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披着肖邦外衣的"贝多芬"
这个主角身上真是没有一点肖邦的影子。肖邦生性压抑,极度自尊,修养高,在音乐上流露压倒性的自信,对音乐以外的事物毫不关注,这样一个人,怎么会如此世俗易怒??而且肖邦不是性冷淡吗,电影活脱脱把他拍成了色情狂…真是…
这些年音乐家的传记电影里肖邦的算是数量比较多的,《一曲难忘》、《蓝色乐章》、《春光奏鸣曲》、《爱的渴望》,不过就算视角不同,也都逃不开和桑还有她的“情人俱乐部”之间那点爱恨纠葛。自从历史上桑销毁了肖邦写给她的那些“幼稚”的信件后,他们之间的恩怨情仇孰对孰错就再无佐证,怎么拍也都是后人自己的脑补,难以令人信服…我倒觉得,肖邦和被他成为“亲爱的”的童年密友提图斯之间复杂微妙的感情线索值得一拍,二人之间信件留存完好,应该有不少题材可以扩展吧。毕竟关于肖邦的性取向就连专门研究肖邦的学者们都无法给出定论,甚至他们中的某些人还给出了大胆的猜测和暗示,所以怎么拍都不为过吧。
2 ) 本渣的一些疑问
肖邦和乔治桑的演员都很符合历史原型,肖邦演员太帅了。音乐也选用的是肖邦的名曲。开头部分挺棒的,革命练习曲里,士兵用枪托撞击钢琴的情境,挺有冲击力。和乔治桑的初遇到相恋也挺真实。
但是这剧本及其其他配乐的具体安排……唔
历史上貌似肖邦和乔治桑的孩子们感情都不错吧,甚至比乔治桑跟她的孩子感情好……?
A小调圆舞曲是肖邦和乔治桑的定情曲吗(片中频繁用于肖邦和乔治桑的爱情部分),不是肖邦思念祖国写的吗?
幻想即兴曲不是在世时没出版发表吗,为什么片尾肖邦会在音乐会上肖邦独奏抒情部分,还和乔治桑小女儿联系在一起?
升c小调圆舞曲是肖邦和乔治桑分手后写的,可能更符合他的忧郁心境,为什么没有用(貌似没有听到)?
片尾最后的肖邦第二钢协第二乐章很美,不过其实是肖邦是为初恋(暗恋)的华沙音乐学院女高音同学写的……好吧如果把祖国波兰理解为初恋也是可以的
本人记忆不准确,知识也不丰富,说的可能有误,欢迎提出。但感觉制作方也许并不是很了解肖邦的音乐世界……或者他们觉得观众也不在乎所以就这样了。肖邦的音乐太美了,钢协、叙事曲、圆舞曲、夜曲、玛祖卡、前奏曲、波兰舞曲……尤其是浪漫抒情风格的曲子,真的美得不可方物如梦如幻。感觉电影没有完全拍出意境,但确实也难以拍出来吧。
3 ) 完美的演员,真实的还原肖邦
理解肖邦,甚至不能靠理解肖邦的作品,肖邦的作品版本太多。
阿格里奇澎湃的激情显露她的自由精神。鲁兵斯坦作品正直坦率不蔓不枝。
我接触的版本中,以波兰本土演奏家的版本更切近肖邦“波兰精神“。
--不能说肖邦是激情的,正直的,忧郁的,纯洁的爱等等,不仅仅是这些,而是由那个多灾难的弱小民族面对强暴抗争屡受凌辱的复杂情感,包含了一个向往崇高理想的受尽磨难的人生,一腔赤子情怀,满腹怜悯柔肠,即使是艺术家也逃脱不了普通平民的无力无奈。--他在上流社会沙龙里演奏的时间比为贫苦人民付出的要多,肖邦始终不是如贝多芬有超人精神的人。
回到影片,以被凌辱被强迫开始,接下来是被驱逐,艺术追求难以施展(这里片段太少)。除了和情人在一起,没有几个人理解他的理想世界--甚至感情世界也无法自主。从这点看,影片很看重”肖邦是个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情有缺点的大活人,而且生活的很苦闷很被动,他被全世界的人欺负,包括情人的亲人,而且他很无能,不能主动掌握局势“。
肖邦确实是个复杂的综合体,波兰人都说是这样,那谁敢说不是。他是藏在鲜花中的火炬,他可以点燃别人的大炮,但他自己射不出一发炮弹。
