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夫人

剧情片美国2016

主演:娜塔莉·波特曼  彼得·萨斯加德  格蕾塔·葛韦格  比利·克鲁德普  约翰·赫特  理查德·E·格兰特  卡斯珀·菲利普森  贝丝·格兰特  约翰·卡洛·林奇  马克斯·凯塞拉  萨拉·维哈根  海伦·库恩  黛博拉·芬德莱  克里·约翰逊  艾登·奥黑尔  

导演:帕布罗·拉雷恩

播放地址

 剧照

第一夫人 剧照 NO.1第一夫人 剧照 NO.2第一夫人 剧照 NO.3第一夫人 剧照 NO.4第一夫人 剧照 NO.5第一夫人 剧照 NO.6第一夫人 剧照 NO.13第一夫人 剧照 NO.14第一夫人 剧照 NO.15第一夫人 剧照 NO.16第一夫人 剧照 NO.17第一夫人 剧照 NO.18第一夫人 剧照 NO.19第一夫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4 15:05

详细剧情

  影片讲述的是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在1963年11月22日遇刺身亡的前四天时间里,发生在前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身上的故事。娜塔莉·波特曼将出演杰奎琳,也就是Jackie。据该片的全球联合出品方和制片方熙颐影业透露,对于主创团队选择娜塔莉·波特曼出演杰奎琳·肯尼迪,业界并不感到惊讶。除了她精湛的演技之外,更是在于她独特的知性气质。

 长篇影评

 1 ) 最后一段台词

上流社会的美丽与优雅都是有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当你仰赖的那个基础被动摇、毁灭直到消失,迎接你的就是“天塌了”一般的命运的陷阱。

但最后,牧师与杰奎琳的一段对话给了我们一把爬出陷阱的梯子。

“你到底为什么在这里”

“因为我想找人聊聊”

“你说你每晚都祈求上帝你想死,你的孩子们对你毫无用处,你唯一的愿望就是让你随丈夫一起去,然而,我今天不打算让你死。有这么个时候。一个人想要寻求些意义,之后他会意识到,根本没有结果。当你达到了那个可怕的、不可避免的领悟的时候,你要么接受,要么你就自杀,又或者你就简单地,放弃寻找。我这一生,都是幸福地度过的,然而,每晚当我爬上床,关上灯,望向黑暗的时候,我就好奇,这些就是全部吗”

“你好奇吗”

“这个星球上的每一个灵魂都会好奇,然后天亮了,我们都会醒来,然后烧一壶咖啡”

“我们为什么要操心呢”

“因为我们就是会操心,明早还是会这么做,上帝用他无穷的智慧确保了我们操心的量都是正好的”

“我应该可以猜到,白头偕老太奢侈了,见证我们的孩子长大亦是如此”

“黑暗也许永不消散,但也不会永远如此沉重”

 2 ) 真的是第一人

肯尼迪总统刺杀事件一周后,面对《生活》杂志记者对杰奎琳的采访,杰奎琳时而恍惚时而激动的讲述着她生活中的巨变。一个丈夫遇刺后冷静强大的出现在公众面前的第一夫人,她要参与丈夫的国葬,向两个年幼的孩子解释父亲的离去,甚至还有关于遗产的问题。当副总统林登·约翰逊在飞机上宣誓就任美国总统时,她身穿着仍然血迹斑斑的粉红套装,向美国人民展现着她的勇气与镇定,然而电视转播之外,她情绪失控、无法冷静。对其身边的大多数人来说,遇刺的是美国国家的总统,第一要务是国事,对于她来说那却是自己的丈夫孩子的父亲,首当其冲的是失去亲人的悲痛。

 3 ) 《第一夫人》的人物原型杰奎琳·肯尼迪是怎样的?

