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8天堂电影院观影之《上帝在吗?我是玛格丽特》 本片是我今年到电影院观看的第82部电影,也是在私人电影院观赏的第127部电影,同时也是2016年以来到电影院观赏的第659部电影。 本片共吸引了六男六女共十二位影迷观赏,大家畅所欲言,观影氛围非常轻松和融洽。 影片很生活,很接地气,情节好简单,就是讲述读六年级的美国女孩在来潮前的这段时间的心理变化、情窦初开、渴望成长的故事。拍的趣味横生、不落俗套。这也是为人父母尤其是家有千金的家庭应该观看的青春期电影。 美国六年级的小女孩们成天想着长大,比谁胸部发育得快,比谁先来大姨妈,比谁先亲到白马王子。而我们中国女生六年级的时候,想的就是胸不要变大到能看出来,大姨妈越晚来越好,偷偷摸摸穿小背心,偷偷摸摸戴卫生巾。 一些细节把握的很好:比如小超市买卫生巾这段让人忍俊不禁 不论是收款小哥缓缓的传送带, 还是最后一刻急中生智的tic tac (嘀嗒糖),都让人感同身受。 再如小女生们成立一个秘密俱乐部,条件竟然是每个人都要戴Bra(胸罩)! 再如四个小女生一起一边做扩胸运动,一边喊着口号:We must,We must,We must increase my bust!(我们必须,我们必须,我们必须增加我们的胸围!),这段让我们捧腹大笑! 再如其中一个小女生第一个来潮,其他人追问她闻起来啥味道?她说,像猴子吧酒。 再如影片中三个小女生当第一次来潮时,或惊慌失措,或惊喜交加,但她们第一个呼叫的,都是她们的妈妈! 影片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女主角的爸来自犹太教家庭,她妈是来自基督教家庭,所以他们父母的宗教矛盾似乎不可调和,这也给青春期的女主角带来了很多烦恼!甚至女主角的好友家里还是天主教! 这种烦恼在中国几乎是不存在的,中国人很少有宗教信仰。 女主角是《蚁人》中蚁人的“女儿”艾比扮演的,童星出身,她演的真实自然,几乎没有表演的痕迹,片中她母亲的扮演者是瑞秋,我看过她和高司令演的高分爱情电影《恋恋笔记本》。 影片的BGM相当奈斯,带有七十年代怀旧的质感。 精彩台词: 你好平。 我已经开始发育了。 想加入我们秘密俱乐部,必须戴一个胸罩。 我爸是犹太教,我妈是基督教。 我想买一个胸罩。 胸罩是一种痛苦。 我想脱下来。 欢迎成为女人。 我们必须,我们必须,我们必须增加我们的胸围!We must,We must,We must increase my bust! 这是一团摇摇晃晃的东西。 我见过。 我哥哥光着身子走来走去。 我爸有《花花公子》 玩“两分钟在壁橱”的游戏。 吻了几次? 五次吧,我数不清了。 月经到底啥味? 像猴子吧酒 她既不是犹太教也不是基督教! 我是女人了! 欢迎来到女人圈。 豆瓣评分7.7,我给7.8分
美国70年代开始家喻户晓的温馨故事, 在2023年终于搬上荧幕 快乐 愉悦 如当年草原上的小屋 成长的烦恼 多少人的爷青回<( ̄︶ ̄)/
洗手间初吻小哥真的蛮帅哒, 还吻了不只一回
(*^ー^)
卫生巾这段让人忍俊不禁 不论是收款小哥缓缓的传送带, 还是最后一刻急中生智的tic tac Please don't let New Jersey be too terrible... I must, I must, I must increase my bust (๑•̀ᄇ•́)و ✧ especially when they read daddy's magazine Welcome to womanhood (づ ●─● )づ errrr..... born half Christian half Jew, the parents leave the girl herself to choose her religion when growing up
虽然不同国籍不同文化家庭 但女主青春期关于自己身体的变化的期待 对同龄女性发育更快 因为道听途说听到的消息 对其产生的莫名的恶意和嫉妒 对异性产生的性懵懂 这些看似细碎渺小 但其实意义重大的第一次都让我感同身受 她们需要在适合的年龄得到性教育 得到父母家人的爱和尊重 得到朋友的支持和陪伴 得到属于自己的信仰 无论那个信仰是什么 我希望当时的我在这个年龄阶段有这些疑惑和烦恼时 也能得到父母亲人 朋友等人的帮助 但那个时候成绩就已经是所有了 我也不过是亲戚和老师口中内向不爱说话 应该开朗一点的坐在前排的矮个子女生。
还有妈妈 放弃自己的热爱的工作变成全职妈妈 绝对是世界上最最最令人不值的事情 那种看到美丽的飞鸟落在窗前 兴奋的拿起画笔的样子 比她在厨房里对着陌生的锅具看见黑糊糊的烤鸡有意思多了
