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老戏骨彭玉收山之作《大爱无言》,历经十年致敬邳州张辅世
由老戏骨孙宝光、彭玉主演,根据数位残奥会冠军的成长经历改编的公益电影《大爱无言》,在经历了数年波折之后终于定档于2017年10月20日。这部由张辅世老人亲身经历所改编的公益电影,将以主人公无私救助数百名小儿麻痹症孩子的真情故事为主线,诠释感人至深的“大爱无言”。
《大爱无言》取材于邳州市28年前的一场真实灾难!
1989年夏,邳州市遭遇特大洪灾,爆发广泛的小儿麻痹症疫情:648名儿童被感染,293人严重残疾。当时已经退休的老人张辅世本该颐养天年,却发誓要拯救惨遭厄运的幼小生命,于是他凭一己之力创建了“希望之家”,并陆续收养了数百名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孩子,在“希望之家”生活成长的孩子们,也在命运的安排下接触到了乒乓球运动,通过日夜不停的刻苦训练,最后,刘静、冯攀峰、李倩、顾改、张变、周影等六名孩子终于走出了希望之家,走上了残奥会的领奖台,成为创造奇迹的“残奥六金冠”。
被称作“残奥六金冠”的他们能从一名小儿麻痹症患者成长为奥运冠军,期间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与磨难。他们一起经历了资金短缺,场地有限、流言蜚语等各种困难,但却咬紧牙关坚持到了最后,没人能想到曾经站不起来的孩子,日后成为了为国争光的栋梁。电影用细腻的镜头展现了张辅世老人与冠军一同历经磨难的成长之路。
本已息影的实力派演员彭玉曾在情景喜剧《东北一家人》中扮演“牛大婶“陈久香,这个思想保守,不擅变通,刀子嘴却豆腐心的角色曾让她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但她却被“希望之家”的故事深深打动,“零片酬”出演了影片。拍摄期间,头发花白的彭玉和同样零片酬出演的老戏骨孙宝光,一起深入当地体验生活,和骨髓灰质炎患儿一起吃,一起住。彭玉被希望之家的孩子深深触动:“我亲手喂一个孩子吃东西,他却害怕弄脏了我。”
《大爱无言》作为老戏骨彭玉的收山之作,她以身体力行的敬业与奉献,希望通过这部公益电影将“爱”的力量传递给更多人。
众所周知,公益电影是比文艺电影还要小众的存在。真实的剧情,动人的情节,就是公益电影征服观众的最强武器!而电影《大爱无言》征服的第一批观众就是为电影做宣发的团队——华马传媒。这支由清一色组成的90后团队,在看完《大爱无言》之后,个个被电影内容所感染,坚定地要把这部电影推荐给更多观众。华马团队表示,文化传媒行业应肩负起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如果能够通过这部电影,那怕让一个人去关注了“小儿麻痹症”,那么张辅世老人的故事就不会消失,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就会被继续传承下去。
公益是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当一个人心中对社会有爱时,给予陌生人的举手之劳也能成就善举。中国残联表示,《大爱无言》的片方已经决定将电影10%的票房收入将作为公益基金,用来资助残疾人运动员。使更多的残疾人运动员得到关爱与支持,促进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众明星纷纷为爱发声,为电影保驾护航,数名爱心艺人自发为电影录制公益VCR,亲身呼吁:“善念于心,将爱行走”。
这部由华马传媒发行,老戏骨彭玉、孙宝光主演的公益电影《大爱无言》即将于2017年10月20日登陆全国院线与广大影迷见面,届时希望广大观众走进影院,为爱加油。
2 ) 公益最悲哀的是:你给了他怜悯的爱,却在宣扬着平等包容
几天前有幸参加了《大爱无言》的观影活动,故事脉络很清晰, 1989年夏天,邳州市爆发了一场震惊全国的小儿麻痹症疫情,一个月时间内有648名儿童被感染。影片用残疾儿童“小豹子”自己和家庭的遭遇展开叙述,代表了社会的一个时代缩影。社会贫困,医疗条件差,甚至在家庭遭遇瘟疫之后还去求助神婆的愚昧行为。主人公张辅世建立“希望之家”抚养孩子们。 他的目的不只是养,而是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为社会做贡献。08年残奥会,来自“希望之家”的选手获得了6金、2银、1铜的骄人成绩。
看完电影,参加观影的活动嘉宾都为张辅世老先生的善举所感动,但感动之余我想作为一部公益电影,它的含义不应该仅仅表现在把事情讲述清楚感动观众。它是应该有想表达的主题,有想要表达的意义,这些是应该放在感情之后。
作为一部讲述有关残疾人励志的公益电影。我想,导演是想让社会反思两个问题,应该如何对待残疾人这一群体?残疾人又应该如何看待自己?