深谙传播学,精于形象管理,强大到无敌,有种狮子座女生叫杰奎琳。

最近有部电影《Jackie》中文名译作《第一夫人》上映,讲的正是杰奎琳肯尼迪,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第一夫人。

我更喜欢电影的英文原名《Jackie》,这部影片以女性视角真实还原了杰奎琳生命中最重要的那四天,为我们还原了一段历史,一个真实的杰奎琳。

对于杰奎琳,我的少女时期曾研究过她,对她充满了好奇。因为,她对于很多象我这样容貌平常的女孩来说,有很多可借鉴的地方。单从五官和身材来说,她真的很平淡无奇,没有她妹妹五官精致,小腿也有些粗短,平胸,也不象很多女明星那样身材玲珑有致。

她的脸型宽且短,棱角分明的方,而双目之间也有些距离过长。但她硬是通过严格的自制力和形象管理,凭着优雅的气质和良好仪态,将自己平淡无奇的容貌拉升了好几个层次,成为了别具一格的美女。

首先她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发型,能够很好衬托自己的脸型。同时,她精于身材管理,看她的仪态,任何时候都挺拔、优雅,从走路的姿态,到表情管理,应该是都经过了长时间有目的练习。单看她上臂的线条就知道她有多么强大的自制力。可不仅仅是瘦,在生育了几个孩子以后,她的上臂线条依然清晰有力,如果不是常年运动,根本不可能保持如此好的状态。

同时,她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妆容和衣着,将法式风情和职业女性的硬朗典雅巧妙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杰奎琳风格

重要的是,她爱读书,学识满腹 ,精通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多国语言,满身的书卷气和典雅气质如果不是多年浸润,是模仿不来的。

但她能成为第一夫人,来自于她的内心。她从小就知道自己要什么,她不愿甘于平淡,她只想要举足轻重,征服世界。她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有一天能够实现这个目标。(这一点,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纸牌屋》的克莱尔)

她出生于1929年7月28日,是典型的狮子座女郎。她的家境富裕,从小就是按照上流社会淑女培养,一岁就开始学骑马,上幼儿园就开始参加儿童赛马比赛。亲老爸家族在美国东部算是赫赫有名的家族,老爸是个花花公子,当时她老爸任纽约股市的董事局董事,20年代时股市红火,收入丰厚。

在她13岁时,老妈带着她们姐妹俩改嫁,嫁给了标准石油公司的继承人,这下家境比之前更优越了。继父虽然待她和妹妹不错,但是未来遗产也不会分给她们半分。而父亲那边因为股票投资失败,家道早已中落。

她明白,她谁也靠不上,只有靠自己。她喜欢芭蕾,诗歌和绘画,她中学毕业时在未来志愿上填的就是:“绝不做家庭主妇”。那个时期女权运动还没有开始,家庭主妇是很多女性的选择。

她在大学 期间交往了一个男朋友,是一位银行家的儿子,和继父家是世交。长相、家世、人品、学识无一不好,如果说有缺点的话,那就是这男朋友并不想征服世界。这可不行,杰奎琳要找的男人一定要是站在权力和财富的中心,既然不是自己想找的那一款,杰奎琳果断分了手。

大学毕业后,杰奎琳进入《华盛顿先驱时报》成为一名记者。她在一次宴会中认识了约翰 肯尼迪。对方大她12岁,身边女友不计其数,是知名的花花公子。按理说,自己的生父就是花花公子,母亲因为受不了才离的婚,杰奎琳应该最为反感这种男人才是。

可牛人都和普通大众想的不一样,以现代的眼光来看,杰奎琳是以产品经理选择产品的标准来看待肯尼迪的,相貌堂堂,谈吐有物,哈佛毕业,是年轻的议员,有从政的野心和基础,同时家境优越,整个家族走到这一步,为了扩大影响力,是要倾尽全力打造一位总统的。

所以,我知道你想要什么,不管你身边此时有多少女人,只有我能帮你得到你想要的。

两人交往不到两年后,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阅女无数的花花公子肯尼迪愿意娶杰奎琳回家一是她家境良好,家世清白,也很有魅力。二是杰奎琳对政治天生有敏锐的嗅觉,当时的肯尼迪在政坛上属于黑马,资历并不出众,那时电视刚刚兴起,之前的政治人物更多是通过广播、报纸来展现形象,而在报社工作过的杰奎琳深谙传播学和形象管理。一个单身汉的形象在重视家庭的美国人看来,是不如一个结了婚,成熟稳重的男人的。

