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伊朗对女性要求非常严苛——
出门必须戴黑色头纱,
女人禁止进球场,
未婚女子不能和男人一起上街,
处女不能被执行死刑。
这就是伊朗,一个宗教和战争先行的国家。
女性人权对于他们来说,永远不值一提。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德黑兰禁忌》诞生了。
本片从性、滥交、通奸、腐败、不平等等根源性社会矛盾,揭开了伊朗这个被人们称之为禁忌之国的秘密。
在德黑兰,强制披戴的头纱下,是三个伊朗女性的暗黑命运。
派莉因丈夫吸毒坐牢,要独立照顾不能说话的儿子。
但自从丈夫进监狱后,母子俩的生活失去了经济来源。
一边要生活,一边要离婚,派莉只好走上了卖淫的道路。
出租车司机一眼便看出她的窘况,丝毫没有犹豫的问道:How much?
她没有恼羞成怒,没有羞愧难当,白了一下眼睛,紧接着抛出了自己的价格。
于是,儿子还坐在后座,她已经在前座为司机“服务”了。
一般而言,母亲出来卖淫,都会瞒着自己儿子。
但派莉没有,她光明正大的带着儿子出来,并在儿子面前表演。
也许带着儿子卖淫,已成为德黑兰见惯不怪的一道风景。
儿子在屋外玩着足球,她与伊斯兰教的法庭庭长在屋内玩着SM;
儿子在隔壁房间看书,她在另一个房间为舅甥两人服务;
虽然嫖娼卖淫在伊朗可能会被执行死刑,但为了生计,她不在乎。
破罐破摔总比痛苦压抑的生活快乐。
派莉的邻居萨拉就是被生活压抑的妇女。
萨拉是典型的伊朗妇女,读过大学,但嫁人后只能当家庭主妇。
她一直想出来找工作,独立生活,但丈夫的极力反对让她寸步难行。
她只好用堕胎来反抗丈夫的独断专行。
德黑兰的禁忌是一张网,无时不刻笼罩在萨拉身上。
和丈夫结婚后,她小产过两次,
不过,不是因为她的身体原因,而是她不愿意被居家生活困住脚步。
所以,每次怀孕她都瞒着家人到黑诊所堕胎。
但最近她又怀孕了,丈夫对她更是百般呵护。
可家庭、孩子不是她的追求,她只想自由、独立、见识外面的世界。
派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她身上的压抑情感。
她向往派莉无拘无束的生活,也羡慕她不顾忌外人眼光的洒脱。
可能骨子里她们都渴望自由,曾经的境遇也把她们推到了一起。
派莉曾精辟总结过伊朗的两性关系,她说:
「如果男人狂吻你,就是打了可卡因;
如果男人狂骂你,就是醉的不轻;
如果男人暴揍你,还打掉你的牙,那就一切正常。」
从这个总结,可以看出派莉那时候的婚姻也不幸福。
于是,派莉和萨拉醉酒后,打电话调戏了看门大叔。
她们只是想把男人对女人的遭遇原封不动的发泄到男人身上,
没有考虑后果,也没有周密计划。
但就是这个电话,两人惹上了麻烦。
萨拉丈夫最后知道是妻子打的电话,并认定她是妓女,
猜测她在外一定和多少男人睡过,肚子里的孩子也是别人的野种。
这对于伊朗一个女性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通奸,在伊朗不仅是道德上的审判,更是法律上的重罪,剁手、鞭刑、石刑至今仍被保留。
对人生已经心灰意冷的萨拉,终于带着她纯洁的翅膀,跳楼自杀了……
可悲如萨拉。
她只是想要丈夫的同意书,最后却被误会;
她想要自由,最后却赔上了性命。
如果说萨拉被生活牵着走,那另一个女人就是玩弄生活的人。
冬雅是外表看似柔弱,内心却憋着一个黑暗计划。
一天晚上,她打扮的非常性感走进了夜店。
在人群中,她一眼看上了年轻的乐手,在酒精的催化下,两人在洗手间发生了关系。
第二天,冬雅把年轻乐手约出来,并告诉他:你破坏了我的处女膜。
但是下周她即将结婚,未婚夫又特别在意她的处女之身。
所以,如果不想被他未婚夫杀死的话,就掏钱给她修复。
在伊朗,处女膜修复并不是一件能搬上台面的事情。
两人只能悄悄地在私下解决,而且只能选择到黑诊所医治。
「人上午来,下午就可以走」
但是医治费用需要三百万里亚尔,折合人民币才四百多块的手术费。
只是仅仅400就让年轻乐手望尘莫及。
冬雅很绝望,但在德黑兰,像她这样愁苦的女子,根本不会被人留意到。
这不仅是因为她们都面带希黑纱,露不出表情,
也是因为伊朗女性的苦难实在太过平常了,并不值得怜悯。
但是派莉的出现,帮冬雅和乐手解决了这个尴尬境地。
她帮乐手在银行贷了一笔钱,终于可以给冬雅修复处女膜了。
可是最后,拿到钱的乐手买通了假护照出国另寻出路了……
