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你若安好》让我们见识到了中国医疗工作者的敬业精神
“医患关系”是近年来人们颇为关注的热点话题,而“医患矛盾”更成为了当今中国社会不可回避的主要问题。在当前形势下,其实仍有很多医疗行业从业者在通过实际行动维护着自己的声誉与尊严。作为十九大献礼影片的《你若安好》,可算得上是一部献给医生们的“从业教科书”,也是给予病患抚慰的一则“心灵鸡汤”。它不仅从医生与病人的现实生活入手,对“医患关系”进入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同时也对目前城市与基层医疗体系与人才失衡的行业现状进行了解读,更用以点带面的形式将“生命的可贵”和“医生的天职”呈现出来了。
电影以隋源饰演的金闪闪作主要视角,讲述了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姑娘,到最后是如何实现了自我价值,找准了人生方向的故事。在这个角色身上,我们看到了要成为一名合格且优秀的医生,背后要承受着怎样的心理压力,又付出了多少的汗水和艰辛。更为重要的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医生们学习技术还都是次要的,职业道德的练就才最关键,所这便要求医生们不仅要有“仁术”,要要有“仁心”。
除了金闪闪之外,影片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就是由保剑锋饰演的主治医生潘峰。在从业过程中,他始终恪守着“医者仁心”的道德,秉持着“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做百分百努力”的信念。在危机时刻,他总是主张打破常规治疗方法,首先为患者的生命考虑。影片中有这样一幕,一对老夫妻要坚持去北京看病,潘峰好说歹说,奉劝他们留在本地医院治疗,目的就是不想他们贻误病情。后来潘峰选择辞职下到基层,成为真正服务百姓们的全科医生,潘峰的专业态度,又何尝不是一种爱的传递,医者精神的延续。
片中,以金闪闪和潘峰为代表的医生,充分表现出了这一职业最令人尊敬的一面——他们凭借自己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的优秀品质坚守岗位,无疑会带给未来的医生们更多的鼓励。
除此之外,电影也并没有回避对“医患矛盾”的表现——由于女患者已经无力回天,她的儿子便因此不依不饶,大闹医院。最后金闪闪等几位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让这位“医闹”重新反省和审视了自己的过错,也对于医生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片名叫做《你若安好》,下一句人们总会想到“便是晴天”。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充满了温情,动人元素的励志电影,可以说,本片不仅罕见地深入揭示了如今中国的医患关系,也打破了以往电影中医生“高大全”的形象,更加亲近,更加真挚。影片的主旨,可用潘峰那句台词一举概括:“如果每一个行业的人都在为这个国家努力、奋斗,比如医疗战线的人保护着每一个生命,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强大。”
2 ) 《你若安好》:患者安好,便是医生的晴天
在大银幕上直视医患关系,《你若安好》差不多算是第一部。
医患关系的矛盾,早已经不是秘密。而看多了这类新闻,就让我们不得不抛弃一些表面的东西,开始审视和思考医患关系的本质。
再深刻宽厚的事业,最终也会由一个个具体的人去承担。而透过《你若安好》这国内首部以全科医生为题材的电影,在普通医生扎根基层的暖心故事之上,我们看到的是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成果。
老中青三代齐聚一部电影飙戏。除保剑锋,隋源,孙茜以外,于慧、马可悦、王彤、张山、张光北、谢芳、瞿颖等老中青演员都在片中有精彩演出。这些人中有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过辉煌一页的表演艺术家,有近些年活跃在银幕上、获奖无数的戏骨级明星,还有的是刚出道但相当有实力的新秀。有的角色甚至只有一个镜头,一句对白,而这似乎也成了献礼片子的一种标配。
20年来,中国似乎还没有一部反映医生的大银幕电影,更缺失医务工作者的艺术形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为党的十九大献礼影片,《你若安好》直击医改,片中人物有血有肉,更让医务工作者的奉献精神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观众眼前。
