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苹果能够联想到许多人物,比如白雪公主、比如亚当夏娃(亦有说禁果是无花果)、比如牛顿、比如乔布斯、比如筷子兄弟,还有一个人也许不被大家熟悉,那就是保罗·塞尚。
1.为苹果代言的男人
保罗·塞尚(1839年1月19日-1906年10月22日),法国著名画家,后期印象派的主将,“现代艺术之父”。他一生当中画过 270 多幅静物画,其中一大半都是水果,再其中,一大部分都是苹果。他的名言是:“用一只苹果,我就能让巴黎震惊。”口气很大是不是?可是实际上他确实挺厉害,他通过苹果的描绘,展现出对静物体量感的追求和表现,为“立体派”开创了思路,也就是第一个把苹果画出3D的效果的人。
然而这并不是保罗·赛尚与苹果的全部情缘。如果把绘画放在第一位,那么在塞尚生命中第二位是什么呢?显然不是爱情。作为塞尚的模特、塞尚孩子的妈(直到孩子六岁,依然没有名分)曾抱怨过,“你看我像看一个死人,你爱的是画上的人,你给她涂胭脂时眼睛里有光,你给她头发涂上金色,这让你兴奋,你让我觉得自己羞耻。”他的前女友说过,“你永远不能让一个女人幸福,我做的最正确的事就是不再爱你。”就连他自己也说过,“背叛的爱情可以原谅,而友谊就没那么容易。”是的,除了绘画,塞尚最最在乎的就是友情。
2.缘于苹果的友谊
而塞尚说这句话的对象是他相爱相杀的朋友,法国自然主义小说家和理论家爱弥尔·左拉(1840年4月2日-1902年9月28日)。他们的友谊正是缘于苹果。
1852年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银行家的儿子保罗·赛尚在一场校园群架中保护了一个单亲借读生爱弥尔,隔日,爱弥尔抱着一篮子苹果上门感谢塞尚。
于是少年间的友情便在普罗旺斯的阳光、清风、山林、河川中生长。他们一起打猎、一起冒险、一起探讨梦想、一起分享隐私。他们如此亲密,甚至被人称为连体儿。他们更彼此欣赏,保罗·塞尚欣赏爱弥尔的文学才华,称他为“诗人”;爱弥尔最早发现了塞尚的绘画天赋,称他为“早产的精灵”。
3.巴黎的邀约
1860年20岁的爱弥尔在巴黎一边与母亲相依为命,靠打工苦苦维持生计;一边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伴,追逐着艺术梦想。他写信给艾克斯的朋友塞尚:“最近我做了个梦,我写了一本美妙绝伦的书,你为它做的插图,美妙的版画,印着我们金光闪闪的名字,象征天才版的兄弟情谊,永世不分开。”
对巴黎艺术氛围的希望、对朋友热情邀约的回应,让塞尚不顾父亲反对,奔向巴黎,那里有他的艺术、梦想和友情。
4.巴黎并非天堂
然而现实并没有他想象的美好。巴黎小酒吧里年轻的艺术追求者们(包括莫奈、雷诺阿联等人)探讨着现实与前途、生计与梦想。临摹是年轻画师们生活保障和选择画派的通途,然而塞尚却对此嗤之以鼻。而他貌似滥用色彩、用力过猛的画风被印象派所嗤笑。
与外界的格格不入,让塞尚终日在屋子里埋头绘画。直到1862年塞尚的父亲切断了生活费,加之1863年塞尚的作品被“官方沙龙”拒绝,好友爱弥尔与塞尚女朋友加蓓儿走到一起,这接连的打击让他决定回到艾克斯。
5.返回艾克斯
回到艾克斯,塞尚整日沿着少年时代走过的山林、河川,一路取景写生。不变的风景时时提醒着往日美好时光。些许隔阂和距离挡不住两个朋友之间的思念,他们通过书信倾诉着鼓励与支持、艺术与理想。
书信:“亲爱的保罗,我专心为你写这几页信,我知道你会全心全意读完,明天还会更加爱我。我们的友谊不适于巴黎,也许它需要普罗旺斯的阳光来存活。你来信说有时会扔下画笔,因为画面不遂你愿。气馁时,笔也不从我手中滑落…保罗,你是我整个少年,你在我的每个喜悦里,也在我每个悲伤里…设想我们又再次与世隔绝,老朋友还是会心灵相通。请你鼓起勇气,再次握紧你的画笔,任想象翱翔,我对你有信心。——爱弥尔”
书信:“爱弥尔·左拉,你知道,所有在室内即画室里完成的画,都无法与室外完成的作品比美。当你画出户外的那些景色时,人物与大地间的对比会令人吃惊,内景也会显得格外美丽。每当我见到美的事物,就下决心非在户外画下来不可。——保罗·塞尚”
6.再入巴黎
1867年保罗·塞尚再次带着画作来到巴黎,参加官方沙龙。此时塞尚的画试图用大片的色块来突出轮廓,但与当时推崇之画风严谨、细腻的新古典画派、逐渐兴起之追逐光影美感的印象画派所背驰,塞尚被批评说只喜欢脏兮兮的画。
此时爱弥尔·左拉的《娜娜》已经取得了成功,爱弥尔以帝国即将在普法战争中崩溃为背景,借娜娜一生的兴衰,刻画第二帝国腐化堕落的社会。
两个朋友在游船上推心置腹的发表对艺术的见解。爱弥尔希望塞尚摒弃登不了大雅之堂的画风,融入主流画派。塞尚反驳爱弥尔不懂绘画回归自然所产生的情感和灵魂,并指责爱弥尔的作品看似批评,实则越来越迎合资产阶级口味。两个人都为彼此不懂自己的艺术追求而懊恼。
7.艾克斯的重逢
1870年为了逃避征兵(普法战争),塞尚携爱人玛丽·奥尔唐丝·富盖隐居艾斯克。同年,爱弥尔和爱人加蓓儿也为躲避巴黎动荡来到艾斯克。那是一次美好又短暂的重逢,他们像少年时代一样一起踏过山林,坐在山顶亲密地倾诉,塞尚为爱弥尔在林中画肖像。但是此时的爱弥尔已经积极的投入政治之中,时局的变化牵动着爱弥尔的政治神经。当在报纸上看到巴黎暴动,爱弥尔将妻子和母亲留下,果断只身返回巴黎,投入运动。