可笑吧,可悲吧,本来指望有人来为处女膜埋单,最后也只不过是空欢喜一场。
伊朗男人终究是以自我为中心,女人在他们面前也只是生育工具而已。
《德黑兰禁忌》中三个女性,三个通往相似结局的命运,在同一个时刻心灰意冷。
在这个充满禁忌的父权国度,到处是性别歧视、虚伪作假、滥权渎职。
女人就是男性的私人财产。
想自由却被现实羁绊,想独立却被社会挟持,想依靠却被人随手抛弃,任由男人蹂躏却得不到公平待遇。
这就是伊朗女人最现实的生活状态。
今年年初《大世界》上映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困惑不解,这样一部现实主义的片子,又没有吸血鬼、龟派气功和三重梦境来回穿梭,拍成动画的意义何在呢?
其实这也是现实比电影更魔幻的一个明证。
因为有些东西,是不能直愣愣地瞎拍的。
这不,来自伊朗的一部“成人动画”也是类似的情况。
它甚至连剧情架构的方式都跟《大世界》有相似之处:
几个本来没有关系的人,因为一起事件,命运交织在了一起。
他们之中大多是在社会底层挣扎的边缘人,妓女、穷音乐家、准备把自己卖到迪拜去的年轻女孩,顶多,也就是被当做生育工具的家庭妇女……
他们有的是为了钱,有的是为了自由,为了逃离命运的枷锁,想要努力去追寻些什么。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悲剧的境地。
钱啊,自由啊,这些东西也许确实存在,但显然不是为他们而准备的。而在掌权者的眼里,他们的努力也许不过是小丑在跳梁而已。
片中一个不算重要的配角,在垃圾桶旁砸死了一只猫,然后丢了进去,嘀咕道:“我要是你就好了”。
或许死对他来说都算幸运了。
本片是伊朗导演阿里·苏赞德的处女作,第一部作品就这么刚烈,可见对社会的种种不公,他已经憋了太久,被那所谓的“禁忌”压抑到了爆发边缘。
究竟什么是“德黑兰的禁忌”呢?
还记得本·阿弗莱克导演的,获得了2012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逃离德黑兰》吗?
电影的背景是1979年的真实历史,当时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推翻亲美的国王,把老美赶出国境,恢复伊斯兰禁律。
后来伊朗的社会环境一直十分森严,伊斯兰政教合一的社会形态之下,许多事情都成了禁忌,许多话不能说,许多事不能做,整个社会噤若寒蝉,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暗中涌动……
这些我们在阿斯哈·法哈蒂等伊朗导演的电影中,都不难看到。
伊斯兰教义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要求绝对的纯洁。
首当其冲便是性,是女人。
在动画开头的一段车载广播里,一个男人这样宣扬道:
“全能的神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创造了女人的鼻子,使其完美搭配头巾的佩戴。”
女人的贞洁是她们唯一的立足之处。
在公共场合男女公然牵手,会被警察抓起来;未婚少女倘若被发现不是处女身,就有可能被活活打死;一个女人在路上被强奸,法庭会给她两个选择:要么嫁给强奸犯,要么终身监禁。
女人没什么活头,除了嫁一个丈夫,然后俯首帖耳地服侍他。你还得祈祷,你嫁的是个好丈夫。
这不,片子的女主角便是个眼光不行的女人。嫁了男人,有了儿子,结果男人进去了。
没了经济来源,没了社会地位,整部电影下来连名字都没有的她,因为在牢里的丈夫不肯在离婚协议上签字,于是没有半点翻身的机会。
为了生存,她只好当上妓女,带着儿子出门接客。
在德黑兰所有的禁忌里,这恐怕是最糟糕的一个了。后来的剧情告诉我们,女人只是打电话找男人聊个骚,她的房子都会被“道德警察”放火烧掉。
导演找到了这样一个最不纯洁的女人,从她的视线看出去,表面的纯洁之下,全是最为肮脏的明码标价。
她的丈夫明明是死刑犯,却花了两千万,变成了终身监禁。据他所说,只要妻子再给他弄来一千万,他就能无罪释放了。
三千万,可以说是最昂贵的纯洁了——死刑犯的命。
如果动画世界里的货币是伊朗里亚尔的话,那么折算过来,居然只有6000人民币。
不堪忍受这种命运,女主角去了不知道多少趟法院,想让法官在一纸离婚协议签字。但是没有丈夫的许可,这根本不可能。
除非,除非法官的心情好。
于是她成了大胡子胖法官的情妇。
这位法官大人的纯洁又值多少钱呢?