片中,协和医学院博士生、北京华夏医院急诊室主任潘峰(保剑锋饰)学识渊博、严谨务实,却因为一次手术没有做到尽善尽美而自责,甚至惹上麻烦。他在影片中有这么几句台词:“有这么个说法,急诊科没有一个医生是没有伤的,我更想为大家展示,如果发生一些事情,潘医生会如何抉择,是继续工作下去还是放弃?他最终坚持住了,这就是所谓的医者仁心。”
金闪闪(隋源饰)是一个希望医治更多病患,不让他们重蹈自己母亲覆辙的全科实习生,初入职场就目睹了潘峰等人在工作中遭遇的困境。剧中人物尽管有过挣扎与绝望,但最终所有人都找到了适合的方法与位置,为医疗改革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而那句“医生和患者的关系不是敌人,而是战友”,还有那句“即便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要尽百分之一百的努力”,更是整部影片的爆燃台词。为了拍好这部电影,刘抒鹃导演在医院足足体验了一年半的生活,这期间她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了老百姓看病难,医生治病也难的现实情况。她直言这部电影是“半年之内不敢拍,一年之内有眉目,一年半才动手。”值得一提的是,刘抒鹃导演与编剧赵葆华不光是一起奋斗的工作伙伴,更是携手终身的夫妇,两人的强强联合、互补互助,给全国观众奉献了《你若安好》这样一部优秀的医疗题材电影。
“我想我有责任也有义务,站在医改第一线,和人民群众一起,把好健康第一关。”
这台词,真是666。
3 ) 医生千万别当滥好人
医疗是科学。
好医生的评价标准,应该是技术,而不是态度。
所以,看完《你若安好》这部十九大政策正确、表扬医生心灵美、呼吁专家下乡的医疗电影,我衷心地向所有技术一流、情商不入流的“潘峰”潘大夫说几句老实话。
咱别冒医患风险行不?
有些病人,救过来是全家的麻烦,救不过来是全社会的麻烦。
咱讲程序,别讲道理行不?
没错,病人只有一种,都是需要治疗的。但病人家属,有坏的好几种啊。
咱算算倒霉的概率行不?别光算手术成功的概率。
手术成功概率1%,手术失败你倒霉的概率100%。
咱别太操心国是行不?
当一名精神饱满、技术精湛、家庭幸福、桃李天下的好大夫,就够您操心一辈子了。
咱讲点科学行不,好大夫不是大白菜,今年种,今年就能吃。
你若安好,你夫人若是安好,你们俩能当医生50年,你们要是再能生一对龙凤胎,将来也都培养成好大夫,那就是百年大计,那才是“好病人家属”的希望啊。
【备注】
看完电影,我唯一想对读者说的就是:锻炼身体,关爱自己。
因为,好医生的绝对数量,10年内,不会有根本性改善。
So,把中医当基层全科医生用,以预防分诊为主,不耽误大病进城,是当下唯一能缓解看病难的方案。
不信,你就下乡住半年试一试。
4 ) 《你若安好》:用天使的手,握住每个患者的心灵。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句话经常出现在男女相爱的表白中。我们喜欢这句话,因为它代表了两个人之间默契又温馨的惦念。本片以《你若安好》作为开头,讲的不是爱情,却是比爱情更加弥足珍贵的医患情,既新颖,又非常恰当。
一家华夏医院,一群白衣天使。一个来自偏远的少数民族山区的女医生,一个总在对自己心灵作出审判裁决的男医生。女医生年轻貌美,对待患者敢想敢做,行动迅速;男医生沉着冷静,却在疾病的患者前总是失去理智。都说医者仁心,本片正是在这两位医生的身上,将这句俗语展现到细微处,展现在暖心处。
本片将故事发生地选择在了首都北京的一家大医院,90分钟的时长里先后有心脏病急救、医患纠纷、医托、医闹、手术失败、为患者捐款、医疗官司等几大事件,医院不大,事情却让人大开眼界。对于不怎么跑医院的观众来讲,这也正是本片的看点之一。
由青年演员保剑锋饰演的男医生潘峰作为中青年医疗工作者的代表,勤于岗位,精于专业,为人师表,为了患者操碎了心。当他得知一位老年患者因为心脏病突发在基层医院耽误病情之后,执意要给患者做手术。但是经验丰富,稳妥起见的梁主任却因为检查结果没出来,拒绝立刻做手术。两位医生就此发生了几次争执。其实,两位医生都为了患者考虑,只是站在了不同的立场上。虽然最后潘峰赢得了众人的赞同,给老患者做了手术,但是,实际情况也正如梁医生所说,患者死在了手术台上。潘峰因此深深自责,用他的话就是,每一位医生都在心里有一面墓地,专门给那些他们无力拯救的患者。
在之后,当女医生闪闪的同村弟弟身患糖尿病住院后,大家又为了小弟捐款商量治疗方案,同样也出现了站在不同立场上的争执。片中有意没有回避,而是正面,详尽地让我们看到这一过程,正是想借此告诉我们,白衣天使们在无时不刻不为了患者着想。患者和医生多么需要相互理解呢?
