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小行星城 剧照 NO.1 小行星城 剧照 NO.2 小行星城 剧照 NO.3 小行星城 剧照 NO.4 小行星城 剧照 NO.5 小行星城 剧照 NO.6 小行星城 剧照 NO.13 小行星城 剧照 NO.14 小行星城 剧照 NO.15 小行星城 剧照 NO.16 小行星城 剧照 NO.17 小行星城 剧照 NO.18 小行星城 剧照 NO.19 小行星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2 20:02

详细剧情

  影片被描述为“对生命意义的诗意沉思”。故事发生在1955年一座虚构的美国沙漠小镇,镇上正在举办一场年轻天文学家/太空人大会,原本的计划是让来自美国全国各地的学生和家长聚集在一起进行学术竞赛并且争取奖学金,但是却意外被即将改变全世界的大事件打乱原来的行程。

长篇影评

1 ) 《小行星城》:精致的沙漠并非真实的沙漠

尽管《小行星城》在豆瓣上一致差评我还是决定去观看一下,因为我确实很喜欢《法兰西特派》。不少评论认为自《法兰西特派》开始韦斯安德森就开始陷入形式主义的桎梏,但我恰恰被这部作品其中关于报纸这种文学载体的影视化呈现与对于艺术形式的多角度思考所吸引,不论是其中颇有巧思的文本设计还是平面道具设计以及舞台调度的规划,给我的整体观感像是踱步于一位艺术家的个展。一部本应以叙事为导向的电影变格为以参观体验为导向的展览,这种艺术形式的切换在不同观众的眼中确实会存在分化,有人会赞叹与艺术上的形式美,也会有人批评其中刻意的形式主义。

但是我上述关于《法兰西特派》的观点,在这一部作品中却并不那么适用。因为虽然说《法兰西特派》已经在艺术形式上比较刻意为之,但是它的场景主体与它的叙事传达是一致的。相反地,《小行星城》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就是独特滤镜下的高饱和天空与沙漠。但是在我眼中这个沙漠过于“精致”了,精致到观众难以感受到它固有的炎热属性与沙漠应有的旷野感,仅凭影片中的台词“It's so hot” 和鲜有的几声蚊子嗡嗡声显然不够。我一度很喜欢导演的拍摄美学,但是他此前的作品场景主要是室内或者自然光不强烈的建筑周边,因此这一部非常精致的沙漠甚至有些弱化场景原有的效果,参考荒漠处理的代表作《黄金三镖客》对比尤为强烈。

我也看到相关文章表示布景上的不真实感正是导演暗示戏里戏外的差异,导演本人说,「我们有一个剧本,要演一个虚假的故事,一个在1950年代,虚构的沙漠城镇的故事」。但是以我粗浅的认知,这种处理手法让我对于剧中人物有疏离感,对舞台和真实世界的切换有隔离感,也许对于这个主题我还是更习惯《雨中曲》这种主流叙事风格。“电影中的舞台布景是为了表现舞台的虚拟感”,也许导演是站在更高的艺术高度进行探讨,但显然这种逻辑自洽的理论观众是很难买账的。

此外,剧中大部分人物的相关展开都是非常寡淡的。这也许可以理解为这是导演通过去主题化展现每个个体的平淡生活以传达存在主义思想,但多数人物在影片中的“存在”实在太平淡且重复了,缺少了人物群像应有的个体亮点。并且,如果说是高屋建瓴式的人物群像,那么为什么又在不少角色间穿插情愫交叠,让人物的展开缺乏新意?

总的来说《小行星城》的主题太过于晦涩,通过著名演员的堆积让它看起来像是成熟且专业的商业片,却又在讨论比多数文艺片与纪录片更加缥缈的议题。我依然认为是值得因为其艺术风格和较为诙谐的台词与故事发展去电影院体验的,但是整部电影的感受就像一颗精致的水晶球,在精致的布置外部有一层难以逾越的隔阂。

2 ) 用痛苦面对痛苦

用痛苦面对痛苦。很久以前就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不要去逃避一些痛苦的情绪。看了这部电影以后也是一样的感受。

电影穿插了一些故事套故事的形式,比如说像话剧一样有老白去讲述一个作家如何创作这个故事。英语有限,也没有字幕,我只能记录我看到的和我的感受。即使后面导演自己说,不,其实我表达的是环保的主题!也不会改变我对这一电影的感受。