答案是,一套公寓,外加每个月母子俩的补贴,以及一张迟迟签不下来的离婚协议书……
故事的第二条线,是一个还在念书的音乐系学生,巴巴克。
跟许多涉世未深的文青一样,巴巴克只想做自己喜欢的那种前卫音乐,对歌厅的低俗摇摆乐不屑一顾。
因此,他穷得响叮当。
穷是穷,毕竟是搞音乐的,该浪的时候还是得浪起来,于是他在夜店里把一个少女给上了。
第二天,少女打电话来告诉他,她就要结婚了。
少女要巴巴克想办法,把自己的处女膜给弄回来,不然的话等未婚夫发现自己不是处女,他俩都得玩儿完。
几番折腾,巴巴克终于在一家脏不拉几的地下诊所里找到了能做这个手术,又不需要父母签字的黑医生,价格是300万。
少女的贞洁,300万。
影片中的最后一个出场的,是一位文学系毕业,一心想当个老师,最近刚刚查出来怀孕的家庭主妇莎拉。她的丈夫是位银行职员,体面的职业。
因为搬进了法官的公寓里,我们的女主角得以跟银行职员一家子在同一个小区生活。
她对他们说自己是个急诊室护士,所以经常出门上夜班,还拜托莎拉代为看管自己的儿子。
这两个女人有时会谈谈心,女主角说她羡慕莎拉,有稳定美满的家庭,莎拉听了只说:“待在家里太无聊了,你无法想象的无聊”。
她的丈夫不让她出去工作,而没有丈夫的批准,任何一家公司都不会要她。
她也有她的不幸,到现在已经流产两次了,所以一家人都很紧张。
影片中出现了好几次诸如飞翔的鸟群、被困在电线杆上的风筝的意象,其实不止是莎拉,要修复处女摸的少女、试图离婚不成的妓女,大家都是一样的。
连活下来都不容易,还谈什么自由呢?
动画里的三个女人和一个男人面临着各自痛苦而无解的命运,慢慢交织到一起,然后造成了更加痛苦更加无解的结果。
中间发生的,导致悲剧结局的事件,简直微不足道到了无聊可笑的地步。
可正是这样一件小事,让一切集体走向崩塌。仿佛在告诉世人,发生了什么根本不重要,只要你身在其中,早晚会变成这样。
因为在他们的这些故事背后,是整个社会持续性的荒谬不经。
有一次莎拉问女主角,你了解毒品吗?要如何鉴别男人吸食的是什么毒品呢?
