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俩》是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制作发行的一部剧情片,由马俪文执导,宫哲、金雅琴、罗忠学等联合主演。影片讲述了一位在四合院里生活的孤单老人,因为将房子出租给来北京上学的女孩,这一老一小之间发生了一段动人的故事,该片于2005年10月在东京电影节上展映,2006年3月3日在中国上映。
看完这部电影,我被四合院里奶奶和女孩的那份没有血缘关系但比亲人还亲的感情所感动。
来北京求学的外地女孩(宫哲),租下了一个人孤单生活的老太(金雅琴)的房子。女孩觉得老太处处算计她,老太看女孩也不顺眼。一开始相互没有好感的两个人在磕磕绊绊争吵不休的主客生活,渐渐成了彼此的依靠。
老太晚年的孤独因为有女孩的陪伴冲淡了不少,只是终有一天女孩要离开,老太爷会老去。在老太去世前,女孩子去看过老太太,老太太只能抓住女孩的手,不能说话的她眼睛里全是话。人与人的关系就是这样奇妙,孤独的灵魂是需要真挚的情感来抚慰的,而这种情感往往又是最稀少的。
关爱身边的老人,他们想要的是陪伴……
看了電影《我們兩》,有一點點感動,但感覺更多的是生硬的拼湊。要表述一老一小從陌生到“親情”,如果故事真實,確實能展現很多人性溫暖柔軟的地方,會非常感人。但是導演兼編劇不是有感而發,而是帶著這樣一個目的或者說任務生生地拼湊出一段感情的發展。下面我這樣一個吹毛求疵的觀眾就挑挑毛病:
1. 故事一開始,小馬在大雪中騎著自行車穿行於胡同中。在這樣糟糕的天氣裏騎車外出,只有兩種可能性:一是當事人有什麽急事;二是大雪突然從天而降。而電影中小馬竟然是在挨家找房子租。
2. 租房子本身讓人懷疑。中國的大學都是提供宿舍的。即使我們設想因為某種特殊原因,小馬不得不在校外找房子,老太太開出的租金也很不靠譜。根據我的生活經驗,在電影表現的那個時代(用傳呼機),一間可能還不到十平方米的破爛門房,月租金200塊,那只能說明老太太想錢想瘋了。電影給小馬設定的身份是窮大學生,200塊錢夠那個時代的窮大學生生活一個月了。更何況關在一個監房一樣的小房間裏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
3. 行蹤神秘的小狗。小馬和老太太第一次激烈衝突後在門外看到一隻小狗,爲了表現她的善良,導演讓她帶上狗去找房子。後來在她的小屋、院子裏都不見狗的蹤影,下大雨回家那一段之後,小狗又被裹著放到了老太太的門口。老太太逗小狗,對牠說話,不久狗又不知所終。
4. 角色的性格詭異。小馬身上兼有善良(人物的基本要求)、倔強(不然怎麼有戲劇衝突)、異想天開(爲了生造出掏鳥蛋、佈置老太房間等劇情)。老太太在小馬給她拍電影的時候說悶的時候就希望來收水電費的、賣東西的或者有人走錯門,可以說說話。後來又和小狗說“爲什麽我喜歡你,因為你不會說話,安靜。”
5. 老太太的孫子在老太太不知情的情況下打了一個三百多塊錢的長途電話。爲了自圓其說,最後安排他娶了一個貴州的姑娘。
6. 小馬佈置房間時用的那些海報,如果說不是特意買的,而是用舊的,是可以解釋海報和電影時代上的不一致。但是小馬的目的是祛除房間的壓抑氣氛,貼上這些毫無美感的海報之後,壓抑一掃而盡,取而代之的是古怪醜陋。住了那麼久,再加上第一次佈置房間,小馬都沒有發現簾布後面掛有一張畫,直到第二次佈置時看到并想要,但是直到電影結束我也沒看清楚那張畫上有什麽。
7. 窮大學生小馬和男朋友估計是中了彩票,迅速搬到有兩個房間的新房子裏。傳呼機換成手機。老太太想見她時直接打的過來。
8. 直到最後老太太才同意小馬用廚房,其實之前他們的關係已經不錯了。
9. 還有一些時間細節上的問題。小馬給老太太拍一天的生活,老太太烤完饅頭片,被拉到外面曬太陽時說自己剛剛曬過了,吃過午飯要睡覺了。這一串事件無論如何都安排不出一個合理的順序了。
