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边几点

剧情片法国2001

主演:李康生陈湘琪陆弈静苗天叶童让-皮埃尔·利奥德Chao-jung ChenGuei TsaiArthur NauzycielDavid Ganansia

导演:蔡明亮

播放地址

剧照

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1 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2 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3 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4 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5 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6 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13 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14 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15 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16 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17 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18 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19 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5

详细剧情

  父亲离世后,来到天桥摆摊卖手表的小康(李康生)同母亲一样,虽自觉与其并无多少情感,却无法摆脱其在精神上的无处不在。因为一块可以显示出巴黎与台北时差的手表,小康结识要去巴黎的湘琪(陈湘琪 饰),自此,精神抑压的他以为同巴黎(湘琪 饰)取得了某种形式的关联,获得某种虚空的安慰。  当小康通过把时钟调慢7小时、观看电影《四百击》等形式来表达他对湘琪暧昧的思念时,远在巴黎的湘琪也并没能从生活中找到多少积极的意义。无论同性(叶童)还是异性,她均无法从他们身上得到想要的温暖。

长篇影评

1 ) 压抑,性

男主角买回《四百击》,一个人看着。这个时候,看什么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一部法国电影。“你那边几点?”你是爸爸,你是她。
室内的灯光总是那么压抑、昏暗,仿佛不在人间一般,于我而言,这或许是一种性的压抑。
结尾小康装表的箱子被偷,而小康爸却钩起了漂浮而来的箱子,并且最后走向摩天轮,这是否预示着一个新的轮回的开始??

2 ) 亲爱的,你那边是几点?

凌晨2点多了吧,迷迷登登地看完蔡明亮的《你那边几点》,有点像剧中的人物,总是在深夜时分独自未眠。

蔡明亮的电影我最喜欢的还是《天边一朵云》,太震撼了,现代人爱的能力被剥削,剥削到无力去爱该爱的人。然而又饥渴,对爱饥渴。这部影片找到了载体,喻体和本体完美结合。另外几部,《洞》和《爱情万岁》也不错。

这部《你那边几点》,可能是我看得时候本身比较困乏了,所以觉得实在是太闷。时间,钟表,这个载体找的跟金基德的《时间》中的变脸有得一拼,但是过于保持自己的风格,可看性值得讨论。


主题我想还是一贯的,现代人对爱的渴望。渴望爱是因为得不到爱。小康只好把去了法国的一个女顾客,作为自己爱幻想的对象,为了她把一个个时钟拨慢成巴黎时间,以此确立与她的联系。女孩呢,孤独地生活在一个不用英语的国度里,无人交流,甚至难以生存,偶然遇到的一个香港女孩,才带给她一丝慰籍。母亲在父亲死后,同样陷入了爱无着落的状态,只有寄希望于父亲灵魂的回归,把家里弄得昏昏暗暗,变得越来越神经兮兮。

当爱无所依的时候,欲望就成为替代品。终于,几乎在同一个夜晚,小康停留在夜街,在车上对着站街女郎完成了发泄。母亲盛装再现,对着父亲的遗像完成了一次自慰,而巴黎的湘琪,与香港女生躺在了同一张床上,并且试探着亲吻了。

然而欲望毕竟不能替代爱,于是,我们看到,妓女偷偷拿走了小康装手表的箱子,湘琪与香港女生的姐妹之爱并没有发展下去,她戴上自己从小康处买来的旧手表,拖着行李走掉了。

影片的结尾很有意味,湘琪昏睡在公园凳子上,行李箱先是被人拖走,后来被抛入水池慢慢漂下,一个老者——小康的爸爸(?)把这箱子捞起来,然后慢慢走近摩天轮。

你那边几点?这是一个此岸与彼岸的故事,只有在此岸找不到爱,才会把爱寄托给彼岸。小康寄托给巴黎,母亲寄托给阴间。事实上,彼岸的生活也很孤单。所有的人都孤单着,所有的人都渴望爱,那么为什么爱无法实现?

蔡明亮一部部电影,不厌其烦地陈述着同一个现实,可是答案呢?

3 ) 情欲过后,还是落寞

落寞、苦闷、空虚、无聊,这是蔡明亮电影中人物的“平均状态”(海德格尔语),是人们脱下面具之后审视自己时面对的存在境况。因此,蔡明亮的电影是对现代人无情的审视,带着艺术家的真诚与淡淡的悲观。
《你那边几点》和之前的几部电影都有所关联,依旧是小康的故事。死亡是本片的开篇,这使得影片之后的100分钟都被笼罩在死亡的氛围中。正如哲学家所预示的,正是因为死亡,我们才去思考世界与生活,也正是因为无法回应死亡的荒诞,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虚无,体验痛苦而怅然若失的迷惘状态。片中父亲的去世给小康和母亲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与其说是外化的,不如说是深沉的,它像雾一般弥漫在亲人的每一个细胞中。面对死亡,生者如何观照?小康由于莫名的恐惧,不敢去厕所,就在塑料袋和塑料瓶中尿尿,这一看似有点变态的举动和后来却和生命联系在了一起:小康用尿液来浇花。一个是排泄物,一个是正在生长的生命,二者的联系表达了一种特殊而又精确的生命与死亡观:二者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最后,蔡明亮让我们对死亡又有了新的看法:片尾父亲在巴黎的出现,让我们感到死亡并不是终结,也让我们明白巴黎其实有着虚构的一面,它是天堂,是蔡明亮与小康寄托儿子对父亲深沉的爱的场域。
影片至少展现出来四重时空。台北时空、巴黎时空、电影《四百击》的时空以及虚构的巴黎-天堂时空。这些时空是相互交错的。台北与巴黎通过小康与湘琪的照面,台北与《四百击》通过小康,同时莱奥也与湘琪在墓地会面,而台北与巴黎-天堂时空通过父亲,父亲通过箱子与湘琪联系也贯通的巴黎的两个时空。可见,在这部看似形式单调、甚至略显乏味的影片中暗含了大量可以解读的艺术编码,它长镜头的冷峻是为了展现出现实中更多的暧昧,并由此为阶梯,通向形而上的沉思。
片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生活困惑,在苦闷中他们找不到发泄口。终于,他们用情欲当做宣泄路径,然而,情欲过后,却还是落寞。这无尽的现实,就像那巨大的摩天轮,不断轮转,而这一切,都在已经身处天堂的父亲的淡然注视中……

