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死于威尼斯
威尼斯是个适合于死的城市,尽管它是那么梦幻、那么丰盛地快乐着。黑沉沉的水,泻湖上闪烁着碎金的阳光,浪潮在运河里翻涌,连绵的拱桥,夹岸的屋宇外伸出的露台,夜晚,迤逦的夜晚,梦与死的孪生子纠缠盘桓。有人来生活,有人来结束。青春绚烂如烟火,瞬即消逝。威尼斯是个吞噬人心的城市,人们来到这里,就把心失落了,再也带不回去。
“你要答应我,你不能爱上有她的记忆。”
他躺在她裸露的背后,寂静无声。眼前是黑沉沉的水,远处的桥,摇晃的船灯,河面上传来年轻女孩的笑声。纵使有洁白双翼,他的心终也再无安宁。他已无处可去。垂死的鸽子折断了羽翼。这一场浮华中追逐的荒诞戏。
《鸽翼》拍摄于1997年,根据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的同名原著改编,Iain Softley执导,HBC和LR分别出演男女主角Kate Croy与Merton Densher。亨利·詹姆斯有许多作品都被改编为了电影,Iain Softley的这一部是其中的佼佼者。出道甚早的HBC在《天使不敢涉足之地》、《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霍华德庄园》等一系列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中都担当主演,而她在《鸽翼》中对凯蒂这一悲剧女性角色的有力表现却是最出色的。
《鸽翼》的外壳故事相当大流,讲述了一位家道败坏的年轻女子凯蒂为阿姨茉莉收留,阿姨希望她能嫁入豪门,但凯蒂自己却喜欢上了没钱的报社记者莫顿。茉莉阿姨警告她如果跟莫顿来往,她就不会再有经济上的支持,她的穷困潦倒的父亲也将无人供养。为了父亲与自己,凯蒂作出了妥协。此时美国富豪的孤女米莉来到英国度假,在宴会上偶然见到了莫顿并为之钟情。凯蒂从马克爵士那里得知米莉身患癌症,即将不久人世的秘密后,劝说莫顿去陪伴米莉,以便在孤独无依的米莉死后成为她的财产继承人。从而使凯蒂不必再受茉莉阿姨的挟制,能够与她所爱的莫顿结婚。蒙在鼓里的莫顿听从了凯蒂的安排。在威尼斯三个人度过了欢乐的一段日子。但最终米莉出现了病症,被莫顿发觉。凯蒂袒露真相,坚持要莫顿为了他们俩的未来继续演戏,并提前抽身返回英国。莫顿无奈。他们俩流连在威尼斯大大小小的街巷,由陌生而渐至熟悉,熟悉而渐至亲近。莫顿的“爱”使得米莉仿佛活了过来。然而面对一颗真挚的心灵日夜作戏,莫顿觉得越来越艰难。
与此同时,远在英国的凯蒂却日渐忐忑,她害怕莫顿假戏真作,日久生情,真正爱上了米莉。她不得已将真相泄露给企图娶到米莉的马克爵士,马克前往威尼斯向米莉和盘托出凯蒂与莫顿的真正关系。被挚友和爱人双双背叛的米莉崩溃了。疾病熄灭了她刚刚复苏的生命。但垂死的她却以无限的爱意和温情宽恕了凯蒂与莫顿,她对莫顿说,我爱你,我爱你们两个。莫顿追悔莫及,跪倒在米莉病榻前痛哭失声。然而一切为时已晚,无法挽回。米莉仍将遗产留给了莫顿。莫顿却再也不能跟凯蒂在一起。死亡的阴影笼罩了他的心灵。如同凯蒂绝望地认识到的那样,他爱上了有米莉的回忆。在她活着时,他一点也不爱她,但在她死后,他却爱上了有她的回忆,他们共同度过的威尼斯的日日夜夜。影片的末尾,只身一人的莫顿重又回到了水城。那里长眠着米莉,还有那位善良的美国女孩对他的爱。
托马斯·曼让他的埃森巴赫死在威尼斯,伊夫林·沃让威尼斯做了查尔斯与塞巴斯蒂安青春盛景的见证与布莱兹赫德衰败的序曲,亨利·詹姆斯又把他笔下的莫顿丹希永远留在了威尼斯。威尼斯似乎是一代又一代文学人对青春的祭奠之地。它的浪漫,它的热烈,它的浪漫与热烈中蕴藏的死亡的芬芳。伊夫林在他的《旧地重游》中如此描绘这座建造在水中以反抗被水淹没的命运的城市:
