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边天

剧情片大陆1995

主演:张越  李潘  沙玛阿果  苏晨  

导演:内详

 剧照

半边天 剧照 NO.1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4

详细剧情

  《半边天》栏目是中央电视台一个以性别特征定位的专栏。自1995年1月1日正式开播以来,《半边天》栏目遵循男女平等的原则,逐步确定了“关注社会性别,倾听女性表达”的宗旨,明晰了维护女性权益,拓宽女性发展空间,提高女性生活品质,增进男女两性沟通的责任。她以温馨的风格、敏锐的观察、领先的观念著称。《半边天》栏目的独特视角加上极具个性特征的主持人,是中国知名度很高的一个栏目。  《半边天》是一个国际社会关注的栏目。它向世界展示中国妇女平等、进步、发展的窗口。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谈到“妇女与传媒”时说:“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半边天》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专门播放有关女性话题的栏目”。

 长篇影评

 1 ) 关于《我叫刘小样》那一集: existential anxiety

我不太明白她具体为什么不满足于那样的生活(有点 existential anxiety 的意味),其实她自己也未必清楚,真正洞察清楚的话,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她想逃离的生活环境,是很多城里人向往却没有勇气去过的。城里人在压力所迫下前进、异化的生活,真的就是比农村人单调静止的田园生活更进步、更清醒?

站在其它物种和全人类的视角看,农村的生活方式比城里人的生活方式更加友善和负责任,这是城里人要学习的。

当然,如果没有亲自经历那种所向往的生活,是很难体会到其中的好与不好,也很难放弃那种憧憬。

其实没有人阻止她在农村买书读的,如果她想读书的愿望超过害怕被别人议论的愿望。

农村的生活环境比繁华的城市更”落后“,只是对当时不能很好地处理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她为真,但是并不是绝对为真。

她似乎以为知道更多、见识更多、有更多思想的人才是更有价值的人,农民那种单调静止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然而这也未必。 有很多人知道很多外面的事情,却对自己的心知道的很少。quote from 《GEO旅人:在缅甸短期出家——内在的修行也是一种旅行》

我的德国室友蒂洛,他那年四十二岁,曾是企业高管,负责大客户法律事务,与拜耳制药全球懂事长直接对话,还负责日本最大银行、法国最大银行在德国的法律事务,有房有车,还环游过世界各地,有一次游玩缅甸时,来到帕奥禅林参观,走在路上时遇到了禅林的大禅师,然后聊了一下,禅师和他说:“你来一天是不够体验的。”之后,他回国后又折返缅甸,一待就是半年,但在这点上,我囿于英语水平,没有问清是什么触动了他。而现如今看到他笑容满面地待在林间,坐在塑料椅上,环抱大自然,还说,“以前坐一千美金的椅子都没有现在那么感到喜悦,睡豪华酒店的大床都没有现在那么睡得安稳,看世界各地的风景都没有现在观呼吸来得那么奇妙。”

知识、思想只是工具,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其本身不应该作为目的来追求。

"The problem you have is not going to be solved at the level of consciousness on which you created it. You have to expand to a different level of consciousness."

想起《海上钢琴师》中的那个农民被大海所唤醒,明白"life is immense",她是心有不甘吧,但是她说的那些,又和知足者富的道理相悖。未经过人世繁华,大概是很难甘于平淡的生活的。

Why has man’s conscience in the end invariably rebelled against naturalism and reverted in some form or other to a cultus of the unseen? Perhaps “because the soul is akin to the eternal and ideal”; it is not content with that which is, and yearns for a better life; it is saddened by the thought of death, and clings to the hope of some power that may make it permanent amid the surrounding flux.