杰奎琳曾经说过:婚姻成功的决窍在于妻子应该让丈夫去干他应该干、喜欢干、干得好的事情,那样,妻子的满足感也会随之而来。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她给丈夫的选民写了两万多封亲笔信,跟随丈夫一起参加竞选,每场活动都不曾落下,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有很多刚移民美国的人还不会说英语,但是没关系,她能用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跟各种移民聊天、沟通、拉家常。这对那些刚刚移民过来,还没能融入主流社会的人来说,有这样一位亲民的人物来探望他们,还给他们写信,怎能不跟随肯尼迪的脚步,怎能不欢呼,怎能不把选票投给他?选民们爱死了这个姑娘。

杰奎琳是一个非常注重形象的人,同样在塑造丈夫的形象上也是不遗余力。在丈夫和尼克松那场著名的电视辩论上,很明显肯尼迪面对镜头更加从容,肢体语言和手势明显练习过,着装、发型、领带的颜色都和当时的场地完美契合,年轻、有活力,成熟、稳重,得体。这是最早一批面对电视精心经营的人设吧。

反观尼克松,那天好惨不惨的西装和背景颜色撞了,而且因为演播室太热,尼克松不停的冒汗,用手帕擦汗。据后来人说,那天从辩论内容上,尼克松显然是更胜一筹,但是在电视画面表现上看,肯尼迪显然更占上风。

当时的夫妻俩人就是美国人民的青年偶象,后来夫妻俩顺风顺水的入主白宫,出席外交,杰奎琳成了一张美国名片,美国人民发现他们的第一夫人在很多外交场合,甚至比总统都要受欢迎,亲和、幽默、优雅、时髦。

如果她的表现止于此,很多人也只是认为她是个有野心,有能力,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姑娘。但是她在丈夫遇剌那一刻以及后来的表现,却让世人震撼而敬佩不已。

1603年11月22日,他们在达拉斯为竞选连任拉票,当时肯尼迪和她坐着敞篷汽车行驶在路上遭遇枪击,三枪全部命中肯尼迪,在后来的图像资料中可以看到,当丈夫中弹倒在她怀里时,她不顾中枪的危险,爬到后面车座上去捡丈夫被打飞的一块头盖骨,当时前面座位上坐的州长也中了枪倒在座位上,情况有多危险,可那一瞬间,她却是本能,所以更见深情。

还是用电影动图吧,真实图片太残忍,三枪爆头。

随后她被送上了空军一号,副总统约翰逊在飞机上宣誓就职。唇亡齿寒,到底是什么人敢于光天化日之下暗杀总统?杰奎琳随后的表现让人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智慧,什么是坚强,什么是大义。

她不肯脱下血衣,她清楚美国历史上被暗杀的总统有三位,可是人们记住的却只有林肯,如果她不做些什么,丈夫的死也会很快被人遗忘,更别想追查真凶,沉冤朝雪了。她一身鲜血的走下飞机,在历史上留下了刻骨铭心的一幕。

她已经不再是第一夫人,也将很快搬离白宫。她没有时间悲伤,她为丈夫选择了最好的墓地,精心安排葬礼,甚至两个孩子的着装,她也精心做了安排。

她不忍让孩子穿上黑色丧服,为孩子选择了天蓝色的衣着。从那天的照片来看,一片压抑的黑色中两点清新稚嫩的蓝,简值戳得人心窝子生疼。那时儿子刚刚三岁,在给父亲的遗体行礼。

她告诉孩子们,你们的父亲去了天堂,那里有你们的弟弟需要照顾,毕竟这里有我可以陪伴你们。(她在生下两个孩子后,曾经流产过一次,第一胎也没有保住。)

那场葬礼全世界都在直播,全都被她的坚强和勇敢所折服,葬礼过后一个星期,她收到了十万封民众来信。

她为丈夫所做的不止这些,如何评价丈夫上任三年来的功绩,如何在历史上名垂青史,这些丈夫的幕僚们想破脑袋都没有解决的问题,却被她轻松化解。

她告诉媒体,肯尼迪最喜欢音乐剧Camelot这一段,那是一段光辉时刻。果然媒体用大标题Camelot来形容肯尼迪在任这一千个日夜,从此各家媒体连续跟进,正直,勇敢,公平、追求真理成了肯尼迪在任三年内的评价。(其实熟悉肯尼迪的人都知道他不看什么音乐剧)