8.巴黎的困顿
因为父亲对塞尚绘画和爱人的不满,塞尚选择在巴黎继续绘画生涯。在此期间,爱弥尔回帮助塞尚的母亲带些钱给塞尚,以填补塞尚一家的困顿。大约1877年,同一时期的画家马奈、莫奈、小雷诺阿、卡米耶·毕沙罗等人都入选了沙龙,爱弥尔的《小酒馆》销量也非常理想。只有塞尚依然坚持着自己才懂的艺术追求。
9.巴黎梅塘的冲突
1880年以左拉为首的六位爱国作家:保尔·阿莱克西、昂利·塞阿、莱昂·埃尼克、于斯曼和莫泊桑创作的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中短篇小说集《梅塘之夜》完成(包括莫泊桑《羊脂球》)。
塞尚也参加了他们的聚会。塞尚对爱弥尔看好马奈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刻薄、不体面,让在座的作家们难堪。塞尚故意激怒爱弥尔的行为是出于打击爱弥尔降尊纡贵的礼节。塞尚在爱弥尔这里已经感觉不到朋友的亲密了。而爱弥尔当众评论塞尚绘画作品的失败也寒了塞尚的心。
10.惹火的《杰作》
1886年爱弥尔的《杰作》问世,这部书中的人物克洛德·兰蒂尔,事实上是以塞尚为原型的。爱弥尔引证塞尚的生活痕迹来描写克洛德·兰蒂尔作为无艺术能力者的可怕心理和异常精神下对梦想的畸形追求。
触怒塞尚的不是爱弥尔对克洛德形象的塑造与命运的安排,而是爱弥尔·左拉,塞尚最好朋友终究不懂他努力到底追求的是什么,他恨他在朋友眼中是个失败者、无能之辈的形象。
11.朋友间的摊牌
1888年收到《杰作》的保罗·塞尚再次到访梅塘,满腔怨气的塞尚指责爱弥尔将克洛德写成一个窝囊废、失败者、疯子、怪人,而这就是爱弥尔眼中自己。
爱弥尔痛苦地坦言,他并不认为克洛德是失败者,在他眼中克洛德是个坚持艺术的理想主义者。而失败的人恰恰是他自己,他再写不出满意的作品,他无法直面艺术、直面生活,更没办法直面自己爱上了小自己27岁的女仆。爱弥尔抱怨塞尚不理解自己的内心,说他成不了艺术家的原因就是铁石心肠。
爱弥尔气愤塞尚不了解他的内心,塞尚气愤爱弥尔不懂得自己的追求,在沉默中两人再一次分别。
12.相见不如怀念
塞尚继续终日在艾克斯的山林间作画。他坚持他绘画的源泉必须是自然、人和他生活在其中的那个世界的事物,而不是昔日的故事和神话。他希望把这些源泉里出来的东西转换成绘画的新真实。画商弗拉尔对塞尚画的经营让塞尚小有名气。
1899年爱弥尔带着让娜(曾经的女仆)和一双儿女来到艾克斯,接到信息的塞尚撇下画笔,像孩子一样从山林中赶来,却在人群中听到朋友对他“折翼天才”的评价,他难过的转身离开,“原来你依然不懂我”。不能相融的内心无法等到两个朋友的和解。
有人说,这是一段友谊始于苹果,终于人性。但我更愿意理解为是两人不同的出身、境遇、渴望造就了分道扬镳的追逐。
爱弥尔.左拉,七岁丧父、吃尽苦头、赚多少吃多少、尝尽劳苦大众的生活、不被认可为法国人,他渴望公正、渴望成功、憎恶腐败的社会,这让他超越浪漫主义成就科学基础上的文学。
保罗·塞尚,从小被迫按照父亲的意志生活,他的想法只能通过反叛、斗争实现,他渴望自由、并将自由夯实为真实。虽然经历贫瘠的困顿,但那只是愤怒的父亲打压他的手段,殷实的家底不曾让他为金钱出卖艺术理想。而他不善与人交流的性格和对社交虚伪的厌恶,使塞尚最喜欢表现的题材是静物,而他画中的人物都是当着静物来处理的。他认为厚重沉稳的体积感以及物体之间的整体关系是画面的和谐所在,他不断追求的就是真实,即绘画的真实。
两个人的分歧是一个走向社会,一个人走向自然。没有谁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评论两个人谁对谁错。即使是两个人之间也分不清楚是爱弥尔给予保罗生活和信心上的支持重要,还是保罗给予爱弥尔对艺术执着和理想主义信念上的标杆高尚。说不清是保罗·塞尚对爱弥尔·左拉铁石心肠的批评残酷,还是爱弥尔·左拉对保罗·塞尚由衷的不欣赏让人心寒。
但至少他们在彼此的生命中相互陪伴与支撑过。正如爱弥尔给保罗塞尚的信中所说,你存在于我的每一个喜悦和每一个悲伤之中。这足以让彼此惦念与思念一生。人终是有限的,艺术、信仰的坚持必将牺牲许多难以割舍的东西,这需要极大的爱与坚定,同时也意味着接受放弃与残忍。
好了,保罗·赛尚的故事就到这里吧。
五月是一个美好的月份,在最最残酷的四月之后,春天却又尚未完整退场。中法文化之春在内地做到了第十二个年头,“法国五月”艺术节却已经在香港盛放了二十四年——“自1993年以来,呈献超过500个一流的节目,是亚洲最大型的法国艺术节”。
若论重磅程度,“法国五月”的亮点或许在于艺术展览。不过专业所限,笔者感兴趣的却主要是其中电影模块的策划。今年的“法国电影之旅”以“艺术之美”为题,由港岛出了名文艺范的女星林嘉欣小姐,拣选出了十部艺术赞歌款的法国电影。其中还包括与嘉欣友谊甚深的蔡明亮导演,受法国巴黎卢浮宫邀请拍摄的《脸》,十分难得。
十部影片中最新的一部尤其适合五月观看,因为其“印象派”的影像呈现出了普罗旺斯地区恰如五月的风景。这部影片即是法国当代电影女干将达尼埃尔·汤普森执导的《我与塞尚》,讲述的是19世纪两位文化大家——现代艺术先驱、印象派画家保罗·塞尚与自然主义作家埃米尔·左拉一对密友一生的对冲与情谊。