据说,每一位大夫正常的接诊量是每天10位患者,但是在我国医生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每位大夫每日接诊超过50个人。这就会造成大量的误诊,错诊,耽误了患者,也让医生蒙上了愧疚。本片也在着力将这个问题探讨,并提出了最后让潘峰下到山区医务站工作,将自己一流医生的专业知识教给基层医务人员的大胆设想。一方面可以让潘峰实现和妻子抚育后代的个人需要,另一方面也对于解决医疗水平严重不等给出了可操作性的方案。
这是本片的价值体现。
看本片的过程很奇特,就好像吃惯了饭店,某天看到大厨是如何生活的一样。对于偶尔去医院,每次只在诊室里接触到医生的我们来说,本片大量展现的医生们诊室之外的生活让人感觉新鲜。既有医生在恋爱,又有医生为了生育发愁,还有医生和医生之间竞争又合作的关系。最让人感动的是最后片中一群老医务工作者身着华服在合唱的镜头。歌词深情款款打动人心,他们是真正的白衣天使,他们用热忱铸就了国人的健康。岁月虽然染白了他们的头发,但是岁月留给他们的也是患者对于他们的感恩。
本片正在上映,值得去看看。
5 ) 来自医疗前线的深情期许
中国电影有着悠久的现实主义传统,从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到明星公司的成名之作《孤儿救祖记》,书写时代变迁中普通人的遭际一直以来备受创作者和观众喜爱。“延安文艺座谈会”更是将这个传统凝练为“文艺为大众服务”的指导思想,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人民电影”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改革开放以来的“主旋律电影”一直在探索主流叙事和观众接受之间的复杂平衡,几十年过去,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社会矛盾依旧存在,文艺工作者如何从现实出发去思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个人与社会、责任与义务的关系,成为艺术创作的重中之重。
《你若安好》作为党的献礼片,满怀真诚地描写了奋战在“医改”前线的白衣天使们的工作和生活。影片以来自内蒙古塞罕坝的全科实习医生金闪闪在北京华夏医院的实习经历为主线,讲述了急症科的大夫们在处理复杂医患关系和个人生活时所遇到的艰难选择。
作为新时期的主旋律影片,《你若安好》别有匠心地避开了固有的类型叙事法则,紧扣人物情深而真的现实生活切面,于素朴平实的叙事中传递角色丰沛的性格魅力。影片以金闪闪视角带出了急诊科医生的全貌,以群像的方式描绘出老中青三代医生在时代的召唤下作出自我选择。急症科主任医师潘峰(保剑锋饰)严苛的工作信条让他被迫陷入了紧张的“医患”关系当中,因为患者没有及时送到医院救治,结果在手术台上意外死亡。患者家属并不能理解他“只要有1%的机会,就要用100%的努力去挽救”的行为,医院的同行面对患者时的救治方案也因此变的越来越保守。
影片在这个意义上提供给观众一个发人深省的话题——医疗资源的分配和医疗观念的转变。导演通过急症科的症疗故事探讨了“医疗改革”的两大核心症结。剧中金闪闪的母亲因为医疗资源的匮乏没有得到及时救治,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而遗憾去世,他的父亲也因此打伤了主治医生而被判入狱。作为电影的主角和典型人物,金闪闪的遭遇就是当下中国医疗改革中一个特殊的个案。电影站在更加理性的问题上来看待这场悲剧性事件,并在剧作中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这个答案也早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全国三甲医院的顶尖医疗资源与基层医疗的积极互动正在改变普通人的“看病难”问题,专家大夫的走访既普及了“及时救治,提早预防”的医学观念,更为基层输送了稀缺的医疗资源。
