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是在青春期面对胸部发育和月经初期的困扰,也会面临穿衣打扮过分引人注目怕人议论和骚扰。割礼是把女性樱唇全割了。女性要培养攻击性。女性要制造自己的规则而不是服从男性的规则。女性是智慧,强大,愤怒的。有时候女性容易给女性更好的标准,给更少的包容这是需要反思的。女性为什么要理所当然的忍耐和付出。学历给我们说话的权利。不要拿伟大的女性来框住自己每一份工作都值得被尊重。所有女性都是美的无论肤色和五官。有马斯克的母亲。很多男人做爱都喜欢幻想自己色情片的男主角女人是女主角,男人很少去理解女人的敏感点。无知是件可怕的事。爱是乍见之欢,久处不厌。男人在财务自由的失去,扯平了他的出轨负罪感,他们虽然出轨但没有胆子承认。男人大多数都嫖娼。老了心里会逐渐有脆弱和不安。国人普遍获得很压抑,含蓄隐忍。做母亲这份活是永远干不完的,所有的身份都随着孩子的到来而到来。人流在爱尔兰不合法。女性的权益要自己学会争取,敢于证明自己的固执精神。强迫女性结婚是为了保证每个男性都拥有自己的奴隶。所有的忍让会让他们更加猖狂。不要让一个男人打你一次,有一次就有二次。社会只有真的打人,杀人才介入。在颜值至上的年代,女性颜值其实不是那么重要。接纳自己,自信的样子最美。女性的价值是自己给自己的,不是环境,不是男人。无论你是否喜欢你自己,请善待你的躯壳。生命本身就是美
从出生到长大,按人一生的时间线进行采访。 从计划生育的孩子无法出生,多年前的产检检查出女孩就打掉;到青春期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压迫和恐惧,qj和xq,暴力和欺骗,无法做主的婚姻,到割礼和圈颈,嘴角打洞.......太多不计其数的对女孩子的迫害,从民族到宗教,从社会到父母。如果有幸逃离了这一切,又要面对渣男的欺骗,堕胎的伤害,婚姻的压迫,冷暴力到家暴。 很幸运生在这个时代的中国,至少到目前为止上面的这一切我都还没有经历过,唯一受到的不公可能是学习就业中的男女的不公平,以及社会上对女性的性骚扰吧。在以上这些苦难面前都不值一提。
纪录片中提到的非常重要的改变这一切的就是教育,有教育有思想,有本领才有金钱。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一个女性受到足够水平的教育,掌握了求生的本领,才能有底气和勇气在这个充满危险的世界对抗住一切,然后活出自己的世界。不需依附家庭和男性,所以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当今中国社会固然还有弊病,但至少至少基本上的女性都已经能够接受到教育,有自我选择的意识和能力,这就足以。
其次一个重要节点就是,当一个女性受到迫害敢于大声求助,曝光迫害者。然而随着发展,在言论自由方面zf是实实在在的退步了,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对言论自由的禁锢,专制是无奈的,但思想是自由的,我想总有一天这个局面会成为历史吧?但愿。
《女人》这部纪录片所面对的问题都是我们当下在讨论女性话题时经常面对的:容貌焦虑、职场歧视、家庭暴力、经济独立、生育问题、月经及性需求等等。影片如此全面地直视这些问题,让这群女人们在特写的镜头下诉说着自己的亲身经历,于无声处听惊雷,一下就让纪录片本身有万钧的力量。其中几个中国女孩儿的经历更是让我们感受到“时代的眼泪”:一位女孩儿因为家庭原因不得不把念书的机会让给哥哥,一位女性因为上头的那些大家都懂的,不得不打掉肚子里八个月大的孩子。这些问题曾经存在,现在依然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当她们泪眼婆娑地诉说着那些惨痛的过往时,就足够狠狠扇那群高高在上地说着“女人已经得到够多了”“中国的女性地位已经比以前进步多了”的人一耳光。
很长一段时间里,女性都理所当然地被异化为“客体”与“他者”,就像《82年的金智英》里所展现的那样:女性被安排去这样或那样做,但这并不是在认真倾听女性诉求之后与女性达成的平等的社会分工。大多数情况下是男性强行塞给她们的,比如像金智英被安排在家带孩子,有的男人会觉得:不用工作还不轻松吗?但这样的安排真的是女性所需要的吗?而且在家带孩子就真的轻松吗?