4 ) “留在记忆里的那只香烟”

“吸烟要像接吻一样,带上感情”

父亲是重感情的人,所以在电影的开场,他才在烟台吸了那么久的香烟。

空旷局促的房间里,只露出一角的饭桌,暗示着家庭结构的残缺。父亲从前景走至中景,呼唤在房间里的小康吃饭,却无人回应。父亲自己也不对煮好的水饺下手,点燃一支香烟,从前景走向后景,来到了画面最深处,搬动了阳台的植被,对着屋外的世界静静出神,吸烟。这只香烟吸的异常缓慢,吸烟者自然明了,长年吸烟的人不会将烟如此慢品,此刻香烟不是消遣,其中夹带着难以言说的思绪。像是人体泄漏掉氧气,生命渐渐枯萎。

人和房间里无生命的植被都有互动,而与自己的小孩却没有,这是生活的残忍,导演用一枚长镜头讲述了孤独与疏离。父与子,骨肉之亲,在同一空间之下,却依旧有着无法逾越的距离。没有互动,没有回应,没有接触。

香烟吸的再慢,总会有燃尽的一刻。此刻的转场,宛如燃尽的生命之光瞬间熄灭,化作灰烬。长镜头最终停在了父亲吸烟的画面,没有过渡,在一辆匆匆忙忙飞驰的汽车上,我们便看着小康捧着骨灰盒(生命之灰)经过昏黄的隧道。一次转场,阴阳两隔。父亲已经去世,迎面而来莫大的哀伤,父子之间还没有说上一句话,却已经无话可说。

死亡将一切可能的和解都生生抛弃。生者能做的,只剩下了忏悔与追忆。

《你那边几点》就这样用开场时的第一个转场,便建构起了整个世界。一个生者与死者共存的世界,死者的记忆便由这个转场作为区隔,在此之前属于死者,此后,生者继续生存。开始时生与死的比重几乎一致,人们无法分清生死,直到后来无数次的转场,那份属于“死者”的回忆,在人生之中,在整部影片之中的占比愈发降低,我们才同主角一起醒悟,明白了逝者已逝的真相,因为在影片的首个开场以后,死者于这个世界而言,已永远的停滞。

蔡明亮说“开始的这枚镜头拍的这么长,是为了给观众足够的回忆。”

于是这个转场,便不仅是空间上的转移,而是从过去的回忆里,转向一个只能回忆的未来。

整部电影的镜头语言简洁有力,单颗镜头内的复杂性,一定程度上的取代了剪辑的作用。导演除了用镜头内饱满的戏剧性去营造张力,在对于人物与环境关系的安排上,也构建出了极大的冲突与对立。生与死的时间,台北与巴黎的距离,基督教信仰与传统的佛学文化,皆是一对对矛盾的集合。可是在影片中的一切元素,却又从来不直接相交,总以一种孤独且独立的姿态存在着。导演用一个时间元素为引子,将它们串联在一起,使得每一个局部的改变,总是引发起一连串的整体反应,制造出了无比密集的观影信息量。这使得影片大量的固定长镜头,不会导致观众感到视觉上的审美疲劳。

  • 母亲

小康知道父亲已经离世。

于是他调慢所有时钟的时间,除了在试图与有过一面之缘的女人建立联系,这其实也是一种后悔的表现。小康想回到过去,他希望时间能倒退回父亲还在的时间。

母亲却还没有接受丈夫离开的事实,她用黑暗包裹自己,把家庭用防水胶布封的严严实实,还告诫小康不准杀生,指不定某只蟑螂就是丈夫转世后的模样。她知道丈夫怕光,连家里的电都停了。小康在上厕所时,母亲递给了他一支蜡烛。

可小康惧怕黑暗,父亲走后,他得了一种怪病,不再敢半夜上洗手间。他用瓶子和塑料袋帮助自己排泄。

小康也没把母亲的话当一回事,他杀死了出现在家里的蟑螂,将尸体丢进鱼缸。大鱼吃掉蟑螂尸体的一瞬间,母亲回头看了一眼。实在是佩服导演的现场调度。

母亲开始以为慢上7小时的时间,就是丈夫还在人间的时间。母亲从此配合着这阴阳相隔的7小时,慢上7小时吃晚饭,慢上7小时与丈夫做爱。似乎只要慢上7小时,这个家就还是完整的。

