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菲斯特

战争片其它1981

主演:克劳斯.马利亚.布朗道尔  克蕾丝蒂娜.扬达  罗尔夫.霍庇  

导演:伊斯特凡·萨博

播放地址

 剧照

靡菲斯特 剧照 NO.1靡菲斯特 剧照 NO.2靡菲斯特 剧照 NO.3靡菲斯特 剧照 NO.4靡菲斯特 剧照 NO.5靡菲斯特 剧照 NO.6靡菲斯特 剧照 NO.13靡菲斯特 剧照 NO.14靡菲斯特 剧照 NO.15靡菲斯特 剧照 NO.16靡菲斯特 剧照 NO.17靡菲斯特 剧照 NO.18靡菲斯特 剧照 NO.19靡菲斯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4:57

详细剧情

  1982 奥斯卡最佳外国语影片: 匈牙利导演萨博  本片以德国现代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演员格斯特夫.古鲁丹斯真实的一生为依据电影《摩菲斯特》描述了一个在二战中与德国人委曲求全合作的演员,最后仍被德国人抛弃的故事。片名“摩菲斯特”本意就指的那些与魔鬼合作的人。主人公在心理上自始至终处于卑微懦弱的地位,虽然德国人也给了他很多的荣耀,但这仍无发改变其事实上和心理上的犹太人身份,但这一切并未得到深刻的体现。终于,在影片结尾处得到了一切都爆发出来,这也是本片的高潮。

 长篇影评

 1 ) 你是什么,终归还是什么。

1.

男猪脚Hendrik Höfgen,纳粹时期的德国演员,因演歌德的《浮士德》里魔鬼梅菲斯特一角得到纳粹首席部长的喜爱,从此一路低眉顺眼追求名利。我只能说演Höfgen的那哥们演得实在好,尤其是那种软弱谄媚简直浑然天成。

舞台上,Höfgen将梅菲斯特扮演的出神入化,一种神圣的邪恶的化身,暴戾乖张,无所顾忌。舞台下,当他第一次见纳粹部长头头的时候,就已被看穿,现实中作为他本人,目光柔和,握手软弱无力。一种矛盾,舞台上表现精神和力量,现实中却是软弱的。那个场景中,Höfgen带着梅菲斯特的全套装束,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对着纳粹部长点头哈腰谄媚卖笑的魔鬼梅菲斯特。

自那以后,纳粹部长似乎再也没有称呼过Höfgen的名字,一直叫他梅菲斯特,“我亲爱的梅菲斯特”。到底谁才是梅菲斯特。


2.

歌德的《浮士德》里,梅菲斯特作为一个魔鬼,说他邪恶不如说他邪乎,不受任何道德约束,但其实并不让人恨,有时说出的话粗俗下流,但话糙理不糙,是最为真实通透的道理。他代表一切形而下,一切权利物质浮华感官享受,一切否定。别扯什么哲学世界观社会批判,什么人性,什么念天地之悠悠,什么伤春悲秋问世间情为何物,都是无用理论。如果他有原则,那就是,今日有酒今朝醉,今日有妞今晚睡。

别说梅菲斯特想尽办法引诱浮士德堕落,浮士德在形而上的对大宇宙小宇宙的思考里搞到自己想自杀,走出书房与魔鬼同行,用灵魂做赌注,那是他自己的选择。梅菲斯特是一个魔鬼,但他又不是那个撒旦,他似乎只是被天主创造出来的一个有万能法力的小丑,长着一条羊腿,坏笑着引诱人类犯错。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梅菲斯特,唯一不同的是他住在心房第几层,会在什么时间出没,是谁引领谁。其实一路上只有一个人,是自己在与自己纠结。《浮士德》里天主说:一个善人即使在他的黑暗的冲动中,也会觉悟到正确的道路。(Der Herr: Ein guter Mensch in seinem dunkeln Drange | Ist sich des rechten Weges wohl bewußt.)当浮士德最终对某一个瞬间呼出了那一句“逗留一下吧,你是那样美!”交付生命于梅菲斯特,他随魔鬼下地狱了么?当然没有,他还是进了天堂。梅菲斯特早就说过了:你是什么——终归还是什么。


3.

