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鬼记

恐怖片大陆2015

主演:舒遥  刘蛟  

导演:程亮

播放地址

 剧照

捉鬼记 剧照 NO.1捉鬼记 剧照 NO.2捉鬼记 剧照 NO.3捉鬼记 剧照 NO.4捉鬼记 剧照 NO.5捉鬼记 剧照 NO.6捉鬼记 剧照 NO.13捉鬼记 剧照 NO.14捉鬼记 剧照 NO.15捉鬼记 剧照 NO.16捉鬼记 剧照 NO.17捉鬼记 剧照 NO.18捉鬼记 剧照 NO.19捉鬼记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20

详细剧情

  一家户外主题度假村附近出现各种灵异事件的新闻,在冯旖旎所在的某权威网络媒体内部疯传,她的属下不断递交上发表申请,性格细心谨慎的冯旖旎多次拒绝了该新闻的报道,直到有一天,她被设计住进了这家远在山脚下的度假村。住进度假村的冯旖旎,感受到了来自黑暗中强大的魔鬼力量,在彻底陷入绝望的时候,细心的她发现这是一场人为制造的阴谋,就当她要和这股力量进行博弈的时候,度假村内开始发生了真正的连环杀人案,博弈的对象也由“鬼”变为人

 长篇影评

 1 ) 据说标题要和谐

(重发五六次了豆娘求你别再吃了)

很多人看到今年东京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及金马奖入围片单时,会以为“Zhang Bingjian”是一位新人导演,因为在网上搜索不到关于他的信息,只有一位看似“同名”的画家。其实,张秉坚导演出生于196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78班,跟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顾长卫、李少红是同届同学。张秉坚在美国生活过九年,搞当代艺术,平时更多见的身份是画家,偶尔听他一口流利的美国腔还以为他是美籍华人。

跟他的一些同学比起来,张秉坚的作品很少,只拍过两部剧情长片、一部纪录长片。不过他身上的学院派标签仍在,一小时的谈话内,他提过特吕弗、费里尼、阿伦-雷乃、科波拉等十多个大师导演或其经典作品的名字。改革开放没为他带来实现导演梦的机会,而在新世纪的现在,他回到国内,开始重拾曾经的梦想。

寻梦永不晚。毕业于78班的第五代导演们纷纷转了型,那些拍出过《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红高粱》《猎场扎撒》的人早把镜头远离了乡土,第五代作为一个经历过文革时代的代际名词已经名存实亡。而张秉坚这个本该是第五代、结果却成了新生代的导演,“后知后觉”地在今天的商业浪潮中,慢悠悠讲起了文革时代的往事。“谁说第五代消失了?还有一个!”张秉坚开玩笑说。

新片《东北偏北》的男主角“李脚印儿”是个难得生动鲜活的执法者形象,把电影节观众逗得哈哈大乐,大家从没在大银幕上见过这样好玩、缺点与优点同样多的中国警察。张秉坚走过真正蒙蔽的历史,他觉得,高大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打开窗户,阳光会进来,细菌也会进来。人民已经有非常强壮的抵抗力了。”张秉坚说。

                        文革后的中国是一张白纸 将警察从“高大全”还原出来

  新浪娱乐:《东北偏北》的故事发生在文革之后,而您是北京电影学院78班学生,是文革后招的第一批电影专业学生。这是否是您对这段历史别有感触的原因?

  张秉坚:对,当时中国就是一张白纸,我也是一张白纸。我来到北京上学以后,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费里尼,我长大看的外国片都是朝鲜、阿尔巴尼亚电影,电影学院连自己的校舍都没有,跟农学院一起上课。我是美术系的,第一次看到不穿衣服的维纳斯紧张了半天;一年级学画裸体,画女的都得穿着短裤和胸罩。所以那时的中国还没有觉醒,我就想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来表现那个单纯甚至有些幼稚的时代。

  新浪娱乐:所以这部电影以性为线索贯穿始终,性是能表现社会开化过程的题材。

  张秉坚:对,可以这么说。我们当年作为专业的电影院校学生,看到内参片的接吻镜头时,都会有一双大手挡住屏幕。那个年代里,性尤其是被蒙蔽的。

  新浪娱乐:毕业后这么多年您都做了什么?为什么没有马上拍电影?

