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ntity :《银翼杀手2049》
实际上,identity这个话题总是与复制人(克隆人)的话题密不可分。无论是《银翼杀手2049》中的男主K,还是《月球》替身流中的男主,都是在意识到自己是复制人中的一员后思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同的是前者受到了巨大的来自一种identity虚无感的冲击,而后者则选择了通过主动逃离的方式来抗争。而本片中的女主在影片中后期发生了觉醒,从她片刻的拳打脚踢之中可见她一开始是无法接受自己是复制人的事实的,开始咒骂可悲的科技伦理,而后冷静下来的她实际上正是突破了克隆人固有的“人性”的局限性,向一向被视为真正的人类才具有的标志——理性 过渡。尽管求生本能是所有生命体的普遍,更是最基本的特征。然而,求生也是择手段的,从愤怒向思考的转变才是本片最大的亮 点。
密室:
毫无疑问,密室这个再明显不过的道具/载体为本片内核的呈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支点。与一般意义上的逃离密室作为终点不同,本片另辟蹊径选择了另一种“逃离”,即再次进入休眠状态。而从物理层面上逃离密室的手段,和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元素所提供的智能层面上的手段,分别代表着感性的逃离与理性的逃离两种目的相同,但本质迥异的方式。借助AI医疗管家这种象征绝对理性与绝对冷静的配置,密室对于人本身正常情感的剥削性与压迫性得到凸显。
记忆转移(嫁接?):
说实话,观影过程中,我一开始始终没有往记忆转接方面去联想。虽然片中多次有记忆闪回等类似的处理手法,但我都略失敏锐地把它们一概归位由略微缺氧环境下所客观造成的人体大脑机能下降所造成的精神失常来处理。事实上,随着影片推进,一系列的事实矛盾得以涌现与众口不一现象的出现,便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着存在记忆转接(与conspiracy)的痕迹。
星际殖民:
Conspiracy :
谈到conspiracy,相信这也是众多以星际殖民为题材的科幻作品所运用熟稔的处理手法。类似的以自身作为直接或间接实验对象的还有《Just like a dog》,
科技伦理/复制人(克隆人):
这个好像没什么好评价的。
比较:《Voyagers》
《黄金原野》
《Passengers》
我觉得《黄金原野》这部作品可以单独拎出来说一下?
看完这部《氧气危机》,并没有觉得多么惊艳,这部冷门科幻片其实并不是太空版《活埋》那么夸张。
影片一开始就是压抑的黑暗环境,女主在狭小的休眠舱内挣脱纳米茧的束缚,好不容易挣脱开来,却被舱内的人工智能告知氧气含量仅有35%,此时女主的心情绝望到低谷。
女主甚至不记得自己是谁了,其实影片前半部分很大手笔用在了女主向人工智能询问身世的方面。
还有一点,影片中有多个闪回画面出现过白色小老鼠,片头、中间部分以及女主的回忆中均有出现,我想小白鼠不仅是想表达小白鼠足女主的职业(好像是低温学学家)的实验对象,还想表达女主在压抑的空间内就像一只奄奄一息,“躺"以待毙的小白鼠吧。
后来女主得知自己是克隆人莉兹后,好像也释怀了许多,她身处太空,她身旁也有上万个休眠舱,这都是克隆人的聚集地。
最后,女主把一个仪器戴在了头上,氧气慢慢耗尽,女主吩咐人工智能帮自己打了镇定剂后,人工智能慢慢用纳米茧把女主包裹好,进入了休眠状态。
这部《氧气危机》并没有把太多手笔聚焦在“氧气、危机”这一主题上,更多的是把“幽闭空间恐惧"描述得具体,本片并没有说太空版《活埋》那么夸张,本片在小成本科幻惊悚片中值得一看。
可以说,《氧气危机》这部片子比起恐怖,更多的是科幻、惊悚、压抑和幽闭恐惧,本片确实值得一品!