回到那个问题,在这电影里到底谁是梅菲斯特,其实说到这里根本没必要深究了。谁都可以是梅菲斯特,谁又都可以是与梅菲斯特同行的人,仅看此时谁占主导。

纳粹上台那一刻,所有人的立场其实已经都明了了。在大家都赶着往外逃的时候,Höfgen反而独自从国外回到了德国。他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演员,认真排练,背好台词,上台演完,回家睡觉,满怀对表演艺术的热爱,这就是全部了,觉得自己与政治上发生的一切,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但当他回到德国主动要求去演梅菲斯特的时候,就已经与魔鬼为伍了。他觉得自己没有其他选择,作为一个德国演员,他不能离开,他需要自己的母语,需要这个舞台,需要懂他的观众。看上去,这是一个为了艺术追求所作出的无奈选择,但当时他比谁都有机会做其他的选择。最终,他还是选择了扮演梅菲斯特,选择了跟随魔鬼。

纳粹是魔鬼,Höfgen第一次见到纳粹部长头头,便是如上所说的软弱讨好,卑躬屈膝,他没有与魔鬼同行,并不像浮士德那样将梅菲斯特当仆人一般呼来唤去,而是跪倒在魔鬼脚下一路乞讨。

回头看,不管是纳粹前还是纳粹后,Höfgen始终是在不停地利用女人和投靠权力地位,凭着自己的一些才华和热情,谄媚着一路攀爬,却每每都是做出一种别无选择的姿态,叨念着自己“只是一枚小小演员”。一方面,他出卖同行保全自己,另一方面又不顾自己,利用纳粹部长对他的偏爱,保护着情人、朋友和下属,所以,他本性不坏,而是处于一种矛盾统一中。当最后一次为朋友向纳粹求情的时候,部长带着厌恶喷出那句“滚,你这个戏子!”彻底的让Höfgen达到了和谐统一,他对自己的评价没错,魔鬼也这样认为,从开始到结束,他只是一枚小小演员,一个戏子。

绕一圈,又回到梅菲斯特的那段话上,“你是什么——终归会是什么。且戴上用无数鬈发编成的假发,穿上一码高的靴和袜,你是什么——终归还是什么。”(Du bist am Ende – was du bist. Setz‘ dir Perücken auf von Millionen Locken, Setz‘ deinen Fuß auf ellenhohe Socken, Du bleibst doch immer was du bist.)


4.

题外话。按照Höfgen的说法,他是一个德国演员,他需要能说母语的舞台。纳粹部长是懂得他表演艺术的人,所以他要留在懂他的人身边。这是当他的妻子和朋友纷纷逃离德国,他卖笑卖得如履薄冰也要留下的原因。我不知道,是不是其他留在第三帝国的艺术家大师们,也会抱有这样的想法。纳粹首领们是很有艺术素养的,客观来说谁也不能否认。那些大师是不是也是为了艺术而委曲求全,是不是只要是懂得他们艺术的人,是天使还是魔鬼,都不重要。这个我没研究过,不晓得。

不说大师了,就说第三帝国前后的普通德国人。不管是烤面包的还是造飞机的,他们有选择的机会么?有啊,纳粹是他们自己选的。当然了,梅菲斯特进浮士德家门的时候,是先装成一条鬈毛狗的。当梅菲斯特成为了梅菲斯特的时候,浮士德还是带着灵魂跟他走了。但他是什么,终归还是什么。

天主说,人生只要努力,犯错误总归难免。(Der Herr: Es irrt der Mensch so lang‘ er strebt.) 梅菲斯特说,如果你不走错路,你就不会明白事理。(Wenn du nicht irrst, kommst du nicht zu Verstand.) 天主和梅菲斯特看上去意见蛮统一。德国人是不是就可以这样安慰自己,只不过犯错跟了魔鬼走了一段,但他们是什么,终归还是什么,谁不曾是魔鬼。高傲顽强的日耳曼人,支持希特勒的是他们,打仗的是他们,战败的是他们,战后重建把废墟又变回强国的还是他们,他们到底是什么。今天看到一句话说的挺好,德国是个奇妙的国家,她要么考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德国是一个令世界难以回避的严酷难题。
题外话结束。


5.

这部电影是改编自德国作家托马斯.曼Thomas Mann之子克劳斯.曼Klaus Mann的同名小说。

1933年希特勒上台了,Klaus Mann作为反纳粹作家开始流亡了,先到了阿姆斯特丹。1936年写成了<Mephisto>一书。出版以后大家心知肚明都知道这是一本学名为“影射小说”通俗说法为“8卦小说”的小说,影射了当年给纳粹干活的德国演员Gustaf Gründgens,大家还都没说什么嘞,Klaus Mann心急火燎先在报纸上登了一篇“必要的声明”题为《不是影射小说》,好吧,之前不知道的现在也都知道了,德语里此地无银三百两怎么说?

