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办方贪婪,观众也可以贪婪,承办方不负责任,观众也不用负责任,人性的丑恶真是在最自由的状态下放大到极限,迈克尔朗是理想主义者实锤了,20万观众确实为了音乐来的,但谁说傻逼和混蛋不能热爱音乐呢?这种truth is truth的感觉真好,丑闻被公开调查,人们可以直面这场灾难,即便资本家想遮遮掩掩也逃不过公众的平反,经历这种“peace and love”真是够吹一辈子的了。
写到最后,bull shit真是个好词[玫瑰]
一共三集分别记录99年Woodstock的三天,每一集看完都能让我speechless,到底what went wrong?很容易把原因归咎于主办的这几个人,毕竟为了节约开支提高物价、减少设施和警备都是事实。片子甚至有点引导观众去责备把气氛炒的过热的artists,特别是Limp Bizkit,但他们也只是在做自己的工作啊。而每一个制造并且参与混乱的人又何尝不应受到谴责呢?很明显有很多人去那根本不是为了音乐,不是为了peace & love,而是满足自己的ego,享受三天不受约束、没有repercussion的待遇,都不必说他们之后做的疯狂的事情、如拆音控台、纵火等等,连最基本的身边垃圾都不愿捡一下,当时的那一代人真的完美呈现了接近世纪末的那种无法消弭的躁动。片中的footage非常令人惊讶,人间炼狱、Lord of the Flies即视感,很惊讶居然似乎只有伤者而没有死亡。
年轻的时候也经常去音乐节,确实鱼龙混杂,除了音乐之外的体验都很差,但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当作是享受现场音乐的代价。
采访了不少人,告诉我们不要把几十万小孩聚在一起又惹怒他们
哎 太难了女性。。 已经能想象到评论 “谁叫你去这种音乐节” “去了就要做好被强奸的准备”。tomorrowland确实可能是见过把organizing和producing做到极致的大型音乐节了,背后的planning和logistics太用心了
三天的社会实验,音乐节这种比较极端的环境在没有规则约束并且有着不合理现状的推动下会发展成什么样。题材真的有意思,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社会事件的记录了
地狱音乐节
消费主义对反消费主义的消费、性解放的失败还魂、理想主义与资本媾和的实验产物...纵观千禧年后的头二十年 人类仍在世界各地犯同样的错误
“Piece of shit” 一个商人要无耻到什么程度才能用人群样本大小来合理化强奸和犯罪的发生概率,一个商人又要贪婪到什么程度才会无视那些恶臭和崩坏一头扎入名利场。”到处充斥着权利的优越感,他们觉得对你拥有某种特权,于是对你做什么你都必须受着。”你要见一见恶,才知什么是恶,然后余生都是提醒自己作为一个人不要作恶
woodstock69适合带孩子去 woodstock99是冲着造孩子去的 wrong generation 演出阵容本身也很有问题 简直地狱版伍德斯托克 策划工作做得一团糟
音乐节三天 一集一天 90年代的20岁上下年轻躁动男生不正长成了如今中年吗 或有些成为了美国各行业的“中流砥柱” Metoo姗姗来迟 近些年的高度性别对立和身边厌男情绪激增 也都是有迹可循的
99年音乐节骚乱回顾,简直是个聒噪到癫狂的致幻“伊甸园”。题材特别棒,可惜成片离佳作还有一定距离。创作者让这些亲历者们复述这场骚乱的来龙去脉时,倾向性当然不言自明——就是大伙儿玩得越界了(网飞也是为了适应当下的政治正确,把当年的反叛青年批得太狠了);虽然我不是摇滚迷,但觉得这样拍有点浪费题材: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从来都是一个象征,素材这么丰富,完全可以多拍几集,静下来慢慢分析整个事件的内在机理,简单讲就是全片缺个不停毒舌的齐泽克或者津巴多。它作为一个现象太有代表性了!它是野蛮自由的乌托邦,它是反叛一切的嘉年华,它是情绪共振的无意识,它更是了解美国一代人的样本切片。
大型人类社会实验。
人变成了被欲望和情绪驱使的动物 疯狂下受到伤害最大的永远是女性……
riot三日体验券
条目名字有误,应该是Trainwreck: Woodstock '99。纪录片不错,好多Boobies(雾)。呈现了不少当年的细节,最终疯狂闹剧并非一下点着的,是三天的恶性积累,背后更是时代的愤怒与躁动。Michael Lang在《制造伍德斯托克》里面就被李安描述的很准确了,尽管热爱音乐,但他显然是个更为精明理智的商人,他的热情更多在于“制造一场空前绝后的活动”而非“和平与爱”。感觉99年的起因就是为弥补94年没赚钱的遗憾而已。但时过境迁,那会的乐队全是愤怒系的,台上一群精神病,台下一群没开化的疯子,除了制造麻烦没有别的出路了。滚犊子的和平与爱,骗傻子钱包的东西,摇滚乐就是个名利场。
insane
眼睛离不开flea的前面和后面
值得被记录
想当年99的VCD被我看了无数遍,也不知道最后是这样终结的。前半部分带回来很多旧时回忆,后半部分却又那么发人深省。。。主办方根本没有策划好,就来了一场大型社会实验,结果可想而知。
那么多年轻人放在一起,没有任何规则约束,再加上毒品酒精和台上硬核摇滚的推波助澜,当然会发展成骚乱。在那没有社交网络的年代,现场不知道发生了多少罪恶,多少被assault的年轻女孩没有站出来。
看着愤怒的观众一边唱着Rage Against The Machine的freedom,一边把伍德斯托克砸得个稀巴烂,心中不免暗爽,至于Love and Peace和 Sex and Violence是不是一个硬币的两面都不重要了
很有趣的片子,一个用伍德斯托克招牌商业化尝试尽量赚钱的音乐节怎么变成一场大型社会实验的。几十万人乱七八糟闹了三天,最后没出大规模死亡事件,其实运气已经很不错了。组织方为了尽量多卖食物饮料,在进场时候认真搜查随身物品,没带进什么武器可能歪打正着是他们办的最靠谱的事情。最后一场show的时候为了烛光守望发了一堆蜡烛是真的字面意义上放了最后一把火,一帮像动物似的在营地胡混听了三天摇滚乐的青春期小孩(主要是男孩),这时候拿到火源还能干啥呢。放大一万倍的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