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众香拱之,幽幽其芳。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以日以年,我行四方。文王梦熊,渭水泱泱。采而佩之,奕奕清芳。雪霜茂茂,蕾蕾于冬,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先天下之忧”你从未忘,“后天下之乐”却是个“归去来兮”的梦,你永远都行在路上。虽然你只说:“不采而佩,于兰何伤?”而我依然深深感激,今时今世,我遇见那一缕幽远的清芳。
不知道王阳明是不是和弟子讨论过“孔子诛五恶”,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有过“孔子诛五恶”。可这的确是一件令人悲伤的事。可以让毒日头下的王阳明骨头缝里都钻出凉气,瘫坐在冰冷的大石头上嚎啕大哭。他终于明白了从前有人说过的圣道的失传源于何时何处。
少正卯,春秋时代鲁国大夫。少正卯和孔丘都开办私学,招收学生。少正卯的课堂多次把孔丘的学生都吸引过去听讲,只有颜回没有去。少正卯成为鲁国的著名人物,被称为“闻人”。鲁定公十四年,孔丘任鲁国大司寇,上任后七日就把少正卯杀死在两观的东观之下,暴尸三日。孔丘的弟子都不明白为何要杀他,子贡忍不住向孔丘提出自己的疑问,孔丘回答说:少正卯有“心达(或作“逆”)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五种恶劣品性,人的品性只要有这“五恶”中的一种,就不能不施加“君子之诛”,而少正卯是身兼“五恶”的“小人之桀雄”,有着惑众造反的能力,他和历史上被杀的华士等人是“异世同心”,不可不杀。少正卯被杀后,其学说没有流传下来。
听起来就好像是说,有人和孔子抢生意,孔子趁着自己当时还有几分权力,找个由头就把人家办了。实实的小人行径。是孔子所为吗?如果真的是,那恐怕根本就没有什么圣道,或者说圣道也跟着少正卯一样,不明不白的早死了。
孔子传的是什么道,他为何传道?闻孔子周游列国,过楚境,遇狂士。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你是凤凰,却是生错了时代的凤凰,如此还不如一只鸡。过去的再美好,终究是不可挽回的。你要挽救这个时代,让它再重回过去的美好?你想从政,想拯救这个已经破败腐朽的时代,你真是太危险了。你还是省省罢。
孔子知道他说的不简单,想下车来与他讨论。只是楚士唱完就走了,好像是给孔子下了一则预言。讨论没有什么益处,好比万物各安其责,不是你说句话就能改变的。奔走,传道是孔子的使命。他不为一个结果,也不可能为一个结果。事实上,所有曾立下圣贤之志的人,都不会有什么结果,只贵在义无反顾。原来那位楚士不是在讥讽孔子,他是在叹息,是在怜悯啊。
然而似乎圣贤从来不需要什么怜悯,也不需要为自己辩解,更不赞同有人为自己辩解。他们只固守自己心灵的一方净土,拥有一片光明的心地也就罢了。几番读到王阳明传奇的人生,我总会产生一个荒诞的念头,难道这些圣贤一样的人,都是外星人派来拯救地球的么?如果不是,为什么一个小屁孩无来由地就有了做圣贤的念头,那一定是外星人植入他脑子里的概念。如果不是,为什么光着屁股被“好生着实打着问”了四十廷杖还不死,他一定被移植了外星人自我修复的基因。圣贤的灵魂和身体都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
多少年后,同样有人追着王阳明的轿辇怒斥讥讽,那是如狼似虎直入南昌城的北军。前面亦有百姓涌过来,握着锄头铁锹愤愤不平地怒视着。王阳明终于被逼下轿来。他说:“北军将士们,你们骂渴了吗?饿了吗?想家了吗?乡亲们,你们谁去端一碗水,拿几个烧饼过来呢?”于是,一切都迎刃而解了。也许人可以什么都不怕,只是最怕被审问良知,倘若他还可以算作一个人。人们可以什么都不怕,最怕那种以德报怨、无私无畏的胸怀。如果说王阳明有什么魔法,那也仅仅是“良知”二字。仅仅是这两个字,造就了高尚的自我和这混沌的俗世完美融合的典范。
穿透长夜才能换来光明。如此圣人每出于乱世就是一种因果轮回,如同昼夜交替一般长存而又平淡。所以他们才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吗?是否一种学文,自它被官方认定为正统时起,就注定了要被腐朽的命运呢?这不是孔子的初衷。
然而人总是这样,一面期待着那个高尚的自己摆脱这俗世种种,一面又不甘寂寞要借着这个世界去实现那个高尚的自我。所以荀子才编出了“孔子诛少正卯”这样的事来迎合的吗?所以汉家就迫不及待地把这个写进《王制》,终于下了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决心?你要讲什么圣贤之道随你去讲,对我来说只有一条,你不能说得天下人来反我,不能让我不高兴。你要是让我不高兴,我就要打杀你。我有打杀你的权力,因为圣人都说了“五恶当诛”。原来圣贤之道在君权看来,就是可以让他们把“打杀”合法化的一个最能忽悠天下人的借口。你最信的是什么,我就用你最信的来打杀你。
古来多少谏臣直臣,最怕的不是死,而是被归为“五恶”。他们最怕的是被剥夺书写、哭喊以及死的权力。没人需要你去死,没人需要你尽忠,你就一无所有,一文不值。如果你是忠臣,那谁是暴君?你所哭喊着要为之去死的那点东西恰恰是君权最厌恶的。你为何非要靠着一个主观随机的君主去实现你那一点高尚的情操?你太寂寞了吗?
