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天使

剧情片美国1928

主演:珍妮·盖诺  查尔斯·法莱尔  娜塔莉·金斯顿  亨利·阿尔梅塔  圭多·特伦托  阿尔贝托·拉巴利亚蒂  路易斯·利格特  弥尔顿·迪克森  

导演:弗兰克·鲍沙其

 剧照

马路天使 剧照 NO.1马路天使 剧照 NO.2马路天使 剧照 NO.3马路天使 剧照 NO.4马路天使 剧照 NO.5马路天使 剧照 NO.6马路天使 剧照 NO.13马路天使 剧照 NO.14马路天使 剧照 NO.15马路天使 剧照 NO.16马路天使 剧照 NO.17马路天使 剧照 NO.18马路天使 剧照 NO.19马路天使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24

详细剧情

  安吉拉(珍妮·盖诺 Janet Gaynor 饰)的母亲身患重病,急需药物进行治疗。生活在穷困潦倒之中的安吉拉无奈之下只能行窃救命,她的举动自然遭到了警方的通缉和追捕,安吉拉就此踏上了逃亡的旅途。  途中,安吉拉来到了一个马戏团之中,隐姓埋名成为了其中的一名演员,这正好帮助她拜托了警方的纠缠。在马戏团中,安吉拉邂逅了名为基诺(查尔斯·法莱尔 Charles Farrell 饰)的年轻画家。基诺虽然有着一身的才华却依旧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无名画家,安吉拉的出现激发了他的灵感,帮助他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就,坠入爱河的两人决定结婚,但在婚礼举行之际,警方还是发现了安吉拉的踪迹。

 长篇影评

 1 ) 现实主义的表现与再现——以《马路天使》为例论左翼电影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差异

(不怎么成熟时写的口水文,但有人收藏,就不准备删了。)

中国左翼电影是中国电影承前启后的节点,它一方面还残存着之前影戏的影像习惯,有着旧式文人的审美偏好,继承传统的叙事习惯;另一方面,此时的中国电影正在西方文艺理论的浪潮下发生自觉蜕变,一大批导演陆续拍出比20年代”连环画式电影“更加符合电影创作规律的影片。这一时期,中国影坛主流电影风格是现实主义,为数不多的浪漫主义导演也是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进行“诗化”的调整。20年后,意大利同时出现了现实主义的浪潮,对世界电影产生不小的影响,两个电影流派同样展现了那个时代平民百姓的辛酸苦辣,揭示出现实的黑暗和生活的困苦。本文将以《马路天使》为范例,来探讨中国左翼电影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之间电影语言的不同。

一、武器与哀嚎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终于发起了救国救民的号召,尖锐的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逼迫中国观众终于从逃避现实的神怪武侠片中如梦初醒,呼吁文艺界充分发挥宣传教化作用,以一切力量拯救中国。1933年,中国电影协会成立,标志着左翼电影运动正式开始,人们创作了一系列以反帝反封为主题的电影,其中袁牧之导演的《马路天使》以其自然流畅的影像、丰富多彩的声音运用赢得了不错的反响,被誉为左翼时期中国有声电影的最高峰。从某种意义上说,《马路天使》不仅是左翼电影,更是国防电影,它以报纸上的文字游戏暗示抗日救国的重要性,以小红的悲惨遭遇反映出那个年代中国黑暗势力对人民百姓的欺压,是一个“吃人的社会”。此时,中国电影变成了一个与黑暗做斗争的武器,它启迪人们的思想,叫醒还在沉睡中的人民。

如果说左翼电影是武器,那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就是第二次战争后对命运的控诉,是对那个大批人没有工作、流离失所的现状的真实反映。它以最简朴的影像呐喊出心中的痛苦,是一种震撼人心的哀嚎。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中的父子为了得到工作,砸锅卖铁购买了一辆自行车,结果车被偷了,他们苦苦寻找无望,只能去偷别人的自行车,反映出那个时代社会逼的好人不得去做坏事,坏人却没有相应的惩罚,而父子之间互相依存,希望之中又带来绝望的心情,显现导演的人道主义。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以神的视角观察这个侵略之后的城市,它被战争折磨地残垣断壁,人民繁琐无望的生活后是沉重的叹息。

