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与玛格丽特的午后》绝妙的小电影
(我自话自语,别浪费你的时间)
八十分钟的电影对我来说真像一小块巧克力蛋糕,午后就着一杯柚子茶,摞起五十公分高的靠垫,无所顾忌地躺在地板上,走进另一个光影世界,轻轻松松地度过一天中最让人留恋的午后。
选择法国电影《与玛格丽特的午后》是多么明智啊。真不愿想象自己若错过了这样一部电影,在我不觉之外会留下怎样的遗憾,即便这遗憾无足轻重。总之是百分百的推荐,因为一种美妙的感觉,那就像跳跳糖在舌尖上弹奏的“欢乐颂”,冲抵了身外的一切烦扰。
我几乎是在影片开场的两分钟内喜欢上了这部电影,又在它演绎至三十分钟时,产生了记录它的强烈情感,而在电影结束时,似乎仍有意犹未尽的期待,直到目送过察兹与玛格丽特在路影中淡墨,我才想起有急事要办,急匆匆地提着裤子往卫生间跑。
杰拉尔.德帕迪约不愧为法国国宝级演员。没有什么角色是他不能驾驭的,何况法国的电影多离不开生活的支架,即便依赖想象,也绝不偏离现实的可信度,这样便更容易看出演员的实力。《掏出你的手帕》《基督山伯爵》《你丫闭嘴》《杜布》等等电影中,德帕迪约塑造的人物性格几乎不重样,女有千面女郎,他这也算是百变金刚了。
在电影《与玛格丽特的午后》中,他则悄无声息地带来了十二分的惊喜。他饰演了那样一位极其平凡的普通男人。他叫察兹,看来五十多岁,有一个漂亮善良的巴士司机女朋友,还有一个与他“八字不合”的老母亲,大半生因“阅读障碍”悲喜交加,不过绝对是生活的“强者”,打三四个零工,偶尔做老板去市场卖自己种的果蔬。人缘极好,甘心做别人的开心果,也无偿为朋友排忧解难。
这样说,多少还缺点立体的效果,似乎只说了人物的轮廓。内在的是他幽默、单纯的性格,‘无所谓’包裹下的胆怯与自卑,成长经历留下的伤害与缺失,及貌似糊涂其实心里门清的淡然。当然,最着重刻画的是他善良的灵魂。通过遇见一位同样善良且异常优雅博学的老妇人玛格丽特,电影让察兹悬浮的生命找到了“回归精神殿堂”的轨道。
不如想象一下德帕迪约那张生动的脸,凸起的啤酒肚藏在牛仔工装裤的肚兜里,飘逸的蘑菇头偶尔自然地掖在脑后,这么一个可爱的老顽童,但愿已经在你的印象里立起来了。当然,这不是他一个人的舞台。还有一位同样给人以惊艳的角色——95岁的玛格丽特,坐在公园的长凳上,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无不带着阳光的绚烂。与优雅灵动睿智的老人结缘,真是一种幸运,可以感悟到人生的不同,虽然生命无法绕过迟暮的季节,但精神却像开花结果的种子,一切只有新的开始,永无结束。
想来,电影开场的诱饵效果做得很好,回头重看,觉得察兹背着管理员,一次又一次把自己的名字偷偷写在英雄纪念碑上,这段异常精彩。似乎紧扣主题,每个人都是特别的,是唯一的,都是存在的英雄。不只这一处,他还在小公园里数鸽子,给它们起名字,每天都来核实鸽子的数目,了解离去的,确认新来的。直到最后收留他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玛格丽特,察兹的行为无不表现了他在乎那些被人冷落抛弃的事物的博爱,也在平凡中折射出了不凡的与众不同。
不得不强调我的个人感受,玛格丽特与察兹在公园读书的悠然时光,是我异常迷恋这部剧的所在。这部电影真好,因为它让我从影像中更加坚定了读书的信仰。读书是最美的,虽然它在引你从无知进入思想时,会带给你彷徨无措、灰心失望的痛苦,但它终究会把你带入没有黑暗的光明世界,让你的自我变得谦和、强大,充满了魅力。就如察兹第一次放弃查字典,认为不会阅读,“快乐”或许更多一样。他的放弃,会在第二次的重拾中变成一次蜕变进步的自然过程。
