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好剧,也必须吐槽
前面很精彩,包括讲琉璃厂和古玩的各种规矩,道道儿,做旧,圈套,很有意思,但看到20几集看不下去了,后面看的剧情简介。佟奉全烂好人让人不能忍受,故事让人着急的地方也有点多。
1.前面损失个一万,两万的,要么黄铺子,要么上吊的,盘个铺子当老板得个六七万,但后面随便一个交易都几万,十万,二十万的,替前面上吊的人不值。上十万大洋这么随意么?
2.佟奉全被人抢了,入大牢,葛老爷子的铺子就这么轻易的没了,可佟奉全出了大牢,也从来没找过葛老爷子,这情节丢了一块,葛老爷子这丧气劲儿,把铺子托付给你,没几天给折腾没了,不提不念的,人家欠你的?
3.最让人不舒服的地方在于,佟奉全非得赚钱之后才跟莫荷结婚,一个社会底层群体,非得赚上万大洋,开铺子才跟人结婚?这有点牵强,甚至跟莫荷睡一个屋之后还拿这个当借口,这就有点玩弄莫荷的事实了,莫荷和范五爷一再催促,并表明不要非当个亿万富翁才来结婚,佟奉全一意孤行,说好听点是想让莫荷过好日子,其实这就是自私,非得满足自己的心理而全然不顾莫荷的想法,装大尾巴狼。反倒对外人这么好那么好,貌似是个好人,其实是个恶人,是对爱自己的人,对家人十分的恶。
4.佟奉全只是欠了茹秋兰一万多,罗先生说可以先给一部分钱,再抵押房产筹钱,并且明确了一个铭文一万,佟奉全还钱,加上开店,加上娶媳妇能用得了多少,为什么要拒绝?只是为了引出来后面这么多麻烦事?太牵强。要么就是佟奉全太贪了。其实洋人买走四羊方尊,也就二十二万,并没有比罗先生多多少。
5.佟奉全造了个假的四羊方尊给洋人,完全可以把真的直接再卖给罗先生,告诉罗先生不要声张出去就行了,可以少要点钱甚至白送都行,何必非得就到以后再难找见呢,还被人说是汉奸,卖祖宗。
6.茹二奶奶总说自己是宅门里出来的,勾心斗角的过了15年,其实15年里重复的就是一直被挤兑那点事,没啥社会经验,整一个社会小白,不过小白归小白,不耽误她和冯妈一起欺负老实人,也算腹黑的家族传统没有丢掉。自己放荡包养小白脸,还把佟奉全勾里了,明知道佟奉全有莫荷,还不放过他,其心何其毒也。但佟奉全就是非当这个烂好人,或者说他也是心里动摇了,莫荷明确的问过她心里有没有动摇过,他虽然说没有,但行动上出卖了他。
7.佟奉全这人无情,自己的孩子竟然给冯妈留下了,这样的人心得多狠。
2 ) 年代是什么鬼
同期两部古董剧,一部《人生几度秋凉》,一部《五月槐花香》。
《人》年代很明确,1923-1924,那是个动乱的年代,是个今天张大帅打了李大帅,明天刘大帅又打了张大帅的年代,剧情设计简直太符合那个年代了。
《五》就不一样了,一开始年代不明朗,长袍马褂的看起来像民初,直到后来莫荷当了解放军,之后是解放北京城。那么就应该是1948年底。最后一集交代,佟奉全卖尊是1947年,而中间没有日本人什么事,那么开头就是1946年。
可是如果开头是1946,那么所有人的状态都不对了。瑞家大家族不可能在1946年还像民初一样的宅门,范五爷1946年也不可能是遗老遗少的风范,包衣更不可能认主子什么账。佟奉全又怎么会遇到个大帅?
总之呢,总觉得哪里不对,一群民初精神状态的人,却生生活在1946年,简直岂有此理!
编剧的年代感实在欠缺,大概他以为民国三十多年都是一个样?居然还有人说这是个好编剧?