讽刺的是,父亲在世时,一家人都没有坐在一起吃饭。如今,餐桌上的碗筷终于整齐的像是父亲还在人世的模样。

母亲这后知后觉的爱,就像父亲碗里加满却无人品尝的菜。

影片中唯一一次一家人同框。母亲躺在床上睡了一夜还未醒来,小康一夜情后丢掉了一箱被他调慢的手表,他在床边为母亲披了衣物,在她身旁轻轻躺下。父亲的遗照在床头的桌柜上,蜡烛已经熄灭,昨夜,他应该见上了母亲最后一面。

  • 小康

小康是想要逃避的,他来到街头租电影光碟。他想到女人现在在巴黎,便租下了法国电影《四百击》。自己一个人在卧室里一遍又一遍的反复观看。

似乎只要把时间调慢7个小时,我就从台北和你一起到了法国。

似乎只要听着法语对白,看着巴黎的故事,我就和你一起走在了巴黎的街头。

女人出国时执意要买小康的手表,手表上有两个时间,一个是台北,一个是巴黎。

女人是个放不下过去,也看不清未来人。小康把手表卖给了她,就成了既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的人。

小康抱着从地下走道取下来的钟,进了电影院。他觉得,时间慢上7小时,就是法国。而那位买走他腕表的女人,就是他的巴黎。他抱着怀里的钟,坐在电影院的红椅上,就好像他和女人在同一个时间里,隔空拥抱着感受不到体温的约会。

“我们用同一个时间,看了同一部电影,可是你不在我的身边。荧幕上演的都是我好想你。”

随后一名同性恋夺走了小康的钟,他在厕所里要求跟小康发生关系,小康拒绝了。他看着随男人下体抽动而来回转动的分针,知道在刚才的时间里,还有许多人在看着同一部电影。

(画面中白头发的老者是台湾著名的影评人“李幼鹦鹉鹌鹑”,李老师在这部电影里竟然有客串,真是让我感到惊讶,更奇怪的是,十几年来他竟然都没有变老的迹象)
  • 女人

小康独自一人在天台上吹风和喝红酒。女人在巴黎的人流里,孤独的喝着咖啡,吃着晚餐,手扶着纯红的浴室墙壁呕吐。他们在画面中一样的渺小,一样的脆弱。

女人从咖啡厅离开的几秒内,人群似乎发现了她的存在。又再几秒钟后,被遗忘的一干二净。

小康的车行驶在城市道路上,车上有女人临别时送他的蛋糕。汽车广播里说,有一只狗趁着主人不注意跑上了马路,又不被司机注意,死在了马路。独自一人在路上,人和狗一样,随时都会死掉。又因为人没有主人,更不会像狗一样被当成新闻报道出来。于是人总是走的很平淡,不像降临时的轰轰烈烈。再看电影时才会发现这则新闻就是导演为结局埋下的伏笔。

迷路的狗刚刚宣布死讯,下一个镜头里,女人独自在电扶梯上,电扶梯像一条笔直的马路。起初只有她独自一人,而后人潮涌来,淹没在其中,左右摇摆。

女人在地铁站遇见了一个亚洲人,他们一见如故的对视着。孤独的人最能看清对方眼睛里的孤独。下一秒,列车从他们中间穿过,模糊了两人彼此之间的视线。男人上了地铁,女人隔着玻璃看着他。直到男人离开。女人的身体随着目光向前移了几步,而后又停滞不前。

她在电话亭内,和对面的男人只有不到半米的距离。可天平的一边是对着话筒不停歇的狂怒,一边是一直无人接听的号码。两个人的距离,从来都不能用简单的物理距离来界定。女孩拨打的电话直到电影结束都没有打通,她到底要打给谁?也许电话那边的人本就不存在,她只是下意识的希望自己应该打某个人。

最后,女人依靠在另外一个女人身旁,发现体温并无法共享。女人在公园的躺椅上闭上了眼,关闭了眼里的疲倦,河边的倒影印出了巨大的摩天轮。一个行李箱飘过,她的意识去往了另外一个地方。

  • 父亲

父亲又一次出现在了前景,以背影的姿态。他用雨伞帮忙女孩把行李运上岸。女孩还在后景中酣睡,父亲明白自己已停留过久,如今一切释怀,该好好上路了。

巨大的摩天轮前,父亲又点燃一只香烟,最后回过头看上一眼。

这支烟,他还是吸的很慢。

父亲的背影渐行渐远,背景中的摩天轮,切着天际线缓缓转动。


http://tonywara.rinue.top

个人网站,会看勤奋程度丢一些作品,或者资料上去。

当然还有乱写的影评。

5 ) 寂寞强迫症

其实我一直满怕和别人一起看片子的 我害怕本来该有的与片子共鸣的情绪会被一些因为缺失孤独的小满足取代。喜欢蔡明亮喜欢到想认他做老爸。这个片子我和熊一起看 却依然看到眼眶溢出泪水
很多年前看这个片子的介绍 说有多么意识流与沉闷 讲得几乎像不是人看的东西一样。蔡的片子这样一部一部地看下来 再回头看这个 去TM的意识流与沉闷 已经算是蔡作品中台词比较多的了