当了这么多年妓女,能不了解吗?于是她说:
“抽你的老公一耳光,要是他没反应就是吸了鸦片,要是他笑了就是大麻,要是他一蹦三尺就是哈希什,如果吸的是冰毒那就命不久矣,可卡因的话会吻到你窒息,要是他骂你那就只是喝醉了而已,但如果他把你打到牙齿脱落,说明他一切正常。”
没错,如果他把你打到牙齿脱落,则说明一切正常。
动画的影像在处理上比较特殊,先让真人表演,再把拍出来的影像素材后期处理成动画效果。
因此质感比一般的动画要流畅得多,色彩也更丰富,观看的过程中时不时会忘了自己在看动画。这种效果似乎颇有一点讽刺意味。
一只黑猫被摔死了,妓女的儿子在路边的墙缝里捡到了一只新生的白猫,带回家去,放到了沙发上。
一只小白猫的出现,很容易被解读成希望的种子。
另一处出现白色,是在女主角第一次搬进法官送的大房子时兴奋的言语里:
“我要买一张白色的床,什么东西我都要白的,床上用品什么的,都要白的,我要装厚窗帘,又白又漂亮的那种……”
尽管已经是个熟练的妓女了,丰乳肥臀地住在恩客施舍的大房子里,她还是渴望着纯洁的。
文/ mr.pink
看完了很压抑的一部片子,电影的整个基调都是偏暗色的。在宗教至上男权至上的伊朗,三位身份迥异的女性彼此独立而又相交的故事。
一位是因为丈夫吸毒入狱而独自照顾不会说话的年幼儿子,靠卖身撑起自己的生活。一位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厌倦了乏味的家庭主妇身份,不断四处求职想走出去,但性格怯弱的她在那样的社会注定无法自由。一位青春靓丽的女性,初登场是酒吧里的摇曳身姿,不由得让人眼前一亮---在处处收到宗教束缚的社会也会有自由情感的释放嘛,然而短暂的欢愉后现实却依旧残酷,围绕着做处女膜修补术的筹钱问题展开了一系列故事。
一直对阿拉伯国家没什么好感,听闻那里是男性的天堂,权利很大,三妻四妾为所欲为,觉得活在那里的女性实在可怜,可是在这部电影里三次提到“逃离这个地方”,两次都是男性。宗教真的是一个很可怕的存在呀……
看似德高望重的大法官却以权谋私,包养情妇;看似好好先生的丈夫却以妻子怀孕为由去嫖娼;看似自甘堕落以卖身为生却是个内心善良的负责任的好母亲……不过最令我吃惊的真的要属看似怯弱的时候Sara竟然会为了自由为了工作去办假证明做堕胎。
最后的结局是人们口中最不堪的妓女似乎是三位女性中活的最好的,她对披着神圣宗教外衣下的丑恶社会看的很透,对男权社会中男性的虚伪也认得很清,社会如此唯有强悍。就借用她的话来总结吧,what a world!
看这部片子,是因为英语作业要求。因为对一带一路英语感兴趣,然后学完伊朗这个国家时,老师推荐我们看这部片子。我只看了一次,因为英语还不算特别好,偶尔才有中文字幕,大部分都是英文台词,所以整体没有看得很明白,但也大致明白了。在这部片子里面,有那个以出卖自己身体谋生的妇女,有那个表面过得幸福但实际内心挣扎的女生,还有那个从始至终都没说过话,一直用眼神跟我们交流的男孩。这部影片的一些细节可以透露出,这个地方,对于性这一方面,有很多禁忌,譬如,在大街上,男女牵手都会被警察抓,有性生活也会被抓,他们对女性的贞洁有着奇怪的理解,女性生活在那里,压抑,难以生长。男人也被压抑天性,那个Sara的公公,表面是忠诚的国家信徒,实际暗戳戳地偷看不雅视频,整个影片看下来,每个人都是可怜人……但是看完影片的后几天,我就去做了一个伊朗的旅游ppt,我看见很多游记感想都是称赞这个国家,勇敢,热情。或许我们很多时候看到的都是片面,一切事物都是矛盾体,伊朗也是。正所谓“越禁忌越美丽”。
摸鱼的间隙看完了一部很压抑的电影《德黑兰禁忌》,电影的整个基调都是偏暗色的,甚至因为太过直白敏感,视觉上运用了转描的技术,最终以动画风格呈现给观众。
想要写这部电影,不是说故事有多么的出人意料,令人啧啧鼓掌;也不是有多么出彩的技巧,让人感叹科技的进步。想要写它,仅仅是因为它只有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个关于人自身的故事。
联想到《使女的故事》里所说:把你的女儿培养成一个女权主义,而她却始终在等待男人的拯救。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身为女性,我们应当为自己争取权利。而我也希望,所有女生都能抽出两个小时的时间,认真的去看完这部电影。
《德黑兰禁忌》的背景设定,是在宗教至上男权至上的伊朗,故事很简单,讲述三位身份迥异的女性彼此独立而又相交的故事。
连活下来都不容易,还谈什么自由呢?