“……我沉浸在甜蜜的幸福中,无忧无虑。有几天,日子就消磨在那条冈朵拉上,我们缓缓地驶过大运河的支流,船夫发出哀怨的、鸟叫般的警告声。另外几天,我们坐着快艇腾越在通海的泻湖上,航行在闪烁于阳光下的滚滚而来的泡沫浪花上;如今留下的混乱回忆是沙滩上的灼热的阳光和大理石建筑里的阴凉,到处是水拍打着平滑的石块,在彩绘的天花板上反映出斑斓的光点,是像拜伦可能度过的科隆波娜的贵族府第的夜晚,还有另一个拜伦式的夜晚——在基奥贾的浅滩上捕大鳌虾,小船后面泛起闪着粼光的尾波,船头上摇曳着的船灯,捞上来满网的水草、沙石和欢腾乱跳的鱼儿;还记得在清凉的早晨,在阳台上吃甜瓜和熏火腿;还记得在哈里酒吧吃热奶酪三明治和香槟鸡尾酒。”
一种富足的欢乐扑面而来。一种与世隔绝的无忧无虑。《鸽翼》里描绘了狂欢节的景象,火树银花,戴假面的奇装异服的游客们,在人群中欢快地跳着舞的莫顿与米莉。凯蒂在远处恐惧地窥探。一场混乱。凯蒂拖着莫顿跑离了米莉和苏茜。在黑暗中她向他交出了自己,作为证明。情欲在夜色与此地的静寂中蒸腾。米莉,我想她便是在这一晚,已经猜测到了欺骗的真相了吧。她不是个傻女孩,相反,她那么聪慧,那么热爱生命,即使命不长久,也不愿被人怜悯,而要快快活活地度过残余的生命,快快活活、竭尽全力地去爱一个人。她对莫顿的爱,较之凯蒂对莫顿的爱,又相差多少呢?
贫穷摧毁爱情。凯蒂不愿意试探这条真理,她宁愿去挣取维持爱情的资本,而不愿意去相信爱情本身。窥透死亡的米莉却只热爱生命本身,最残酷的欺骗与恶意,到最后都没能彻底夺走她的爱。这就是亨利·詹姆斯笔下的美国人面貌。在贵族意识仍根深蒂固的英国人眼里,美国人不够雅致,他们淳朴、容易受骗,像是乡下人,莫顿嘲讽米莉“笑得太大声”。亨利·詹姆斯的小说里美国人在欧洲的遭遇与隔阂是个中心话题。在《鸽翼》的外层故事之内,米莉蒙受到的欺骗正是这种隔阂的悲剧体现。
《鸽翼》的画面极为精致,影片中人物的衣饰富于希腊古典风,轻罗小扇,纤细的腰肢与裸露的光洁手臂,淡紫浅粉的裙摆款款拖曳过威尼斯小桥街巷,撑起的伞,飘落的雨丝,不自禁便穿梭了时光。
2 ) 关于爱情,我比你更愿意相信
多年前曾经写过一篇评,叫“爱情输给欲望”。现在看来,爱情是姿势大于实际。姿势越完美,越不切实际,爱就越纯粹。而欲望则再真实不过。
Milly是一个美丽易逝的幻象,代表爱情。而Kate是活生生的世俗中的女人,知道自己要什么,并抓住一切机会去获取。
Kate与Merton的区分在于,前者是实现型的,后者是放任型的。你不能说谁爱得不够,只是他们的方式不同。Kate觉得,如果爱,就一定要想办法在一起,想办法排除贫困和受制于人的窘境,虽然过程不太光明,但实现结果很重要。而Merton却是,只要爱,就可以了,虽然没有钱,但只要愿意还是可以在一起的不是吗。他最大的让步是,配合Kate去接近Milly,内心的不认同造成的裂痕,无需由Milly的死来印证。两个人也绝不会走到一起。
用另一事例来对照一下就很明确了。《尼罗河上的惨案》,那一对失败的凶手,Jacqueline和Simon,倒是步调一致的实现型。要命的是他们的对手是大侦探Poirot。古典剧作对结果犯历来是杀无赦。
撇开杀人的情节,跳出古典剧,放到今天,没有钱的爱情也只是个苍白的手势(静候板砖拍上来)。当然,有钱未必就有爱情。谁不想年轻的时候,不计一切后果地恋爱,快意恩仇,挥霍青春和利比多。因为年纪愈大愈小心,愈计较得失,或者看得愈多愈淡然,好象一笑泯恩仇,其实心中是无尽的苍凉。
所以现在,我并不敢看轻Kate这样欲望够强的女人,在剧作里,她输了,在现实中却未必。
还有谁只靠爱情就能赢,请你告诉我。
3 ) 爱情不能开玩笑..