说了这么多,我总觉得法国的很多电影就像一个万花筒,精彩的细节愈讲愈多,各种隐喻,各种哲理。《与玛格丽特的午后》也不例外,其实内涵更丰富,毕竟是改编自小说。对我而言,最严肃的寓意在于传递平等与爱。如果说,察兹因为童年缺失了父母的关爱,因阅读障碍被歧视而错失了亲近世界的渠道,他是我们中的一员,那么玛格丽特就是帮助我们发现自我、并接受自我的书的使者。
事实上,我认为这是一部导演用影像注释加缪的《局外人》及《鼠疫》的电影作品,如果暂不考虑《与玛格丽特的午后》原著小说的形式。《局外人》是故事的框,《鼠疫》白描的里厄医生的精神世界则是挪用至电影中“先抑后扬”的哲理内核。
不仅可以从玛格丽特与察兹阅读的文字中明明白白地了解这两部作品。人物的设计,显然也是搭建在《局外人》的基石上的。默而索(局外人)对死在养老院的母亲的无动于衷,及他作为无障碍于社交的热心人,这两点都用另一种存在的方式体现在了察兹与他母亲的关系上,当然有一部分转移到了玛格丽特身上。而围绕在默而索身边的人,在法庭上以默而索朋友的身份出庭的人,他们仿佛又与电影中察兹身旁的友人似曾相识。
细节处的引用,就更多了。《局外人》开篇写道《今天,妈妈死了……我向老板请了两天假,有这样的理由,他不能拒绝我。不过,他似乎不大高兴。我甚至跟他说:“这可不是我的错。”他没理我。》,提笔便进入了状态。回到电影中,《与玛格丽特的午后》恰在接近结尾时,也用了死亡的话题,把察兹的母亲独自死在了阁楼里的桥段,作为了结束前的祷词。情感上呢,察兹对待他的母亲,虽然没有默而索那么冷漠无所谓,但也别指望他在母亲辞世前与她和平相处。
《局外人》中玛丽想要与默而索结婚,默而索无所谓,结或不结都无所谓,全然一个局外人,当玛丽说很愿意认识巴黎时,她问默而索巴黎怎么样,默而索令人扫兴地答道:“很脏,有鸽子,有黑乎乎的院子。”而回到电影中,察兹则把这些改装了,有察兹身影的巴黎看起来温暖闲适,有十九只鸽子活得有名有价值,种满果蔬的院子充满生活的情趣。很工整的对接。
另一处,《局外人》里,养老院看门人老萨拉玛诺与他丢失的那条老狗,他们之间的情谊,如罗曼夫人所言“我认识的人越多,我越喜欢狗”的情感转移,在《与玛格丽特的午后》也用察兹与那只陪他一起读书的猫,延续上了一种可交流的共识。还有默而索把母亲送到养老院,再也不管了,甚至母亲的年纪他都不清楚。察兹对自己的母亲虽然“麻木不仁”却始终留守在母亲身旁,而且清楚地了解老妇人玛格丽特的年纪是95岁。这种反向的关联很有意思,说起来,又没完了,可能是我故作聪明,但这样联想,仿佛在解读别人的感悟,感觉也不错。
就此多说几句《局外人》,在加缪以此篇成为荒诞派文学的倡导者,奠定“荒诞世界”的文字风格,其深层的用意还是在揭露加缪眼中冷漠荒唐的社会。他塑造的“这些人与社会格格不入,总觉得自己活在世界上是一种偶然的错误,因而把自身当做是一个与世无关的‘局外人’”。受这种思想支配的人到了二十一世纪依然存在,察兹对玛格丽特说自己并不是爱的结晶,而是一次意外的产物,又是一个延续。
当然,我只是试图关联起它们内在的精神,我个人以为《与玛格丽特的午后》是对加缪哲学的致敬。为了另辟蹊径,逆向而行,不触碰战争政治,不沉迷荒诞抑或绝望,是用更贴近现代人心理的态度,温和地刻画了脱离社会感的“局外人”状态。而整个主题是乐观向上的,这也就设置了电影仰望文学大师的视角,绝没有颠覆或类比的奢望。
2 ) 愛的世界裡,並非只有愛情。
一個人的童年到底有多重要?這幾乎是無法預估的影響。
