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太好看了。不把观众当傻子的剧本,一部完全用剧本撑起的生活流电影。摄影、美术、剪辑、声音设计、镜头调度、调色都非常去风格化,又都合理,合理得让人几乎忘记这些元素的存在。摒弃了那些用力调动情绪的电影技法,让电影真正回归了剧本。
故事是一对没有孩子的寄宿家庭夫妇和他们陆续照顾的六个孩子,当然以及他们自己的故事。徐徐展开,太温柔了。没有明显的强戏剧性情节,唯一的几个(比如男主出轨、姐弟走失)也都用真正贴近生活、贴近人物的方式去完成解决。从头贯彻到尾的风格,非常有格调。看得太舒服了,喜欢。
另外,影片主要用脚架拍摄,几乎没有手持。黑场转场我也好喜欢,用的固定长镜头也都很美,或者说很达意很适合吧。一些空镜使用的时间很少,但每次都有持续个一小会儿,甚至可以说这些空镜在叙事上毫无用处,但它却像是在电影过程中按下了暂停键,观众在这个“暂停”间隙慢慢品味故事。影片也极少使用配乐,表演真实自然。值得一提的是到结尾也没有所谓的主题升华,但感觉也丝毫没有问题,这正是这部影片适合的方式:没有说教,不试图讲道理,只负责展现一个真实的故事。有时候,留白才更有诗意。
总之,这是一部作为观众感觉被尊重了的电影。
不确认是不是长篇新人导演的缘故,每一个道具和镜头都是有语言有意象的(小花 下雨 小票 飞机票 寄养孩子的出场顺序 等)我很爱去找这些细节,并在看懂之后很有成就感。当你发现导演热衷于赋予画面上的所有人事物以电影观的意义,依然没有选择加上背景音乐去煽情,让我更加地舒服了。感觉泪流,都是轻松的而必然的导向。
彬叔带着保温饭盒,制作雪顶汽水的时候,我的眼泪(意料之外地)落下来。直接地,呼应年轻时候的行为,最俏皮的意向带出最后一层“分离”的时刻和情绪,我真的很喜欢。还有孩子们从那个房间门“走出来”,看见彬叔叔遛狗勾的时候。堆叠的电影意向不用更多的台词也能让人共情。
我能感受到我的脉搏跳动,但是整个人像陷进座位里,自在地看花开花落,听蝉鸣。很喜欢。内核是人生的议题,但我看得很自由。我可能就是少部分没有看到我自己的观众,但依然被深深感动。
#摘 导演说电影标题有3层含义:寄养家庭的父母像流水,送着像小花的孩子们去更好的地方;寄养孩子们像流水,反之带着寄养父母顺着时间去到更好的未来;Lost love,先失去了,而后才体会、学到Love。
导演还说,黑屏的分段,没有转场的剪辑,是不是能让观众更好地明白寄养家庭和孩子们的关系。渐浓的感情,和截然而止的分别。
谢谢导演对于观众的每一个提问都很耐心,谢谢导演对本片世界观的建立细微透彻。
Sammi郑秀文凭借电影《流水落花》拿了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很多人说,她早该拿了。当时我不以为意,直到看完这部电影。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失去孩子的两夫妻,为了补贴家用开始接受问题儿童的寄养,但最后郑秀文饰演的天美却从这一个个问题儿童身上,获得了自身的救赎。
问题儿童的故事其实很常见,出没于众多亲子类电影中。作为一个普通寄养家庭,对小孩子的态度又善良得不像真的——可能我没太接触过香港家庭吧,反正内地是不可能这么温柔的,哪怕亲生的都做不到。
所以我想,真正打动观众的,是女主角天美从只为了钱,到付出爱,到救赎自己的过程。
郑秀文演技肯定是没话说的,她一直都很好。但为什么直到现在才拿奖呢?可能是因为这是跟她以前不一样的角色吧。一个更内敛、更靠表情和动作诠释人物的角色。金像奖评委会看到了她更大的突破。
非常好的电影,温柔、细腻,但不拖拉、不黏腻,比我近期看过那些很“爽”的港片要有意思多了。非常推荐。
