笑的昨天
  • 力荐

节奏感很强,长镜头很帅,多方人物的碰撞依旧很精彩,不少情节有《PTU》《非常突然》的身影。影片用上帝视觉非常冷静且客观地看待着警匪双方的行径,警方的操控媒体与匪帮的忠肝义胆,“英雄”二字逐步模糊的同时,也强化了整场秀的讽刺意味,政治色彩的背后也再次印证了二者紧密相连的关系。当然在叙事层面看的话,电影确实不错,该有的银河味都有了,很多环节也依旧能看出杜琪峰仍在不断的追求与实验,但我觉得片子最大的问题就是在风格上,在技术层面的过度放浪,显然让他们忽视了文本的重要性,因而对于这样一个题材,这是非常可惜的,更别提这群人拥有的胆量和天才,我相信认真起来绝不止于现在这个成效。当然我们也知道银河映像经常是文本不足所以叙事补数的,说来能满足剧本而让杜琪峰减少炫技手法的,数来数去还是银河的两大护法游乃海和韦家辉

38分钟前
  • 回忆与否之
  • 推荐

剧本真是神了!从编剧特性来说杜sir几乎完全站在了碟中谍等电影的背面,愿意牺牲一切基础层面合理性为张力结构和节奏服务,并建立起更深层次的逻辑。危机之中吃饭喝酒,都对

39分钟前
  • Ada的B计划
  • 推荐

这部片场面调度很复杂,拍摄手法也很讲究。首先大家津津乐道的开场枪战长镜头可以想象有多难完成,其次影片中各种手持拍摄和分屏技术的运用也都显现出了杜琪峰的高超功力。故事情节略显散乱无味,主要是演员的表演很生硬

42分钟前
  • トランクス
  • 推荐

现在看开场那长镜头,典型的反面教材。也许杜琪峰是想讲个大事件,但一没有韦家辉替他写具备多方斗力角力特征的剧本,二没有游达志替他提炼剧本并将之注入人物,空有骨架而无血肉。电影本质上还是杜琪峰拿手的黑帮剧警匪剧,离“大事件”相去甚远。

46分钟前
  • godannar
  • 还行

想要作个秀就先拿自己来献祭,同样给现在的娱乐圈(juan)。世上没有贼叫任贤齐,世上没有杀手叫尤勇,有也死了。加一星给杜琪峰的配乐,配乐一如既往的赞。

47分钟前
  • 爱丶安静
  • 较差

长镜头是唯一亮点

51分钟前
  • 品客
  • 还行

这么多年过去了,此片神展开的豆瓣简介还是没改。杜sir拍的这部,可以引为“丧事喜办”教科书。长镜头是真的,蒙太奇是假的,舆论是会反转的,正义力量说的不一定是真话。最喜欢杀手和劫匪一上一下隔着电梯轿厢的镜头,昭示命运,从媒介上来看,岂非就是现在流行的竖屏视频?

54分钟前
  • 空山
  • 推荐

片头那枪战一点紧张感都没有好吧!!!!

59分钟前
  • 小JJJJJJ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