很多人认为,残疾人是值得同情的。但这个想法本身并不能让残疾人变的多有幸福感。相反,这会让他们变的更加自卑,自怨自艾,一蹶不振,鄙夷自己。也会永远得不到别人的认可,更不要提什么价值。身体上的残缺其实没有什么,但绝不能让自己的精神和思想变的残疾。 什么样的人会被别人同情?我认为答案是弱者。残疾人是弱者吗?不一定!其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软弱的一面,如果你不认为自己是弱者的话,那么只能证明你比较虚伪。残疾人只不过身体上有了缺陷,并不能说明这样的人就低人一等,是弱者。“同情”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不平等性,而残疾人也是人,和世界上所有的人一样,都是平等的。
残疾人必定会经历这样的心理过程,从内心的自卑,封闭,到逐渐接受,重新认识自我,审视自我,到迎接这个世界。这个过程也许很短,也许很长。大多数的残疾人都处在这个过程的某个点上,等待下一阶段的到来。
残疾人需要经历的心路历程并不顺利,这使得一般残疾人的心灵都较为脆弱。如果你有一颗坚毅的心,那么你必定无所畏惧;而如果你的心无比脆弱,那么你整个人将不堪一击。所以如果以心灵的脆弱与否来区分残障与否是不确切的,很多健全人也有过心灵脆弱的时候。如何抚平受伤的心,让心重回坚强,这是个社会话题。
所以作为残疾人,首先要直面自己。面子什么的都不重要,丢胳膊少腿的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心的刚毅,思想的健康,精神的不滑坡。 残疾人不需要同情。如果你想帮助残疾人,那么给予一定的理解就好。如果你想让他觉得自己有价值,就把更重的担子放到他的肩上吧。 所以善良的人啊,不要再去可怜和同情残疾人,是给了他们继续丢弃尊严,逃避现实的动力。 如何正确的对待残疾人,那就是平等。这绝对是残疾人最能接受的方式。
3 ) 这样的东东依然有人看得泪流满面
旁白叙事又来了,国产片是走火入魔了,有事没事都旁白,其实是编剧导演无能的表现。
这个片子是没有故事,没有人物,没有情感的。通篇就是在无聊的打乒乓球、红歌励志主旋律歌曲交集和各种花样讨好领导,讨好到了什么程度?就差没跪下给领导舔掉臭脚上的老泥了。
坐火车那个,是在黑铁路员工吧?居然那些员工笑看着残疾人运动员艰难登车也不出手相助。编剧大概是要表现教练急着帮运动员上车好赶及上京参加奥运,但却实实地黑了铁路系统一把。
里面有个画面有点意思:运动员颁奖礼国歌声中,两代国家领导人都有亮相。
然后还有一处亮点是眼镜阿姨把鞋扣在老伯脸上急着“汇报”。
最恶心的一处是老人家电话里感谢完市长,小朋友们接着齐声“谢谢领导“,太赤裸裸肉麻膈应了。
4 ) 大爱无言
2018-4-3
个人自用 非影评
一场洪水导致邳州很多孩子残疾了 小儿麻痹症 大豹子小豹子的父亲听信神医给残疾的小豹子喝香灰和蚯蚓汤 小豹子被欺负大豹子打伤一孩子躲起来 父亲找二人摔伤 二人害怕离开 一对老夫妻收养了很多孩子 老太太一直生活在忍耐与妥协中 一位外国女人也加入协助后来脑癌死了 老头给北京写信 越来越多人开始帮助这些孩子 这些孩子开始练习打乒乓球 参加残奥会 长大的大豹子看报纸发现弟弟的线索
5 ) 大爱无言—有你人间就是天堂
偶然的机会在母校看了一场《大爱无言》的观影会,起初以为自己的内心是有点看不下去这类的剧情片的,但是影片开始之后竟然被他的真实所吸引,演员的每一句台词都好像就是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身边的大爷大妈所做出来的事情,孩子们的所经历的身体上心灵上的打击,都是那样的真实,一对儿老人收养一个又一个残障儿童,并不单单的养还要育,把每一个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去看待,让他们有一技之长,片中老人受到的曲折坎坷,也是让人揪心不已。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把影片里面老人为孩子所做的一举一动的感人程度有一次提高,张辅式老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大爱无言,在观影的现场有很多的在校学生,这些95后00后的师弟师妹竟然也被电影感人又让人心疼的情节深深抓住,观影当天片方还带来一所特教中心的老师孩子和在校学生们 一同观看。