可以说是杰奎琳在独自一个人的努力之下,将肯尼迪推上了历史高位,使其死后哀荣不断,人民也永远记住了这位年轻的总统。

对亡夫最好的安排不过如此。

此后,无论是她嫁给希腊船王,饱受争议,还是回到美国,做年薪一万美元的图书编辑,无论别人对她如何议论,她都在追求不同时期她想过的生活。

她这一生,从来只做自己。

四十多岁时的她,依然自信爽朗,体态轻盈。

Ps:她爱读书,也爱扫货,能一年置装费花光总统年薪,后来嫁给船王,也是几分钟内花掉10万美元的人,可比我们双十一能造多了。

 4 ) 自己的一点想法

诚实的说 我本来期待看到肯尼迪和梦露的八卦 看完才发现电影讲述的是Jackie在肯尼迪死后几天内(记者采访的具体时间不清楚)的故事 其实我一直以为人物传记不是赞颂的就是批判的 所以最开始这片子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 因为Jackie既坚强但又让人觉得虚荣 后来我发觉 这就是Jackie 电影尽力地反映了一个真实的人

如果让我去评价她 大概是她是一位好妻子 明显的是Jackie和JFK的婚姻是名存实亡的 电影中有台词“我们很少共度一夜” 但Jackie努力在世人面前维持着这个家庭的美满表象 她倾尽心血把白宫装扮成温馨的家 做电视节目 电影里Jackie说“我希望他能为我骄傲”

我相信 Jackie是知道丈夫在外面的那些风流韵事 电影中她对Bobby说“你们兄弟俩做得那些破事” 但也是唯一一次把它诉之于口

她在JFK被刺身亡后执着地要为他举办林肯式的葬礼 为了丈夫能够被世人铭记 为丈夫的墓地沟通 认为“他值得更好的” 还有印象最深刻的 JFK受了致命一枪后 她下意识地爬到汽车后面 用双手捧着四处喷溅的脑组织

看完电影我也对Jackie有不认同的地方 但我敬佩她认真地在婚姻中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我猜测这就是那种“英国式的优雅”

 5 ) 不喜欢这样一个虚伪而单薄的Jackie

选取历史某一高光时刻来概括一个人物,这是好莱坞一贯的做法,比如《摩洛哥王妃》《铁娘子》,但是事实上,这往往误导了公众对这些历史人物的理解。他们本来就不是单一维度的存在。这部电影叫Jackie,但是我只能看到总统遇刺事件中的Jackie,而不是整个丰满的立体的复杂的Jackie。难道她仅仅是一个政治公关高手?她本人的一生很有趣,很令人深思。她之所以成为历史相框里的Jackie,是因为她从小就立志扮演一个特定的角色,对于家境殷实的小女孩来说,这是一个奇怪的志向。她当然有情感,但是那是次要的,比其她给自己与丈夫肯尼迪总统留名青史的野心来说,个人感情都是一钱不值,她需要良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不管剧本怎么变,她得始终称职而机敏地即兴演着戏。爱不爱他的丈夫这件事,如果你读了一些关于玛丽莲梦露的野史,恐怕也能想象,爱这种东西对一个想要成角儿的女子来说,只是一种饭后甜品。

真实的Jackie在视频上看起来也很装,不管是她嗲嗲说话的口音和慢条斯理的样子,还是她刻意挂在脸上恒久不变的微笑,比起她来我真是远远更喜欢咧着大嘴的奥巴马夫人以及恨不得时刻要抽她老公嘴巴的特朗普夫人。Natalie Portman也非常努力地模仿她的各种装,于是让人看着很难受。如果说,比起“优雅”“智慧”“高贵”等等来说可爱来得更加重要,我只能说,这个荧幕上的 Jackie一点都不可爱,估计现实中的 Jackie也同样不可爱。虚伪也许是一个比较合适她的词汇,只是我们希望,能够看到她虚伪背后更深沉神秘的人性矛盾,而不是一个在狂澜之中努力掌控一切的腹黑。

 6 ) 严肃影评#25:《第一夫人》的双面记 – 7/10

智利导演帕布罗•拉雷恩不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电影人,而他在创作《第一夫人》前也并没有太多为人熟知的作品。但奥斯卡影后娜塔莉•波特曼的参演,加上肯尼迪刺杀案前后肯尼迪夫人的状况这种美国国民级的题材,使得《第一夫人》备受影迷们关注,而且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得到众多影评人的赞誉——至少娜塔莉•波特曼现象级的演出让大家认为她已经提前锁定第二座小金人了。

