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如诗如画
蓝荫鼎的画启发了导演拍摄本片。所以蓝荫鼎的画一定很有乡土味道。
说是台湾片,看着总像大陆电影。
农耕时配上那首歌,有大陆同时期农村题材电影的既视感,就是给人“热火朝天、干劲十足”的集体劳动场面。强烈怀疑李行是在抄作业。
音乐也很大陆那个年代。
不过对比人物的穿着打扮,精气神上明显不同。大陆片当时不可能穿那么“性感”的睡衣、美丽的裙子。
那时候大陆已经没传统戏可以看了。样板戏要来了。
也没有庙会了。以封建迷信之名封杀了。
赶鸭过桥、女孩和老人赶鸭群从红叶树下经过、夕阳下抽烟的老农等等画面,美极,就是一幅山村图景。是不是有些画面就是“复刻”蓝荫鼎的画啊?
李行的乡土电影真别树一帜。
台湾当时也有乡土文学一说。
2 ) 《养鸭人家(Beautiful Duckling)》:煮熟的鸭子要飞了【第3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影片】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2/07/beautiful-duckling3.htmlBeautiful Duckling
本片获得1965第3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影片。
影片讲述一个养鸭人家的故事。一个养鸭人家有一对父女,两人天天在家养鸭,儿子则在外面做木工。但是女儿不是父亲亲生的,而是父亲从老邻居那里拾来的。这使得女儿的亲哥哥知道自己有一个妹妹后,经常来找父亲要钱,只要他不给钱,他就威胁父亲要告诉女儿这个秘密。父亲为此很苦恼,但也没有办法。同时,养鸭人家参与了一项养鸭试演,邻居不服气,决定在农博会上两人用鸭子一决高下。一段时间后,农博会开始了。女儿在农博会看戏时,被台上的哥哥与嫂子发现,两人就打算将她带走去唱戏。父亲看到此种情形,急忙带着女儿离开,这使得邻居获得了养鸭冠军。几天后,父女二人离开家门去老朋友家放鸭子。到了老朋友家后,女儿开心的与同龄人玩起来,父亲则向老朋友吐露了心事。父亲为了让女儿能够多开心几天,就先走一步。这让女儿很慌张,她匆忙追赶后,两人一并回到家中。此时,邻居已经从亲哥哥那里知道女儿的真实身份,随后邻居的蠢儿子就说漏了嘴。女儿知道真相后,就来找哥哥。父亲则卖掉了全部鸭子把钱送了过来,打算让亲哥哥好好待女儿,并对女儿、亲哥哥发出一番感慨。父亲的一席话,让女儿与亲哥哥很感动。最后,女儿跟随父亲回家去了,亲哥哥则准备把钱送回去。
这部电影故事非常无聊,就是一个养了别人女儿怕她跑掉的故事,其实与鸭子没什么关系。如果硬要牵强的与鸭子联系的话,即是那句俗语说的“煮熟的鸭子飞了”,只是本片的这个“鸭子”没有飞成而已。电影主题也很浅白,即展示一番伟大的父爱及亲情,太空洞了!总之,本片从故事到主题都无趣的很,真不知道这样一部电影如何获得各种奖项的!
当然,即使影片没有任何看点,它还是反映了台湾农村的一种现状,即养鸭人家的日常生活。通过影片可以了解到,养鸭人家如照顾鸭子、如何放鸭子、如何给鸭子找饲料,等等。本片就像影片开始时的画外音一样,将台湾农村特有的一种产业——养鸭子,一五一十的表现出来,让我们这些不了解台湾农村的人也见识了真正的台湾养鸭人家!
电影拍摄上非常普通,除了表现台湾农村风光的画面外,没有任何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通过影片的描绘,可以看到美丽的台湾,它有着丰富的物产、俊秀的风光以及勤劳的人民,让我不禁感叹:台湾真是一个好地方!此外,片中左宏元作曲的那首歌曲也符合影片的意境,反映了台湾农民的勤劳与质朴。左宏元真是有才啊,连这种“庆丰收”的歌曲都能写得流畅动听,真可谓音乐奇才!
除了以上所说之外,电影剧情和拍摄上还有很多漏洞与不合理之处,就不一一细说了。因为对这样一部平庸至极的电影,细数它的缺点是没有意义的,毕竟六十年代的台湾电影还不发达,与欧美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的。额外说一句,本片的普通话说得真标准,非常正宗,看来六十年代的台湾还有很多生长在大陆的人活跃在电影界。
本片演员表现中规中矩。男主角葛香亭出色的扮演了一个深爱女儿的养父,非常真实。女主角扮演者唐宝云长相普通,正常的表现了一个普通女孩。不过她的那种说话语气中,有一点台湾味道。这位凭借本片出名的女演员,依靠本片而成名,成为了当时台湾很红的女星,而且还有“养鸭公主”的雅号。不过,我却一点也没感觉出唐宝云出色在哪里,长相普通,表演也没有特点,难道是那个时期的台湾电影缺少女人?