矛盾冲突最激烈的一幕 是小康阻止妈妈把家里的缝隙封起来。妈妈的孤独缘于爸爸的死亡 她总是以为家里太亮 爸爸就回不来看她。她的眷顾表现在对一只蟑螂的保护 对一条鱼的哭诉 还有在深夜吃晚餐。其实爸爸生前与妈妈的关系究竟怎样都是未知的 与其说那是对死者的眷恋 我宁愿相信那只是孤独与空虚的作祟罢了 只是人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摆脱那种轮回的荒谬
片子开首 苗天端出一盘饺子 喊小康出来吃饭 喊好几遍都没有任何反应。父子的关系应当并不亲密的 第二个镜头即是李康生那张从来这样有点委琐与无表情的脸孔 语气平淡地说了一句“爸 要过隧道了 你要跟来哦”。爸爸死后 他甚至害怕在自己家里上厕所 他与妈妈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从《爱情万岁》里推销骨灰盒到这里的在天桥卖手表的小生意 小康从来都不会做所谓有出息的事情。他的地位显得很让人不齿 身边自然不会有什么人对他在意与关爱。陈湘琪的一盒小蛋糕几乎要让小康受宠若惊。巴黎 时差7小时。小康开始像患有强迫症一般把自己所能看到的时钟都调慢7小时 企图想与在巴黎的湘琪有一丝联系
同样患强迫症的还有在巴黎的湘琪。她语言不通 又没有朋友 看起来也不象去工作的。她每晚在自己的床上睁着眼睛听头顶上的脚步声 猜想着住在楼上的人到底是谁。她甚至连去餐厅点菜吃饭都成问题 于是买很多干粮回家吃 或者只在咖啡馆一杯一杯地喝着咖啡 一直喝到吐。她必须要时时戴着从小康手里买来的表 倘若它突然消失了 她就开始到处翻找 那只表仿佛成了她的一个慰籍。或者她在台湾的时候亦是没有任何人在身边的 因此她如此急切地想要离开 而那个最终愿意卖表给她的人就成了她唯一的牵挂。我想知道她在拉雪兹公墓里站着看了很久的究竟是谁的墓。后来在墓园的长椅上遇到JEAN PIERRE LEAUD 在她想要找出小康的电话号码的时候 她得到了这个陌生法国人的电话与姓名 忽然间使她安静下来
蔡明亮把片子的高潮还是习惯性地放在了最后。妈妈拿爸爸用过的枕头自慰 回过神来究竟还是一个人空落落躺在床上。小康因为无法忍受妈妈的神经质 吃住都在自己的车里 湘琪给他的蛋糕放得太久已经腐坏了 他居然就这样毫无顾忌地将它扔出了车窗 妓女 激烈地发泄性欲 一箱子手表被窃走 所有该留住的都没有了。湘琪与叶童暧昧的亲吻后 依然没有找到她需要的温暖 在离开之前 神色慌张地在叶童的床上寻找手表 巴黎似乎很冷 冷到湘琪的眼泪冻结在布满血丝的眼眶上
苗天在巴黎公园的出现太让人惊讶 那个拿雨伞勾起浮在湖面上湘琪的行李箱的动作仿佛让人感到了一点温度 只是 所有的一切定格在巨型摩天轮与渐行渐远的苗天的背影上

后来去看片子的官方站 在“细说伙伴”一栏里看到 湘琪在巴黎地铁站遇到的华人居然是陈昭荣扮演的 他当时已经因为电视剧大红大紫 而蔡明亮一句话 他就千里迢迢跑到巴黎去演一个路人甲。看到这里我几乎是抑制不住地感动。这足以说明蔡明亮一伙人已经几近一种行为艺术。即使有大众的认可 所谓在这个世界的存在感 还是需要一些个别的、确凿的、细微的与自我的东西去体现本身真实的价值 而它们往往有着出人意料的力量 去感染。与被感染
下楼的时候 我问熊这片子好看不 她不假思索地用力点头。我想她也应该在心里默默回想过好几遍了 很明显 她开始喜欢他们
只是请你记住 蔡明亮的作品不是寂寞的药 却是寂寞的食物

6 ) 梦幻联动特吕弗,《你那边几点》结构解析

我们做了一期节目,欢迎来康康!

本视频出现的蔡明亮电影片段得到了©Homegreen Films/汯呄霖電影授权,感谢蔡明亮导演工作室。

《四百击》对蔡明亮有什么启发

《日子》是纪录片还是剧情片?

什么是手工电影?

为什么说蔡明亮是剧本结构大师?

《你那边几点》的结构详解

《你那边几点》里的“四百击彩蛋”揭秘

为什么蔡明亮的电影必须在电影院观看?

美术馆是不是未来艺术电影的新出路?

为什么威尼斯电影节颁奖前蔡明亮确信自己会得奖?

如果看不懂蔡明亮的电影怎么办?

微博观看://m.weibo.cn/1221545754/4580762147882875

油管观看://www.youtube.com/watch?v=8nsmu9hwF5s

7 ) (看來是分析多一點)

死亡引發思念

父親的死亡是此片思念的引子。母親相信,父親的靈魂在死後會回家,可能是藉著某些生物而來,於是她在家喝止小康不要殺蟑螂,又對著魚缸的大白魚喃喃自語,直將牠當作亡夫,訴說思念之苦。把家弄得黑沉沉也是她的傑作。

她的思念從何而來?在「青少年哪吒」和「河流」裡,我們只看見父親和母親踏入中、老年的冷淡關係,面對過去的空白,思念可能是從二人青年期的相敬如賓突然撲出,也可能是從習慣被打斷的痛楚轉化而來。

小康是否要擺脫父親這個大家長?在片中並無確實的答案:在日間,他願意為父親的亡魂引路,也不介意告訴陌生人自己在帶孝,但在晚間的家,他只敢躲在自己的房間,似乎是對父親回魂想法的半信半疑。