但帕布罗•拉雷恩却依然那么的不显山露水。在2016年创作出《追捕聂鲁达》和第一部英语长片《第一夫人》的他依然没有过分地走入大众的视线,而他似乎也对此并不抗拒。在经过了多伦多的盛赞后,只能小范围上映的《第一夫人》开始在2016年底走入广大观众的眼帘。要说上映后影评们的反应是喜忧参半似乎一点也不过分,而观众们的评价也顶多是不温不火的。这部被福克斯探照灯花重金买下发行权来推广冲奥的影片,似乎多少有点让人失望。

而在我看来,《第一夫人》里有着两部不同的电影。当它希望成为一部纪实传记片的时候,它是那么的平庸;而当它试着去成为一部关于人物心理的探讨剧时,它则显得那么的卓越不凡。

<第一夫人>

《第一夫人》讲述的是肯尼迪总统在达拉斯被刺杀前后他的夫人杰奎琳•肯尼迪的情况。电影以杰奎琳在暗杀一周后接受采访为线索开始探讨她入驻白宫那两年的内心活动,而我们在后来发现这场采访是著名的《生活》杂志采访,采访者正是大名鼎鼎的白修德(对的,Theodore Harold White的中文名真的是白修德……)。影后娜塔莉•波特曼为了准备杰奎琳这个不但在美国历史上有着重大意义,更可以说是时尚标志的第一夫人,反复观看了当年杰奎琳著名的电视白宫游。也正因为她对角色长时间的摸索研究,观众们看到的结果可以说是难以置信的——波特曼不仅在动作神情细节上效仿了杰奎琳,更是把她的口音学得惟妙惟肖。但这却不是波特曼的表演中最出彩的细节,毕竟这些都只是复刻表演大家都已经看过千万遍的视频而已。她最出彩的,反而是通过自己的理解作出对杰奎琳这个角色在暗杀前后心理状况的推测,然后把这种推测让人信服地展现在了观众的面前。那个时而在大众面前穿着优雅保持笑容的杰奎琳,以及那个在故事背后抽烟解愁的消瘦的杰奎琳,都在波特曼的诠释下变得毫不做作,自然而然。要说2016年的最佳女性角色演出,伊莎贝尔•于佩尔在《她》中的表演自然无可挑剔,艾玛•斯通在《爱乐之城》中的演出则是那么的迷人,丽贝卡•豪尔在《克里斯汀》中是那么的抑郁却疯狂。但娜塔莉•波特曼,她对杰奎琳的表演,可以说是涵盖了上述这些女演员们的所有优点。

然而即便有着如此惊艳的主角演出,《第一夫人》却选择把不少的篇幅浪费在了试图去还原采访中白修德和杰奎琳之间的交锋上。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光看《第一夫人》的名字,观众们大概会认为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常规冲奥人物传记片。但导演拉雷恩作为有野心的电影人,必定是希望去制作一部比普通传记片更深刻的影片的。所以当他不希望平铺直叙杰奎琳的白宫生活以及刺杀的前后时,他需要一个切入点来进行段落式的回放。但每次我们在回放中开始理解杰奎琳的感受时,每次我们似乎终于能跟上杰奎琳的心理活动时,电影却总是突兀地把我们拉回到采访之中,去看白修德如何不尊重作为第一夫人的杰奎琳,去看杰奎琳如何在那个不尊重女性的时代试图行使自己的权力。也正因如此,观众们所看到的这部《第一夫人》,让人感觉是两部不相容的影片混合而成的怪胎。这两部不相容的影片是那么的相互抵触,以致于无法在最后成为一部更好的电影,这也让人感到格外的遗憾。

如果拉雷恩能够跟从自己的野心,集中电影的叙事力度去让观众能有更多时间跟杰奎琳独自相处去理解她的心理状况,大概《第一夫人》会成为一部更深刻的电影。而那无可挑剔的摄影,也会成为更值得让大家欣赏的优点。为了希望给观众们呈现杰奎琳复杂的内心感受,摄影师斯戴芬•方谭(同年拍摄了《她》)不断使用低角度的特写镜头,把波特曼那细致的面部表情生动地呈现在了观众面前。同时,为了把电影的画面与已有的历史片段无缝连接,电影里采用了16毫米的制式,使得特写镜头变得更让人窒息。除此之外,在色彩调配上拉雷恩和方谭也是下足了功夫。使用了高饱和度柯达底片的回放画面与更为压迫性的采访画面相对立,让回放时的白宫画面有一个更让杰奎琳以及观众安心的感觉。