很久以前看的,各方面都不错的电影..
爱情不能开玩笑..
以男主角的个性,一定会是这样的选择和结局..
4 ) 他爱上他们的回忆,开始认认真真地去失恋。
亨利在《鸽翼》序言中这样评价米莉:“除了缺乏最可贵的自信以外,她拥有所有的一切:自由,金钱,灵活的头脑,个人特有的魅力,唤起别人兴趣和吸引人的本领;以及给未来增添价值的种种优点。”
多么像是在说他自己。
米莉身上有着太多亨利自己的影子,富有,从美国来到欧洲上流社会,无所适从。
亨利达不到理想,全都柔情倾注在她身上,米莉在最后除了生命,几乎拥有了所有,勇敢,真诚,善良,道德上的完美无瑕,甚至还得到了莫顿的爱、刻骨铭心的追忆。
亨利太过珍爱这个公主,太珍爱到吝啬去多写她,他要所有人都必须迂回地,慢慢地,才得以靠近她,看清她。
而仅有的笔墨勾勒出的这位公主,足够高贵、美丽、动人。
米莉的高贵是与生俱来的,在英国的上流社会里,人们也许会嫌她笑声大而嘲笑她不够高雅,但她灵魂中的高贵,是根本的、永恒的,在任何一种社会与世俗下,都依然高贵。
影片中无论给了凯特和莫顿和多少个镜头,米莉的一举一动仍然最被期待的,甚至连她的不在场都是那么地牵动人心。
凯特和莫顿的两场激情戏之所以如此压抑,正是因为米莉的不在场紧紧地揪住了他们的心,揪住了观众的心。
在护送米莉遗体的路上,莫顿的声音朗诵了《圣经·诗篇》第55篇中的诗句:
我心在我里面甚是疼痛,
死的惊惶临到我身。
恐惧战兢归到我身,
惊恐漫过了我。
我说:“但愿我有翅膀像鸽子,我就飞去得享安息。”
这是《圣经·诗篇》中描写遭友背叛的一篇,莫顿想起诗句,就像是在心底里,为米莉喊一声疼。
那是米莉至始至终没有做过的事。
哪怕到最后,欺骗的真相被揭穿,她依然选择了原谅和包容,以一种极度深刻的爱与高雅的自制。
在威尼斯,米莉邀请莫顿和她一起登楼时,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那时,他一点都不爱她。
但她还是倔强地走上楼梯,登上了高处的露台,怀着孩子般的好奇和满足俯瞰全世界。
这样的孩子气和童心正是米莉的魅力。
正如米莉和凯特一同到莫顿的房间参观,看到房间上的墙壁渗了水,米莉充满了诗意与幻想地专心听着莫顿对墙壁的夸张玩笑,而凯特则完全没有听,满脸嫌弃地问了句:这房间你花了多少钱开的?
凯特的世俗与米莉的天真的对比贯穿着整部影片,也在渐渐地改变着莫顿的心。
米莉再一次登楼,没有邀请莫顿,莫顿却跟着她,一步一步踏上爬梯了,这时,莫顿已经慢慢打开自己的心扉。
而当事情败露后,莫顿的深情在他的辩白中流露无遗。
“我去我们去过的地方。”
“是的,我也害怕我们错过彼此,于是我在同一个地方等上好几个小时。”
面对米莉的问题,一步步往后退。
米莉:“你什么时候回伦敦?”
莫顿:“……我不回去。”
米莉:“那你留在这里做什么?”