国家话剧院导演刘抒鹃带着她在戏剧舞台的经验为《你若安好》写出了一场场感情真挚的好戏,无论是金闪闪工作时的淳朴踏实,还是潘峰和同事回忆起青春时的心潮澎湃,都能够将人物饱满的情绪传递给银幕之外的每一位观众。整部电影的节奏张弛有度,戏剧冲突切中时代命题,导演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语境下,直面“医疗改革”的困境和难题,既有勇气也有担当。“你若安好”是一种浪漫化的表达,它充满了对幸福生活与和谐人际关系的向往,这部由群星出演的行业献礼片,发出了白衣天使们最真挚的声音,也饱含了来自医疗前线的深情期许。(文:杨戬,特约发布。)
6 ) 对于医者来说,《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医者父母心,在医生的眼中,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自己的病人痊愈的那一刻。影片《你若安好》是由刘抒娟导演,保剑锋、孙茜等老中青三代演员倾情演绎的医疗题材的影片,正如片名的英文翻译一样,“医者精神”,是整部影片的理念内核。影片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弘扬“医者仁心”的职业道德、展现了医疗工作者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而努力的形象。
《你若安好》讲述了保剑锋饰演的潘主任,用他炽热的医者仁心,坚持生命第一的原则,帮助病人摆脱病痛,全心全意为人民付出,并舍弃小我完成大我,走到基层的故事。他用“即使有百分之一的可能,也要做百分之百努力”的信念,认真对待每一个病患,用不怕牺牲的精神坚守在医疗岗位。全片围绕“生命的关怀”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更能引起广大受众的共鸣,受到影片的感染。
导演用一个群像式的集体表达阐述了医生的共同心声:不去想未来的道路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当中。另外,影片中的表演,更多的还是用体验派的方式还原真实的经历、真实的情感,主人公也不再是简单的“高大全”形象,而是塑造了一个有血有泪、理性与感性并存的艺术典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医生也会有失误,也会犯错,但就是这种立得住的人物形象,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总而言之,影片用写实的手法还原了真实的医生形象,表达了患者的求医心态,这将有利于广大社会群众对于医生这一社会角色的重新认知。人们对于医患关系的重新解读,将有利于人民团结和社会的共同繁荣。
对于这部致敬白衣天使的影片,不仅故事上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更引发了观众对于当下国产主旋律电影的重新解读,影片在题材上已不再单纯的满足历史纪录或者宏大叙事,而往往发掘生活细节与现实素材,找到共同的价值体现,同样,这部影片不仅仅为简单化的意识形态的代表,更多的是从题材下的故事中发掘人性,发掘共同的话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当下的主旋律电影正在为自己的转型找寻新的突破口,正在发掘新的类型模式,以期满足当下的电影语境。相信未来观众将会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主旋律影片,而主旋律影片也将会开拓出更广阔的道路。
7 ) 重新认识我们的医生,重新理解医术和仁心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是人与人的关系中最温暖的一句话,也是没有又无私的祝愿,看过电影《你若安好》之后,才明白这句话用在医生身上最合适不过了。不论什么科室,不管是门诊医生还是住院部医生,其实他们随时随地都奋战在第一线,以治病救人为己任,治好一个病人,是最有成就的事情,所以,这句话应该是经常挂在医生嘴边的。