同样写满拉雷恩野心的则是他对配乐师的选择。麦卡•利维这位年轻的配乐师虽然参加过的作品只有一部,但那却是配乐好得让人难以置信的《皮囊之下》。而这次她对《第一夫人》的配乐则同样给出了那种难以触摸的神秘感,极力营造出了杰奎琳那种迷雾般的心理状况,以及她在大众的面前和背后所有的双面性。

导演帕布罗•拉雷恩及影后娜塔莉•波特曼

也正因为摄影和配乐的非凡贡献,使得《第一夫人》即便在叙事形式以及关注重点上存在值得商榷的问题,却依然可以说是2016年的其中一部佳作。我们依然可以通过波特曼引人入胜的演出以及画面的光影调度明白杰奎琳为了保证肯尼迪的传奇不被历史遗忘而必须保持镇定去处理身边事情的复杂心理状况。“别让大家忘了,即便是稍瞬即逝,曾经还是存在着一个闪亮的地方叫卡梅洛的。”她这么跟白修德解释道。

而大家也别忘了,即便是稍瞬即逝,《第一夫人》也曾经存在着无可比拟的高光时刻。而这,对于帕布罗•拉雷恩的第一部英语作品来说,无疑是值得赞赏的了吧。

 短评

奥奖三提都很硬,波特曼至少应该拿一个威尼斯啊…影片有个极其漂亮的心理结构,没有硬去建构冲突却在写人物上面颇有新意。音乐不错就是灌得太满招人烦。剧作细腻地描绘了敏感时期的各色人物反应,并触及到了所谓历史与记忆,大众媒体等等命题,观点非常清晰。作为传记片水准在[至暗][铁娘子][国王]之上

4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事件型传记片,拉进与演员的距离,增加情感的感染力。这种片太捧演员了。

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跟《追捕聂鲁达》灵气逼人的后半段相比,《第一夫人》就像简单粗暴的人物放大镜。拉雷恩用各种手法毫无节制的给娜塔莉·波特曼加特写,其它人都充当了虚焦人肉布景。奥斯卡影后如果靠这种外挂再拿小金人,对其他演员毫无公平可言。整部电影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匠气”。

1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一部非常私人的电影,并不像其他颁奖季热门片一样有太多的社会热点或政治诉求,而是一切从人出发,从本能的情感出发,也是这个剧本非常非常精良的原因,因为热点谁都会抓,诉求谁都有,情感不是谁都能写。希望以上回答了你们的问题。留给导演的拍摄难度确实很大,表演空间也很大,大家都好棒。

14分钟前
  • 白日美人_S
  • 力荐

要影后了啊,我发现镜头的压迫感即将被用滥。记者的那段剧情,就是在提醒观众,关于肯尼迪或任何历史人物的一切,不过都只是个故事。「历史」就是人类说给自己、关于自己的一个故事。

17分钟前
  • 陈凭轩
  • 推荐

这片在趣味上简直可怕。各种小巧思(以杰奎琳介绍白宫为剧情主线)各种大背景,最后展现出的竟没有一个可以让观众共情的活生生的人。没有母亲没有妻子甚至没有第一夫人,只有“奥斯卡最佳女主”。为了演绎而演绎,是我最不能忍的取向。

19分钟前
  • 小斑
  • 较差

剧本入选过黑名单,但挺不好拍,集中刻画肯尼迪遇刺后四天内第一夫人的情绪状态,她的美丽优雅,她的脆弱无助,她与媒体报道中截然不同的真实面。乱序剪辑,还原许多经典服装、历史事件,包括总统被爆头的惊心时刻。虽然娜塔莉是我最爱的演员,但我觉得这次她演得过于刻意了,尤其是一口别扭的口音

23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观感并不是那么好,音乐做得中规中矩而且煽得略廉价。遇刺现场和葬礼交叉叙述那段不错,直接爆头还是很震撼的。娜塔莉-波特曼有很多戏点,苦情戏居多,有场面对镜头羞涩和假装微笑的戏让人印象深刻,表现颇工巧,演的痕迹略重。

27分钟前
  • 南悠一
  • 还行

娜塔莉小姐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作的表演,除了表情夸张、走路像一只雏鸡之外,还把杰奎琳变成了一个大舌头——那些说口音学得像的,不会自己上youtube找一找吗?