法国导演亚历山大·阿嘉以大尺度血腥暴力题材奠定其江湖地位,看过《高压电》《隔山有眼》的影迷会有同感。之后他获得机会进军好莱坞拍片,继续发挥他的“嗜血”本色,上一部《巨鳄风暴》也令大陆观众有幸目睹了他的看家本领。没想到他在好莱坞溜了一圈后回归拍摄法语片,更没想到的是这次放弃高成本大制作,竟然是一部密室惊悚类型,令人大呼意外。
故事讲述一名年轻女子在低温舱中醒来,她不记得自己是谁,为何身在此处。由于氧气即将耗尽,她必须依靠人工智能的帮助恢复自己的记忆,以逃离这噩梦般的场景。场景和人物具有极简的意味:从头到尾就是女主角一个人被困在狭小的空间里,没有太多花哨的大场面,这种实验性的剧本关键在于悬疑感。前半段的悬念营造得相当漂亮,情节一直错误引导主人公和观众朝着复仇类型的方向去猜测。在她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对话里,她急躁不安的心态与后者冷淡刻板的回答,两者形成一种不断升级的紧张气氛,直至真相渐渐露出水面。
后半段揭秘情节之后的绷紧感立刻泄去不少,克隆人和太空殖民的构想跟好莱坞科幻大片相差无几,创意度有所打折。不过,仅仅将影片看作是太空版《活埋》的论断则有点过于粗暴,这更像是混合了《2001太空漫游》和《地心引力》表现元素的实验作品。由梅拉尼·罗兰一人独撑全场的表演相当有看头,这位曾出演过昆汀《无耻混蛋》而为影迷所熟悉的女演员在片中的表演令人难忘:仅依靠声音和脸部表情,准确演绎出困惑、紧张、愤怒、欣喜、恐惧、绝望等跨度极大而感染力强的角色。
意外地,故事情节像是疫情时代的投射,女主角回忆里闪过全身穿著隔离服的医护人员画面增强了这种联想:隔离的孤独感、生命垂危的绝望,以及面对不可知的未来,这种气氛令人陷入窒息的境地。如果记忆闪回的情节再节制一点,影片的节奏和质量会更令人满意。
故事的开始,一只小白鼠在浩大的迷宫里头游荡。
这是一场没有出口的寻觅,好像给了故事一个很好的预设。
随后,故事的女主出场,被困在一个“医疗舱”呢。
在这场“一个人”的表演里头,一开始有一点“活埋”的味道。
但随着故事的发展,好像有一点点的不一样。
女主通过为数不多的线索,努力寻找着生机。
但已经可以通过“官方通话”中的例行腔调感觉出——此事绝不简单。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在女主一点点挖掘出的线索里头,慢慢从一个普通的“医疗舱”蔓延到无限的宇宙。
不需要用宏大的“未来”场景,一样构建了一个关于“未来”的科幻。
故事最后揭开谜底,女主成功从“活埋”中找到出路,单纯从故事结构而言,也没有太多出乎意料的地方。
但巧妙就是巧妙在讲故事的手法。
女主以为的“全部世界”,只不过是人类万千“试验品”中的一个。这个思路放在人类自身好像也是一样的,或许我们,也只不过是“上帝”万千“试验品”中的一个罢了。
这样的想法不一定对,但有助于我们在人类发展的道路上保持谦卑。
最后,女主的觉醒还是蛮有趣的设定。
我对我们的人生了如指掌,虽然我从未经历。
《氧气危机》,一部可吹可弹的电影,喜欢的人可以给好口碑,不喜欢的人可以说闷,沉闷到看不下去。
是不是好片子呢?算是,最高可以到7分,美术还是可以的,故事的悬念推进也可以,伏笔的兑现也有。但全片没玩出新意,都是珠玉在前的创意混杂的故事。我看了一下短评,以下有书名号:活埋、太空运输、太空旅客、地心引力(我觉得勉强)、月球(克隆人概念,也勉强,我觉得讲克隆人伦理问题,更像逃出克隆岛),以上电影,都可以在这部片里看到影子。也就是编剧在有意无意弄个创意跨界,就成剧本了,当然悬念和反转还是很合理的,看不出大破绽。
以下内容有剧透。避雷请观后讨论。
~~~~~~华丽丽分割线~~~~~~~
既然可吹可弹,那说说优点:
①出现的悬念和反转可以。至少只一舱一人的情况下可以吸引人看下去。地球、太空、警察、政府、身份,亲情爱情,这些悬念和要素足够支撑片长。
②克隆人伦理问题,严肃话题性得到保证。
③抛出一只首次就能出迷宫的克隆白鼠理论,记忆即脑内化学成分在硬科幻方面撑住了。
④光影美术不错。有虚幻美感。
槽点来了,大多数基本属于导演和编剧的细节不够注重。缺点:
①人工智能太木呆,像豆瓣短评最高赞说的,坏掉的舱里有氧气的,判定输送到缺氧舱里很难吗?这不是轻易就能想到的办法吗?看来这个男siri没更新几代。
②太空舱能帮隔空定位扫描人体健康等程式,有自动成茧程式,却没有自动为人体插管的程式有点迷,更像是为了增加点点主角自己手动插管的痛感惊悚情节。难不成当初一万人都是手工插管,需要外人操作?这还是像21世纪初的人民医院啊。
③成型出现的白鼠好萌,不可怕ʚ(◜𖥦◝ )ɞ。
④太空船没外壳,看起来像一个螺旋大吊灯,不加外壳好吗,宇宙中那么多小陨石群,撞击总会有吧,或者加个五毛特效的光电罩罩也好。当然,编剧可以圆可以扯是有隐形的罩罩,但,编剧你就是不愿意编是么。当然也说了出发没多久就故障了,但是为太空旅行发明的超长途宇宙飞船没那么不严谨的吧。
好,优缺点说了,回到本文主题,如何再取巧一点让《氧气危机》更受欢迎或票房更高。
①卡司选角工作可以更好些。用名气更大颜值更高的女主,顿时吸引人了,毕竟是个单场景独角戏戏份那么重的电影。打个比方,就像看纯视觉不论音乐的mv,你喜欢看伍佰的还是蔡依林的。养眼的出名的肯定更能吸引观众,女主换珍妮弗劳伦斯,暮光女,寡姐,任意一个,整部片热度和养眼性话题性就出来了。比如寡姐的《皮囊之下》换个不知名女主演,还有那么多人关注吗? 好莱坞大牌请不来?那法国本土的碟中谍007双料女郎蕾雅赛杜也可以了吧。这样一换角,顿时就能热。
看,假如换女主,是不是感觉顿时真香↓
同理,男主戏份基本就等于客串的戏份,那就来个名气更大的男星也花不了什么大钱。同样增加热度和话题性。毕竟本片单场景已经很省钱了。
②转场镜头可以花更多心思,毕竟闪回和舱内的转场超级多而且贯穿整部电影,这里可以更加出彩更让人印象深刻。
③克隆人明白自己身份之后的那种崩溃和怨恨的情节不够震撼,拍得不够崩溃,窒息和歇斯底里可以更加大戏份,毕竟克隆人伦理这属于严肃话题,拍好了,可以成为经典。
以上,如果可以,麻烦点赞鼓励。
其实只是说一下我个人的看片思路和观后发散思考,可能是完全错误的,但我并不想二刷,甚至也不想去了解片子本来讲什么的了,也许n年后会重看吧 P.S.我看片时在吃饭,也有玩手机,总之十分不认真。
感觉就是人类其实是送了亚当和夏娃去新地球
理论上男主角的飞行科技和女主角的记忆转移复制技术就能够安全带人类到达新地球
男主角的飞行科技可以让他们安全顺利降落新地球
女主角的记忆转移复制技术能以最小体积带最多的人到达新地球
唯一难题就是怎么确保他们能够活着到新地球
猜想思路:1000个舱里所有的复制人都是男主角和女主角
就算在漫游途中大部分死亡,只要有1对活下来
男主角解决降落问题
女主用记忆转移复制技术复制创造出所有新居民
问题1:既然他们如此重要,为什么实行安乐死
因为本来就要死,出于人道主义;复制人数量够多;早死还能减少耗能,留给像女主这样的聪明人,还有一直问要不要注射镇定剂可能同理
问题2:所有复制人都是男主角和女主角的话,为什么女主找到那个就是男主
其实女主角只要筛选到男性随便一个都是男主角
另外影片里太空现实里出现四张脸,一个女主,一个男主,一个脸穿洞了,一个看不清,其余在人工智能屏幕里的全部有茧遮住
问题3:那么多舱有必要全是男主角和女主角吗?
没错,我这个思路就是保量不保质的
问题4:只带男主角和女主角,那如果遇到其他难题岂不是全部死光光
就是要侥幸心理至少有一对会活下来,反正也不知道会遇到什么,如果是要死光光的难题,那带一支x战警也会死光光啊
问题5:如果男主角复制人全部死光光
可能一,顺利到达,女主复制创造新居民;可能二,发生意外,女主复制人也死光光
可能三,发生意外,女主复制人爆发新技能解决,顺利到达,女主复制创造新居民
问题6:如果女主角复制人全部死光光
可能一,顺利到达,男主角复制人全员单身狗或者奇奇怪怪,然后死光光;可能二,发生意外,男主角复制人无法解决死光光
可能三,顺利到达,男主角复制人爆发新技能复制创造新居民
问题6:如果男女主角顺利到达,但记忆转移复制技术材料都没有了怎么办
生孩子呗
......
有意思的点
在影片里,还是女性“创造”人;
在女主看的影像资料里,本体在医院或开会时,里面的人都是戴口罩的,女主本体出生于2003年,也就是说到女主本体老时,可能新冠病毒还存在!