说点人物,一句话,好人受冤我会同情,可这上面哪一个不是自己作?整部剧下来,唯一好的形象恐怕也只剩一个无奈的忠仆冯妈了。
《人》是两年内的故事,节奏紧凑,而《五》则拖拖拉拉,变成了糊里糊涂的年代剧,这一比较,高下立判。
3 ) 古玩剧翘楚
无论剧情还是演员,这部剧把古玩行的梗都讲得透透的。铁三角离了清宫戏照样玩得转。
编剧还算好,尽管快结尾的几集很拖沓,前面都还不错。邓婕抽大烟开始整个剧崩坍式散架,王刚说跑就跑了,苗圃当了回兵也没见对剧情有啥推动,反而是到后来挺狗血的跟佟奉全腻腻歪歪的。
主人公佟奉全似乎太高红亮,三观奇正命奇好,主角光环太耀眼。
有几个剧情比较重复雷同,光是四羊方尊和古佛像作假换真品不外流就两处一样的手法,算是剧里最应该删改的部分。还有开头老掌柜打眼收到断脚的古董和王刚打眼收到仿品也是雷同剧情。
不过还是很不错的,仔细看客串的大腕挺多的。
4 ) 佟奉全的悲剧命中注定
五月槐花香是个好片子,早些年的琉璃厂传奇让童年的我对琉璃厂,古玩这行当有很大的兴趣,那时候实在是不记事,剧情忘得一干二净了 这个片子不论是选角,布景,对白,情节都很经典,几个关键人物在剧中都立得住,很值得咂摸 1,范五爷,满清遗老遗少那德性演的那叫一个地道,真是应了剧中的话,驴倒架不倒。 2,莫荷,苗圃成名作,小 丫头性格鲜明,刚强硬气,这也注定不能和佟奉全终成眷属。 3,索巴和王财,好,没什么说的 4,茹二奶奶,说好听的,大户人家的寡妇,耍过钱,不稀罕钱,守了10多年寡,如狼似虎的年纪,做什么都不出格。所作所为说难听的,就是个骚浪贱的败家娘们,耍钱包养小白脸可以,可是撒撒火你也找个像样的不是,和侄子斗智斗勇的时候真机智,怎么碰见个戏子就迷糊了,真是老房子着火,噼里啪啦不烧干净,那是灭不了的。 5,最后说说这个佟奉全 先综合评价一下:窝囊废+升斗小民+没有原则唯利是图+老实人+爱结仇,这种人应该当个吃软饭的,或者伙计比较合适,当掌柜,顶门立户,得死。
这人做事优柔寡断,娶个柴禾妞都琢磨要攒够几十万大洋才成,把人睡了都对外不说清楚两人的关系。唯利是图,到军阀府上作死,一个瓷器丢了掌柜。后来走了狗屎运,得了四羊方尊,教授拿房子抵定金求转让,佟奉全说有难处,要卖了娶媳妇,还二奶奶的债,呵呵,教授难道拿不出十万?不够你还一万的债,娶柴禾妞,支个铺面吗,佟奉全宁可当婊子立牌坊卖洋人当汉奸也不转给教授。再一个,寡妇门前是非多,一老爷们儿住寡妇家,还有原则吗,哪里找不到一万大洋反而被一个寡妇栓住了?这种窝囊废怎么配当男人。
看闯关东,朱开山是老英雄,做的事一桩桩,一件件,那叫顶天立地,三个儿子除了老大围着锅台转是个厨子,但也不窝囊,做生意不吃亏有头脑。老二老三都是和朱开山一样的人物。佟奉全这样的窝囊废,看多了想吐,张国立,我这一辈子,五月槐花香,演窝囊废真是一绝。男人如此,天大悲哀!