总结一下。这是一部很无聊的电影,除了通过本片糟糕的画质可以一窥美丽的台湾风光外,影片从主题到剧情一无所长,而且还有很多缺点!它能获得金马奖,纯粹是“矬子里面拔将军”!
唐宝云
唐寶雲
序列:0872
养鸭人家.Beautiful.Duckling.1965.D5.HALFCD-TLF
2012-07-12
3 ) 理想化的現實樂土 ──台灣健康寫實電影對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承襲和演繹
1963年2月,時任台灣中影公司總經理的龔弘先生率先提出了「健康寫實主義」的創作路線,主張「要寫實,但是要健康」,由此拉開了台灣健康寫實電影運動的序幕。台灣健康寫實電影運動受到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極大影響,意大利新現實主義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意大利羅西裡尼、維托裡奧·德·西卡等一批電影人為代表發起的電影運動,以展現當時的社會現實生活為標誌。健康寫實電影一方面沿襲了其紀錄現實生活的理念,一方面又結合台灣的社會情況對其進行改造。本文將從題材選取、人物塑造和文化政治背景三個方面對二者進行比較。
一、題材選取:紀錄殘酷現實與構建理想生活
意大利新現實主義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興起的電影運動,以寫實為主要特徵,注重紀錄、還原現實生活的真正形態。從題材上來說,意大利新現實主義注重對平凡生活的表現,多庸碌困苦的小人物為作品的中心,旨在揭露現實的殘酷與矛盾。
以維托裡奧·德·西卡所拍攝的《偷自行車的人》為例,影片講述的是失業兩年的里奇好不容易獲得了一份張貼海報的工作,卻為工作所必需的自行車犯愁。他傾其所有購買了一輛自信車,不料在上班第一天就被盜。為了尋找車子,里奇與兒子布魯諾走遍羅馬的大街小巷,也沒能找到關乎一家生計的自行車,里奇迫不得已只能下手偷車。《偷自行車的人》被視為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經典代表作,它展現的是二戰後普通意大利工人的悲涼遭遇,關注的是平凡人家在生活中的窘困境況。影片以男主人公尋找丟失的自行車為線索,在過程中展現了戰後羅馬的社會狀況,人們破舊的服裝、簡陋的房屋、髒亂的街道等等,并通過這些表像揭示當時的社會狀況,對意大利的社會結構進行了批判。從影片中的失業、黑市、打鬥等細節不難看出,二戰後的意大利滿目瘡痍,百廢待興,此時的政治局面尚不穩定,普通民眾承擔著經濟蕭條的後果。而影片中算命女人生意興隆、布魯諾羡慕富家子弟等情節甚至蘊含著更加深刻的倫理、信仰和哲學的深層內容。
與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一脈相承的是,台灣健康寫實電影也同樣關注普通人的平凡生活。如《街頭巷尾》里的街坊鄰居、《養鴨人家》里的普通農戶、《蚵女》里的漁村生活等等,無一不充滿著對日常生活的細緻刻畫,這也正是新現實主義電影所追求的目標之一。當然,台灣電影對新現實主義進行的創造性改變,就在「健康」二字。台灣健康寫實主義是由龔弘先生提出的,而他對於自己心目中的健康寫實電影與歐洲的寫實電影有著明確的區分。在龔弘先生眼中,「歐洲寫實電影多半暴露社會的黑暗、貧窮和罪惡,如果在電影當中灌注了人間的關愛,以求真、求善、求美為目標,豈不成了最好的寫實影片,可以命名為健康寫實影片,以別於其他的寫實影片」。當我們欣賞台灣健康寫實電影時,不難發現其中的人物和情節都存在著過於理想化的成份。《街頭巷尾》中拾荒者石三泰主動承擔起照顧孤女小珠的責任,虽然生活贫困,但两人情同父女,过着甜蜜满足的生活;《養鴨人家》中養鴨能手林再田對養女小月視為己出,林再田頻頻受到小月胞兄朝富的勒索,而小月寧願跟隨朝富受苦,也不願養父出售辛辛苦苦養殖的鴨群。無論是《街頭巷尾》,還是《養鴨人家》,故事情節都具有極強的戲劇性和過度理想化。這些影片滲透著當權者在其中灌注的政治意識形態,大大有別於平淡而瑣碎的日常生活,更像是服務於政治需要而為普通百姓構建的理想藍圖。
二、人物塑造:性格多面與善惡二元對立
