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地理位置与极地气候使然,北欧人有自成一格的质气。比如很多瑞典人相信小精灵真的存在,必须和他们和平相处才能少灾少难诸事平安,斯堪地那维亚半岛的森林辽远苍鬱深密,想必激发他们诸多绮思狂想;而芬兰人一年一度的探戈大赛,舞蹈的热力与激情让寒带人尽情发洩,帮助他们度过永夜的黑暗与沮丧。这种冷与热微妙交织互为表裡的特质,或多或少也渗透进北欧的电影风格:即便内容张力十足,形式总也低调偏冷;再张扬疯狂的戏剧,彷彿都由节制有度的形式承载驾驭。冰岛电影《树下惊魂》(Under the Tree)恰正好符合“形式冷内容热”的北欧风。
《树下惊魂》的主要角色是三对夫妻,年龄分配跨越老中青三代,展现冰岛中产社会切片的微型缩影。六个人都是有礼貌、爱整洁、守规矩的中产阶级,描摹的是再平常不过的人际关係:夫妻、父母、亲子、邻居,却因为冷淡、悲伤、偏心、怀疑等等情绪心境让关係质变。面临家内风暴与邻里不合的人际危机,如何妥善处理是关键所在,偏偏有人却固执的只相信自己的直觉与偏见,加上一连串巧合意外,终究扭曲成互伤互杀的凶手,酿成无可挽救的悲剧。
贯串全片著墨最深的是夫妻关係。当年轻夫妻情感趋于冷淡,丈夫被怀疑旧情难了有外遇,妻子恨毒了枕边人,採取焦土政策,断然切除一切沟通管道,只把孩子视作完全属于自己的财产,作为惩罚丈夫的武器。精准深刻的台词直入现代婚姻的核心难题:“孩子有权同时爱父母,即便父母已经不再相爱。”当婚姻触礁,有多少父母只想到自己的创伤与恨,却忘了对孩子的责任与爱。自以为义正辞严,浪费过多时间争执吵闹,却忽略了受伤最重、最脆弱的其实是孩子;为了舔自己的伤口,忘记最重要的亲情。老夫对老妻因为悲伤而阴晴不定的情绪阻滞则包容得多,以不断劳动并参与合唱抒发抑鬱之情。只是古典音乐无法让其老妻从伤逝中超脱,也没能让他躲过最后的人为悲剧。多令人歎息,片中女性相比于男性显得较不理性,少妇只想报复丈夫,老母陷溺在丧子之哀,不可收拾的恨意,难以控制的情绪,一直射出刀剑伤害身边至亲,甚至殃及邻居,把所有人捲入暴力杀人的悲剧。全片不断穿插自然风景,放送美好乐音,那些庭树、绿叶、阳光、清风,优雅的古典乐,大气的合唱,彷彿变成一个个讽刺的回音:多少人即便亲炙再多自然与艺术的洗礼,也无法超拔出自毁毁人、自伤伤人的悲剧。
呼应同个制作团队前作《羊男的冰岛冒险》(Rams/Hrútar)的主题,《树下惊魂》也是一部“我们来互相伤害”的电影,导演/编剧古纳席古德森(Hafsteinn Gunnar Sigurðsson)应该是悲观的观察者,看透人类各种关係中的疯狂与虚妄,明白救赎实难的宿命,但是在他冷静节制的镜头中却又透露著一丝丝悲悯,让人在幽默背后看到理解与包容。最令人颤慄的是剧中人都是再平常不过的父母、夫妻、邻居,如果我们学不会控制,不习惯遗忘,他们可能是你,可能是我,可能是他。
北国夏日入夜后,永昼的暮光模糊昏黄,充满躁动不安,人因悲伤而忧鬱而扭曲了性情,因多疑妄想而失去控制,终究以暴虐发洩怨恨。人类的愚昧与愚行,从北极到南极没有太大差别。
文 | 高洋
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中我们将首次设立「午夜场」单元,就是想极力让广大影迷在四月北京春风沉醉的夜晚看片看到酣畅淋漓!胆大的自己可以看,但因散场较晚,还是建议携带好你的小伙伴哦~
曾经执导过《摇滚芭比》、《兔子洞》的约翰·卡梅隆·米切尔在2017年带着新作《派对搭讪秘诀》亮相戛纳,影片根据尼尔·盖曼同名短篇小说改编,故事发生在70年代后期的伦敦郊区。这个国家的每一个少年都想成为一个朋克,听到当地的朋克女王正在举行派对,恩也去参加了。在那里,他遇到神秘的赞,一见钟情,事实上她们是来自另一个星系的外星人……作为一部青春片,朋克、科幻元素的加入使得影片显得怪诞、诡异却又妙趣横生。
《屏住呼吸》是一部小成本的恐怖片,制作费用仅仅花了1000万美元,在2016年上映后,一举拿下1.52亿美元的高票房,并获得国内外影评人的好评,可谓口碑票房双丰收。
