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飞鸿》让很多人关于电影的童年记忆定格在了侠光剑影的热血武侠之中。 而”黄飞鸿“当之无愧是这些武侠片中的佼佼者,新瓶装旧酒的”黄飞鸿“可谓是票房口碑双丰收。在获得市场肯定的同时,也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同。虽然到了后几部有狗尾续貂之嫌,但是无可否认整个系列的“黄飞鸿”电影真正意义上为华语电影开启了系列片的模式,虽然而后的追随者寥寥,但是其意义是非凡的。它不仅使一代武学宗师”黄飞鸿“这个名字如雷贯耳,家喻户晓,更让该系列电影的开创者徐克被冠以”鬼才“之名,从此名震天下。 “黄飞鸿”的成功,不仅仅在于让人意犹未尽细腻精致的动作场面,更在于其”民族觉醒,奋发图强“的主题。这一如”精武门“陈真给观众留下的印象,黄飞鸿不仅仅是一位武林高手,更是侠肝义胆的民族英雄。所谓“时势造英雄”,徐克巧妙的将小人物的命运和大时代的背景联系起来,黄飞鸿虽然独臂难支无法改变世界,却仿佛是一剂振奋剂打入了病入膏肓的国家之中,意图使之觉醒。在清朝末年这样一个黑暗混乱的年代,黄飞鸿无疑是国人对于这段黑暗历史所选择的最佳记忆符号,他是一种精神寄托,更是侠义之士行侠仗义兼济天下这一精神内核的最好表现。 除了影片本身优秀的剧本及制作,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影片演员的表现,一部电影的成功,离不开幕后导演及工作人员的努力,更离不开和观众直接面对面的演员的表演,正是因为有了演员精湛的演技,才使得这部片子能如此深入人心。 在“黄飞鸿”系列电影中,李连杰一共主演了五部,虽然其他人也有演过这一角色,但是要数李连杰版最深入人心,就像观众永远记得皮尔斯 布鲁斯南是詹姆斯邦德一样,曾经李连杰给观众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黄飞鸿黄师傅这一经典形象。作为打星出身的李连杰以其矫健的身手和俊朗的外表完美的诠释了黄飞鸿,虽然后来其所扮演的“方世玉”有点让人傻傻分不清楚,但是黄飞鸿先入为主的形象却是无法逾越的。虽然在扮相上,李连杰版的黄飞鸿和方世玉并无太大的差别,但是精气神上,显然黄飞鸿更具大师风范,不苟言笑,不解风情,内敛深沉,而方世玉只能算是一个玩世不恭初出茅庐的小伙子而已,有些冒失,有些小幽默,这一点上,李连杰的表演却也恰到好处。
——金山,到底世界上有金山吗? ——如果这个世界真有金山的话,那些洋船为什么要来我们的港口?也许,我们已经站在金山上了。 ——徐克《黄飞鸿之凌云壮志》
文 / 杨大侠
如同武侠小说是中国人独有的小说类型,武侠电影,亦是中国独一无二的电影类型。
在所有武侠片中,“黄飞鸿”三个字,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
1991年,徐克导演的《黄飞鸿之凌云壮志》(以下简称《黄飞鸿》),在香港上映,票房仅排当年第八,因为当年优秀电影太多了:《逃学威龙》《跛豪》《纵横四海》等,让《黄飞鸿》很难有太大发挥空间。
然而,在第二年的金像奖颁奖礼上,《黄飞鸿》却力压所有高票房电影,一举拿下最佳导演、最佳配乐、最佳剪辑、最佳动作指导等四项大奖。
为什么一部票房一般的类型电影,能够在一大堆高票房的主流电影中脱颖而出?
