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有点小感动!
知音体话唠片
“遇其人不问过去,爱其人不问未来 ”
年龄至此,女主仍不明白人和人气场不同的道理吗?
男主的前期一出场,让女主换鞋一节,我就感觉到这个女人是个事妈,之后她不停的唠叨前夫的不好,也很极品,已经离婚了,却念念不忘前夫的事,本身就是一种病态。这样的人要尽早远离,女主却一方面因为工作的原因在,一方面因为喜欢女主表面上高大上的作家身份小小姿情调而不能远离。女主本身是个非常平凡可爱的普通生活气质的女性,不文艺 ,不矫情结果却受文艺大妈的影响,真是!
另外女主与女儿朋友的关系也是一个看点,很温馨!
2 ) For Jim
女儿即将离家上大学的单身妈妈,按摩师Julia Louis-Dreyfus 在一个派对上认识了两个人。一个Catherine Keener变成了她的客户,和潜力朋友。James Gandolfini变成了她的潜力男友,两人约会后产生好感,但Julia发现Gandolfini是Keener的前夫。一方面,感到空虚的她崇拜Keener的生活,想保留她这个朋友,另一方面,她想要听Keener继续对Gandolfini发牢骚,以了解他到底是怎样的人,从而保护自己。
对两边隐瞒实情这一个设定以及其背景安排的可信度不低,并没有肥皂剧感。
全戏有很多细致入微的瞬间辗转,很好笑、很聪明。
Dreyfus 跟 Gandolfini两个人从陌生到了解彼此的过程演绎的很精彩,很舒服,两个人非常默契,非常自然,非常无暇。
演员Gandolfini 本人的死在片子里面非常有存在感。至少对我来讲。并且电影里还展现了他温柔的家庭妇男的一面。他的第一次出现,她们第一次接吻,他开车的样子,做饭的样子,受委屈的样子…都让我蛮感慨的。
Julia Louis-Dreyfus 表演的虽然没有离开自己以往的角色很多,单身妈妈,check,笨拙的对话技巧,check,尴尬的场面,check,但是正因如此,她很自然的全部做到了满分,而且这个人物并没有笨拙到底,她说错了话,或者感觉到了尴尬后,可以很自然的挽救一下,显得很真实,没有Seinfeld感。
电影结束后,演员表和功劳表中间有一页黑屏,上面只有两个白色的词:For Jim,然后坐在我前面几排的女孩呛声而泣,由于背景音乐的干扰,我不确定周围有多少人在抽鼻子。
Bye Tony!
3 ) 一部“中年电影”中的爱情真相
1.一部标准的家庭/爱情/治愈系电影,有着正统且保守的结构:平静生活——外部人事介入打破平静——唤起新希望——希望被打碎——破镜重圆。完成度尚可,但也就到及格。
2.如果不按既有类型分,这部电影应该是典型的“中年电影”。人到中年对生活的唏嘘与期许,看似波澜不惊之下隐藏的欲望与希望的小火花。这样的电影注定无法选那些俊男靓女担纲。那么导演还算大胆地干脆选了个秃顶的胖子做男主角,还好他被安排成一个幽默的、有阅历的男人。同时,女主角穿着随意,不爱交际,踏实而无聊。
3.电影用以构建人物性格的细节是标准的教材式模式,并不是说它精准,而是说中规中矩。比如作为按摩师的女主角的几位客人,不帮她搬按摩床的年轻男人、老人气浓重的老头子、不停自言自语强迫症般的碎嘴女人,这一幕幕接连重现,非常巧妙地写出了中年人为生存努力的艰辛。有些小幽默、有些小无奈。没有血泪斑斑,也没有故作轻松,这才是工作与生活的部分真相。