主演中最为熟知的还是老奶奶的扮演者彭玉老师,老戏骨一枚,用她精湛的演技演绎了辅佐张辅世老人对孩子的无微不至的照顾,而且两位主演还是0片酬出演,让人感动,这不公益电影没有华丽的特效豪华的演员阵容,但是完美的诠释了大爱无言——有你人间就是天堂。
6 ) 心中有爱的人,活的再穷,也是体面的!
“人想得到别人的帮助,不是靠别人怜悯的。怜悯是一种坟墓里的感情,它对死人有用,对活人是侮辱和有害的。”这是高尔基写过的一段话,这段话看似冷酷,实则道出了社会生存法则的真谛。
你走在下班的路上,看着地铁里失明的乞丐在弹着二胡卖艺献唱,双脚畸形的年轻人用粉笔在露天地面写着毛笔字,断臂的歌手用沙哑的嗓音唱出心底真诚的“好歌声”。
正当你被他们的才艺打动,从心底发出愉悦之时,目光一转!摆在他们充满期待的面孔前的却是一个个装着硬币的破碗,这样的场面不禁令人叹惋。
更令人唏嘘的是,他们其中不仅有被不法分子勒索利用的,甚至还有假冒成残疾人来行骗的。身为正常人的我们,靠能力工作赚钱生活娱乐;可先天亦或是后天身体残缺的他们,却无法享受我们的习以为常。虽然社会上有慈善机构团体和爱心人士的关爱,不过这只能给残疾孩子们带来暂时的慰藉,并不能让他们维系长久的安全感。
如何能让残疾孩子像身体健康的正常孩子一样受教育、掌握一技之长,最终能够在社会上立足生存,才是关键所在。
他们需要的不是怜悯,而是走出怪圈
据统计,目前全球有超过10亿的残疾人,占到总人口比重的15%,其中6亿在亚洲。中国的残疾人口高达8500万,而农村的残疾人比重则占到了75%。农村残疾人是残疾人中的主要群体,也是其中最困难和弱势的部分。他们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残疾人占93%,其中还包括33%的文盲,18岁以上还从未上过学的有36.3%。
文化程度低、缺乏康复培训条件,成了农村残疾人整体素质不高且无法就业的重要原因。即使他们实现了就业,更多从事的仍是一些重复性、简单化的低端劳动,在收入上很难与普通人持平,在稳定度上也无法获得保障。残疾人家庭需要投入很大一部分收入到对残疾成员的照顾上,收入低医疗开销大,这会让原本就贫穷的家庭在经济方面承受更大的挫败。
要知道在低保家庭里,其中有近35%是有残疾家庭成员的。除了就地落脚的人外,算命、守山、守门、捡破烂、当乞丐、修鞋,成了他们的“就业”去向,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残疾人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地。
残疾人中因小儿麻痹症而致残的人不在少数,这种被称为骨髓灰质炎的病状是一种由病毒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它侵犯着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细胞,发病的结果造成患儿的肢体终生残疾,也就是瘫痪。导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39岁以后瘫痪,不得不以轮椅代步的病魔就是小儿麻痹症。患者多为一到六岁的儿童,这种病状让许多孩子在尚未体会到生活冷暖之时就被判死刑。
对于这些残疾孩子来说,维持现状将会让状况变得更加糟糕,这是一个悲哀的魔咒。走出怪圈就意味着要做出改变,有这样一位退休老人,他不计辛劳地收养着被父母遗弃的儿麻孩子。在妻子的帮助下,他一路求索从国内到国外,唤起这些深受病痛折磨的孩子被淹没的希望,并赋予了他们像“正常人”一样实现梦想的权利。
电影用接近纪录片的质感,还原了这个充满力量的真实故事。张辅世老人就是这样一位无私奉献的领头人。他所带给孩子们的并不是怜悯的施舍,而是教会他们如何“平等”地生活!