欧洲名人传记片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种类型,艺术家人生更是天然的故事题材,像是《花开花落》写萨拉菲娜、《透纳先生》写约翰·透纳。部部影片的调性上都有些相似,或许因为艺术家总是浪漫、自由、过敏又神经质的,在升华与自我毁灭之间徘徊。
《我与塞尚》共享了这样的一些特质,却胜在别具一格的结构。它首先是以二人五十岁左右时决定了彼此余生的一场争执为核心场景——左拉的短篇小说《杰作》如何刻薄地以塞尚为原型、击垮了后者,并将二人一生的交往撕碎,拼凑填充到了这段争执的气口与缝隙中。其次,影片将两个处处相反的人物并峙,叙述的不仅是好莱坞《宿敌》式的天才干仗,更创造出一连串互相干涉的对立元,透视了整个时代的冲突规则。
塞尚与左拉的关系在艺术史上是常识,对法国之外普罗大众来说却不见得耳熟。分立绘画文学两界、思想风格更是相异的二人,其实十三岁起就相识,共同成长于普罗旺斯首府艾克斯。他们曾经时远时亲,却在《杰作》事件后分崩离析,而塞尚也因此远遁山林——这对密友似乎再也没有相见。影片没有花费过多的笔墨在他们共同成长的场景,甚至也没有过分眷恋艺术家云集的盖尔波瓦咖啡馆,而时时注意,用这些段落来为二人这场决定性的争吵做脚注,殊为不易。或许会有观众认为,争吵对话戏份吃重对观赏效果略增门槛,不过,这样的设计要求台词能够敲击灵魂深处,对编剧文辞功底的考验,实在要高多了。
塞尚是印象派的代表,左拉则靠自然主义地写生巴黎成名;重形式的向往理想世界,重写实的关注现实生活;前者家境优渥却与父母离间清贫度日,后者则兢兢业业步步为营终于从巴黎底层搬入华美大宅。世间的事情如此巧合,类似的人物设定,我们可以在戈达尔与特吕弗身上找到,也可以在竹林七贤的嵇康与山涛身上找到。《我与塞尚》架设这样一对人物并不稀奇,值得注意的却是影片题名中的强调:左拉是“我”,塞尚仍是塞尚。
实际上我们并不能由此成功猜想影片是否配有左拉第一人称的自白。“我与塞尚”的含义更为精妙,它似乎将“我”诠释为从创作者、观众到你我他的实在个体,而“塞尚”则成为了艺术理想的一个象征,“我”笔下的一个人物,存在于“我”的想象与对话中,并且行走于光线明灭的某个珍贵瞬间。也是因此,塞尚一角固然疯疯癫癫、脾气吓人,却在质素、品德上总显得比心机深沉的左拉“我”要高上几分,“我”对塞尚,几乎怀有自卑而妒忌的爱慕——因此影片才以塞尚的山间漫步结束,将这位现代艺术之父的心灵体悟,视为影片对永恒“艺术之美”的探寻,在现实世界里,此时左拉已经煤气中毒逝世。
或许来自导演拓展电影作用空间的企图,两位角色由两个同样叫做吉约姆的演员从青年扮演到老年:一是法兰西喜剧院“当家花旦”吉约姆·加里尼,一是玛丽昂·歌迪亚爱侣、全方位电影人吉约姆·卡内。有人曾说,塞尚的绘画颠倒过来观看,反而能感到一种奇妙的平衡感——《我与塞尚》的镜像设置,或许也灵感源于如此这般的绘画知觉。
中国观众对导演达尼埃尔·汤普森的名字或许不太熟悉,对从她笔下走出的电影作品却一定不会陌生。她是法国著名戏剧导演杰拉尔·乌里的爱女,24岁就参加了喜剧经典、票房冠军《虎口脱险》的编剧。后来,她不仅多次支持父亲的喜剧创作,也曾与拍摄《初吻》的克劳德·比诺多、拍摄《爱我就搭火车》的帕特里斯·夏侯等多位知名导演合作。作为编剧大名鼎鼎的汤普森目前已经独立执导了5部作品,而她的儿子也正在踏上电影导演的道路。
汤普森的背景提醒了我们,《我与塞尚》当然仍旧是今日法国某种新“优质电影”的一个代表。其优质体现在或许从杰拉尔·乌里言传身教而来的对欧洲文化风情、社会风俗的注重;体现在影片中超强的舞台剧特征与演员的戏剧背景;还可以体现在影片唯美、精致的美术与摄影。
面对一部画家传记片永远也不用担心的就是画面美感不过关。胆敢挑战这一题材的摄影师或导演,想必都将画家作品翻来覆去看了千万遍。因此,《我与塞尚》的每一格外景,艾克斯乡间、圣维克多山、普罗旺斯的五月,都如同塞尚本人笔下的景色,有着那样柔和的色彩、那样秩序的结构。每一位女配角,都如同绘画中的浴女,丰满而纯洁,袒露而自由。那种轻柔的触觉,甚至从影像中浮出来,与风拂过树叶的声音叠加入耳。但这样美的视听里,我们却将无法脱离塞尚与左拉,保罗与埃米尔,令人怅惘的破碎情谊,而且我们深知,这样的破碎,不是意外与误会带来的,而直接源自理想与现实两种选择的天然鸿沟。
原载于北青报
说起苹果能够联想到许多人物,比如白雪公主、比如亚当夏娃(亦有说禁果是无花果)、比如牛顿、比如乔布斯、比如筷子兄弟,还有一个人也许不被大家熟悉,那就是保罗·塞尚。
1.为苹果代言的男人
保罗·塞尚(1839年1月19日-1906年10月22日),法国著名画家,后期印象派的主将,“现代艺术之父”。他一生当中画过 270 多幅静物画,其中一大半都是水果,再其中,一大部分都是苹果。他的名言是:“用一只苹果,我就能让巴黎震惊。”口气很大是不是?可是实际上他确实挺厉害,他通过苹果的描绘,展现出对静物体量感的追求和表现,为“立体派”开创了思路,也就是第一个把苹果画出3D的效果的人。
然而这并不是保罗·赛尚与苹果的全部情缘。如果把绘画放在第一位,那么在塞尚生命中第二位是什么呢?显然不是爱情。作为塞尚的模特、塞尚孩子的妈(直到孩子六岁,依然没有名分)曾抱怨过,“你看我像看一个死人,你爱的是画上的人,你给她涂胭脂时眼睛里有光,你给她头发涂上金色,这让你兴奋,你让我觉得自己羞耻。”他的前女友说过,“你永远不能让一个女人幸福,我做的最正确的事就是不再爱你。”就连他自己也说过,“背叛的爱情可以原谅,而友谊就没那么容易。”是的,除了绘画,塞尚最最在乎的就是友情。