电影《你若安好》将摄影机对准一所医院聚焦医生群像,不过杂而不乱,有清晰的故事主线和鲜明、生动的人物刻画。保剑锋饰演的潘峰是急诊科主任医师,他看上去不苟言笑,做事严谨,但其实有多重性格,内心温热,有很高的医德;而女主角,是隋源饰演的金闪闪,是医院的全科医生规培生,她是个有“故事”的人,因为自己的母亲被病魔夺走,所以她发誓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专科医生。电影围绕着两个人的职业起伏展开故事,在剧情编排上力求写实,没有太多的戏剧性,也正因如此,在看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的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产生更深的共鸣。
我的姑姑是从业超过三十年的内科医生,我还能清楚的记得,自己刚上小学,她带着我去出门诊,天气炎热,她给我买了一瓶冰凉的汽水,我安静的坐在角落里看她给一个接一个的病人写处方。她把最好的青春都献给了医疗事业,从来都不像其他单位那样有正常的假期,有一次我问她,每天在门诊会不会很烦?她淡淡的说,已经习惯了,每天都会碰到几个特别不好说话的医生,同样开处方,有的病人会质疑是不是在给他多开药、乱开药;有的病人又想让我多给开一点。我国每年有几十亿的病人去医院看病,但全国只有300万的医生,他们绝大多数坚守自己的岗位奋斗几十年,看似平淡的工作其实铸就的是伟大的职业。
医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人的出生需要医生,走到人生终点时,陪着自己的同样是医生。但是面对帮助自己、救治自己的人,却还是有很多人表现出抗拒和不理解。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医患关系一直是让人无奈、又不得不面对的话题。在这方面,作为十九大献礼片的《你若安好》并没有回避,电影中一个女病人由于没有救治成功而离世,她的儿子不依不饶,不时的来医院闹事。面对这样的难题,电影给出了一个值得借鉴的解决方法,医院并没有端起法律的武器对其进行惩戒,而是用语言开导,感化对方,我被那句“我们的医患关系,是战友,不是对手”深深的打动了。如果每个病人都能信赖医生,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其实医患矛盾会有很大程度的缓解。
电影有不少争分夺秒抢救病人的场面描绘,摄影师用了大量的手持摄影,在晃动的镜头中,充分感受到了抢救室、手术室的那种紧张感,也充分理解了医生的巨大压力。另外,还有不少让人感动的瞬间,比如将希望寄托给医生,希望自己能“多活几天”的老人,比如潘峰挂在嘴边的那句“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都让我在艺术之外,感受到了作为医生的仁心。也让这部聚焦我国医疗工作者的电影,变得分外打动人。
8 ) 《你若安好》:守护健康,守护爱,守护“仁心”
健康的问题,似乎是人们最在乎的问题之一。“健康”一旦出现了问题,医院则成为了守护“健康”,治疗“健康”的关键场域。然而,“健康”的问题程度不一,医生治疗的方式也方法也不一样,甚至有时候人为了“健康”问题与医生大吵大闹,纠纷不断。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医患之间的矛盾关系”。聚焦医患关系的剧也不少,如美剧《城市医生》、《医生》《实习医生格蕾》和日剧《医龙》等。近几年,我国医疗剧也逐渐发展起来,像《医者仁心》、《心术》等。但是,国产医疗剧又常常以“非专业性”遭人诟病。如今,国内首部以全科医生为主角的电影《你若安好》再一次聚焦“健康”式的医患之间的关系,摒弃了“高、大、全”的形象塑造,从医生与病人的现实生活入手,表现了守护健康,守护爱,守护“仁心”,以及医生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和大爱无疆的正能量。就像片名“你若安好”,实则暗含了“便是晴天”的温馨色彩。