故事一开始是男主角带着青少年的儿子,和3个小女儿来到了一个有点超现实的,被遗弃的小行星城。由于车子坏了,这一家人不得不困在这里,等岳父汤姆汉克斯来接走。

然后给岳父汤姆汉克斯一通电话以后才知道,这一家人刚刚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人:男主的妻子,也是孩子们的母亲,汤姆汉克斯的女儿。

即使这件事发生还不到一个月,男主妻子的骨灰也因为男主此前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告诉孩子们,而被装在保鲜盒里。

然而孩子们在知道真相以后,所有人的反应就好像只是失去了一样无足轻重的东西而已,没有人表现出悲伤,也没有人“故作坚强”。

这一家人出现在这里的源头,就是男主来陪自己青少年的儿子来参加这个城市的活动,生活看起来是没有任何影响,每个人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整个电影也就是男主一家人呆在这个城市里,发生一些故事,直到最后离开的情节。

在我的理解里,这一家人来到这里,被困这里,很像人生因为失去极为重要的一个人以后,生活停滞在一个不真实的世界里,挣扎,试图去走出悲痛的过程。

里面有一幕,男主演着演着,突然从彩色世界来到黑白世界质问作者,你为什么要这样写!也很像人在遇到极大悲痛时会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故事到了尾声时,男主在黑白画面里突然清醒:你不入睡就无法醒来(you can't wake up if you don't fall asleep)。

如果你没有去悲痛,那么你就无法从悲痛中走出来。


活动来了几个同样带着青少年的几位家长。

故事基本上围绕这家人遇到的人展开,也有没跟这家人有真正交集的另一个夏令营组织。具体是为了玩味哪些东西我自己觉得都是小小的,与实际剧情也沾不上边,就不记下来了,只谈男主和孩子们的线。

这些家长们都是为了孩子来这么远的地方,在他们眼里,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相比是奇奇怪怪的。当然也有导演韦斯安德森自己风格的加持,放在里面也没有特别奇怪。

这里我觉得可能也是展现了男主失去妻子以后面临的困境:自己的大儿子处于青春期,和那些其他青春期的孩子们一样,他们难以理解,敏感,你永远不知道他们在干嘛,也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到底要怎么去养育留给自己的孩子们。

有一瞬间他甚至想过把孩子们丢给老丈人汤姆汉克斯一走了之,但他也清楚这是不可能发生的。这个家庭需要他。男主在黑白世界里想象和自己妻子的对话,妻子也提到过大儿子是个成熟晚的人 (late boomer),大概要做的事情其实就是等待。

里面有一对父子,这里叫做青少年A及父亲,贡献了很多笑点,但我也觉得很体现父母跟孩子,特别是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双方之间的情感:青少年A,总是各种作死地去问任何人“你猜我敢不敢这样或者那样”,后果自然是各种各样,要么自己受伤,要么别人受伤。青少年A的爸爸就问,你为什么非要这样做呢,有什么意义呢。青少年A的眉头都不皱了,小声认真回答说,为了证明在这个宇宙里我的存在。这句话直中父亲心扉,眼眶有些湿润地问,那你这次想要挑战什么,儿子答,你猜我敢不敢爬那棵仙人掌。老父亲马上又追着打。

这种关系我觉得在现实社会里很常见,父母尝试理解子女的想法和行为,但有时候理解归理解,还是无法接受的。


电影里面小行星城的活动包含看一些天文仪器和天象,总之一般人是不会明白到底是干嘛的。里面男主的儿子望着窗外旋转和闪烁跳动的各种信号接收器(?)对着穿白大褂的博士说,那是代表什么意思,博士回答,其实我不知道。

后面也有场景展现了看起来高深和quanwei的人,实际上不明白到底代表着什么。包括由于有外星人这种极端荒诞的事件出现,越来越多人的介入,也只是让原本的情况变得更加荒谬和混乱。

我自己的理解是,这里也没有在对这一类人进行讽刺,而是说这一家人的人生遇到这样的困境,想要去寻求答案和解决办法时,实际上这些专家博士们是没有办法给你真正的答案的。每个人人生的难题都不一样,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真正告诉你答案。每一个痛苦都是不一样的痛。