最后 女主口中的上帝是真的信仰吗 我觉得每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 在我的理解中 女主口中的上帝是一位睿智可靠的善于倾听朋友 她会把自己的烦恼和愿望都说给它听 希望它能答疑解惑理解自己 同时得到祝福 但这种信仰远远达不到女主妈妈的父母他们那种程度 那种可以为了信仰抛弃女儿的程度。
父亲犹太人、母亲基督徒,但是确让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自由选择信仰,放在现在依然是个很有先知的意识,难能可贵去保护孩子自主选择的自由。青春期的孩子长大,作为父母,需要兼顾放手和引导的,孩子们总会包邮好奇心去思考接下来的每一步,不过多插手,也不过渡放纵。对于现代父母依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对资深影迷来说,显得寡淡,浅显了。不经嚼,嚼一口就没味儿了。
原小说出版于1970年代,当时探讨家庭教育和信仰选择,算是前卫,小清新吧。
小主角,这脸蛋美若天仙。这种温情小片,适合无脑放松,简单娱乐时看。同时还可以兼顾其他两三件事儿,反正剧情也不怎么有大冲突,都顾得上。儿童也相宜,毫无爆点,还可以简单启蒙性教育。
一部非常温馨的电影。可爱的服装有趣的装扮。这部电影它聚焦在一个女孩的从孩子过渡到女生的阶段。这是最敏感、多思、不安的时期。也是最自由最快乐的时期。12岁的玛格丽特像其他女孩一样,情窦初开,对男生产生好感,会害羞,会攀比,会因为周围开始发育而责备自己是不是速度慢了,会害怕自己跟不上大家的进度而被嘲笑和抛弃。这个时期,父母能给予孩子的就是一个安静的拥抱吧,我想。那么不安的她们,害怕会变成自己难以想象的样子,又同时不希望父母知道正在变化的自己。“小背心”她们都穿上了,为什么我却还是迟迟不变?为什么她们可以吸引到男生的注意而自己却不可以,为什么她的裙子红了,她会那么不安的哭泣…这些都是一个女生将要经历的时期。
在这里,你可以真的看到青春期的黎明,诠释那些在发展心理学上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冲突与成长,好的电影其意义在于让人的生活经验扩展几倍。尽管你可能掌握不少关于发展的关键词,如果不是刻意观察,也是不太可能拿捏住这些女孩子的变化。 这个时候,体像的关注从未这么强烈,以致于孩子们行为有些魔怔(当然是笑死人那种),而且作者竟然没有忘记女性早熟的体像带来的消极结果,还有那些亲密小团体的秘密。重点在于渐渐脱离家庭形成自我,越来越受到同辈的强烈影响,角色的混乱、冲突、妒忌。当然,埃里克森会说,这个阶段她们的任务就是在这些混乱的角色中找到同一性。 我们不大可能在我们的文化体系里展示这些深刻的变化,当然,这些发展是相似的,是人生理上和心理上最重要的转变,它是可以很快乐,很生活的演绎的。
送女兒上學前到電影院逛,恰巧發現正在上映,而且上映時間恰巧是女兒的上學時間,就和先生買票進場。
其實知道這個故事是因為知道有這本書,但一直未有時間找來看。故事處理的其實比電影處理的部分較多,包括身份認同、尋找自我的過程、宗教信仰的尋覓、以及對上一代的身份和宗教信仰的探索,因為電影受時間所限,只能每個部分都蜻蜓點水。
作為一個女兒的母親,我也關心到孩子他日要進入青春期,她也許會有類似的表現。所以現在就來了解和預備。而回想到自己在青春期的年紀,也曾有類似的困惑和悵惘,我也尋找上帝,在天主教和基督教之間探索,最後是神回應了我的禱告,也揀選了我,感謝神。故事並未交代主人公有否得到神的回應,也許在漫長的人生路上,最後她能遇見神,也因為持續的尋問,神會為她開門。
故事和人物能有多单纯呢,是那种不用提心吊胆地担心玛格丽特和闺蜜南希反目、被小群体孤立、或妈妈被南希妈妈排挤的程度,觉得自己真是浸泡在成人世界里太久,还被现在美剧勾心斗角的风气所荼毒。全片基调轻松明快,想要放松心情的时候值得一看。由衷感叹一下,70年代的人们可真纯粹啊,能有瑞秋这样的妈当妈的人好幸运啊,片里的月亮可真圆啊
无比恨我十二岁的时候还没有人拍出这样的电影。教育系统什么时候才能意识到青春期前的女孩们也许除了冰冷死板的性科普视频读物灌输和一知半解窥得的由色情书刊解剖图谱组成的「禁区」以外,也需要这样可爱温馨的电影扮演探索身体、信仰、友情边界和初生情愫以及重要远胜一切的,自我和身边世界轮廓的指南。本片在单纯至简的定位范围内预设议题和故事层理的嵌合抵接近乎完美,又绝无半分成人视角俯瞰的说教口吻,反而是那些难以言说的鲜以大银幕为媒介表达的作为少女共同经验的私密心绪都被温柔地捕捉释放,借出色群像表演拓宽的舞台流动成虽然难掩镀光矫饰却依旧细腻动人的七十年代风情画。
不曾拥有过的青春期,美国女生烦恼胸部怎么还没发育 月经初潮怎么还不来,东亚女生羞愧于胸部丰满 器官早熟。美国父母给12岁女儿与邻居家儿子制造机会,中国父母联合老师在抓早恋。希望每一位母亲都能在女儿初潮时跟她喜极相拥,庆祝她的womanhood.