除了以上的不完全列表,有些劇情還是編得不錯,比如老太太的背景、小馬帶著不同的裝束和表情回家、給老太太拍電影,如果通篇如此,一定會自始至終令觀眾沉浸於電影中,不像我看的時候那樣時不時回到現實世界。但是要編出足夠的情節填滿一部表現瑣事細節的電影,讓人看不出是編的,的確太難了,所以才會出現上面列出的種種紕漏。
二零零二年,冬天的某个晚上,我第一次见到马俪文,在一个顶着北大硕士头衔的不靠谱投资人的饭桌上,她被介绍为很有前途的女导演,我被她指间的烟雾呛到,而旁边长相过于逼人的制片人也让我害怕,于是泛泛地交谈,听她说在剪辑《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她的双眼红肿,很多天没有好好睡觉,这饭局是该死的人情,她没有心情应酬我,我们互相礼貌点头,用了一个半小时吃饭,然后散去。
三个月后,这部片子感动很多行内人,我在电影学院的小范围观影会上又见到她,互相都没有认出来,帮一个影视杂志作访谈,大家的焦点都在斯琴高娃身上,我觉得一身黑的她很女人的漂亮。
《我们俩》获奖的消息并没有让我关注,看之前早知道故事,看的时候只是酸楚却没有泪流。
我去过同学租住的平房,在广院的旁边,那一对爱情鸟如今已经四散,只一个没有厕所,已经让我胆颤,我自己接触的房东衣冠楚楚,用文明的手段扣押我的押金,我懒得争辩,也没有什么感情,这是公寓的可怕。
两个女人的较量隐隐的,猩猩相惜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怀念。
和老太太做了半年邻居的人说:在一起五十年,黄土也变成了金。
那女孩于是和她经过四季,恋爱成长,改变不得是习惯,割舍的还是温情,这就是人。
女孩子再有良心,也没办法去做大家希望她做的那样,跋山涉水去相顾无言已经是极限。
他们在封闭的小院是整个世界,然而小院的门是可以推开的。
如今我已经不记得马俪文的脸,她的名片上只有简单的手机,我翻出来看了看,放回去。
能看清自己的人最有力量,她发出身为女人的声音,不尖锐但是让你我都能听见。我远远的作为观众听着,这是我的角色,而我的世界不能只有两个人,女孩变成女人,残忍的远走,这才是观者的道路,或者是我以为是这样。
如今再也没有多余的心力,扒开一个人的刀子嘴,看她的豆腐心了。
听说,中国的年轻人,都被租房毁掉了。
工资都拿去交了租子。月光倒不怕,怕的是还叫我省吃俭用生个孩子。
我可能只有和房东生这一条路。
住处离地铁站、商场、影院、超市等任何一个地方都隔了好几个山头。
我的“葛优瘫”自然无师自通。
日日与房东指点江山,譬如论马桶之中的山水风光如何能顺利一泻千里,或厨房泄露的神秘气体,会否让我拥有性感的紫色嘴唇。
家里的老人们说,原来脾气温良的姑娘,怎么现在一点就炸。
可能现代年轻人的脾气秉性,都是被租房塑造的。
不管是消费主义、月光、宅、不爱生孩子,还是剑拔弩张。
我突然很怀念一部2005年的电影。
那个时候,租房还没有毁掉年轻人。
①
钱,房租,中介费
[我们俩]的故事,全程发生在小四合院里。
就好像我们上班下班,不进家门的那段时间,卖给了公司。
只有在这小院里的碎片时间,才算得上点生活。
也只有这点鸡零狗碎,值得讲述。
学生小马来看房。
不知道户主有没有富余房间,也不知道价格几何,就一家家撞大运。
我盆友A说,搬了八九次家,最多的一次看了十几套房,意志力一点点被摧毁。
而小马情愿跑断腿,也没找中介,干嘛要让中间商赚差价啊。
你们应该也听说那个新闻了。
几家长租房抢着和一房东签约,把8500元/月一路炒到10800元/月
我理解小马,我第二次搬家,为了省中介费,明知当时的二房东不是善类,还是直接从他手里找了下一间房,顺便省了一笔搬家费——自己分了七八趟把行李背过去的。
房东老太太在背后念叨:“房租不能太低,地段好;也不能太高,穷学生。”
