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时尚的电影已经有不少了,但它们毕竟都是电影,在人物塑造和剧情细致上的优势显然不及这部限定剧,不过这部剧的优势也就仅此而已了。
说实话伊万虽然依然貌美但是五十岁演三十中旬多少还是有点强人所难,有些特写镜头真的疲态尽显。演技还是老一套,中规中矩没有太大的突破,感觉有些许的放不开(?)侯斯顿的背景故事在网上很难查到,但凭他大略生平来看确是个相当自信神采风扬的人,伊万演出了他的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但自信这块还是觉得差了一口气。
自感觉导演拿捏节奏的手法非常一般。有些闪回镜头突兀且毫无必要。
配角倒都还满出彩(如果莉莎是假唱那我真的不欣赏。)艾尔莎的演员非常眼熟,分析了一会觉得她和贝嫂有点像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
另外为什么侯斯顿的男友以及所有发生过关系的男的都不好看啊!他们长得就像onlyfans打一折都无人问津的网黄。全片只有伊万一个帅哥,我能坚持下去全靠对他深切的爱。
优点就是那些衣服真的很美吧,凡尔赛之战有几套真的蛮出彩,另外最后一集情感流露的镜头也确实让我之前一直带入不进去的四集增色不少。
剧2分,伊万5分,床戏太敷衍-2分
ps.侯斯顿不才是正统译名吗?哈尔斯顿是什么鬼
影评写于5.16,5.17晨7:30时剧名已修改
提到时尚,很多人第一反应或许是迪奥、香奈儿、普拉达等家喻户晓的奢侈品牌。
但鲜少有人知道,曾经美国也出现过一个享誉全球的品牌,不仅引领了70、80年代的潮流风向,更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诞生。
其创始人更是堪称传奇人物。
经历了从默默无闻到名声大噪,再于声色犬马之中沉沦衰败,最后以至于弄丢了自己的名字,将一手创立的品牌毁于一旦。
侯斯顿无疑是个天才。
年幼时就表现出了不俗的审美,用家禽掉落的羽毛为母亲帽子稍作点缀,普通的草帽立刻多了一丝高贵感。
此后,他也利用自己天赋开始从事女帽设计,因为杰奎琳·肯尼迪设计了一款简形女帽而名声大噪。
恰逢女帽行业不景气,侯斯顿认定这是个转型的好机会。
随即开办了同名品牌「侯斯顿」,主要面向高收入群体,主打高端、精致、舒适与设计感。
他所设计的服装减少繁琐工艺,以最少的接缝、最少的裁片诠释对结构极简化的理解。
他将有碍气韵流淌的肩线、侧缝逐一消除,仅维系面料与身体间的亲密关系,服装的设计之美往往依托于曼妙身姿的律动。
更难得的是,在那个无平权的年代,他特立独行的用了大码女模特,黑人模特以及少数族裔超模,她们也被称为「侯斯顿女郎」。
侯斯顿同时也是极其擅长推销,本身是LGBT人士的他似乎天生就比其他男性更懂女人,知道她们的需求。
他率先将传统麂皮(绒面皮)加以改良,大胆采用新型合成材料,解决了传统麂皮无法淋雨的弊端,设计了一款名为「超级麂皮」的风衣。
随后将其推销给一位圈内名媛:
“它可以穿去吃饭,也可以穿去送小孩上学。”
这种既时尚大气,又实用耐穿的大衣刚好符合名媛的需求。
名媛带货能力不容小觑,一时间,整个城市的女人们都穿上了侯斯顿大衣,这俨然变成了一种时尚。
当然,最让侯斯顿大放异彩的还要数「凡尔赛之战」。
1973年,为了给翻修凡尔赛宫募集资金,这里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时装秀。
美、法两国各找5位顶级设计师,共同展示自己的作品。
法国那边派出的设计师是直到今天还赫赫有名的大人物,纪梵希、迪奥、圣罗兰、皮尔·卡丹…
相比之下,美国这边就弱势很多。
可侯斯顿硬是在恶劣创造环境以及强大的精神压力下,创造出了一个奇迹——
一条没有上装,仅用一把羽扇遮挡关键部位的长裙。
这种剑走偏锋,风格大胆的设计瞬时惊艳四座,爆冷击败了法国,成为当晚最受好评的作品。
这一战,助侯斯顿到了事业巅峰。
此后,他又接连推出香水、皮箱、墨镜、沙发、地毯等各式商品,可以说包揽了一个人的生活起居全部用品…
70年代是属于侯斯顿的时代,倘若他继续保持下去,或许至今我们身边也会随处可见侯斯顿牌产品。
可惜,成名后的侯斯顿沉迷于迪斯科文化,终日泡吧饮酒,还沉溺于毒品。
不仅花钱挥霍无度,一栋海边别墅随便看一眼就买了下来;
连设计草稿用的布料都是最昂贵的那种;
并且由于毒品的影响,他变得情绪暴躁,精神恍惚,接连赶走了身边几个挚友,工作更是无暇顾及。
一步步堕落的结果,就是用1600万卖掉了自己的名字。
失去了“侯斯顿”的侯斯顿还能剩下什么?