2.缘于苹果的友谊
而塞尚说这句话的对象是他相爱相杀的朋友,法国自然主义小说家和理论家爱弥尔·左拉(1840年4月2日-1902年9月28日)。他们的友谊正是缘于苹果。
1852年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银行家的儿子保罗·赛尚在一场校园群架中保护了一个单亲借读生爱弥尔,隔日,爱弥尔抱着一篮子苹果上门感谢塞尚。
于是少年间的友情便在普罗旺斯的阳光、清风、山林、河川中生长。他们一起打猎、一起冒险、一起探讨梦想、一起分享隐私。他们如此亲密,甚至被人称为连体儿。他们更彼此欣赏,保罗·塞尚欣赏爱弥尔的文学才华,称他为“诗人”;爱弥尔最早发现了塞尚的绘画天赋,称他为“早产的精灵”。
3.巴黎的邀约
1860年20岁的爱弥尔在巴黎一边与母亲相依为命,靠打工苦苦维持生计;一边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伴,追逐着艺术梦想。他写信给艾克斯的朋友塞尚:“最近我做了个梦,我写了一本美妙绝伦的书,你为它做的插图,美妙的版画,印着我们金光闪闪的名字,象征天才版的兄弟情谊,永世不分开。”
对巴黎艺术氛围的希望、对朋友热情邀约的回应,让塞尚不顾父亲反对,奔向巴黎,那里有他的艺术、梦想和友情。
4.巴黎并非天堂
然而现实并没有他想象的美好。巴黎小酒吧里年轻的艺术追求者们(包括莫奈、雷诺阿联等人)探讨着现实与前途、生计与梦想。临摹是年轻画师们生活保障和选择画派的通途,然而塞尚却对此嗤之以鼻。而他貌似滥用色彩、用力过猛的画风被印象派所嗤笑。
与外界的格格不入,让塞尚终日在屋子里埋头绘画。直到1862年塞尚的父亲切断了生活费,加之1863年塞尚的作品被“官方沙龙”拒绝,好友爱弥尔与塞尚女朋友加蓓儿走到一起,这接连的打击让他决定回到艾克斯。
5.返回艾克斯
回到艾克斯,塞尚整日沿着少年时代走过的山林、河川,一路取景写生。不变的风景时时提醒着往日美好时光。些许隔阂和距离挡不住两个朋友之间的思念,他们通过书信倾诉着鼓励与支持、艺术与理想。
书信:“亲爱的保罗,我专心为你写这几页信,我知道你会全心全意读完,明天还会更加爱我。我们的友谊不适于巴黎,也许它需要普罗旺斯的阳光来存活。你来信说有时会扔下画笔,因为画面不遂你愿。气馁时,笔也不从我手中滑落…保罗,你是我整个少年,你在我的每个喜悦里,也在我每个悲伤里…设想我们又再次与世隔绝,老朋友还是会心灵相通。请你鼓起勇气,再次握紧你的画笔,任想象翱翔,我对你有信心。——爱弥尔”
书信:“爱弥尔·左拉,你知道,所有在室内即画室里完成的画,都无法与室外完成的作品比美。当你画出户外的那些景色时,人物与大地间的对比会令人吃惊,内景也会显得格外美丽。每当我见到美的事物,就下决心非在户外画下来不可。——保罗·塞尚”
6.再入巴黎
1867年保罗·塞尚再次带着画作来到巴黎,参加官方沙龙。此时塞尚的画试图用大片的色块来突出轮廓,但与当时推崇之画风严谨、细腻的新古典画派、逐渐兴起之追逐光影美感的印象画派所背驰,塞尚被批评说只喜欢脏兮兮的画。
此时爱弥尔·左拉的《娜娜》已经取得了成功,爱弥尔以帝国即将在普法战争中崩溃为背景,借娜娜一生的兴衰,刻画第二帝国腐化堕落的社会。
两个朋友在游船上推心置腹的发表对艺术的见解。爱弥尔希望塞尚摒弃登不了大雅之堂的画风,融入主流画派。塞尚反驳爱弥尔不懂绘画回归自然所产生的情感和灵魂,并指责爱弥尔的作品看似批评,实则越来越迎合资产阶级口味。两个人都为彼此不懂自己的艺术追求而懊恼。
7.艾克斯的重逢
1870年为了逃避征兵(普法战争),塞尚携爱人玛丽·奥尔唐丝·富盖隐居艾斯克。同年,爱弥尔和爱人加蓓儿也为躲避巴黎动荡来到艾斯克。那是一次美好又短暂的重逢,他们像少年时代一样一起踏过山林,坐在山顶亲密地倾诉,塞尚为爱弥尔在林中画肖像。但是此时的爱弥尔已经积极的投入政治之中,时局的变化牵动着爱弥尔的政治神经。当在报纸上看到巴黎暴动,爱弥尔将妻子和母亲留下,果断只身返回巴黎,投入运动。
8.巴黎的困顿
因为父亲对塞尚绘画和爱人的不满,塞尚选择在巴黎继续绘画生涯。在此期间,爱弥尔回帮助塞尚的母亲带些钱给塞尚,以填补塞尚一家的困顿。大约1877年,同一时期的画家马奈、莫奈、小雷诺阿、卡米耶·毕沙罗等人都入选了沙龙,爱弥尔的《小酒馆》销量也非常理想。只有塞尚依然坚持着自己才懂的艺术追求。
9.巴黎梅塘的冲突
1880年以左拉为首的六位爱国作家:保尔·阿莱克西、昂利·塞阿、莱昂·埃尼克、于斯曼和莫泊桑创作的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中短篇小说集《梅塘之夜》完成(包括莫泊桑《羊脂球》)。
塞尚也参加了他们的聚会。塞尚对爱弥尔看好马奈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刻薄、不体面,让在座的作家们难堪。塞尚故意激怒爱弥尔的行为是出于打击爱弥尔降尊纡贵的礼节。塞尚在爱弥尔这里已经感觉不到朋友的亲密了。而爱弥尔当众评论塞尚绘画作品的失败也寒了塞尚的心。
10.惹火的《杰作》
1886年爱弥尔的《杰作》问世,这部书中的人物克洛德·兰蒂尔,事实上是以塞尚为原型的。爱弥尔引证塞尚的生活痕迹来描写克洛德·兰蒂尔作为无艺术能力者的可怕心理和异常精神下对梦想的畸形追求。