不過他要制限母親的思念行為。他把蟑螂丟進魚缸,阻止母親遮擋家裡的光線,到了片末把外來光重新引進來,看來都是想平伏母親的情緒。可惜小康的一切努力都徒勞無功,母親在小康阻止他時,仍不放棄為窗口加上封條,而在小康不在場時,她的思念更無止境,在片裡以在丈夫遺像前自瀆作結。蟑螂被丟進魚缸,接著被缸裡的大條白魚吞了,後來成了她的亡靈投射和傾訴對象,可說是對小康努力的嘲諷。

雖然小康沒去直接思念父親,但他的思念,間接跟父親有關。如果湘琪不是看中小康的腕表,如果小康不是因帶孝為由拒絕出售,那麼二人未必有更多機會交談,小康不會得知她會去巴黎,也不會問湘琪那邊幾點。

問「那邊幾點?」是思念的開端。將所有可調撥的時計都撥到巴黎時間,買「四百擊」的錄影帶看,甚至喝紅酒,都反映小康在身處的地方盡力建構「那邊」,一解對「那邊」的思念。而小康企圖調較台北車站的時鐘,和成功將西門町一幢大廈頂樓的大鐘撥慢七小時,彷彿是等如向群眾宣布:「我在思念。」不過租下大型電子廣告屏幕時段示愛的人,大多有明確的思念對象,但小康想的是甚麼?

他在想念一個地方。觀眾最初或可能以為小康掛念的是湘琪,因為他想將巴黎搬來的舉動,可以當為睹物思人的變奏--母親不一樣是透過蟑螂、白魚和遺像等,說明自己在想丈夫麼?但小康收下湘琪送給他的蛋糕後,卻未曾一顧,最後將它丟掉,除了是忽略的代價外,也可以說是斬斷跟湘琪的關聯,澄清在思念的事物。

到了片末,小康跟母親的思念似乎要打上句號。妓女拿走小康的貨箱,給他的思念大計狠狠一擊;小康將早上的光線引進家,也是想中止母親的過度思念。最後輪到父親。小康未必想思念的人,母親想的近乎瘋狂的人,似乎依著湘琪手上的一隻表到了巴黎。片末出現的那個老漢,字幕形容他是「公園裡的男人」,可是他跟片頭的父親都是由苗天飾演,同在抽一支煙,很容易的教人認為他就是三人家庭裡的父親。

按照此說,小康想念的,不僅是一個他沒到過的地方,還是父親身處之地。母親的想法也似乎得到支持,因為父親的靈魂始終寄附在一件物件上,在異地釋放。不論對逝者和家庭的取態為何,三個人最終還是連在一起。

不過亡魂所處的異地始終仍屬人世,按華人的信念,它還是要有歸宿,總不應繼續做游魂野鬼。父親的靈魂最後向遊樂場的摩天輪走去,可以是歸於極樂,也可能是投入輪迴,得到新生。父親的故事就此告一段落。

單思和孤寂

不論小康想的是逝去的父親,死物的巴黎或是活著的湘琪,他始終得不到對方的回饋,亦拒絕胖小子挪用他的時鐘,闖入他的思念場域。而母親思念的父親,雖早已不在也不能在她生活的世界出現,但母親在無從肯定的情況下,拒絕兒子干擾她的思念舉止。二人儘管都在思念,都在經歷失去至親之苦,但無法達成互相支持的結局,「青少年哪吒」和「河流」的母子冷戰,彷彿在電影延續。小康將批發商拿來,號稱摔不破的手表多次大力敲打,可能是順道略解單思和孤獨引起的躁動。

湘琪也不見得更好,她既孤獨又寂寞。她離開台北,一個人在巴黎走,雖然沒了遊伴的嘮嘮叨叨,但也未令她快樂和放鬆;身邊的人操著她不懂的法語,一則令她無法感受他人所說,二則因為無法知曉其意,結果他者的言語,如地鐵廣播,或隔鄰電話亭男人的吼叫,往往令她不知所措。只有她聽懂的英語或國語,才能令她的臉出現安心的微笑。

可是那些話是對方主動說的,反過來湘琪的主動卻有另一種結局。湘琪在巴黎地鐵的月台跟另一個旅人(陳昭榮飾)對望後,雙方的關係到此為止,除了再次偶遇之外,難有再發展的機會。她試圖在包包裡找一個電話號碼但遍尋不獲,結果要由隔鄰的老年男人解窘,但不論湘琪想致電的是誰,她也無法致電給對方。再一次的落空發生在香港旅人的房間:當她跟旅人接吻後,旅人竟別過頭,拒絕跟湘琪繼續親熱。主動爭取並沒帶來快樂或幸福,湘琪的遭遇是通俗教訓鮮有顧及的一面。

小康、母親和湘琪的獨處片段在片中交疊,三人雖然分隔兩地,但剪接卻抹掉兩地的時差,更突顯他們的相近處境--同樣的孤立無援。

與「四百擊」相認

「你那邊幾點」和「洞」都是導演鮮明的電影尋根之旅。「洞」是蔡明亮對兒時看的國語片和聽的時代曲致敬之作,「你那邊幾點」則直指他最愛的片子。

蔡明亮說過,「四百擊」是他最喜歡的電影。杜魯福拍過五部Antoine Doinel電影,主角都是由Jean-Pierre Leaud飾演;無獨有偶,蔡明亮也拍了三部講小康和小康父母的電影,飾演小康的都是李康生。

