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男子

剧情片英国1951

主演:亚历克·吉尼斯  琼·格林伍德  西塞尔·帕克  

导演:亚历山大·麦肯德里克

播放地址

 剧照

白衣男子 剧照 NO.1白衣男子 剧照 NO.2白衣男子 剧照 NO.3白衣男子 剧照 NO.4白衣男子 剧照 NO.5白衣男子 剧照 NO.6白衣男子 剧照 NO.13白衣男子 剧照 NO.14白衣男子 剧照 NO.15白衣男子 剧照 NO.16白衣男子 剧照 NO.17白衣男子 剧照 NO.18白衣男子 剧照 NO.19白衣男子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0

详细剧情

  基尼斯扮演的角色发明了一种永不变脏也永远穿不破的神奇布料,这简直是人类的福音——因此,纺织厂老板和工会领导决定,要在所有人都失业以前干掉基尼斯。被追杀的基尼斯狂奔过黑暗的街巷,但是对他来说躲起来并不容易,因为他的衣服在黑暗中闪闪发光。

 长篇影评

 1 ) 白衣翩翩的技术未来

欢迎关注未来规划局:http://site.douban.com/231145/widget/notes/15870371/note/328749950/
————————————————————————————————


1951年亚历山大·麦肯德里克拍摄了他一生中唯一一部科幻片《The Man in the White Suit》,这部黑色喜剧讽刺性的展示了一项新技术产生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至今看来仍不过时,甚至对转基因技术的推广等都有借鉴意义。
让我们从头说起,男主角Sidney Stratton 一开始在Birnley下属的实验室工作,因与主管Michael Corland意见不合而被开除(特斯拉与爱迪生的二元模式),这是他第七次因为同一原因失去工作了,但是他仍不放弃仍想在实验室从事他的研究。于是他应聘了Birnley的工厂,在那做苦力,以便获得进入高级实验室的机会。果然凭借对电子显微镜(1930'年代产生的电子显微镜,应该是头一次登上大银幕)的熟练操作而成为实验员,获得Daphne Birnley 的芳心并由此获得小BOSS Alan Birnley 的资助,开始各种实验(此处开启了诺贝尔炸药模式)成功研制出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它持久耐用,防水防尘自清洁,只有300度以上高温才能破坏它的结构。
【说到这我就插播一下材料学的进展,1950'开始使用防水涂料装饰建筑,1960'美国最开始使用聚氨酯防水涂料,陆续各种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和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积极发展,并开发了无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到1990'终于搞清楚莲花效应的原理,开始研究自清洁材料,现在美军就在研发可长期穿着却不用换洗的服饰。而在影片中,Sidney使用到了重氢和放射性元素,这当然受限于当时的材料学发展(顺便吐槽Sidney居然还在实验室吃东西,实验操作也不规范),目前的材料学研究方法有两种一种自上而下,即通过物理的方法把大变小,自到成为纳米颗粒,比如粉碎、球磨等,自下而上是分子自组装,目前的发展趋势是材料设计,3D打印也属于这一种。】
接着Sidney用这种材料做成了一套白色西装,正打算推广的时候招到大BOSS的反对,理由是这样一来各种农场、洗衣店、服装厂都会倒闭了。他们威逼利诱,甚至让Daphne使出美人计让他放弃专利,Sidney只好逃跑,在逃跑途中有几个细节值得注意,一是他之前的朋友也要抓他,认为他的发明会毁了自己的生活,如果用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分析就是无产阶级被资产阶级所蒙蔽,但是其实仍是一种卢德主义,从19世纪起源,到此片拍摄的20世纪,甚至可以预言以后人工智能、核电站、转基因技术等仍面临这种问题,一是Daphne把他放跑,用的正是他自己的发明材料,从窗户下来那一刻,摆明了就是一个科学版的莴苣公主,含义却大大丰富了,一个是一个小女孩两次帮助他脱困,误导民众,小女孩代表下一代的希望,从影片的感情色彩来讲自然是站在科学家这一边的。
最终的结局是发现那种材料不能持久,围住Sidney的民众哈哈大笑,上去扯光了白色(白色的含义不言而喻)的西服,然后散去,片尾Sidney拿着笔记离开,脸上露出了微笑,他想出了新的思路来解决这一问题。
如果我们简单的将Sidney理解为正面角色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那样很容易导致科学主义,事实上一项技术的产生到推广已经不完全依赖于科学了,而是和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相关,试想如果影片中那种衣服真的能一劳永逸,所有人只需要几套足矣,整个服装产业的上下游将崩溃,大量的工人将失业。那是不是就不要发展科技了呢?未必,正如我们现在常讨论的是机器人取代工人的机械劳动后将会有新的工作生态位出现,但是取代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而不是狂飙突进,一夜变天的,否则下场肯定和王莽类似。事实上,这也正是1990'新卢德主义一直思考的问题,某种意义上说,此片预见了这一未来,而且仍是我们将面临的未来。