有時生活的重壓會讓孩子以為自己是被忽略的吧?其實只不過是因為父母本身失敗的人生,才導致了這些暴戾、冷漠和瘋狂的行為。
杰爾曼就是如此長大了。所幸他並沒有成長為一個冷漠暴戾瘋狂的男人,相當令人驚奇的是,他敏感、熱情、善良而有愛。做不同的工作養活自己,有親密的女友,種各種食物花朵,有一班常常喝小酒的老友,最快樂的事是公園裡喂鴿子,並分別給它們以名字。他唯一的缺陷是,識字不多。然而人生憂患識字始,這樣反而更好,他得以過著一種簡單滿足的生活。
童年的陰影無處不在,是以仍然感到孤單。渴望母愛。
當他在公園裡遇見九十五歲的瑪格麗特時。人生開始變得不一樣了。當他對瑪格麗特說,認為自己的母親並不愛自己,甚至從不正眼看他一眼時。智慧的老人說,正是因為並未擁有,所以才給了你發現并且期待的機會。如中梵咒。
她開始教會他閱讀。這是一種有別於「生死朗讀」和「枕邊的男人」、「奧斯丁讀書會」完全不同的朗讀記。這次讓我們記起的是加謬的小說「鼠疫」。在瑪格麗特的閱讀中,杰爾曼如同敲開想象的思維,開始走入文學與閱讀的新世界。請相信,一篇雋永優秀的文字被朗讀出來與默讀在心間真是會讓人產生極其不同的感覺。
何用字字相識呢,其實傾聽的同時也已經是閱讀。文字如同有著翅膀的小小天使,會在我們的腦海中進駐長存。
如此安靜美好。
然你要知曉,瑪格麗特的原意是河流。我們總不會永遠沉於河底靜享好時光,而這條河流不管流經哪裡,亦有變化。她的眼睛因為年邁頻臨失明,家人付不起昂貴的費用也令她不得不離開療養院。她曾經開啟了他的閱讀之旅,這一次,他成為她的眼睛,他在愛人的鼓勵下學會自主閱讀,并且將這種朗讀回饋到瑪格麗特身上。瑪格麗特開始閉起雙眼靜靜傾聽,想像著杰爾曼朗讀中的小說世界。
電影最溫情的並非是瑪格麗特與杰爾曼的朗讀時間,亦不是他把她當母親般侍奉終老。而是杰爾曼在母親瘁然去世後的最終晾解。那個倔強癲狂的女人,如此細心地保留著杰爾曼出生時的一切,並留給他一生中最安穩無憂的所在。要彌補的愛已經來不及,可是也從未消失過。它一直靜靜地安放在那裡,等待著發現,原宥,釋懷。
看膩了所有為愛情而生為愛情而死的故事過後,Jean Becker 說,在愛的世界裡,並非只有愛情。深以為然。有些感情,或不如愛情般驚心動魄刻骨銘心撕心裂肺,可是卻永比愛情來得溫柔、長久,教人眷念依戀。
3 ) 中国的玛格丽特(不是影评的影评)
玛格丽特是谁?她是一个法国的老太太,年近古稀,满头的白发,瘦如枯柴,生命早已进入了数秒倒计时之中了。可当她穿着优雅的丝质连衣裙,外搭粉色针织衫,款款坐在公园石凳上,当然,还不忘在坐下之前垫上一个柔软的垫子,眼神烁烁地,微笑着看着广场的鸽子们,我突然觉得变老也许没那么可怕了。
我喜欢这个法国的老太太,她弱小的身体中饱含着生命的力量,无儿无女的她尽管有些许落寞但去并不孤单,热爱生活,乐于与人分享沟通,在阅读中寻找智慧伴她度过一个人的日子。一个拥有精神信仰的人是不会害怕什么的,无论是所谓的寂寞,亦或是死亡,因为人本就生来孤独,从出生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开始走向死亡的路程,每个人无法停止时间,也无法避免死亡。所以请坦然接受,并让自己的日子过得尽量舒服舒心。
玛格丽特之于我是欣赏的,但我们身边可能有太多人啼之以毗,觉得这个孤单的老太婆多可怜呀,老无所依,看我们生活的多幸福,整天带着孙子孙女,享着天伦之乐。诚然这确是美满,可这种小时候为父母而活,长大了为结婚而活,结婚后为子女而活,老了还在围着下下一代的日子不累么?真的就没厌烦过,抱怨过!我看不尽然嘛,人本就自私,这是天性,中国人干嘛围着老祖宗几千年的所谓的德把自己整得这么累,这一辈子,独独没为自己而活,哎!!