影片讲述了一个三人盗窃团队,将一位因车祸失去女儿并获得可观赔偿金的失明退伍老兵作为目标,试图通过闯入房子寻找到那笔赔偿金,可是屋子里的情况远没有他们设想的那么简单,在这里他们又发现了第五个人……封闭的环境中,黑暗里的绿色灯光,影影绰绰的存在都使得整个空间充满不安和诡异。
少量的对白与老兵盲人对声音的嫉妒敏感构成影片叙事的推动力,出色的氛围营造让你在影院里切身体验一出密室逃脱的恐怖游戏。
同样作为一部密室逃脱系的惊悚片《10×10》,导演苏西·尤因在女性形象塑造上一反传统,女性不再是单纯的被动者与受害者,反倒是双方的斗争中极力占据主导地位。
刘易斯平日看来是个非常正常的男人,但是心里却藏着复仇的恶魔,他绑架了凯西,把她囚禁在家里10英尺×10英尺的囚室中。可是刘易斯未能想到自己差一点死在这个女人的手里,自己到底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复仇计划,还是引狼入室……影片紧张气氛制造得恰如其分,谋篇布局非常精彩,密室空间的设置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突出,男女主角的几场对手戏也让人大呼过瘾!
相比于好莱坞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能够生产出大量的恐怖片不令人吃惊,难的是如何满足观众在大量观影经验中养成的、且愈加挑剔的观影口味。2016年恐怖片爱好者则将目光投向了韩国,延尚昊的《釜山行》却获得了全世界的关注,在当时颇具话题性。
《首尔站》作为《釜山行》的前传,相对于后者而言更加黑暗,《釜山行》中导演还会对灾难过后的世界给予希望与美好,但是在《首尔站》中导演则是相当吝啬,反而是暴露出人性的黑暗面与对社会的嘲讽,即使在故事终结时还依旧将更多的暗黑意识留给观众。
日本著名鬼才导演园子温新作《东京吸血鬼酒店》也是一剂猛料,可以说是在他擅长的B级片领域里又一部金字塔顶尖之作。影片延续了园子温一贯的怪诞与鬼马,没有铺垫,一开场就是高潮,接下来就是各种刺激中枢神经的反转剧情。后半段在吸血鬼酒店里将近一个小时的牛鬼蛇神大乱斗比《林中小屋》还要精彩纷呈,想象力和成吨的血浆一块儿从大银幕浇下来。
不仅打斗戏,片子里的几段感情戏也是张力十足,小清新和重口味轮番上演,特别是夏帆和古藤ロレナ那轻轻一吻啊~ 比《暮光之城》还要纯情。这样的电影,不看午夜场,不看大银幕,更待何时?
广木隆一在“午夜场”的《她的人生没有错》中亮相。影片以援交女友希和父亲为主人公,讲述福岛地震事故发生后福岛人艰难的心理重建历程,所渗透出的情感确实十分温柔。在对女主日常生活的描述中,导演更让观者多了份理解与同情。
影片着重表现人物迷茫、彷徨的精神世界,整体风格鲜明,强调了散文化的叙事,并入选《电影旬报》2017年年度十佳。
R.L.斯坦所著的《鸡皮疙瘩》在90年代是美国家喻户晓的惊险小说系列,而电影《鸡皮疙瘩》就是在原著的基础上改编而成。作者R.L.斯坦的女儿汉娜与邻家男孩扎克在一次意外中,将斯坦书里奇幻而恐怖的生物带到了真实世界,为了避免这些数量巨大的怪物毁灭小镇,三人必须联合起来采取行动。
影片中将书中曾经出现过的怪物狼人、食人花、丧尸等角色都在电影中一一呈现,既保留了原著中的怪诞、神秘、恐怖风格之外,又增添了几分喜剧效果,将大家童年阴影中的各类恐怖元素完美还原于大银幕,堪称书迷与恐怖片影迷的狂欢。
来自北国冰岛的新作《树下惊魂》则将镜头聚焦于普通人之间的荒谬斗争,讲述了为了争夺女儿监护权的阿娣搬回父母家,卷入了一场围绕着一棵大树所开展的斗争的故事。
影片在接连发生的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件中揭示了中产阶级生活的真相。现实主义的基调杂糅喜剧和惊悚元素,最大化地表达了到对于现实的讽刺及人性黑暗面的揭示。
咳咳,深夜影院已布置好,
看好你身边的同伴哦!