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突出貢獻,就是將現實主義美學在電影藝術中推向成熟。影片《偷自行車的人》的編劇西柴烈·柴伐梯尼(Cesare Zavattini),同時也是新現實主義這一電影流派的理論創作者,曾經總結提出過新現實主義電影的美學原則,其中首要一點即是「不虛構,不要典型化,不塑造英雄人物」。我們在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中看到的人物形象,多是囿於生活困窘之中的普通人,他們有善良、淳樸的心靈,也在生活的重壓之下展現懦弱、彷徨甚至罪惡的一面。以《偷自行車的人》為例,主人公里奇是一位普通的意大利工人,在工作中,他兢兢業業,面對妻兒,他努力挑起生活的重擔。可是,在他苦尋自行車而不得之時,他會將心中的鬱悶發洩到兒子身上,甚至在最後下手偷別人的自行車。在里奇這個人物身上,並沒有超脫與普羅大眾的高尚品質,也沒有做出過驚天泣地的英雄事蹟。我們看到是一個普通工人的辛酸悲苦,一個正常人在極度困境之下展露出人性中不光彩的一面。這才是活生生卻又血淋淋的現實,這樣的人物才可以令觀眾感同身受,體會到劇中人物糾結又痛苦的心情,從而感受當時整個意大利社會的精神氛圍。
台灣由於受到冷戰時代的思維方式影響,在電影中善惡的截然對立成為了敘事和人物塑造的主題。在影片《養鴨人家》中有明顯對立的兩方:林再田和小月等人代表道德上善的一方,他們性格淳樸,辛苦勞作,努力創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而曾朝富夫婦二人則代表惡的一方,他們是拜金主義者,卻又不努力工作,只想投機取巧達到發財的目的。影片表現了這兩方之間的衝突,結局則是善的一方感化了惡的一方。在影片末尾,曾朝富良心發現,認識到親情的珍貴,扔掉了一把鈔票。這實際上意味著人物拋棄了重利輕義的價值觀,影片宣導的“善定勝惡”的價值觀得以彰顯,這也是當權者對主流價值取向的引導和灌輸。
三、二者的文化與政治背景
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這一電影流派誕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在短短三十年內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的歐洲世界滿目瘡痍,社會不再像從前一樣井然有序,經濟形勢不容樂觀,整個歐洲社會陷入混亂和彷徨之中。生活狀況的窘困造成了社會倫理秩序的缺失,也造成了人們精神上的空虛和迷茫,犯罪率和自殺率極高,社會矛盾十分尖銳。
誕生於這個特殊時期的意大利新現實主義展現了意大利社會生活的全貌,影片注重對社會現實的揭露和批判。《偷自行車的人》中的很多畫面十分粗糙,到處都是貧民窟和瓦堆,街道上遊蕩著流浪漢和失業者。這些都是導演德西卡進行實景拍攝的效果,這樣更能詳實地展現底層失業工人的實際生活狀況,其中的現實意義不言而喻。
台灣健康寫實電影的出現受到文化和政治因素的更大影響。首先,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台灣處於國民黨的高壓統治之下,當權者對文藝作品有著絕對的控制權,希望藉此宣傳自己的政治思想,引導大眾輿論。當時的台灣文藝政策中有「六不」,即「不寫社會的黑暗,不挑撥階級的仇恨,不帶悲觀的色彩,不表現浪漫的情調,不寫無意義的作品,不表現不正確的意識」。另一方面,健康寫實電影的美學思想與中國傳統美學觀密切相連。中國藝術向來提倡高尚的倫理道德,重視藝術作品對人的教化作用,強調審美所具有的社會價值,要「盡善盡美」。
這也就是健康寫實主義電影中善惡二元對立的根源,這個時期的影片展現台灣人民的質樸、善良,歌頌台灣的經濟成就,宣揚政府的德政。在《養鴨人家》中,技術專家幫助林再田進行科學養鴨實驗、農業部門舉辦養殖大賽等情節帶有非常強的政治色彩,塑造了一個繁榮、和睦的台灣形象。台灣著名影評人焦雄屏女士也曾經說過「《養鴨人家》傳達的是農村的甜美及歡樂,是理想化而非現實的農村」。
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美學思想一經確立,不僅在歐洲範圍內引起轟動,也極大地影響了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電影發展。台灣健康寫實電影正是承襲了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中關注現實,關注平凡人的核心主題,結合台灣本土獨特的文化、政治、社會背景,演化為特殊的現實主義電影形態。雖然在經歷了六十年代的輝煌之後,健康寫實電影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但不可否認的是,健康寫實在當時充斥著武俠、反共、黃梅調的台灣電影界確立了現實主義的新地標,也由此開創了台灣電影的又一個高峰時期。