我当然不是说当一个孤单的法国老太太就是多么时髦,(好吧,我承认我看见玛格丽特的时候确是羡慕欣赏)。换句话表达也就是能不能把自己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对对,就是再独立那么一点点,多问问内心自我的真实需求。年轻时不要整天在父母亲友的唠叨下只想着要买房,要结婚,要几时得存钱生小孩;中年时不要只有,孩子今天吃什么,学习成绩怎么提高,理财产品买这个还是买那种;年老后不要只会问儿女你们决定什么时候让我抱上孙子女,工作还顺利吧,和媳妇没吵架吧,今天电视里的养身专家有说了啥,你一定要照着做呀。
请大家带着自我去享受生活吧,也许是和朋友打屁说笑,也许是和爱人花前月下,也许是独自散散步,吹吹晚风,也许只是一个人读一本好书,会心一笑。哎,那么多美好的事,你感受到了么,你去感受了么?
我只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当中国的公园中坐着一位玛格丽特时,大家不是用哀伤同情的眼神望着她,不是在背后窃窃私语她的私生活,不会觉得她的生活有什么奇特古怪。只是与她交谈,享受午后美好一刻。
4 ) 最长情的告白是陪伴
一直以来看法国电影都像在看童话一样,爱与温情是延绵不断的主题,人物细腻的表达和镜头缓慢的推进都像极了童话里散射的阳光,轻柔的诉说。拿这部电影来说,查尔曼和玛格丽特在午后氤氲的阳光里数鸽子,坐在长椅上阅读,仿佛回到小时候和爷爷一起喂鸽子,谷粒洒满小院,散布各处的鸽子就全部回到地面,看着它们优雅的进食,我自言自语它们也叽叽咕咕,吃饱了大多一哄而散,也有留在地面散步的,可是基本都是昂首挺胸地玩自己的,与人无涉,偶尔它们也会踱步到我面前,或者我蹲着一步一挪地走到它们面前,低头看他们捡着剩下的零星谷粒,时间长了它们也真不怕我呢,有时候甚至我在院子里看书睡着了,想来时它们就在旁边看着我,透亮的眼睛不停地转啊转啊转。扯得有些远了,不过我实在太爱法国电影里这样和谐静谧的镜头,像《刺猬的优雅》里门房太太看书时和猫咪的共处,还有《漫长的婚约》里最后花园阳光下等待的干净背影,这部电影里查尔曼对猫咪玛格丽特读书的样子。
阅读大概是我能想到的最美好的事情了,一直以来对自己最真实的期待就是to be a reader,a listener and a story-teller。我之所以成为我,很大部分是因为阅读,这是我对自己小时候最深刻的记忆,是我的出发点也是我这些年唯一持之以恒在做的事情,从小到大梦想换过千千万万遍,可是那些或多或少有各自的原因,而有理由支撑的东西都是可以舍弃的,直到看到唐诺在《阅读的故事》说“我是一个职业读书人”,瞬间才领悟自己这么多年的追逐与辗转不过是希望做一个职业读书人,因为只有阅读是我生命里在做的唯一一件没有理由的事,如果一定需要一个理由,那么只能用查尔曼的话来说了“读书对她来说就像呼吸一样。”所以,看电影的时候也会常常被安静的专注于阅读的镜头感动:看《生死朗读》最喜欢他们相偎在床上一个认真的读一个专注的听的场景;看《刺猬的优雅》最喜欢门房太太在灯光下对着猫咪读《战争与和平》;看这部电影最喜欢玛格丽特和查尔曼在公园长椅上读书,在养老院的小房间读书。其实我能想到的最好的两个人相处的方式就是这样,两个人可是一起阅读,可以一起在午后慵懒的阳光里靠着窗户相对读书,可以窗外草坪上一个读一个听,可以在下雪的晚上坐在壁炉前喝着自酿的松子酒阅读,也可以什么都不做,就静静地看着对方,时不时地说话,彼此讲故事。
最长情的告白是陪伴,这好像是我看法国电影最经常想到的一句话,不管是关于爱情,亲情,友情还是玛格丽特和查尔曼这样的温情。陪伴啊,大概就是查尔曼和玛格丽特每个午后相约读书、喂鸽子,就是查尔曼会每天出现在安妮特公交班车的不同站点等待,就是查尔曼和妈妈尽管一句话都不说但是彼此不容许对方受到一点点来自外界的伤害,哪怕是侮辱性的言语都不可以,尽管要离开还是就在院子里的房车住下。玛格丽特在给查尔曼读书的时候说:如果一个人童年时没能得到足够的爱,一切都还在等着被他发现。所以最后的查尔曼在母亲离开后发现了一切,“我们最终都会在母亲的坟前,像被抛弃的狗一样哀嚎”,爱其实是需要发现与领悟的。这一年来的学习最大的收获是体验,人生在世是活生生地体验,是需要融入其中地生活着的,一切都应该是体验的,爱恨悲喜,鸡毛蒜皮,体验于其中,无大小之分,无多少之别,只是浸入。