一位是因为丈夫吸毒入狱而独自照顾不会说话的年幼儿子,靠卖身撑起自己的生活。一位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厌倦了乏味的家庭主妇身份,不断四处求职想走出去,但性格怯弱的她在那样的社会注定无法自由。一位青春靓丽的女性,初登场是酒吧里的摇曳身姿,不由得让人眼前一亮。
动画里的三个女人和一个男人面临着各自痛苦而无解的命运,慢慢交织到一起,然后造成了更加痛苦更加无解的结果。
中间发生的,导致悲剧结局的事件,简直微不足道到了无聊可笑的地步。因为在他们的这些故事背后,是整个社会持续性的荒谬不经。
有一次莎拉问女主角,你了解毒品吗?要如何鉴别男人吸食的是什么毒品呢?当了这么多年妓女,能不了解吗?于是她说:
“抽你的老公一耳光,要是他没反应就是吸了鸦片,要是他笑了就是大麻,要是他一蹦三尺就是哈希什,如果吸的是冰毒那就命不久矣,可卡因的话会吻到你窒息,要是他骂你那就只是喝醉了而已,但如果他把你打到牙齿脱落,说明他一切正常。”
没错,如果他把你打到牙齿脱落,则说明一切正常。
可正是这样一件小事,让一切集体走向崩塌。仿佛在告诉世人,发生了什么根本不重要,只要你身在其中,早晚会变成这样。
钱啊,自由啊,这些东西也许确实存在,但显然不是为他们而准备的。而在掌权者的眼里,他们的努力也许不过是小丑在跳梁而已。
片中一个不算重要的配角,在垃圾桶旁砸死了一只猫,然后丢了进去,嘀咕道:“我要是你就好了”。
或许死对他来说都算幸运了。
影片中出现了好几次诸如飞翔的鸟群、被困在电线杆上的风筝的意象,其实不止是莎拉,要修复处女摸的少女、试图离婚不成的妓女,大家都是一样的。
最后的结局是人们口中最不堪的妓女似乎是三位女性中活的最好的,她对披着神圣宗教外衣下的丑恶社会看的很透,对男权社会中男性的虚伪也认得很清,社会如此唯有强悍。就借用她的话来总结吧,what a world!
本文首发巴塞电影
6月8日上映的印度电影《厕所英雄》用一场真爱掀起的“厕所革命”,折射反应了印度社会对女性的歧视。
但是相对于来自男权、宗教的压迫,女性将自身作为男性附庸,把顺从、隐忍、讨好男权作为本分的麻木,则更加令人痛心。
《厕所英雄》中,贾耶和凯沙夫携手作战,以“厕所问题”为突破口向传统观念发起挑战,最终帮印度6亿女性争取到了改善生活现状的机会。
与贾耶相比,这部电影中的三位女性却远不如她幸运。
2017年5月,由德国和奥地利联合拍摄制作的《德黑兰禁忌》在戛纳电影节公映,讲述了3位伊朗女性在生活的沼泽中挣扎求生的暗黑命运。
伊朗女人给人的印象,就是从头到脚都裹在深色的头巾和长袍下,只露出眼睛和一双手。信奉穆斯林的伊朗人认为,女人的长相不能被人看到,穿长袍佩戴头巾已经被列入法典。
《德黑兰禁忌》中,开篇就说“全能的神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创造了女人的鼻子,使其完美搭配头巾的佩戴”,这种满是讽刺叙述事实的表现方式,正是这部电影的基调所在。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德黑兰似乎总跟“阴影”、“压迫”联系在一起。政教合一的伊朗用种种极端的形式来维护伊斯兰的纯洁,女性长年生活在束缚、压迫之中。
《德黑兰禁忌》便是3个女人的“逃亡之路”。
导演在角色设定上,选择了未婚、已婚、将离婚三个不同身份的女性,以点带面,呈现了德黑兰女性的现实状况。
未婚女子冬娅在夜总会与不得志的音乐人巴巴克一夜意乱情迷后,失去了“处子”之身。冬娅告诉巴巴克,自己几天后将举行婚礼,如果事情暴露,两个人都可能会被施以绞刑。