 短评

广州青旅看过。名不虚传的一片!看似科幻,实际上是攻击资本主义根本的政治作品。话剧改编。

7分钟前
  • dinosaurs
  • 推荐

工人阶级和资本家携手反抗“闪闪发光”的新科技,讽刺直指整个经济体制与科学各自根本上的矛盾。最后问题出在“Stability”上真是意味深长。

9分钟前
  • BLTEmpanada
  • 力荐

劳资双方合力扑杀新科技的故事,谁说只有资本家才会为了私利阻碍科技进步?发生在科技大革命的故乡英伦三岛纺织业的大背景特别有讽刺意义。洗衣老太太一句“你们这些科学家就不能少发明点东西,给穷人留条活路吗?”唤醒剑桥科学狂人的良知。试管的音效充满对正式场合的调侃,一根丝线下楼是充满物性想象力的好段落。

11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衣服崩壞的那一刻,眾人的狂喜、主角的惆悵、兩名不同位階女主角的凝視,這部片既是喜劇也是悲劇真是高明

13分钟前
  • 黑澤考克
  • 推荐

改写大都会中劳-资-贵族三方结构为劳-资-科技;相互间的角力是共轨的 科技如同贵族 依傍资本又心向劳工 却遭受双方围剿 改写后的结局也更具有寓言性质 麦肯德里克绝不仅是伊林喜剧大师 他在新自由主义盛行之前便洞察到了新自由主义的逻辑是如何自我设限的

18分钟前
  • 番茄杀手
  • 推荐

【2021北影节】3.5星,细想不就是“弗兰肯斯坦与他的怪物”。“灾难”或许并不存在(怪物的本性是善良的;拥有用不损耗的布料不代表一辈子只穿一件衣服)科学家亦不是疯子。可怕的永远不是“怪物”,而是风风火火投身猎巫大业的你我他。追逐戏给的太少,结尾高潮没起来

20分钟前
  • 黑特-007
  • 还行

看过的两部伊灵喜剧命题都很大,「通往皮姆利科的护照」既表现了文化、身份认同的复杂性,也包含地缘政治的多边与多变;「白衣男子」则是科技在社会中实践的复杂调和。二者将背景置诸老牌资本主义英国不可谓不深刻。对科技的无私探索是高尚的,但科技终将服务于人 (这点田园工业党至今都认识不到)。资产阶级关注到新技术会降低消费而反对,无产阶级关注到新技术会导致产业链崩溃,进而招致大面积失业,这是生产关系未得以进一步发展下无解的命题,故而出现了两个阶级「合谋」的荒诞戏码。两部片子都通过巧妙的转机化解了僵局,片子笑过,留下的命题仍未过时。

24分钟前
  • Hiina Kapsas
  • 力荐

Capital and labour are hand in hand in this. 笑掉大牙。最严肃的时代命题,最喜剧的处理。伊林厂最为严肃的题材,藏进一场猫鼠游戏的追逐闹剧。结尾略cynical,一种英国式的摊手——还能怎么样呢,只是一场笑话。

27分钟前
  • cassetteman
  • 推荐

资本主义,共产主义,自私的科学家。。。到头来最受伤的总是无辜的小老百姓。对老百姓来说主义啊科学啊都没有一日三餐的温饱来的重要,只可惜在这个世界就有那么多人打着百姓的旗号谋自己的私欲。。。PS伊林喜剧中最愤世嫉俗的一部。。。

28分钟前
  • 秦诺诺
  • 推荐

穷小子发明神布,惹来资本家和工人的联手围剿。都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然而科技革命到达一个临界点后总会引发恐惧,从人工智能到自动化,人类从未放下对被取代的焦虑。五十年代就能拍出这样高瞻远瞩的科幻寓言,不容易...

3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100SciFiChallengewTilda 这真的是科幻电影吗哪里有幻也太现实了 搞这么多问题 最后一句话改变主角lazy writing (女性角色竟然不让人讨厌

35分钟前
  • 咯咯精
  • 较差

原以为会以大篇幅展示逃脱追捕过程中白衣黑夜冲突引发的笑闹,实际要严肃得多——不光是表面的喜剧效果,更在于议题的宏大和探讨的深入(相对于喜剧的载体而言)。一个故事讲了两个警世寓言,科技本身的疯狂和人的疯狂。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亲密联手已是荒诞,众人大笑着扯碎白衣则令人失语,讽刺已不足以遮掩此刻带来的恐惧感。结尾妙极,化学反应(科技发展)与玻璃器皿(人类局限)之间冲撞发出的既悦耳又带有诡异未来感的音乐响起,这场追逃战将一直持续下去。7/10