  张秉坚:我毕业后被分到上影厂,没有选择。老牌制片厂人太多,你前面有一百多个导演部门的人都论资排辈等着当导演,不可能有出路。你像张艺谋、陈凯歌他们拍《一个和八个》,是在广西厂拍的,那儿缺乏创作人员,所以一下子就出来了。好在我会画画,我不能停下来,必须保持创作敏感度。通过这次拍摄我发现,其实电影也是手艺活,长期不拍的话容易犯毛病,我如果再等十年不拍,可能拍得还没现在好。

  新浪娱乐:李脚印儿这个人物特别鲜活,有很多值得玩味的小细节。他是怎么创作出来的?

  张秉坚:我们采访了很多生活中的真实警察,他们说你们电影里的警察都是高大全的,太假。很多刑警是跟电影里的完全不一样的,比如有的警察戴着墨镜拎着小包,审犯人时把鞋一脱,跟犯人轮流抽一根烟。所以我想让我电影里的警察更生活一点,他会耍花招,审讯时会抖机灵。其实那个时代警察确实没受过什么教育和训练,我觉得他很可爱。有一个镜头我拍了,但是删掉了,来源于我听到的一个真实故事:一个老警察呵斥小警察不会审犯人,说你得从侧面审,第二回他看见小警察坐在犯人一侧,别着头审讯,小警察说,你不是让我从侧面审吗?这很好笑,其实是真事儿,真的是无知又可爱。

  新浪娱乐:很多真事儿拍出来反而像编的了。

  张秉坚:对对,你说得非常对。下次我剪个导演版,把这段再放进去。那个时候中国就是一张白纸,一张白纸是最可爱的,可以画各种美丽的图画,错了就再擦掉。现在的孩子都生在互联网时代,画布很快就画满了,我希望他们能有一些留白,拒绝一些东西。

  新浪娱乐:李脚印儿的演员也演得非常好。

  张秉坚:是的,其实这个角色原本是想让葛优来演的,养猪的创意就来自葛优。他以前在昌平养过猪,是个被下放的老警察。后来就把他的经历放在了电影里的老太太身上。再后来我们的编剧发现了猪饲料里那种能壮阳的药,就想到把性这条线也揉进去。李滨老师也演得非常好,85岁高龄了,值得尊敬。我希望能让她走红毯,可惜我们不是竞赛单元的。

  电影已经顺利通过审查 没必要羞愧于曾经的无知和愚蠢

  新浪娱乐:影片风格让我想起今村昌平的《猪与军舰》,有用猪来表现反讽,有性这样一条线索……为什么选择了讽刺喜剧的表现方式?

  张秉坚:这部电影跟传统表现手法不太一样,比如我淡化处理了受害者后来的生活,再比如李脚印儿和老太太争吵,本来到了情绪最激动的时候,我却用一句玩笑将它化解掉,总之条条大路通罗马吧,我想换一种视角看待那个年代。再比如结尾,有抓住罪犯和没抓住两种,那可不可以有第三种?这次电影节看到的就是第三种,开放的结局。

  新浪娱乐:跟审查有关系吗?因为放电影的时候,第一个出来的是龙标,中国观众都惊讶了一小下。看完更觉得惊讶,因为表现文革的讽刺喜剧轻松过审了。

  张秉坚:来之前组委会问我有没有龙标,我说有,他们也长叹了一口气。现在中国越来越强大,话语权越来越强,电影节也很在意国内的审查。有个错误的观念,一提到独立电影就好像很敏感,这是不对的,为什么我们不能放给主流观众看?不然主流观众永远看迈克尔-贝,我觉得应该向他们传达一些观点和态度,一些人文的东西。

  新浪娱乐:所以审查对影片没有影响?