触怒塞尚的不是爱弥尔对克洛德形象的塑造与命运的安排,而是爱弥尔·左拉,塞尚最好朋友终究不懂他努力到底追求的是什么,他恨他在朋友眼中是个失败者、无能之辈的形象。
11.朋友间的摊牌
1888年收到《杰作》的保罗·塞尚再次到访梅塘,满腔怨气的塞尚指责爱弥尔将克洛德写成一个窝囊废、失败者、疯子、怪人,而这就是爱弥尔眼中自己。
爱弥尔痛苦地坦言,他并不认为克洛德是失败者,在他眼中克洛德是个坚持艺术的理想主义者。而失败的人恰恰是他自己,他再写不出满意的作品,他无法直面艺术、直面生活,更没办法直面自己爱上了小自己27岁的女仆。爱弥尔抱怨塞尚不理解自己的内心,说他成不了艺术家的原因就是铁石心肠。
爱弥尔气愤塞尚不了解他的内心,塞尚气愤爱弥尔不懂得自己的追求,在沉默中两人再一次分别。
12.相见不如怀念
塞尚继续终日在艾克斯的山林间作画。他坚持他绘画的源泉必须是自然、人和他生活在其中的那个世界的事物,而不是昔日的故事和神话。他希望把这些源泉里出来的东西转换成绘画的新真实。画商弗拉尔对塞尚画的经营让塞尚小有名气。
1899年爱弥尔带着让娜(曾经的女仆)和一双儿女来到艾克斯,接到信息的塞尚撇下画笔,像孩子一样从山林中赶来,却在人群中听到朋友对他“折翼天才”的评价,他难过的转身离开,“原来你依然不懂我”。不能相融的内心无法等到两个朋友的和解。
有人说,这是一段友谊始于苹果,终于人性。但我更愿意理解为是两人不同的出身、境遇、渴望造就了分道扬镳的追逐。
爱弥尔.左拉,七岁丧父、吃尽苦头、赚多少吃多少、尝尽劳苦大众的生活、不被认可为法国人,他渴望公正、渴望成功、憎恶腐败的社会,这让他超越浪漫主义成就科学基础上的文学。
保罗·塞尚,从小被迫按照父亲的意志生活,他的想法只能通过反叛、斗争实现,他渴望自由、并将自由夯实为真实。虽然经历贫瘠的困顿,但那只是愤怒的父亲打压他的手段,殷实的家底不曾让他为金钱出卖艺术理想。而他不善与人交流的性格和对社交虚伪的厌恶,使塞尚最喜欢表现的题材是静物,而他画中的人物都是当着静物来处理的。他认为厚重沉稳的体积感以及物体之间的整体关系是画面的和谐所在,他不断追求的就是真实,即绘画的真实。
两个人的分歧是一个走向社会,一个人走向自然。没有谁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评论两个人谁对谁错。即使是两个人之间也分不清楚是爱弥尔给予保罗生活和信心上的支持重要,还是保罗给予爱弥尔对艺术执着和理想主义信念上的标杆高尚。说不清是保罗·塞尚对爱弥尔·左拉铁石心肠的批评残酷,还是爱弥尔·左拉对保罗·塞尚由衷的不欣赏让人心寒。
但至少他们在彼此的生命中相互陪伴与支撑过。正如爱弥尔给保罗塞尚的信中所说,你存在于我的每一个喜悦和每一个悲伤之中。这足以让彼此惦念与思念一生。人终是有限的,艺术、信仰的坚持必将牺牲许多难以割舍的东西,这需要极大的爱与坚定,同时也意味着接受放弃与残忍。
好了,保罗·赛尚的故事就到这里吧。
塞尚,他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毕加索是他的迷弟,非常喜欢他的圣维克多山,就是因为这幅画毕加索把圣维克多山买下来了。他是后印象派三个画家之一,曾经受到印象派三朝元老毕沙罗的指点。这部电影中出现了很多印象派的画家像是毕沙罗呀,还有马奈,莫奈,雷诺阿和莫里索,甚至欧洲短篇小说之父莫泊桑也在其中。可以算是大咖云集了。
塞尚呢,他这辈子有个最好的朋友叫左拉,他是一位作家,我对他没有很了解,也没有看过他的作品,这部电影感觉更像是他们两个人相爱相杀。回头我要补习一下有关于左拉的知识。
关于苹果,小时候塞尚他家里面的条件是非常好的,但是左拉很贫困。不过不影响他们之间的友情,塞尚经常帮助左拉,左拉没有什么好回馈给塞尚的,只有经常从家里面提着一篮又一篮的苹果去塞尚家表示感谢。嗯,所以我感觉苹果可能对于塞尚来说也是一种友情的象征,并且塞尚曾经有一句名言是:我用一个苹果可以撬动整个巴黎。
关于时钟,塞尚送给左拉的一幅画中,时钟是没有指针的,然后左拉说,这是故意去掉的,象征着友情的永恒。很讽刺的是后来他俩闹分裂。
关于爱情,以前我总认为如果一个画家,他总是画他的妻子,或者他只是重复画某一个女人,我会认为这是一种很浪漫,而是一种爱的表现,但是现在觉得好像也并不是。因为他可能爱的不是他的妻子,只不过是把他的妻子当成一个免费的好用的模特来看,他更爱他画笔下的人物,爱他画笔下的妻子。最终他爱的不是他的妻子或者某个女人,他爱的是他自己,因为他要通过这些人物作为一种媒介,同时用他的画笔将这种人物表现出来,最后去表达他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达他自己想表达的。
对于塞尚和左拉,就用左拉几句诗结尾吧:
保罗 你是我的整个少年
在我的喜悦里
也在我的悲伤里
看画家相关电影最大的驱动是摄影,这部满足了这一点要求,光影很美;第二个是八卦。不熟悉故事的背景,不过人物刻画得很合理。左拉作为一个少年丧父,带着母亲的人能怎样呢?片中有一幕他问母亲:今年你多少岁?母亲说30。但操劳的生活让她显老。适当地社交,迎合,带来良好的收入,也是必须的。后来吵架的时候左拉说:我不像你有每个月的补贴。也许在那些他觉得做了不那么理想主义的事的夜晚,也会用这个理由来宽慰自己吧?