当昔日挚友与他反目成仇,当曾经爱人拿把柄要挟,工作、生活全部一塌糊涂的侯斯顿幡然醒悟,重新回归设计本身,创造出又一个绝美的作品。
然而,彼时的他已经确诊艾滋病,生命所剩无几。
回顾侯斯顿的一生,辉煌过,也疯狂过。
世人皆惊羡于他的才华,叹惜他的结局,可这一切都离不开他原生家庭的影响。
从小生长在一个父母争吵不断的家庭,侯斯顿的取向也是父亲常常辱骂的点,致使他无限渴望被认可,此后所做出的种种都是寻求一种认同感与安全感。
再加上当时资本主义一味迎合市场需求,全然不顾侯斯顿的设计心理,逼迫他做违心的设计。
种种因素加在一起,造就了侯斯顿的失败。
一个时尚帝国、就此陨落…
瑞恩·墨菲(Ryan Murphy),美国知名编剧,导演和制作人,其打造的剧作以华丽复古的风格见长,浮夸又耀眼,无论口碑如何,热度都会爆表,其代表作有《整容室》,《欢乐合唱团/Glee》和《美国恐怖故事》等等。
瑞恩·墨菲去年刚导演了电视剧《好莱坞》,讲述二战后纸醉金迷的好莱坞;今年年初又携手网飞(Netflix)出品了时尚人物传记《侯斯顿》,聚焦于70到80年代。
迷你剧《侯斯顿》根据传奇时尚设计师侯斯顿Roy Halston Frowick (1932 – 1990)的真实生平改编,他在巴黎世家后成名,和Calvin Klein等大牌设计师同场竞技并夺得头筹,在他去世时身价达到1亿美元。
然而,与他同期的品牌依然活跃在大众视野,而侯斯顿这一品牌和设计师本人却鲜为人知了。
冷知识:瑞恩·墨菲和侯斯顿都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
这部限定剧仅有五集的体量,剧情的安排完全是按照戏剧常见的规范设置,这五集分别是发迹——成名——发展——受创——反击然后尾声。
第一集是以侯斯顿的童年的童年,父亲对母亲家暴,小侯斯顿为了哄母亲开心而制作了一顶帽子,基调一定,镜头就转到了成年的侯斯顿身上,其由苏格兰演员伊万·麦克格雷格饰扮演。我之前还吐槽伊万是年轻时灵气逼人,中年后演什么都是一个个调调,但在部剧中伊万贡献了神仙演技,钢铁直男把傲娇敏感的同志设计师演得活灵活现。
肯尼迪的妻子,当时的美国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佩戴了一顶侯斯顿的帽子,顿时让侯斯顿名声大噪,店中的帽子供不应求,当侯斯顿刚说完“上帝保佑杰奎琳·肯尼迪”后下一个镜头就成了“F*ck Jacqueline Kennedy”,此时剧情一下推进到几年后,没有人再带帽子了。
这种不按常理出牌一路高歌猛进的剧情节奏看得格外的爽。
第二集侯斯顿被半哄半骗参加了凡尔赛之战,当时为了募集资金而修建凡尔赛宫,法国和美国各派出5名设计师来到凡尔赛进行走秀设计比拼,真凡尔赛之战。
侯斯顿大胆地让御用模特穿上了无上装的裙子,全程仅用一把羽毛扇来遮挡🐻部,这份大胆与创意一下子打动了所有评委们,在神仙打架的情况下拨得头筹。
当全场纷纷站起鼓掌时,镜头聚焦在侯斯顿上,他又是惊讶又是感动,起身致意答谢,当镜头从人物特写又转为全景,此时侯斯顿是一人坐在这礼堂中,孤单又落寞。一个镜头转场,气氛从热闹到了孤寂。此剧在剧情的表达和进展上采用了很多类似于这样的方式,因此观剧过程毫不沉闷。
经此一战,侯斯顿彻底名震时尚界,同时他决定引入资本,这为之后的事端埋下了种子。
第三集承前启后,主线剧情是成名的侯斯顿开始进行版图的扩张,和招魂女主一起开发女香。其中的暗线是在侯斯顿试图打造香水的过程中而对自己不得不进行的拷问,堪比心理治疗。