4 ) 乡土风情外省思维
為導演李行的第二部鄉土寫實電影。1965年榮獲第三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和最佳導演等獎。以臺灣鄉土的大自然風光,烘托中國人傳統敦厚的人倫孝道和親情,在純樸的臺灣鄉土味中,洋溢著崇高的人道主義精神。張永祥劇本出色,人物性格分明,結構也安排得當。整體成績較其第一部《蚵女》成熟。
诚如别人对健康写实主义电影的批评一样,回避社会问题是电影一贯的风格。相比早前的《蚵女》,这部电影的情节上略显单调,主题上老套了很多,而不像《蚵女》那样敢于触摸未婚先孕等问题。而且电影中对一些事物的看法譬如对于戏班也陷于封建思维之中。也许这对于那个时代的电影过于苛刻了。当然,对于一部建设资本主义新农村的电影而已还是令人赏心悦目的。
葛香亭太棒了!真是精准。“跟十七年电影简直一模一样”“生不如养”(@caesarphoenīx)地召唤外省人的台湾认同。本片的意识形态体系比较复杂,既有土改又有台湾身份问题。当然故事动力本身弱了些(今天看来不成立),论生养关系父女关系,前有小津,后有是枝裕和,李行倒是可着劲儿煽情这路。
那些鸭子的镜头很美。
健康写实主义。李行代表作,形式感果然还是很强,不过作为影史意义来说,好歹总算在关注生活和生活中的人了。叙事感觉很散漫拖沓,但是多少触及了一些社会现实。乡土的风景很美,演员的演技实在受不了。三星半。
碧水常围青山转,风物恍惚大陆片
6/10。冷战思维下台湾电影普遍设置善恶对立,影片道德设置上重农轻商,父亲不希望小月学商业布袋戏献眉,恶的一方(拜金主义者和他的妻子)被善感化,结尾拜金者悔恨地扔掉一大叠钞票并撕碎,林再田父子与小月淋浴着明丽的阳光,如小津电影一般解决了女儿出嫁的家庭危机,恢复天伦之乐。导演花费大篇幅将农业部指导林再田科学养鸭、举办农展会的内容精心编制,多么明显的政治意图,健康写实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弊端彻底暴露。场面构图力求生活流式的步调,反复出现小溪里鸭子戏水和破壳而出的画面,林再田不得以把小月留在钟家后独坐河畔的全景,晚霞染红天际衬托林再田有苦难言的养父身份。邻里为养鸭相互嘲讽、因为弃权战胜林家而拿着奖状自鸣得意的赖家父子,收麦段落钟家的成年儿子和小儿子向小月争宠、引得成群姐妹欢笑,充满了理想式的农村风貌展示。
合家欢喜庆团圆,欢天喜地养鸭子。
台湾盛产苦情片
资料馆2015.10.26.8:30pm 生不若养,但生养之间依然充满张力的扭结,很有趣的地理时代症候。满银幕的鸭子,化了妆的年轻女孩,乡村被充分的田园牧歌化,却又是在一种现代性(机械化、杂种改良)的喜悦之中。一种身体与情绪的饱满,佐以无伤大雅的悲伤。
本片收穫:美麗的田野風光和清純的寶寶。不求藝術有功,但求政治無過的心態一直存於華語片潛意識裡,即使政治不在凌駕一切時,片子還是半桶山四不像,台灣電影未死,只是不曾活過。
是恋恋风尘里放的那部坝坝电影~
简洁,淳朴,自然清新。
不足
李行的笔法无不透露出乡土味的淳朴,而故事虽算不上多出彩,但放在那个大时代里,已是足够感人
20090628电影资料馆李行影展侯孝贤谢飞见面会
那时的女子好靓,好纯洁。表演真是....哎...
台湾一代导演李行形式与内容最统一、说教最含蓄的作品,健康写实主义,早期台湾主旋律,清新淳朴的乡土风格在当时黄梅调风行的台片中独树一帜。水塘人家地域风貌,市集庙会民间风俗,养鸭大赛,品种改良。终结于传统伦理孝道,对戏子涂抹油彩眉来眼去不屑,参演人数和鸭数都很可观。64金马
“耕者有其田,乐土在人间”,还有“增产报国”的条幅。斥责戏子游民的农本思想。清新质朴宛如八十年代大陆的农村电影,却多了些亲情的暖意。
从新闻联播借来的voice over+琼瑶式单薄无趣圣母纸片化人设+哭天喊地狗血无聊剧情,活生生在课堂上睡了过去(当然我本来也挺困的)。#论我不喜欢台湾电影的一百个理由#
水彩画一般的质感,就是演员演得太随意了....
7,台湾健康写实电影的代表,乡土气息浓郁,开头小月赶上百只鸭子的镜头即便从现在来看也颇为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