因为它把武侠片的各个方面都做到了极致,并重新定义了武侠片。
早在1991年之前,有关黄飞鸿的电影,就已经多如牛毛,泛滥成灾。
1946年起,关德兴一口气拍了77部黄飞鸿的电影。
1976年,刘家辉饰演了《陆阿彩与黄飞鸿》。
1978年,在袁和平的指导下,成龙在《醉拳》中,饰演黄飞鸿一角。
打小喜爱武侠小说的徐克,对这些武侠片自然不会放过。
然而,没有哪一部,让他觉得特别满意:
“早期武侠片分为两种,一种是大侠类,一种是怪侠类。所有的黄飞鸿,都没跳出这两个圈子。”
并且,除了成龙的黄飞鸿加入了搞笑成分外,其它的黄飞鸿则是一个模板倒出来的:绝不轻易动武,一出手则弑神杀佛,战无不胜,神化成分太过严重。
这种千篇一律的故事设定,让香港人对武侠片丧失了兴趣。
另一方面,徐克发现,新一代的香港年轻人对历史无感。
“他们是厌烦历史的一代人,他们并不想听也不想了解近代历史,或者他们的祖先或祖父时代所发生的事情。”
因此,在80年代初,徐克就动了拍黄飞鸿的念头。
“我当时看了一些黄飞鸿的历史材料,发现他所处的时代,正是东西方文化交锋的边缘。他应该是一个受挫的角色,而非战无不胜,因为他一方面无法摆脱中国传统观念,另一方面又为西方思想而动摇。我想通过一个崭新的历史人物形象及其故事,让香港人重拾对历史的兴趣。”
就在那段时间,他看了《少林寺》和《少林小子》,通过荧幕认识了李连杰。
“从那以后我就一直关注他,他很符合少年宗师的形象。”
然而,李连杰出道后很快成为邵氏旗下艺人,而徐克隶属嘉禾公司,合作的愿望就迟迟没实现。
再反观其他功夫演员,要么都不再年轻,要么形象不符,要么都在邵氏——比如成龙,徐克始终没找到能代替李连杰的人。
既然目前没有机会,那就先放一放吧。
徐克把精力投入其它影片的拍摄中——《刀马旦》《英雄本色》等,都是他在等待李连杰的过程中,通过导演或监制身份完成的高水平作品。
与此同时,他并没有停下《黄飞鸿》的剧本写作。
写着写着,他发现主题越写越大,东西越吸越多,已经不能只用中西方文化冲突来囊括了。
首先,黄飞鸿所处时期,正值清朝末期。
大清江山摇摇欲坠,谗臣、奸臣当道,但当中也有一部分有骨气有傲气的忠臣。
这当中,有个叫刘永福的人。
《清史稿》中有一段关于刘永福的记载:
“永福骨瘦柴立,而胆气过人,重信爱士,故所部皆尽死力云。”
短短数十字,就让徐克决定将这个人加入剧本中:
“一个民间英雄的诞生,必将有一个大名气的大豪杰做引,刘永福就很符合这种大豪杰。他曾在一场战争中腿部受伤,来宝芝林看病,从此跟黄飞鸿结下缘分,这也很符合历史本身。”
刘永福在黄飞鸿身上所投射的,是中国历来的爱国思想。
当时,虽然中国受到列强欺凌,但如同中国有好人,外国人中,也有好人。
徐克将这个外国好人设定为一名传教士:“要在一部短短的电影中体现西方思想,传教士无疑是最有效的。”
这名传教士,就成了左右黄飞鸿传统观念的人。
乱世之下,有人为国出力,也有人趁机发国难财。
于是,徐克又写了沙河帮:“他们是乱世中‘窝里横’的代表。”
有人捣乱,就得有人镇压。
于是,徐克写了镇压民团的官员:“他们有劣根,下手也狠,这为后期的官民对垒做了铺垫。”
有人在国内发国难财,就有人发外国人的财。
于是,徐克写了贩卖中国人的掮客:“那时候,很多从国外回来的人毒害同胞,说海的那一边,有一座金山,遍地是金子。掮客的加入,将河山破碎下的故事更为真实饱满。”
戏曲的兴盛,也是由明清开始,当时遍地是梨园。
徐克就构思了一个梨园班子,作为当时主流娱乐文化的象征,也烘托出时人面对国破山河时,仍醉心于靡靡之音的悲凉。
在这样的乱世里,还有一种角色不可缺少,那就是落拓江湖的卖艺人。
“因此我塑造了严振东,一名武林高手。在枪炮等杀伤性武器闯入中国后,这类人不仅吃不上饭,也丧失了原则和尊严。”
当然,一部成熟的电影,爱情往往是不可缺少的。
于是十三姨诞生了:“历史上的十三姨叫莫桂兰,是个广东本土人。我要把她塑造成一个留洋回国的人,并且是黄飞鸿的远房亲戚,以此代表现代女性的爱情主张,并能更好与东方的黄飞鸿产生矛盾冲突。”
一路写下来,徐克前前后后,在《黄飞鸿》剧本中埋了不下于十条线:
有家国大义,有中西冲突,有黑帮当道,有官民火并,有国人颓靡,有靡靡之音,有残害国民的掮客,有列强与清廷拉锯,有传教士带来的正义,有落拓江湖的悲情,有动人爱情,还有“男儿当自强”的发聩声音……
就这样一直到1990年。
那年,李连杰正在美国拍摄他在邵氏的最后一部电影。
一天,嘉禾老板跟徐克聊天,聊到李连杰:“李连杰还能否在电影界做出更大的突破?”
