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搞政治的都是不可信的
又是一本关于卧底的片子,不过和【无间道】完全不同的类型,有点写实风格。虽然动作场面不多,有些乏味,但是很残酷,或许现实比这个更加残酷。
片名【50活死人】的意思是Martin拯救了50个英国方面的人,但是反之他却因此导致了多少个爱尔兰共和军的人的死亡却没有说。毕竟政治永远是政治,是胜利者书写的历史,所以我们看到的也只是描写胜利者的东西而已。
前辈早就教导,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做卧底的多数都是不得善终的,所以要买明哲保身甘愿做小人物,要么坚持所信仰的到底。朝三暮四之辈或许能成为一时的英雄,但是多数时候都是狗熊见底。
奇想:片中不知道Martin为什么会喜欢那样的女子,貌似很不起眼,虽然那场激情戏很过瘾,但是总不至于因为性导致了爱吧。
影片推荐指数:二星,被名字忽悠了,其实电影本身不好看,不过那段历史没有人能说清楚。
2 ) 叛徒还是英雄
小人物的爱情也许不会像泰坦尼克号一样让你感动,但是很生活很真实!
看到短评里有人说马丁背叛了朋友,是叛徒。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英国人一直在调查肖恩,如果没有马丁的保护,肖恩恐怕早就凶多吉少。
另外我一直没看明白IRA为什么打伤马丁朋友弗兰克的膝盖?这直接导致马丁恼羞成怒,在第一次参与爆炸后,为英国人提供情报。哪位看懂了的朋友给解释一下
3 ) 勇敢的爱尔兰人
爱尔兰人素来以勇敢善战,敢爱敢恨而闻名于世,William Wallace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本片也不例外,一开始就突出了英国人和爱尔兰人之间激烈的矛盾和冲突,其实双方都有怒气而一直隐而不发。直到男主人公参加卧底组织,才发现不过是传统的卧底类的影片。不过剧情交代的太快,人物之间的关系很难一下就弄明白,不太了解英国北爱尔兰共和军等等问题,是很难一上来就看明白其三方关系的。导演也仅是基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做了一个简单的一笔带过,这对在东方的中国观众而言,影片前半部分一定要认真看,否则一溜号就看不懂了。不过导演突出多方矛盾的手法还是不错的,简单的几个例子就可以看出冲突的升级。特别是给了一个小女孩捡砖头准备砸英国人的特写,更能体现这种矛盾是一种民族矛盾而不是一般人理解的地区性的矛盾。
其他的内容没觉得有什么突出的地方,整部影片感觉就是一群人或者特定的几个人跑来跑去,到最后已经看困了。
影片最大的亮点就是通篇的爱尔兰口音,很喜欢~~
4 ) 五十活死人
本片改编自真实的故事。20世纪80年代,生活在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的青年Martin McGartland,终日靠偷东西再倒卖为生,因为工作都被清教徒拿去了,作为天主教徒的他只能以此为生。作为一个毫无党派和政治理念的小混混的他,却是被爱尔兰共和军(IRA)和英国秘密警察所争取的对象。双方都希望他能够加入并为自己做事。Martin目睹了IRA的滥用私刑,痛心疾首,决定为英国秘密警察做事,表面加入IRA,暗地里向警方提供IRA的行动计划。为此他也能够得到丰厚的报酬。但是危险也时刻存在,他必须掩饰自己不被IRA察觉到,否则他不但会遭受私刑而且性命不保。两年来,根据他的情报,至少50名英国警方人员免于死难。但是纸里包不住火,他最终还是被IRA发现了,然而这次出卖他的竟是英国警方的行动。无奈之下只好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活,他每个月都要改一次名字,他无法再见到他的家人,他虽然东躲西藏但还是免不了被人发现,被IRA的杀手打中六枪,却顽强的活了下来。据称他现在仍然在世,但是依然过着躲避的生活。因为无数人想要他死,可是由于他的情报而救活的至少50人以及他们的家庭。
这又是一部分裂与反分裂、抵抗与间谍的片子。但是我们看到更多的却是政治的丑陋。原本的混混因为正义感和不想看到更多的人死亡出来为政府工作;自称正义的组织为了自己的利益在滥杀无辜;自称正统的政府却因为肮脏的政治出卖自己的公民。因此也无所谓正统、正义,只有肮脏的交易和政治。
影片是传记类的,因此没有太多夸张的剪辑,为了增加真实感用到很多跟踪拍摄的手法,音效上也很朴实。另外演员的北爱尔兰和英国口音实在难懂。
5 ) 恐惧不能持久
2009年3月7日,北爱尔兰安德里姆英军基地的英军遭到恐怖袭击,造成2死2伤的惨剧,这是1997年以来,英军士兵首次在北爱被杀,震惊英伦三岛;两天后,北爱尔兰阿马区的一名警察被打死。
2005年7月,爱尔兰共和军(IRA)宣布放下武器,加入和平进程;9月26日,负责监督IRA解除武装的国际独立委员会宣布,IRA已完全解除武装。但是,由一些激进的、从IRA分离出去的北爱战士成立的“真正爱尔兰共和军”,仍在兴风作浪。1998年8月15日,该组织在北爱尔兰的奥马格市发动袭击,炸死29人、炸伤250多人;今年3月重出江湖,宣布对袭击北爱英军基地负责,试图掀起又一轮恐怖浪潮。