你太寂寞了吗?这好似一个永久性的疑问。不止对于那些圣贤人物,也对于所有普通人。人人都需要实现自我,这便是人人都要面对的课题。 然而寂寞不是因为孤傲和偏激,有时候人是需要一种气节才能历经磨难而不失真我本色的。“花开堪折直须折”,这话已被引用烂了,可是“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似乎少有人闻到那一缕幽香。所以说,归根结底,人们最怕的还是寂寞。所以即便我们被现实撕扯得鲜血淋漓,却仍放不下“寂寞”二字。可这没有什么不好的呀。你若让君子不去尽忠,就如同让淑女不去爱慕君子一般,那这个世界该是怎样惨兮兮的可怜样儿呢?
不论寂寞不寂寞,让我们各得其所,安处于自己的那番心境中去罢。倘若倦了累了,就放空。在昭昭春日的天台上晒一晒太阳。此刻我和那些被晾晒的白色衣裳和被单也没有什么分别,只是一片空白地任清风吹拂,任阳光照耀。就像是做了一个美丽的梦。于是我终于理解了那一日孔子为何最欣赏的是曾皙想在春日里出游这样平庸而淡然的志愿。无论是“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那都不是我最想做的自我。终有一天我必然要卸下重负,回归到那片最初的梦想里去。
完完全全被朱一龙演的朱厚照吸粉了,看哭了我,龙哥简直把朱厚照演活了!最接近人性,接近现代人思想的一个皇帝,爱玩却不糊涂,活得通透!
摘录:朕从来都没有体验过处理正事的乐趣,朕处理正事,只为了一个字“玩”,可朕心里明白,这天底下的文人,都拿眼睛盯着朕,朕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件事,他们都悄悄的记在心里,朕死了之后,一个百年不遇的昏君就呼之欲出了,说不定那些皇室宗亲还会拿朕当他们子孙后代的反面样板,去教育那些吊儿郎当不上进的后人。
你做圣人是你的志向,将军想做将军那是他的志向,可朕没有这个志向,朕只想轻轻松松的玩上这一辈子,可命运偏偏让朕当了这个皇上,你说恨不恨人。自从朕坐上这把椅子的第一天,朕就明白了,人们只是需要有一人坐在那里,这把椅子不能空着,天下人需要一个皇上,而且需要一个不是自己的皇上,什么公制宗制,什么圣人的教诲,把他们通通加在一起,就是要造就一个全智全能,一个一点儿错误也不能犯的千古明君,就算是唐太宗汉武帝,也不是一点过失也没有。他们怎么能拿这些,来为难一个十几岁的孩子!
朕羡慕那些普通人的孩子,他们有父母有兄弟姐妹,可朕什么都没有,只有这把椅子,这把椅子你没坐过你不知道,很凉,真的很凉,朕就这么憋屈着,坐在椅子上憋屈着,一直憋到正德元年,直到遇见了你……上天既然派朕来演这出戏,朕就得演完……大臣们只知道朕胡来,只知道朕不成体统,可他们并不知道朕这么做只是想离那把冰凉的椅子远一点!没有,朕就是要个这些虚假的东西作对!