他教会失翼儿童如何拥有梦想
1989年在暴雨连绵的苏北鲁南地区,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席卷而来。七个昼夜洪水退去后,邳州与山东接壤的几个乡镇水源遭到污染,小儿麻痹症暴发,近千名儿童发病,648名儿童严重瘫痪,范围波及小镇的一千多个家庭。
时任邳州卫生局副局长的张辅世,带着奶粉和生活用品到一个患儿家慰问时,刚一进门便看到患儿正在院子里爬行,浑身又脏又臭。“送奶粉管什么用,孩子喝了能站起来吗?”家长声泪俱下的一句话,深深地刺痛了张辅世的心。
1993年春,张辅世正式从卫生局长的位置上退休,他骑着破旧自行车四下里开展儿麻调查工作,并自掏腰包为患者买食品。几个月下来,儿麻患者家访材料他撰写了厚厚一堆,还整理了照片、录像20多盒。
为了给残疾儿童安一个家,他和老伴李霞坐上了火车三次去北京,找卫生部、残联、民政部汇报邳州儿麻情况。最终在中国爱德基金会副秘书长顾仁发的帮助下,他获得了挪威政府的帮助。邳州康复中心“希望之家”在1995年12月1日正式建成了,不过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首先,张辅世老两口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让被家庭遗弃的残疾儿童抚平心灵创伤。无法走动的儿麻孩子们,口中呼唤的是他们的父母亲人。孩子们经常会向身边的陌生人询问,“是不是所有残疾孩子都会被爸爸妈妈抛弃?”电影里,彭玉所饰演的奶奶像母亲一样将孩子们抱在怀里,哼着小曲哄他们睡觉,这无形间对亲情缺席的孩子来说是一种补偿。
更重要的是,张辅世老人早早便发现了让孩子们从精神上“站起来”的重要性,“哪怕即使将来无法从事正式的工作,到街上去卖艺也得有一技之长才可以。”电影里,他引导孩子产生了成为“飞行员”、“画家”和“运动员”的梦想。
在希望之家,他请来了一些当地的中学校长和退休老师。除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外还开设了音乐、电脑、书法、绘画、剪纸、盆景等能让孩子掌握广技之长的专业课。
他发现孩子们喜欢打乒乓球,便购置了乒乓球等体育器材,并专门请来教练对孩子们进行系统的专业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勤学苦练,孩子们的乒乓球技术有了惊人的进步。
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希望之家”的健儿,在乒乓球、网球、篮球赛事上分别夺得6金、2银、1铜的成绩,轰动了体坛。顾改、郭星元、衡新、张变等一批残奥健将,都出自这所“希望之家”。在去年的里约奥运会中,被外界称为“梦之队”的邳州市军团收获了四金三银的辉煌战绩。
成功,因为他们比正常人更懂得“初心”
现代社会的急速发展,人们对于欲望的需求也早已悄然发生着改变。不忘初心,似乎成了徒有噱头的空话。对于房子、车和奢侈品的渴望,对于工作的压力的堆积,对于人情世故的周旋,现代城市长大的孩子无疑面临着比以往几代人更大的精神危机。欲望的蔓延让“抑郁症”成了当下的流行病,人们急于实现社会所赋予他们的使命,却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迷失,与自己渐行渐远。
相反,残疾儿童由于听力语言和身体方面缺陷,他们的生活圈子相对狭小,在“希望之家”的残疾人运动员,除了每年2至3个月的集训外,其他的时间都在“希望之家”生活。他们所接触的大多都是身边患有同样病症的小伙伴,大家住在统一的宿舍里,穿着统一的服装,在一起生活学习互相照顾彼此慰藉。他们互相之间没有强烈的攀比之心,一旦有了目标,他们会竭尽全力地奋斗。“一开始,乒乓球只是作为一种康复手段,至于我们的学生能参加比赛获得冠军,我不是没有想过,只是觉得那是太遥远的梦。”可见,纯粹的初心让他们的目标更容易兑现。
拼搏!拼搏!要证明自己并不比别人差