二、场面调度与蒙太奇之争

左翼电影时期,中国受到苏联蒙太奇的影响,夏衍、郑伯奇等人翻译了普多夫金的《电影导演论》、《电影脚本论》,同时学习了爱森斯坦、杜甫仁科等人的文献著作,积极引进苏联电影并进行翻译。从《马路天使》中我们可以看出,蒙太奇学派对那个时代的印记。在电影的开始,街道上乐队的游行和楼上观看的小红的笑脸反复交互出现,是叙事蒙太奇中的重复蒙太奇,不断深化、突出了热闹的气氛和小红青春活泼的性格。小红和男孩在窗户边的交谈,导演不断切换双方镜头,伴随音乐的节奏,自然交替,通过两方的主观镜头,使观众感受到两人情投意合的美好感情。几个年轻人一起看墙上报纸的片段,导演给报纸上的字特写,然后又切换到年轻人正义凛然的中写镜头,暗示救国危机时刻,人民应该觉醒。除此之外,导演还学习了苏联的运动镜头,如表现恶人欺人太甚,想要买小红的片段,导演使用了仰角镜头,而对小红使用了俯角镜头,给人一种恶人的压迫感和小红弱小无助的视觉效果。这样镜头语言的使用,摆脱了中国影戏阶段水平线视角,摄影机位于中心的死板拍摄,更加灵活且符合电影摄影规律,这是当时电影创作者潜心学习苏联电影理论,积极融合中国民族文化,拍摄中国自己民族电影的努力的结果。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收到巴赞电影本体论的影响,选择了与中国截然相反的镜头运用方式。他们使用大量长镜头和景深镜头,为了表现出当时社会最真实的景象,具有纪实性。巴赞认为,影像是一种纯粹客观的东西,不应该有拍摄者主观思想,要保持空间的统一、时间的延续,而影片内部所产生的多义性,正是影片最重要的价值。巴赞创办了《电影手册》,得到了意大利当时一批年轻人的跟随,他们喊着“还我普通人”的口号,将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德西卡拍摄了《偷自行车的人》,罗西里尼拍摄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德桑蒂斯《罗马十一时》,维斯康蒂《沉沦》《大地在波动》。这些导演不使用职业演员,而是选择普通人,如《偷自行车的人》演员本身就是工人阶层的父子,可以说是“本色出演”。在街上直接拍摄,选择自然光,展现出真实的空间,使影片朴实、自然。在《罗马十一时》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厦中前来应聘人焦虑、悲伤的表情。在叙事方面,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更佳随意,它不像左翼电影的叙事情节那么具有戏剧性,如《偷自行车的人》中下雨的片段,剧本里是没有的,拍摄期间突然下雨,导演剪辑在电影中,使影片更加生动感人。

三、声音的使用

在西方出现有声片七八年后,中国才有了由腊盘配音的电影《歌女红牡丹》,有声的出现丰富了电影表现手法,使电影不仅是视觉的艺术,也是听觉的艺术。《马路天使》被誉为左翼电影时期有声片的高峰,因为它不仅使用了有声这一元素,而且突破了中国早期还是以默片思维拍摄有声片的习惯。声音也不是单纯的在人物之间对话时使用,而且起到了烘托影片基调氛围的作用。如开头乐队歌声,导演用了将近一分钟的时间,主角没有对话,反映出袁牧之已经不再像有声片刚刚进入中国时导演们过度使用在人物对话中,而是有意识的选择性使用,使电影更简洁明了,为主题服务。《马路天使》中两次使用了《天涯歌》一次是小红与自己所倾慕的少年对唱,歌曲是愉快且轻松的,第二次是小红经历悲惨遭遇后带着沉重的心情唱的,节奏明显缓慢,营造出悲伤的气氛。同样的歌在主人公不同的心境下呈现出不同的基调,可以看出导演对电影中声音的使用规律有了基础地把握。

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为了呈现生活最真实的面貌,选择录下现场的自然音,在不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基础上,更减少环境之外的声音对纯粹影像的打扰,忠实自然的客观性,不作主观评价。因此,像《天涯歌》不同的使用,声话同一和声画对位的概念将不再出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中声音被当成典型环境中的一个因素使用。如《偷自行车的人》中,找工作的人群中嘈杂的声音,你一言我一语争抢工作,还有几个社会无赖和起来欺负父子二人的景象,就是底层人民最现实、自然的环境。

