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要说的是——战争!
脑子有点蒙~
对于战争题材的电影我向来是来者不拒,特别是描写二战时期的。倒不是因为这场战争是距今离人类最近的,确实它也只是刚刚过去了60年而已。而是这场战争的破坏力和影响力让我格外恸心~
600万和150万是个什么概念?任何一个稍微对二战历史有点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了吧——600万是在二战中被杀戮的欧洲犹太人的人数;150万是其中的犹太儿童的人数;
这样的数据让你震撼了吗~
参与二战的几个大国都曾拍摄出反映二战时期的犹太人集中营题材的电影,比如美国的《辛德勒的名单》,意大利的《美丽人生》,英国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法德的《钢琴师》,还有就是这一部德奥的《伪钞制造者》。
很难讲哪个电影更强些,在那场臭名昭著的战争面前,有良知的人们面对的情感纠结都是一样的。
今天我不跟你分析为什么犹太民族是一个命运多舛的民族?我也不跟你讨论为什么纳粹偏偏会选择犹太人进行种族清洗?就象本片的奥地利导演斯戴芬·卢佐维茨基说过的那样:“我的电影不是一堂历史课......”
那么,我的文章也不是一篇历史论文。
战争的起因往往不值一提,可过程却触目惊心,它通过不断地摧残人类的道德底线和精神根基来抵毁一切!人类靠什么支撑到今天的,除了面包和水,还有来自我们内心的信仰,那是永恒不变的东西~
可是,战争却轻而易举的将这些破坏了,还不让你反抗,这就太不要脸了!
没人要你负责!没人要我们负责!可我就是想看看当年的纳粹们如今看这些个电影时的表情,那应该都是一群八、九十岁的老人了吧——
2 ) Dilemma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Dilemma.
活着,被用作纳粹的工具;去死,便是万事空。没有人能够完全站在Dilemma任何一边。Sally的合作精神,换来了他们的camp in camp,换来的救命的药,换来了Carnival时短暂的欢乐。Burger的抗争,消极的抵抗,但也把刀架在了其他人的脖子上。
最后当木墙被起义的犹太人撞开,当其他集中营的囚犯拿枪指着这群特殊待遇的囚犯时,如果不是手臂上奥斯威辛的编号刺青,墙里的人在墙外的人眼里,和德国人算是一丘之貉。但是为了活着,底线是可以变得flexible的,至少我同意。
有人说:we sometimes heard this beautiful music as well。
又想起来:
我觉得电影没有开头和结尾的那段会更自然。在Monte Carlo那段无非想给观众一个交代,Sally出去以后活得还算正常,虽然不时被集中营的回忆困扰。但是美女加赌场削弱了很多故事本身的沉重感。
还有就是Burger是个懦夫。又想当英雄,又不敢承担责任。口口声声说live up to principle,却拉着无关的四个人要陪他一起死。如果他真的那么视死如归,就应该自己跳出来说是因为他不合作。拖延也拖了,英雄也当了,别人也不用陪葬。很可惜他没有,而是怒目相对不知道从哪里变出来美金的Sally。
3 ) 我们和他们一样?