1919年,在民族主义军事组织“爱尔兰义勇军”的基础上,成立了以建立独立的爱尔兰为宗旨的爱尔兰共和军,1939年开始成为臭名昭著的恐怖组织。以之为主题或背景,欧洲电影艺术家导演拍摄了大量优秀的影片:如《因父之名》(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1993)、《傲气盖天》(Michael Collins,1996)、《血腥星期天》(Bloody Sunday,2002)、《风吹稻浪》(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2006),荣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柏林金熊、戛纳金棕榈奖等诸多奖项。
2009年,英国和加拿大的合拍片《五十活死人》(Fifty Dead Men Walking)未映先热:影片根据英国间谍马丁•麦克加特兰(Martin McGartland)1998年出版的同名自传改编,马丁以侵犯其道德权利为由,准备以法律手段阻止影片的公映。
《五十活死人》的剧情设置类似《无间道》,讲述英国间谍马丁潜入IRA做卧底,拯救了50名英军士兵生命的故事,但情与理、法与情的冲突,因民族、政治元素的加入而显得更为惊心动魄。
走街窜巷兜售女士内衣的马丁,因自食其力的品质而被警方相中,这对当时的北爱青年来说,简直就是一个讽刺。担任警方卧底,除了收入大增,马丁还要面临血和眼泪,以及是否出卖儿时玩伴、怎样让妻儿老小远离恐惧的艰难抉择。当马丁边道歉边紧紧抱住妻子,他们从彼此的眼睛里读到的都是同样的东西:恐惧。
IRA内部的清洗,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对军事/民用目标不加区分的恐怖袭击,使得IRA、平民和军警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
在身份暴露后,为了家庭的安全,马丁不得不抛妻弃子,过着隐姓埋名、与世隔绝的生活。现实生活中的马丁,1998年在惠特利湾的家门口身中6枪,居然大难不死。影片再现了这一情景,留心数了数,刺客的确向马丁射了6枪。诸如此类的细节,导演都非常较真。
看过一些暴力影片,但在《五十活死人》里,IRA清算叛徒、卧底的冷酷无情,仍然令人印象深刻。这也为马丁后来不愿领教IRA的酷刑,选择自杀式跳楼逃生,打下了伏笔。
爱尔兰共和军的发展轨迹,与英国乃至世界的政治局势和反恐形势密切相关。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下令出兵占领马尔维纳斯群岛,马岛战争爆发;4月3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SCR502决议,呼吁阿根廷自马岛停火及撤军,遭到拒绝;有铁娘子之称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迅速组建了一支皇家海军特遣战斗群,于6月20日收复了马岛。
规模不大的马岛之战,在心理上给予爱尔兰共和军不小的打击。虽然不复“日不落帝国”的辉煌和荣耀,但为了小小的马岛,英国不顾政治和军事上的巨大风险,万里远征,与阿根廷大打出手,如此强硬,怎么可能会因为小小的、得不到国际社会支持的爱尔兰共和军,而放弃北爱的大好河山?撒切尔夫人的铁腕作派,令一些IRA的死硬分子开始考虑以和平方式参与北爱政治进程的可能性。
忍耐总有限度。恐惧是一种难以持续的力量,这是恐怖组织无法解决的难题。经过无数的腥风血雨,人们越来越体会到和平、对话的可贵。有些棘手的问题,如果勇气、牺牲和智慧都难以解决,不妨留给时间,先给和平一个机会。(原载新民周刊)
什么是狭隘什么是博爱
充其量喜欢男主和片名~
Very strong Irish accent.
沒有對或錯,一邊希望自己的國土不受入侵,另一邊單純認為能拯救這個腐敗窮困的國家。當決定成為間諜的那一刻。家庭。自我。生命都拋諸腦後了。必須要看兩邊的電影,第一遍看懂劇情。第二遍弄懂電影背後的意義。戰爭最大的罪過不是摧毀生命。而是毀滅人性
改编没有诚意,作者麦克加特兰简直成了“死不了”的英雄。打着宗教分歧的旗帜开战,是政治阴谋,北爱的问题,始终是在别人家里当主人。
整个故事的编排还是不错。但这种主题还是很难喜欢。无论以什么借口,这个人还是以出卖自己的民族换钱的。所谓救出的人,不过是些镇压者。有些汉奸的意味。导演显然站在英国的一方看问题。根本没有顾及爱尔兰人的感受。
乱。不喜欢。
爱尔兰版无间道
对不起 我是卧底
本金斯利的形象 乍看僵尸片,以国家民族的名义帮派斗争 间谍的血泪史
从21点开始就喜欢这个男主角,演技不俗。电影名字起得不好,大家都以为是恐怖片呢,根本不是,讲的爱尔兰内战。推荐,一部被低估了的电影。
拍的沉默呢,看不下去
各种权力争斗下的牺牲品,jim is my superhero
毕竟政治永远是政治,是胜利者书写的历史,所以我们看到的也只是描写胜利者的东西而已。
....这种片子不是很受欢迎...
无法评介
大概就是因为这个是真人真事改编的,所以分高,其实改编的并不好.
Whys was this movie even made in the first place?
改编自真实人物,男主角扮演者青年演员吉姆·斯特吉斯表现很不错,整部片节奏控制也很好,很有张力。
片子太长,对于爱尔兰英格兰什么的也没法产生共鸣。就是为男猪脚和Kevin补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