5 ) 人生几度秋凉,五月槐花香。
文物古玩,贵的可能就是经历的故事多吧。这剧里老说:我今天捧着这尊,就跟三千多年前的工匠产生了联系。就像某位记者在兵马俑上拍到了当时工匠的指纹,他就觉得两千多年前,也有个这么个人,和他一样站在一个地方,端详着同一个俑。
虽然这些价值连城的宝贝不会说话,但是,他们都经历过。他们经历过帝王将相跪在他们面前祈祷,他们被摆在大户人家的博古架上炫耀,或者被那些文人雅士拿在手里端详,被卖给达官贵人,以求升官发财,荣华富贵;或者干脆就是刀光剑影,尔虞我诈,人世间最肮脏最丑恶的事都在他们面前上演过。但是,他们从不开口说话。几千年过去了,长在身上的是包浆,留在心里的却是人世间的喜怒哀乐。
相聚都是缘分,范五爷说:活着多好啊。是啊,命运弄人,想在一起的拼了命了也没法在一起,有的人一转身就是一辈子,我们看着这些千年的印记,而这些千年的印记也在注视着我们。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人生几度秋凉,五月槐花香。
6 ) 《五月槐花香》:花开花落谁家去
若不是这部《五月槐花香》,真不敢恭维邹静之那“天下第一神编”的名头。偶然间得知他是位诗人,并不仅仅是只写逗闷子戏的剧作家。也许他一直想表明他诗人的身份,所以在这部戏里,他开始为自己的剧目注入诗意和悲情。表情达意总需凭借,于是槐花意象自然而然地出现在戏里。
读过他为《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插曲写的歌词,“婆婆丁在墙外面静静地黄”,“像家里的日子一年又一年”。由此猜想他是爱写花的。浪漫从花开时的绚烂和花败时的落寞中油然而生。而花开花败不由人,对花儿的吟咏又多了一份宿命的悲情。
而这次为什么是槐花?槐花不是名贵之花,户家院里多有种植。槐花的平民性还在于它可以食用,与其它品种的花只可远观不可亵玩大相径庭。故而槐花是平民自娱自乐的道具,是平民苦中作乐的生活的一部分,而“欲悲不能”是一种不可言说的莫大悲凉。正如朱伟所说,槐花“寒气极重”,“夏夜因这槐香浸洇而变得悲伤”。
纵观全剧,槐花是意象,古玩是由头,民国是背景;情是核心,苦是滋味。
整个故事由古玩而起并围绕古玩展开(用古玩讲故事顺便普及古董知识,充盈了全剧的文化意味)。若没有古玩,佟奉全不会结识范五爷,范五爷也不可能答应把莫荷许配给佟奉全;若没有古玩,佟奉全也不会认识茹二奶奶,陷入“债债相抱债债相欠”的漩涡。古玩牵出一个个人物,人物出故事,故事再出人物,多条线索并行交汇,编织成一环扣一环的情节之网。剧中几乎没有多余的情节和人物,笔笔生波澜,,每个人物都有其存在的深意,每一个情节都是后面故事的铺垫。
编剧过于强大是好事也是坏事。好在作品可看性极强,雅俗共赏;坏在娴熟的编剧技巧变质为卖弄,“故事自以为是,细节往往就被忽略”。剧中有颇多牵强附会、不合逻辑之处。情节也冲淡了历史背景,战争在编剧需要的时候打响,不清楚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
精彩的剧本造成强编剧而弱导演之势,只见邹静之在台前尽情表演,张国立只能在一旁轻声附和。作为导演张国立合格却不出色,尽管张国立、苗圃的表演可圈可点,拍摄技法和构图用光颇具匠心。比如槐花意象的展示全赖导演,而导演在此一方面表现得较为无力,只于结尾处照应题目;再如剧本矛盾冲突太过密集,台词量太大,导演应做缓冲措施,使全剧有留白,有观众回味和想像的余地。显然导演没有做到。由此再说到邹静之,他用海量的台词,用蓝一贵、索巴这样的小丑让本剧雅俗交合、通俗易懂,使本剧更像一部戏剧而不像一首诗,而我更希望这部戏能再淡雅一些,再完美一些。
故事发生在民国。新旧交替的年代,社会纷繁复杂,各色人等轮番登场。有索巴这样的恶人,也有佟奉全这样的善人;有茹二奶奶这样在历史的阴影下追求新生活而不得的人,也有范五爷这样固守腐朽王朝无谓尊严的人。
主角是佟奉全。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佟奉全。佟奉全的悲剧既是时代悲剧,也是性格悲剧。他的悲剧就在于在万恶的社会偏要做一个善人,身为草民偏要讲原则。奉全奉全,凡事都想求个周全,总觉得对不起别人,其实最对不起的是他自己。这便是善人的悲哀:往往归咎于自身,自怜自叹,却不能把眼光放开,看到这红尘中人人都在命运的捉弄下身不由己。他岂不知乱世之中求生都难,想在情义上求得圆满怎会容易。莫荷说他拘泥于小情小理,分不清大是大非。所以他折腾了一辈子,情债依旧没有还清,还总丢了魂似的找人。
