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们可不可以不勇敢?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我不谈论他们的演技,也不谈论所谓老套的剧情。我看到的,是爱情,执着勇敢的爱情。所以,我只想,以情论情。
王碧云,她是那样的小鸟依人,却有着那样的执着和勇气。当她满身泥土,站在陈秋水家的桥头,傻傻地看着他笑;她穿着那样的红嫁衣,坐在月光下,幸福地亲吻他。她是陈秋水心头的一滴泪,却不能是陪伴陈秋水的一杯水。
王金娣,她爽朗,直率,勇敢,执着。她是一个女人,那样的鲜活,可爱的一个小女人。我喜欢她。我疼惜王碧云,但我喜欢金娣。
王碧云是等了陈秋水一辈子,陈秋水也是和王金娣结了婚。可是我没有感到任何的一丝不公平,我也并不想责备王金娣。在新婚的那晚,她说的那几句话,没有丝毫的造作,我只看到了一个同样深爱他的女子,而不是一个所谓胜利者的姿态。我也不想责备陈秋水,怪就怪他们有缘无分吧,有缘相识,无缘相守。
可是,我也有怪!为什么,为什么,执着的,勇敢的,都是女人?跑到乡下满身泥土的是王碧云,跋山涉水缺氧晕倒的是王金娣。为爱奋不顾身,为爱苦等一生,为爱随军援藏,为爱……我们,可不可以,不勇敢?
君在云之上,妾在水中央,望穿秋水望不尽,何日是归期~
2 ) 再唱一曲云水谣
他在等一个永远也等不到的人,所以,我一定还有机会。
这是云水谣里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是薛子路用他一生的承诺对碧云的回答吧。
陈秋水,王碧云,也算是一段难以割舍的情怀吧。
一直觉得像这样的影片一开始就注定了是悲剧。
40年代的台湾,秋水的离开,碧云的无奈,都是这场悲剧的开始。
为了躲避战乱。秋水不得不离开。
也正因了如此,秋水跑到大陆,才有了两个人的苦苦守侯。
其实故事的4个主人公都是我喜欢的类型,不知道为什么,看着故事的时候,不想让他们任何一个人受伤。
但是事实就是如此,没有一个人会有一段完美的结局。
关于秋水。
如果说陈坤的眼神可以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那算是我喜欢他的理由吧。
给了碧云一句承诺,确因最终音信全无,抵不住金娣的追求。
也正因了金娣的一句“就让我代替碧云好好爱你吧”秋水才愿意娶了金娣,自此有了一段曾经快乐的日子。
很多人说秋水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他不顾碧云,投入金娣的怀抱。
这样的男人遭来多少恶骂,可是在我看来,秋水其实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在那样的情况下,没有了碧云的消息,没有了承诺的含义。
遇到了愿意用一生守侯自己的人,秋水是该接受她的。
但是难忘却的是他和碧云的分别。
碧云给了他一支笔,说:“用这支笔给我写信,我会回的。”
而秋水说:“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你,我只有一句承诺,我会等你。”
也正是这一句承诺才有了两个人的苦苦守侯,这个守侯来得太苦了,
让两个人自此与幸福失之交臂。
纵然秋水有多爱碧云,纵然在他面前幸福是一张白纸。
失去了消息的他最终还是选择摘掉碧云为他带上的戒指,娶了另一个女人。
但我想,他会觉得碧云也是这样理解他的吧。
如果自己不能跟碧云在一起,就想办法让自己幸福。
这样,碧云看起来也不会难过。
其实,爱一个人,就是为了他让自己幸福,幸福很久很久。
关于碧云。
这是一个我最爱的女子,她用她的一生只为了守侯秋水的一句承诺。
秋水离开的日子,是她一心一意照顾秋水的妈妈,她的婆婆。
甚至不顾婆婆的再三劝说,坚定的心从未动摇过。