男性在安排女性的时候很少会从女性利益出发,大多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在这部分男性眼中,女性就是一些漂亮的“小鸟儿”,只会唱动听的歌。他们看不得“小鸟儿”胆敢反抗自己。所以当杨笠这样的女性站出来、在台上像男性一样讲着略带冒犯的笑话的时候,一群骨子里自卑的男性不由得“炸毛”:怎么这儿有只不听话的“小鸟儿”了?
特别是最近看到弦子等女权斗士受到的网络暴力,实在令我寒心:为什么一点点进步的推动都是如此困难?
可是我更想反思的是,愿景如此美好的平权运动,为什么没有温柔地抵达它的彼岸,而是在两边激进的对峙中被一直延宕,以至于都快要被自我感动所淹没?
前几天我在自己的一篇影评底下与人就某一点讨论起来,然后收到一位看客的评价:
为什么把他的这条评论拿出来?因为我觉得,它从侧面反映了,理性的交流正在从互联网的大环境中退出。
当今世界有种愈发情绪化、愈发感性的发展趋势,虽然这不是现代人的特产——毕竟历史上从不缺乏感性的、激进的、有理想的青年。但是我觉得互联网尤其助长了这种感性主义的泛滥:当互喷、对骂被当作是理所当然,甚至能得到官方的支持、官方亲自下场的时候,我觉得这是超级危险的。因为这会让一部分人陷入因身份而获得的“绝对正确、绝对骄傲”的陷阱里:当我们在高喊“LGBT pride”或者“姐姐来了”时,是否存在有一部分人被一种高昂的情绪蒙蔽了双眼,认为自己的身份就是无比光荣的,于是放弃理性而变得只会叫嚣,从而忽视了平权本该拥有的意义?
我记得《破产姐妹》里有一集让我很不舒服:一位Transgender来到Caroline和Max的窗口买蛋糕,心直口快的Max无意识飙了一句脏话,被这位Trans听到,Trans觉得自己受到了冒犯,于是她不顾Max的道歉,拉了一帮LGBT在她俩的窗口前示威,到处宣扬她俩是充满仇恨与歧视的危险分子。最后这集以Max和Caroline接吻、LGBT们误以为她俩是les于是与她俩和好结尾。那时候我在想,这也太over了。
我们真的需要这样逼迫来的认同吗?
再举个例子,我们经常能在短视频里看到这样的价值观:男人为女人花钱是天经地义,女人可以无限制的无理取闹而男人必须无理由地无限包容,不然就会上道德,女人付出了多少多少,女人有多么脆弱,男人都不懂得心疼都是人渣,男人呼吸都是错。为什么会有这种畸形的价值观形成?这种畸形的价值观是否受当下女权观念的影响?
当老师们在课堂上讲历史都不被允许使用“nigger”这个词时,当《老友记》的主创们为没用黑人演员含泪道歉、小美人鱼都可以是黑人时,我们真的还没有意识到这种廉价的、煽动的认同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吗?当任何一种形态都必须要被定义为“美”的时候,“丑”是否失去了意义?还是说我们这个时代,已经矫枉过正到连词语本身都要被重新赋权?
可是这里又会有一个新的矛盾所在:当你试图和你的对手讲理性时,你会碰到根本不讲理性的对手——如何用压抑与克制打败对方排山倒海般被情绪裹挟的伪价值、伪正确?
所以我的朋友讲过一句话:“有时候可能不得不以不那么正确的形式,取得最后正确和正义的果实。”当年我在广州参加某LGBT组织活动的时候,一位小姐姐谈到这个“pride”是否矫枉过正时,她说:“正因为我们被取消了骄傲的权力,所以我们才更要骄傲给别人看。”
于是大家不再认真探讨和平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平权的声音成了谁更激进、谁泼脏水更厉害的比赛。我不知道这么做的后果会是什么,但我知道的是,如今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正在这么做。
而且,当我们以“不那么正确的形式”要挟得到“本应得到的东西”的时候,真正的尊重是否就已抵达?