  张秉坚:目前为止还没有。这部电影表现的是文革以后,就像我上学时一样,文革的影响还有存在,其实到现在也还存在。包括片中警察的形象,不完全是正面的,跟生活中的一样,他有很多生动的、普通人的一面。我觉得,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都是网络时代,窗户已经打开了,阳光会进来,细菌也会进来,人民已经有非常强壮的抵抗力了,一部电影不能改变时代。

  新浪娱乐:您表现的是文革后的公安,但要是换成现在的,可能就不能这么自如了。

  张秉坚:对。最主要的是,在那个一张白纸的年代,公安也会有无知和愚蠢,就像我当年连蒙娜丽莎都不知道一样。白纸没什么不好,白纸很可爱,所以我希望以幽默的形式表达出这种可爱,哪怕也蕴含着一点点心酸。不光是中国人,西方人也经历过这样的时代,所以不必觉得这是我们自己丑陋的一面,没有必要。这几天票很快就买光了,日本观众都非常热情,他们的笑点跟我设想的也都差不多。作品应该是没有国界的,《东北偏北》输出的其实是正能量。李脚印儿从一开始的打肿脸充胖子破案,到后来回家卖豆腐,不浮躁了,接地气了。

  新浪娱乐:看结尾时我想起了《杀人回忆》,还以为案子不会破,结果还是破了。这是不得已这么做的吗?

  张秉坚:算是我的自我审查吧,觉得罪犯必须要抓住,不能正不压邪。我不敢冒这个险,投资方都投钱了,最后万一不行,我们这个低成本的也没法补拍修改。所以还是尽量留个安全的尾巴,但同时也有点智慧,希望开放式结尾也能通过,在报批通过的现有基础上加上那个打板的镜头。在现在的审查制度下,人物很难做到极致,警察也好犯人也好,不能像《杀人回忆》里那么刻画。

  独立电影寻求更多发行方式 做好自己不去想票房

  新浪娱乐:片名何意?与希区柯克的《西北偏北》有无关系?感觉是比较西化的名字。

  张秉坚:其实没有关系,我一直想找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我们曾经想过《捉鬼记》,但鬼字不让用,打双引号就没意思了。我不喜欢中英文片名不一样,好在我英语还行,所以能找到对应搭配,就像我以前的《窒息》,英文名就叫“Suffocation”,老外也能记住,而且也觉得很好。“东北偏北”不是我独创,汪峰12年前就有这个歌,尽管我也是后来才知道。我拍戏的地方正好在东北的北边一点,在伊春附近的林场。

  新浪娱乐:电影拿到龙标了,现在有上映计划了吗?

  张秉坚:有,现在优酷土豆已经加入进来了,成为联合出品方,回去我会跟他们一块商量院线和网络宣传。走传统商业大片的路线肯定不行,得有更多发行方式,发行也得创新。另外,我给汪峰看了电影,他也很喜欢,我想把他那首《东北偏北》放在片尾,再拉回现在这个时代。

  新浪娱乐:对市场表现有心理准备?


  张秉坚:票房这个事情也挺不好说的,你说其实明星大片也有赔钱的,所以只能说尽量做好自己吧。有人说什么什么电影有2000个镜头,但我跟人家不一样,我这部就800多个。所以那段时间我不怎么去电影院看电影,我看的都是经典电影,《美国往事》啊,《教父》啊。我们学画画时有句话,叫“取其上得其中,取其中得其下”,看最好的,你才能得到中等的。

  新浪娱乐:有因为资金、时间等原因留下遗憾的地方吗?

  张秉坚:现在回头看还是有点小遗憾,比如下雪特效有点假。入围金马的版本调色还没有做完,但他们说很喜欢,还是要了。这次我的制片人特别好,从来没催着问什么时间完成,团队也很认真,昨天我的录音师还给我打电话说声音还得继续调,电影节放的改不了了,那也要调,电影是永远需要继续完善的。很多大师过了十几年还在修改以前的作品,因为他心里一直有遗憾。我拍《窒息》时,因为是葛优和秦海璐主演,没开过发布会都有记者假扮成群众演员混进来,很影响拍摄,刚拍完制片人就想着上市,整个人都变得非常急躁……这次就好多了。

                (文/何小沁)

 2 ) 一部有酸菜味儿的电影

《东北偏北》所以名字是为了致敬西北偏北吗。浓厚的东北味道 浓厚的文革后毒瘤气息。这风景其实拍的比电影内容还出众 吸引眼球啊~ 这大东北就是天气好哈?不得不说其中有些剧情真的是借鉴了“杀人回忆”。但是又比杀人回忆多了些笑点。老流氓身手了得 李队长脚印儿专家 蔡教练号脉帮助抓罪犯。毕竟蔡教练不可能是马尔普小姐。可是为啥“老流氓儿”是这电影里最帅的,哭了。最后结尾这种双结局式的套路其实没必要吧。我更喜欢第一个版本。政治历史的错误就无需多言了。 说起来最近看的独立电影中东北偏北并不算出挑。也算是尽力了。

 3 ) 片尾海滩

片尾海滩,细思极恐,范兽医真的是最初的老流氓?还是蔡教练故意掩饰?最后海滩的人是范兽医吗?范兽医是蔡教练的儿子吗?