在「青少年哪吒」和「河流」裡,呼應「四百擊」的場面俯拾即是。「青少年哪吒」的小康厭惡大學聯考制度,逕自退出聯考補習班,跟當年逃學的Antoine相似。而「青」片那迷信小康是哪吒轉世的母親,彷彿是墮胎不遂,因而遷怒於僥倖出生的Antoine的母親Gilberte的翻版。Antoine的父親Juilen沉迷業餘賽車,「河流」的父親就終日沉迷在三溫暖的無名同性肉慾。

到了「你那邊幾點」,「四百擊」終於堂而皇之進入電影的畫面,片中僅有的兩段背景音樂都來自「四百擊」,甚至電影的名字,最初都要跟蔡明亮的最愛電影相認,叫「七到四百擊」。

藉著小康房間的錄影機,我們看到小康在看的「四百擊」片段。第一段戲中戲,是少年的Antoine逃學,玩機動滾筒--蔡明亮說,他小時候玩過同類的機動滾筒。另一段是Antoine離家出走,晚上偷了一瓶未搬進雜貨店的牛奶。小康會想起甚麼?會否是「青少年哪吒」的遊蕩歲月,或是在電子遊戲機中心偷取遊戲線路版的舊事?還是他想像的巴黎?小康會在Antoine的少年故事找回自己的過去嗎?

隔了幾場戲,我們看見湘琪在墳場碰到老去的Antoine;不,應該是Jean-Pierre。單從故事看來,這兩件事是奇妙的巧合,背後卻是蔡明亮細意安排的致敬工夫。

少年和年老的Jean-Pierre同在一部電影出現,再加上三段戲跟死亡脫不了關係,好像有意無意重申人生必經的老和死,父親只是比片中活著的每個人早去世而已。另一方面看,生命的故事卻在重覆上演,久未止息。

父親離開,小康的故事會否繼續?蔡明亮說,最初有想過到此為止,但後來決定會繼續下去。這似乎令「小康和家庭」系列跟Antoine Doinel系列更近一分,在後者的第二部電影(短篇Antoine et Colette(1962)),Antoine的父母已經斷絕跟Antoine的關係,但Antoine沒了父母,故事仍然精采。

8 ) “我的思念在你的时空流转”-你那边几点

蔡明亮看起来是个平和得有点闷的人,总是慢慢的说话,带着重重的鼻音。两三年前因为名字第一次看《你那边几点》,可当时浮躁的心情让我只看了个开头。这几年越来越适应和喜欢蔡明亮、杨德昌和早期李安这些安静的慢节奏。就像我们的生活,只面对自己一个人的生活,没有喧闹嘈杂,只有思维情绪在大脑心脏中暗涌。

故事的开头,小康(李康生)的父亲(苗天,实际上这也是蔡明亮御用的演员苗天的最后一部作品)去世。小康是在天桥上摆摊卖手表的小贩,一个女孩要买一块可以显示两个时间的手表,她看上了小康手上戴的那只,执意要买,小康说他家里正在办丧事买他戴的表会带缞,但女孩坚持,她马上要去巴黎,需要这样一块表。小康给女孩算七折把表让给了她。小康开始想了解巴黎,查时差,看法国电影,强迫症地把所有能看到的钟表调到巴黎时间,自己的表,自己卖的表,家里的挂钟,路边店铺的闹钟,地铁,电影院,街道建筑物顶端的墙面钟……家里挂钟时间的变化让小康的妈妈觉得是丈夫又回来了,来提醒他是活在另一个时间里。从此家里在半夜吃晚饭,过着父亲的时间,在白天里用床单被罩把所有透光的门窗挡起。吃饭的时候母亲会先给父亲盛一碗,然后给他的碗里夹满好吃的菜,她还在等着她爱的男人回来吃她亲手做的饭菜。深夜里母亲在父亲的鱼缸边,守着嘴巴只会一张一合不会说话的鱼问着:“你会回来看我吗,想不想我…”哭起来。小康也会在梦到父亲的夜晚哭醒。女孩在巴黎是一个语言不通的外来客,寂寞、自我封闭,胆怯、小心翼翼,一个人喝咖啡,没有交流,走时把小费放在桌上;安静地等地铁挤地铁,广播里播放了什么,听不懂,很多人叹气下了车,还以为终于人少了可以坐下,发现所有的人都下车了,只好跟着走;餐馆里忙碌的服务员无暇照顾看不懂法文菜单的她,就算知道想吃什么也不知道怎么说;一个人去便利店买方便食品,晚上街上没有行人,终于等着有其他的女孩路过,才敢紧紧跟在人家后面飞快地走回旅店……三个人的生活就这样分别相继交叠地展开。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寂寞的人,和各种各样抵御孤独的怪癖。在生活里穿梭的,是不停的离合变迁,有人离开,有人出现,有人回来,又再离开,没有时间去准备随时出现的变化,保持原状的惯性永远大不过生活中随机因素的推动力。所以或许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有些分裂的,需要在另一个时空里继续被现时扭曲了的自己的另一部分的梦想、情感、言行或其他。在这个时空里,有你在乎牵挂和放不下的种种,只有这些东西有力量趋使你的一切反常,来填补所谓正常状态里缺失或者无力填补的洞。潜意识里,怪癖牵动的是你最敏感在意的事情。