最后想说的是,查尔曼在阅读罗马法语字典之后的懊恼与尴尬大概是我们最经常遇到的困境了,就像他对玛格丽特描述的一样“就像给近视眼配上了眼镜,突然一下,能看的太过清楚,于是就能看到一切的瑕疵和漏洞,看清了自己,让我觉得很难过。我更喜欢以前的自己,一切都很模糊,却也很简单”,我常常羡慕不思考的人,并深深怀念原始的混沌,一切都足够简单清晰,我喜欢澄澈的世界,尽管我不喜欢黑色,偏爱灰色,可是我最爱的永远是白色。
5 ) Margueritte是妈妈没有表现的内心
也许,她总对他恶言相向,但她可能只是不知道怎么面对他;
也许,她还会抱怨甚至责打,但她绝不允许别人碰他一根手指;
也许,她在他眼里只是一个大烟鬼,但他也绝不答应别人说她的坏话;
也许,她嘴上恨了他一辈子,但他们彼此毫不知情地深爱着对方。
她是他的妈妈,他是她的儿子,血缘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即使有再多的缺陷,哪怕是苟延残喘,也抹杀不掉羁绊的牵连。
Margueritte的存在,是一个鲜明的对比。
即温柔又活泼,虽然年老却依旧优雅。经历过许多的人总能够更加宽容地与别人相处,遇到了Germain,即是巧合也是幸运。
“倾听本身也是一种阅读”。书是交流的契机,也是打开Germian心结的要是。
Margueritte其实是妈妈没有表现出来的另一面。在作为Germian的母亲之前,她是个女人。
如果她遇到的是一个能够令她幸福的男人,如果她能在一个正常家庭里扮演着妻子的角色,她一定也希望用尽所有的方式去爱自己的孩子。
母亲死了,留给他一栋一直以为是租来的房子,她在乎他,只是没法表达,于是选择了另一个极端去释放压抑的情感。
Germain最终找到了搬家后的Margueritte,把她接来与自己和女友一起生活,还有未出世的孩子。
或许这是上天为了安抚孤寂了一辈子的妈妈,或许是上天听到了母亲的对孩子祝愿的心声,在她死后,给了Geimain一个完整的家。
爱情故事里,不止有爱情。这样的故事,爱才更深刻。
6 ) 陌生人之间的温暖
这是一篇不专业的影评。
我是在郑州回西安的火车上看这部电影的。 由于买票太晚只购到站票,索性一个人在列车车厢衔接处席地而坐,看起了电影。
这是极少数我看完了会心微笑的电影,亦是这段时间我看过的最好的影片。
故事情节什么的 我就不多说, 算是发生在陌生人间的温暖故事。
Germain 是个平庸的中年男子,文盲,有着臃肿的体态。 从小被母亲嫌弃的他在生活中从事着各种不起眼的工作。 一日,在花园中数鸽子的他碰到了95岁的老太太Margueritte。 Margueritte 开始为他读书,给他讲述自己的一些理解和事迹。Germain 的生活开始发生点滴的改变,最终他亦是倾己之力帮助了Margueritte。
这样一部剪短而色调温暖的电影让我想起了很多过往。
大部分人都是这样, 平凡,无奇,从事一份小小的不起眼的工作。典型的小人物。
小人物有小人物的生活,理念,和不起眼的幸福。
小人物与小人物打交道的同时, 亦是少了很多的傲慢与偏见,从而可以以澄澈的目光真诚地对待他人。
这大概就是小人物之间的陌生人式温暖。
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我只是想记录下我这样一个小人物碰到的另外的陌生的小人物,我们之间的几次交集, 以及我们之间的温暖。
这样一些人,可能一辈子也就碰到一次,或者两次。
然而却留在记忆里无法磨灭。
【一.丸子大叔】
丸子大叔在校门口卖章鱼小丸子, 常常看着他推着个车子埋头很认真地做丸子。
丸子大叔憨憨的,一笑还有一个酒窝,充满了淳朴,一看就是好人。 说起话来总是轻声细气,好言好语的样子。
常常出去吃饭都会买一份丸子。
5块钱9个, 这时候我就会可怜巴巴地说:“卖给我5块钱10个吧”。然后可怜巴巴地盯着丸子大叔。
大叔就会笑笑,然后拨10个丸子给我。 我也会很开心地捧着丸子走掉。
如此,长久以来, 和丸子大叔便是十分熟悉的。有时候看到他在西北大学摆摊子,会问他什么时候来外院卖; 有时候和同学路过他摊子还要和他闲聊两句;新年的时候也会和他问声新年好....