平原上的娜拉

 2 ) 愿所有女性都可以-尽管去做自己想做的

她身处北方农村,面对采访却充满智慧与松弛,与主持人的对话也舒服,她很会表达。

人生有很多选择,比较痛苦的是,有的人知道正确的选择,却因为现实不能选择。她的痛苦其实在于觉醒。不安稳,不能平静。

自己对知识的渴望,却只能从仅有的电视中吸取。有独立的思想,渴望外面的世界,又不想让自己的想法被周围的人议论。把秘密藏在心底,无处诉说。这是她面临的困境。

如果她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每日照料孩子,做做农活,围起来聊聊家长里短也就罢了。

可是她有自己的想法,倘若不是命运,明明可以不这样,她或许能出生在一个大城市,拥有并享受比山里更得天独厚的精神与物质条件。

倘若可以走出去,在更为开放的环境,也不必在乎周围人议论,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则行事。她完全可以更便捷的去获取信息与知识,在城市中闪闪发光。

不仅仅是她,这是每个生活在农村,生活在闭塞的小城里,心中有思想,有渴望之人心中的执念。有的人努力一把还有机会走出来,按照自己的想法过自己所期待的生活。

可惜有的人不能。理想与现实凑在一起,为了家庭,所有的不安分、不能平静都要尽可能的克制。

你是追求自我,孤家寡人做个有思想的人,做出什么惊世骇俗的决定;还是把自己的想法藏起来,和家人、周围的人保持一致,不至于被人指摘另类?面临这种选择,我们可能会理想主义的都倾向前者。但是若轮到自己,大概率会随波逐流吧。

这个话题其实延伸开来,不仅仅是刘小样在灰黄一片的天地和田垄间,向往从农村走出去,却不能的问题。

而是,我们都会因为不知道路在何方感到痛苦,会因不知如何逆转潮水的方向感到痛苦,会因无人理解的孤独而感到痛苦。

哪怕我们已经身处光鲜亮丽、信息发达的大城市,拥有诸多便利,也很难在规矩与自我两者之间做出自我的抉择。

 3 ) 我宁愿痛苦,也不要麻木;我痛苦,但我并不悲伤——《我叫刘小祥》

看《我叫刘小祥》,我惊讶于刘小祥谈的谈吐,和话语背后的思想深度。她无疑是有文学天赋的,倘若她能得到好的教育,也许早已成为了一名记者或者作家。

《我叫刘小祥》里,刘小祥谈到火车和汽车站离她住的地方是很近的,车水马流的热闹声时常钻入她的耳朵,她开始幻想列车驶向哪个方向。车站只是一个隐喻,是外面的世界的窗口。

刘小祥真正想去的是外面的世界,她不仅努力学习新知识,主动接收新的讯息,还曾经尝试过几次“娜拉式出走”,但她最终因为婆婆生病回到了村庄。丈夫说刘小祥的抗争没什么意义,浪费了她的时间,还达不到目的。

加缪在《西西弗神话》中揭示了人类生命存在的荒诞感,其来源于“人类不断追问世界与世界沉默不语”的矛盾性。

诸神惩罚西西弗斯,命令他把巨石推上山顶,但是巨石又滚落下来,循环往复,永无休止。这是一种看似没有希望的轮回。然而,加缪认为西西弗斯在山底重拾巨石时是幸福的,他超越了自己的命运,他由于自身没有生命的巨石,因为他不是消极地放弃,而是谨慎地选择。

刘小祥身上好像有一股努力被压抑但又无法被熄灭的激情,我想这就是她持续学习和了解外面世界的源动力。虽然从世俗层面的结果来看,刘小祥的挣扎和努力没有结果。但人生的意义应该由自己定义,我相信,某些时刻刘小祥曾超越了自己的命运,为自己的人生赋予了意义。