再看演员,肖邦和李斯特的演员,比我看过的任何传记题材的主人公更像更传神,简直让我惊叹--他们演奏的确是真的,从指法可以看出来,具备长期钢琴教养,李斯特的豪情,肖邦的热诚难禁,都在演奏时演员的表情,手指触键,肩膀的动作,身体前倾的动作,头部的摇晃中和节奏要表达的情绪很准确的配合。
换本朝当今拍聂耳冼星海,肯定找个国字脸大牌再切脸部特写,至于手部动作肯定是在擦皮鞋。
另外这部电影可以和《永远的爱人》相比较:将主人翁的作品作为一个故事场景的烘托,人美,意境崇高,背景广阔,强烈的代入感,让人沉浸其中,美不胜收,同时感受到人类历史的壮阔。而且不同的场景穿插不同的主题的音乐,巧妙的变化,当代人的创意,令人赞叹,实乃吾爱乐之人饕餮大餐啊。
但是,这部作品我认为比《一曲难忘》要差,如同肖邦的音乐不是优雅诗意,而是寄托他的对雄壮有力革命斗士的崇拜,他的对祖国美好期盼;他要的是将心中的波兰精神化为行动,去收复国家的主权,能自由尊严的作为波兰人存在;而夜曲和其他作品很难说和肖邦的对革命局势的一再失望而消沉无关。实际上肖邦和当时爱国文人保持亲密联系,他的叙事诗是根据密茨凯维支革命题材叙事诗创作(传说),而不是爱情长诗。肖邦的作品也不是夜曲最出名(中国人过于关注夜曲),而圆舞曲,钢协,波罗乃兹,玛祖卡,叙事曲等等占更多的比重。
忽视英雄的志愿描写英雄的生平算不算问题很大,什么是主什么是次?不能说电影标题是爱的渴望,所有内容都是爱情亲情热情。太多了爱情戏,让肖邦成为情圣,吟游诗人,而不是大师和革命者。这是不是当代电影都有的问题,都是轻轻的,华丽的,甜蜜的,滋润的,疼也是舍不得的甜。
相比《永远的爱人》贝多芬的塑造就兼顾凡人纯真的爱情和英雄的伟大情操,因为倔强高傲和忍让而不能爱,但我也要战胜敌人,战胜耳聋,战胜命运,这个主题就塑造得有力太多了。
4 ) 这是所有人责任感缺失的集合
相较于《一曲难忘》,这部电影怎么说呢,更真实,但是因为真实所有人都显得比较丑陋。
先从桑说起:桑在《一曲难忘》里面被塑造成了一个大反派,是一个阻止肖邦爱国的人,并没有像这一部里面那样,完整的表现出桑对于肖邦的身体的体贴。虽然如此,似乎桑在这部电影里,很难再丑化了,但是事实上,桑确实没有办法美化。她的的确确是一个失败的母亲,完全被爱情冲昏了头脑而忽略了她孩子的感受。
桑的儿子:我看豆瓣里对桑的儿子许多批评,但是豆瓣里面不乏苛责原生家庭的声音,之前还有某小组被封。但是具体到桑的儿子莫里斯,他难道不能因为自己原生家庭消沉吗?而且这种消沉,肖邦显然也是要负责的,肖邦在电影里完全是自私的,没有丝毫考虑过莫里斯的感受的。桑甚至为了弥合两个人之间的裂痕,特地做了许多事情,但是肖邦往往是敷衍。这样的继父不要说及格,打零分也不为过。
再回到儿子身上,虽然他的原生家庭有缺陷,但是这也是很多人的问题,就像那个“松子”一样,做的事情我很难赞同,虽然某种程度我可以理解,甚至默许他的错误,但是实话实说,他完全具有改变自己人生的能力,而不是最终可悲的把自己的不幸全都归结到自己的母亲身上。很多人的家庭都有很多问题,甚至比他的差很多倍,这完全不能成为阻碍他自己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能付出行到改变自己的人的全部理由。
肖邦:这部片子主要就是讲的肖邦和桑的爱情故事。肖邦在里面完全就是索取者,桑泽是彻底的奉献着。如果在现实中,一个男子,不论对方的条件如何,如果想要和对方走在一起,必然是要承担起爱情的责任,不要说,继父难当,但是如果你选择和桑在一起,你不需要考虑自己要承担起继父的责任吗?如果不说继父,作为男朋友,你上了人家的母亲,你不需要考虑咋和人家儿子解释吗?