这个戏应该和大明王朝1566对照看,主题太统一了,朱一龙的大部分情态,都与陈宝国高度相似,擅用权术,洞若观火。如果嘉靖是最聪明的皇帝,那这个戏里的正德可以与之并列。他们聪明到了难得糊涂的境界。
明朝政治体制非常成熟,成熟到皇帝不上班也照样运转,也因为太成熟,大臣们难得几个有良心的。我有时候不敢连续看,怕被各路伪君子真小人气炸。当皇帝不能气炸,还要搞平衡。要牵制文臣,用酷吏,用完再杀。虽然名声不好,但效果显著。
这两人都实现了对权力的实际控制,区别在于一个直接,一个迂回,一个张扬,一个内敛,一动一静。共同点是表面感性超然不在乎,内心却精明隐忍稳准狠。
朱厚照的聪明,在于恰当的时间用恰当的人,王阳明正直,但不能常用,满朝嫉贤妒能,对他越好他越危险。朱厚熜的聪明,在于恰当的时间换恰当的人,严嵩贪,徐阶也不干净,谁又比谁好几分。
聪明人都孤独,一个修心,一个修道,都想逃离这个身份,屏蔽这些嘴脸。花了不少钱,挨了不少骂,骂他们的人一边架他们的名义,一边不干好事,谁也不能把他们怎么样。
两位皇帝在剧中的神色多以阴鸷深沉为主,辅以心不在焉的动作,他们把皇帝这个职务当成工作,工作之外的修养实在太多了,
中国的政治生态下,皇帝的任务不是做实事,核心要务是斗大臣,皇帝斗得过大臣的时刻并不多,明朝就有两兄弟做到,他们的故事,你看了吗?
阳明心学和史实在大陆并不被广泛熟知,所以仅有几条评论,也就不意外了!这是一部难得的好片,结合史实,系统阐述了阳明心学的发生发展以及现实运用。大陆没有播出,自己找原因。在韩国播出了。日本是特别推崇阳明心学的国家,会举办纪念阳明先生的活动和学术论坛。日本的海军大将腰间的腰牌刻着"一生俯首拜阳明"。蒋介石一生推崇阳明心学,败退台湾后将台湾的草山改名为阳明山,并要求他的部下都研学阳明先生的著作。
历史剧里,此剧是我看过的最棒的片子,内容丰满,朴素不做作,主线清晰,剧情合理,有些情节感人至深,寓教于乐,是非常正能量的片子,适合在央视频道播放,演员的演技完全没有表演痕迹,尤其是王阳明和朱厚照的扮演者堪称完美……小皇帝召见王阳明,一起吃饭,并诉说自己的委屈那一段,可以完全感受到小皇帝的孤独寂寞,痛苦无奈……朱一龙把小皇帝的那种希望得到理解和关心,却又不得不独自面对所有困境的状态演绎的非常到位……
篡改历史,误人子弟!居然有这么高的评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朱一龙!
我只看了前两集就发现,仅仅大臣进言杀八虎,这就是有违事实,八虎一夜逆转,更是胡编乱造!
阳明先生的夫人不会很恩爱阳明先生,历史考证,其夫人对阳明先生有冷暴力的倾向!
而且王阳明是大明被脱了裤子庭杖第一人,为什么?编剧知道么?
平生最讨厌电视剧篡改历史,此电视剧最为可恨,误人子弟!