徐克说:“你应该找他回来,他是个很优秀的演员。”
于是,嘉禾把李连杰请回香港,徐克给他看了剧本。
在这样的剧本面前,李连杰想也不想,直接答应了,并在美国拍完电影后,跟嘉禾签约。
酝酿了近十年的《黄飞鸿》,终于开机了。
演员确定了,接下来最关键的,就是武术指导。
徐克将首选目标确定在刘家良和刘家荣身上。
刘氏兄弟的父亲刘湛是林世荣弟子,林世荣又是黄飞鸿的徒弟,曾跟黄飞鸿学艺20多年。
作为黄飞鸿的传人,刘氏兄弟是不二人选。
两人是兄弟,但性格却很不同。
刘家荣会接纳徐克的意见,刘家良则不行。
“他出生武林世家,崇尚真刀真枪真功夫,并坚定此观念。”
而徐克呢?
徐克虽然喜欢武侠小说,但更喜欢仙侠小说,他把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反反复复读了好多遍。
因此,他拍电影,绝对不愿意按照书本上的一招一式来,而更愿意加入自己天马行空的幻想。也因此,人们叫他“徐老怪”。
徐克说:“我不希望黄飞鸿是传统武师,希望他是个‘顽皮小子’,招式不一定要符合武功路数,但一招一式一定要漂亮、有观赏感,让人一看就觉得他是一代宗师。”
对此,他还给黄飞鸿构想了一个响当当的腿法,叫“佛山无影脚”。
刘家良听完,很不满意:“这样的电影放出去,我们洪拳十万弟子都会笑死!”
徐克说:“我的电影拍给全世界的人看。”
电影才开始拍,武术指导就和导演分道扬镳了。
徐克并不气馁,他找了另一名武术指导——袁祥仁,也就是《功夫》片尾那个乞丐。
袁祥仁的父亲,是北派功夫高手,因此袁祥仁的功夫也可圈可点。
然而,袁祥仁的设计理念,跟不上徐克的奇思异想。
但袁祥仁为人大度,自己不行,就介绍了他的哥哥——袁和平,而自己则负责打下手、干体力活。
袁和平也是个喜欢创新、天马行空的武术指导,跟徐克一拍即合。
“他的武打设计节奏感极强,而且非常赞成我的用威亚展现高超武艺的理念。”
也是从他们合作开始,武侠片有了很大的改观:变得非常有观赏性。
从前的武侠片,都是真刀真枪的对垒,闪展腾挪基本上不借助威亚,因此很难见到飞檐走壁、兔起鹘落的场面。而且,不借助威亚,动作很难展现出巨大威力,也难以行云流水。
当一切准备妥当,李连杰登场了。
电影拍摄一开始很顺利,李连杰的武打配合也相当到位。
但拍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出事了——李连杰摔断了腿。
那场戏,李连杰撑一把伞,从楼上跳下。
工作人员觉得这个高度不要紧,就没给他绑威亚。
他们没有考虑到,其实李连杰本来有旧伤。
十年前,李连杰还是国家职业武术运动员,张鑫炎看上了他,叫他去拍《少林寺》。
在一场打戏中,李连杰不仅小腿断了,而且内侧韧带、两根十字韧带、半月板全部断了。
剧组见势不对,立马把他送去医院,只手术时间,就花去7个半小时。
手术做完后,医生对他说:“停止一切剧烈运动,否则早晚会瘫痪;如果还拍摄动作电影的话,结局会是:晚年为自己买一辆轮椅!”