从一开头,这精明刻薄里,就还是藏着善心的。
但老太气势狠戾,不给还价的余地。
200,就200,行就行,不行就走。
现在听起来200多便宜啊,如今加个零,在北京也只能住到五环外了。
小马咬咬唇,160吧。老太太不松口。小马只能给出这一沓10块,可怜巴巴。
②
生活,不是租来的
这话说的有点土。
但小马的生活,确实不是租来的。
她一进屋,就忙活来去,扫雪、擦玻璃。
那玻璃上都是陈年老垢,换我,早放弃了。
可我最忘不掉的,是她还钉了张海报在门上,小猪皮杰的屁股。
过年还有好些天,她就挂起红灯笼,贴上福字。
老太太说,还挺能折腾,沉不住气。
现在他们说,房子是租来的,生活也是。
生活的空间越来越逼仄,放不下书柜,养只猫也要偷偷摸摸,水龙头坏了房东说凑合着用,不方便晒衣服,也只能对付着。
小马不服气。
早上起来,她要烧开水,浇冻住的水龙头。
打电话,得和房东老太太吵三五次,最终承担了电话费的大头,才能扯条电话分线进屋。
要用老太的冰箱,得给她买条鲤鱼。
北京的冬天,小马感觉要冻死了。四合院没有暖气,老太又说,你多穿几件衣服吧,等有钱了自己买小楼。她偷摸着买了暖气片。
可是不这么干,不要说生活是租来的,连这条命简直都是租来的。
刚来上海那会儿,去掉房租,我只剩1100块生活费,不吃晚饭,头一个月我只花了1049块,但代价是冻死。
我妈让我带来的被子,真空棉的,摸上去滑,四面钻风。
没吃晚饭,脚就更冷。那个冬天我整宿干瞪眼,思考我究竟是不是我妈亲生的。
后来领导说,你稿写得多,给你多加500块。
我立刻淘宝了两床被子,新疆棉的,98块一床,物美价廉,老厚了(店家不谢)。
200块就能买条人命啊。
③
爱,那个时候还有爱啊
小马的故事,和我们不同的是,她和房东老太有了感情。
要让我和我辣个房东有感情,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
两人都是一样的脾气,嘴上不饶人,易燃易爆炸,遇事先吵,过后再商量。可心是软的。
交电费吵了一轮,交电话费吵了两轮,一个是“没人伺候的老太太”,另一个是“没小伙子喜欢的姑娘”。
老太念叨着,刚来那会儿可怜兮兮,这会儿鸠占鹊巢,天天蹭她一个老太太的屋睡
精明算计,脾气乖张,那都是外强中干的伪装。
最后,小马搬走了,老太就病了。
老太走了,小马在大马路上就哭了。
故事前半段的鸡毛蒜皮,和我们此刻面对的现实多像啊。
可是为什么不会再有这样的温暖结局了呢。
也许小马还是相信,自己是有未来的。
而我们被朝不保夕的感觉淹没了。
工资永远跟不上房价——租房的价。一次意外,就能把好不容易攒起来的生活打碎。
更多的时候,连生活也攒不起来,还有人逼着结婚生孩子考公务员,好像这些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似的。
于是目标就是多挣钱,无论是租房的,还是房东。好给易碎的生活,增添一点点保障。
好似我们也再没有[我们俩]这样的电影了,没有鸡零狗碎,只有珠光宝气。
香奈儿普拉达满天飞,像是精神鸦片,生活里穷怕了,便再影视作品里,许你幻梦一场,填补焦虑。
再没有多余的心力,扒开一个人的刀子嘴,看她的豆腐心了。
也再没有多余的心力,塑造一个温暖结局了。
恐怖的是,万般不愿,我们还是被房租左右了我们的脾气、生活,甚至未来。
-
文:姜不停
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解毒
少有的国产好片,后来才知道是根据马俪文导演自己的亲身经历改编而成的,难怪能有如此强的代入感。影片没什么故事性,全是一些生活中的片段却极其感人。可令我最为费解的是那个内心如此细腻,感情如此真挚,拍出过《我们俩》和《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这样佳作的马俪文最后为什么会迷失在商业片的道路上?