从广泛上来说,只要反应社会现实,揭露社会黑暗的电影都属于现实主义电影。左翼电影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一个是主观上的表现,一个是客观上的呈现。左翼电影努力想要告诉观众创作者给出的信息,于是他们将苏联理论为工具,使用蒙太奇“冲突”和“对比”的手段将具有主题元素的信息拼贴在一起,为的就是使观众不只沉迷于电影的幻觉,而且得到理性上的启发。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想方设法还原现实生活,但最终也不过是“现实的渐近线”,尽管街头直接拍摄最大程度使得空间立体感与人眼相似,但有计划的叙事、选择性的拍摄也使我们明白这不过是“伪真实”。从电影发展之初,卢米埃尔和梅里爱就将电影分化为再现主义和表现主义,而左翼和意大利新现实,是现实主义层面的表现和再现。

 2 ) 比较《马路天使》在电影空间性上对《劳工之爱情》的发展

1922年张石川导演的《劳工之爱情》与1937年袁牧之导演的《马路天使》相比,有诸多相似点,除了都有年轻人的爱情元素,都属于滑稽喜剧的类型之外,讲述的也都是上海的城市生活。除去有声和无声的技术差别,在声画叙事上差异颇明显。

首先,叙事空间。两部电影中呈现出大的“生活空间”是一致的,都是上海故事,具体的“叙事空间”差别明显。如《马路天使》中故事发生的具体场景包括三间房屋、街道、理发馆、饭店、澡堂、衣料店、麻将馆等,场景多样,导演娴熟使用蒙太奇进行场景切换;《劳工之爱情》故事集中在水果店、热水铺、药店、俱乐部、住处,相互间挨得很近,类似舞台的空间布局。当然这与《劳工》故事本身不需要较广的空间有关,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我国电影探索初期对于蒙太奇突破时空限制的效果应用还不熟练,这也限制了对故事的构想。

其次,空间叙事。《劳工之爱情》明显继承了过去的影戏传统,而《马路天使》更具电影性。《劳工》视点单一,景别单调,场景较平面,在场面调度上主要是演员调度,而非运动调度,观感类似文明戏,较强的“间离效果”会使观众能感受到滑稽幽默的同时从故事中脱离出来。《马路》使用综合的场面调度,除了人物动作与行进方向的安排,也有摄像机的视点、景别、运动方向的安排。有趣的是,《马路》甚至将“影戏”融入了“电影”之中,作为增加趣味性的叙述元素:电影中小红和小陈隔路相望的两个窗子几乎成了戏剧表演的舞台,不仅可以变戏法,还能扮影戏,还可以伴奏唱歌表演,但其使用的声画语言还是电影性的,比如镜头反打和特写,以及小陈扔出的第二个苹果突破了两人的空间,而进入到小云所处的第三空间里,增强了室内场景间的联系和画面的纵深感,而《劳工》几乎没有展示过室内的纵深布局。

 3 ) 冷峻地批判

中国电影史上十分重要的一部电影,明星公司的喜剧片,但是潜藏的是悲凉和批判,电影有很强的左派风格,对当时上海乃至社会做出了讽刺,穷人没有办法打官司,甚至没有钱没法请医生,现实主义的色彩浓郁,特别关照了市井阶层,可以说,电影对市井生活的描写,成了当时社会的纪录片……很难想象,37年的电影可以运用了如此娴熟的视听语言,叠化的切,比如小云被老鸨要求脱衣服挨打,画面切到了脱衣服做按摩的恶霸,又比如赵丹和周旋闹别扭,电影的景深不断切换,这些在后来司空见惯的电影语言,在当时是有开创意味的……电影中除了上述批判外,对国运也十分关注,这都体现在了老王看墙上糊着的报纸,或者撕下的报纸部分,可以说,电影上映当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但拍摄电影时,这种不安依然明显,导演的爱国情怀在电影中无处不在的挥写,但是碍于政治气候与票房,导演用喜剧包裹了一切,看似可笑的刻意,却又有所饱含,比如周旋的歌,赵丹的魔术,这些其实对叙事的帮助不大,却为了噱头和卖弄还是大肆开展……导演的批判不停留于社会对底层的压迫,他对底层内部的不和谐也做了讽刺,赵丹看不起小云,因为她从事卑贱的行业,而事实上,小云是受害者,但在底层社会中,显然大家也分了等级,这在小云快死前才得到了和解,小云说大家都一样,但显然底层也是有阶层,作为底层的最底层,善良的小云的代价就是死亡……影片将小云和小红做了二元对立和统一,不是一味的天使和魔鬼,因为两个人从作为上是对立的,但却都是善良的,特别是小云,她的善良体现在了成全,小红一直是受到她的保护的,这是导演最伟大的人文关怀,因为在电影中,导演最为认同的是小云,然而社会不容一个妓女,即使底层社会也不能接受她,因此她的结局就是被放逐,在这部电影中就是死亡……周旋和赵丹都是当红的明星不说,小云的扮演者很有意思,她有些刻板,有些做作,但是有一点是很有意思的,她尽量不说话,只在最后才有了些台词,这对演员的演技是个考验,一开始你或许错觉她是哑巴了,换个角度,或者不说话意味着,她的话语权,别说在社会中,就是在底层,也是失语的状态……