心中最真切的感受,两个字:感动,这部作品令我感受到了导演满满的诚意;感受到了演员赋予故事的美好心意;感受到了作品伟大的善意。每一分每一秒都深深戳痛了观者的心。 郑秀文饰演的天美姨和陆骏光饰演的彬彬叔,给予了每一个临时寄养的小孩家庭的温暖,因失去家庭的关爱,性格抑郁、不爱说话,被学校训导主任和同学欺负的哑口无声的森仔;因外婆住院,被生母抛弃,看见生母身边有比她更小的妹妹,没有哭泣,性格依旧坚强的箐箐;做过多次兔唇手术,在学校没有同学陪她玩耍,亲子运动会上失落的小花;善解人意,明事理懂礼貌的明仔;不受家人爱戴,喜欢玩闹的李家希、李家郎两姐弟,还有即将迈向高考,走向成人礼,却怎么叫不上名字的孩子。幸好他们遇见了天美姨和彬彬叔,教会他们迎难而上,面对挫折和逆境勇敢站出来,走出阴霾,每一段故事都能真实的感觉到赋予了真感情。这是打动我之一。 结尾有场戏特别令人感动,情不自禁流下眼泪,当这些临时被寄养在天美姨和彬彬叔家里的孩子回来找天美姨,瞬间眼泪绷不住了。是呀!人不是货,他们都是有感情、有血有肉的动物,电影让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温暖、善良、关心、爱护,就好比他们的孩子滔仔年幼因心脏病离世,却换了另外一种“活法”留在了这个家,而不是变成星星飞向远方。这是打动我之二。 电影名叫流水落花个人感受是十分很契合的,让人感慨临时寄养这项规则或制度为什么不能变成领养,没有一丝人性化,对于孩子们的离开,对于这个家庭,这将造成多大的打击和冲击,深深戳痛了我的心。还有片中多次出现流水落花的场景,寓意极为深刻。这是打动我之三。 总的来说,故事的完整性是很高的,不过挺压抑,叙事很“平”,但它又用一种“沉寂”的声音给予社会“当头一棒”!小编挺喜欢这种现实题材的作品。片中有两点令我不太接受,一是片中临时寄养一个孩子之后就会出现黑屏,给我感觉就像是故事完结了一般,紧接着又出现另外一个故事;二是强行加入彬彬叔“出轨”的戏码,着实不太接受,如此善良的一个人,怎么希望他受到伤害。满分10分,我会给电影8分,不错的电影,难得郑秀文能凭借此片提名今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后,不得不说,实至名归!
这篇采访是我做的,供大家参考:
01我其实是新导演中的新导演
南都娱乐:你是文字工作者出身,一步一步转行做导演,电影史上有过很多这样的案例。你觉得文字工作者的工作经历,对你如今成为导演最大的帮助是什么?
贾胜枫:我做了十几年的记者,主要是做副刊的记者,电影、文学、饮食和旅游,我都做过的。记者做专题或人物访问,最基本的当然是要做好多资料搜集。《流水落花》是建基于真实存在的群体,香港叫寄养家庭,所以我写剧本之前,用了半年时间去访问不同的对象,包括社工、NGO、寄养家庭的家长和儿童。我们每一个方面都做了好多案例研究,这给剧本打了好的基础。我不会为了符合剧情需要而强行塞一些东西,不会纯粹只让故事符合起承转合,我在资料的基础上做筛选,令故事更活生生。真实故事和人物能在不同程度上启发我,我也会将好多案例加以改编用在电影里,这都是记者的经历帮到我的地方。
南都娱乐:每个人转行多少都会受到之前职业的牵绊,除了你刚才讲的好处,那记者的一些职业特性,有没阻碍你拍电影?
贾胜枫:我觉得比较大的阻碍是记者不舍得去抛弃一些资料,因为这么多资料都是辛苦搜集回来的。我写采访稿时,会尽量想保留精彩的资料不舍得删除,尽量想在这篇文章中呈现出来。但是做电影不是的,你不可以被这些资料带着你走。如果你被带着走,电影会像一个人物专访的视频,而不是一部电影。在我心中,好的电影是要简约,无论是对白或镜头方面,潜文本要好多,这才可以给到观众更多的想象。还有,电影会用到好多意象去做比喻,做记者写文章就完全不是这样。做电影你要留白,要做好潜文本,这对记者来说是比较大的挑战。当然,我不是唯一的编剧,另一位编剧是我的太太罗金翡。以花的时间和精力来说,她应该占了七成,我占了三成。我们一开始各自是打乱次序“梅花间竹”地写一半,写完后她负责重新组合和主导修改。我们写了半年,用了超过半年去改。三七分是这样得出来的。
南都娱乐:你大学是读化学专业,后来从事记者和电影的工作,请问一路走来,哪些电影和书影响了你现在的创作?