而他每次都会给我和同学多拨一个丸子。 哈哈。
这学期初, 在丸子大叔的摊上买丸子, 大叔便问我,可否帮他一个忙。
他媳妇也要在大学城摆摊子,可是做丸子的漏斗不够, 他们又不会上网买东西, 所以他想请我在网上帮他买两个做丸子的漏斗。
我便是一口应承下来, 网购这种事情还是很容易的。我也没多想什么,不去想什么给了钱他们会骗我之类的。 这种信任很简单, 我也很庆幸我这样信任陌生人, 因为他们回报给我了更多的信任。
过了几天丸子漏斗到了,我抱着漏斗去找他们。
丸子大叔没问我具体的什么多少钱, 只是问我该给我多少钱。 我说了以后, 他没有丝毫的怀疑,就把钱塞给我了。 还非给我挑了一大碗丸子 , 笑着说以后来他这儿买都给我挑丸子吃。
其实我还是挺震惊的,我很少这样的去信任一个连名字都不知道的人, 他们却是这样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信任给予了我。也没想过我会不会去欺骗他们之类的,每逢见到我也是满面的笑容,暖洋洋的。
后来我都不怎么敢去丸子大叔的小车处买丸子了,因为他和他媳妇只要一看见我, 准准会招呼我过去给我挑丸子吃。 人家小本生意, 我不能害人家赔本不是。
现在虽然买丸子很少了, 但是这位大叔的温暖的笑容始终停留在我脑海里, 一笑起来, 充满了信任的淳朴样子,真好。
【二.小姐姐】
我小学的时候是极为喜欢猫猫狗狗的, 家附近的猫猫狗狗都和我是朋友, 我上学放学都要去逗逗他们。
每日上学我都会路过一家画廊, 主人是个小姐姐, 依稀记得她烫了头发,笑起来眉眼弯弯。
小姐姐养了一只狗狗,名字叫贝贝。 这只贝贝可是我的心肝宝贝,我是上学也要找它,放学也要找它,贝贝看到我也是亲的不行。
通过贝贝,我和这位小姐姐顺利的成为了朋友。
那时候我才11岁12岁, 小姐姐估计24岁的样子。
从陌生到熟,我都记不得到底是怎样。
只是后来, 我常常去那家画廊, 抱着贝贝和小姐姐聊天。
夏天小姐姐常常会请我吃冰淇淋, 我们两个爱坐在画廊里吹着风扇聊探索频道的一些神秘事件。 小姐姐也爱跟我讲贝贝的很多搞笑的事情,讲贝贝的孩子的一些事情。 小姐姐还借了本《discovery》的书给我,里面有好多未解之谜, 是年少的我的一大爱好。
我也会和小姐姐聊到家里的一些事情, 学校里的二三事之类的。
这样的日子一天一天地翻页, 小姐姐每天都会等着我来看贝贝, 如果我哪天不去,第二天她一准儿会问我怎么不来。哈哈。
后来小学毕业,再搬家,离开了梓潼路的众多画廊, 我也再没见过小姐姐和贝贝。
印象中,我连再见都没和小姐姐说呢, 就这么真的再也见不到了。
可是她的音容笑貌一直留在我脑海里,虽然模糊,但是却很温暖。
这样的我,和这样的小姐姐,就像 Germain 和Margueritte一样, 从陌生到熟悉, 忘年的交集, 充满了温暖。
【三.快递员哥哥】
高二的时候我开始上网买书,08年,那时候网络购书还不像现在这么泛滥。
尝到了网络书的折扣的甜头的我, 基本上把生活费都花在了买书上。因此一周至少会买一次书。
我就这么认识了给我们学校送书的快递员哥哥。
现在我已经记不起他的长相, 只记得他不高, 但是说话很有力。
那时候快递员还很负责,不会在门口把书堆成一堆,让学生自己来取。他们常常都是送上楼来。
每次我签字的时候我就会和快递员哥哥寒暄两句, 我也记不得聊的什么了。 一般感谢了他以后他就会匆匆离开去送其他的包裹。
后来他每次来,我都会给他几颗糖果。 他从最初的惊讶,到后来的完全习惯,想来,我还真是个小孩子。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送给这位哥哥糖果, 或许那时候的我真切觉得别人上一趟楼特别累, 自己无以为报, 只有几颗平常上课解馋的糖果聊以馈赠。