寡姐的线其实我没有很明白为什么是这样安排的,在我的理解里,是和男主一样同样陷入困境,只是面临不一样的难题,从而生活停滞不前,和男主相遇并,额,产生一些韦斯安德森风格的对话,和深入交流的小插曲。她也是迷茫的人,爱自己的孩子,想要做个好母亲,但是没有办法放下最重要的自己。


总体上,或者通俗地说,大概讲的就是,痛,你就别憋着,要叫出来。

3 ) 某种意义上说韦斯先生确实革新了自己

《月升王国》内层是纯真的儿童故事,外层是工整的符号世界,外层的工整保护了内层的纯真,唯一一幕运动镜头是少年心性的延长。《小行星城》内层是混乱的戏剧世界,外层是充满热爱的艺术工作者在追求艺术,唯一一次运动镜头也是在小年轻谈恋爱时候,只不过好像是意外事件打破了原来的动力(我觉得应该没有更多的解读空间了)。(我还没看《法兰西特派》)《犬之岛》和《小行星城》都是韦斯先生在努力地改变自己原来的表达方式,实验新的东西,只是真的没意思。而且考虑到《小行星城》从美国文学(或者戏剧)传统里提取出的内层故事…我真的不了解美国文学不敢乱讲,但是我觉得这部电影有点“文学传统太混乱太不够走心了离现实生活太远了,真想让人跑出剧院大喊这句台词他妈有什么必要,但是鉴于我们都是内心充满爱的好艺术家,只要足够努力一定可以追求到超越性的美好吧”。

4 ) 【译】韦斯·安德森谈《小行星城》

【本文首发于《虹膜》公众号】

作者:JakeCoyle

译者:鸢尾花

校对:易二三

来源:Associated Press News(2023年5月24日)

当韦斯·安德森从巴黎南下参加戛纳电影节时,他的演员们并没有住在戛纳的那些豪华酒店里,而是需沿着海岸步行一个多小时的地方,远离电影节的狂热与喧嚣。

「当我们昨天来到这里时,我们住进了一所安静的酒店,」安德森在一次采访中说。「我们离电影节现场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这才是正常的生活。」

在韦斯·安德森的电影中,正常生活可能意味着不同的东西,在他最新的电影《小行星城》中可能更是如此。这是安德森最迷人的作品之一,以50年代为背景,融合了科幻、中世纪戏剧等元素,观众能从中找到乐一通动画(Looney Tunes)到悬疑片《黑岩喋血记》的影响。

《小行星城》将于6月16日在美国上映,周二已在戛纳首映。安德森和剧组的明星阵容——詹森·舒瓦兹曼、斯嘉丽·约翰逊、汤姆·汉克斯、史蒂夫·卡瑞尔、玛格特·罗比、布莱恩·科兰斯顿、杰弗里·怀特和艾德里安·布洛迪——一起乘坐长途汽车抵达戛纳。

影片剧本由安德森与罗曼·科波拉共同撰写,故事发生在一座虚构的美国西南部沙漠小镇,许多人出于各种原因聚集在这里,也许是外星大会,也许是一辆抛锚的车。其中一些人在照料自己难以言说的悲伤心绪。但即使这个故事也是一个「戏中戏」——这是一出正在表演的戏剧——它本身就是为电视节目拍摄的。

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小行星城》将为所有那些以安德森独特的透视画风格制作的Tik Tok视频提供新的社交媒体复制品的素材——无论是人为创作的还是人工智能制作的。安德森在《小行星城》在戛纳首映的前一天接受我们采访时谈到了那些Tik Tok视频,以及《小行星城》中的风格和灵感,这是一部充满阳光和忧郁的老式安德森作品。

「我确实觉得这可能是一部观众第二次看会发现更多内容的电影,」安德森说。「布莱恩·德·帕尔玛第一次看就喜欢上了它,第二次的反应要大得多。但是你能说什么呢?你不能拍一部电影,然后说,『我认为最好每个人应该都看两遍。』」