贾胜枫:我大学时期是读科学主修化学,辅修文学。其实我读了一年就知道将来毕业未必会做跟化学有关的工作,我不是那块材料。我当时很喜欢看书看电影,我好想做一个以文字工作为职业的人,所以我没毕业已经去了杂志社做编辑和记者。2016年到2017年,我开始拍短片,因为传媒的生态开始改变,大家看文字少了,开始喜欢看视频。我开始慢慢学拍短片,然后去参加一些短片比赛,现在拍长电影。
跟我同期的导演,他们要不就是电影专业出来做副导演,要不就是非科班直接去片场工作,而我既不是读电影专业,也没有参与制作过任何长片,所以我整天说自己是新导演中的新导演。
要学拍电影,我觉得看电影一定得多。只要不停地看好导演的作品就会知道怎么拍,你会学会什么叫taste。如果你没有一个喜欢的特定方向和风格,你拍的时候会没有方向感,我是用鉴赏的方式来拍电影。其实有好多导演都影响过我,比如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我中学看他的《十诫》开始知道原来影像是可以去讨论命运、道德、友情、亲情。在这之前,我和普通观众一样爱看《洛奇》《第一滴血》和《侏罗纪公园》这种官能刺激些的商业片。基耶斯洛夫斯基是第一个影响我的导演。
还有就是奥地利的导演叫迈克尔·哈内克,他的《第七大陆》《班尼的录像带》和《机遇编年史的71块碎片》又给了我另外一种冲击:原来电影语言是可以这样简约,而且简约得来更有力。不是所有东西都必须讲清楚,要懂得去选择什么讲,什么不讲,这就是less is more的魔力。这影响我很深。
然后,我继续看比较简约的电影,比如韩国导演金基德,他一直拍的电影都是三四个角色,场景好少,但是讲的故事很有趣,而且好有概念性。譬如《春夏秋冬又一春》,一条河上面有间屋,一年内不停有人进去发生故事。蔡明亮的《爱情万岁》也是这样,即一间屋里面,几个人出于不同的原因而入了那间屋,发生了一些爱情的故事。好有趣,在一间屋里拍完,才三个角色而已。
最后是枝裕和的电影,我最喜欢他的《步履不停》,他是讲一家人一日的相处故事。他纯粹通过对话和场景,暗示这个家曾经发生的事情,而不是靠闪回。美国导演凯莉·莱卡特的《第一头牛》我也很喜欢,她是少有的美国的导演,拍出了一种欧洲风格,非常简约。这几位大师级导演都影响过我。
南都娱乐:你刚刚讲到是枝裕和,有好多内地观众看完《流水落花》后都有提到了这位日本导演,观众拿你和他对比,你有什么感想?
贾胜枫:我想他们是善意的,他们觉得你都算拍得还好,也有这种风格。不过我觉得所有导演的电影都是独立的存在,最好就是不像任何人。但我们始终会受一些电影潜移默化的影响。
02我的处女作并不传统
南都娱乐:近年来,香港电影发展局“首部剧情电影计划”资助了不少电影新人,《流水落花》也获得了800万港元的资助,能否分享一下你是如何顺利赢得这笔资助?
贾胜枫:这跟其他做电影的程序是相像的。你第一步一定要写一个好扎实的剧本,然后你就拿着剧本去找投资,“首部剧情电影计划”的程序基本上也是这样。你写好了剧本,你就初步找些演员和工作人员,然后你拿着剧本去投给 “首部剧情电影计划”的单位“创意香港”,总共两轮。第二轮你就要和监制一起去面对好多个评审,他们都是行内很知名的导演、监制、编剧,你要在他们面前present你的故事,然后他们会问好多问题。评分有不同的比例,比如剧本、展示、答问题等分别占多少百分比,最终他们会有个评分。我记得我那届是大约五十个名额,他们选了五个,我是其中一个。整个过程其实和你拿去电影公司找投资大同小异,不过相对简单一些,减少新导演找投资的复杂。
南都娱乐:会不会有人拿到这笔资助后,最后拍不成一部电影烂尾了?
贾胜枫:香港电影发展局是分期给你的。我的剧本、前期工作、开始拍摄到最后完成,每一个阶段都要给他们知道的,让他们知道我们真的在拍。他们分不同阶段给我们钱,以确保你不会拿了钱却完成不了作品。
南都娱乐:很多新导演内心都积压了一团“火”,处女作都想拍些最能够代表自己的电影,于是题材和风格的选择上容易不走寻常路。而你的首部剧情长片拍的是传统的家庭题材,风格上也是走克制和简洁的路线,如此选择,背后有什么考量?