 4 ) 人就是有局限的

本来看到刘小样的采访是有一些遗憾的,因为我觉得既然你执着于外面的世界,那就一定要走出去看看,不要用精神把自己困住。这可能对于她来说有些求全责备,但其实这是我对她投射了对自己的期许:如果真的有那么渴望,那就付诸行动。否则你的反思和思考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痛苦。 而后我看了后续采访《平原上的娜拉》,她尝试了,但后来又退回了,我不愿称之为这是一种失败。刘小样所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或许她自己也不清楚。但是那种美好的向往支撑着她,所以她会说,人是需要有追求的,这样才会有进步。但是她没料到的是,既然有一些更高层次的东西把她禁锢在了平原中的院落里,那也有东西把城市中的人圈定起来,所以人总会有被「圈禁」的一部分:追求确实是可以无尽的,但是作为人必须要承认个体的局限性,这也是她评价自己为「悲壮」的原因。就像她自己所说,有的人只是出去打工了,但回来以后其实没什么不一样。言下之意是,如果能留在外面,就是不一样的生活。刘小样的认识里有一点不大准确的地方在于,她把自己的「理想世界」等价于了「城市生活」,认为城市就是一种理想。但现实是,城市生活并不理想,很多时候在你想去打破自己与理想世界的障壁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些东西可能在出生的时候就「圈禁」了你。这也是她越来越迷茫而失去方向的原因。同时,如果「理想」是有形的,痛苦也是力量;但如果理想是无形的,又往哪儿去追求向往呢?因此,她在经历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困顿迷茫。她的挣扎是一种执念,而我们很多人都已经认命放下了。我不愿去评价这两种人生,但我想说,至少我们都尝试过,我们都痛苦过。

 5 ) “我宁可痛苦,不要麻木”

看完了《我叫刘小样》的访谈,不论是看电视电影还是书籍,我常常不写评价或者只简短说两句看法,但对这访谈的观后感,若只拿两句概括,我怕我自己遗忘,怕我自己思考得不够深刻,怕自己短暂清醒然后继续麻木。

访谈的主人公是位来自关中地区的已婚农村妇女,名叫刘小样。我实在为她的话所触动,她说“我宁可痛苦,不要麻木”,她还说“我总觉得当一个人有想往的时候,眼睛里是有光泽的”。

她会思考,会想要汲取知识,想要读书,想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看看山,看看海,看看那个繁华的西安。她明白当下不是她想要的,书上有万千世界,高速公路尽头有渺渺众生。她不想要一成不变,不想要只能一辈子待在“很平”的农村,所以她痛苦,她痛苦于无法改变,痛苦于她早已扎根在她生活的关中,不得抽身。

她害怕麻木,害怕停止思考,害怕这一日日重复的、平淡的生活终将麻痹她。她说农村女人自千年前的生活就是如此,如今还是如此,我不愿意那样。

刘小样有好多的不想要,那她的想要呢?想要变化?想要知识?想要去外界看看?

好像太表层了,更深层的想要呢?

视频里没有给出答案,我也不知道。

之前听一位学者说过,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速度过快,导致现在这个年代的好多人还没有从农耕时代的节奏转换过来,表面上是个城里人,实际上思想还没有良好地过渡到这个阶段。

以我之见,其实刘小样和我都处在这个尴尬的阶段。工业化导致好多人一下就不用把自己一生的精力都花在生存上,而有力气和时间思考其他,比如人生的意义、未来的方向这些问题。

多数人是迷茫的,大家都这么过一生,那我也就就这么过吧,没有错,但是这就是刘小样害怕的“麻木”。不思考,或者思考后觉得痛苦于是转而麻木,这也是我目前的状态。

话已经说到这儿了,我还没提及刘小样的“想要”问题。刘小样在这点和我一样,不想要的明确,但想要的不明确。学习知识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在我的理解都是为了更好地帮助自己找寻意义和价值。

而“存在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这些问题,偏偏即便在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后也可能想不明白,因为它既大又小,既实际又虚无。而如果你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却不得其解,就会陷入刘小样一般的“痛苦”中。