最后的结尾还是精彩的,留下许多思考的空间,而每一个思路都是一种人性。每一种可能性都有可能,这又代表着不同的人性,这是电影之外留给大家思考的,也是电影有限时间内未呈现出未表达出来的。

 4 ) 与电影无关的三个小事儿

一部还算不错的电影,让我想起了三个值得一提的事儿:
一,在法院时我曾系统整理过历史案卷,八十年代性犯罪的确很多,差不多能占到一半以上,这可能有三个原因:一是大量知青返城,无法安排工作,形成了大量流民,社会秩序一度相当混乱,也直接引发了八十年代初的那次严打;二是与人们刚经过那个压抑的时代,欲望忽然得到释放有关,三是那时经济犯罪少,类似流氓罪定罪量刑又过于宽泛,类似朱德的孙子和迟志强那样的,现在看都不算什么事儿的都杀了、判了。
二,在案卷中看到过,有一个强奸犯,他有一种病,叫阳强,不多说了,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兴趣的可以去问百度。
三,在呼格吉勒图案件中,一直不能理解从公安到检察院,再到法院,他们与呼格无怨无仇,为何放着那么明显的漏洞于不顾一定要置他于死地。难道仅仅为了那个立功和破案率就连基本的人性都不要了吗?一直想不通,不过看完这个电影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

 5 ) 内容抄袭作者萨苏的书,没什么诚意。

全片完全根据作家萨苏的那篇文章:文革时期双桥老流氓案件抄袭的。几乎原搬作者手稿,编剧和导演都没什么太大创意,草草了事,忽悠没看过萨苏文章的盆友们。比萨苏文章写的内容差远了。创作内涵比较丢人,没诚意。去看看《京城十案》萨苏的文章,你懂的……浪费了原本好好的悬疑故事,唉。电影创造者的悲哀…………

 6 ) 秦琼卖马,一群山炮。

电影原型是北京七十年代的双桥老流氓案,这个案子破了整十年。

原作案人名叫李宝城,两大特点:跑得快,因此案件代号为十八里店飞毛腿;和媳妇儿性生活不和谐,常常吵架,为了发泄怒火他外出作案。据有关资料显示,李宝城作案380起,多为流氓罪,他其貌不扬,身高不足一米六,但是据部分遭迫害妇女反应这个人至少一米八。
导演估计是按照妇女心理预期,找了个又高又俊俏的小伙来扮演李宝城,电影中叫范大成,范大成摘下口罩露出真面目的时候,我满脑子“真好看哦,真高,还有腹肌。究竟什么委屈啊冲我发泄吧!”
导演也把演员的强奸动机改了,把李宝城从一头遭人厌恶的种猪,改成了一头因为插队来到东北感情受到创伤的忧郁种猪。让人恨不起来。

看的时候我满脑子的《杀人回忆》 故事都是发生在麦草丛生的地方,警长和警员都是胖瘦混搭外加一个女警卫,都是凭借着鞋印抓人最后发现抓错了,都有犯人逃跑进群众中央伪装成群众的戏份,哦,对,都有火车。

第一个不同点是,这个角色设置上多了个老太太和她的猪。
老太太叫蔡教授,十年前下放过来东北,懂中医会观相识人,配合警员办案的时候能看出来胖警长肾虚盗汗和阳痿。
老太太养了头猪,猪吃了她调配的中草药,骁勇善干,他和老太太贯穿始终,成为电影另一个主线,像在说:你们看吧,公猪精壮去各个猪栏里肏母猪,这是本事!人不行,人上了兽性去肏大姑娘,这是流氓。