当然当然,我们可以为天才辩解。桑说不定在感情开始之前就许诺肖邦不用对爱情负任何责任,不用去承担她家庭内部的任何情感负担。
但是作为一个成年男子,不想负责任没什么问题,但是不负责任,就是很严重的问题了。另外,这种心智下的人,怎么可能会不知道自己即将面临的麻烦?又怎么能当麻烦出现的时候,只希望桑一个人去解决,在自己爱着桑的情况下,丝毫没有考虑过自己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呢?
5 ) 因为肖邦
这是一篇与电影无关的字,来看影评的无需继续。
--------------------------------------------------------------------------------------
我不懂音乐,不懂艺术,所以会觉得那谁的画还不错,也听不出李斯特的演奏比肖邦高明多少,只是单单地爱着《革命》,所以在旋律响起的一瞬就热泪盈眶了。《命运》和《革命》陪我走过了两段不那么明媚的日子,听到琴声就会觉得身体里有了前进的力量。内时候《科幻世界》上有个故事,说人类爱某段音乐是因为那旋律刚好弥补了某个基因片断的缺陷。我就信了。我常常知道自己幼稚,没办法而已。
PS.欧若拉是伟大的,我很懦弱。
6 ) 演员的形象最靠铺
不懂波兰文,没字幕,只能猜着看
但是和以前的肖邦传记影片相比
乔治桑和肖邦演员的形象,是最符合我YY的
吼吼吼,然后乔女儿有够无耻
7 ) 乔治桑的真实身份
乔治桑的祖母是萨克森公爵,Maurice comte de Saxe的女儿,1748-1821。乔治桑的曾祖父是舍农索城堡的主人。曾祖父的第一任妻子是乔治桑的曾祖母,第二任妻子是舍农索城堡的漂亮女主人:杜邦夫人1706-1799。
而乔治桑是1804年出生,与这位杜邦夫人没有任何关系,出生时她已经去世8年了!
而目前中文介绍里说杜邦夫人是她祖母,教育她长大,真是错的离谱!!!
再说一遍乔治桑的祖母是Marie-Aurore de Saxe, Madame Amantine Aurore Lucile Dupin de Francu! 与舍农索城堡那个没有任何关系
肖邦和乔治桑 谁更悲剧
2004.09.28波兰电影展
整部片子的配乐都是肖邦的作品,结尾妹妹带着哥哥的心脏回到祖国,苍茫的大地上响起了第二钢协的广板乐章,真是非常优美。男主角也演得挺好,很符合肖邦敏感柔弱多情的气质。只是乔治桑这个女人,怎么看怎么讨厌,哎……
可能有五年了,高中时在电视上看的。电影一般般。只记得这男人很美很柔软。
这种片不适合我...
复杂的人物关系网
肖邦和乔治桑的八年姐弟恋因为一双儿女而告终:儿子敌视争宠,女儿疯狂迷恋。当爱情与亲情无法共存,只能选择一方成了注定的结局。人是感情的动物,有谁能做到完全奉献毫不自私呢?
偉大音樂詩人蕭邦的愛情故事
剧情那不是一点凌乱 无论是肖邦还是乔治桑的形象都莫名其妙
钢琴曲贯穿始终,听得热血沸腾!
不一样的角度来解读一个人,比起英雄版肖邦(一曲难忘),阴柔版肖邦(春光奏鸣曲),这个版本对肖邦的音乐创作着墨最少,却对他的情感和性格挖掘的最多。另,又爆出这么多雷人八卦啊。。
就,传记小说被
肖邦怎么会是这么奇情于一个40多岁中年妇女的品味的人。。。
肖邦的音乐配合情节贯穿整部电影,听的如痴如醉。何须知道曲名呢,记住旋律就好了。
无字幕又何妨
手法确实有点老旧了,可是当冬风响起整个人内个激动啊。演乔治桑的演员挺有味道的为什么你们老说她丑,乔治她也怪不容易……真实的肖邦真的这么能吃醋吗?剧本拖沓但里面还是有几处镜头运用得还好。
2⃣️0⃣️0⃣️❤️❤️肖邦(波兰🇵🇱)☘️波兰作曲家与法国作家乔治桑的恋情☘️乔治桑的儿子莫里斯与肖邦不合,矛盾重重👉女儿索朗热与母亲不合,矛盾重重👉肖邦与乔治桑分手💔
电影本身不出色,不过想到这两个人,一场回肠荡气的恋情,一对珠联璧合的佳人
大学公共选修课,古典音乐鉴赏课大家一起看的
三星给肖邦的音乐。8年在老桑的屋檐下,过得啥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