Rachel 那句welcome to womanhood,全场女性默契爆笑
可能是今年最好的青春电影 - 全场爆笑+对女孩们太有共鸣了 - 看完了走出电影院大家都乐呵呵的,就像被打了青春的鸡血一样。 Ps:Rachel 我好想你啊!因为我好爱好爱你
@Norris 高強度回到荒蕪青春期。
很可爱的电影,看完内心很嫉妒:美国小孩也太幸福了!
小女孩的成长故事,简单了点但是讲得可爱。最佳名句: what does period smell like? Monkey bar!
因为abby小姑娘和瑞秋去看了,一个关于女孩青少年成长的故事,bras period religion boys什么的整个节奏很舒服,没有明确的反派,即便有Nancy和她妈妈,但是也都不是那么坏,没有那种很霸凌很不讲理心很坏那种,整体就很温馨舒适,轻松,就小孩子这种有的还挺逗,风格偏轻喜剧那种,而且我感觉最舒服的一点就是,这个虽然能明显看出女性是target观众吧,不过我觉得没有被排斥那种,就成长这种,困惑不解但是又期待,一点都不空洞口号那种,而是真实,yep
对于身体与信仰的探索,对于青春期的惶恐,对于长大成人的渴望;Judy Blume的书籍时隔五十年再看,好像已经没那么的拥有“先声”效果。更可认为在《好想做一次》等一干相近作品出现的今天,这个改编是否显得有些姗姗来迟或过于迟旧。但Kelly Fremon Craig继《成长边缘》之后,驾轻就熟地处理这类题材;依然将它变为酸甜兼具、妙趣横生的少女进化故事(更何况Rachel McAdams几乎呈上了近七年来最好的一次表演)。常常需要这类电影——找到片刻怀旧氛围重温的,能坦诚交代成长真相的。
特别真实,特别青春,也特别可爱。相比之下,作为一个生活时代相差了好几十年、物理距离相隔了10000多公里、从来都是被当作无神论者来教育的男性,我(们)的青少年时光仿佛就简单得近乎于单细胞生物了。然而我还是羡慕他们。羡慕他们可以自由地困惑,更羡慕他们拥有能够平等对话的父母。
美国孩子太幸福了,70s的美国孩子尤其幸福!
本来担心I’m too old for puberty 但是剧场里都是UES的老奶奶们,我反而是outlier一名。 奶奶们看屏幕上的孙女辈,可能也想到了当年自己的青春期,和当年带自己去temple的奶奶吧。 一路哭哭笑笑,离开AMC天居然还亮着。 I like it. PS: 开场从city move到NJ的老梗全场爆笑
好的青春片就像一首清新隽永的小诗。女孩对于成长的困惑与期待,情窦初开,了解真正的友谊,融入社群的尝试与努力,以及对信仰的追寻,成长也许会在一个午后突然而至,女孩成为了女人,但她还不知道,自我发现自我肯定的路途才刚刚开始。
@ Majestic | 哦为什么我的眼睛里会流出自来水。青春真美好啊。
鲜活的人物演绎是体现生活点滴的趣味和意义的关键-04/29/23 at AMC Garden State 16
好好讲个小故事太棒啦 catholic church吸引人的地方除了好看教堂 年轻小男孩的drama还有就是confession room了吧
Nuanced 又鲜活。最喜欢的一个细节是,女主看到邻居举手时露出腋毛的神情,太到位了!还有就是Rachel McAdams妈妈这个角色也太合适了…
可爱的coming of age小电影,美国六年级的小女孩成天想着长大,比谁胸部发育得快,比谁先来月经,比谁先亲到男孩子。而我们六年级的时候,想的就是胸不要变大到能看出来,月经越晚来越好,偷偷摸摸穿小背心,偷偷摸摸带卫生巾。Abby Ryder Fortson演得很好,非常可爱,另一个bitchy的小女孩也演得很好,非常讨人厌!不过我觉得里面的小孩子都还蛮典型的,每个人一眼就基本能看出来代表哪一型的。
好的成长片会让你想回到那个时刻,好的坏的(都是暂时的)都想再经历一遍。Rachel也太美了吧,这个母亲的角色真是奇好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