第二点不同的是,本片最后抓到了流氓。

我很少在荧幕上看到聪明的东北百姓,好像人一旦沾了东北口音就会变得愚蠢且一根筋。
导演是上海人,成长经历也和北方无关联,但被片子拍摄地选在了黑龙江伊春。
片子中每个人都在努力的扮蠢。警长,愚钝,狂妄自大,多次措施抓流氓的机会。警卫人员,掉以轻心玩忽职守。就连在这个地方扎根十年的文化人蔡教授,在被平反即将离开这片土地的时候都说“我已经变成山炮了。”
山炮:形容人见识平庸,没见过世面。
我后来有翻看史料,发现导演还原故事还原的很好,很多抓捕失误的细节当时确实发生过。
不过把所有的行为刻意的盖上东北的帽子,是否显得过于刻意,轻佻和迂腐了呢?

扫了一圈其他的影评,看到一个题目是“你看过这么聪明的电影结尾么?”我还真看过,上个月看的《我的青春期》也是个阉片,被阉了30分钟,这个被阉了14分钟。都是演到结尾,真正的剧组出现了,喊着“123 action!"演员演一段儿再喊“咔!”“过!”
摆明了告诉观众:是不觉得电影台词很浮夸?是不是觉得他们毫无演技?没错哦,因为我们就是在演戏啊!看完收拾收拾吃饭去吧。

我觉得这种找补毫无必要,与其这么结尾,不如把注意力转移到正片中演员的演技和台词功底上。



对了,壮阳药叫:淫羊藿。
          

 7 ) 东北偏北 故事原型 (详细经过)