贾胜枫:我的考虑其实好简单,就是我要拍一部心目中的好电影,我要向着这个方向走。当然啦,现在我拍出来的作品不能够称之为非常满意,但它的电影语言和讲故事的技巧,与我喜欢的电影是同一个方向。《流水落花》好像是个好传统的故事,但也有好多观众说拍得好剑走偏锋,譬如讲寄养家庭本身不是一个好多人知道的题材,而且它在剪接、拍摄和讲故事技巧上都不是很大众化。还有,我的音乐和对白都是很少,好多线索你要好细心去留意。这个故事跨越很多年,但我没注明年份,我标记时间是用一些很现场的东西,譬如角色头发短了,电话、电视机和游戏机型号变了,用这些细节让大家去猜故事的年代。
03《流水落花》真正想说的是生命
南都娱乐:你标记时间的方式是靠很细节的东西,比如Sammi扮演的天美姨姨头发的变化,可否理解成用头发类比大自然的植物,不断枯萎又重新再生长?发型如何对应人物心境的?
贾胜枫:这个我没有想过,我纯粹是很简单地把头发变换。当一个人的生活和心情发生重大转变时,它往往会显示在发型上。就像有的女生同男朋友分手了,她会把头发剪得好短或者改个发型。天美姨姨每一个阶段的发型都有一个好明显的变化,一来是想表达时间过了好久,二来是想表达她的心情变了好多。譬如讲,天美姨姨碰到寄养儿童小花时,她是乱乱的长头发,我想说明她好投入地去照顾小朋友,投入到不怎么理会自己的装束,就像好多无暇修边幅的妈妈一样。小花离开之后,她突然间变成很短的发型。这其实有一个细节暗示了,小花睡觉的时候喜欢摸着天美姨姨的头发,当小花走了,天美姨姨要割断这段回忆,于是剪了小花最喜欢摸的头发。
南都娱乐:《流水落花》中有很多大自然的空镜头,还收录了很多大自然的声音,如风声、雨声、河流声,仿佛大自然也是整部戏的一个角色。拍这么多大自然的镜头和声音,是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呢?
贾胜枫:如果没有了大自然的流水落花、花开花落和天气风声,就是个寄养家庭的故事。但是寄养家庭在这部电影中是一个比喻,我最终是想用寄养家庭的相遇和离别的关系,来讲人生,甚至想讲生命。如果你讲人生讲生命,你就不是在讲一两个人这么简单,而是在讲一个好大的世界。当然在电影里面,这个世界好小,只是一间屋、一条路、一棵树、一条流水,但是它比喻出来是一个大的世界。它那些流水的流动,落花在上面慢慢流走,我希望可以让大家联想到生命和时间是一回什么事。好多观众都问我“流水落花”的意思,一开始,这四个字很容易理解,“落花”代表一些没有什么人照顾的小朋友,“流水”就是这一对寄养家长,将一些小朋友带去一些更好、更远的地方。但是你看到中间,你会有点怀疑,到底是谁在帮助谁?会不会这对家长才是“落花”,而小朋友才是“流水”呢?小朋友不停出入他们家,好像在帮他们去解决伤痛。到了最后,当天美姨姨死了,她的老公何彬要牵着狗自己慢慢生活下去时,好像所有人都是“落花”,而时间是“流水”。如果你看过泰伦斯·马力克的《生命之树》,它也是拍一家人的故事,但一开始是拍宇宙拍细菌,它想讲述更加庞大的生命为何物。我的这个故事也是这个方向。
南都娱乐:这部电影有13年的跨度,但是好多场景都是在固定的家的空间里去拍摄,用一个“不变的空间”去搭配“流变的时间”,你刚刚提到金基德的《春夏秋冬又一春》,这个设计是不是受了这部电影的影响?
贾胜枫:你可以这么讲。因为这部电影本身规模就只需要这么大,只需要一个空间,一个不变的家,而变的是过客。这对夫妇是不动的,而小朋友是动的。这个中转站,不停来又走。我要拍一个时间的流变,家当然是不变的,但里面的人和物是有变化,而这种变化透出一种心理。例如一开始其实家里的桌子是方形的,但是慢慢桌子变成圆形了,因为怕小朋友会撞到尖角。当他们投入了去做寄养家庭的时候,他们就会考虑这些东西。还有,鱼缸也换了,因为鱼缸打烂了的话,玻璃好危险。本来有个柜子也不见了,变成一张软绵绵的按摩椅。这些全部都是我们投入到了角色后,思考的结果。
南都娱乐:电影中一共有7个寄养儿童轮流出现,他们出现在天美姨姨生命中的顺序,是不是设计过?