为了电影票房,《少林寺》班组集体对外隐瞒了李连杰受伤情况。
但国家武术队知道了这件事,李连杰不得不结束自己的运动员生涯。
《少林寺》之后,李连杰又拍了好几部电影,但因为身手都不如《少林寺》,反响越来越差。
从1986年到1996年,李连杰持续陷入事业低谷,甚至呈现出半退休状态。
因此,当徐克叫他拍《黄飞鸿》时,他立马答应了——
那是最后证明自己的机会。
腿摔断了,缠上绷带,打上石膏,李连杰坚持要继续拍。
没多久,他的腰部又受伤了。
“无法给李连杰用近景了,所有的踢腿、翻腾、全身镜头,他都无法完成了。”
无奈之下,徐克开始找替身。
他找到了熊欣欣——也就是《狮王争霸》中的鬼脚七。
熊欣欣跟李连杰经历相似,12岁开始练武,多次获得全国武术冠军。
而且他的身形胖瘦,跟李连杰相去不远。
因此,我们看到的《黄飞鸿》,实际上是熊欣欣一己之力演出的。
回忆起当时场景,李连杰说:
“他在台上进行武术表演,我却装成一代宗师的模样坐在那里。”
然后到镜头特写的时候,徐克马上换上李连杰;后者的脚上吊着石膏,脸上还得表露出或坚毅或调笑的神情。
就是这样一个老弱残兵似的剧组,在疼痛、流血、跌倒、爬起中,最终完成了新武侠时期的开山之作。
电影完成后,只剩最后两步:剪辑和配乐。
剪辑是徐克完全不用担心的问题,他有御用剪辑师——麦子善。
1989年,徐克第一次跟麦子善合作,让他剪辑《英雄本色3:夕阳之歌》。
徐克做事是急性子,期间,他不断催促麦子善抓紧时间;另一方面,他又对麦子善能否在短期剪辑好而有所怀疑。
看完剪辑成品后,徐克放心了:
“没想到他在那么短的时间里,还能剪辑得这样行如流水。”
1991年亦是如此,徐克留给麦子善的时间很少。
《黄飞鸿》剪完后,徐克看了叹道:
“简直波澜壮阔,太有爆发力和速度感了!”
由此,麦子善在香港影视圈多了个称号:香港第一剪。
剪辑完后,只剩配乐。
期间,一直由戴乐民负责全套配乐把关。
然而,徐克觉得差点感觉:
他需要一个主题音乐,那个主题音乐只要一响起,就能让人感觉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为身为一个中华男儿而自豪。
他马上就想到黄霑。
从1987年监制《倩女幽魂》开始,徐克就跟黄霑合作,对他的武侠配乐的才华,太了解了。
徐克把黄霑带到剧组,跟他商量做主题音乐的事儿。
这时,录音机里正好传来古曲《将军令》。
当时天气寒冷,但所有剧组人员都不由精神一振。
黄霑一拍大腿:“就是它了!”
他回去后,一阵捣鼓、改编,用大鼓、唢呐、小提琴等中西乐器,熔炼成了那首鼎鼎大名的武侠音乐——《男儿当自强》。
他把歌词填好后,心想:“找谁来唱呢?”
黄霑把他哥叫来一起商量,两人一致决定:整个香港,除了林子祥,没人能唱。
“我跟子祥说,请幻想有千军万马,有唢呐、小提琴、鼓、中国鼓、南北所有鼓!”
结果,林子祥一开口,不仅达到了黄霑想要的效果,“他还主动在尾段加唱了八度的高音!”
徐克听完之后,长长舒了口气——
想了十年的《黄飞鸿》,今天终于落下句点了。
第二年,《黄飞鸿》夺得四项金像奖。
这四个奖项分别给了谁?
最佳导演颁给了徐克。
最佳武术指导颁给了袁祥仁。
最佳剪辑颁给了麦子善。
最佳配乐颁给了戴乐民、黄霑。
此外,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张学友)、最佳摄影、最佳美术指导,都获得金像奖提名。
而在一年前,台湾的金马奖上,戴乐民、黄霑也获得了最佳配乐。
我想,如果当年李连杰不受伤,从头到尾拍完整部戏,“最佳男主角”的奖项花落谁家,还有待商榷。
这部电影到现在,已经过去29年了。
29年里,武侠片已经从传统的武打,变成了争强斗狠的动作片,再变成无需肢体接触的“气功”片,最后变成了隔空斗法的魔幻片。
武侠片不断创新,不断更迭,却几乎再难超越这部29年前的电影。
为什么?