忘记片里有没有说他们为什么要去新地球
如果没有我就当新冠病毒引发的世纪末日,个人片名改为新冠危机
......
然后就是片子还可以,一般般好看
写完,再次说明这是个人的一些看片思路和观后发散思考,极可能完全错误
一个演员撑下了整场戏码,却并不觉得枯燥,厉害厉害!
曾经红火过的密闭空间独角戏电影放到现在来看,有点像近年流行到令人反感的桌面电影反转后的形态,只是不再由观众注视屏幕,而是由屏幕注视观众。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些保守了,走向“扎实”的阿嘉正在失去那些本属于他自己的珍贵特质。
作为纯法国制作的小成本电影完成度非常高;恐怖气氛在前两幕非常足,第三幕转为纯科幻被科幻影迷骂惨觉得俗,但恐怖影迷爽到了;Melanie在基本所有镜头怼脸甚至怼眼球的情况下演的超级好,重新营业❤️了;某蒙太奇和某转圈拍摄镜头很亮;最大的问题就是闪回太多,剧本并不是《降临》一样时间非线性,也不是《星际穿越》一样有五维空间,照着《地心引力》拍就完了,中间老鼠+转转草闪回没必要…老鼠可以留一部分,转转草可以都删了
这人工智能设计的太反人类了,毕竟这最后给出的解决方法很简单,只是从其他损坏的低温仓中调度氧气就行了,这大概是科幻电影中最蠢的人工智能了
还OK啊,上半段科幻《活埋》新壶装旧酒,后面的克隆概念稍有惊喜吧,节奏也还不错,低成本拍成这样不算惊艳但也说得过去
莫名看到了开篇就猜到了结尾… 硬着头皮看下去😓
搁在奈飞的那些网大科幻片里,这部的完成度算是出类拔萃了,密闭空间执行的很彻底,阿嘉导演的节奏感一如既往的稳,至于故事本身,情节一路反转解开真相之后,也就那么回事了。
3.5星。《太空运输》版《活埋》
就很史蒂芬金的故事,身处危险之中不忘深入记忆自我剖析,不如《活埋》的极致也不如《月球》的极简,其实差不多拍个短片就行了,整到100分钟确实总让人走神,而阿加标志性的血腥场面和极具紧张感的氛围营造都荡然无存。
活埋+地心引力+月球……科幻感做得还是不错的,女主角不容易,闪回太多了,挺影响观感和气氛
一如导演前作《巨鳄风暴》一般,在一片叫骂声中,我不以为意。目前诟病该片的说辞中不乏因本片有太多别的影片的影子而直接断定本片陈陈相因的言论。确实,《活埋》、《罪人》、《127小时》、《饥饿》、《地心引力》甚至还有几部一说就严重剧透的影片,在观看本片的过程中我们都能或多或少联想到这些片子,可是然后呢,这算是什么根本性的问题吗?我仍是那个观点,只要不是抄袭,创作者们不要去畏惧有高山在前的同类型佳作,经典从来不是树立在那里让人敬而远之的,经典就是用来超越的。人人都去绕道而行没甚趣味,敢去直面挑战才有意思。成不成功有什么关系,何况这个所谓的成功本也不是全由他人说了算。
看评论里那些吹毛求疵,莫名想到生活中要是跟这些人生活在一起得多闹心。这是一个惊悚片,竟然还有差评出现吓人画面和女主尖叫的,我服了。神经病真特么多。
整合了多部科幻片的情节,但闪回太多,空间不封闭,所以没有《活埋》的压抑,阵列的太空舱有点《黑客帝国》母体的意思,但创新性还是不够。
6.6/10 在极端条件下从本能自救到探寻自我身份的转折算是一大惊喜,但是这种廉价的太空末日设定实在过于草率,不过放在今年,还算是一部佳片。
活埋看过就没太多新意了
memory is just a lie, love is just a fantasy,
补一下阿嘉。狭小空间内情绪调度的能力简直爆炸。可惜深空失忆的本子太多了就反转来说较乏善。这么大的计划由一个人工智障来领航你们居然能活着抵达真是不容易。
看来这片是真没制作费,片中的男演员长得实在是太没说服力了。
中规中矩,镜头旋转跳跃晕晕乎乎,但也不难看~女主在3分钟慢慢憋死和10秒爆死做选择的时候我也是思考了好久……还有把医用脐环扎回去的时候好痛……
鼠群怨灵飘浮残尸,拔管插管电击疗法,电话求助名副其实自己救自己,论一次太空翅果殖民计划;片尾字幕大赞,导演 Alexandre Aja 这几年事业第二春了,可喜可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