贾胜枫:他们的次序一定是设计过的。设计两样东西,一个就是我们要在小朋友同天美姨姨的互动里,看到她的改变。
文森,第一个尿尿的小朋友,天美姨姨对小朋友的心理是什么,就是她没有从那个小朋友的角度去思考,她只是从自己出发,你撒尿我就骂你。但后来,文森差不多走的时候,她开始明白其中的原因,但是他已经走了。到了菁菁来寄宿,天美姨姨已经改变了,她主动帮她去找外婆,去问她饺子那个馅应该是怎么包才好吃,她在这件事上已经进步了。而到了小花是她投入的最高峰,她开始想拥有,想从寄养变为领养。但是很无奈,因为某些原因不行。到明仔,之后到两姐弟,再到仲恒的时候,她一路都在放手。小花领养不到后,她之后都不会再想领养这件事。
明仔来寄养时,大家会看到天美姨姨不是很理会小孩,让明仔独自在家。而到了两姐弟,她又试着融入一些,两姐弟贪玩走丢后她很紧张地到处找他们,但闯那么大的锅,她却没有责骂两姐弟,第二天还带他们去露营。换做是第一个寄养儿童文森,她一定会大骂。最后一位寄养儿童仲恒,当小孩主动想要留下来,天美姨姨都婉拒了。每一个小孩出现的次序,都体现了天美姨姨对养育这件事心态上的变化,从不理会到想拥有,再到放手。
还有,这些小朋友是四到十七岁都有,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天美姨姨的亲生孩子是三岁死的。她在这些小朋友身上,其实是看到她孩子成长的影子。这一层没有讲得很明了,只有他们露营看星空时一句对白暗示了:“我感觉到我的儿子滔仔,是在用他自己的方法一次又一次回来我身边”。
04香港女演员只有Sammi有这种特质
贾胜枫:她一直都给我这样的感觉,就算是她以前演的那些喜剧,我都不是好投入地去被角色的喜剧感影响,反而是在看Sammi怎样去演这些角色,我会跳出来去看回她本人。她是很坚强,不认输的一个人。在我心里,这种倔强一路以来在她身上都有。无论她是唱歌或者演戏,在别人面前她是没有半丝的软弱的,但是我在跟她的相处中感受到她的内心是好温柔的人。在大众的眼中,她未必有这种这么温柔的特质,这正正就是天美姨姨需要的——表面上很倔强不肯低头,但你又能感受到她的不忍心。比如她和文森见完训导主任,她先是骂了文森,然后她的眼神又有些不舍得,于是突然之间就问对方吃不吃冰棍。这就是我需要的,她能够大部分时间很硬朗,但她就是有一句话让你觉得她在为别人心痛。这样的特质在天美姨姨身上是最重要的,我觉得Sammi身上很足够,其他香港演员做不到。
南都娱乐:你在现场是如何指导郑秀文演戏?有没有发生一些有趣的事?
贾胜枫:我也没有说指导啦,演员始终有他们自己的演法,我通常会在拍之前解释得好清楚这个人物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这一场戏要表达的重点是什么,我想要什么效果……譬如外遇吵架的那场戏,我们拍过好多个版本,其中一个版本天美姨姨是好凶的,但是最后我们是选择了是现在这个冷言冷语的版本。你会感受得到角色那种生气,是不想被你看出她的介意,这个才是更加符合天美姨姨的性格。老公外遇,按理来说,妻子应该好伤心和生气,但因为她儿子去世的前史,让她那种伤心软弱不轻易给人看出来。即使这件事这么大,她都是用同一种技巧去面对,装作没事。可是在吵架过程中,她看到儿子的遗物和照片,最后的防线终于守不住。我们要一重一重打破她,而不是一上来就很生气。那么多个版本,这个版本是最好的。
南都娱乐:郑秀文曾经在其他采访中讲过,她之所以接这个角色,其中一个原因是角色和自己本人不同,你觉得她本次演戏,有没些加深或颠覆了你对她当初的印象?
贾胜枫:她说过“我看剧本的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见不到Sammi”,“见不到”的意思不是说和她完全不像,她意思是说见不到她一贯在电影里面的形象,并不是她本人和天美姨姨没有任何相似性。就像我刚刚讲那种外表坚强内心温柔的特质,她本人也是这样。至于说颠覆,其实也没有颠不颠覆,因为Sammi不是第一次拍这一种家庭戏电影,她之前有拍过《花椒之味》。我觉得她拍戏有一个过程,她从开始拍喜剧,然后慢慢去拍一些正剧。她拍《流水落花》也是经历了一个过程,她慢慢变化,慢慢成熟。
南都娱乐:除了家庭题材,你未来还想尝试一些什么题材呢?