最让人感动的是,在没有任何秋水音信的时候,爸爸劝她嫁给子路。可是,她却始终如一,无论子路对她有多好。
看着她望眼欲穿的眼神,哽咽地冲着爸爸喊,我要等秋水。
所有所有的感情全被她一个人俘虏。
有时候看着她一个人站在窗前,呆呆地看着那枚戒指。
碧云啊碧云,你怎么就这么傻呢,你情愿守着那一句承诺自己过一辈子,也不愿意让别人来照顾你吗。
你知不知道子路对你有多好,他帮你寻找秋水的下落,他其实也希望你能幸福。
其实我是羡慕碧云这样的女子的,可以一辈子只为一个牵挂守侯,
不管是不是痛苦,也不管是不是孤单。
其实我想,她内心一定不是痛苦的吧。
心里有一个惦念的人总归是好的。
尽管最后看着白发苍苍的碧云望着电脑屏幕上的陈昆仑(王金娣和陈秋水的孩子)的样子,她望着昔日她深爱的男人的孩子。
她只是想要多看他一眼,她只是想要一个假象而已。
她冲着屏幕大吼,我听不见他的声音,她连这样一个小小的愿望都得不到满足。
只是这样,在她心里,也该有同样的满足了吧。
她的侄女问了她这样一个问题。
究竟这人世间把生者和死者分开的是什么,把相爱的人分开的是什么?
谁也没有答案,等了一辈子,最终还是没有任何结局。
一个人安详的走完一生,为了自己心爱的男人苦苦守侯,这样也算是一种幸福了吧。
关于金娣。
很多看这部片子的人都不喜欢这个女人。
但是我对她算是有很多跟别人不一样的想法吧。
我不认为是因为她的原因秋水才会离开碧云的。
相反,如果没有她的出现,秋水反而更不会幸福。
从一开始她对秋水的爱就是很单纯的喜欢,难道喜欢一个人也有错吗?
没有。于是这样的喜欢拯救了一颗将死的心。
她对秋水可以算得上死心塌地,甚至愿意甘心作为碧云的替代品。
为了这个男人,甚至不惜往自己的伤口上洒盐,改了自己的名字。
其实她该知道,每一次秋水呼唤她名字的时候心里都会痛一下。
但哪怕让他痛一痛也好啊,至少他会觉得记忆中有这样一段无法割舍的情怀。
在他们结婚的那天晚上,金娣在秋水面前为远在台湾的碧云说的一番话。
是我不让他等了,今生今世他要见不着你,来世我一定陪着他去见你。
这样的女子,怎能让人拒绝呢。
或许秋水并不爱她,但我想,还有什么比的上对自己的真心。
纵然他有千般的爱碧云,但是无法相见的理由更是给了他太多的伤口。
其实金娣的出现算是秋水的重生。
一个女人愿意用自己作为自己男人心上人的代替品,用自己的一生去照顾他。
我想她也是需要太大勇气的。
这场注定了的幸福,是她拼命拼命为自己争取的,而不是秋水的背叛。
她用她伟大的爱给了秋水生的希望,甚至,承诺的延续。
关于薛子路。
同样是我喜欢的男人。
一直默默地为碧云付出,得不到她的爱却心甘情愿为她打听秋水的下落。
他像碧云守侯秋水一般苦苦守侯着碧云。
尽管最终没有结局,尽管他早早地离开了人世,但是他还是遗憾终生了吧。
这个遗憾并不是碧云没有答应嫁给她,而是他不能陪着碧云等到她该等的幸福。
他不能守侯在碧云的身边照顾她,这些对他来说是足够的遗憾。
碧云的父亲劝他放弃的时候,他说了这样一句话。
“她在等一个永远也等不到的人,所以,我一定还有机会。”
就是这样一句话,让我忍不住想到很多往事。
薛子路啊薛子路,你也太傻你知不知道。
纵然你等到碧云,你也等不到她的心。
她永远不会像秋水一样,幸福着自己的幸福,算作给对方的幸福。
所以,其实你并没有机会。
看着你为她找来的秋水的消息,换来的只是她撕心裂肺的哭喊。
这个结局,没有丝毫隐瞒。
只是你那一句比秋水更让我感动的誓言,让我觉得,你的付出远比他多太多。
时间不等人,幸福不等人,岁月不等人。
爱情他更不会随随便便等人,这样看来,我们的感情是如此不堪一击。
一切都是承诺来得太早。
我们承受不起这样的海誓山盟,不是么。
关于整个片子。
算是我喜欢的类型,穿插了大量的人物情感在里面。
如果说一开始秋水和碧云没有对彼此的承诺,碧云还会不会苦苦守侯这段没有结果的感情。
谁也不会知道答案。
还是那句歌词,如果知道结局我们还会相爱吗。
会吗。
碧云你会吗?
