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疯狂

剧情片大陆1987

主演:张建民刘小宁金莉莉郑建华金馥丽王安庆马晓晴詹靖波马迎春朱雷

导演:周晓文史晨风

剧照

最后的疯狂 剧照 NO.1 最后的疯狂 剧照 NO.2 最后的疯狂 剧照 NO.3 最后的疯狂 剧照 NO.4 最后的疯狂 剧照 NO.5 最后的疯狂 剧照 NO.6 最后的疯狂 剧照 NO.13 最后的疯狂 剧照 NO.14 最后的疯狂 剧照 NO.15 最后的疯狂 剧照 NO.16 最后的疯狂 剧照 NO.17 最后的疯狂 剧照 NO.18 最后的疯狂 剧照 NO.19 最后的疯狂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1

详细剧情

  人犯宋泽在潜逃途中又杀害了一名武装警察,劫枪窜回某海滨城市。公安干警何磊奉命去抓捕宋。狡猾凶残的宋连连作案,女友李晓华规劝他投案自首。宋拒绝后,李仍为他购买车票,帮他潜逃。何磊找到了李晓华,在何的苦心劝告下,李说出了宋的去向。何磊率公安干警乘直升飞机追上宋所乘坐的开往 北京的83次列车,并在列车长的协助下登上了正在行驶的列车……

长篇影评

1 ) 本该蓬勃的类型片&我们的类型片差在哪

主角的JohnMcLean造型和性格(其实本片一年后虎胆龙威才上映),真实题材改编的类型故事,听起来很可能拍成一部好看的电影,但是在80年代后期却被一大堆学者“指责”为商业片、低级趣味。现在平心而论,看来的确是类型片,但也是相当有趣味的类型片,其中不乏现实暗指、追逐、鲜明个性人物等等一系列有意思的元素,这在80年代是很时兴而且吸引人的手法,我觉得能做到有意去模仿已经是中国商业电影的良心之作了,何况本片很多地方还模仿的几乎优秀,最后的结局甚至比当时的好莱坞商业片还更有新意和深度,现在想来真是为本片当初遭受的指责一声叹惋,如果我们能早点拍摄更多这样的商业电影(实际上本片证明我们完全可以),如果不是种种条件影响了我们电影行业的发展,无论是观众素质还是电影工业水平,都会在这样的电影的蓬勃中获得更早的提高。
先记录一下拍的好的地方:
1.整蛊资料室大妈,镜头台词表演合缝无隙,幽默流畅好看。
2.火车脱车厢戏、直升机降落戏,这其中的敬业与投入恐怕只有合格的商业电影才做得到,反观时至今日还有一些黑心导演们用五毛钱特效……
3.火车上铺垫乘客戏,观察生活的深度跃然于屏幕之上,这里每个人的表演和角色都值得称赞。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在技法上,除了最后火车一场戏,前面基本都有问题。

1.嫌疑犯的过去用一个车上警察收听内部电台报告的固定镜头全部交代完了,试想用嫌疑犯持枪威胁司令员来开头会多刺激。

2.第一场追车戏,声效是硬件原因就不提了,镜头从警车掉头切回匪徒时,已经是一个卡车开走了的镜头,本应让观众为“歹徒是否会被卡车阻挡而被抓”的悬念直接没了,而且拍摄的角度没有提醒观众警车掉头是为了提前阻截还是继续追,加上镜头本来很短就更难理解了。这是拍动作戏的硬伤,只能用工业素质不及来解答,可以不算。

3.工地警察咨询情况戏,开头暗指现实中房地产热还有点意思,但是罪犯(悬念中心)居然在警察上车发动了之后才持枪出现,根本就没有形成观众知道罪犯在警察旁边但警察浑然不知的悬念效果。这个和第一点一样,就是导演的水平问题,不能赖别人。

4.领导责令写检查一场戏,一句“我没错,不写”就完事了,最后已经有人帮他写了,还要摔门发脾气,前面的台词和革命电影里大喊“我是好人”来表现人物性格没有区别,一方面没有起到这场戏该有的人物刻画作用,另一方面使这场戏根本没有冲突可言,后面的摔门缺乏动机(如果能在前面通过台词丰富一下人物则或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没有使人信服的动机的动作都像是歌剧表演。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戏开头着重特写了男子的白内裤臀部与背部肌肉,这里用的功夫比台词上多多了……