当初编辑下达任务让Klaus Mann写本小说,Klaus Mann本来想写200年后的欧洲(穿越文?科幻文?),后来他的一个朋友提了个坑爹的建议,让他把Gustaf Gründgens艺术加工一下,写成一个同性恋,在第三帝国里追名逐利什么的,既批判社会,又有讽刺意味,多好。

Klaus Mann觉得这主意灰常不错,但是默默地把同性恋这一条去掉了,毕竟他影射的是他前姐夫,对啊,那么多红人,这倒霉的Gustaf Gründgens怎么单单就被瞅上了呢——Klaus Mann的姐姐Erika Mann与Gustaf Gründgens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1929年离婚。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Thomas Mann及其他的一儿一女Klaus Mann and Erika Mann,这一家子基情四射,把各种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搞得有声有色,都不是省油的。


6.

最后整理一下片子里出现的《浮士德》的片段。其实,这每一段,都挑选的别有深意。简短的对话其实是省略了很多原文。这里没有抄电影字幕,是抄的绿原翻译的版本。读来读去还是隔靴搔痒,《浮士德》真的是不可翻译。


 [片段一] 《浮士德》悲剧第一部:书斋(二)浮士德与梅菲斯特打赌之后的对话
(电影中是舞台上的正式演出)

梅菲斯特:血可是一种十分稀有的液体。
浮士德:让炽热的情欲从我们的官能深处洗掉吧。
梅菲斯特:没有给你订过什么目标和尺度。你到处可以随心所欲,开溜时也不妨顺手牵羊,无论你喜欢什么,都能如愿以偿。尽管动手吧,不要害羞!
浮士德:你听着,问题不在于作乐寻欢。我愿为之献身的,是销魂的境界,是最痛苦的赏玩,是被迷恋的憎恨,是令人心旷神怡的厌烦。
梅菲斯特:哦,我把这份粗粮啃了几千年,请相信我,从摇篮到棺架,没有人消化得了这块老面!请相信我们中间的一个:这个整体只为神而设!他住在永恒的光华中,却将我们投进了黑暗,只让你们去享用昼与夜。
浮士德:可我愿意!
梅菲斯特:说得真动听!只是我担心一宗:时光有限而技艺无穷。我奉劝您,何妨向人请教。最好同一位诗人结交,让这位先生驰骋想象力,把所有高贵品质都堆上您光荣的头顶:如狮子的勇敢,公鹿的奋迅,意大利人的热血,北欧人的耐久。让他为您找到窍门,把慷慨和狡狯结合起来,以热烈的青春冲动按计划去寻花问柳。这样一位先生,我也愿意识荆:打算把他称为“小宇宙先生”。
浮士德:如果不能获得全心全意追求的人类冠冕,握有算得了什么?
梅菲斯特:你是什么——终归会是什么。且戴上用无数鬈发编成的假发,穿上一码高的靴和袜,你是什么——终归还是什么。


[片段二] 《浮士德》悲剧第一部:书斋(二)梅菲斯特假扮浮士德,与一个学生的对话
(电影中是台下排练)

学生:我初到贵地,便真心诚意前来拜访先生;人们提到先生的大名,无不肃然起敬。
梅菲斯特:阁下的礼貌使我感到荣幸!鄙人也不过是个常人。您可曾在别的地方摸过门径?
学生:我请求您收我做个门生!我满怀勇气而来,钱还够用,人更年轻,家母不愿我背井离乡,我却很想在外面长长见识和学问。
梅菲斯特:您倒找对了地方。
学生:老实说,我又想离开此地:在这些高墙内,这些大厅里,简直无从使我惬意。这是一个非常局促的空间,看不见绿衣,看不见树木,在课堂里,在坐凳上,我什么也听不见,看不见,想也想不出。
梅菲斯特:这可要看是不是习惯。譬如一个婴孩,一开始接受母乳也未必欣然,但很快就高高兴兴地吮吸。看来您也会日益贪爱智慧的乳液。
学生:我乐意搂住她的脖子;可告诉我,怎样才能达到那个境地?
梅菲斯特:您在深谈之前,请先说说您选修哪一科!
(演员看镜头说下面的戏删了是么,接着下一段排练)
梅菲斯特:(高声)医学的精萃不难领会:您得透彻研究大小世界,到头来却须听从上帝安排。您枉然四下漫游求学,每人只学得到他能学会的一点点;只有能够抓住机会的人,才是一条好汉。您的身体还相当结实,也不会缺乏勇气,只要您相信自己,别人也就会相信您。特别要学会驾驭女人!她们长吁短叹虽有百种千般,对症下药只须从一点,马马虎虎装出一副道貌岸然,您很快把她们个个弄得团团转。先必须有个头衔使他们相信,您的医术比许多人高明;然后,作为见面礼,您才可以去摸索所有随身细软,别人连哄带骗得花好几年。再要懂得把脉按好,还得斜着火热的目光把她们的纤腰搂抱,看看她们是否把紧身儿系牢。
学生:说得已经很清楚!的确知道从哪儿开头,又怎么着手。
梅菲斯特:尊贵的朋友,所有理论都是灰色的,生活的金树长青。