问:在观众还不了解电影剧情的情况下,《小行星城》的开场字幕就写着「外星人由杰夫·高布伦饰演」,这真的很有趣,好像在预示着什么。

韦斯·安德森:剧组成员们已经讨论过这样做是否有必要。我对他们说:「这是件好事。」因为这是一个小的预告,在全片中,外星人不是主要角色。但对我和罗曼·科波拉来说,这部电影的部分内容是与演员和他们做的奇奇怪怪的事有关。当演员表演时,这意味着什么?他们研究我们事先写好的剧本,就会得到一种阐释,但本质上他们是将自我放进了这部作品中。他们各自的面部表情、语调比任何事物,包括人工智能都要丰富和复杂。人工智能必须先了解人类,然后才能模仿他们。演员的表演以及他们的情感对我来说总是迷,我喜欢站在旁边看着这一切发生,这种情感在我看来非常动人。

问:外星人可能预示着《小行星城》中角色的厄运,这座沙漠小镇里正在进行原子弹试验。你的初衷是拍摄一部自己版本的世界末日电影吗?

韦斯·安德森:当我构想这部影片时,我觉得它会囊括世界末日类型片的所有元素,里面肯定有原子弹爆炸,即便没有外星人,也肯定有可被称为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我还记得我和罗曼·科波拉说过:「我认为这些角色中,不仅仅只有一个人在承受某种他完全意识不到的创伤后的压力,而且他们的家人也在被迫忍受这种压力。这种高压最后将促成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但所有人也应该抵抗这种限制,所以每个人都应该配一把自己的枪。」

问:似乎从《布达佩斯大饭店》开始,你逐渐着迷于制作带有戏中戏、多嵌层结构的影片。相比之下,你的导演首秀《瓶装火箭》以及之后的《青春年少》聚焦的则是现实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你认为你的作品有变得越来越精致的倾向吗?

韦斯·安德森:归根结底,每次我拍电影时,我只是想弄清楚我想做什么,怎么用它来表达我的想法。这通常是一种情感选择,我认为结束一部电影的方式通常很神秘,而制作电影最即兴的一点就是写作它的过程。我痴迷于电影拍摄中没有的那种舞台感。在《布达佩斯大饭店》中,我们有多个同时进行的故事,《法兰西特派》中当然也有。《小行星城》的故事看似简单,但也有复杂的叙事线索。电影中的主线剧情与戏剧有关,我们也拍摄了关于这部喜剧的幕后制作花絮。电影中的人物在反复提醒观众,这是一部为电视广播制作的虚拟戏,它实际上并不存在。我无意让戏中戏将整个电影的剧情变得复杂,我只是在做我想做的事。

问:你看过那些基于《小行星城》的素材做的Tik Tok视频吗?网上到处都可以看到这种视频。

韦斯·安德森:不论是电影本身的宣传视频,还是那些谈论电影的视频,我都没看过。那些人工智能生成的视频我也没有看过。

问:你可以把这些视频看作是年轻一代对你作品的看法。

韦斯·安德森:我不看这些东西的唯一原因是因为这些衍生视频总是反复地把我熟悉的素材拿出来翻拍。当我拍电影时,我必须学会接受它必须由我制作的事实。但我要说的是,每当有人对我这么多年制作的这些电影充满热情地回应时,我觉得这真的是一件很好、很幸运的事情。所以我很高兴有这么多的衍生视频。但我有一种感觉,我会觉得:天哪,这就是我在做事情的吗?所以我尽量不去看它们。

问:关于你的电影,观众有时会忽略在如此精确的世界中,那些角色身上深刻的缺陷和喜剧性。华丽的画面可能是精确的,但并不存在完美的观众。

韦斯·安德森:无论如何,这就是我渴望达到的效果。我看中的是一部电影最后的样貌。我花在写剧本上的时间比其他制作步骤上的时间都要多。对我来说,演员是一部电影的核心,你无法取代他们。但没准在未来,人工智能技术能做到这一点。

问:在《小行星城》中,你结合了多种兴趣和想法,例如50年代山姆·谢泼德创办、带有自动贩货机的剧院。你是怎么想到这样的点子的?