残疾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比他人更大的痛苦折磨,懂得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有所收获。当被问到孩子为什么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希望之家”的负责人郭贞底气十足地表示:是因为他们坚持训练,春夏秋冬从不间断,而且,他们坚信自己能行。
最早,“希望之家”孩子们训练的地方在玻璃钢瓦搭建的大棚子,这里没有空调,没有休息区,条件十分艰苦。大棚子冬冷夏热,冬天没有通暖气,特别冷,几个孩子手都冻得不行;夏天又没空调,热得很。墙上有“为祖国争光、为荣誉而战”的标语,身残志坚的孩子们正这里挥汗如雨。
曾在北京残奥会上取得佳绩的刘静就来自“希望之家”。九岁时,她在一次无意的课间训练中让教练相中,自此步入乒坛。由于长年蹲坐在轮椅上练球,刘静的腰部伤势不断。她曾在一年中做过五次手术,最严重的一次在医院住了三、四个月,疼得不能说话,但却从为此掉过眼泪。
“残奥三连冠”的冯攀峰是个谦逊开朗的大男孩。据他回忆,自己在训练时坐在铁圈轮椅上,冬天不敢去触摸轮椅,因为手上会生冻疮。对那个时候的冯攀峰来说,对乒乓球只是喜欢,并没有想过以后要去拿什么冠军。他的偶像是邓亚萍,因为她有着刚出道时不被人看好的经历,也有付出超越常人努力而向上登攀的人生轨迹。
“残疾人,无论是参加体育运动还是上班、无业,我觉得最难克服的是一个心理问题,就是一种自卑感,”冯攀峰这样评价自己,“拿到成绩之后觉得自己不比别人差,慢慢地我们的自信心就树立起来了,出去以后从来没觉得自己有什么不一样。”
跨越年龄的心心相惜
导演张一鸣从筹备《大爱无言》到拍摄完成,再到发行上映如今已花费近十年之久,中间经历了无数风雨和非难。出生于古老的邳州小镇的张一鸣走南闯北,进入影视行业,在演艺界摸爬滚打。2008年9年,张一鸣正在陕西绥德拍摄电视剧《延安锄奸》,从朋友那里听说了老家邳州乒乓球队残奥夺冠的消息,让他萌生了将这个故事搬上银幕的想法。在“希望之家”的办公室,张一鸣见到了因脑瘫无法说话的张辅世,他让张一鸣油然而生敬佩之意。两人靠着眼神沟通交流,这不禁唤起了导演的私人记忆。
很少人知道,张一鸣的弟弟也是小儿麻痹症患者。“我弟弟就是在我的肩膀上长大的。”《大爱无言》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小豹子,这个原型的灵感来源其实便是张一鸣的弟弟,而影片中始终对弟弟关怀备至的哥哥,更像张一鸣自己。
为了给影片找投资,他多次前往北京和很多影视单位洽谈,但多家投资方听说是公益电影后,合作便不了了之。停滞不前的投资进展让后续工作无法推进。老家很多人甚至认为折腾了两年仍不见声色的张一鸣是个骗子。自掏腰包、资金链的中断、剧组面临解散、突发哮喘差点死在医院,种种难题让张一鸣的拍摄之路步履艰辛。
“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导演,而不是赚钱的机器。现在不是以前,不会饿死人,不是解决温饱问题的时候,我应该做一个表率,去影响别人。”无论面对的是流言蜚语还是艰难险阻,他始终没有放弃对影片的拍摄,这和张辅世老人“顽固不化”的精神如出一辙。
了解到影片开机时,张一鸣邀请了张辅世老人来到了片场,表示对老人的敬意。在电影拍摄结束后的一天,老人因脑梗溘然长逝。故事展示给我们的不是悲天悯人的廉价煽情,而是用真实发生过的奇迹来证明信仰的力量,当你心怀目标,坚持付出超于常人的努力,总能换取自己认可的“体面的生活”。
7 ) 没有标题
老伯上访时吃的大饼卷葱,身体不舒服逐渐蹲下,雨夜中急到身体不舒服倒地上……还有一些片段,真真是戳中泪点。老伯不断拜访打电话联系这些那些的人感觉心酸酸的,一把年纪了还得要低三下四的。
有些拍的不太真实的(比如走错站台赶去2号的时候居然没有工作人员帮忙就在那看着……),看着挺尴尬的。旁白语调听着也有些尴尬。。