4.中年之所以容易陷入困境,只因为尴尬的年纪。它不像年少时,一切都正在向着自己开启,一切都充满希望与新的可能性,荷尔蒙和自信心每天都在合谋;而它也不像年老时的笃定与通透,面对一个必然来临的衰败和终结,无非等待。中年卡在中间,每天志得意满似乎显得过于轻佻、幼稚与浮夸,而如果认命地服从就又会变成一种自己都不甘的老气横秋。故事和事故就都来了。这个年纪、琐碎而庸常,但也丰实。
5.人际关系是最难刻画的东西,但如果能刻画成功也最为深刻。中年的人际关系就更加如此。这部影片呈现了一种复杂如网的关系,以及这样的关系造成的尴尬。当自己的现女友成为前妻的按摩师——这是那种典型的依靠“偶然性”推动剧情的桥段,这个偶然铺垫得及格,至少在开始的时候算一条隐瞒得还比较成功的暗线,但当它被挑明以后,由于观众所处的上帝视角,之后的剧情基本上变得不再具有任何悬念。这是个绝对的败笔。
6.倒是女主角女儿和她的同学的角色设定显得更有意思。女儿处于正在离家上大学的当口,在逃离管束、自由独立和分离焦虑之间摇摆不定。而女儿的同学与自己妈妈的亲密却成为了一个“入侵者”,她似乎代替了自己可能空出的位置,而那个姑娘的母亲却认为自己的女儿被另一个女人“抢夺”了。这四个女性之间的拉扯关系中透露出太多不可言说的奥妙情绪,空虚、无助、安全感缺失、以及亲昵与距离等等。
7.“人的不完美”是这部电影希望向人们呈现的最重要的内容。与人相处,最初总会先看到那些优秀的方面,因为那些部分闪闪发光,注定引人眼球,但交往深入之后,那些暗物质开始显现,那些以往不在乎的、原本可以宽容的小小的恶习都被放大。随后厌倦出现,两人之间变得越发不顾及。亲昵关系的一种副作用是对自己行为和语言的彻底放松,恶言、嘲讽和冷漠愈发频繁,一段关系开始走向恶劣。这部影片用男女主人公的新关系完整呈现了一对情侣相处的抛物线和全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普世样本。同时,这段关系也几乎是对他们各自前一段婚姻关系走向的翻版。于是,荒诞感被营造了出来。所有关系几乎都会走向类似的结局,平淡、冷漠、厌倦甚至崩溃,那么新关系是否还具有意义?这部电影的导演显然无意给出那种纯粹艺术片会提供的残酷真相,而是给出了一个温情和俗常的答案。因为过程的激动人心与美好,人们都愿意再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即使明知尽头晦暗无边。这虽然是一碗廉价的心灵鸡汤,但却是现实中的真实状况。
4 ) 无需多言
《无须多言》是男主角詹姆斯·甘多菲尼去世前倒数第二部电影,影片结尾处字幕写着“献给吉姆”。是一部平实近人、温情动人的“话痨体”爱情电影,前半段风趣幽默令我嘴角上扬,后半段却不禁陷入深思和困惑,你是否也会因别人的一席话,而开始看不清你面前的那个人,可你明明自以为很了解他了啊。片中很多幽默的对话、真实的细节,也很喜欢两个角色及其之间的感情,令人心安。
5 ) 爱吧
这是一部温情和幽默的成人喜剧片子,爱与不爱,对与不对,可能最关键就在于合适与不合适……在被伤害后人都会本能的更加小心谨慎,但若做的过头,可能真的就会错过被爱机会。所以,无需多言,放手去爱吧!很治愈很细腻很聪明的一部片子,里面的配乐都很棒,有几个小细节导演把握的恰到好处,男主居然不在了,为了大爱的二当家值得给四星!