前些天看了一个报道,是在《北京晚报》上,标题《媒体称日军曾伪造中国纸币总额达45亿元》,报道中说,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陆军曾在二战中伪造了中国纸币高达45亿元,其中一部分用于在中国采购物资和支付士兵薪水,而大部分约30亿元假钞流入了中国各地。
这则报道中的事情如果属实,简直就是《伪钞制作者》的中日战争版。看来这种伪造他国货币,以扰乱敌国经济在二战协约国中是一种很流行的做法,不知道是不是它们之间有没有互相启发?我也很想知道同盟国是否也曾“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而这种军事战加经济战的方式又有多悠久的历史呢?苦于一时手头没有资料,只有等以后慢慢考证了。
本片让我感觉很难评论,因为我在看影片时,从始至终都在摇摆不定,我有时赞同男主角萨利的“适者生存”理论,有时又赞许坚决的抵抗者博格的道义立场。在那场将一切秩序、道德、人性击得粉碎的世界大战的背景下,电影中的人们在荧幕里挣扎求生,我在荧幕外纠结迷茫。导演似乎有意地将电影的视线至于黑白不明的灰色地带,淡化了正义邪恶的绝对刻画,所有的人都有自己可以依赖的立场,而所有的人似乎也都有不堪一击的软肋。影片就在一种晦暗不明的氛围中,讲述了一个让人说不清楚的故事。
男主角萨利的“适者生存”论,其实是始终让我觉得有些别扭的,就像那个被争论来争论去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后者是不辨是非地强力掠夺扩张,前者是不明就里的一味妥协。其实真正让我困惑的是,究竟是因为世界在变得越来越坏,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残酷,而我们不得不妥协“适应”、适者生存;还是正因为我们总是在妥协“适应”、“适者生存”,才纵容了这个世界、这个社会一天天地残酷起来。孰为因孰是果,我搞不清楚,如同陷入一种死循环。
前些天,看到有学生自杀的报道,众人多数都在评论说,现在的年轻人心理脆弱,抗压能力差、抗挫能力差,无法面对残酷的社会。也许他们说的都对,为了考好学校,在文理史哲,琴棋书画,英语考级,奥数竞赛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真的没有时间去锻炼一下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如果重点中学、大学们能在招生时,推出一个抗压测试五的,也许这一问题就真能表面解决了。这个问题太难讲,不说了。我说那么多,其实只是想问问,所有的人都在说这个社会很残酷,我们应该坚强,可是究竟是谁让这个社会变得很残酷的呢?人类已经自鸣得意、自以为是、自认是高级智慧生物那么多个世纪了,难道这个问题就没人想过,没人试着回答过吗?
在那个遥远的茹毛饮血、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世代,人类努力锻炼身体、拉帮结伙、吃饱穿暖,是为了不让自己被野兽或别的人吃掉,而去吃掉野兽或别的人;而如今,我们早就自认为已经摆脱了那个蒙昧时代,为进入了文明时代而沾沾自喜,可在这个文明时代,我们却要努力地磨炼自己的心和精神,是为了不让这个文明时代或别的人把自己逼疯。
话说得太远,拐不回来了。残酷环境的改造力实在太巨大了,就像电影中残酷的集中营,而被改变了的就是那些制造假币的犹太人,他们在残酷的奴役、死亡的威胁和利诱的压力下选择了妥协,选择了“适应”环境,偶有反抗,立马被视为异类、破坏者,接着就是打压,甚至试图帮着“环境”清除异类。就像是我们去指责那个自杀的学生软弱,而不去质疑这世界给了他多大的压力。
是不是社会在变得极端残酷时(就像二战时),我们才想起来去质疑、去抗争、去反省?而社会在我们还可以忍受时,我们便选择妥协呢?
导演暧昧不明、立场不清地拍完了电影,将所有的问题抛给观看电影的人们。
4 ) 在最动荡的年月里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这个故事至少说明了一点:在最动荡的年月里,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我认为,这部电影的编剧和导演是在以一种超越所有意识形态的方式来反对战争,而这正是这部电影的殊胜之处。因为这部电影提醒了我们——无论是军事战争还是货币战争,无论在怎样艰难的情况下,我们都不要背离自己的人性、永远不要背离自己的人性、永远永远不要背离自己的人性。
--------------------------------------
http://www.leeforce.com
5 ) 【Die.Falscher】伪钞制造者 [MOV][2007]
挺久之前就听说这部片子不错,后来更荣获2007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看简介以为这片会是类似《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般,
通过大时代的刻画、大场面的铺陈,去讲述那个时代关于那个民族的遭遇。
因此在观影之前,便隐隐作好了悲怆的心情。
没有想到,片子却从细小的地方着手:
简单的人物,简单的背景,简单的情节;一点一点去堆砌,一点一点去雕刻;
宛若却一支娓娓动听的小提琴曲,起初你并不会觉得旋律有多么美妙,
当一曲终了的时候,你却发现自己已经泪流满面。
我想,这是一部更加贴近人性的片子。
如果说辛德勒是理想主义者,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这样的人都是少数。
而本片的主角索罗维奇却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而且是一个投机主义者。
他无疑是普罗大众的最佳代表,这样的设定所产生的观众的代入感非常强烈。
没错,芸芸众生,大多都是没有什么原则,自私自利的人。
特别是当自己的生命都要受到威胁的时候,无条件地苟延残喘一定是我们的第一选择。
索罗维奇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便像是我们自己在做的。
他的顾虑、他的抉择便如同在我们自己脑中挣扎、碰撞、割裂……
这是一个真切的灵魂,他从卑微逐渐走向伟大。
再一次让我们相信人性中那不会被黑暗、暴力、恐惧所夺走的善良与坚毅。
如果说辛德勒的所作所为距离我们有些遥远,
那索罗维奇便是我们身边人,他就是我们,就是你、我、每一个人。
相信自己的心,勇敢走出去。
即使看不到光明,却能逐渐远离永恒的黑夜。
6 ) 我能想到的彻底自甘堕落的方法。
说来很囧- -
一年半后和JOJO再在一起看的电影,居然是反纳粹题材的。。。
其实我还是想念华纳的,无奈是在德基楼上的影城。
挺好看的电影,不知道为什么会觉得好看,也许是身边坐了人的缘故。
自己一个人也出去看过电影,无论是文艺片还是喜剧片,却总是从心底里迸发出某种悲伤的小失落,孤独的小感觉。
事实上,承认虽然我和他已经不再相爱了,但是有个朋友陪着看电影也是件趣事。
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不一定非要用一辈子的厮守来获得。
人与人之间的默契,不一定非要用爱情来证明。
我想是这样的。
不是爱情片,却有咖啡和午后红茶的味道。
夜晚的城市,我们走过了多少条街,与多少旧时的回忆擦肩而过。
我们有过去,有现在,却没有未来,这种绝望仿佛与生俱来。
纵然再多的拥抱和深吻,我却终是没能舔到他切开的牙龈。同样的,无论压过多长的马路,他也没能把我推倒在酒店的床上。
我能想到的彻底自甘堕落的方法。点只烟?酩酊大醉后和旧情人ONS?还是夜半飙车上山等日出?买一大瓶广西特产的辣椒拌着豆腐吃?
虽然很不良家,但是或许能让我起死回生。
不管怎样的心情,他用8个钟头救了我的命,还是想说谢谢。
好也罢,坏也罢,让我的生命里重新又出现了一种东西,叫情绪。
不错的反思电影
个人原则与集体的冲突、荣誉与背叛、小天地与大世界的矛盾,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与信念。求活无罪。影片的主题太泛,不感人,犹如那灰色调的镜头一样,冷峻到底!
以犹太人为主题的二战片无疑会引起一阵喧哗,但是此片掀起的“波浪”却很小。 《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师》、《美丽人生》都是同类题材,相较之下,《伪》的影响力明显较弱。 (一)角度:从一群为纳粹制作伪钞的犹太人开始讲述,(角度很奇特)从麻木地操作到有意识地怠工,是觉醒的过程;(曾在《钢》的影评中对觉醒提出过疑问,这部影片的觉醒较之《钢》则更自然且人性化。) (二)色调,乏善可陈; (三)故事张力,整个影片收得太紧,不够“放”,太克制,反而不能触动人。比如在《美》中,整个影片的前半部
竟然忘记打分了~这么牛逼的片子
震撼人心
The.Counterfeiter.2007.DVDRip.XviD-MOC
不一样的视角看二战
我会像那个共产党一样…
钞票背后的二战
我只能说这部电影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政治因素占了最大的成分...影片素质只能说一般...
和生命相比钱又算得了什么呢~
为何萨特提过此小说?
优待的集中营伪钞工厂
战争与生存。
最佳外语片
德国片有绝对不可忽视的分量
缺乏必要的历史厚重感,也没有感染力。格局狭小,叙事温吞,情节俗套,人物单薄,一切都处理的很平庸。PS:纳粹政府造假币扰乱敌国金融秩序打击敌国经济这么重大的事件,却拍的像是一个德国下级军官带着几个集中营犯人搞的恶作剧,对严重后果也丝毫未做展现,这就使得一切挣扎全部落空,显得苍白无力。
高潮不太明显
剧情紧凑,但感觉收的太紧。虽纳粹电影甚多,但这部算是比较小众而与其他大片大不一样,从不同的的角度展现犹太人对纳粹的理性抗争。在生存面前,并没有什么正确和错误,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选择的理由。但作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有些过誉。★★★★
反复看着Salomon抱着死去的同伴,向一位目光寒冷漠然的人说“哪里 ..... .我该在哪......? 他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