不能理解的是小豹子的父亲抛弃他后疯了。
啊,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就是看完后的感觉吧,很乱很乱
8 ) 重视每一条鱼,在乎每个微小生命
这次去看了电影《大爱无言》,有很多话想说,这样一部非商业片的上映,在这个时代有多少不易可想而知。
电影的叙事风格平实而稳健,以朴实的镜头语言还原了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一切源头是那场真实发生的洪水,污染的水源成了散播瘟疫的鬼神。而落后年代的愚昧,则成了推波助澜的帮凶。影片重心着落在主角张辅世的人生态度上:重视每一条生命,并力图去拯救它。六百多名儿麻儿童就像被海潮不小心冲上岸的鱼,对于生命,每条鱼都在乎,也都值得去在乎。
同时我认为影片的成功除了要归功于两位主演的精彩演绎,还要归功于当年亲历该事件的孤残儿童们在电影中的真实出演。在中国,孤残儿童依然是一个较少被人们关注的群体。这一群体的真实生活状态对大众而言仍然是陌生的。
伤残从来不是某个可以克服的问题,死亡也不是。它是一种受害者必须接受的状态,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当事人如何选择,都必须与之对抗度日。肉体的痛楚和来自精神世界的双重折磨是残疾人每天要面对的日常。就像影片《美丽心灵》的结尾,病痛的根源依然如昨日一般鲜活,但主角学会了无视它。
《大爱无言》一定程度上避开了对孤残儿童成长境遇的直面描写,并未过多展现他们艰难的康复过程和内心世界。这是可能是电影唯一的遗憾。但这种处理依然是可以理解的:观众不容易接受真实而残酷的东西。《大爱无言》虽然是真实事件改编,但并非彻底走现实主义路线的纪录片。这种中庸是妥协的结果。
电影主角张辅世老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并不仅仅满足于解决孩子的生存问题,而是动用了所有资源,为他们规划人生方向,寻找作为普通人,而不是残疾人的人生价值。此等大爱,无言而充满力量。
这份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张辅世老人用自己的行动给我们留下了完美的榜样,备受鼓励,为张姓老人手点明灯。
no matter how difficult the future is
题材是个好题材,故事也是个好故事……是导演不大会讲?
cctv6偶尔放的国产还不错。
虽然题材是积极向上的,但是表演痕迹太重,看的很难受。好的电影是不需要旁白的,过多的依赖旁白只能说明拍的,演的无力。
故事感人,老演员可敬!
豆瓣评分竟然没有……最怕感人的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好人值得一生被歌颂
好人值得一生被歌颂
居然是真实事件改编~
为了大邳
老家的真事。小时候演出经常见这群得了小儿麻痹症的哥哥姐姐们。他们一部分学了乒乓球至今还在为国争光,还有一部分学了乐器经常参加表演。不知道他们现在过得好不好。故事是好故事,拍的真挺一般。给四星是因为爱。
补
为了大爱,真实,美好难道描述负面的就是有深度,叙述品德的就是舔政府? 呵 望尔心向阳光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和爸妈一起看的公益电影,为故事原型和老戏骨打四颗星。@中间影院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284097/
像流水,贴不住点儿!三星致敬那些无私的爱
真实事件很感动,但是拍出来有点虚的感觉
由真人真事改编,比较写实,故事非常感人。张爷爷夫妇、美国妈妈、自来水厂工人等人的无私奉献催人泪下。没有他们的执着与付出,就没有这些孩子的新生。
爱心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