距离感好像是现代人与生俱来的东西,又或许它早已经存在,只是越长大这种感觉越明显。最美的总是出现在最适当的距离,哪怕根本是同一样事物。你那边几点,未知和不确定总是占据着我们太多的注意力,其实每个人的贱毛病都一样。时差把人们的距离拉远,有时候又把心拉近,真正重要的是什么,答案太多变,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想起了就是思念吗,也许你我只是需要缅怀一下当初适当距离中的美好来调节现在的过近或过远。直到最后也分不清楚,不可思议的究竟是生活,还是我们自己。

片子里所有细节的处理和情节的设置都有极强极强的表现力,好像和我们生活同步的节奏,波澜不惊,从镜头里看着一个个的表从容地走秒,故事却在平静中越来越生动鲜活。结尾时小康父亲的形象出现在巴黎让三个主人公更微妙地联系起来。他走向那个大大的摩天轮,告诉我们每时每刻我们在变换位置和视角,但终究是在一个轮回里高高低低。


后记:细想一下,小康父亲最后的出现也是一个光明的结局,为小康妈妈的思念找到了最好的依托,也许那些人真的没有走远,他们还在另一个时空存在着,庇护着他们爱着的人。所以小康爸爸帮助陈湘琪拿回行李,实际上是在帮助小康。


上面是06年12月写的,两年后又再看这戏,它已经像蔓藤在心里遍布,快要吞掉整个生活。

有人说小康因为怕不敢去洗手间,也许对,但我始终觉得那怕不是因为父亲的离去,而是对自我世界的固守,不想在沉溺的时刻走出包裹自己的安全的四面围墙,怕走出去会带来惊扰,会有无可躲避的无关交流,或不知如何交流却逃不脱的尴尬处境,那是一种久有的习惯,圈起自己的习惯。小康在睡不着的时候看四百击,算是蔡明亮对新浪潮和特吕弗的致敬,与其说致敬,不如说他在讲四百击对他的影响。小安东尼是会“犯错”的小孩,用敏感的天性在本该用正常方式爱他的父母那里犯了错,不晓得他知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但他知道自己没有得到,所以想要去找,于是在老师那里犯了错,在父亲的公司犯了错,在凌晨的牛奶铺犯了错,却会在和朋友一起被大转盘转来转去的时候笑得世界也听到,可能我们都是或曾是这样的小孩,迷失,寻找,犯错,在有朋友陪伴的时刻为最无聊的事开心地心无旁骛。。。所以小康在睡不着的晚上看那个无聊的小孩在街头游走,其实看见的是谁,每个成长中的小孩都会有答案。

短评

1.每一个的寂寞都不一样,却都是一样的沉重和哀伤;2.拿着枕头自慰的寡妇,思念送自己蛋糕的女人却跟陌生女人做爱,在异国他乡的女人亲吻了给予自己温暖的同性,然而生活的寂寞却依旧如影随形,无法摆脱;3.七个小时的时差,那是思念的距离;4.死去的人没有回来,而是往不停转动的摩天轮徐徐走去。

3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蔡明亮作品我最喜欢一部

6分钟前
  • 行云天下
  • 力荐

因为这片子,爱上的《四百下》。这告诉我一个常识:要想爱上法国电影,须先爱上台湾电影。然后一起强烈地热爱台湾和法国电影。

11分钟前
  • 梅生
  • 推荐

蔡明亮第5作,将严格的客观时间与孤独和隔膜牵系起来。每个镜头都是固定长镜,每个人也只有深埋在自己的内心中。三个人各有各的排解与对抗孤独的方式:小康母亲整日沉浸在幻想之中,试图与幽冥界的亡夫交流;小康则试图控制与侵占时钟这一客观时间的能指,砸(所谓防摔的)表、调表、偷钟、调钟,却无济于事;湘琪在异国独自地生活,只是生活。枕头自慰、妓女车震与同性亲密(段落平行剪辑)终究只是短暂的慰藉,或许,只有在梦中才能打破沉寂的宿命,一如慢慢漂流的行李箱和缓缓走向摩天轮的逝者。PS:继[河流]后,蔡明亮又一次在固定长镜中拍撒尿,而且一拍就是两场(怕黑的小康独自在卧室中用塑料袋或矿泉水瓶解决)。(9.0/10)

16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我的豆瓣电影1800,献给蔡明亮。蔡明亮的固定长镜头和侯孝贤是不同的味道,蔡明亮的吃饭和小津来自不同的世界,但我还是喜欢蔡明亮的。

17分钟前
  • 尾生
  • 力荐

蔡明亮于《你那边几点》中探求的回答并非时间,而是空间。台北与巴黎时差七小时,而生与死的《距离》 却无法从时光中获知。为此这是一部犹如《下一站,天国》那样追问去哪里的作品。但刻意让小康与《四百击》保持一致的呼吸就只能算作是盲目崇拜的迷影情结了,毕竟神明早已安排他们在另一个时空相遇。

18分钟前
  • Muto
  • 推荐

以一己之力抢占对全球化、流动、同步而言极为重要的“时间”,可慢可快可停滞,世界是我的世界。经历过生离(也许可以这么说)和死别,每句“我好想你”都可以是“你那边几点”。此刻你脑子里想的是谁?