对历史正剧这么关注不算多见。可能是因为这剧的两个人物,王阳明和朱厚照。
阳明心学,挑战了传统的程朱理学,也对后来徐阶,张居正等人的官场生涯产生了影响。
剧中对阳明先生的刻画有两处情节很有感触。一处是面对辱骂他的官兵,并没有愤懑不平,反而为其准备食物与水,并号召城中百姓不要为难官兵;另一处是张永向皇帝诉说阳明先生面对战争带来的生灵涂炭而悲痛,不愿百姓流离失所。这是多么博大的胸襟。天泉论道中所说: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现在也只是了解字面意思,内涵则需要在人生经历中细细体味。
原来知道正德皇帝,但是他的事迹并不十分清楚。通过此剧,让我第一次知道历史上还有这样一位君王,他不是一位名垂青史的君王,却是一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一个人。开始的孩子气感觉还有点不习惯。但随着剧情推进,帝王的霸气显露,发现这算是个亦正亦邪的角色,玩世不恭的皇帝还是懂的家国礼法的,最后和阳明先生的对话,完全是朋友之间的推心置腹。但君臣有别,臣子理解但也不能纵容。没有得到理解的皇帝只能继续坐在冷冰冰的龙椅上。年轻皇帝的生命不久后也走到了终点。哀叹惋惜,只怪生在帝王家。
这样具有戏剧冲突人物引起了对历史上真实的正德皇帝、明朝帝王以及明朝制度的兴趣。这期间阅读了《明朝那些事儿》,观看了《大明王朝1566》。《大明王朝1566》对嘉靖年间皇帝、宦官与东厂、大臣之间的微妙关系表达的淋漓尽致,每个角色都是可以细细琢磨的,一部佳剧。《明朝那些事儿》系列书中的正德皇帝和剧中的角色塑造几乎如出一辙,这就回想起了剧中皇帝的孩子气也是贴合人物的性格。开篇大臣们要斩杀“八虎”,小皇帝先是商量,后是乞求,最后竟然哭了,因为这些人是他从小的玩伴。刘瑾造反,当皇帝说出缉拿刘瑾的话后,自己却孤独的躺在了床上。正是这个从小的玩伴,最亲近的人要造反,直到最后一刻才醒悟,那是多么的无可奈何。从这里也就更理解了皇帝平时放任刘瑾胡为的原因了。皇帝可以光明正大的出宫,但他却选择了悄悄出去,被大臣抓到觉得不好玩了,悻悻回宫。皇帝的权力就这样的被挑战了,他完全可以抛下大臣出宫,但他因为知道大臣们是对的,所以没有继续胡闹下去。可见这并不是一个昏君。“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这样的皇帝注定是孤独的。为了自己想要的而去斗争,最后却英年早逝。对于他的死因是个谜,我更倾向于他是遇到偷袭而落水。十六年的帝王生涯屡次被造反,想想也是个可怜人。朱一龙对正德皇帝的诠释可见是下了功夫,演绎出帝王的纵情玩乐的一面。建豹房、下江南;心计权术的一面。力排众议,给予王阳明权力去南方剿匪。伴君如伴虎,从他和臣子间的对话可见一斑;内心孤独的一面。远离龙椅而坐、屡遭背叛、失火险些被烧之后的落魄、宁王造反大臣们睁眼闭眼的气愤与无奈。这样的性格冲突塑造出了一个让人信服、感同身受的人物。
希望这部剧能被更多的人看到,了解这样一段历史,了解这些为命运抗争的人物。
大明王朝第一名臣 可惜上镜率在大中华地区实在可怜 日本“战神”那句:一生伏首拜阳明 基本在大中华只有抵制效应 我们放弃的都是让别国强大的东西
陆叔曾经是演过朱宸濠的,这次演了王守仁,呵呵,攻守皆宜啊。说起来,还是王守仁比较合适他,文武皆能,尤其戎装的样子跟当年的卫青一模一样!
朱一龙补档进行时。不得不说完全超出我的预料啊,不能播有点可惜。其实是龙崽早期作品里演技有突破的一部。整体配置剧本的话,在所有作品里都是数得上号的,没能播出太可惜了……
第一次看到韩版的国产历史剧,当时没能在国内播出真是可惜。小皇帝朱厚照简直是历代皇帝中的泥石流,精灵古怪,傲娇自负,有时又乖巧听劝,居老师的演技那时就初露锋芒啦。看完全剧特别想读两本书《王阳明》和《明朝那些事儿》。
看的朱一龙cut,从台词和最后朱厚照和王明阳的对话戏份来看,这个剧起码可以打4星以上~个个老戏骨就是不一样,编剧也很厉害,朱厚照这个人物虽然戏份不多,但被拍得立体又生动
不说别的,单说朱厚照这个皇帝,剧里就诠释得非常好,不会那么脸谱化,有深度也符合历史,最起码编剧是真的懂这个皇帝的,还要感谢我龙哥,真的演的特别好,本来冲着龙哥看的,看完喜欢上正德皇帝了。