命运铸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佟奉全春风得意时也曾神采飞扬,后来坎坷的经历使其越发窝囊。而最能体现命运与性格交互影响的是茹二奶奶。
多年的压抑注定了她挣脱束缚后的放纵,王府里形成的不健全的人格注定了她面对冷落时的消极。她的沉沦虽说是咎由自取,但本质上还是在王府里种下的祸根。
就像佟奉全年老之际的顿悟,人生正如面前的一盘菜,酸甜苦辣,百味陈杂,而布菜的那双筷子又不知掌握在何人手中。想到了这一层,我想他对于年轻时不想造假又不停造假的经历便释然了。
如果人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的话,那么人至少可以控制自己的感情。感情由心底生发,爱或恨,上天也无从干涉。本剧表面上是写古玩,实质上是写人情,各种各样的人情,亲情、爱情、邻里情。也正是情感把各色人物串联起来,绘出一幅民国风情画。佟奉全欠了那么多债,说到底都是情债。奉全和莫荷的感情最为缱绻也最令人感叹。奉全和秋兰的感情全因机缘巧合,最终日久生情倒也成了生命中的一份温暖。
命运是苦的,感情开始也许有一点点甜,其后往往是尝不尽的悲苦。这是一部从头苦到尾的戏,短暂的甜蜜不过是插曲。而本剧最值得称道的,是用考究的光影含蓄地表达了人间的大悲大喜。
槐花开了,小院空了。槐树下相聚的奉全和莫荷只能相看泪眼。人生是荒谬而可悲的,等不到花开,止不住花败,被风吹散的花瓣又不知落到哪里去。一年又一年的花开花落中,日子无情流逝,所幸还可以从感情中取暖。无论是天作之合还是阴差阳错,“有情就好”。命运无人知晓,而情感永不泯灭,就像邹静之在片尾曲中写的:
花开花落谁家去,一片一片情意长。
2005-12-10
这两天又看了一遍,最有感触的国产电视剧之一
当时觉得两个善良的人,用心把日子过下去都会好的。张国立找邓婕找了很多年那个情节,很感动。为他人付出的,都值得感动。以至于总去家乡的桥边看槐花。虽然不是特别好的剧,但能给人一些东西,总是好的。带着我想到过去的一些事情,心里总有些泛酸。
好戏是面子,文化是里子,误会是永动机,人物关系是必杀技
严重被低估啊~~~
争来争去,尔虞我诈,互相投射互相认同互相投射认同。就为了个古董!烦透这帮子人了。
其实就是纪晓岚的铁三角,加上邓婕苗圃再热炒一次冷饭。
一部好看但负能量元素有点超标的剧集(对勾心斗角与人心险恶描写得过多)。剧集本身具有本世纪初上下那段时间(国产电视剧)的特点,可以说是特色也可以说是缺点,就是扣子系得太狠了,每段剧情设置得特别虐,剧情太过于跌宕起伏。
自导自演的危害是容易把自己拍成完人,有些剧本细节、时间线的问题,譬如为了拼石头佟奉全被关了一年?茹二沾了鸦片卖家产似乎几天的事? 民初一跳跳到解放,似乎把抗日抹去了
对这部剧有印象是因为张铁林就算是演个破落户也有股皇帝的劲儿。
国产剧的绝对精品。一条琉璃厂街,熔尽时代、北京城和众生,对市井人情的极尽描写处,跟隔壁《贫嘴张大民》可并称双璧了。铁三角合作过那样多,到了这部剧才算完满了一个劫数。
邹静之的本子,铁三角的架子,还是有趣的。
京味十足。从此注意了一个叫邹静之的编剧。不敢相信这也是国立大叔拍的啊,601个电话也是他的,比一比吧。国立您还是拍电视剧吧。我相信你。
真的很喜欢这部电视剧,内容充实。我读大学时候看的,五月槐花,荧屏飘香。
我好复古啊
x
三个人两两捉对就好看。
时间线上有点乱,背景上像是北洋时代,但却又一下蹦到了解放战争,对民生物价的考据上有一些硬伤。不过邹静之的编剧在人物塑造上整体是合格的,佟的命途多舛,蓝的机关算尽,范的遗老腔调,茹的缺爱迷失,莫的敢爱敢恨以及索的逐利忘义,甚至于洋大人的贪婪阴狠都挖掘出了丰富的层次,令人过目难忘
张铁林演得太好了
佟奉全的悲在于太善良,太有原则,但也是由于一片真诚,得了善终。蓝掌柜的悲在于小心眼儿,太过精明,最后什么没捞着但也还算平安。二奶奶的悲在于太过有钱但又不了解古玩行当,总是对不该寄托幻想的人掏出真心,但真有了真心人却总想拿钱去换人心。最后佟奉全不也说了吗,只有真心才能换真心。
张铁林演的范五爷演的最好,虽是遗老做派但也硬气悲壮。唉看张国立两口子的戏多了,总是不喜欢他们两口子在戏中对台词讲大道理,可腻歪嫌啰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