 4 ) 怀念怀旧


下了《马路天使》来看,不为什么,纯粹就是为了怀旧。年纪越见增长,人的骨子里就多了几分怀旧的味道,怀念自己过去的记忆,快乐的,阳光中天真的温暖味道。也怀念上世纪的那些奢靡繁华的生活,发生在一个叫上海的物质城市,那里有灯光闪烁的霓虹,暧昧喧闹的舞厅,有着细长眉眼的歌女。

片子并没有太大的吸引人的情节。如果放在现在换一帮演员来演,准会被人唾沫星子淹死,什么烂片!浓妆艳抹的演员,破旧的画面,滥腻的情节,做作的演出以及女演员时不时挤眉弄眼,谁能忍受!但是,我们玩的就是怀旧。那时周璇还很小,十六七岁得光景,喜欢很无辜地张着眼睛,嘟着嘴巴,跑起来会有麻花辫甩来甩去。赵丹除去高凸而浓重的眉眼,还是很秀气的男孩,嫩得好像掐一下还能挤出水来。

很简单腻味的情节。周璇演一个歌女,和赵丹演的小号手住同一幢楼,日久生情。后来就是一个恶霸想要霸占周璇,于是周和赵开始逃亡。后来被琴师找到,周的姐姐却因此丧命。好了,完。中间夹杂着周璇因为不谙世事,和恶霸出去吃东西,然后赵丹生气了,两人吵架了,男的借酒浇愁,女的哭了,又复合了,两人肉麻的抱头痛苦。看着黑白银幕里两个人搂在一起,kiss的镜头怎么看都不爽。真是民风开放啊。中间还有当妓女的姐姐也喜欢赵丹,因为赵丹看不起她,她默默帮着妹妹,最后还丧命,在临终前还很煽情的安排了她和后来爱她的老王无法见面的凄惨情节。我还是满喜欢她的,片中周璇的太不知世故,所以纯洁得近乎白痴,而她姐姐在深夜路灯下等客人时落寞黯淡的表情让我格外心疼。这个脸上很冷漠的女子,这个孤独而忧伤的女人,这个从不说话眼影浓重的女人,默默地站在自己深爱着而又鄙视她的男人面前,让我心疼。

看《马路天使》,最经典的片断是不能遗漏的。年轻的周璇眉眼清晰,嗓音甜美。同样年轻的赵丹眼波飞转,带着俏皮的痞气。一个拨弄着鸟笼唱歌,一个拉着二胡伴奏。“天涯呀海角,觅啊觅知音啊,小妹妹唱歌郎伴奏,哎呀,咱们两是一条心啊”。相视而对的笑意,那么清脆,那么透明。

黑白跳跃的画面,很容易让人想起那个沉醉在春风里的上海,纸醉金迷,繁华的天空永远是暖黄的颜色。无论历史怎么发展,电影总是纯洁的。在现在华美的灯光和画面的雕饰下,我们的感观很久都没有接触过拙朴的味道,怀旧吧,看看那些老片子,如果觉得好笑,你可以发笑。如果觉得悲伤,你可以哭泣。玩的就是怀旧,在怀旧中沉沦。