[片段三] 《浮士德》悲剧第一部:书斋(一)梅菲斯特从鬈毛狗变成游方学者样子,和浮士德的对话
(电影中是正式演出,纳粹部长在场)

梅菲斯特:谨向博学的主人敬礼!您已经搞得我大汗淋漓。
浮士德:你叫什么名字?
梅菲斯特:对于一位如此轻视“言”的人,远离所有皮相、一味探讨深奥本质的人,这个问题我觉得实在微不足道。
浮士德:关于你们这些先生们,一般从名称就读得出本质来,人们既然管你们称作“蝇神”、“堕落者”、“撒谎精”,不就把问题说得一清二楚了吗?得,你到底是谁?
梅菲斯特:是总想作恶、却总行了善的那种力量的一部分。
浮士德:这个哑谜是什么意思?
梅菲斯特:我是永远否定的精灵!这样说是有道理的:因为发生的一切终归要毁灭;所以什么也不发生,反而更好些。因此,你们称之为“罪孽”、“破坏”的一切,简言之,所谓“恶”,正是我的原质和本性。

- 完 -

 2 ) 复杂的哈姆雷特,一言难尽的梅菲斯特

  从个人喜好的角度来看,我不喜欢男主角Klaus Maria Brandauer那种过于戏剧化的表演风格,或者说那种舞台化表演风格。但公正的说,对于这部电影来说,他的表演是完美的,把Hendrik Hoefgen(Mephisto)这个角色的复杂性演绎的极其到位,真正做到了“戏如人生,人戏不分”的境界。
  Hoefgen是个很值得探究的电影人物,在电影开始的时候, Hoefgen只是一个德国二三流的演员,这个自视甚高的人只能在别人在前台成功的向观众谢幕时在后台自怨自艾。为了成为人们敬仰的知名演员,他甚至不惜丧失尊严的拍那些名角的马屁(这时候,Klaus Maria Brandauer的表演近似夸张,或者说Hoefgen的形象近似小丑)。
  之后,他和一个所谓资产阶级阵营的,却有着深厚戏剧界背景的女人结婚,从此他被靠着妻子家庭的背景,成为了德国的著名戏剧演员。在此,我并不认为Hoefgen完全是依靠妻子的背景才走到这一步的,他本身也是个有才的戏剧演员,就像人们常说的,“人们往往只需要一个机会”。作为一个从底层一步一步爬上来的家伙,他天生同情处在底层的工人阶级,这时的他成为了工人阶级在戏剧界的代言人。
  这时,法西斯的阴云开始笼罩德国,身处资产阶级阵营的妻子逃往巴黎,这时Hoefgen为了保持自己在德国戏剧界的地位,他和资产阶级的妻子离婚,抛弃了自己黑人情人,背叛了自己曾为之代言的工人阶级。为法西斯德国的“文化政策”摇旗呐喊。当然,法西斯主子也给他应有的好处,他成为“普鲁士国家剧院”的院长,这时的他显露出他人性中善良,纯真的一面。他在戏剧院同事们表演,嘲弄自己扮演的角色,他掩护那些反法西斯的同事不被解雇。他甚至冒险出国去看他已离婚的妻子,情人。他所做的这些可能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地位因为使他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更因为他并不是像他的法西斯主子一样的魔鬼。
 在他的朋友——一位反法西斯份子被逮捕后,他向他的法西斯主子求情,他的法西斯主子断然拒绝他,并称他为“不过是个戏子”!
  他终于清楚的明白了自己的地位,并老老实实的接受他的法西斯主子的命令,演绎一个不再优柔寡断,坚持“纯正的血统观”的哈姆雷特。一个符合他法西斯主子审美观的“哈姆雷特”。
  电影的结局很有意思,在一个为法西斯德国未来所建造的一个庞大剧院,Hoefgen处于无数聚光灯的中心,他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 喃喃自语到“他们究竟要干什么,我只是一个演员”。是啊!他只是一个演员,一个在向上爬的过程中渐渐迷失自己的演员。