“北京展映”活动将于4月6日至22日
在北京地区32家电影机构、高等院校举行
独家售票平台:淘票票
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策展宣传
中国电影资料馆团队 高洋
使劲儿把家长里短往悬疑惊悚带,实在太刻意了。一个家庭的女主人心理是否健康实在太重要了;男主人的爱不应该是一味地去妥协或者无视,有病得领着去治啊……
#Venice2017# 小夫妻恶战,老夫妻跟邻居互相坑,压到最后血浆那一下还是蛮给力,但是这片儿实在既小气又没什么亮点。加拿大导演诺曼·麦克拉伦早在1952年拍的短片《邻居》比这部深刻多了。
街坊恩仇录。不管是人烟稀少还是人满为患,都减弱不了他人即地狱的事实
论公寓住宅隔音问题和不删除前女友艳照视频的生命危害;扎车胎,毁盆栽,失踪猫咪,标本返礼,唱不下去的咏叹调,电锯轰鸣……逐渐蔓延升级的邻里恶意,各自生活的难言艰难,最后突如其来的血浆暴力有点生猛
所谓的刻意制造冲突吧,哪有这样处理邻里矛盾纠纷的,难怪会一步步升级成这样。把宠物做成动物标本放在人家门口这个真的是太病态了。
SIFF今年有,本来打算看,没想到新加坡航班上看掉了。简介里写的喜剧,看完简直要窒息。悬疑部分太简单,我一直在想那只猫突然出现就搞笑了。万万没想到是这样的结局……
精心织设的局如此收场,自毁得可惜了
北影节走出来后,大家聊剧情到底夸张不夸张,其实大部分监狱里的犯人身后,都有这样一个故事。
每月固定造人,房事成为任务;每晚分睡两头,同床只有异梦。丈夫偷看与前任的性爱视频,扣上笔记本,画面却显示在电脑屏。邻居要清除侵犯领土的古树,打碎监视器,爱犬却被制成标本。母亲沉浸丧子之痛几近疯癫,父亲在唱诗班空唱恍如枯木,妻子当众揭短,丈夫当众暴怒,锯掉的古树冷面看树下失控的人。
一棵树引发的血案?其实是低情商引发的血案。刻意营造的戾气,导演想讽刺西方中产阶级的意图就差写在脑门上了。冰岛这国家的人都有交流障碍症吗,我周围邻居还没有这么不会讲话的...
极其精彩,非常出色。老妇对丧子的悔恨转变为对世界的怨恨,牵起了这部戏。我倾向于这样读解,电影里确实存在一个可疑的魔鬼,那些暗地里推动剧情的莫名其妙的小事皆它所为。电影也完美地诠释了魔鬼是如何制造毁灭的。它不需要现身,只需要在恰当的时机给以一点微小的挑逗,随意扎破一个轮胎,随意放两个玩偶,随意抱走一只猫,剩下的只等凡人心里的怀疑和仇恨生根发芽,越滚越大就行了。根本上这部电影有一个隐秘的宗教内核,除了语焉不详的关键推动力,它的用光、空镜、构图、都暗示着宗教性。还有老头参加唱诗班的细节安排,在忏悔和赎罪上的意味很浓,当老头在排练中终于哑口不言,悲剧也就终于推向了高潮。
电影ok但故事本身真的无聊 如果point在于表现冰岛人民生活多么空虚没事做then I totally get it
中规中矩
狗有什么错,都是猫的错。
(冰)岛国的电影像这块土地一样寒冷。中年人的生活都是这么操蛋么。欧洲小国寡民的生活感觉有回到农业社会的倾向。《比海更深》
一对因男方出轨而导致冷战的小夫妻:二对因误解和沟通导致罅隙的邻居最终导致一场互相残杀的悲剧。解释中产阶级的自私,冷漠,荒诞。他们眼里“他人就是地狱”。全片沉闷的色彩,压抑的合声,缓慢的情节,冷漠的表演,用北欧的风格缓慢诉说了一个冰冷,压抑的故事。想起瑞典片《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短小精练,充满讽刺。不动声色的寒意令我联想到王小帅的《闯入者》。
#HKIFF# 冰岛邻里纠纷升级案。合唱的段落还是很(黑色)幽默的。
飞机上看的,觉得还不错
电影弥漫着一股吝气,这种情绪病真实的散漫在当代人的生活中啊,看似夸张,实则非常写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