刘小样甚至较我们更痛苦,她迫切地想知道,迫切地想了解,迫切地想走出第一步——了解世界学习知识,却陷于生活的泥淖。

当然,她身边的多数人不认为那是泥淖,当他们不去想也不去看时,当下的生活就足够满足了。

 6 ) 半边天与 红与黑

小时候看过《半边天》,很喜欢短发的女主持人,节目内容虽然已经记不清楚了,但印象中记得有一次节目里提到《红与黑》,于是在爷爷家刻下了这几个字(哈哈,估计当时没记清楚,字反过来了)。22年,终于读了《红与黑》的故事。

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

 7 ) 。

后来很多年后看到美国电影《时时刻刻》,那里女性的一个个心里的疑问和刘小样的不是一样的吗? 《达洛维夫人》里对自我的疑问,迷惑的,找不到出路的,别人无法理解的诉求,孤独的抗争与妥协。

凑满140个字,凑满140个字,凑满140个字,凑满140个字,凑满140个字,凑满140个字,凑满140个字才能发布。

 短评

当年的影响力真的很大,在很大程度上,它推动了中国女权的发展。

3分钟前
  • Monalisa
  • 推荐

小时候就觉得好看,现在回头看,真的是非常有先锋意识的一个节目。平等,是一切群里的基础。不是现在所谓的女权可以望其项背的。表白一下张越女神,聪明,犀利,敏捷,好主持,好女人,优秀的榜样。

5分钟前
  • 田心之瞌睡虫
  • 力荐

童年。

6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还行

像中老年节目。

10分钟前
  • W
  • 还行

真是时髦啊,现在我们搞得东西其实二十年前已经有人在做了。小时候只是看着玩,长大了才明白这到底在干嘛。

15分钟前
  • 非闲
  • 推荐

看过一两次,没印象了

18分钟前
  • 梦轩
  • 还行

那些年的央视

20分钟前
  • 崔化灰挥发
  • 还行

当年配合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展开而开播的节目!为国内女权意识、活动,奠定了精神意识基础。并且狠狠地打了女权是丑女人才搞的恶毒言论和刻板印象的脸!记得90年代末,看到半边天周末的节目介绍北京有些女性花1千多拍那种美美的艺术照,当时的我被价钱惊呆了,但是照片真美,有一种心驰神往的感觉。第一次知道女书也是在半边天里了解到的。

24分钟前
  • 我们在一九八四
  • 力荐

唉,倒退的20年

25分钟前
  • 凯瑟琳·德沃金
  • 力荐

1995年

29分钟前
  • 想飞的鱼儿
  • 推荐

那时我们是“半边天”,现在官媒叫我们“女拳”。呵呵倒退的这些年。

33分钟前
  • Whowho
  • 力荐

36分钟前
  • 木木三又二
  • 较差

儿时回忆。“《半边天》栏目是中央电视台一个以性别特征定位的专栏。自1995年1月1日正式开播以来,《半边天》栏目遵循男女平等的原则,逐步确定了“关注社会性别,倾听女性表达”的宗旨,明晰了维护女性权益,拓宽女性发展空间,提高女性生活品质,增进男女两性沟通的责任。她以温馨的风格、敏锐的观察、领先的观念著称。”

38分钟前
  • 这么近,那么远
  • 较差

1995年能有这样的节目 如今倒是不停倒退 可笑

42分钟前
  • 褚泽
  • 力荐

看过一点。就对其中讲计生部分的有意思。张越真是吃了形象的亏,说话太有意思了。

45分钟前
  • tiiiiin
  • 推荐

那些年,我看过的综艺节目……

49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这种好东西再也不会有了

54分钟前
  • 用心感受音乐
  • 力荐

看了刘小样的6分多的采访,节目是有深度的。网上不好找全集,刘小样太理想化了,她想要有思想是值得肯定的,结果她用“悲壮”形容,令人唏嘘,但她至少出走过,但也只能这样了

59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当年张越几乎是被封神了的存在。还记得她采访谢霆锋,霆锋乖巧的样子。不记得是不是就是在这个节目上。

1小时前
  • ┢落┦
  • 还行

之前看过

1小时前
  • 柯尼柯尼呀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