22分钟前
  • Derridager
  • 推荐

真是会让我们这种时差党(哦我真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时差党)泪流满面T_______T

25分钟前
  • 柴犬妹妹
  • 还行

用不断出现或暗示的时间概念偷换影像空间感,从而实现时间条件下的握手交欢,只是肉体簇拥得如此紧密,也抵御不了现实既定的冰寒;还是蔡明亮电影中那份熟悉又绝望的寂寞,似睡未睡的眼角噙泪,仰望彼此的本能慰藉,都是近乎兽性的冲动和保护;最后以时钟性与介入者身份揭露收尾,意味深长。

28分钟前
  • ChrisKirk
  • 力荐

好吧这一部实在有点闷。也太孤独。一种把时间具象化的尝试。鱼吃蟑螂、箱子漂流以及结尾父亲出现那几幕很惊人,去过那个公园但忘了叫什么名。天桥上的和尚、遗像旁的蒋介石,有趣的细节。现在看出蔡导3个标志性的手法,1特写哭戏,2不来一段平行剪辑不开心,3一直利用电影向男主角表白。

32分钟前
  • 57
  • 还行

这应该是我第一部蔡明亮,久闻大名,久仰久仰。电影把一对失去亲人后母子二人巨大的空虚感和那种透彻心扉的虚无感刻画地淋漓尽致,渗入髓骨,抱钟入院,塑料袋接尿,荧幕上的四百击那个小男孩竟然出现在了巴黎的墓园里,长凳上的他看上去那么苍老,母亲对着灵位自慰,车震后一皮箱钟表被盗,“一夜情”后行李泛舟泉边,巴黎和台北虽然相差了七小时,但是孤独哪都一样的,都在漂泊游走灵魂无处安放。今天看了三部电影,好累啊,睡觉了,晚安!

37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推荐

時隔一年,爲了紀念妳,再看了一次。

40分钟前
  • 熊仔俠
  • 力荐

这部真的很棒!全程是笑点 往塑料袋撒尿 往瓶子里撒尿 装满了浇花!虽然巴黎和台北很远但通过时钟的统一似乎协调如一分享着孤独。父亲从做了饺子叫康来吃叫不应到去世之后对家里的某种悠悠萦绕最后到跟湘琪出现在巴黎的同一空间中成了一个离散的移民(?)母亲竟然蒙对了 家里那个变成巴黎时间的时钟似乎真是父亲所在的征兆 喂不在场的父亲吃饭 同他饮酒 为他遮蔽天日断电歇灯 最后同不在场的父亲交合!这些人物的孤独同时却又不是没人陪伴的孤独而是即使有陪伴依然不能克服的孤独 母亲和儿子 巴黎相遇的陌生人 小康和影院小胖 小康和妓女…他们在某种意义上正如安托万一样是被遗弃的 但究竟是被什么遗弃?试图把全台北的时钟调成巴黎时间的那种孤独/蟑螂、鱼、烤鸭、鸽子、人/

42分钟前
  • sirius_flower
  • 推荐

重看。蔡明亮電影裡的人都好封閉,他們與發生聯繫的人之間彷彿是一種前世註定的必然,但又不那麼協調,好像多多說的一陣扣錯衣襟的冷,每個人內裡最難觸及的那一小塊被放大到全身,於是產生一種整體的疏離甚至怪異的效果。如果我們同時看到自己身上存在的某些類似特質,就會覺得一切自然而然。

43分钟前
  • Février
  • 还行

你带着故乡的手表去了巴黎,我把全台北的时间都拨慢了七小时和你同步。你不来阳世看我,我就把家布置成阴间与你相聚。蔡明亮其实很矫情的。

44分钟前
  • 饿霸地煮
  • 推荐

为你把所有钟表调慢七小时,一遍遍看《四百击》,吃你送过的蛋糕,试图与你发生某种联系。可是呢,还是要命的孤寂。蔡明亮真是把这种孤苦无依茫然无惧的爱拍到了极致。

48分钟前
  • 王绛绿
  • 推荐

陰鬱的氣質,壓抑的情緒,沒有特定的情節,十足蔡明亮式的電影。喜歡與不喜歡,只在一線間。

52分钟前
  • 徐江屏
  • 推荐

每个个体都是孤独而寂寞的。不仅小康和湘琪有着时差,母子和父亲间同样存在。这样的寂寞源自情欲得不到满足或者说它的无止境,是母亲呼唤丈夫拿枕头在黑暗里自慰,是小康扔掉了蛋糕和妓女在车内做爱,是湘琪同性异性都无法满足。他们都失去了箱子。父亲走向旋转的摩天轮亦如轮回。

54分钟前
  • 刘浪
  • 还行

十四年前看的了……现在想来,是个孤独的故事。从开始无人应答的郎雄,到拨钟的李康生,到女主角,都孤独。地铁站台上的彼此凝视,我自己也在巴黎经历过了。结尾杜伊勒里花园那幕,是蔡明亮最后的温柔。以及,叶童的妩媚性感女人味,真是被低估得过了分啊!!!

59分钟前
  • 张佳玮
  • 推荐

是目前最喜欢的一部蔡明亮。场景和镜头的设计跟之前看的两部几乎差不多,大概体会到蔡明亮的风格了,从女主前往巴黎后变得很有意思,两个人物,一个身处异地,语言不通导致失语孤独,一个身处家乡,与他人交通不通,也造成了失语孤独,之间也有许多两者的交叉剪辑,最后魔幻现实的设置简直神来之笔。之前在看我们学校的学生作品时,有一个作品印象深刻,那就是一个固定机位拍一个人坐着吃了十分钟的面包,最后几分钟还有念诗,现在才知道学的是这一部(念诗学毕赣),学生作品还是不要模仿这种吧。

1小时前
  • 樂啊樂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