虽然结局是不再相见,可还是觉得挺暖的。左拉说《杰作》写的是自己灵感枯竭,放弃理想的绝境。他用笔杀死了嫌弃着的自己。也表示一直羡慕着塞尚可以自私而任性地只追求自我满足。至于灵感来源,总是要从身边的人来。而塞尚说的那些左拉一直没有在爱情上解放自己的话,让左拉获得了幸福。
这个台词简直太可爱了。让我想起了少女时代因为看了一本画家的小说,也曾幻想过找一个会画画的男朋友。现在觉得没找挺好。(笑)
因为这句,想拉黑编剧,哈哈哈哈。
说起苹果能够联想到许多人物,比如白雪公主、比如亚当夏娃(亦有说禁果是无花果)、比如牛顿、比如乔布斯、比如筷子兄弟,还有一个人也许不被大家熟悉,那就是保罗·塞尚。
1.为苹果代言的男人
保罗·塞尚(1839年1月19日-1906年10月22日),法国著名画家,后期印象派的主将,“现代艺术之父”。他一生当中画过 270 多幅静物画,其中一大半都是水果,再其中,一大部分都是苹果。他的名言是:“用一只苹果,我就能让巴黎震惊。”口气很大是不是?可是实际上他确实挺厉害,他通过苹果的描绘,展现出对静物体量感的追求和表现,为“立体派”开创了思路,也就是第一个把苹果画出3D的效果的人。
然而这并不是保罗·赛尚与苹果的全部情缘。如果把绘画放在第一位,那么在塞尚生命中第二位是什么呢?显然不是爱情。作为塞尚的模特、塞尚孩子的妈(直到孩子六岁,依然没有名分)曾抱怨过,“你看我像看一个死人,你爱的是画上的人,你给她涂胭脂时眼睛里有光,你给她头发涂上金色,这让你兴奋,你让我觉得自己羞耻。”他的前女友说过,“你永远不能让一个女人幸福,我做的最正确的事就是不再爱你。”就连他自己也说过,“背叛的爱情可以原谅,而友谊就没那么容易。”是的,除了绘画,塞尚最最在乎的就是友情。
2.缘于苹果的友谊
而塞尚说这句话的对象是他相爱相杀的朋友,法国自然主义小说家和理论家爱弥尔·左拉(1840年4月2日-1902年9月28日)。他们的友谊正是缘于苹果。
1852年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银行家的儿子保罗·赛尚在一场校园群架中保护了一个单亲借读生爱弥尔,隔日,爱弥尔抱着一篮子苹果上门感谢塞尚。
于是少年间的友情便在普罗旺斯的阳光、清风、山林、河川中生长。他们一起打猎、一起冒险、一起探讨梦想、一起分享隐私。他们如此亲密,甚至被人称为连体儿。他们更彼此欣赏,保罗·塞尚欣赏爱弥尔的文学才华,称他为“诗人”;爱弥尔最早发现了塞尚的绘画天赋,称他为“早产的精灵”。
3.巴黎的邀约
1860年20岁的爱弥尔在巴黎一边与母亲相依为命,靠打工苦苦维持生计;一边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伴,追逐着艺术梦想。他写信给艾克斯的朋友塞尚:“最近我做了个梦,我写了一本美妙绝伦的书,你为它做的插图,美妙的版画,印着我们金光闪闪的名字,象征天才版的兄弟情谊,永世不分开。”
对巴黎艺术氛围的希望、对朋友热情邀约的回应,让塞尚不顾父亲反对,奔向巴黎,那里有他的艺术、梦想和友情。
4.巴黎并非天堂
然而现实并没有他想象的美好。巴黎小酒吧里年轻的艺术追求者们(包括莫奈、雷诺阿联等人)探讨着现实与前途、生计与梦想。临摹是年轻画师们生活保障和选择画派的通途,然而塞尚却对此嗤之以鼻。而他貌似滥用色彩、用力过猛的画风被印象派所嗤笑。
与外界的格格不入,让塞尚终日在屋子里埋头绘画。直到1862年塞尚的父亲切断了生活费,加之1863年塞尚的作品被“官方沙龙”拒绝,好友爱弥尔与塞尚女朋友加蓓儿走到一起,这接连的打击让他决定回到艾克斯。
5.返回艾克斯
回到艾克斯,塞尚整日沿着少年时代走过的山林、河川,一路取景写生。不变的风景时时提醒着往日美好时光。些许隔阂和距离挡不住两个朋友之间的思念,他们通过书信倾诉着鼓励与支持、艺术与理想。
书信:“亲爱的保罗,我专心为你写这几页信,我知道你会全心全意读完,明天还会更加爱我。我们的友谊不适于巴黎,也许它需要普罗旺斯的阳光来存活。你来信说有时会扔下画笔,因为画面不遂你愿。气馁时,笔也不从我手中滑落…保罗,你是我整个少年,你在我的每个喜悦里,也在我每个悲伤里…设想我们又再次与世隔绝,老朋友还是会心灵相通。请你鼓起勇气,再次握紧你的画笔,任想象翱翔,我对你有信心。——爱弥尔”
书信:“爱弥尔·左拉,你知道,所有在室内即画室里完成的画,都无法与室外完成的作品比美。当你画出户外的那些景色时,人物与大地间的对比会令人吃惊,内景也会显得格外美丽。每当我见到美的事物,就下决心非在户外画下来不可。——保罗·塞尚”
6.再入巴黎
1867年保罗·塞尚再次带着画作来到巴黎,参加官方沙龙。此时塞尚的画试图用大片的色块来突出轮廓,但与当时推崇之画风严谨、细腻的新古典画派、逐渐兴起之追逐光影美感的印象画派所背驰,塞尚被批评说只喜欢脏兮兮的画。
此时爱弥尔·左拉的《娜娜》已经取得了成功,爱弥尔以帝国即将在普法战争中崩溃为背景,借娜娜一生的兴衰,刻画第二帝国腐化堕落的社会。