韦斯·安德森:在我们的构想中,《小行星城》是一部展现50年代美国两面性的影片。一方面来说,它展现的是纽约的剧场世界。电影中有一张保罗·纽曼的照片,他穿着一件T恤,一只脚踩在演员工作室的椅子上。从另一方面来说,这部影片讲述的是夏天上演的戏剧及其幕后世界,以及那些已经建好但无人入住的小镇的故事。最终,这些虚构的小镇演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美国东西海岸的城市,大大小小的电影院和剧场坐落其中。关于《小行星城》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想法,那就是为詹森·舒瓦兹曼塑造一个他之前没演过的角色。最初关于这部电影的简单想法,最终演变成了许多甚至无法确定的内容,加进了很多元素,我很喜欢这么做。这部电影的部分内容和我们在生活中无法控制的事物有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电影的诞生也在此列。

来源://apnews.com/article/wes-anderson-asteroid-city-cannes-interview-eb69ac9a25e092383b1e6a426c6df69e

5 ) 酒后看韦斯安德森别有一番风味//记一次醉酒彩色经历

在香港看新片真的有天然优势,大部分电影都会在香港进行提前场公映,试试水。这也是香港电影院自救的一个方法。

预告片出来的时候我就好爱,韦斯安德森式的调色,对称的画面,轻快复古的配乐,还有一个手都数不过来的大牌明星,真的星光璀璨(看海报就知道有多少大牌)。在戛纳电影节首映时就避免看影评,以防被或好或坏的评价干扰自己。

原本呢,是想找个更好的时机去观影,但是就是那么荒诞:正在和朋友一起在西九龙文化区等夕阳,一边喝一瓶很好喝的白葡萄酒(新版的cloudy bay推荐),一边聊天。突然我提起《小行星城》上映了,想找个时间看,朋友说现在去看呀,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我们俩喝high的醉鬼一拍即合就搜了附近电影院最近的场次。

等喝完一瓶后,有点微醺,杀到电影院,一个人去买票,一个人去买吃的,进场时电影已经过了15分钟,我们错过了开头。

在有点醉意时,突然出现在眼前马卡龙的调色、近乎完美的画面、轻快调调的配乐、以及没有想到的黑白剧场长镜头,我十分欢喜,配上手中的鸡翅热狗可乐,更加有种多巴胺分泌过剩的high到爆炸的快感。

在整部电影中,我一直在寻找一个故事的脉络,一直用微醺的脑子用力思考这部电影要表达的主题,一直在努力的跟上导演的节奏,探寻其中的意义。但是很可惜,可能是我缺失前15分钟的画面,也可能是晕乎乎的脑袋,也可能是我太沉迷于色彩斑斓的画面的美感当中,无法真正理清楚。感觉哪个角色都有要表达的主题,但是那条线都无法深入进行下去,隔靴搔痒,意义不明,有点可惜。

(以下有剧透)

现在清醒时回想起来有几处比较有印象的点:

1. 寡姐绝美!

2. 寡姐与男主在各自房间对话时的画面充满了美感,浴缸的配色,窗边夕阳,远处的荒漠,男主背后的黑白照片,几头顶的红色暗灯。配上寡姐的声音,我就可以在电影院看几个小时。(寡姐的角色有裸露镜头,全场惊呼,完全没有想到。应该是替身吧,我猜)

3. 黑白后台时,男主与剧作家分享冰淇淋时两人的对话、男主在剧作家说好凉好吃后就不吃了,让给剧作家吃、还有打破窗户玻璃透透风、以及一份独白后两人的一个拥吻。一个长镜头居然让我有种磕到了的感觉。(可能是我喝多了)

4. 男主的儿子的发明及最后的应用,很可爱。

5. 重头戏,外星人,可能是酒精的作用,既怪诞又天真的可爱,很想笑出来,但是有要忍住。

6. 还有就是最后,男主从小行星城的前台走到后台,表示不知道此剧的意义,有人告诉他,不管有没有意义,你要继续演下去。然后男主穿过剧场,走到阳台抽烟,对面站着的是饰演他妻子的演员,也在抽烟。“嘿,我记得你,原本我们在一个剧里。”他俩复盘了之前第一次见面时剧中的台词。大多不记得了,但是我感受到了浪漫。胸腔中充满了温暖和遗憾的浪漫。随后,一位男演员叫走男主去上台,他替换到男主的位置,和对面说:嘿,我记得你,我们原本在一个剧里。瞬间,浪漫破碎,原来你觉得浪漫,是两个人做一件浪漫的事情,当有第二个人重复时,就不浪漫了。

还有一件很奇妙的事情,我朋友因为饮酒,在观影途中睡着了一下下,剧中最后所有人高喊“you can't wake up if you don't fall asleep”,感觉有点现实与虚幻交错的迷幻感。