因为再难有一个导演,可以把一个武侠的梦想,埋藏十年。
再难有一个剧本,可以通过一部电影,反映一个时代的众生。
再难有一群工作人员,可以为了一部作品的最优化,争执、吵架,乃至分道扬镳。
再难有一群演员,可以身怀绝技,可以流血、断骨、拼命,也不皱一皱眉头。
再难有这样的人,可以称得上“XX第一剪”“配乐第一人”。
因为所有这些精神:长年酝酿、不断完善、大吵争执、流血拼命、天马行空、勇于变革,都随着这代人的老去,而逐渐消散了。
这种消散的东西,是一部电影的灵魂,是一群人的真诚。
我很喜欢电影最后的一个场景。
打斗结束后,黄飞鸿和一个提督站在船头上。
他们望向远方。远方,遍布的乌云,正在慢慢散去。
提督说:“金山?这世界上有金山吗?”
黄飞鸿说:“如果这个世界真有金山的话,那些洋船为什么要来我们的港口?”
他顿了顿,接着说:“也许,我们已经站在金山上了。”
电影中,自强不息的中国人,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金山”。
而武侠片的“金山”,却永远停在了29年前。
徐克很多年前看过《美国往事》,英文名叫“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于是,他将自己很满意的《黄飞鸿》,翻译成“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
“Once Upon A Time”,翻译过来,就是很久以前。
而武侠片——
真正的武侠片,那也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END)
满满的回忆,尤其当影片中歌声响起时,依然热血沸腾。
李连杰的一系列影片,当年都是必看。特别喜欢他的形象和打戏,有着中国小生的正气凛然,还带着一点清秀儒雅,幽默风趣,又正能量满满。
这部是少林寺之后,特别的一部,因为这种感觉的剧,当时没有多少,还有十三姨,美好的记忆。
故事是正义的,发现外国人掳走国人去当苦力,不畏牺牲救人的故事。里面在李连杰与他爸爸之间,与十三姨之间,还有几个徒弟之间,有很多幽默搞笑的部分,又很温情美好。
打戏超级好看,这种真功夫,真是只有这几个真正会功夫的人才打得出来。李连杰,当年的男神。
放假在家看徐克的电影,特别喜欢徐克的武侠,91年的电影,现在再看,依旧很新。几个其他人物给这部电影增添了许多色彩,最喜欢那个胖胖的猪肉荣,直来直去,被师傅喝了一顿就不敢了,印象最深的是他在雨中跪了很久,黄师傅出去让他进来的时候。还有牙刷苏,一开始觉得是个结巴,结果是因为去了欧洲学习医术,英语说得很流利,中文说得结巴,后来在救人的时候,看着一个病人失血过多死去,却帮不了,难过得在地上痛哭,当天晚上剪掉辫子,准备再去西方学习。还有严师傅,他的命运可怜可悲,最后死在了洋人的枪下,那一句:“我们的功夫再好,也比不过洋人的洋枪。”这也是电影中对于当时中西文化的一个思考吧, 这部片子有许多的细节, 放进主线里却不突兀,电影讲的是晚清时期,西方列强入侵,,黄飞鸿要面对着的,不仅仅是外国人,还有一堆发国难财的土匪,还有满清衙门,小小的巷子很像小时候的那种老街,开头西方传教士与民乐相互提高声音很有趣,西方的传教士在这里很出彩,他宣传着基督教,黄飞鸿问他上帝能不能替他作证?后来他为黄飞鸿做了证人,又替十三姨挡过了一枪。 记得去年有个实践调查, 是关于武侠这个主题的,小时候看《倚天屠龙记》、《鹿鼎记》、《射雕英雄传》,对武侠更多的感觉是里面的快意恩仇、绝世武功,直到看到那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在《黄飞鸿》 电影中,这句话更容易得到体现。