两个朋友在游船上推心置腹的发表对艺术的见解。爱弥尔希望塞尚摒弃登不了大雅之堂的画风,融入主流画派。塞尚反驳爱弥尔不懂绘画回归自然所产生的情感和灵魂,并指责爱弥尔的作品看似批评,实则越来越迎合资产阶级口味。两个人都为彼此不懂自己的艺术追求而懊恼。
7.艾克斯的重逢
1870年为了逃避征兵(普法战争),塞尚携爱人玛丽·奥尔唐丝·富盖隐居艾斯克。同年,爱弥尔和爱人加蓓儿也为躲避巴黎动荡来到艾斯克。那是一次美好又短暂的重逢,他们像少年时代一样一起踏过山林,坐在山顶亲密地倾诉,塞尚为爱弥尔在林中画肖像。但是此时的爱弥尔已经积极的投入政治之中,时局的变化牵动着爱弥尔的政治神经。当在报纸上看到巴黎暴动,爱弥尔将妻子和母亲留下,果断只身返回巴黎,投入运动。
8.巴黎的困顿
因为父亲对塞尚绘画和爱人的不满,塞尚选择在巴黎继续绘画生涯。在此期间,爱弥尔回帮助塞尚的母亲带些钱给塞尚,以填补塞尚一家的困顿。大约1877年,同一时期的画家马奈、莫奈、小雷诺阿、卡米耶·毕沙罗等人都入选了沙龙,爱弥尔的《小酒馆》销量也非常理想。只有塞尚依然坚持着自己才懂的艺术追求。
9.巴黎梅塘的冲突
1880年以左拉为首的六位爱国作家:保尔·阿莱克西、昂利·塞阿、莱昂·埃尼克、于斯曼和莫泊桑创作的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中短篇小说集《梅塘之夜》完成(包括莫泊桑《羊脂球》)。
塞尚也参加了他们的聚会。塞尚对爱弥尔看好马奈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刻薄、不体面,让在座的作家们难堪。塞尚故意激怒爱弥尔的行为是出于打击爱弥尔降尊纡贵的礼节。塞尚在爱弥尔这里已经感觉不到朋友的亲密了。而爱弥尔当众评论塞尚绘画作品的失败也寒了塞尚的心。
10.惹火的《杰作》
1886年爱弥尔的《杰作》问世,这部书中的人物克洛德·兰蒂尔,事实上是以塞尚为原型的。爱弥尔引证塞尚的生活痕迹来描写克洛德·兰蒂尔作为无艺术能力者的可怕心理和异常精神下对梦想的畸形追求。
触怒塞尚的不是爱弥尔对克洛德形象的塑造与命运的安排,而是爱弥尔·左拉,塞尚最好朋友终究不懂他努力到底追求的是什么,他恨他在朋友眼中是个失败者、无能之辈的形象。
11.朋友间的摊牌
1888年收到《杰作》的保罗·塞尚再次到访梅塘,满腔怨气的塞尚指责爱弥尔将克洛德写成一个窝囊废、失败者、疯子、怪人,而这就是爱弥尔眼中自己。
爱弥尔痛苦地坦言,他并不认为克洛德是失败者,在他眼中克洛德是个坚持艺术的理想主义者。而失败的人恰恰是他自己,他再写不出满意的作品,他无法直面艺术、直面生活,更没办法直面自己爱上了小自己27岁的女仆。爱弥尔抱怨塞尚不理解自己的内心,说他成不了艺术家的原因就是铁石心肠。
爱弥尔气愤塞尚不了解他的内心,塞尚气愤爱弥尔不懂得自己的追求,在沉默中两人再一次分别。
12.相见不如怀念
塞尚继续终日在艾克斯的山林间作画。他坚持他绘画的源泉必须是自然、人和他生活在其中的那个世界的事物,而不是昔日的故事和神话。他希望把这些源泉里出来的东西转换成绘画的新真实。画商弗拉尔对塞尚画的经营让塞尚小有名气。
1899年爱弥尔带着让娜(曾经的女仆)和一双儿女来到艾克斯,接到信息的塞尚撇下画笔,像孩子一样从山林中赶来,却在人群中听到朋友对他“折翼天才”的评价,他难过的转身离开,“原来你依然不懂我”。不能相融的内心无法等到两个朋友的和解。
有人说,这是一段友谊始于苹果,终于人性。但我更愿意理解为是两人不同的出身、境遇、渴望造就了分道扬镳的追逐。
爱弥尔.左拉,七岁丧父、吃尽苦头、赚多少吃多少、尝尽劳苦大众的生活、不被认可为法国人,他渴望公正、渴望成功、憎恶腐败的社会,这让他超越浪漫主义成就科学基础上的文学。
保罗·塞尚,从小被迫按照父亲的意志生活,他的想法只能通过反叛、斗争实现,他渴望自由、并将自由夯实为真实。虽然经历贫瘠的困顿,但那只是愤怒的父亲打压他的手段,殷实的家底不曾让他为金钱出卖艺术理想。而他不善与人交流的性格和对社交虚伪的厌恶,使塞尚最喜欢表现的题材是静物,而他画中的人物都是当着静物来处理的。他认为厚重沉稳的体积感以及物体之间的整体关系是画面的和谐所在,他不断追求的就是真实,即绘画的真实。
两个人的分歧是一个走向社会,一个人走向自然。没有谁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评论两个人谁对谁错。即使是两个人之间也分不清楚是爱弥尔给予保罗生活和信心上的支持重要,还是保罗给予爱弥尔对艺术执着和理想主义信念上的标杆高尚。说不清是保罗·塞尚对爱弥尔·左拉铁石心肠的批评残酷,还是爱弥尔·左拉对保罗·塞尚由衷的不欣赏让人心寒。
但至少他们在彼此的生命中相互陪伴与支撑过。正如爱弥尔给保罗塞尚的信中所说,你存在于我的每一个喜悦和每一个悲伤之中。这足以让彼此惦念与思念一生。人终是有限的,艺术、信仰的坚持必将牺牲许多难以割舍的东西,这需要极大的爱与坚定,同时也意味着接受放弃与残忍。
好了,保罗·赛尚的故事就到这里吧。
要不是一开始在b站了解过塞尚的一些经历,这部电影看起来将会云里雾里。
影片前面一直在不断地和过去穿插交代塞尚和左拉的情谊,以及塞尚的暴躁脾气。