在电影《你若安好》中,作为一名专科医生的金闪闪内心有一个难以消散的疼痛——病魔夺走了母亲的生命。这份疼痛,一直背负在金闪闪的内心,因为她觉得医生是帮助病人的,是能够给予病人“健康”的。可是,当她亲眼目睹急诊科主任潘峰(保剑锋饰)因为医患矛盾而被置于调查组的风口浪尖,最终潘辞职下到基层,成为百姓们真正的健康守门人——全科医生时,她开始思考医患关系到底是什么。其实,电影《你若安好》就是借金闪闪的成长视角,来回到这一复杂又颇具现实的问题。金闪闪问潘峰,“老师,这样的病例您会怎么做?”而潘峰的回答是,“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做百分之一百的努力”。这是潘峰作为医生守护病人“健康”的态度,也是他的职业道德操守。潘峰的专业性与态度,又何尝不是一种爱的传递,一种专业性的传承,而金闪闪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如果说触礁医患关系的潘峰是这一关系的对立冲突的书写,那么潘峰成为“全科医生”,追着一对要去北京看病的老夫妻,劝说他们留在自己支边的医院检查不要耽误病情的事迹则成为“仁心”最好的注解。就像那句宣传语所言:“我们的医患关系,是战友,不是对手。”面对着病床上的老人的祈求:“大夫,我求求你,让我多活几天”,医生不得不维护老人的“健康”。当然,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处于对立状态,还是和谐状态,电影《你若安好》最为关键的核心是表现医生的责任、道德、信仰、信任和奉献等精神,也是在弘扬中华文明的传统精神。换而言之,医生是一个“健康”的维护,或者说是修复场所,它不单单是救死扶伤的地方,更是一个人的精神疗养场所,预示着社会的和谐发展。
“心中有爱是力量,大爱无疆为担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秉承长影“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为民族铸魂”创作理念的电影《你若安好》,以“健康”的名义,反映了我国医疗改革的时代大主题,是一次“白衣天使”们的新困境、新命运、新选择的书写。就像主演保剑锋所言:“如果每一个行业的人都在为这个国家努力、奋斗,比如医疗战线的人保护着每一个生命,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强大。”
文/卡里加里cinema
赵艹保华臭狗屎
强行心灵鸡汤,毕竟献礼片嘛
2017.10.5-7工作缘故必须看完了,而且是在混录棚。主旋律影片也有拍的好的。但这一例,真的无法……………全当为了声音看画面吧。
医疗题材的剧一般观众要求会比较严格 明显这部片子没有达到要求 更像是为了十九大而拍的片子 脱离主题了
虽然我是医务工作者,但不好意思,我看不懂。
说教的主旋律电影
神奇,没有剧情病情来凑20180615
作为献礼片已经很尽力了,几乎可以打到两星
老中青三代齐聚一部电影飙戏。20年来,中国似乎还没有一部反映在大银幕上直视医患关系,《你若安好》差不多算是第一部。“我想我有责任也有义务,站在医改第一线,和人民群众一起,把好健康第一关。” 这台词,真是666。
挺正能量的一部片子
这个电影给2017年的电影荧幕带来了新气象,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这部电影具有艺术生命。。。
缺乏灵魂全靠演技的东西就是这样的
这么不要脸的马屁电影,尽量少拍,拍多了会有报应的!
整个剧情不是靠演技推动的,而是靠演讲稿推动的!时光如水,总是无言,若你安好,便是晴天!
主旋律电影,剧情不错。
充满了“红”
我自己是医生,可惜我都不信这部电影能真的对医患关系有所改善,能真的反映出现实医患矛盾,预告就是假大空
无论是医生、患者还是家属,全片没有一个反面人物,大家目标特别一致,那这个戏剧冲突完全是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怎么能有共鸣呢?
医患关系是近年来颇为关注的热点话题 而医患矛盾更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不可回避的主要问题 作为十九大献礼影片 算得上一部献给医生们的从业教科书 也给予病患抚慰的一则心灵鸡汤 不仅从医生与病人的现实生活入手 对医患关系做了深入浅出的探讨 同时也对目前城市与基层医疗体系人才失衡的行业现状进行解读
编剧还夸过纯洁心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