贾胜枫:如果有下一部电影,我应该会拍一些和生活远点的东西,未必是些这么现代生活化的题材。可能不是这个年代的故事,也许是个未来的故事,也许是个发生在民国或更早一些的故事。因为我未有概念在手,所以我现在回答不了你是个什么故事。
由贾胜枫导演执导的《流水落花》,剧情描述 3 年前丧子的夫妻陈天美(郑秀文饰)与何彬(陆骏光饰),困窘的经济状况与无处发泄的母爱,让天美决定成为寄养父母,重拾做母亲的心愿。 虽然每个孩子注定都是过客,终有一天会离开,但天美仍在这样短暂的相处时光中,心理重新获得些什么。
一天天美发现老公在街上牵起陌生女子的手,回家后忍不住质问老公,老公这才说出觉得自己被天美冷落的感受,两人大吵一架后,关系渐形疏离,孩子也有各自的问题面对和处理,两人要如何走下去,而这个家,又要如何才能维持不坠呢?
《流水落花》经由片中 7 个孩子的来去,让我们看到社会中相当繁复的面向。 首先是这些孩子并非生来无家人,而是他们的原生家庭失去屏障的功能,甚至对这些孩子的生存造成威胁,寄养制度就成了一道让他们免于威胁也不致生活无着的防护网。
然而即便这样的制度出于善意,凡是人为的制度依然有他的局限和盲点,电影中第一个孩子的母亲怒气冲冲前来要回儿子,进而与天美发生冲突,冲突后社工「决定」为了避免天美再被找麻烦,将孩子托给另外一个家庭照养。 这样的决定看似为天美着想,其实依然是从现实的经济面去考量(对方的经济状况较好),而少了从人的情感面出发的温度,诚如天美对社工师说:
「你有问过孩子,你有问过我吗?」
对于什么是好,依凭第三者主观且理所当然的认定,去决定他者的幸福归属,未免太过专断,但电影意不在批判,而只是静静地呈现给我们看,让观者自行去省思。
其次,《流水落花》不集中在一个孩子与天美夫妻的互动,乍看无法经由更长时间的凝视、去汇聚他们彼此之间更深沉的情感,实则让这个看起来是「无血缘关系的人也可以成为家人吗?」 的命题,能因为个案的情况不同,有更多元不沦为单一面向的探讨。
如片中一对姊弟,姊姊很不以为然地对弟弟说:
「你以为他们[天美夫妇]是真对我们好吗? 他们还不是收了钱的。」
然后佯装天美姨的声音打去学校请假,带弟弟出去玩却不慎困于深山,最后仍须仰仗天美夫妻的营救。
很多电影都带我们看到彼此无血缘关系的人也可以成为家人,但即便亲生家人亦需相处磨合都未必能相亲相爱,甚至时生嫌隙,何况是本来就无血缘关系的陌生人? 《流水落花》中,姊姊起初认为天美的善意肯定非出于本意,这样的设定反而更写实,一如美片《速成家庭》被收养的女孩,即便被温柔对待她依然搞破坏且泱泱盼着生母的归来。
《流水落花》避免了过于温情的设定,甚至最后天美前来营救姊弟后也没一声责骂,只淡淡地说了一句:「没事了!」 两造间隔阂消弭的可能反而更大了些,彼此的距离也更拉近一些,远胜于惯常戏剧可能用「你在干嘛?」 「对不起,我错了」的对白去炮制不必要的煽情和剧力。
《流水落花》虽然是贾胜枫导演第一部剧情长片,但已看出他叙事的功力和未来的潜力,尤其对片中七个小孩的引导和调教,更呈现出相当自然且真实的面貌,相当难能可贵。 一般电影可能会以事件的设计、或让观众目睹事件的来龙去脉去凸显张力,但与其在事件的全景上着墨,他更在想《流水落花》中描摹出一种状态,呈现出人在失去生活中的事物后,要如何生活。
因此,他不用画面去勾勒天美夫妻当年的丧子之痛,他以时间为媒介淡化夫妻两人的疮疤,将离别这件事所带来的感伤降到最小,于是《流水落花》看到最后,我们能在孩子的目光上看到最真挚的反馈,天美这一生并未白活。
诠释天美的郑秀文凭着《流水落花》已拿到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最佳女演员的殊荣,且今年第九度挑战香港金像奖影后,可谓是来势汹汹,她细腻自然,能收能放的演绎,确实饶富说服力,无论此次有无获奖,我相信这次的演出都会是她表演生涯的里程碑。
而饰演天美老公的陆骏光,虽然未获金像奖入围,其不着痕迹、极其生活化的表演,更深植我脑海,尤其最后和躺卧在病床上天美的对话,佯作坚强又不住哽咽的面容,令人鼻酸不已,虽是第一次担任电影的男主角,就已交出教科书级别的演出,更值得你入场观赏。