但是在公立医院做处女膜修复手术,不仅费用高达60万图曼(注:图曼不是伊朗官方货币,只是生活中一种通用的计算单位,一图曼=10里亚尔),最重要的是需要法医鉴定、女方父母的签字。
“官方”的路走不通只能走黑市,他们先是找到了一种“人造处女膜”,并用“中国造”黑了中国一把。但是因为这种产品没办法解决“落红”问题,冬娅和巴巴克经人介绍找到了一家据说“技艺精湛”的黑诊所,却又被300万里亚尔的手术费难住了。
已婚少妇萨拉确诊怀孕,婆婆欣喜非常,她却闷闷不乐。
受过高等教育的萨拉不想被困在家庭中,被生儿育女、操持家务支配一生。她想要出去工作,用另一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经过面试,萨拉被顺利录取,却被告知必须拿到丈夫的签字,否则就不能正式入职。
派莉是一位单身母亲,两年前丈夫入狱后她提出离婚,因为拿不到丈夫的签字,18个月内她在监狱和法院之间来回奔波无数次,都被法官以“文件不全”拒绝。
派莉带着一个不会说话幼子,因生活所迫做起了“皮肉”生意。
她出场的时候显然已经是“行业熟手”,连儿子都已经习以为常,派莉在副驾驶为客户工作,儿子就在汽车后座嚼着口香糖。
冬娅、萨拉、派莉都在“逃”。
冬娅想要逃离的是这个国家,所以她称自己是处女,想通过人贩子的渠道去迪拜。与巴巴克的一夜狂欢,或许只是她设下的“局”,没钱没依靠,只能“讹”一个处女膜修复手术,最终却幻梦一场,依旧被困在原地。
萨拉想要逃离的是看似夫妻恩爱、婆媳和睦,实则连吃饭时先上哪道菜都无法做主的家庭。为此她不惜两次堕胎,但一个酒醉后的电话,便将她的人生彻底击碎,梦想的翅膀无法让她自由飞翔,反而让她重重坠地,跌得粉身碎骨。
派莉想要逃离的是已经腐烂的曾经。照片中的“幸福”是连儿子都不想面对的假象,“吸了毒磕了药才会笑、才会吻你,把你牙齿打掉就是一切正常”才是事实。
三个女人中,最单纯的显然是萨拉,她还相信丈夫的“爱”,相信世界上有好男人,最后将她逼到绝境的,恰恰是她曾经相信的。
派莉则看得最透,她说“世界上有两种男人不能相信,第一种和第二种,不过两种没有区别”。
冬娅介于萨拉和派莉之间,她将希望寄予“没有爱情,但或许会为了自保承担责任”,但是事实证明,这也是妄想。
司汤达曾经用“红与黑”构建了一个“梦想与现实”的悲剧世界,《德黑兰禁忌》中也是两种色彩的对比。
海报“红与黑”、“开放与守旧”的对比,就像是影片中的男人和女人。
派莉、冬娅和萨拉虽然身份不同,各有烦恼,却彼此相扶。在这个96分钟的暗黑世界中,真正怜惜、同情女人的只有女人。
电影中的男人有的只是道貌岸然和卑劣无耻两种面孔。
出租车司机一边让派莉为自己服务,一边因为女儿和恋人牵手而暴跳如雷。
代表法律的法官以为派莉在离婚申请上签字为由,要挟她做自己的情妇,并且大玩SM。
萨拉的“好丈夫”背着她去召妓,却因为一个电话就能将怀孕的妻子赶出家门。
她的公公看电视上的艳舞看得眉飞色舞,在有人进来的瞬间切换成新闻。
学生宿舍上明令禁止不允许女人入内,巴巴克的同学却屡屡违禁将女人带进去寻欢作乐。
监狱的狱警跟毒贩是熟人,被强奸的女人只能跟强奸犯结婚或者被监禁……
原来,所谓的“禁令法典”只有对女人才有用,道德法律在男人这里都是形同虚无。
派莉那个不会说话的儿子,在影片中大多时候是一个旁观者的姿态。
他看到过父亲的暴力、看到过母亲的不堪、看到过萨拉的绝望、看到过老头儿的猥琐、看到过老太太的残忍,也看到过同龄人偷窥女人打手枪的场面。
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将套子灌满水,然后从楼顶扔下去,听楼下被水袋砸中的人怒吼“狗娘养的”!
还有什么比“装满的套子”更能形象隐喻男人及他们的欲望的吗?