本文摘自:《法制日报》2011年6月19日、7月3日,作者:萨苏,原题:《十八里店“飞毛腿”》 “双桥老流氓”案是上世纪70年代震动京师的大案,据老人讲,这个团伙专门入室强奸妇女,兼抢劫,活动于朝阳区、通州、顺义等地,共发生380起案件,警方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历时10年,却束手无策,最后在偶然机会加上机缘巧合才告破了,而最令人震惊的是,380起强奸案,其实均出自一个人…… 警方给他的绰号就叫“飞毛腿”。对这个曾让京城捕头们困扰了十年的奇特案犯,老孙给了一句评价——“他的想法,从来没跟我们一样过。” 最开始,抓“老流氓”的抓法很不正规,主力极有上世纪70年代时代特色,叫做“首都工人民兵”。 “飞毛腿”案第一起,发生在1972年夏天。当时报到革委会,情况是有一案犯蒙面裸体夜入十八里店一农村民宅,强奸了一个带孩子的年轻妇女。受害人连案犯的身高体态都说不清。此后,这样的案子接连发生,都是强奸,顺便盗窃,作案范围以朝阳区双桥为中心,方圆大约10里,最远的到通县、顺义等地,每一次案犯都自称“老流氓”。 这么大的犯罪区域,所以抓“老流氓”出动了三百民兵,也是准备发挥咱们一贯的“人海战术”。还别说,三百名民兵撒出去,在几个被认为“老流氓”可能作案的村子重点设防。这一设伏还真准,第一天,“老流氓”就撞了网。 说起民兵抓“老流氓”,公安民警的看法是一半佩服一半惋惜。佩服,是对“老流氓”下一步可能在哪儿作案,当时的推测是很准确的。此时的“老流氓”还没有后来那么狡猾,工人民兵设伏的几个点,其中一个,他当晚就去作案了。惋惜,是民兵毕竟没有受过公安训练,抓捕失败。 那一次,工人民兵奉命设伏,但是中间出了一点问题。因为指挥行动的是军人出身,注重保密观念,所以第一设伏人员不进村,在村外设伏,第二,设伏的村子里,只通知到村干部,一般老百姓并不知道民兵要在他们村儿抓“老流氓”(此后设伏,都通知到每个村民)。结果,“老流氓”到某村作案,他黄昏进村,民兵还没到位,半夜作案,民兵在村外的野地里,仿佛给他站岗,直到他作案完毕,跑了,受害人惊魂甫定,喊叫起来,民兵们才恍然大悟村子里出事儿了。 从他作案完毕逃走到受害人喊叫,也就几分钟的时间,“老流氓”能跑多远呢?民兵们在周围的田野中开始拉网搜索。黑夜中,不断有人发现目标,但尽管调动人员围追堵截,始终没有抓到。范围不断扩大,甚至有同时在两三处发现目标的。指挥部明显感到已经对抓捕失去了控制,只怕今夜难有收获。 不出所料,一直忙碌到天亮,一无所获。指挥部得出结论,此人或是在民兵尚未合围之前,已经从拉网的缝隙中逃脱,或是在夜间和民兵接触后每次都跑过了围追堵截,最终突围而去。这小子跑得也太快了。失败之余指挥员深感沮丧。 万般无奈民兵们只好报告抓捕失败,恼火的上级这才想到破案毕竟应该是公安部门的事情。十三处被委以重任。别说,专业人员就是不一样,到达现场仅仅几分钟,十三处就弄明白了昨夜“老流氓”的行踪。 他怎么跑出民兵们的包围的?答案是——他根本就没跑。受害人房后有几堆秫秸秆,“飞毛腿”被捕后供述,那一次,他作案完毕刚离开现场,受害人就叫起来,周围立刻人声鼎沸,自己根本就没法跑。没法跑的情况下,此人回头就钻进了受害人家的秫秸秆堆,在里面睡了一觉。第二天早上醒来,看看周围已经无人,还方便了一下,才悠悠然赶去上班。 民兵缺乏刑事办案经验,没有搜索现场,只是向外拉网追赶,出现了“灯下黑”的问题。至于民兵在夜间发现和追踪的目标,也基本弄清——指挥部当时下令其他各村民兵赶来支援,不相统属的大量人员集中于同一块搜索地域,夜色中很容易出现把“友军”当成目标的情况。民兵们整夜都在自己和自己捉迷藏。 十三处不久就总结出了“老流氓”的作案特点——从发案情况来看,“老流氓”作案的区域主要集中于当地农村地区。当地农村的住宅大多为单独院落,彼此之间略有距离,案犯作案时有较大的空间。侦查员们还发现,当地住宅的一个建筑特点,给案犯提供了方便。当地习俗,房屋的窗户上半部糊纸,下半部为玻璃,没有挂窗帘和锁门的习惯。因此,案犯很容易踩点和观察目标的活动,确认其家中有无男子。 当地虽然是农村,但男性青壮年大多在京郊工厂上班,很多人需要上夜班,家中只有妇孺。案犯袭击的,主要是带孩子的单身妇女。当地人一般都住东屋,案犯从西边无人居住的房间拨开窗户进去,到灶间脱衣服,只用黑纱蒙面,进入女性住屋实施犯罪。作案结束后,他退到堂屋,穿好衣服后逃离。有时,也袭击单身女性,或多名女知青宿舍等,兼盗窃财物。 然而,警察们也发现这个案子颇有令人挠头之处,那就是案犯作案的时间间隔毫无规律可言。有的时候,警方集中警力进行侦破的时候,他顶风作案,有的时候,却又长久沉寂。