 5 ) 苦命时代苦命人

披着喜剧外皮的悲剧,时代隐喻不少。很多默片痕迹,蒙太奇手法很出色,歌很好听。戏剧味也挺浓,演员们演起来用力过猛。毕竟是1937年的电影,这是时代局限性所致。周璇很是俏皮可爱,原来周璇就是苏璞!从汪苏泷的《苏璞》这首歌知道她的。

开头从高楼慢慢往下,出现五个字“上海地下层”,片尾又从地下往上,以高楼结尾。

原来《四季歌》出自这部电影,唱歌的时候,那个提示的小圆点好可爱呀。小红和小陈对窗琴歌相合,好经典的片段啊,《天涯歌女》真的很好听~

小陈好幼稚,吵架之后花钱让小红唱曲儿……好心疼姐姐小云,好悲惨的一生。“大家都是一样的苦命,谁也说不上原谅谁。”

批判现实主义,为这部影片增色不少。

弄堂名为“太平里”,后来有人粉刷,粉饰太平。

——老王,“難”字怎么写的?

——“難”字还不容易嘛,就跟母鸡小鸡的“雞”字差不多少。这边半个佳人才子的“佳”字,这边半个上海的“海”字。哦不,半个天津的“津”字,也不,慢,慢点。

(然后镜头一转,墙上糊的报纸“国难当头匹夫有责”。)

——是半个汉口的“漢”字。

小陈变的戏法,叫做“白银出口”,镜头又转到墙上报纸。

 6 ) 中国影坛上的新悲剧成功之作

一、天使与幽灵:不幸的底层女性

袁牧之影像下的女性,其表现的问题往往有时代性、深刻性、前瞻性。在《马路天使》中,塑造了两个女性形象——小红与小云。她们是一对姐妹,也是一对天使与魔鬼。

小云一出场就打破了影片的欢快气氛。男主小陈变戏法给小红看,这里还弥漫着欢乐天真的气息,当男主小陈不小心将果子击打姐姐的梳妆台时,气氛突然一变。小云第一次出场,她浓厚的妆容与小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怒视小红,从阴暗的室内走出,宛如一个幽灵。小云第二次出场便交代了她暗娼的身份,在地狱上层建筑天堂的上海,小云不得出卖肉体来保证生存。小云作为一个镜像符号,展现了看与被看的关系。“被看”的生不由己的小云,“看”的是街上世世代代的妇女形象—不幸且受迫的底层女性。小云作为失足女,总是躲在阴影与逆光下,带着不详的气息,同时交代着暗娼出现在阳光与大庭广众下是违法的。而导演将小云拍摄出来,将她在放在大众视阈里,其目的就是以苦难的代表,对“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时代发出拷问。

对比小红,她总是天真浪漫,这也在她第一次出镜时表现了出来。歌女小红一边扎辫子一边唱歌,完全没有注意周围的淫视。她身世凄凉,生处在底层社会,但她的天真却未被磨灭。她与男主小陈的爱情,更是为电影内添加了一抹亮色。姐妹间形成强烈对比,影片人物对娼妓小云的唾弃与对天真少女小红的喜爱,来源于男权社会规范,只有天使才为男权社会所接纳的女性形象,其他只会被放逐为幽灵。同样的,小红在兄弟的帮助下与小陈终成眷属,也是由于只有天使才能被拯救。被接纳的女性只有依靠男性才能得到自由,从这而言,小红的爱情自由但又不自由。

二、喜剧与悲剧:隐晦的现实表达

20世纪30年代,“左翼”进步思想盛行,但由于政府当局在此之前一直奉行严厉的电影审查制度,不允许涉及与抗日有关的电影制作,到1936年,虽然也曾经提出“发扬民族意识”,但在具体政策上,依然像当年禁止左翼电影一样对国防电影多予打压。于是袁牧之导演以较为隐晦的现实表达,承担社会责任,体现民族担当。