再拿前面提到的短视频里价值观的例子来说,我觉得除了体现“部分女性假借女权的名义压榨男性”这一方面外,还体现了一部分女性无意识地或者是甘愿地被客体化、物化。当女性理所当然地认为男人就该为女人花钱的时候,她们也是在给自己明码标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也谈到:“女人的不幸就在于她受到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的包围,一切都促使她走上容易的斜坡:人们非但不鼓励她奋斗,反而对她说,她只要听之任之滑下去,就会到达极乐的天堂。”
我们还能想起女权斗士们的真正诉求吗?是同工同酬,是不再面对“荡妇羞辱”,是和男人有一样的话语权、得到和男性同样的对待,而不是总要被冠以“女博士”、“女司机”!
所以我很喜欢古早的西方文学,我觉得它们都有一种直面苦难的勇气,尤其是俄国的一些作品,以老陀为代表。现在的价值倾向,让我觉得这种“勇气”正在被消解,取而代之的,是廉价的煽情和感动,最后通通以喊口号式的“爱最大”“用爱发电”来俘获观众,让人变得不会思辨,只会索要。
所以说,虽然真正的平权,是我们一定要争取的;但也一定要警惕,我们是否正在被激进的情绪所裹挟,而让我们离初衷愈来愈远。
终于还是决定开个自己的公众号:Imagine Heaven。
割礼? 割礼是一种习俗,分为男性割礼和女性割礼两种。男性割礼即切除部分阴茎包皮,女性割礼是割生殖器,再缝合。早期割礼普遍使用石刀而非金属刀,都在青春期或青春期之前进行,有些阿拉伯民族则在临近结婚之时进行。男女割礼在非洲等地盛行,是千百年流传的残忍习俗。 女性割礼:与1940年代相比,埃及15到19岁少女进行的割礼盛行率已经从96%减少至81%;但15至48岁的女性中仍有91%都接受过生殖器切除手术,切除她们部分或全部的外生殖器(阴蒂与大小阴唇),有的国家甚至会将阴户缝合,只留一个小洞作为排经血之用。 女性的割礼是一种仪式,于四岁至八岁间进行,目的是割除一部分性器官以免除其性快感,并且确保女孩在结婚前仍是处女,即使结婚后也会对丈夫忠贞。一般估计,全球大约有一亿三千万名妇女接受割礼,而且每年还以二百万人次成长。在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以及冈比亚等三国,几乎所有女性都必须接受这项痛苦万分的手术,在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与菲律宾,接受割礼的人数也很多。 割礼的目的之一,是提供给男人可靠的“验贞”方法。他可以通过检查新娘的外阴情形来判断她是否处女。性交时女人伤口被撕裂,然后愈合,然后再撕裂,就这样周而复始、苦不堪言。当丈夫外出放牧或务工时,这种割礼功能亦可用于他回家时来检验妻子是否忠实。 原始宗教的禁欲戒律认为“女子两腿之间有肮脏的、致使男人堕落的东西”,认为“女子不应该对性有兴趣,这是恪守贞操的根本”。
“就这样,如果没有人再赞美你,你要怎么去爱自己呢?”
👉 真实的记录。很浅薄的看了一遍,暂时没有特别大的感触。
花了两个小时 认真的看了这部影片,在影片中提到了很多社会热点问题,“职场性别歧视”“家暴”“妇女儿童被绑架”“容貌焦虑”等问题,导演通过采访者自述从一二视角表达她们的心声,作为女性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感觉受到了歧视与不公,现如今我们国家政策在不断更改针对人口贩卖,家暴等行为出台相关法律,但社会上的这些现象却没有明显的降低,对于女性与男性的不同,观念也没有彻底消失,在社会新闻上永远会出现“女大学生”“女博士”“女司机杀手”“女上司”……一些普通名词但凡加上“女”一字,感觉有另外一层意思,在影片中有一位女性曾言,“在我们厌恶男性的同时,没有人想起男性也是一位女性母亲所教育出来的”为什么我们不会去改变呢?去教导自己生育出来的儿童尊重女同胞。去告诉他们性别的平等。去塑造女性的伟大,而不是去贬低。