总言之,个人很爱画面和配乐,但是故事脉络不是清晰的类型。有点像酒后的状态:画面都是迷幻的,感官都是放大的,话题都是跳跃的,故事都是讲不清楚的,但是呢,人是有种一往无前的劲儿,不管别人的看法,自己爽就够了。

6 ) WesUniverse中的流水线作品,咱就是说还能更优秀一些的~

在昨天翻微博的时候偶尔发现「小行星城」在仅仅上映了几天之后就上线了流媒体,当时的心情可以是无可附加的喜悦。

当天翻遍了无数资源网站,终于在半夜「求」到了一个还算不错的片源,和一个至少看起来不是那么机翻的字幕。

当今天抽出时间,忍受住部分机翻所带来的摧残,并好好欣赏之后,我觉得有些话不吐不快。先说说我的结论:这是一本Wes的流水线作品,它的长板仍然很长,但它的短板显得更短了,观众们当然懂木桶效应咯,评分也是理所应当(6.8. 它不如「法兰西特派」,当然了,也远远不如「布达佩斯大饭店」。

在看这本电影之前,我偶尔看了Wes在法国音像店里的采访,他对40s到60s欧洲及美国的老电影情有独钟,甚至对好几本这个时期的电影不惜赞美之词。而他电影的风格,艺术形式,甚至连讲故事的节奏,也越来越向这些电影靠拢了。

这是一本发生带着强烈冷战情绪的伪科幻片复古电影,同时保留着强烈的WesStyle:强迫症式的中心构图,高饱和度的调色,话剧式的表演风格,剧中剧的模式,可以说是一个都没拉下,应有尽有,量大管饱。

政府人员,军队,科学家,科研小孩,小孩家长,牛仔…角色繁多,群像戏贼啦多,但是做不到面面俱到…好多Wes历年作品里出现过的大咖,可能只是客串一个小角色 露一个脸,算得上是暴殄天物。不过最大的问题还是:故事真的太糟糕了!「小行星城」里的三线故事都难言优秀,最外层的节目故事线纯纯工具人;第二层的作家与主创线比较杂乱,又显得有点个性随意;第三层故事主线,人物众多,主要人物的形象emm一言难尽:我会不喜欢这样一个莫名其妙脱衣服的大龄离婚喜剧女明星,也不会喜欢这样一个没有信仰的战地记者鳏夫,也不会喜欢这样一群高智商0情商的高智商孩子,没有任何理由。

说说喜欢的地方,也就是长板:

玛雅扮演的带队老师角色非常讨喜,虽然只是一个配角。第一次是在刚到小镇的时候,在大家好奇地聊着天的时候,她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一次又一次的以报数打断着大家和自己的对话;第二次是大家近距离的观察到了外星人之后,她由于「没有对外星人备课」为原因,依旧上着「天王星」等其他行星的课,即使孩子们一次又一次的举手打断,她依然乐此不疲。这是电影里最好玩儿的角色了吧,妥妥公式人一枚。

故事里有一幕,在最外层故事线的主持人「穿越」到第三层「小行星城」故事线的时候,他的色彩从黑白变成了彩色,而且他并没有慌乱,只是淡定地和寡姐的角色互动,并最终被寡姐撵出去。这个类似于小彩蛋的幽默,确实有打破第三堵墙的奇效。

当然了,他的美工和构图依然很出色,保留了之前的高水平;他的作品永远不缺乏明星,甚至找明星可能成了一种另类的彩蛋。

看球的都知道(小小发散一下),球探对于一个年轻球员成长的评价,不会只看到他强的地方是否更强,而且更关注他薄弱的地方是否迎头赶上,或者换了一种方式被弥补。就像球探不会关心文班亚马的持球能力,投射能力和防守威慑会不会更进一步,他们会更关心斑马还会不会像现在这样一碰就倒了。

韦导啊,你拥有非常棒的审美,很强的调度能力,很大很广的阅片量,顶级的资源和人脉,还有金主爸爸的溺爱。下一本作品,继续用你的style,挑一个很棒的故事(不要再迷恋自我描述了),拍出一本比「布达佩斯」更棒的作品不难吧,相信你可以做到的。WesUniverse里不需要这样一本草草上线流媒体的流水线作品,需要又一本精心打磨的佳作。

写的草率,有感而发,轻喷。

很棒的宣传海报

短评

很好的游乐园电影,表面缤纷,内里晦暗。不再由中心事件/任务驱动,人物由同一入口涌入,因兴趣发生联结,创造短暂的共鸣时刻,却最终隐形于各自的世界不再产生交集。正如韦斯安德森反复强调的,交流应成为一种本能,但永远不要奢望理解。

5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以后还是做艺术指导和搞室内装修吧,咱把电影交给别人拍不好吗?

