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好笑,但不可笑
张建亚是第五代导演里面我最喜欢的一位。相比那些闷头于文化的反思,历史的批判,人性的关注的同辈导演,张建亚一直都是个特立独行的一类。他的电影,从来和什么文化反思啦,历史积淀啦都沾不上边,艺术不艺术不是他关注的,他注重的是观众,拍出观众喜欢的电影,才是他所追求的。
所以,他是当时那一些导演中惟一一个一直都坚持拍商业片的导演,为中国商业片流脉的维持做出了贡献,也在一些电影新类型的开创上作了勇敢的尝试,中国第一部尝试用电脑特技表现惊险场面的大型灾难片《紧急迫降》就是出自张建亚之手。
我最喜欢的他的作品则是《王先生之欲火焚身》、《三毛从军记》和《绝处逢生》这三部我称之为“后现代讽刺三部曲”的片子,在这三部电影里,充满了后现代主义具有缝讽刺意义的解构,对经典的解构,对名著的另类读解。在这些作品里,传统经典的尊严感,高尚感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种嘲讽,一种无奈,一种自嘲式的幽默。在这些作品里,他的视角永远都停留在那些被卷入历史长河中的无奈地小人物身上,充满了对他们的关注。
《少爷的磨难》是张建亚比较早的作品,但在这部片子里面,那种后来在“三部曲”中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幽默感已经初见端倪了。
影片讲的是一个本来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纨绔子弟,在一系列充满着传奇色彩的遭遇,磨难后,终于成长了的故事。
在叙事中,导演不断地制造一个又一个冲突,一个又一个巧合,一个又一个包袱,让整个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喜剧性。而本身,他讲的是一个很简单浅显的道理,与同时期的那些充满哲理与思考的,相对沉重作品相比,它更多的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它不需要我们多思考,只需要对导演营造的场景作出最自然的反映,2小时的片长一点都不显沉闷,因为导演准备了足够多的包袱,故事也够紧凑,讲得非常精彩。如何讲好一个故事,这本来是剧情片最基本的一条原则,却在充斥着的艺术片潮流中反而被忽视了,而非常有幸,我们还有张建亚,他始终在坚持着这个原则,坚持着电影拍给观众看,拒绝小众电影的原则。在第五代导演中,他的这种观念始终是独树一帜的。
当然,并不能说他只拍商业片,就很俗了。其实他一点也不俗,至少是“通俗”,而不是“粗俗”,与那些粗制滥造的恶俗喜剧相比起来,他的喜剧是充满着智慧的。相比于王晶大量炮制的那些纯粹迎合观众的低俗趣味而言,张建亚的内涵显然要高出一个层次,虽然里面的角色也不免有插科打诨,但都没有过量,而且,在阵阵欢笑中,我们也能够体味出那一丝小市民的,或者说小人物,小把戏的无奈。导演的出色才华使他没有沦落为一个恶俗的商业片导演,他的电影之所以能够收到大家的欢迎,有一部分原因正是他的喜剧好笑,但不可笑,这也是他最成功的地方了。
《少爷的磨难》,就是这样的一部好片子,尽管总导演是吴贻弓,作为第四代温情导演,可能对片子有一定的影响,相比于后来“三部曲”的更偏于闹剧式的风格,它是有所收敛的。但是实际导演张建亚的风格仍然基本没有限制的被很好地展示了出来,他仍是一部典型的张建亚式喜剧,在现代中国的喜剧片中,它也是最优秀的之一。
2 ) 陈佩斯经典电影,女装大佬陈小二,误入深山古墓,80年代先锋喜剧
【迷影映画】陈佩斯经典电影,女装大佬陈小二,误入深山古墓,80年代先锋喜剧!_哔哩哔哩_bilibili
上世纪八十年代,陈佩斯毫无疑问是国产喜剧电影领域的先驱。
本期要推荐的是陈佩斯早期喜剧电影领域的杰作,1986年的《少爷的磨难》。
影片改编自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遭遇》,虽然是一部36年前的老电影,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绝对称得上是国产喜剧电影的一次先锋探索!
记忆,补记…
这是童年在电影院看过的为数不多的一部电影
佩斯啊,当年你怎么那么年轻~~
陈佩斯天生一副败家子相
那个年代拍成那样真的不容易
好玩,耐看
最早的一拨商业片。
1987年
当年看得很欢乐
小时候看觉得很诡异
前几天刚知道导演是张建亚。一直以为是老外拍的中国喜剧。很牛逼!张应该坚持他的喜剧,不该搞后来的特技电影。
杜尼约克制片作品之一。这片估计吴贻弓也是挂名而已,不过吴贻弓执导的、能看到的片子算是补完了(重要作品还缺[流亡大学])。典型八十年代“娱乐片”。凡尔纳这个YY文写的本身就很好笑(原著《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遭遇》也出了中文版,见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418576/),不过基本上也是只保留了设定的魔改(改编逻辑倒是颇可以聊一聊)。里面拍得最好笑的莫过于陈佩斯女装,以及被强盗抢劫而掉进古墓的两段。另外比较有趣的是叙事人角色的设置(长城的空间,以及一段打破次元壁的叙述)。怀疑姜文的[一步之遥]里大帅的塑造有参考这部片。资料馆出放映事故导致最后三十分钟没看,在线补完。
小时候看过N遍的电影,觉得很牛逼!
看胤祥老师的评论,这片子还是合拍片啊。不过镜头还是随性的。打闹喜剧的范儿和内容都有。陈佩斯女扮男装的那段非常的经典。
回头再看陈佩斯的《少爷的磨难》还是太过刻意,满满当当的为了笑料而笑料,情节跳得厉害,显然没有二子系列亲切自然,皇城下的小市民情趣十足,一草一木尽得人心。《少爷的磨难》里,张建亚导演也没有像《三毛从军记》那样发挥得天马行空。
我还记得吃番薯那段
观于CCTV6,反正我笑点低,从头笑到尾。
喜剧片儿
原作居然是儒勒·凡尔纳写的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418576/,有空看看。
我怎么记得有姚二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