侯斯顿此时所表现出的状态也注定了日后的败北,他的失败不在于卖掉了自己的名字而换取资金的支持,而在于艺术家和商人天然的不兼容。
当他坚持着用好友设计的瓶子来作为香水的包装时,投资者对其进行了否决,各种话术的背后就是一个原因:成本高。侯斯顿自掏腰包,然后创造了一个女香销售奇迹。
侯斯顿有着艺术家的敏锐与天赋,同时有着众多艺术家难搞的性格,敏感,偏执,喜怒无常,这或许是艺术家的宿命,只有倾向于自我毁灭的人才能创造出一期一会的艺术。在看剧的时候,我都替侯斯顿身边的人心累,和艺术家做生意可真是太难了。
第四集中,侯斯顿性格中的弊端愈演愈烈,生活和工作上都是众叛亲离孤立无援。在最后一集中,侯斯顿被自己一手打造的品牌放逐了,用尽一生摆脱印第安纳原有身份装腔作势成为侯斯顿的他,不能再用侯斯顿这一名字。之后,他受邀打造了舞蹈演出的戏服,却收获了意外的好评,这成了他事业上又一次的荣光。可侯斯顿品牌之名,侯斯顿本人没能收回。在他本人去世后,这个牌子也最终没落了。
看这部剧的时候,让我想到了皇后乐队主唱弗雷迪·莫库里,Elton Jhon,Amy Winehouse等等名人。
在18年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中有一幕,弗雷迪专门请人打造了一顶王冠,他热爱举办party,在聚会上他会头戴王冠,是人群中闪耀的明星,可当宾客离去,他身穿华丽的丝绸睡衣坐在椅子上,诺大的房子里只有他一个人。
他们什么都有了,但他们还是不快乐。
我原来一直抱有一种偏见,人只有更努力一点更有钱一点,才会更快乐。这让我看了另一部网飞剧《王冠》第四季后感到无比低沉,剧中的王室成员过着普通人不可企及的生活,可他们一个个都那么痛苦和压抑,我当时就想这些人都已经活在社会金字塔的顶端了,还是跳脱不了常人的喜怒哀乐吗,顿时觉得人生的底色是无奈和悲凉(哪怕皆是悲凉,有钱时的不快乐总比没钱时的不快乐是要好的)。
我看电影电视的一大爱好就是刷“如果是我”的副本,每当在银幕上看到这些有钱有名的角色们却各种不快乐时,我就在想如果是我有这些钱,我还需要什么朋友,连X生活我都不带需要的,每天在家数钱就爽到飞起了。当然,我这种想法就好比那个笑话般狭隘,说古代有一农民和其他农民闲谈说皇帝的生活是怎样的,其中一个农民说道皇帝一定用的是金锄头下地。影视作品只能给我们一个窗口在他人的生活的中窥一窥,但并未能感同身受。
我们的普通人的快乐出去旅旅游和买买买或许就够了,可这对他们来说已是生活的常态时估计就麻木了,所以转向乱交,酒精和D品寻求更多的刺激。
当物质生活中的一切都触手可得之时,人心是最难得的。这也就是当我们作为观众看到荧幕上的主角为身边的人花钱,上帝视角的我们恨不得对着他们大喊“你身边的人都是在利用你”,可当事人应该也清楚吧。毕竟自己买套栋豪宅都心无波澜时,给旁人买个包对方说不定都会被感激涕零,豪掷千金的快乐在他人身上能够得到更大化,那就用钱来为他人买快乐,自己好有份陪伴不再孤单。
想来想去,还是那几句烂大街的话,安全感还是要自己给;没有很多很多的爱,有很多很多的钱也是好的。
一般粉,不过还是不太get到Ewan的颜值。现在年纪大了,更是get不到。
最近演员抛妻弃子跟了小三的新闻对这片子更是没啥正面的影响,网上查到的影评下面评论最高的一条是,从他的丑闻出来之后就没办法看他演男主了。