5.游乐场诱捕/追逐戏。先说诱捕,根本没交代警方设埋伏是要抓谁,而是在嫌犯出现之后才用远景的说明一个男的被抓了(也不知道这个男的去接的是谁),埋伏突然就莫名其妙地失败了,本来是个很有悬念的场景(警察埋伏罪犯,罪犯却早知道警察在埋伏),一无铺垫二无节奏,纯粹为了引出后面的追逐,追逐也好,经过一番还比较紧张的追逐镜头,追到居民区后警察竟然整个地消失了,整场戏变成三姐妹智斗罪犯,根本没感觉有出罪犯有被警察找到的压力,同样罪犯纯良的行为也没让观众担心人质会被伤害,唯一一个还算悬念的元素就是老奶奶回家看锅,但这也被勇敢的姐妹花吓走罪犯而提前终结了……前一场戏一如既往的把有悬念的情节拍到没悬念,后一场戏完全没重点,和第三点一样,这不能怪硬件。

6.罪犯和女朋友被跟踪,骗女朋友上车自己却没上车,完全应该用一个镜头讲完的事中间剪了一刀,这个不知道是怪剪辑还是赖导演,不过后面罪犯回过头来逼近小警察拍的蛮好的。

最后吐槽一下主旋律:
罪犯懂法、罪犯女朋友也懂法、罪犯同伙也懂法,罪犯不凶残、反倒是警察挺叛逆……

但是无论如何,本片商业片的专业、类型片的特征、有意思的结局都要加一颗星。

2 ) 警察不像警察,罪犯不像罪犯,80年代的商业片尺度很大胆

众所周知,商业电影向来考验的是导演对于节奏的把控能力。我们为什么会喜欢温子仁?因为他对于商业类型片的场面调度以及节奏控制等方面都做得非常好。他懂得观众想要看什么,同时也会将观众的兴趣点牢牢的抓住并最大程度的呈现,因此,他才会有很多很多非常成功的商业片。

而作为国内导演,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商业类型电影,大都却没有能完全遵照一部好的商业片的所有框架来执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对于一部影片仅仅是顾此失彼。照顾到了观众的兴趣,却不能很好的把控节奏;抓住了节奏,却在场面调度上一塌糊涂等等。如果以现代经济发展水平来衡量一部商业电影应有的水准的话,那么无一例外,很多时候,我们的年轻导演是不合格的。那么合格的例子在哪里呢?往回看。

第五代导演中,我们知道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等人。这几位无一例外都是一等一的大师,但是第五代导演却不仅仅只有他们几个。周晓文大家可能不会太熟悉。因为他具备艺术水准的电影太少了。可能最为人知的就只有《二嫫》了。或许还有人会知道《秦颂》。这两部影片能带给人思考,但是相比于《活着》,《霸王别姬》以及《盗马贼》等影片自然逊色不少。

但这并不能说明周晓文不是一个好导演,只不过说明了他的擅长领域并不在此罢了。《二嫫》中,他关注的是社会变迁,而《秦颂》则是对于历史的另类解读。但是今天所说的这部影片却异常的简单,如果将影片中的故事换一个现代背景,完全可以秒杀当今的商业片一大片。

《最后的疯狂》是一部刑侦类型电影,但是影片的特点却不仅仅局限于刑侦。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逃犯的故事,且围绕警察与逃犯之间的周旋不断的引申出更多的周边故事,而这些故事无一例外都是一部商业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刑警何磊抓捕犯人宋泽,宋泽在潜逃途中不断的犯案,何磊屡次与他相隔咫尺,却被他屡次逃脱。宋泽的女友一边给他帮助,一边又劝他自首,宋泽在陷入到纠结当中的时候,带着炸药上了一列火车。何磊在列车长的帮助下也登上了火车。最终,在众人的帮助下,何磊擒获了宋泽,但是宋泽却引爆了绑在身上的炸药,他与何磊同归于尽了。

这个故事的主线很简单,但是在主线之外,我们却可以对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进行一次细致入微的窥测。八十年代末期,当时正值社会变迁,人们对于新事物总是处于一种不满足的状态。人们如饥似渴的接受着从没有过的社会信息。这一点从片中的警察给自己的父亲寄杂志就可以看出来。而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大环境里,总是会有人打一些歪主意的,就如同片中拍“广告片”的团伙等人。

躁动的时候,人们总是会追求一种感官的刺激。就如同书报亭中的很多人都在浏览的“杂志”内容一样。外界的直接刺激,最会让人们躁动。本片上映的时候,曾经引发过一次激烈的社会讨论。一部分人认为本片极具先锋色彩,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本片是毒瘤野草。从这点就可以看出来,周晓文导演当时先进的理念已经超越了时代。不理解自然就会随之而来。