 3 ) 他有温柔的眼睛和颤抖的手

(一)
“瞧,这样一双手不是干活的。”
他蜷缩在自己的小世界了,与剧院结了婚。
雄心勃勃的演员却被历史推向了前台,成为时代的隐喻,但他仍需要还原成一个真实的人,一个演员首先是个一个人,跟10月4日一个总统首先是一个人是一样的道理,因此,他的一言一行就在历史的舞台上有了回声,有了影片最后那一幕——光束惨照——无处可逃,纤毫毕现。
这样一个庇护了人、也间接杀了人的人,实际是二战后德国艺术家甚至普通人都该自我反省的角色。他有才华,有雄心,然而,这不够,一个艺术家最大的资本是立场,否则只是一个小丑,弄臣。
每个德国人心中都有个梅菲斯特,这样尖锐的善恶对立或许不够时髦在当下,略显陈旧,不过,在这个关节点上你会怎么做?
祖国,土地,语言对立的是他国,他乡,外语。
艺术家不是正规军和游击队员,但他必须也要选择立场。
他有温柔的眼睛和颤抖的手,他的敏感是天赋,可是,这不够,还需要大脑和良心这两样。大脑,小梅菲斯特是不缺少的,这样的一个禁锢在自我小世界里的才华丑角成为德国人反省自我的一个最典型形象。
这个梅菲斯特的变种。
(二)
还是存在那样的时刻,浮士德面临来自梅菲斯特的诱惑,也许这是相伴终生——但在一个时刻达到高潮。
当艺术向权力靠拢,当艺术变成机巧,譬如,对他的妻子,他不能说不爱,但更多是作为社会道德、阶层的人、一个雅利安人的爱,他的身体联系和精神沟通者者仍旧是黑人朱丽叶,分裂的他一面享受妻子带给她尊崇还有妻家的权势带给他的上升——得知在柏林最辉煌的剧院留用的那一刻,他热泪盈眶;一面他又不能割舍最了解他的朱丽叶——这种分裂的悲剧似乎在二战之时的霍夫根(海因茨)身上达到高潮,这是否也使衡量一个社会是否BT的标杆之一呢?——一此时,艺术开始接连丧失它最大的本心。
艺术最大的支持者,如达芬奇或米开朗琪罗,是权势人物,最大的敌人也是权势,且看中国大批知识分子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几乎全军覆没——权势需要区分,艺术家更要足够强大。

 4 ) 梅菲斯托,二零一七

《梅菲斯托,二零一七》

巾城

      影片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一个戏子的脆弱。霍夫根是个单纯的,甚至有志气、有高尚节操的人,但时代把他变成了一个复杂的人。光从人物塑造上,我觉得它甚至和路易•马勒的《拉孔布•吕西安》是一个等级的。
      但片子有一个问题,它让我的感觉霍夫根从头到尾都和“大多数人”不同——这并不仅仅从他对政府要员唯唯诺诺的状态中体现,也从他身边几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是反纳粹的这一点上体现。而如果这是事实的话,整个纳粹政府就根本不可能掌权——在一个民主国家,若如此得不到人心,被肆意地怀疑,这个政党早就在登台前就被废掉了。
      因此整部作品给我的感觉——就像当今的很多美国主流媒体一样——并没有逃脱智识阶层自娱自乐的性质。它只是讲了一个知识分子怎样被一堆知识分子和自己的卑微怯懦恐惧之心折磨到筋疲力尽的故事,仅此而已。在2017年的今天,在我看这部片子的同时,美国、法国、希腊,和很多地方的国家政府都正在或多或少地法西斯化(或存在法西斯化的危险)。在一个民主国家,一个政府的建立须要至少一多半大众的支持。这些人如果在智识阶层的眼中是不真实存在的,只是被漂亮的语言平等而怜悯着,那么这些人永远只能站在历史进步的反面,这是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和瞩目的方式。一部好的影片应该面对这些大众,进行反思,而不是——像这部电影一样——逃避它,躲进知识分子内部群体,阳春白雪式的揭露着。它确实显得很高尚,时而掷地有声,时而又充满戏剧魅力。但它不真实。
      这是我觉得这部片子做得不够的地方。