候司顿是啥牌子,还真是没听过,看后来那意思,大概就是JCPenny的超市服装品牌吧。JCPenny应该在美国也就跟英国最近刚刚倒闭了的Debenham差不多,就是穷人去逛的商场,还能让穷人偶尔装一会有钱人自我感觉良好一会儿。
在一个同志a片下载网站看到有这个片子的分享,有点好奇,去netflix上面看了一眼trailer竟然完全没有表现他同志生活的踪影,差点就划过去了。周末实在太无聊,就看了一眼。
整部剧有点太平铺直叙了一点,没有太多的戏剧冲突,Ewan演的让人有点接受不了的装腔作势。不知道他最近这些年咋了,好几个角色都是给人类似的感觉。
说他男人不帅的,应该是没有get到60,70年代小胡子的魅力。还有,人肯定就是个sizequeen。这么明显非要说破嘛!
第一次读到侯斯顿,是中学时读的《杰奎琳风格》一书提及杰奎琳·肯尼迪标志性的盒装帽由美国设计师侯斯顿设计(该书翻译成霍斯顿)。
本片故事从60年代末盒装帽不再流行,侯斯顿从女帽设计师转型为女装设计师开始,集中讲述他职业生涯的兴起与跌落。在这一过程中,以下三个因素对他起着决定性影响:
无法平衡艺术与商业。侯斯顿的设计公司起步时虽一片叫好,订单剧增,但无钱扩大再生产,迫不得已引进商人大卫的资金,却不慎出卖了品牌与名字。其后被迫为数个不同公司打工,长期挣扎于艺术家与商人的多重身份认同。
交友不慎。情人维克多不但使他深陷毒品,更诱使他频繁出入于54俱乐部,夜夜笙歌,严重影响创作状态和产出。虽然他一开始有所抗拒,但渐渐妥协,愈陷愈深。维克多常滥交,最终二人均染重症而亡。还有一点,电影只略带提及——据安迪沃霍尔的日记,维克多经常偷拿侯斯顿的收藏品给安迪沃霍尔,其中既有沃霍尔售给侯斯顿的画作,也有杰奎琳肯尼迪给侯斯顿的亲笔留言条。侯斯顿因交友不慎而逐渐堕落,以致失去事业、金钱,健康。
为盛名所累。作为一部传记片,《侯斯顿》与同为传记片的《愤怒的公牛》十分相像,传主都是为盛名所累的名人,内容也都围绕“其兴也勃也,其亡也速也”的过程。盛名之巅的传主患得患失,对失去名声的惧怕最终束缚了自己。后来,他们终于失去了名声,同时也终于收获了内心的宁静。片尾,侯斯顿失去品牌,也得知时日无多,名与利对他而言不再有意义,在这样的心态下,他成功设计了舞台剧服装,为职业生涯做了完美谢幕。
片子也有若干缺憾。首先,杰奎琳作为侯斯顿职业生涯的第一位贵人,片子却对他们的往来避而不谈。或许这是出于避谈美国历史的敏感点的考虑。其次,据已出版的安迪沃霍尔日记,70年代末,比安卡·贾格尔长期借住侯斯顿家,二人被外界误以为是恋人。比安卡的日常造型也是侯斯顿亲自操刀,影片对此毫无交代。再次,作为噱头的黄暴场景其实可有可无。
总体而言,制作精良,值得一看。
上一次被人物传记片打动,还是因为FX的《佛西与沃登》。
佛西,美国著名的电影、舞台剧创作者。
他是世纪天才,也是绝世渣男。
他的才华让世人嫉妒,也让无数女人为他前赴后继、神魂颠倒。
他的世界,更是奢华和感性一体、神秘中透着光芒,让观众充满强烈的窥探欲想要一探究竟,也让人一眼着迷。
而让天天再次陷入这种无限着迷的情绪中的,是Netflix新出的这部传记片。
《侯斯顿》
Halston
又名《哈尔斯顿》 | 共5集 | 单集45分钟
《侯斯顿》 ,Netflix新播出的限定剧。
只有5集。
讲述了美国一代传奇时装设计师Roy Halston。
Halston,曾经是引领美国时尚界的带头人物和时尚偶像,被称为70年代的“纽约之魂”。
因为他本人在1990年去世,其创下的时尚高定品牌Halston,也随之黯淡殒落,从大众和媒体的眼光中消失。