徐克镜头下的《黄飞鸿》,将一个清末民不聊生背景下的侠者形象生动立体的展现而出,这不仅在于电影所先天便有之奠基的家国情怀,更源于徐克用传统与现代的矛盾,透过种种人物细节的塑造,令观众在这一人物上找到了处于变革中的时代缩影,使李连杰所饰演一代宗师的形象真正深入人性。
严振东:打通了任督二脉却没打通思维的开化,在内忧外患的时代洪流面前纵有十八般武艺也要为一文钱低头,在强的硬气功在生存面前也没了骨气,一个巨浪就将铁布衫拍成了一粒沙。国人不该为打而打,男儿当自强该知道为何而打。这也是我觉得本片比一般功夫武侠片更好看的原因。
“金山,到底世界上有金山么?”黄飞鸿答:“如果这个世界真有金山的话,这些洋船为什么要来我们的港口呢?也许我们已经站在金山上了。”
一直认为他比成龙的动作大气
1. 故事差强人意,更喜欢欢脱的方世玉,这个时代设定有点窝心。。2. 感觉片头和片尾看过无数遍。3. 梁宽从出场就是一副小人模样,可还知羞耻、知是非。严振东可惜一身好武艺,却甘任人羞辱,和人生地不熟无关。4. 现在再也拍不出这样的武侠片了,美。一代宗师、聂隐娘再怎么好,也没有这样的质感。
现在才算是认认真真地看这部片子,才晓得了徐克作为港片黄金时代的旗手的辉煌。不只是新派武侠的创新,还有对中西碰撞的思考。洋人靠不住,朝廷靠不住,黑社会猖獗,内斗正欢,名不聊生,人民能依靠什么?惟有“自强”。
曾经最喜欢的一首歌就是《男儿当自强》,李连杰的黄飞鸿太经典了!
李连杰版的黄师傅虽然年轻,但也不乏坚强的意志。牙擦苏,梁宽,严振东等人演的都非常出彩。前半部分,店里奏的民间小调与外面牧师领着唱诗班之间的声音分庭抗礼很有意思,徐克是非常懂得在细节部分抓住观众的。后面雨夜,竹梯的打斗也很好。
打洋鬼子,弘扬民族气节的电影实在不能多看,一是容易被绑架情怀,二是大多都是滥竽充数之辈。但又是中国电影偏偏不能缺少的一部分,所有这类电影中,当以黄飞鸿为首。袁家班的武指堪称一绝,今天看来依旧热血沸腾。杰哥功夫皇帝自不必说,梁宽十三姨猪肉荣牙擦苏等配角都各具特色,性格鲜明而不落俗套
“金山,到底世界上有金山么?”黄飞鸿答:“如果这个世界真有金山的话,这些洋船为什么要来我们的港口呢?也许我们已经站在金山上了。”除了好看的武打场面,片中的很多地方值得深思。我始终觉得黄霑的音乐是最符合武侠的,关之琳很美。
杀气重重地说一声:中国最好看的电影有两个(系列),一个是黄飞鸿,一个是古惑仔。
多好的电影。多好的思想。不是单单一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么简单。中华男儿,顶天立地,当自强不息。在任何年代任何地方。
每次听《男儿当自强》我都热血澎湃,李连杰的黄飞鸿系列我都看了,超级喜欢,打戏过瘾
很大气的功夫片,当《男儿当自强》的歌声响起,真的很让人热血澎湃~~
中央六一天播7回
1,当年的香港武打片是照着晚清史诗片标准拍的。2,遗憾自己出生太晚,没赶上最水灵的李连杰。3,严镇东这个角色很丰满,他一讲山东话我就想哭,那是孔子的乡音也是义和团的乡音。他就像古雅、保守、认死理、会投机取巧也会阿Q精神,有很多能耐却还是守不住门户保不住尊严的古中国。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当年电影制作方临时决定为《将军令》配上歌词,黄霑填好词后,找林子祥来唱。但林子祥当时只有一天时间,他第二天要飞美国,而且当时只有钢琴demo。监制于是告诉他:你唱的时候,就想象千军万马,有鼓,有唢呐、琵琶等传统乐器…………额
十三姨好洋气好漂亮,黄飞鸿既武功高超血气方刚又有少年调皮的一面
徐克对于外族的态度比20年后单纯宣扬民粹的《叶问》系列要暧昧许多。黄飞鸿的两根手指抵得上一把洋枪,但是最后却也不得不穿上一袭西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