在女人这部影片中交代的问题需要引导我们去深思,这些问题为什么会存在,容貌焦虑这种心理的造成是因为在当今时代外表姣好总是会获得一些红利,网红,明星这一些职业必须明白容貌对他们的重要性,焦虑的存在即是我们本事一次心理造成的,追求“白幼瘦”“瓜子脸”“锁骨里放鸡蛋”一切一切的变态审美,不就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嘛,告诉旁边人这种叫美,不去思考美的定义,追求外貌美,去忽视自然美,人文美,社会美,去教导美不是只有容貌。
女人这个纪录片真的很值得推荐,可以打开你对观念的见解,对于问题的深思,去思考社会的不公现象,提高对女性的认知等一系列问题……
花了几个晚上的睡前时间看完了纪录片《女人Women》。我似乎更成熟了,在性别认识上,在作为一个女人对自己的看法上。
我自豪自己是一个女人;我庆幸我能够学习工作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当遭遇到性别劣势带来的不公时,我希望我也有勇气去对抗;我坦然两性带给我的欢愉;如果我想,我应该也会孕育一个孩子;面对一切封建糟粕,女人要勇敢反抗,不要再假借“传统”的借口对女人这个群体造成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伤害;我希望我作为一个女人也可以做事业上成功的女性;我有权利去选择自己想要的婚姻,我会永远地强硬地对家暴说不;褪去曾经的稚嫩,我更加明了自信、自爱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女人,我也要坦然面对衰老,我可以生理上慢慢老去,但我永远不会是一个old lady;女为悦己者容,而悦己者就是自己,我打扮我化妆是因为我爱自己;做一个让自己满意的女人。
女人很伟大,很脆弱也很坚强。最重要的是,要做一个坚定有力量的女性,自信而勇敢。
3月8日。
自从看了一些女性书籍之后,一直都很想借各种机会聊聊女性。
今天就拿一部群像纪录片来一起聊聊吧。
就在今天聊,而不是昨天。
这是纪录片开篇第一位出场的女性,她诉说着我最为之震撼的故事。
而我却直接能从她的眼睛里看到恐惧,从她眼睛里看到我的倒影。
她是创造世界纪录的女性,也是性暴力和人口贩卖的受害者和幸存者。
但为什么她连勇敢地说出自己所受之苦都如此艰难?
是因为她作为受害者,谈论起那段经历会复触自己的伤口,因此才对此避而不谈?
不,绝不如此。
上野千鹤子和铃木凉美曾经在《始于极限》一书中谈过“是否该利用自己前av女演员的身份?”
铃木凉美女士曾有av女演员的工作,尽管她已经进入写作领域,也会有各界人士推动她利用这层身份写一些相关的文稿,一定能获得不错的收益。
有一阵子人们常问我:“你后悔拍AV吗?”这就跟诱供似的,我知道正确答案是什么,对方肯定希望我回答:“后悔也是有的,但没有那段经历,就不会有今天的我。”
世人试图把我们分成两类:要么是受害者,被迫拍片,受尽苦难;要么是积极向前的强大女性,经历过旁人看来十分消极负面的过去,但仍顽强地跨了过去,或以之为精神食粮。
追求热度的社会媒体迫切想要建立“已经挺过来的”女性人设,明面上,媒体要展现不为曾经所受苦难而困扰的女性形象。
但以此为基础,这些“挺过来”的女性也失去了大谈受难经历的权利。
而不甘愿被定义为受害者的人,社会利用她们的「恐弱」心态,将受害经历转化为她们的弱势之处,逼迫她们闭口不谈。
到最后,她们所受的苦难都被隐藏起来,无人知晓,无人提及,社会依旧照此运行,苦难依旧照此发生。
一直到今天,我们才能发现,「说出」这个行为居然是“罕见于社会”的。
在《女人》中,来自50多个国家、2000多名女性共同站在这104分钟之中说出她们的故事,我们作为「女性」的所经所历才被如此直观的展现出来,才被社会知道“原来她们是这样的”。
所以啊,别害怕说出,
那是我们直面苦难的勇气,是我们强大的证明。
我经常说,影视存在的意义之一,就是让我们去见证、去经历一些可能无法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
而处在单一时间线和单一环境的我们,是否知道女性所受苦难并不会在某个方面、某个时间段就消失?