莫顿:“……做我们曾经做过的事情。”
他们再没有机会做他们做过的事情。
那些倾城之恋,醉倒威尼斯的绝美往事,不会再拉开帷幕。
却一直会在莫顿的脑海中循环上演。
美人之死与触不到的恋人,一对文学上最牵动人心的母题。
他又再回到威尼斯。
结尾,亨利让他留在了威尼斯,留在了米莉一生中最美丽、最快乐的地方。
他爱上他们的回忆,开始认认真真地去失恋。
爱伦坡曾说类似的话,最深刻的忧郁来自死,最美丽的诗意来自美女,这两个是文学中最美的意象,而没有什么比二者的结合——美女之死更美的了,尤其是情人的死。
而米莉在《鸽翼》中正是这样凄美的存在。
随着她的信在火炉中被燃烧成灰烬,她的美也像鸽翼一样展开,把莫顿、凯特、所有的人都笼罩在她的美之下,温柔而有力地。
5 )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电影很美,太难以抉择了
两个女主都很喜欢,一黑一白,海伦娜,也就是凯特,一头黑发(or棕发),衣服也总是深色调,黑色,深蓝,大红,也充分体现了她的压抑。哥特气质也在她身上初现端倪。她爱莫顿,也想不顾一切和他在一起,但她又是现实的,父母失败的婚姻时刻影响着她,她怕,她怕爱情敌不过现实,但是她爱他,她想尽办法想和他在一起,哪怕不择手段。但是她低估了时间,低估了陪伴,也高估了爱情。 米莉一头金发,总是穿着金色,白色,浅色系,明亮的衣服,有着耀眼的笑容,唯一的不足是身患重病,将不久于人世。但是正因为如此,她更加热爱生命。可能也因此,即使察觉了,也依旧欺骗自己。然而,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总会有人来打破美梦。但她还是善良的,那句I love you,both of you,可是一切再也回不到当初。 威尼斯很美,你们也都很美,但这个故事却令人心碎。连着看了两部海伦娜的电影,只想感叹爱情的神奇。爱情,可以坚固到让简和吉尔伯特不惧死亡;爱情,也可以脆弱到让凯特和莫顿一段时间的分离便最终惨淡收场。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6 ) The Wings of the Dove
人永远不是机器,可以按照计划去执行而不付出感情,不沉迷其中。
当你觉得欺骗别人既不会伤害别人又可以使自己获利的时候,却往往不知道不管成功与否,内疚和自责会永远伴随着你,直到你放弃自己原先追求的目标,在自责与内疚中沉沦。
Merton说自己从来没有爱过Milly,但他能够确定吗?最终抛不开记忆的他,会不会在一遍一遍地追思中发现自己当初已经爱上了Milly呢?而Kate最终妥协,抛弃了她的顾虑,因为她太想抓住自己的爱情,却发现自己败给了回忆。两人试着将两人之间的爱再度集中,却发现两人之间将永远隔着一个鬼魂。
Merton最终留在了充满Milly回忆的城市。当我们想回头的时候,最痛苦的往往就是那个人已经不在,而你自己也变了。
7 ) 98年10月第一次接触,至今已看过不下50遍.
其中的音乐(尤其是the underground,Kate's theme and Milly's theme),威尼斯的美景以及Milly,Kate and Merton 的一些台词,真是叫人念念不忘.
最喜欢的有两处,一是Milly得知真相后病情恶化,Merton去探她,同她的那段对话(这段是编剧的创意,因为在James原著中此处是著名的"故意留白").
Milly用一句无奈的"I love u,both of u!"打断Merton的解释,Merton 无言以对,口中只喃喃重复:"I'm so sorry..."此时Milly's theme用钢琴轻缓奏出.
二是Milly去世后,Kate and Merton在Merton的伦敦寓所中的那段.
Kate烧了信,Merton抱着她说:"I love u,Kate..."Kate哭着回应:"I love u,too..."
M:She wanted us to be together...
K:We will be.
M:I want to marry you Kate,without her money.
K:Is that ur condition?
M:Yes.
K:Am I allowed one,too?
M:Of course u r.
K:Give me ur word of honor,yr word of honor,that u'll not be in love,with her memory!
Merton无言,Kate起身,离开.Merton眼前,浮现出Milly的倩影,又响起Milly's theme--一开始还是略显单薄的钢琴,随后大片弦乐接上,画面转到片尾--
Merton提着箱子走下贡多拉,水鸟带几分凄烈的鸣声与Milly温柔的画外音搭调又不衬:
Milly:I believe in u,I just do.I have a good feeling.I think everything is going to happen for u,Merton,sooner than u think.With certain people I know.