而同期的高奢品牌 Givenchy、Calvin Klein等,如今依然是光芒万丈、世人追捧。
而Netflix的《侯斯顿》,则为观众讲述了Roy Halston令人叹为观止又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他所创建的时尚经典Halston品牌那盛大而又短暂的辉煌。
这样一个灵魂人物,找了谁来扮演呢?
苏格兰演员伊万·麦克格雷格,他是《猜火车》中那个颓废叛逆的少年,也是《红磨坊》中痴情缠绵的风流才子,总是藏着戏的双眼,不用刻意表现就能自然散发的气质。
再加上优秀的服化道:所有头发往后梳拢,一袭高领毛衣+大衣加身,手指间夹着一支香烟,墨镜一带谁都不爱,身边总是美女成群, 设计师的傲慢姿态从头发丝到脚趾头都扑面而来。
Halston的挚友Liza Minnelli,也是一位传奇的女人,她是美国娱乐界四大奖项(托尼奖、艾美奖、 格莱美奖、奥斯卡奖)大满贯获得者,和Halston互相成就了彼此,由美国演员克里斯塔·罗德里格兹扮演。
Halston的缪斯女神Elsa Peretti,最早是Halston的模特,拥有完美的颜值与身材,一举一动都透露着美与高级感,但她并不是空有其表的花瓶,Elsa在珠宝设计上拥有常人无法比拟的天赋, 创造了一夜掀起珠宝行业银饰革命的佳话。
如今市场上出售的大多银饰,如果追本溯源的话,都和Elsa的设计息息相关。
《侯斯顿》的故事呢?
从他为美国总统夫人杰奎琳·肯尼迪设计的在约翰·肯尼迪1961 年总统任职典礼上佩戴的药盒帽开始,侯斯顿收获了行业内外的赞誉和风声。
但是,好景不长,杰奎琳·肯尼迪后来不戴帽子了。
于是,侯斯顿准备从女帽设计转行女装设计,并为此四处拉拢资金的支持。
而让真正让侯斯顿在女装行业站稳脚跟并奠定地位的便是经典的1973 年凡尔赛时装秀之战了。
起初,侯斯顿并不想参加凡尔赛之战(艺术家的敏感个性让他不敢正视大众眼光的自己,不敢被批判,不敢受挫),后来被半哄骗半威胁地被迫参加后,用突入其来的灵感创作了一批经典设计,并惊艳全场。
真实的凡尔赛之战
剧中的凡尔赛之战
而后,侯斯顿声名鹤起。
与自己的缪斯Elsa,一同创造了Halston香水的销量神话,轰动一时。
名媛贵妇、大金主们、以及源源不断的项目、合作、资本纷至沓来。
不过,侯斯顿自己则是一个脾气火爆又性格脆弱的男人,他拥有别人无法企及的灵感,也拥有着比常人更无法控制的敏感,他挥霍无度,沉迷享乐,没有丝毫节制地放纵自己,在纽约著名的夜店 54 Studio 彻夜狂欢,并在毒品和性的引诱下,终于失去了自我。
后来Halston也失去了自己的名字。
Halston自己也因为艾滋病去世,年仅 57 岁。
当年创造了神话Halston品牌,如今已经鲜有人问津。
短暂而灿烂的绽放,注定悲剧的命运,一个破碎的人的重建和再破碎,直叫观众唏嘘。
不过,《侯斯顿》作为一部时尚迷你剧,性感和气质兼备,剧情饱满,风格生动,伊万的演技更是出神入化,除却悲剧故事让人唏嘘外,每一分钟的观看都是让人享受的。
优秀的服化道+恰到好处的音乐,更是给了《侯斯顿》无法比拟的魅力。
入坑是没错的。
除了男菩萨之外,这部剧告诉大家,艺术家出门行走江湖一定要记得带上律师。
看他演过摇滚gay、监狱gay、教士gay、超级反派gay,这回又来一个时尚魔头gay。Ewan Mcgregor——The gayest straight man on this planet.