片中大胆采用飞车追逐戏码,这样的场景别说是八十年代,就是现在,我们也会为之惊叹。我们所熟知的摩托车追逐戏,大多源于港片中成龙的发扬,而内地电影中,尤其是在八十年代,这样的场景更是独树一帜的存在。

而那些出现着的摇滚青年以及阳光浴场等元素,更是对于当时大时代的真实还原。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恶趣味,但是这种趣味却是当时的所有人心中真实的理念,只不过周晓文导演,敏锐的捕捉了这种趣味,并成功的将其展现出来。

八十年代是一个神奇的年代,影视作品不仅在题材上有所突破,更是在演绎上贡献了可能是建国以来最为大尺度的表演,可能有人知道1989年还有一版只播放了5集的《封神榜》,而他也是对于当时的社会氛围的一次号脉。正是由于这些作品的衬托,才能体现出周晓文导演的这部《最后的疯狂》的难得可贵。

八十年代是一个自由的年代,只不过那个创作上非常自由的年代,一去不回来。因此,看着如今的条件如此优越的今天,我们却没能再现曾经的辉煌,甚至于连达到及格线也是这么的可怜。

3 ) 1987年的芦苇&周晓文

受年代所困处理手段带有点生涩的年代感,但也是这种年代感会带来时间的质感。
男主角不够美型,却硬汉性格十足,独胆反派也不是脸谱大魔王,
对于女友感情处理也有血有肉。
基本上是双雄对决的警匪大片,结尾还有直升机追火车、乔装戏中戏、终极大爆炸。
各种商业元素基本齐聚,台词写得自然牛逼。
最喜欢火车上的戏,有紧张的压迫感,只是前半部分略显缓慢。
果然八十年代是中国电影最好的时代。

4 ) 去自首吧。呵呵

80年代经典警匪片之一,影片在题材上突破很大,而且在摄影上,颇有特色。
这是一个文弱的罪犯,看起来呆呆的,根本不像是那种杀人不眨眼的人,而且还流连于一个女人,说话从来不大声。要说他杀了几个人,几次拘捕,感觉选角有问题。
影片当然明显地在突破警匪框架,而讲究一个警察和一个罪犯的双龙对决。另一个主角,也是如此命运,幼年丧父,父亲抚养长大,一个疯狂的警察。为了抓捕罪犯也是奋不顾身。
两个人都是疯子,疯子对决,颇有港片《暗站》的感觉。
影片是那种没有配乐的叙事故事,很多黑夜里的故事。对话不多,但很有趣味,有言近旨远的感觉。
影片很接地气,各种对现实的批判,比如物价贵,比如警察不干事,尺度很大。可惜就是不能表现暴力场面,很多杀戮场景都隐藏了,可惜。

短评

英语好标准呦很努力的在模仿同时期的香港电影飞车追逐吻戏养不起养不起c6h12o6只有坏导演大连

6分钟前
  • 我是小狗
  • 还行

90年代看过一半左右,今天重温一下。更多可当做社会风貌影像片,比如一罐可乐竟然要5元呢。

9分钟前
  • k-pax
  • 还行

相比银蛇,这片就中规中矩多了,风格化因素少了非常多,只剩下一个有几分相似的基调,那种阴阳怪气的主旋律基调,同时,贩卖感官刺激比银蛇要更俗更直接一些,也就定位更加通俗的电影,所以不是一直吓唬观众,而是有不少细节描写在讲故事写人物,比如递衣服的popo,通缉照片被藏在桌子下面云云,片子的很多内容其实有些是模糊而无意识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典型的镜子电影,火车直升机场面是挺牛逼的,主要是很难很好地理解那个年代银蛇那样的b级片和这样的片子都是怎么诞生的,李少红简直就是中国的铃木清顺啊。