6分钟前
  • 舒农
  • 较差

视觉上的无限舒适愉悦,淡淡的剧情,一场隔离一次睡眠一场梦,梦醒了隔离结束,好像发生了好多事,又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导演的对天才少年型人格的关注一直未消失。

7分钟前
  • snowark
  • 推荐

元素太多了,舍不得放手就变成玩具堆,虽然不是垃圾堆,但也很乱。Roman Coppola的加入帮助了很多但也就到这程度了。如果quarantine在小行星城的时间是三年,大概率人也要全疯掉。

8分钟前
  • 蓝詹
  • 还行

美国电影院无字幕看的,没有一帧看明白的。

10分钟前
  • 欢场华佗
  • 还行

#Cannes2023-27 结构上十分复杂的韦斯·安德森作品:1950年代虚构的美国西部小镇上发生的外星人降临事件,外面套上纽约剧团和编剧排演本戏的外壳,外面再套上布莱恩·科兰斯顿的广播旁白。卡司阵容是顶配级别的豪华,美术设计是一流的精巧流畅,然而和近年来的韦斯·安德森作品类似,至臻至善的工艺形式早已凌驾于任何情感内核之上。看过之后,就如同本片讨论的主题“生命的意义以及无限宇宙”一般,激情不再,只剩虚无。

13分钟前
  • 踢迩达
  • 还行

23.6.15 没有预想中那么糟糕但无感也不解。与其说是舞台剧,观感更像是流水线上顺着沿线移动的大小配件,《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时代忧郁和《穿越大吉岭》的葬礼告别元素都在,但绝不是“对生命意义的诗意沉思”。

15分钟前
  • raiNysoul
  • 还行

《布达佩斯大饭店》后最佳韦斯·安德森。既是对“方法演技”发源地的演员工作室的致敬,更是以50年代在冷战、核子、太空阴影笼罩下的临时虚构小镇讽谕当下后疫情时代所面临的虚无与焦虑(从这点来说非常适合与他基友鲍姆巴赫的那部《白噪音》对照来看)。同样是拿创伤与迷茫和外星人做文章,比《宇宙探索编辑部》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作为创作者也许暂时还不明白自己作品的意义,但必须一直把故事讲下去

17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力荐

可以数星星(阵容豪华),也可以看到一切韦斯·安德森作品的特色,比如独特的音乐的使用(从预告片就能知道),色彩主打马卡龙色,情节里布置了大量冷幽默。为了完成镜头和空间的对称感,影片可能搭建了一整座童话似的小行星城。影片形式感很强,结构有三层设计,舞台剧套舞台剧,章节体,每一个章节又划分了若干场景。不过,韦斯·安德森似乎也在玩去中心化,故事没有主要脉络,我一时不知道本片的重点。2.5

19分钟前
  • 南悠一
  • 还行

@ Golden Scene|我再也不要在影院银幕上看彩色分镜或者绘本了……ITS MEANINGLESS.

20分钟前
  • Virgil
  • 还行

从《法兰西特派》开始,维斯·安德森就像是个病态的收集癖,每个新片就是他珍藏的一个个不同主题的玩具盒。盒子的结构、形式和具体藏品是那么丰富、精致、好看,但这一切又与观众的情感如此遥远。这种收集癖甚至延伸到了电影中明星的堆砌,尽管巨星云集为他作品的市场和电影节铺垫了最安全的基本盘,但仍旧掩盖不住其作品本身的零碎和乏味,最终再次沦为趣味和情怀的橱窗。

24分钟前
  • Peter Cat
  • 较差

确实没有上一部惊艳,你可以说韦斯·安德森一直在重复自己,但他的想象力不会枯竭,也绝不会让你无聊,那个外星人很有意思。以及是我多想了吗?大家困在“小行星城”是在影射过去lockdown的时间吗?