悔看“爱死机”,怒追《侯斯顿》。(如何用5集拍传记,极尽详略得当之能。够一众国剧受用数年,前提:学得来、用得上。)
好恐怖 熟女举手投足的魅力 穿个高领毛衣都像要去谋杀男人一样
我全错了,我太无知了,我曾经那么热衷“老母0”meme,但是我给伊万麦克格雷跪下了,天才级的表演,堪称伟大。
伊万老师演技出神入化。看完真的觉得很悲凉,他曾是那样才华洋溢的一个人啊,可惜被名利腐蚀,再加上识人不明,亲手葬送了自己的创造,真是让人既惋惜又心疼。最后过尽千帆的平静透着那样深的无奈。
四五年前在旧金山某二手店30块美金买了个中看不中用的麂皮手提箱,今日发现它居然是 Halston 的 luxury luggage line... 不枉我把它一路从旧金山带到萨克拉门托,在带到纽约,再带回上海... 这一路扔了多少东西却留着它。👏👏👏
除了halston外,听到最多的是巴黎世家,严重怀疑它是出品人之一
伊万男菩萨
这不是我能免费看的👀
做伊万的粉竟在他五十岁的时候还能有这种好事?谢谢菩萨,谢谢妈妈🙏
thank you Netflix🙏🙏。鼻血噴了
伊万老师要不要这么拼,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还要被人压来压去,对于这些辣眼睛无节操的情节,作为一个粉丝,我想严肃并认真的呼吁:请尺度再大一点!
一个钢铁直男怎么能把0演的那么细腻啊,跪了🧎♀️伊万男神哈利路亚
长久时间没有这样被打动过了,Ewan像附身般的演技,在时代里最动人的歌曲;对美,名誉,友情,挚爱的赞颂,最后一集那些不造作的却像诗歌的台词。Halston是一部带着希腊神话般的悲歌,却也是一种Art of letting go。
如果是个三小时左右的电影应该会更好一些
初获盛名、提出他的定制概念;享受拥戴、声色犬马于其亲自建造的帝国;归于平静、陨落中开始纵情享受人生末路…有更为平实的生涯概述,也在节奏上尽可能做到没那么跳跃,还是会觉得这是Ryan Murphy在Netflix最“正常”的项目。Ewan给这个人物赋予了新的生命,所以多数时候由他奋力托起的空间变得容易深入(而非流失于“男宠”们的特写时刻)。八卦、派对、欢爱、霓裳风暴…当然不能指望Ryan完成传记式的梳理,毕竟他也不是Darren Star,也不是Russell T Davies。【Kelly Bishop饰演的Eleanor和Mary Beth Peil饰演的Martha,堪称“TV界老太梦幻联动”,为故事带来了最有趣的时刻】
I hate fashion. 看两眼尤恩老师演钙就完了。床戏不够投入啊怎么回事hhhhh人物也缺乏一些必要的bitchiness
侯斯顿——一个开除乔·舒马赫 让他滚去当导演的男人
這部劇給我最大的啟示是毒品,濫交和損友會毀掉一個人的一生。還有我希望看這部劇的女孩們能認知到,假如你們有BGFF的話,他們往往把你們當做家人一樣,所以,無論如何,請不要推開那位愛你,珍視你,關懷你的gay蜜。最後,原來珠寶設計大師Elsa Peretti在2021年三月去世了,願她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