 5 ) 又听见了童自荣的声音

80年代上译厂引进过,那时叫“梅菲斯特升官记”。没有想到dvd版本收录了上译厂的配音,我竟然觉得听原声不如配音来的舒服,也只有上译厂的那些老艺术家们有如斯强大的磁场。有趣的是里面原先删节的段落保留了德国原音(估计是因为梅菲斯特情妇总喜欢半裸身体的缘故而被完全删去),整部影片常混淆着中文和德文交替上演。一部深刻特别的电影,让我对克劳斯曼的原小说萌生巨大兴趣,闲时也想挖《浮士德》看看。

 6 ) 很好

       这部电影改编自德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曼(Thomas Mann)之子克劳斯•曼(Klaus Mann)1936年完成的同名小说。1933年希特勒掌权,克劳斯•曼作为反纳粹作家开始流亡,此作品即是在此间完成的。此书以德国演员古斯塔夫•格鲁根斯(Gustaf Gründgens)为原型,描写了一个以扮演魔鬼梅菲斯特而著名的演员靠依附纳粹掌控的权力系统和出卖自己的灵魂而发达的故事。古斯塔夫•格鲁根斯与克劳斯•曼的姐姐有过短暂的婚姻。
       影片中,“梅菲斯特”有对表演的纯粹认知和对自由的追求,但这一切在纳粹上台之后就改变了。在纳粹掌控下,他生存在了艺术与权力、真实与虚伪、逃避与趋同的相互纠结与分裂中……饰演“梅菲斯特”的演员克劳斯•马利亚•布朗道尔(Klaus Maria Brandauer)贡献了极其伟大的表演,他的肢体、语言、神情都会真实地让你感受到一个狂热不安又小心翼翼的机会分子带给你那触及内心的压迫感。
       纳粹和共产是人类对20世纪的世界所做的最大贡献,它除了带给人类有史以来人为的最大的群体性生命终结外,还努力挖掘出了人性与制度中前所未有的和难以置信的邪恶。
       或许,那些狂热的人,只需要提供给他们一个氛围,或是一点点的引诱,就会唤醒和激发他们心中的“恶”,而他们通常会打着“自由”、“民族”、“人民”、“祖国”等这些看似无限美好的词语,以“正义”的名义,进行着反人类的罪恶勾当。

 短评

典型的德国式战争背景影片,我足足看了五天才看完,累得我筋疲力尽。除了结尾的超现实场景。

3分钟前
  • 小易甫
  • 还行

亨德里克也并非完全的良心泯灭,但他最终还是成为了成大恶而行善的梅菲斯特。曾经庇护住剧院老员工的自己没能保护最后的朋友,以为在权力层已有一席之地却不过只是个粉饰太平的工具,惶惶不可终日。节奏和剪辑垃圾。

6分钟前
  • 取名困难症患者
  • 较差

正剧,像《投名状》。就像侯孝贤说的,水太清的人会没有办法和身边世界相处,何况没有人能达到真正的清。后半句是小的说的。

9分钟前
  • 撕撕撕
  • 还行

主角在戏中演着魔鬼代理人,而在现实中向“魔鬼”出卖灵魂,于是既成了“浮士德”,又因助纣为虐而成为真正的“魔鬼代理人”——但他从始至终也做不成真正的“魔鬼”,而只是任其摆布的棋子,这也使最后一组镜头的骇人程度堪比《2001太空漫游》中的“星门”段落。影片整个后半段于我而言是反复灵魂拷问:一个知识分子、文艺工作者,是要逃离故土并在海外以保命为前提曲线救国,还是留在本土尽薄力帮助无法或不远离开的民众?前者有临阵脱逃隔靴搔痒之嫌,且不说远离了本来的语言环境就是远离文化土壤;后者则永远冒着生命安全或局面失去控制的风险,不是半路夭折,就是身不由己。在【坏政府】下,人民手中就不可能有【好选择】。原版是德语,配音版是匈语吗?看完依旧有些疑惑。

12分钟前
  • 烤芬
  • 推荐

男主特别有衣冠禽兽的气质。传统老实讲故事的,没什么花哨技巧,但很舒服好看。男主只不过缺乏了些政治敏感罢了。况且小舅子的原著立场也难公允。为啥启用匈牙利导演弄德国片啊?