这和有的惯犯一段时间不作案就会难以忍受而去犯罪,或者一次犯罪后满足而较长时间不去犯罪的情况完全不同。 这个古怪的规律直到案犯被抓捕归案,才算弄清。原来,此人作案的前提竟然是和老婆吵架。所谓的“老流氓”和妻子在性生活方面不太和谐,每次他和妻子吵架之后,就会变得十分冲动。而他冲动的方式并不是满院子举着菜刀乱转,而是出去作案。 飞毛腿被抓的经过十分吊诡。 话说北京通县梨园有一个退伍军人,那天家里没盐了,去供销社买盐。他走到供销社门口,正看见里面出来一个人,见了他神色一滞,停了一下又往前走。退伍军人有点儿好奇,对这个人看了一眼,那人也还了一眼,两人擦肩而过。 刚要进门,忽见供销社的女营业员从门里探出头来,看到退伍军人,马上大声喊:“抢劫啊!”退伍军人回头一看,刚才那人已经跟兔子一样跑了起来。这退伍军人一转身,一边喊“站住!”“抓住他!”一边就追了出去。这一喊不要紧,前面那人立即加速。附近是个居民点,有些下夜班的工人正好回来,一看这个情形,也边喊边跟了上来,一时竟然凑了百十来人。 一个跑,百十来人在后面追,在当时的京郊堪称壮观。 又追出去两三公里,那小子连减速都没有。退伍军人再一回头———这回身后一个人也没有了。全让那小子给跑趴下了! 这退伍军人一琢磨,这不行啊,就剩我一个了,这么追上去,他要是有刀呢?当过兵的一般反应都不慢。正好,旁边有个石头矮墙,退伍军人跑过去,从墙头上卸下一块大砖头来。 回头一看,周围一马平川,那小子还没跑太远。退伍军人举着这块砖头追上去了。这一追,就追到了一万多米(有材料证实,双方确实追逐了一万多米)。那小子终于跑不动了,回身摆个架式,好像要鱼死网破。退伍军人上去,一砖,就把这小子拍那儿了…… 一通拳打脚踢之后,这小子就被作为抢劫犯“扭送当地公安机关”。到了当地公安机关一说,人家讲这个案子我们处理不了。他在北京抢的钱,我们得跟北京警方联系,让他们处理。同志,俺们这儿是河北,三河县…… 说到这儿,不用多讲,这个被一砖拍倒的,就是北京警方十年追捕的“十八里店飞毛腿”———李宝城! 然而,李宝城虽然被抓,而且是因为抢劫被抓的,但并没受到太大重视。被河北的警察交给北京警察,扔到拘留所里就没人理他了。每天是咸菜窝头,窝头咸菜……一直吃了二十多天咸菜窝头,终于把李宝城吃毛了。 发生了这样不合情不合理的事情,李宝城的弱点就暴露了———他没让公安机关抓进去过。这就意味着他对抗审讯无论在技巧还是在精神上都有不足之处,问题是关在里头,既不能上网(那个时代连电话都是新鲜东西呢),也不能看电视,也没人理他,整天关在屋里就剩瞎琢磨了。身负三百多起案子,李宝城的心理不出问题那才怪呢。 不断受到煎熬的李宝城终于出了昏招———为了换得早日提审,他主动供认了自己曾经在两年前作过的一起盗窃案。结果,过了三天,终于有人审他了。审他的是刑警老孙和另一个刑警。 话说回来,怎么把人搁那儿二十多天不理呀?原因很简单,公安机关当时接到上级命令要整党。全局上下都被忙得晕头转向,工作中不由自主地出了纰漏———李宝城这案子被归错了档,造成二十多天后才发现此人居然没审。 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案子是河北警察交过来的,案卷主要内容都是李宝城对抢供销社的细节描述,没怎么提他那个万米赛跑。 所以,老孙他们审李宝城,是后来才知道那个万米赛跑的事情。他们重点还是问抢供销社的事儿。李宝城也好像觉出来警察审他并不像审“老流氓”,于是一口咬定自己当时是喝多了,不知道干了什么。这种小伎俩倒瞒不了老孙他们,听这小子不说实话,两名警察就开始跟他泡蘑菇。审着审着,老孙忽然看到这小子还交代了一件盗窃案———偷的是财务室,金额一千多元,在当时算比较大的案子了,于是一五一十和李宝城核对起来。 说着说着,老孙脑子里灵光一闪———嗯,这个案子怎么有点儿熟呢?他停下笔想了想,忽然想起来了———哎,这不是“飞毛腿”卷宗里的案子吗? 对“十八里店飞毛腿”,警察多次遭遇都在深夜,看不清情况,所以说不准他的个头。而受害者普遍反映此人是一彪形大汉,完全无法抵抗。再看看这李宝城———形貌猥琐,土里土气,最要命的个头才一米六几———这小个儿像吗?事后才弄明白,这种受害者的描述为了表达自己确实无法反抗,往往夸张到离题万里。 那时,“十八里店飞毛腿”三百多个案子,都归纳出来了,就是一个人干的,而李宝城供的正是其中之一,那不是他是谁?后来,李宝城终于认罪了,问哪个案子说哪个。半年以后,他被执行死刑。 警察们总结,“飞毛腿”李宝城最厉害的,是他的耐力,而那退伍军人,最后不但跑赢了这小子,还拿板砖将其一砖放倒,其体力耐力实在骇人。后来才知道,他上学的时候,得过北京市马拉松冠军!飞毛腿碰上他,就算是碰上天敌了。