28分钟前
  • 盲忙
  • 推荐

Literally nothing happened in the middle of nowhere. 从布达佩斯大饭店开始,Wes对于情感的表达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流失,直到小行星城完全消失殆尽。和法兰西特派的观感十分相似,尽管小行星城几乎杂糅了过往所有作品的形式,延续了韦斯安德森式美学却放弃了韦斯安德森式感性。戏中戏中戏抽丝剥茧之后,剩下的只有人到中年功成名就的白男导演的big ego。

32分钟前
  • FerrisBueller
  • 还行

一次不知所终的自我指涉,很难继续维护的安德森。戏里戏外的翻转本该消解文本的单面性,但却反而加重了他的呆板,“你不入睡便不可能被唤醒”,然而安德森也没有给我们可坠入的梦。

36分钟前
  • 白斬糖
  • 还行

A-. 真是美丽又悲伤的矛盾体。一方面一如既往地保持形式上的极致掌控,一方面又承认这种维持秩序的愿望在本质上的徒劳:“小行星城”是边界清晰、结构明确的视觉/戏剧空间,但角色戏里戏外始终在接受混沌与未知的考验。也正因此,那些看似随机如万花筒般的情节散点,也恰如其分地排列成一种“后疫情时代”的精神脉络:我们该如何面对生活的失序?韦斯·安德森的答案是接纳。“你只有睡着才能醒来”,即便生活就像无法理解的剧本,我们作为“演员”要做的,就是把这个故事讲下去。2023.5.23 Debussy

40分钟前
  • 双晚
  • 推荐

电脑特效做的也太他妈细腻逼真了!多少次恍惚以为自己在看的是一部真人电影!这样真的好么?会不会有一天电脑动画就像猩猩一样取代了人类……

45分钟前
  • 别管我了
  • 力荐

舞台下的演员交流暗淡无光,舞台上的演员表演色彩纷呈。用了类似于元电影的概念,将现实与虚构交织在一起,还特地让不是本场戏的演员看似失误地走进画框之中,形成间离效果。最后还让男主Augie从台上走到幕后,从角色变回演员,借他的口说出那句”我还是没看懂这部电影“。很多地方的设计都像是在玩3D类RPG网游,分幕相当于关卡,包括原子弹的烟雾等特效上的制作都在向游戏靠拢,尤其是横摇镜头中的丝滑感,不禁让人联想到是观众手里握着一个鼠标在控制主观视角的方向。总体来看还是Wes Anderson最擅长的那一套,色彩搭配丰富,居中构图,小津正反打,画幅变换,以及通过大量的横移镜头将人物放置在同一个平面,还根据人物的位置用上了左右声道。然而导演过于坚持他所谓的风格,以及显摆他在美学上的才华和仪式感,导致剧情支离破碎,没有太多真情流露。

49分钟前
  • 高詩遠
  • 还行

在盧米埃影院奢侈地睡著了

50分钟前
  • AngelXeelaFish
  • 还行

k11 / 第一部大屏幕韦斯安德森,确实充满了独特的魅力。故事结构嵌套了三层,再加上各种设定,确实看得人目不暇接。但个人感觉故事的内核就是一个简单的疫情隔离日久生情,只不过封控变成了外星人的X计划。有意思的是嵌套使得情感交流几乎都通过说戏和排练来进行。例如摄影师和斯嘉丽对窗排练的暧昧情愫;话剧导演与妻子关于关门告别戏份的讨论,也预示了他们关系的破裂(因为演员的出逃,我们实际上没有看到这一幕);摄影师演员和剧作家相遇时打破窗户,和剧中烫伤手其实异曲同工。而最妙的是演员出逃之后,在舞台后场听隔壁片场的演员回忆对白,以此来呈现关于亡妻的怀念。也许对于男主来说,斯佳丽的出现就和外星人一样不可思议吧。最后仿佛大梦一场的结局也很符合人物的状态,不过我不是很理解威廉达福出现的那两场戏,可能解读有所偏差。

51分钟前
  • Dancla
  • 力荐

这不是一部安德森电影,而是一种安德森体验。从《法兰西特派》开始,wes就悄然转变为愈发纯粹形式主义,结构的变成细碎的,人文的变成抽象的,弥漫着着“just keep telling the story”的后现代惆怅。但还是不免怀念起《布达佩斯大饭店》里那个带着本雅明和茨维格气质的、言之有物的安德森

54分钟前
  • Yurixius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