人生无常,爱亦无常,世间万物本是无常.
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活?才可以既对得起自己,又对得起别人?
又或许,这根本就是一种不可能?
(也四很久以前写的了.过分喜欢的电影,反倒写不出什么...)
8 ) 精神无价
凯特外表看起来单纯,听话,骨子里却是一个很有心机的鬼灵精,决不甘心屈服于命运的摆布,她既要真爰,又不想步妈妈的后尘,失去荣华富贵,赌局是她自己设计的。米莉知道自己时日将至,却希望象正常人那样,自由自在过日子——有爱有欢乐,她渴求生命,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在莫顿的心中烙下了不灭的记忆,莫顿对米莉的思念令凯特始料莫及,凯持的如意算盘还是落空了。所以没有钱不行,但金钱也不是万能的,精神无价!
女主最后可以不为钱嫁给他,男主却无法承诺不会爱上米莉的记忆。果然逝者是完美的,人心经不起试探和操控。no zuo no die
非常舒缓的片子,一开始觉得很动人,表面平静,暗潮汹涌。慢到后来就有点吃不消了。故事有点像尼罗河惨案,只不过掘金郎最后爱上了富家女,而大家还都有良心在。道德与纯洁的堕落。
明明可以没有愧疚但清贫的在一起,可是贪图爱情和财富,所以虽然三人拥有快乐的回忆,却随着米莉的死,莫顿和凯蒂的爱多了永远不能从脑中抹去的隔阂,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呢。。
那句“I love you both”真是杀人不见血
这片被严重低估了!!!故事 编剧 台词 导演 音乐 演员 场景 服装方方面面都完美。非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 男主欠点火候。这是海伦娜的古典类型片里表演最成功的一部 比她之前演的那些小丫头片子有深度,当然角色本身也更具表现力。等我有空去看原著。
一切都是为了爱,一切又都不是当初所想的样子了。 这是爱情最让人怅惘的地方。
能把亨利詹姆斯拍成这个样子,导演和编剧应该问心无愧了。奇怪的是这个Iain Softley 为啥没什么名气呢?(相较于James Ivory而言)另外,本片的美术指导应该成为所有爱美小女生膜拜的对象吧。片中的色彩……可以用“娇艳欲滴”来形容。
这当然不会是个拥有美好结局的故事,身份调换也不能成。可若是女人去冒险,故事的脉络会有另外的方向吧。女人总是更坚定些。为爱坚定,又被爱抛弃,
蝴蝶梦里面说的可以和活人争辩,无法和死人拼命,就是这样吧。
温和三角恋,画面很美~
影片三星,还有一星是给海伦娜奉献的从影以来最激情演出。
失去的永远刻骨铭心,哪怕不曾爱过也要遗憾一生。爱情再强大也要被柴米油盐的生活击得粉碎。金钱虽万能但无法为其泯灭良心更无法割舍真爱。呐,矛盾心里无限挣扎。
虽然没读过亨利詹姆斯的原著,但基本可以感觉到电影做了过多破坏留白的视觉化呈现(例如结尾和威尼斯的两段性爱戏),以至于让电影显得更像是改编自拉克洛《危险关系》,而不是《鸽之翼》。
看多了这类文学改编的电影,你会发现,在威尼斯很容易老去,不仅是人的躯干,还有情感……
奔着海伦娜去,却被威尼斯迷倒(二十世纪初英美文学中的意大利也不失为一个题目啊!!!我这是分分秒秒想甩艺术史的节奏么T.T)
真是个道德难题,得到的代价就是失去。每次看到海伦娜·邦汉·卡特前期的作品,都会觉得嫁给蒂姆·波顿这种怪人真是挑战啊,现在的她已经完全被同化成巫婆样了
Linus Roache ❤❤❤
等你发现横亘在你们中间的,除了鬼魂,还有爱恨难辨时,你将长年后悔。
说说你有多遗憾 而你又有多爱
“oh, that i had wings like a dove... for then i would fly away...” 开始怀疑法版的字幕会不会全是错的。这种爱恨纠缠真是无法理清。男主很不好演,强一点变成了危险关系,弱一点又隐没在两个女主之间。年轻时的HBC清秀如今日的小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