像许鞍华与是枝裕和的混合体,生活流质感,逐步化入诗境,渗透出残损的现实世界与情感世界。郑秀文的表演,亦是真正的洗尽铅华。从形式、结构到表演拥有的绵密层次,令我在看时心中反复暗叹:如今的港片也能做到这个程度,太难得了。导演手法扎实、质朴,表面温情,却不乏大量的局部细节反转,揭开沉重黑暗的人生底色。无血缘亲情的一次次打断-黑屏-重启,一次次戛然而止,是影像、故事与人物心理的多重隔断,一种无可医治的病理症候。也许我们都要学会接受:生活与生命的本真,皆是流水落花,缓缓流走,渐渐下落。
很日式……第一次发现陆骏光这么有魅力……👉🏻👈🏻
看简介还以为是纯纯糖水片,没想到Sammi的角色并非感动中国式正能量人物,而是一个有些叛逆、偏执的创伤后应激状态的女性,可惜剧作水平不足,人物未能显露真正锋芒,Sammi通过表演能做到的提升也十分有限。能感受到新人导演试图表达一些结构性困境,例如寄养家庭作为一个中转站,收钱办事,却又不能仅仅为钱;孩子们来去匆匆,寄养父母要付出感情,却又不敢代入父母之角色;丈夫出轨后,明明婚姻已经名存实亡却还要继续,唯有如此才能继续保有寄养家庭的资格……可惜处理得温吞,失了力度。这似乎是此届香港青年导演的一个通病,《过时·过节》《窄路微尘》亦不乏尖锐议题设置,却在没有节制的温情中渐渐失焦,滑入窠臼。仿佛太需要这一点温暖去抵御某种无边的黑暗。话又说回来,就凭这些微的表达,我们依然有理由期待他们后续的作品。
“流水落花”这样的意象,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场悲剧,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全片那种淡淡的人文气息,让一个心酸的内核变得不是那么残酷无情。导演首部长片,叙事上肉眼可见的生涩,但好在真诚质朴。郑秀文以一种“放下”的姿态,淡淡的诠释了主角,戏里戏外都是一种互相的成全,金像奖赢得合情合理。
hkaff22 PE场首映 /感觉是没看过的香港电影类型,有一点台湾和日本讲述家庭与社会关系的剧本。发生在很小的场景里,导演编剧很用心的编排其实都感受得到。感觉从浊水漂流之类的电影开始,对于诸多社会议题的探讨是港片的新出路。不过这一部处理起来更偏个人层面的情感表达。令人难受的黑画面转场和几乎没有配乐的剪辑,带来了与主角一样的割裂感和每一个寄养儿童的“戛然而止“观感。每一个细节和人物背景都一点一点透过剧情慢慢渗出,空镜也拍的非常唯美,乡郊的香港好舒服啊!映后问答提到流水与落花究竟谁是谁非,“时间才是流水,而每个人都是落花” 。每个人演技都在线,小演员们都很可爱!感谢编剧和导演带来这么精彩的闭幕电影!!期待最佳导演和女主的大奖!(ps原来是张叔平剪辑指导
這本應是一部成在sammi的片(即係其他每一個部分都很差) 卻也敗在了sammi 小朋友們走馬觀花 劇本狗屁不通 然後吧⋯導演應該酬神 再多謝所有crew 更要多謝阿叔
sammi拿奖吧/拿到了,sammi值得❤️
留白的前提是基底要足够厚重,才能为情绪的余韵创造出延宕的空间。剧作中在对寄养家庭的种种结构性困境上并没有将冲突进一步扩展放大,结果就导致影片整体仅仅呈现出一种岁月如流、感怀伤逝的调调。能理解导演想表达的how to cope with ptsd,但感觉有点舍本逐末了,儿童寄养的社会病症&.如何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这根本就是两种矛盾。而导演却选择绕开前者的症结,然后用一种非常令人怀疑的、臆想出来的温情去缝合ptsd。这种对深渊黑暗的回避,极其危险。
7.0/10 #2023香港电影广东展映周# 寄养家庭的几段寄养故事,虽然故事发散但主题一以贯之,剧情好似话家常般不急不赶、娓娓道来,就像片名所暗示的一样。导演在调色、布景和镜头语言方面很会玩,有些镜头很美,开头与结尾最后的一组画面并置遥相呼应。但剪辑的功力有待提高,硬剪的痕迹太重,经常画面和配乐的一同戛然而止还让人以为是出了放映事故