先说生老病死。
在这部纪录片中,有人2岁就已经被指定婚姻,注定自己一生的命运;
有人自青春期时便开始遭遇亲生父亲的长期性虐待;
有人怀孕八月有余,却要被迫堕胎。
除开年龄,这些压迫也发生在各界各域。
“如果我哥哥考上了高中,那我就要失去我接受教育的权利。”
割礼、唇盘、不允许堕胎。
她们因宗教、风俗被剥夺享受性的权利;
被丑化以不让外族人与她们勾结,被当作怀孕繁衍的工具。
她们比同级男同事做的更好,但得不到应有的职位与薪资,要接受“女人做不了”的评价。
当她们去控诉,社会却不愿意去听她们的声音,对于社会来说,男性便是正确性。
104分钟以后,我们发现世界如此奇妙,她们所受不因为她们的年龄、领域、所作所为,只因为一个最简单、也最无法控制的理由——她们是女性。
因为她们是女性,所以就该被客体化、被物化、被排除在社会之外,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如此荒诞。
而这就是被隐藏的、真实的世界。
然而,我们也在这个世界中找到了自己的自由之道。
尽管我们所经历、所热爱的事物如此不同。
但我们找到了自己的步调,自己的方向。
我们作为女性,在世界上如此肆意的绽放着。
世界上仍有那么多与我们相同的人,
成为女性,真的很棒。
最后,国际妇女节快乐,祝你也祝我。
图/纪录片《Woman》
🎫🎫各位对影音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下评析公众号:【七乘七杂货铺】
我们传递评析,共享思想,彼此交流,欢迎加入。🎐🎐
女人真的很美好啊,温柔、敏感、坚韧、生动有趣。对于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所处的困境,每位女性都应该保持清醒,即使不去战斗,也不要麻木,不要愚蠢!
“在这个世界上,女性从诞生出来就要走更多的路。”痛苦和悲剧从来不分性别,可能只是,女性承受的痛苦太细碎了。第一次月经,第一次恋爱,第一次生育,第一次老去…每个过程都会有一些细碎的你甚至不以为然的痛苦。纪录片里的每个女人都是真实的,鲜活的。她们会因为月经比同学们都要迟而羞愧,因为爱人挑剔自己身材而自卑,因为皮肤的松弛而号啕大哭,因为丈夫的背叛而绝望作呕。这些微小的痛苦是女人的群像,有的人在爱里安然度过这些阶段,有的人直到老了也难以忘怀。看的时候第一次强烈感觉到,女性是一个命运的共同体。
女人,不被听见,不被看见,想达到男人同级别的职位就要付出好几倍的努力,从小就生活在被骚扰被性侵的担忧之中,因为自己的性别就要不得不去做出一些身体或事业上的牺牲。这片子看得我边哭边笑,因那些被贩卖、被割礼、被父亲常年性侵、被泼硫酸、因重男轻女被强制退学、被强制堕胎、被出轨、被强奸而坚强活下去的女人而流泪;为第一次体验到性高潮、收获爱情/家庭/事业、自强自尊自爱的女人而开心。*性那部分过于异性恋, too much information.gif
67/365 MK2 nation 法国电影院终于开放了🥳 和当时同类纪录片《人类》差不多,只不过这次都是以一个女人这个角度来说话,泪点有点多,第一次流泪是因为那个为了弟弟放弃学业的中国女人。 这类型纪录片,会去看的人早已非常有尊重女性的意识了,而那些不尊重女性的人自己也不会去看,看了也不会有什么改变。无解。
看到有人评价这部纪录片专注于“黑”中国,因为选取的中国素材是计划生育与家庭教育的重男轻女,实在有些可笑,这部纪录片里所拍摄是超越民族、肤色、外貌的女性,她们是不同的个体,更是一个整体。无数次为片中展现的女性遭遇而落泪,更感动于女性的力量。为我的女性身份而自豪。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男权社会一直在尝试如何“驯化”女性。糟糕的是,有些环境里,顺从已经被写进了基因。可喜的是,觉醒和抗争一直没有放弃。归根结底,女权文明的进步最终一定是来自既得利益者者——也就是男权主义的反思。
中国的两个女人把我讲哭了,一个是学习机会让给弟弟,一个是独生政策被逼引产。