除了姐妹形象拷问了社会现实,影片内也以较短的镜头对准社会阶级差异与失业现象。小陈与老王去找律师时,小陈与老王屡屡出错,“打官司就是起诉”,“他是我包车夫”“也不完全是”,二人如小品般一唱一和的滑稽对话,表现的却是他们在高阶层的不自在。律师以高额律师费赶走了二人,表现的不仅仅是他的势利眼,还是穷人与富人之间的阶级差距。影片以移镜头表现理发店里无所事事的工人,以小观大的展现了劳力过剩的社会现象。小陈吹曲和工人们强行找生意,给人剃发,于声画对立中讽刺了当今失业现象。

当然影片不仅于表现社会现实。当小陈给大家变戏法时有这样一段:小陈将硬币变来变去,最后硬币从嘴里吐了出来。老王立马从背后报纸墙找到一词:“我这知道这个,叫白银出口”于喜剧表演下调侃了国家苦难与民族危机。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景深镜头下,表演的小陈背后是窗后的各种楼层,而在特写镜头里,展现了屋内写有“白银出口”的报纸。青年在底层却又与外界相联系,关心国家大事,从镜头上给予了爆发抗日战争的乱世一些青年力量。

 7 ) 马路天使

因作“华语电影中城市”课助教,再看一遍袁牧之的《马路天使》(1937),略谈观感,可能细碎,记录之,以防遗忘。

除了电影音乐(尤其周旋所唱两支歌曲)之流行,其总体声音设计颇丰富,尤其开始街头那段东西方乐器、婚丧混为一团的street spectacle中的cacophony。而这种如今看来怪异的街头奇观,当时确为上海滩常见,苏联记录电影《上海纪事》(1927)中也有呈现。

田汉作词、贺绿汀作曲的《四季歌》和《天涯歌女》,既有叙事功能,又巧妙构成音乐蒙太奇段落,画面上打断封闭叙事流和时空局限,有对战争(日军侵占东北)的暗示和对现实的批评。可以说,第一首更多担负社会功能,而第二首更多担负叙事和浪漫功能:通过小红、小陈窗口歌唱传情和误会后茶馆里小红含泪再唱(被小陈命令),第一段因此成为第二段的sonic flashback(声音闪回),情绪也成完全对比:喜,与悲。

小陈的trumpet或口哨穿透不同空间而召集弟兄们,成为soung signal。

影片新奇聪慧之处还在于对上海弄堂空间、电影空间、中国传统视觉形式,及某些默片技巧的运用。

小红与小陈住对面,摄影机镜头常常在两人窗口间隔着窄巷甩来甩去而非剪切,维持电影空间统一性。而两人的窗户(尤其小陈的),几乎成为“银幕”(screen)或舞台的“景框”(frame of stage)。小红喂鸟唱歌,小陈则花招更多,变戏法,玩shadow play(影戏)。而小陈的窗帘成为舞台上的幕布,随表演开始和结束而开合。

小陈和小红的表演,也有pantomime的痕迹,这也令人想起默片时代的表演,及联想到小云的化妆和表演方式之默片化。她很少开口说话,情绪都以体态、动作和表情表达(扮演小云的赵慧深是上海很好的话剧演员,1949年后在北影厂工作,似再未演过戏)。而且她开口时,一定是对“好人”,和控诉社会不公时。她对小陈的恋慕,通过“thought balloon”表现,这也是典型的默片技巧。

针砭时弊,通过“报纸”来实现。老王这位卖报纸的,所有知识都来自报纸,报纸糊满破墙,也常常为穷人解困和出气。比如大家不会写“有难同当”的“难”字,老王在墙上的报纸寻得,报纸其实在说“国难当头”(东北沦陷),大约出于逃避电/影/审/查(工部局,日本领事馆压力,及政府之懦弱保全)。孙瑜的《大路》讲筑路抗日,都不能明提“日本”,只能说“敌人”。好在与观众心照不宣。就如费穆拍《狼山喋血记》以影射日本,居然得以通过,因日方不想承认自己是“狼”。

另一讽刺政府的桥段为赵丹变戏法,老王猜出名为“白银出口”,也为报纸揭露的丑闻。详情待考。

而报纸为平民“支招”的段落为去找律师为小红“起诉”,不成而“逃”。

“起诉”段落,再次涉及城市空间(垂直和水平,纵向与横向)和社会阶层关系。小陈和老王进入摩天大楼去找律师,觉得进入了“天堂”,有暖气,有自来水。而工作在“天堂”里的人们是不屑与他们来自“地下层”的打交道。只有小红和小陈的弄堂阁楼窗口是可平等交流的。