香港电影该有自己的烟火气,不能这么日式啊。
赶在mi今晚拿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纯个人私心内定)之前去看了限定场的#流水落花# 。片段式的叙事,让情绪偶尔被突如其来的剪辑戛然掐断,但仍然被@郑秀文Sammi 饰演的天美姨姨静水流深的表演拥抱了一下,轻轻地,稳稳地。那天在Podcast里听李心洁说不是只有当了妈妈的人才懂得爱小孩。郑秀文此番的演绎正正给了我这样的感觉,不着痕迹的,发自本能的。收起巨星光芒的郑秀文,与都会女性毫不沾边的天美姨姨,也许不是郑秀文,但也是郑秀文。祝愿她今晚顺利摘金。
蝉鸣和流水,暴雨与暖阳,清淡日常,我蛮喜欢。
“落花”是离开原生家庭的孩子,“流水”是寄养家庭,流水让落花继续源源长流。后半段亦可反向理解,因为两者是相互的。难得见到对文本和视听都如此清楚明白的新导演,在叙事之外,基本全程调用视听语言技巧完成主角的内心变化,看似润物无声,但情绪上有严格的起伏节奏。听完导演映后谈更加佩服他对文本和视听的透彻。讲的是寄养家庭与孩子之间的共生需求,不同孩子来与去既为主角带来陪伴,也是其心结之物的延续。导演甚至故意使用会让观众产生不快的黑屏手段去制造割裂感,目的也是为让观众感同身受,刚刚建立的感情突然中断,我在看片过程中已完全get到。
#BJIFF2023 Sammi的演技在很大程度上撑起了整部戏。流水,是寄养家庭,是时间,是每天跨过同样的小河,是煲水做饭,是洗澡洗衣,是在跟家人在一起吃饭时,背景能听到丝丝水声。落花,是孩子,是留下的人,是被撕下的贴在镜子上的笑脸,是孩子们在屋子里生活过的痕迹。两人定在原地从未离开,孩子们如流水一般从身边经过,反过来他们也陪伴两人度过了孤独的时刻,小河会干涸,落花会凋谢,但最后那段走马灯,已经成为了活着的最大意义。最爱的孩子就叫小花,“昂高頭,望著前面”这句话,着实十分催泪。内向,懂事,叛逆,成年⋯⋯童年到十八岁的成长,在血缘上看似与自己无关,但爱,可以跨越一切障碍。
@MY CINEMA YOHO MALL【6/10】尽管制作稍嫌粗糙(主要问题在剪辑),而且内容有些直白(流水、落花的寓意;亲情不是比高分),但作为处女作来说算是不错。影片风格很日式,贾胜枫映后也承认这部作品的取景很“日本”,但确确实实是香港,最后一幕何彬牵着狗渐行渐远更是值得细细品味。个人很喜欢影片的风格,就是导演对于空镜的使用有些走火入魔,倘若节制一些更好。剧作上面也略显不足,比如何彬出轨的理由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既然你说需要人陪,但天美终日在家,你大可留在家中,假若两人因为丧子而出现裂痕,貌合神离之感也没能体现出来。再就是一些细节,比如天美与何彬将明仔独自遗留在家后被社工责怪,原以为会推动更大的戏剧冲突,结果却不了了之;又或者家希、家朗走失后,天美与何彬竟然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他们。
Sammi🌹
@hkust 比起大陆电影对资本的妥协 电影流量化 香港电影诚心诚意十年如一日啊 郑秀文怎么做到的 三十年如一日的美 值得影后看哭我了
家怡、家康到此一游。个南亚混血𡃁妹真系好靓。彻底褪去铅华的sammi这次应该是稳了,毫无争议,否则金像奖就去食屎啦。虽然剧情矛盾难讲新鲜,但聚焦寄养而不是领养家庭显然是全新的角度,也反映出职能部门的食古不化。导演的起承转合处理成熟,睇来十分舒服,真如片名般行云流水,实在不像是处女作,倒是张叔平的剪接有些喧宾夺主。
sammi的表演值得金像影后
落花流水总有满盘皆输的意味 而换成流水落花的语境 不管两者有意还是无意 至少是一场相遇 @澳门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