6 ) 「你的世界觀,只由你創造」人生就像很奇異的 cult 片
你的世界觀,只由你創造:
「你不需要的東西在別人心頭可能是塊寶,我們又何必計較你所喜歡的是不是大眾心裡的最好選擇!」這是我在《Enough Said》 get 到的真理。被別人的評價和牽著鼻子走,而其實我們都不需要在意那世俗裡的眼光和價值(也就是不要因為別人的喜好愛惡而左右自己的信念)。在這裡,只有「你喜歡不喜歡」和「適合不適合你」;就這樣簡單。何必要等到舊情人在別個女人眼光裡成為了至寶,你才明白某誰眼中的垃圾其實在他人眼裡至高無尚。
「It sounds corny. You broke my heart and I’m too old for that shit.」:
年長的愛情就是這樣,看透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不抱絕色期望;但被傷害了仍然像個小孩會 heart broken。女主角某程度上有很多選擇錯的關口,她本來就不需要在別人口裡發掘自己面前那個人的優劣吧,卻不期然地對這事好奇下去。人生就像很奇異的 cult 片,當中有很多必然是錯誤的奇怪選擇,而那個時候卻竟然真心無意的向那種關口裡鑽進去。
後記:
沒想到演女主女兒的朋友那個金髮女孩原來是 Tavi Gevinson,她長大得夠多,我完全沒有把她認出。
這是 James Gandolfini 的最後一部遺作,那個中年男人的愛與恨仍然很真實的在螢幕之上,而真實世界裡他已經不在了。R.I.P.
如果能發現問題,當然不採取立場會更好
看到了温情,看到了爱,岁月静好!
很不错了
爱无需多言 总要有一个人先勇敢
with F @cinemapolis. 影院里又是空空荡荡,只有我俩和几对老奶奶观众。故事由细节层层剥开,用心恰到好处。喜欢他们并肩而坐时的自然和温情。回来才知剧终时的“for Jim"是给今年六月已故去的男主。第二天和F又说起,记得不只要protect自己,还要"protect us"。
这是一部温情而幽默的成人喜剧,它的幽默之处是低调而密集的,像电影一样透着稳重的成熟,而在与此同时,也能轻柔地触碰到观众的内心。女主角茱莉亚以灵动的表演出色地塑造了一个古灵精怪般的中年女性,她与詹姆斯·甘多菲尼的搭配有不错的化学反应,确实演绎出了无须多言的意境。
这是很纠结的故事,充满了讽刺但又不乏幽默。总得来事还不错
即使是二十多岁独立的男女也一样有防备,自我保护机制总是随着年龄增长而愈发完善的。
很温馨的电影
很白, 却真实无比的中年小品. 女儿离开家去东部上大学的桥段还好让我难过了一阵子. 片尾的"For Jim," 很难想象片中慈父形象的James Gandolfini如今就葬在了我家街区的另一边.
一些事是『自己』的,一些事是『我们』的,为何不懂得开口叫人帮你抬一把按摩桌,又为何总随性地为别人出谋划策,好在最后这些问题都得到了改善。非常知性,非常平实,可能我心理年龄已经老到偏爱这种中年人喜剧了吧。R.I.P.Gandolfini,you are brilliant.
是女导演擅长的温馨小品,对话非常可爱,中年chick-flick就应该是这样。好好斟酌台词,烂俗的剧情也可以讲出新意啊。这竟然就是甘多菲尼最后一部电影了,心有戚戚焉
红酒型喜剧。还是女主更勇敢一些,尽管慢了些。
爱与不爱,对与不对,可能最关键就在于合适与不合适……在被伤害后人都会本能的更加小心谨慎,但若做的过头,可能真的就会错过被爱机会。所以,无需多言,放手去爱吧!很治愈很细腻很聪明的一部片子,里面的配乐都很棒,有几个小细节导演把握的恰到好处,男主居然不在了,为了大爱的二当家再多一星~!
跟《请给予》一样,都是那种小成本的独立小片,带点生活困惑与感悟。趣味大概是,同时感受爱情初期与婚后多年的情绪,并产生碰撞。极有魅力的甘多菲尼
精雕细琢的台词让本身较老套的剧情显得颇有新意。温馨的中年爱情小品加上完美的两位表演。甘多菲尼遗作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知音体话唠片,中年大叔大婶的小清新不是咱这年龄段能感同身受的,一星送这已逝的James倒数第二部公映电影。
到处都是尴尬的笑容。。。
【B-】原来是中老年题材流水账爱情轻喜剧……其实片子还可以啦,但我觉得与其自己看不如给我爸我妈看Orz
对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探讨,按摩身体或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