30分钟前
  • viennavirus
  • 较差

3.5 南美的导演貌似都有这么种神叨叨的感觉,配乐奇怪到居然能产生观影不适感,面部镜头特写的压迫感强到甚至有一种一直在侵犯角色的感觉,好在片子整体不错,footage和特效交错很有味道。全片差不多是娜塔莉波特曼一个人的演技撑了起来,奥斯卡影后奖项有看头!

35分钟前
  • davekozg
  • 推荐

没有预告,没有剧情介绍,以为是传记却颠覆了人们普遍的期待。从一次采访说起,穿插甜美和悲痛的,不愿触及的回忆,记叙了总统丈夫刺杀后自己的心理,时常听到观众的抽泣。首映场结束后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Nathalie演得超神!红毯也美!

38分钟前
  • kissの樱
  • 力荐

如果能再极端一点就更好了

43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失去一个人就失去了一种生活,一个自己。想介绍《海边的曼彻斯特》里的Lee和Jackie认识认识。

46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3.5 波特曼的表演很精彩,经受住了超近特写的考验,冲这点值得看。剧本还获了奖,这点不太明白,因为感觉这片子的短板正是剧本的单薄,很多填充时间的嫌疑,实锤很少,除了主角之外都鲜有刻画。这样看来拉雷恩的炫技和花式剪辑虽然又弄出形式大于内容的感觉,但好歹也算是挽救了剧本吧

50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只能说娜塔莉演太好,让我更讨厌杰奎琳了。一个呼之欲出的控制狂:事无巨细的把控,朝向一个荣耀的目标,亲笔审核修改记者文章的每句表述,向历史争讨所谓正确的名分:一场著名的人生,一场著名的死亡,历史上一个短暂闪耀的时刻。不否认她丧夫之痛的真实,只是这悲痛一直与不朽和伟大的执念纠缠不清。

53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balmes 剧本难度挺大的,完成度还不错。波特曼一定又花大力气去研究人物,从口音到那股讨厌到极致的自私虚荣太像了几乎让我重历了看jackie传记时的恶心感(也是借记者好好吐了一通槽吧)。相比之下其他角色过于单薄全无交互碰撞的火花,本该是一场扯皮大戏却沦落成演技欣赏的行为艺术颇可惜啊。

57分钟前
  • Lycidas
  • 推荐

讨厌煽情,不喜欢过度美化。娜塔莉很努力地模仿了很多小表情,格蕾塔几乎没什么戏但只要她出现就很难不 pay attention to her Frances Ha face🙄

58分钟前
  • Mona Lishark
  • 还行

这样的题材拍成这个样子真是不容易,很久没看过让人这么舒服的传记片了。Natalie Portman演得真心好,第一夫人的文雅与坚强、睿智与幽默,还有她的脆弱与伤感都被演绎的恰到好处;即便大量的特写镜头,也分分钟让人相信荧幕上这个女人就是Jackie。

1小时前
  • 饮歌
  • 推荐

英文片名为Jackie,不是《第一夫人》,甚至不是《杰奎琳》,而是《杰姬》——这个传奇女人的昵称。这是一部很私人的电影,拉雷恩的近镜头聚焦这位前第一夫人在丧夫后的悲伤与坚定、脆弱与强大,娜塔莉波特曼与她的容颜并不相像,却将声线与肢体模仿得惊人传神,这不只是一部传记,更像一曲挽歌。

1小时前
  • 逆光海豚
  • 力荐

她最后终于明白,她所期望的盛大游行和葬礼并不属于肯尼迪,所有的阴霾也不会永远属于美国,她的悲伤只属于她自己。约翰逊夫人劝她脱下沾血的礼服她恍若未闻,孩子问她穿礼服是不是过生日她无言以对。她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却被上帝选中经历丧夫丧子之痛,摘不下戒指的手指如同她憔悴困窘的人生。

1小时前
  • 西楼尘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