关于“现代化”过程和高楼普及率?作为对比,默片如《第七天堂》中巴黎的穷人总是住在高楼最顶层的阁楼,可俯瞰城景,而富人住在第一二层。

人物的外型和表演,有很强的“grotesque”色彩,如那位一直磕巴的把兄弟,如他们小群体笨拙而整齐的表演。一些是默片时代喜剧的遗迹,另一则是,1930年代,“freaks”成为流行文化一部分,比如丑怪的小人加入马戏团四处展演,如Browning电影“Freak”所示。具体对于袁牧之和《马路天使》的影响,待考。

影片开头的石狮子,令人想起爱森斯坦,他的《战舰波将金号》和他的论述。他应是左翼影人们所崇敬的吧。夏衍、郑伯奇等左翼影人很早就翻译过苏联导演和理论家如库里肖夫、普多夫金、爱森斯坦等人的论著。

让老古催花以表示“deflower”,观念大约来自西方文化或电影,此处有些过于明显和造作了。

总之,默片到有声片转变时期中国电影语言的笨拙然而丰富,是《马路天使》和《十字街头》充满活力的最主要原因。可惜蓬勃向上充满可能性的“黄金时代”被日军炮火和上海沦陷戛然截断。战后多是充满创伤的家庭情节剧了。若无日军入侵,中国电影史一定会被重写。

 短评

我们可以将《马路天使》形容为“报纸的力学”,是报纸中的律师广告而非小红的“被奸污”划分了影片的前后两个46分钟,人物从想象的,封闭而隐喻的低下层中转向代表法律系统的“高层空间”,最终被拒绝,折反,关于恋人暧昧的爱情喜剧逐渐终结为社会问题剧。而“白银出口”如同咒语般将人物转向城市空间,在影片中,是一个蒙太奇,自此《马》几乎是狄更斯的,默片如卓别林,基顿的影响依然挥之不去,通过追逐以及人物与空间的对立性展现喜剧效果。但《马》并不仅仅是一部类型片,在袁牧之这里,个体作为国家/民族的隐喻,在小红(周璇)的《四季歌》中出现的战争片段以及以阴影展现的“动员”,以及以小云之死结束的“未完成”结尾都展现了某种程度的对位,一种仅仅存在于早期左翼电影的“春秋笔法”在49年后被“意识形态询唤”替代。

7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推荐

【那些烂片大导看过这部73年前的电影后应该感到无地自容】【电影极力地避开大坏境而着力于小人物,但几个从报纸上找字的情节中却可以看到导演对时代的隐喻和担忧】【这片子堪称琼瑶小说和琼瑶剧的鼻祖啊】【透过斑驳的胶片和无数的噪点,依旧可以看到周璇那挡不住的美丽】

11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赵丹好帅 周旋好萌 那个时代的片子居然这么幽默。。

14分钟前
  • freeup
  • 推荐

“马路天使”精彩极了,丝毫不输德法苏联的同期电影,幽默浪漫悲喜交加而且很具现实意义。调情吻戏的桥段在一部1937年的国产电影里出现很让人震惊。赵丹帅得让人窒息;周旋可爱得让人崩溃...

16分钟前
  • 费迪飞
  • 力荐

8/10。实质上没有摆脱戏剧味,注重单个空间的内涵,譬如木板上的旧报纸与人物活动(查字、魔术)衔接,是了解国难当头、白银出口的社会窗口,窗帘在小陈用影子表演鼓励小红逃走一幕充当了幕布功能。镜头隐喻不难看出本土化的特色,譬如古先生手拿着花一瓣瓣撕掉,联系成语辣手催花,工人粉刷城墙上太平二字,寓意粉饰太平。开头快速剪辑五光十色、迷失方向的城市气氛,从大厦顶部向底层下摇至结尾上摇,然后用迎亲队伍的纵向拉移,拍摄小陈东张西望的滑稽神态和阳台、市场招牌的环境造型,镜头结构的对比关系富有节奏感。利用鸟笼道具转场、和尚们笑理发店的日常趣味,小红在街头接客看到小云和小陈、老王欢快奔走,以及路截小陈,暗处躲藏的肢体语言、抚摸小陈胸前的纽扣表达的炽热情感,细节性自然隽永,结尾处理也避免了私奔投入革命队伍的左翼说教。