38分钟前
  • 神仙鱼
  • 还行

#2021北影节#当资本家和劳动者齐齐围住男主,并在发现神奇布料逐渐分解时,众人陷入狂欢般你一把我一把撕扯着男主外衣,直到扯碎最后一条布料的场景可谓恐怖……最讽刺的就是无产阶级异常自豪的和资本主义站在一起,与此同时过于理想主义的科学精神也如同这套衣服一样,闪闪发亮却很不稳定,一击即破。吉尼斯爵士在片子里可真是又呆气又俊俏~

42分钟前
  • touya
  • 还行

在戏剧冲突紧张度与对观众的牵引力层面,没有伊林出品的前两部喜剧《仁心与冠冕》、《拉凡德山上的暴徒》扣人心弦。英国人拍电影哪怕是商业喜剧,都不改现实主义精神和对纪录片的偏爱,一开头就是大远景中冒着白烟的纺织工厂。而且英国人还是潜在的马克思主义者,阶级问题若隐若现,罢工、工会、工人福利、劳资谈判被一一搬上了台面。至于剧情内部核心,是科学家的变革精神与人的既得利益之战,新的发明不仅会哺育一部分人,而且也能让另一部分人饿死。最惊奇的一幕,是穿着夜光白衣的男主人公西德尼·斯卓顿(Sidney Stratton)在夜光辉映下从墙体上垂直走下来,一种英伦田园科技的朴野口味。

43分钟前
  • 卷耳电影笔记
  • 还行

材料工程学大佬用这布来做衣服真是可惜了。。大家似乎都有演默片的痕迹,镜头运用和演员站位都很讲究,那个求见老板屋里捉迷藏奋而怒走被扔出屋实在是太精妙太好笑了好几层情绪变化有丰富自然,投资人站在那个爆炸现场结果没爆炸后来才知道逃过一劫的脚软也很搞笑,好羡慕。不过,一切迎合人类需求的行业都会经久不衰,人类怎么可能只需要几件衣服就够了……现在谁身上不是各种各样的各种材质衣服都有呢?服装品牌为了卖衣服都从卖设计、卖宣传(明星效应)转变到开始讲故事(概念)了,片中那种一旦垄断人类的需求要就无法创造新的经济利益的想法真是杞人忧天,人类的欲望和攀比永无止境

48分钟前
  • A.M.
  • 力荐

很傻很天真的科学家因为一项发明成了全行业从商人到劳工的公敌,关于新技术因为经济利益被刻意压制的阴谋论由来已久,本片算是一出极具戏剧化和讽刺性的表现,特别篇末一帮人见科技威胁意外消除后狂喜的场面很吊诡。

49分钟前
  • 思考的猫
  • 推荐

现代都市寓言故事,新发明诞生到推广过程,伴随多重阻碍。伊林喜剧范式结尾——剧情突然反转,戛然而止,意味深长,留下遐想空间。以劳动力与资本关系,和劳动力与生产关系两对辩证法矛盾,来解读该片,最为恰当。影片当中,资本与劳动力以往的张力关系,变为因共同抵制新技术发明推广,而站在同一战壕;新技术,本解放劳动力,摆脱物品生产对人力的依赖,但与此同时,也改变了稳固传统的生产关系。作为劳动者,他们惧怕新技术的发明;而作为资本方,他们受各渠道压力,以不变应万变,来维持脆弱的贸易平衡。虽为虚构科幻故事,但将人类社会生产生存最朴素的辩证法关系,诠释得淋漓尽致。该片不乏黑色幽默诙谐色彩。其针砭时弊,对当时社会现状的辛辣讽刺,也不容忽视。整体来看,故事剧情桥段有些俗套,比如资本家之女因爱对自身所处阶级的“背叛”等。

53分钟前
  • 凡凡不在家
  • 还行

Leave school, into the first blind alley job that comes along. Too old for that. Into another and another. By the time you're 30, what are you? Flotsam floating on the flood tide of profits. There's capitalism for you. Tea break! We had to fight for it.一闪而过的配角吐槽都能直达心灵。大部分人是普通的好人,对于推动全人类科技和文明的进步,嘴上支持可以,侵犯到了自己的实际利益坚决不行。难得一见的“资本家和工人站在同一战线上”,既得利益者不分强弱无论如何都不会把手中的利益拱手相让。结尾看的委屈又心疼,无助与解脱、失落与狂欢的极端对比,还好最后科学家昂扬着迈向下个征程。

58分钟前
  • Yakamoz
  • 还行

这就是商业、这就是市场、这也是生活,谁也不敢贸然打破平衡,就让理想主义继续活在理想里。

60分钟前
  • ibelieve
  • 还行

看过的第二部亚历山大·麦肯德里克,很经典。单纯的科学家遇到了资本家与争取个人利益的工人,总是会发生令人啼笑皆非又耐人寻味的故事。好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回归自己的世界就好。亚历克·吉尼斯那时还很年轻呀,有一种脆弱而平静的气质。那一身白衣,就是这个角色最好的象征,白得耀眼,与周围环境如此不相容,却又如此易碎。

1小时前
  • 红皇后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