秋水你会吗?
金娣你会吗?
子路你会吗?
你们告诉我啊。
我一直认为这个爱情故事里没有谁对不起谁,没有谁辜负谁。
只是太多的幸福不知道该如何分配。
你说如果你是秋水,你该怎么办。是同样的苦等,辜负另一个女人,还是接受另外一个女人,成全两个人的幸福?
如果你是碧云,你又能如何呢。是接受子路的爱,违背当初的誓言,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只为当时的一个承诺?
如果你是金娣,又能怎样。是放弃秋水,让他一个人接受不了任何人的爱,还是去照顾他,呵护他,给他碧云该给他的爱?
如果你是子路,你又会怎样。是放弃碧云,另谋幸福,还是一直坚守,直到离开?
人的选择都是复杂的,可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字。爱。
对于这样的目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
或许让自己幸福算做对对方的补偿。
或许为一个人坚守当初的诺言算作自己的信仰。
这些都没有谁对谁错。
所以我一直不认为碧云恨秋水,她不会的。
因为她知道,爱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让他幸福,这些就足够了。
我们要爱了才能知道,这就是爱。
我们也要恨了才能知道,恨也是因为爱。
自始至终,我们的爱情里没有恨。有的只是无知的爱。年轻时的承诺。
(07年写的,那时我还是个高中生,时间太可怕了……)
3 ) 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
这好像是一本书的名字。把它拿来当作今天的开始。
看了SHE《我爱你》MV子燕说不喜欢结局。她说更喜欢《云水谣》里面的感觉。其实,最初我也不能完全接受这样的结局,女主角就那样放弃了家庭,放弃了责任,放弃了丈夫,去圆梦,这样合适吗?是不是太自私了?可是今天我看了《云水谣》之后,发现它的结局同样让我困惑。
同样的约定,同样的承诺,同样的等待,不同的结局。碧云等了一辈子,子路守了她一辈子;而秋水接受了金娣的爱,跟她走过了一辈子。起初,我真的不能接受这样的结局。我不懂,对于秋水,相约等待的承诺,怎么就能单方面的放弃呢,这对碧云公平吗?同样的等待,同样的煎熬,难道说女人能做得到的,男人就忍受不了吗?想问问他假若在他接受了金娣之后,碧云真的出现在他面前了,他要怎么办?他要怎么去面对那个执着的守着他,替他尽孝的女人?这让我想起了《情深深雨蒙蒙》的桥段,当如萍狼狈不堪的出现在战场时,书桓因为感动而接受了她,可是,当依萍再次出现的时候,他还不是转身离她而去狠狠地伤害了如萍?爱是不能代替的,即便金娣用了王碧云的名字,他始终不是王碧云,始终不是秋水心中爱的王碧云啊。当我看到碧云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秋水的消息,却是他结婚的消息,听着她痛苦的哭声,心都碎了。当苦苦的等待换来的只是一个没有理由的背弃时,她该是多么的绝望啊,那是要把这么多年的痛苦都哭出来,喊出来,宣泄出来吧。
可是沉静下来,想想,假若他们真的就从此在没有消息了呢?难道说他们俩个就要互相等待一生,然后负了身边两个同样苦苦等待的人吗?