我知道给1星是不够的。但是我想说,少给的那2个星是因为有人多给了。看了1集,我开始怀疑这个电视真的有9.1分么?看了两集,我觉得他可能真的不应该有9.1分!看了五集,我就想弃剧,但是我又怕错过一步优秀的作品,况且又是仅有的讲一个我们民族上的圣人的电视剧。我继续看了6集,我觉得他是真的被高估了。范范的说下自己的感受:1,给圣人立传,本剧不是不够严肃,是实在细说成分太多了。范了标准的中国式作文的毛病,什么好事都要让主角参与,出道就是完人,满级号,可以直面大BOSS!编剧真的是用力过猛。我想说的是,阳明先生真的不需要这些!!2.看阳明先生的剧,我期望在剧中看到他的成长历程;悟道心路历程;想看到他一心悟道的封圣之路;想看到他践行“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历程中的殉道精神;想看到他的传道,辩经的场面。
王守仁-陆剑民;娄妃-周海媚;褚氏-梅子;宁王-刘红雨;王华-达式常;刘健-任学海;谢迁-徐敏;伍文定-蒋冰;明武宗-朱一龙;焦芳-魏宗万;葛通-董彦麟;刘瑾-张卫;李东阳-崔可法;杨一清-石维坚;乔宇-蒋恺;王岳-秦焰;雷济-王槊;徐爱-丁宇辰
朱厚照这个人物被刻画地非常出彩,极聪明却极孤独,编剧和演员是真的下了功夫的,没能在国内播出绝对是非常遗憾的,总之,剧情非常吸引人,演员都演技在线,,强烈推荐
这么杰出的伟人我们正统评其为唯心而无视甚至抵制,但日本人,韩国人乃至多国都去潜心学习致用。这么好的电视剧居然在韩国首播,现在网上找到的基本只有韩国版本……我们现在说台湾忘祖淡化中华历史,有时也要反观自己啊……
一直以来我对龙哥的演技十分肯定,但对剧本却不抱有太大希望,但这部正剧实在是给我太大的惊喜。朱厚照的这个角色龙哥实在是刻画的太精彩了。你以为他愚蠢昏庸任人摆布,其实他是心有城府让人琢磨不透。我看国内的电视剧从未掉下过眼泪 ,最后小皇帝的独角戏让我流泪了。他向往的是自由,奈何生在帝王家,对他来说,这把龙椅是坐不热的。他以为王阳明是知己,但两人终究是君臣,他坐这把龙椅是为了“玩”得更好,而王阳明是想让他单纯的做个明君。所以无论多么声色犬马,他都是孤独的。
刚看完7-14集,没有朱厚照的画面。第16、17集没有朱厚照的画面。第20集无第22集无朱厚照,26集无朱厚照28无30无35无,36无,37集无朱厚照,本集宣布驾崩
就电视剧而言,个人觉得真的是正剧里的前者了,编剧,团队都很用心,百度了一下,剧本大纲都是历经了重重难关的,真的很有心,希望国产剧可以多多学习多用点心。演员也非常不错,人物刻画的都很饱满,像朱厚照虽不是明君却不令人讨厌,很奇妙。但也有缺陷希望正剧越来越好。强推!!!
可惜被禁了,这片子很出彩,特别是朱厚照,这大概是正常描写这位小皇帝的片子吧
妈呀这么好的剧居然被禁了,被韩国买了,这部剧拍的很好,正剧班底,很多老戏骨,剧本表演服装道具台词一流,每个角色都立体丰满,连小太监满满都是戏,剧情也很棒,真实地还原了那个时期的君臣,八虎现状,看的出来很有诚意,下了很大功夫做这部剧。优酷上已经有人上传高清画质了。听说朱一龙演小皇帝的时候才23岁刚毕业,把小皇帝的荒诞不经爱玩有心机演的很不错
看的是韩文字幕版,也不知道为什么至今都没有上星,不过这部片的造型实在是让人无力吐槽……
陆剑民老师演的非常棒,剧情设置也合情合理,陆剑民老师可以以此片封神榜!!
剧本很棒,很可惜不能在国内播。阳明先生是真正的圣人。心疼朱厚照,不过是个孩子,却要坐在冰凉的龙椅上。
为编剧打五星。既有感性的温情,又有理性的深度。不落于传统史学的窠臼,又不故作翻案惊人之语。实在难得。
虽然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但是王阳明真的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历史人物了,看剧的时候正在看明朝的历史,其实对于朱厚照这个皇帝,印象并不是很好,但是演员塑造出来的这个朱厚照给了我不一样的感觉,和以往电视剧里的皇帝都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