男权社会,就是无数男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用法律、宗教冠冕堂皇做借口构建的利我空间,看是为了维护“纯洁、传统”,实则腐臭难闻,只配一句“狗娘养的”。
但是,这个孩子将来会如何?
影片中,他已经学会了下流手势,学会了无视母亲的受辱,学会了微笑看着同龄人偷窥……在不断的耳濡目染中,将来他或许会变得跟他见过的每个男人都一样。
也可能,会像懦弱、自私的巴巴克一样逃出德黑兰。
无论是哪一种,他的将来都还有“希望”都不会“差”,只有像冬娅、派莉、萨拉这样的女人,即使再努力再挣扎,最好的结局就是原地踏步,最坏的,便是万劫不复。
《德黑兰禁忌》中的“禁忌”,就是“女人为自己争取权力”吧,哪怕是最基本的尊重。
因为无法采用真人外景拍摄,《德黑兰禁忌》是在绿幕前拍摄再后期转动画。它采用的动画效果很像美图软件中的“水粉效果”,多阴影却两色分明。
一如电影中展现出来的那个世界。
出生于伊朗,并经历过伊朗大革命的导演阿里
.
苏赞德还兼任影片编剧,他就是一个“逃”出德黑兰的男人。
曾经有过的真实经历,让他影片中展现出来的“德黑兰”细致、真实而残酷。影片在烂番茄有95%
的新鲜度,这即是对电影的认可,但是不是同时也说明,“禁忌”并不止在德黑兰存在呢?
细思极恐,满心寒凉!
哎,这部电影看得我好压抑。在我们眼中,生而为人大家都是平等的(虽然现实中可能没做到,但至少观念上一直在提倡),但是在这部电影故事发生的地方,女性地位却这么低。男权社会,除了权力者每个人都身不由己,成年人竟然也要经过允许才能去做一些在我们看来普通的事,哎,人类的自由运动和平权运动,还是任重道远啊。
怀着很好奇的心理看的,印象中,德黑兰似乎总跟“阴影”、“压迫”联系在一起。政教合一的伊朗用种种极端的形式来维护伊斯兰的纯洁,女性长年生活在束缚、压迫之中。
电影选择了未婚、已婚、将离婚三个不同身份的女性,以点带面,呈现了德黑兰女性的现实状况。三个女人不同的命运,一个为了赚钱准备把自己卖去迪拜的伪处女,一个为了抚养孩子的单亲妓女妈妈,一个是向往自由把握自己命运的文艺女青年。
三个女人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伪处女最终梦断了,因此也葬送了一个拥有音乐家梦想的年轻人的梦想。单亲妓女妈妈反而成了最好的归宿,她被包养,同时还有能力去帮助别人,这讽刺意味让人唏嘘不已。文艺女青年,最终在绝望当中,嗑药自杀。
电影展示了德黑兰女性的悲惨遭遇,政治的黑暗,却不能帮他解决问题,只是借口一个地下商人的口,提出了解决方案,那就是通过幕后操作获取银行贷款,然后用贷款买一个护照,逃离德黑兰。可这个方法不能帮助绝大多数德黑兰女性摆脱困境。
剧情如《盲山》《天浴》般黑暗,她们因生活所迫不得不出卖身体,然而付出再多也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女主必须丈夫签字才能离婚,被迫成为法官的情妇,然而法官不止她一个情妇,甚至让她为朋友服务。萨拉仅仅想要去上班,但是遭到丈夫的拒绝。丈夫自己生活不检点,却怀疑妻子与他人有染。冬娅将第一次给了巴巴克,结果他抛下她自己跑了。18个月都办不下来的手续,法官马上就能搞定;怎么也进不去的学校,法官一通电话就能解决。女性努力再多,比不上男性的一句话。男性受到恶作剧就有权利烧了对方的房子,可是女性受到再大的伤害也无法维权。女性就像那只小猫,毫无尊严和人权,别人可以轻而易举夺走她的生命。男孩长大后,可能就成了吸毒的父亲,出轨的丈夫,滥用职权的法官,甚至非法交易的人贩子,继续压迫女性。这一切永远没有尽头。
【台北金馬影展展映】現實主義風格的伊朗女性題材動畫作品。真人影像轉手繪風動畫的畫面很棒,細膩而優美,讓人仿佛置身於德黑蘭街頭。展現了極度男權社會中的三個伊朗女人各自和男人可悲的關係,優雅而沉重地勾勒出伊朗社會制度的陰暗可怕、女性的卑微與年輕人對自由的嚮往。結尾戛然而止略有倉促感
除了主题上的价值以外,人物情感,事件推动,批评力度各方面都相当一般,三条线之间关系混乱,斧凿痕迹明显。真人转动画的技术与其说追求了某种在禁忌下表达的自由,不如说是成功转移了观众对于剧本羸弱的注意力而已。
每年似乎總有這麼一部轉描電影,無論劇本、聲音、敘事還是意象都足以達標年度最佳,卻唯獨在數位轉碼(Rotoscoping)這個本質上匪夷所思地爛到掉渣──例如,誰說轉描就不用顧慮打光了?