日子也是这样日复一日,直到上了高三很少买书,直到毕业。
我便是再也没有见过这位哥哥。
不知道他会不会偶尔想起我, 一个像他妹妹一样的孩子, 常常在他爬完楼梯送书之后给他几颗糖果。 虽然我们都不知道彼此姓甚名谁,可是就是这么单纯地相信别人。
希望他回忆起来,这会是一件很温暖的事情。
我很相信陌生人,并且至今为止都没有吃过亏。 也许吃过亏, 可能我转眼就忘记了。
陌生人,尤其是小人物,虽然常常为大家所忽略, 可是他们常常有着更加质朴的笑容和更加善良 的心地。就像这部电影的主角。
也许很多人我们擦肩而过,一辈子都没有办法再见, 但是,他们的音容笑貌和真挚的话语却会永远留在记忆里。
ps:
在火车上看完这部电影以后, 我旁边坐下了个民工大叔,两三句寒暄过后。 我们俩便开始聊起了他在全国各地跑的事迹。
对我来说, 这是一种新鲜的接触,一个新的世界的打开,也是一种毫无保留的信任。
7 ) 片尾诗
(来自B站字幕组)
这不是一场平凡的相遇
除了爱与温情
没有其他的形容词
她以花为名 依书而生
在缠绕的形容词中
在莺飞草长的动词中
有些人以刚挣脱
她却以柔胜出 穿透我身 直至我心
关于爱的故事里 并不只有爱情
有时候 甚至没有一句“我爱你”
可我们仍相亲相爱
这不是一场平凡的相遇
我偶然在广场的长凳上寻到她
她并不起眼 如同一只小白鸽
带着她那纤巧的羽毛
她活在文字中
与我一样在平凡的字词中周旋
她赠我一本书 然后是两本
一页页在我眼前闪现
别枯萎 还有时间 再等一下
还不是时候 我的小花
再与我多分享一些
分享一些你的人生
再等一下
关于爱的故事里 并不只有爱情
有时候 甚至没有一句“我爱你”
然而我们相亲相爱
8 ) 疤痕人生
我要说的,事关亲情。
杰尔曼,他发胖,略迟钝,没啥文化却总想在朋友面前卖弄,有时候不分场合说不合适的话。
杰尔曼的母亲,暴躁偏执,年轻时纵情酒乐,有了孩子也死性不改,老来还是疯疯癫癫地不让人省心。
在杰尔曼的童年里,99%是易怒而常常出口伤人的母亲,做错事只有责备,即使没做错也要无端地被骂。
只有那么1%,是母亲终于出手保护了他,用草叉赶走了那个对孩子使用暴力的男人。
然而就这1%,被杰尔曼深深地记在心里,他知道母亲爱他。
所以即使他们经常吵架,翻箱倒柜地闹腾,或者母亲毁了他的菜园,杰尔曼都会在朋友劝他离开母亲的声音里选择继续赡养母亲。
杰尔曼是个好人。或者说,是个善良的人。他善良,是因为他理解坎坷的面目。
如韩松落在《被动的美德》所写:我所经历过的善良的人都是不那么顺利的。他们对别人的体察提示着过去和现在境遇的坎坷。正如周晓枫所说,虽然认定善是最值得称颂的品质。但我也习惯把它理解为无为力的被动的美德。(《为了报仇看电影》)
就是知道了母亲就是这样的人,才不去喜欢母亲,以致于回忆里满是母亲可憎的面目和孩子沉默的恨意。
但是还可以去爱,因为只有可怜人的苦楚才会形成锋利的外表,而里面深藏的爱从来不为人知。
杰尔曼母亲攒的房子,收集的婴儿服,干瘪的脐带,无不认证了那1%的爱。
亲情就是这个样子,它不是一贯的儿痛母悲,不是日日的温暖感动。大部分的时间里,它可以是伤人至深的恶魔。没有哪一种爱可以是持久的安慰与幸福,亲情也一样。
在一起的时候,生气发火、互相指责、蹙眉皱眼,真想老死不相往来,怎么看对方都不顺眼。
分开的时候,又会互相惦记扶持,觉得这世界上有人牵挂真的是福气。
于是在这样的轮回里,折磨、幸福搅和成了疤痕人生。
看这个电影的时候特别应景,正值过年,却遭遇家人吵架的场面。心里万般委屈,真是恨不得过去揍他们。
可是我知道他们会和好如初,因为打到最终回的时候,是谁舍不得谁。
但我还是很难受。
没办法,避免不了。
只要有一日的互相珍惜,就有一日的爱恨交织。
其实最伟大的是“茴香女士”!是他包容了日耳曼的“蠢”,是他爱上内心纯良柔软的他!