20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左翼电影造就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间佳作频出,才子如云。在蔡楚生、费穆、吴永刚等导演的光环下,袁牧之似乎并不耀眼,但《马路天使》在八十余年后的今天仍然充满活力,虽是描绘黑暗时代的底层人物群像,也丝毫不显沉闷。电影开始时,镜头自繁华的都市摇向地下,对于“地下”的穷苦百姓来说,灯红酒绿的上海就像天堂一样美好,他们嬉笑打闹,有着属于小人物的乐趣和生活意义,诙谐、轻快且隽永。影片诞生于“国防电影”口号提出的次年,时局的动荡让导演不得不隐晦地指出社会现实,同时透过背景来展现三十年代中国的社会特征。不知道是否因为这些限制让导演将目光不得不转向场景调度和镜头方向:《马路天使》不仅在现实主义道路上走得更远,所使用的蒙太奇技也丝毫不逊于欧美影片,极具艺术魅力。

23分钟前
  • 康报虹
  • 推荐

镜头和表演能看出国外黑白片的影子,比预想的活泼很多,完全没有建国后电影的死板框架,说清新也不为过。

24分钟前
  • 熊阿姨
  • 力荐

发现过了几十年,世界仿佛又回转了。现今这个社会,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好的电影,总是能抓住过去将来的真实。

25分钟前
  • 被迫改名
  • 推荐

赵丹好帅

28分钟前
  • 布宜諾斯
  • 推荐

市井人性是左翼电影的血肉,也打通了文艺与政治的关节。于是就不难理解,为何那时的摄影机架得那样低,即便在表演和视听语言上都不够现代(也不该现代),但创作者的朝向却无懈可击——在高楼大厦之下,如蝼蚁一样的人民。小云那句话说得真是壮烈:“大家都是一样的苦命,谁也说不上原谅谁。”

33分钟前
  • 57
  • 力荐

“妈的,打官司还要钱”,那个年代的演员现在看起来还是蛮有灵性的,而且这样看来80年前和今天相比在某些方面还是有着相似的审美趣味的,“姐姐”的设定很有意味,看到一半以为这个角色的设定是个哑巴,赵丹是帅的。对中国电影史意义重大的一部片

34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一部马路天使捧红周旋。。一曲天涯歌唱遍上海。。两小无猜的一对银幕搭档。。蛮好看滴。。

38分钟前
  • vivien
  • 力荐

赵丹很潮很潇洒,周旋很俏很可爱,那个年代的片子居然比现在还活泼~~

41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早期中国电影的表演真是一塌糊涂的可以,小红的姐姐一开始还以为她是哑巴,后来居然说话了,真不知道导演是怎么想的。

45分钟前
  • LOOK
  • 还行

挺好玩的。甚至有点无厘头。尺度也宽。桥段和表演都很老派,但是老派得很好。

49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的确,有萝莉吻戏啊!对白的节制,和空间的运用,太值得学习了

53分钟前
  • 🌞娘卷卷🌙
  • 力荐

周璇好可爱啊,长得像三十年代的周迅;赵丹也比照片好看。拍的真好,蒙太奇、调度、叙事,都比现在的中国电影强多了!

58分钟前
  • 飞天PP猪
  • 力荐

赵丹您是在是太帅了

60分钟前
  • Q
  • 力荐

大概是技术的原因,电影语言呈现出无声向有声过渡的风貌。场面调度、镜头剪辑都达到很高的水准。开头的一组镜头展现了灯红酒绿的上海,从高楼一直摇到地下打出字幕“上海的下层”奠定了影片的基调。幽默、苦中作乐的爱情故事,隐藏着底层人民的真实苦难,结局和片名更是充分强调了这点。可贵的老王。

1小时前
  • xīn
  • 力荐

周璇表演非常自然,和赵丹的KISS让我惊艳,中国那么早就那么开放了,反而建国后开始男女授受不亲了,赵慧深的表演让人印象非常深刻,那眼神儿,绝了,话不多照样抢戏。赵丹小伙儿那叫一个帅啊。

1小时前
  • 平平无奇奇怪怪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