13分钟前
  • munianhe
  • 推荐

...........Kein Kommentar...........

15分钟前
  • RIC
  • 还行

這個几近歇斯底裡的偏执狂,大声疾呼“不管這個世界有多么肮脏,眞正的艺术和艺术品永遠都是纯净的。”…可到底還是成為了一個納粹极權下妥协求全的戏子而已。

16分钟前
  • TOWNE
  • 推荐

用尽全部气力展现一个自我主义者的全部极端心绪,所有言辞与行径完全自恋化的,他本身的行为就证明了他是魔鬼,更不用说那一套套华丽的假象,梅菲斯特是种双重隐喻,而纳粹故事甚至都只是一个凭空的威胁,对其来说甚至都不构成阻碍,我想他本人就愿意深陷其中,获得无稽的谬赞以取悦病态的内心,自由于他而言又成其为何物呢,他是一个十足的戏剧演员,但让人喜欢不起来。

21分钟前
  • 炯之
  • 还行

1982第54届OSCAR BEST FORIEGN PICTURE,男主演技拽。

26分钟前
  • 刘建明
  • 还行

1.艺术家眼里的自由是让自己可以在领域里展现并获得成功,他们的思想很简单,就是为了艺术,为了成功,艺术方为自由;2.最后超现实的聚光灯,直击艺术家的自欺欺人,他们只是演员,只是棋子,他们并不自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匈牙利影史十五佳NO.06

29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你是需要自由还是荣誉。。这个男人还挺有意思。。有个情人有个体面的夫人。。内心还是自卑的。。最终他还是爆发了。。累不累!!!

33分钟前
  • 菜菜MJ
  • 推荐

莫名想起barry lyndon

37分钟前
  • GA
  • 还行

主人公只是纳粹总理的工具和傀儡,他太天真,以为艺术与政治无关可以拯救受压迫的人,最后被总理带到新建的用作剧院的体育院用强烈的聚灯光照他,让他来跑去并叫他的名字,大概是想戏弄他然后杀了他吧

38分钟前
  • 绿色阳光
  • 推荐

配音版竟然感觉好过原音 在我看过有限的电影里大概还有另外一部《金环蚀》也是这样

40分钟前
  • 塔可夫斯基的镜子
  • 力荐

http://115.com/lb/5lbcrmlze3z8 part1 t4ea58d682 part2 t4b8c9bfde下一部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03055/

45分钟前
  • noname
  • 推荐

人在體制中卑躬屈膝忍受胯下之辱或者脫逃流亡他國哪一個才是真正的獨善其身,無法脫離體制的人以妥協保全他人(舒特勒)或者假裝癲狂信仰(紅衛兵/朗讀者中的漢娜)哪一個才是佳策。從這種意義上來說,Höfgen難道不正像那個從洞中出去又回來的人(蘇格拉底)?雖然他首先對政治無知,又無知于自己。

46分钟前
  • 涵哥吉祥🌈
  • 推荐

看的德语版本 纯英文字幕还比音影快了三秒左右 痛苦不。。。饶是如此 还是感受到本片强大的气场和稳健的气质 镜头语言干净漂亮 歌舞戏剧的渲染恰到好处 尾声更是相当地有神采啊!如果不是这样糟糕的观影环境 我不吝于给他打个漂亮的5星

47分钟前
  • 周鱼
  • 推荐

#梅菲斯特#7分,一个在纳粹治下得势演员的故事,每个人都能看懂,但又都会羞于承认自己的处境比二战德国好不了多少【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下看】。都会鄙夷男主角在纳粹治下的附炎趋势,但当联系到自己和自己熟识的人时,就变成了体制内勇敢寻求更多的自由空间。人就是这么矛盾。【该片的分数范围7-8分】

50分钟前
  • 沙漠中的西蒙
  • 推荐

看到一半,睡睡睡

51分钟前
  • 4-ever
  • 较差

一个左派变成法西斯同路人,一个艺术家变成走狗,一个有良心同情民众的知识分子变成出卖朋友的人,在捧杀中逐渐染黑和沉沦,是人性的脆弱。

55分钟前
  • 燃烧的暹罗猫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