我要给一百颗星星。直接给我整泪目了。独白,直面观众,稳定的镜头,打破第四面墙,影像丝毫没有削弱真实的力量,反之增强了它。通过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容,我走近了她们的青春期发育、性、婚姻、情感、孩子、教育、职场、性暴力、癌症、衰老……以及随着这些经历而来的欣喜、尴尬、依恋、幸福、轻蔑、愤怒、不甘、哀伤、痛苦……这也是我的经历,我的情感。仿佛在和我对话一样,屏幕外的我和屏幕内的她同哭。影片开头和结尾安插的两段舞蹈,一个在水中一个在高楼,美极。女人,无论是何种肤色何种民族说着何种语言,何种身材何种年龄何种阶层,都让我感受到美。
她是别人的姐妹、情人、妻子、女儿或是母亲,但她更是她自己。
不过是一半人类的日常,却要坚强着说,“做女人是一件很好的事”。
从子宫到坟墓我们紧紧相连,手挽着手,谁也没法斩断彼此之间的联系,女人们,每一寸肌肤,每一道褶皱,光是端详就让人落泪,笑容和嘴角上扬的弧线令人心碎。久经风霜的面庞,无论稚嫩或苍老,无一不是美的,仅仅是讲述她们一生的故事,被侮辱、伤害、欺压、出卖的女人们,被献祭被磨损的女人们。抬眼或转身一道深刻的注视,好奇的凝望,似乎穿透了女性存在的历史。我们永恒的钝痛和共同的伤痕让我们无法不勇敢,无法不去起身,去夺回失地
女性必看纪录片 全球女性都是命运共同体 这个视角上 国藉民族人种宗教性取向统统可以模糊掉 只有女性(包括变性者)和非女性。一位受访者说 如果我是男人我会用各种规则去束缚女性 不许她们工作或投票只许她们在我同意时生孩子并由我决定是否抚养 束缚正因为她们比男性更强大。从受访者背景看 西方社会女性地位相对好但仍会有家暴职场歧视和强奸发生 非洲中东和印度则是炼狱模式 人口买卖童妻割礼泼硫酸普遍存在 而天朝最受诟病的是计划生育 受访者说8个月被强制引产时影院惊呼。全片主旨希望女人自信自立 明白自己的强大所在。要发声!要反抗!要上学!要工作!要锻炼!要保护自己!要掌握生育权(堕胎权)!要take it not beg for it!一切男性天然拥有的东西 女性都应该拥有 而这改变需要每一位女性参与其中。
影片的沉重和我的肤浅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知识储备的缺乏和人生经验的空白,使我无法透过屏幕去设身处地,去思考,去感受(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太疼了)。我唯一最强烈的感受,能够真正震动我灵魂的是,我从此以后,再也不会把女人只当做女人来对待了,她首先是一个人。
一句台词不漏的看完了,我想说影片里展现的女性所有痛苦的、恐惧的、不公正的遭遇,不及现实中的千分之一。在遍布荆棘中野蛮生长,迈出的每一步都要付出比男性多几十倍的努力。我认同这句话:对于女性自我保护,提升自我比法律更有用。
无以言表。希望每个人都来看这部纪录片。下辈子如果可以选择性别我还是会选择成为女人。虽然有不幸,但我仍为身为女性而骄傲。生而为女无罪,你不需要抱歉。
一张脸是一个世界。
刚看完打开豆瓣,时间线上整齐的排列着四条广播。一条是监控摄像头下中年男人撞飞了一个女生,一条是保定小男孩诱j小女孩,一条是公交车上一老头当众猥亵女学生,还有一条是贵州18岁男高中生以一种近乎表演性质的方式杀死了女友的姐姐,一个保护自己妹妹的姐姐。
文字难以表达内心震撼。2000多幅女性自画像,来让我们感受女性的痛苦和力量。我依旧要向这些女性、向生活中每一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女性表达我的敬意。从18岁起,自己的女性意识渐渐觉醒,无数优秀的女性启迪着我的智慧,重塑着我的灵魂,让我摆脱从小到大将自己置于过度男性凝视下带来的痛苦和伤害,我也会加入她们,尽力去帮助身边的每一位女性。
电影结束,导演从后面走上前来,所有人鼓掌,接着有人站起来,最后所有人都站起来。我环顾一圈,甚至有很多年纪大的阿姨哭的不成样子,是那一刻,“成为女人”的认同感,让我哭了出来。看的时候是别人的故事,最后发现所有女人都是同一个女人。
女性的痛苦和女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