两百万欧元的预算做成这个样子,导演你好厉害!很好看,很压抑,很无奈。
不得不说这是大师之作,个人喜欢他胜过阿斯哈·法尔哈迪的作品,从故事到转场到配色都很棒,不要将它跟刘建的《大世界》比,一个是手绘动画一个是真人后期,就剧本而言比大世界丰富和扎实很多,德黑兰禁忌是讽刺的荒诞,大世界更多只是在玩情怀
照相馆的幕布,楼顶的猫,草莓味的水弹,摇滚的终结……罪恶之城德黑兰,适者生存
8.5分。想知道动画是不是先拍真人再后期的像《Waking Life》那样。整部电影都比较压抑,控诉伊朗社会男女不平等、女性尤其在性方面被剥削被控制。结尾很恨,如果换成真人电影是不是会更黑暗。蛮酷的,喜欢。09/02/2017
尽管对尺度有所准备,但还是被所展现的惊人力量折服。为片中女性的勇气,作为电影人的勇气喝彩。
三百万引发的伊朗版《大世界》。made in china还被黑。可惜三个女性人物角色,只有单身母亲是丰满的,利用法官交易、嗑药体验总结,左右逢源。其他人物桥段都有点猛下药,黑到死。相应之下的废戏不少,比如后备箱被查,只为了说明腐化可行贿。总之,很容易闻到中国独立电影的气息。
关于伊朗的过往,看看巴列维王朝时的开放,让我意识到,文明真的能不以战争方式而倒退。看来我们并不孤单。
这个世界很荒谬,人性也是。
听以前的一个伊朗同事说过,这种国外叫好的伊朗电影,和真实的伊朗“全景”其实没什么关系,只不过是符合了西方对伊朗的想象而已。不过自黑虽说有时候不是很负责,但总比严禁自黑还是要好得多。
近几年看过的最最黑暗电影……没有之一。。。女性在男权极权社会里到底是个怎样的存在??人类都要迈向星际文明了,这么愚昧落后冥顽不灵的性别歧视和压榨还要进行到什么时候方休?!!……里面的黑暗,无法令人直视。
白日躲在罩袍之下的女孩在闪烁的霓虹灯下自由舞动,夜晚身披大红风筝的母亲在布满天线的楼顶展翅高飞——德黑兰像一个现实的乌托邦,荒诞背后是一指就可戳破的假象。在这样一个群众对着绞刑架争相拍照的国度,如果男人都惊恐地逃离,身处底层的女人又能争取什么呢?这世界永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更魔幻。
或许是动画的缘故,电影情节格外紧凑,没什么浪费。女性物化的社会,往往和女性神圣化的社会是同一个社会。既想要女神,又想要婊子,要求人家老婆是荡妇,而自家老婆遵守三从四德,别人家老婆和自家老婆有什么联系性?对他们来讲确实没有联系性。不冷静的社会,很难产生智慧。
各种尺度好大,我以为伊朗拍的....
这哪是德黑兰禁忌,明明是德黑兰地狱。
在德黑兰,女性处处受限,结婚离婚找工作都要老公签字,性更是禁忌话题,一点点毁坏声誉的事情都能毁掉女人的一生。但正是在这里,顽强面对生活、大方互助的都是女人,胆小怕事欺软怕硬、动不动就以名声相威胁的都是男人。故事有点像爱情是狗娘之类的多线叙事,巧合有点多吧,不过影响不大,值得看
人-----穿着衣服的动物;钱------带着外套的长矛;教义----一所有欲望的遮羞布;裹挟着遮羞布的长矛能够让人变成任何一种动物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