14分钟前
  • diwpxneiaoq
  • 还行

三星半,典型模仿80年代美国糙汉警探的电影,刘晓宁演这种角色得心应手。节奏不太好,也不够刺激,看手相那场还可以。

16分钟前
  • 发条J
  • 还行

80年代真是中国最好的年代,那时候已经有那么多商业元素了,了不起,而且电影没有任何束缚,了不起啊。所以说,一个开放的环境才能造就自己真正的文化产业。

19分钟前
  • 阿耿
  • 力荐

开头音乐非常好,作曲郭峰。结尾算命一段很有心,有点抓人。。。但仍旧不是我童年看的那部电影

22分钟前
  • 山下猫
  • 还行

意外跟导演看了同一场,看到一半大叔蹦起来说他们资料馆把顺序放错了,1、2直接就到8了,现在是5!虽然我没错但是我想大家道歉。哈哈哈哈哈哈笑死我了

26分钟前
  • 道臣岚
  • 推荐

真难得,时间在流逝,时代在退步,电影在消亡

30分钟前
  • 咫尺天涯
  • 力荐

有点个性的国产警匪片,开头的吉他曲和最后的歌都很不错,好像是郭峰作曲,抓捕前的一段算命很有八九十年代特色。

32分钟前
  • cilei
  • 还行

摇滚人拍疯狂,可惜只有“最后”没有“疯狂”。

33分钟前
  • 你的益达
  • 还行

在电影资料馆和导演一场看的,胶片顺序错了,看的现场导演解说版。

38分钟前
  • 99bu88
  • 还行

特别好啊。没有拘泥于单一类型电影,在社会现实和人心勾勒都做足了功夫,流畅自然,有一点黑色电影,也有一点新好莱坞电影。甚至可以说它有电影最本真的气质。加上八十年代特有的社会氛围,结合为一部耐看的好片。唯一的遗憾大概在气质不符的片尾曲楽

40分钟前
  • 小礼歌
  • 力荐

全片大连取景,一份宝贵的80年代后期大连的影像记录,看到那些熟悉而又已经消失的街景是本片最大的惊喜。现在唯一认识的演员就是马晓晴了,不过她只演了一个不大的配角。SA365海豚直升机是亮点,那时刚从法国引进,4年以后才实现国产化。就是现在的直九。

41分钟前
  • 半日光辉
  • 推荐

结构很严谨,节奏准确。1988.02.25

43分钟前
  • 茶博士
  • 力荐

这可不比《除暴》精彩多了?从第一镜起,构图、光影与极富立体感的空间塑造便渗透着一股浓浓的日式硬汉侦探风,声音极富法意Film-Noir的格调,剪辑与剧情编排亦主次分明,干净利索。不少场景和动作构思更是充满迷影色彩和想象力:废工厂灭火器杀人堪比库布里克的《杀手之吻》;列车追凶的张力与《卡桑德拉大桥》有过之而无不及。放在80年代是四星,放在今天妥妥五星。时至今日,张艺谋的类型片尝试依旧没有超过当年的周晓文。

44分钟前
  • 冰山的阴影
  • 推荐

中国电影最自由的年代,时代烙印非常深刻,一切都欣欣向荣,一切都那么宽容……现在的中国电影没有达到过的时代

46分钟前
  • 雁宁路书记
  • 推荐

勉强两分。主要记录了80年代的大连,有些空拍的街景,斯大林广场这些不用提,里面那场劫持三胞胎姐妹的戏是在典型的大连阶梯式小区拍的。故事上是警匪两个无父之人的追捕终至同死,双方身上的毁灭感都强烈,但整个流程的节奏放的有点松垮。火车上看相抓人那一场写的很精彩,废铁场杀人的一场处理也不错

50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较差

哎呦,这片不给满分???!!!“这是商业小区,谁都不认识谁”,多好的类型片啊,还有悬崖边的营救,最后一分钟营救,太好了吧,为什么没发展起来呢,好可惜好不解!大制作啊,直升飞机,火车,最后那个同归于尽的拍法,的确没有香港的好看。

53分钟前
  • 雪峰鱼
  • 力荐

周晓文组织素材编排情节的思维煞是有趣。通缉犯和女友在商场买东西,突然听到“抓住他”,想也不想抹头就跑最后被众人堵在墙角一顿暴揍,手伸进包里摸枪忍住没掏,直到失主赶到说不是他,众人不解“不是你你跑啥?”。然后镜头一转,市中心马拉松鸣枪开赛,为后面的剧情作铺垫且逆谑上场戏的“先跑没开枪”。再然后警队扫黄闯入,对方已藏证并狡辩说在看马拉松直播,队长观察敏锐循床单脚印找到影带准备播放认证,观众此时也顿生期待想看看都拍了些啥?谁知队长突然从直播画面路边观众中认出通缉犯,交代两句匆匆离去!导演在此既呼应伏笔回归了主线,又回避尺度调戏了观众。至于广为称道的火车高潮大戏个人反觉夸张不可信。三星半(周晓文客串也玩自讽:月台上刚好路过拍照留念男女,发现自己乱入扰拍赶紧闪开!“不是故意要上镜的!是没躲开!”)

54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放到今天的影院是可以打5星的片子。所有的90后、00后都应该看看这些80、90年代的电影,就不会问出“那个年代也有这些?”“那个年代也会这样?”的话了,说实话那个年代有的,如今未必有了。

57分钟前
  • simply_red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