一部典型的女性电影。女性电影讲的是女性的童话,因为几本书改变了男人的生命,完成了救赎,所以重新有个家就是这份救赎的回馈。比较起《刺猬的优雅》里面的门房老太,我更喜欢玛格丽特,不抱怨不忿恨,平静接受一切变化,享受阅读和生命。我想像她那样精神丰满。就连法国农夫都说得出极富诗意的句子
她教会他阅读,他给了她一个家。有时候,这种柔情超越爱情而存在。
这不是一个爱情故事,只是一个和爱有关的故事,关于两颗孤独的心彼此倾听,相见恨晚。老龄文艺女青年总是特别有爱,或者像李沧东的【诗】里那样让人伤不起,或者像法国人这般可爱迷人。导演在家长里短中不经意间就放大了那种法国人特有的幽默和细腻情感,感情便氤氲开来,一切是那样美好温馨。★★★★
你的三明治看上去总是很好吃。你想试试嘛?这一次我想尝尝
看哭了…… 想读很多书,想治愈童年,想真挚地爱,想优雅地老去。
最不靠谱又最浪漫温情的典型法国片
结局的绑架太可爱。
非常好看,关于阅读关于文字也关于温情,清新美好。电影中仅有的三段音乐,一段是男主角母亲去世,证明了亲情;一段是男主的女友怀孕证明了爱情;一段就是最后男主和玛格丽特重聚,证明了人间温情。
家庭教育很奇怪,此男没有成变态,还是个好大叔
在文字中相愛
你甚至可以在电影中爱上阅读
真美好啊,在那么零碎短暂的阅读午后延伸出的友情。法国人多可爱啊,突然想到大鼻子中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但塑造的角色永远那么乐观热爱生命
“这不是典型的爱情故事,但爱和温情都在那儿。她以花为名,一生都在文字中徜徉。形容词环绕于周,动词像野草一样疯长,有些令您不快,但她却温柔地植入了我这块硬邦邦的土地和我的心。”
阅读让世界柔软,生命变无知为智慧。最后的五分钟,决定看完不删了。
是书让人发现爱,是爱让人找到书。
她的名字是玛格丽特,意思是雏菊,父亲不识字,写错了,写了两个t,母亲决定不改了,他们都喜欢这个名字。她送了一本字典给他。他想查迷宫没找到,接着他查了玛格丽特、安妮特(他女友的名字)和日耳曼(他的名字),以及番茄。他种的番茄有好多种,牛排番茄、黑克里姆番茄、马尔芒德番茄、圣皮埃尔番茄、钟星番茄。字典上只有椭圆番茄。他还给公园里19只鸽子取了名字。玛格丽特给日耳曼读了加缪的《鼠疫》和罗曼•加里的《童年的许诺》。日耳曼给玛格丽特读了苏佩维埃尔(不知道是哪本)。日耳曼在文字里领悟了爱。关于爱的故事,并不只有爱情。
这个老太太的演员真的95岁了……
“总有一天会在母亲的坟前像被一条抛弃的野狗般哀嚎” 这部分太戳泪点了。Gisèle Casadesus真是一个美丽温柔的老太太。
在82分钟的电影里,还能把大段大段的时间让渡给书本,这就是法国人的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