我是很平静地看完整个电影的,直到最后塞尚跑着去找左拉又一个人走在圣维克多山上,突然就委委屈屈地哭起来了~
或许是为塞尚的纯真流泪吧,感觉真的有这样的人,他们天真纯真极了,即使朋友在背后说他们,在书里指桑骂槐,他们或许会大发雷霆,但是他们会一直珍爱他们的朋友~你说不清为什么,但是真的有那样的朋友。
电影里的塞尚脾气暴躁刻薄,实在是让人难以忍受,但是他对艺术的追求又不是世俗人能了解的,可惜是他遇到的好朋友没有和他一样的灵魂,感觉左拉是一直嫉妒塞尚的,从小嫉妒家庭,长大嫉妒他对艺术的热情纯粹,虽然他极力想纯粹地对待塞尚,但是天生的环境他做不到。
看的时候我就在想,如果塞尚和梵高成为朋友,或许他们就会很幸福了…可惜梵高遇到的是高更…
黄金分割构图 古典蒙太奇 每一帧画面刻意捕捉光影变幻 BGM情感汹涌堪称亮点 技术满分然而内核空洞:1艺术家都是疯子 2“这是一个名利场 你愿意吗”[机智]
塞尚读懂了左拉,左拉却始终没有理解塞尚。
最印象深刻的一段:塞尚愤怒地对左拉吼---“你他妈好残忍啊,写我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还说我不举!
“我爱左拉,但左拉爱马奈”。塞尚放下画笔去找左拉的那段时间对画家来说多么宝贵——光线一旦变了景就永远找不回来了。截然不同出身完全相反性格的朋友,从对方身上得到安慰激励以及自我怀疑。卡司用两个Guillaume很故意啊。可惜塞尚读懂了左拉,左拉却始终没有理解塞尚。画家于是更孤独也更恒久吧。
天啊!!!想不到塞尚的脾气那么臭!!整个一马景涛啊!我一直以为梵高是印象派里最疯狂的,尚塞跟雷若阿一样人淡如菊呢。。。看来不是因为左拉写小说丑化尚塞他两才撕逼的,尚塞是见人就怼,怼完前女友怼左拉,怼完左拉怼马奈,马奈做错了什么。。。
基于现实的改编,可惜因为太过真实,故强调了现实的对话和书信往来——但并非电影这一媒介所擅长。结果,电影充斥了二人以及他人的絮谈,而实际上剧情空虚,张力不足。演员足够优秀,常常声嘶力竭,却难以让人沉浸。总之,太不“电影”;或者说,电影选择了不适合表达的题材。历史还原度高,道具服装好
传记类型不会轰轰烈烈 平淡日常琐碎却三次落泪。画家的窘迫 友谊的不易
前半段节奏好快振奋得快要反应不过来。没想到台词又多又难,可以说又文学又艺术又话唠,传记类着眼于人物关系矛盾可能不是我喜欢的套路。但因为最后一个镜头必须加一星,感动得险些冒泪也只是因为自然与历史之美。洪尚秀电影搭档박홍열就坐在我身后,内心十分激动嘤嘤嘤。0531KOFA
在中国正儿八经的电影看了一部感人肺腑的基友片。细节很棒,故事很赞,节奏画面都把握到位。左拉:我不知道为什么会那么爱你?甚至借马奈钱也只为了给你。塞尚:我很爱他。绝美的cp组合
#塞尚#与#左拉#那些不得不说的基友故事,两位出自aix en provence同乡就是较劲中成挚友最后形同陌路,导演功力不足拍成了印象派艺术家们特立独行,并没让观众看出啥新鲜来。
导演细腻地展现两个男人间的情谊,重复细节的使用加深了情感表达,普罗旺斯的美景融进了两人的拉锯力道,羡慕他们心里有永远解不开的结。[B]
Gossip is the new porn嘛 才知道Masterpiece这部写的是塞尚和爱弥尔成长的投射 He is a stillborn genius
永远记得毛姆说过,要成为小说家就不要做绅士。左拉用朋友的生活当作自己写作的灵感,而塞尚用自己的天赋创作艺术。一个汲取一个给予,一个阐述一个创造。
中间睡着,故事乏味,艺术家怎么都是这样一见面就要大吵的德性,而且一次又一次,当然有两个情境也打动了人。要不是想看Canet真的不会看。
画布上真爱远高于现实,台阶上窒息着局外亲人;雨夜食鸟,户外蒸腾,没有指针的钟敌不过“曾经的伟大”,却终究捕捉到了空气晃动的形状。还不错
摄影美;两位男主演技有火花;艺术家是孤独的存在。有幸作为迷影网的记者对导演进行了采访,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http://cinephilia.net/57741
自然主义文学和印象派绘画,主演两人刚好都叫Guillaume,原来塞尚情商是这么低的……叙述方式和表现手法致使影片成色平淡,白羊座的Guillaume Canet出演白羊座的左拉实在太完美不过了,左拉和塞尚的友情原来如此真挚基♂情♂。马奈、雷诺阿、皮萨罗等人闪得太快都没认清,看到影片临近结束的字幕莫名感伤欲哭。Déborah François真的好美!!!
影1959:由于没有看过左拉与塞尚的传记,只看过《杰作》,小说的封面噱头也是可以。(绝交岂是一部小说,只是最后的稻草),但据说电影高度还原历史。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左拉,你太婊了!
用没必要的形式操作来掩盖情节的缺失,加上各种繁复冗杂的呈现,让表达完全失去了力量,最后的情感微弱到需要自己脑补才能感受得到。
巴黎Z:神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