国产5星片
灵魂深处的琴弦被拨动了。
我想外婆了
#资料馆留影#绝对的女人戏,金雅琴出神入化的演技让人动容,倔强丫头遇到毒舌老太太,这出戏就很接地气了。老北京胡同里的琐碎往事,也是马俪文的青春回忆。最打动人心也殊为可贵的是,房东与房客之间的情感羁绊(如今除了金钱利益还剩什么呢?),怎么看寡居老太太与女大学生之间都像是祖孙俩,虽然并无半点血缘关系。无论时代再变迁,无论社会再薄凉,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永远最美。ps 窦唯为本片作的原声,缅怀金雅琴这些离我们而去的“老戏骨们”。
还是老人与小孩或年轻的冲撞,但这是现实时特别突出的一个情况,孤单与陪伴的话题,我们总是能说,但不会做。
我宁愿花钱看这种所谓的低沉本电影,这才是真正的人文主义,是华语电影人文价值观的精华。8.5
多好的本子,有观察、有良心、台词写得接地气,却拍成了学生作业水平,尤其末尾一段,简直看不下去。这么生人勿近、不好相与的老太太,算计、抠门、又事儿妈,被金雅琴演得入木入骨,那念词儿的功力,真是现在许多年轻演员比不了。小姑娘相比就别扭多了,除了跑,就是喘和喊。
少见
下午接到奶奶的电话~口吃不清的喊我乳名~顿时泪如雨下~
女主很傲娇很清纯。话说10年前北京的房租也不应该那么便宜啊。2014.9.14成都
外婆,我想你了
[想看2008-12-17]其实早就听熟了窦唯的配乐,一直等到资料馆有了胶片才去看。老太太自然是神了,小姑娘从姓名看是有导演自身经历在里面的,只是可惜拧的缺少些层次。剧作上前头铺得慢了点,后面就着急了。当然豆瓣上此片高居top250真是不意外。
让我想起我的姥姥
一个人的好天气?
质朴真切,感人肺腑
想外婆/奶奶了,有没有?! 2005年最好的国产电影
90分钟的电影 哭了40分钟。第一段是等年夜饭 老人家孤身一人 平常那么节俭这天却做了那么多菜 孤零零毫无指望地等到晚上11点 明明菜都凉了 和小马还是能吃得那么开心 因为缺的就是陪伴。第二段是老奶奶挂灯笼这 颤巍巍的拄着拐杖 知道自己怪错了人家 那种煎熬等待她原谅的心 真的折磨。还有是老奶奶说 每天就盼着收破烂的 收电费的来 她都90多了 要的就是可以和人说说话 想想小马来之前她该是多么孤独啊!最后小马搬走后我哭得眼睛都快看不清屏幕 了 我一定要对奶奶好一点 多陪陪她说话多带她吃好吃的看好玩的 不然我就枉为人了。
我想念我的外婆。谨此悼念,愿她仍好。
TMD我什么时候能住上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