 短评

想法挺好,可惜给拍简单了,感觉每个人物都浮在面上……还有,不是每个胖子都是宋康昊啊喂……

6分钟前
  • 安东
  • 还行

张艺谋、陈凯歌的同龄人拍出来的影片,果然有第五代的影子,讲性压抑的方式与张艺谋不同,但动机类似。这部影片如果在八十年代,应该是颇有意思的,但在今天,有点过时了。男主角班赞憨萌,女主角李滨是老戏骨,浑身是戏。

10分钟前
  • Clyde
  • 还行

片子借鉴<<杀人的回忆>>,虽有不足但挑战经典勇气可嘉。

14分钟前
  • 百味
  • 还行

为什么从《西北偏北》改到这名字,档次瞬间低了这么多?

16分钟前
  • 卢布廖夫
  • 推荐

还好,欢乐(?)的乡村探案电视剧

20分钟前
  • RYZ
  • 还行

可惜了这么美的景色和摄影

25分钟前
  • 把噗
  • 较差

7/10。叙事实际是正面角色之间的冲突纠葛、潜默互渗关系,两人年龄背景的悬殊造成破案方式的二元对立(诱供取证/身体特征分析)。笑料、惊险元素均有,细节更加丰富显露了公安队长的脑力不足,比如传讯致使受害人遭退婚、召集各路不熟的民兵捉鬼让疑犯趁机溜走,民众争执早被蹲守警察听见等玩味处频出。

26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后文革时代的背景设定很好,但故事就像是片中人物一样硬不起来。

29分钟前
  • 局外人psy
  • 还行

电影原型是北京七十年代的双桥老流氓案,这个案子破了整十年。

32分钟前
  • 浩子菌
  • 推荐

最后那段凶手自白太糟糕了,政策所迫的双结局处理令人哭笑不得。

35分钟前
  • 字母君
  • 还行

一个连东北话说得极其敷衍的东北电影,可见导演有多么敷衍,没有才华可以理解,但不真诚是道德的败坏。《杀人回忆》你学不来,出门看看左转也可以学习学习隔壁的《轻松+愉快》。

40分钟前
  • 破辐
  • 很差

挺好一个故事,编排得乱七八糟没有一点节奏感,本以情节取胜的影片却总让人看不下去。

42分钟前
  • 最爱百年孤独
  • 较差

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闹哄哄的文革性冲冲的人,阳光灿烂的日子,举国抓流氓,毛主席保佑吃饱饭的人民。李滨、吕中、金雅琴…岁月增戏人增寿

44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闹剧心态与现实题材的处理失当。

46分钟前
  • 粪海狂蛆
  • 很差

感谢高纬度,东北林区的光线和水色就是比其他地方都要通透。片子有着还不错的质感、合理的情节,却也生硬带来了尴尬的风格和混乱的情绪。一组组人物关系,尤其是胖队长和中医奶奶的欢喜冤家完全没能建立,彼此的语言风格和幽默也完全搁不到一块。案件原型的“双桥飞毛腿”也没被活灵活现体现出来。

51分钟前
  • seamouse
  • 还行

“其实我已经无数次梦到,你站到我门口” 全片营造着一股疲软感的荷尔蒙气息,那种想抓抓不到反被调戏的感觉,真的就像是中国版《杀人回忆》。据说最开始片名叫“捉鬼记”,因国情改成现在这个。片尾抓到罪犯采用场记板形式,耳目一新,国片应对广电的手法越来越会玩了。

54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一直看好的导演,从《窒息》开始就印象深刻

55分钟前
  • 蒸桑拿的冰激凌
  • 还行

不足的地方不少,有点被浪费的感觉。

5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摄影不错风光美。国产片里少有的能让人感兴趣的题材——哪怕你说它是又抄又学。说不是学《杀人回忆》,你敢信么?那个回力鞋,不也是《杀人回忆》NICE鞋么。但这些其实都不是问题,演员问题很大。老太太半夜三更也去潜伏抓流氓,实在是硬朗得可以。凶手暴露后,一句我等你很久引发全场爆笑

1小时前
  • 木卫二
  • 较差

从头到尾都想抄杀人回忆,却连表皮都学不好。

1小时前
  • 文西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