于是终于明白了,这只是一种选择而已。无所谓对错。就像碧云选择了一生的等待,那么,在等待中她是幸福的,因为等待意味着不曾失去。而秋水选择了接受金娣,也就等于给自己一个机会,摆脱痛苦,去重新开始生活。我们没法评断谁对谁错,因为我们都没有真正的经历过。就像子路选择默默守候碧云,而金娣选择主动争取爱情一样,这也仅仅是选择而已。一个选择帮自己爱的人完成心愿,陪着她一起受苦,而另一个选择让爱人脱离痛苦,重新开始幸福。这都是出于爱的,没办法用简单的是非来下定论。如果真的要责怪,那就责怪造物弄人吧!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也许,注定了,就要是这样的一种悲剧。
人生若只初相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也就像《我爱你》。现在可以理解了。女主人公离开的丈夫,去还等待他一生的人一个梦,也仅仅是一种选择吧。因为毕竟,在那样的处境下,任何选择都等于一种放弃,一种伤害。就像歌中唱的“你我有多亲密,要用伤害来证明”那么,无论怎样,都需要很大的勇气。
《我爱你》,《云水谣》它们只是故事,一些人的故事。而我们,只是听故事的人。跟着他们,去走过一段经历,体会一种心情,足矣。
4 ) 云水谣5分钟就说明了一切 90分钟却又不足以说明这一切。
从电影的第一个镜头说起:
镜头1 像云雾一样的浪里,镜头向上摇,从远及近,看见了陈坤神情复杂的脸。然后一组平行蒙太奇的剪辑,整个故事就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了。已经让观众在1分钟内,知道了对整个电影的基调。从一开始,就恨不得让观众潸然泪下。
既然从电影的第一个镜头说起,那么不得不说的就是镜头的“摇”的拍摄运动方式。在整部片子里面,多处运用。
几乎只要有空镜头,或者远景,就会采用。也许此处的“摇”也恰恰和云水谣的此“谣”相互辉映。
2分钟的时候,一个在雨里的行走的轿车,一个特写的手,手上一枚纽扣。这枚纽扣,成了重要的线索。导演会在一定的时候缓缓交待,所以观众大可不必因为没有看清是什么而急于知道。
大概在3分钟左右的时候故事闪回到过去的叙述时空,导演也是采用的一组“摇”的镜头,从一条热闹的巷子,拍到结婚的人们。穿过屋顶,拍摄到坐在屋顶的小男孩,手持玫瑰,坐在女孩的窗前,镜头降摇,就到了王碧云家的那条巷子口了。结婚的人们,蠢蠢欲动的少年,玫瑰。这些细节,也早早的就告诉了你这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
而结合陈坤的一开始的表情,我们便知道,这一定就是一段无疾而终的爱情故事了。然后导演又把地点交待在了30年代的台湾,一旦把时空放在那个年代,抒情的效果就呼之欲出了。我们对于那个年代的台北并不了解,画面的感觉到有点像
江南小镇。各种细节处理,还没到5分钟,我就断定此导演,要么是摄影专业毕业的,要么是拍mv的。对于每一个镜头,每一处画面都无比考究,百度一下:尹力,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如果没有记错,摄影专业在北影就是属于美术系的。摄影专业的导演,都有这个优点。所以画面的美感,可以掩盖一切缺点。可是就算是这样,这个年头的观众都很挑剔,看多了画面美的,一样挑剔老谋子。
所以云水谣,并不是在我眼中那么完美,尽管我知道他要表达的东西的本质很美。
我们来看看片中主人公的命名把,看国产电影,看国人小说,主人公的名字,都是有那么点意思的,而在云水谣中姓名的作用就别放大了很多倍。陈坤饰演的角色叫做陈秋水,后改名叫做徐秋云,徐若萱饰演的角色叫做王碧云,李冰冰所饰演的角色叫做王金娣。一个秋水,一个碧云,共谱一曲爱情的挽歌,于是就有了云水谣。而一个是地上流淌的水,一个是天上飘的云,注定走不到一起。于是秋水说让我也作一片云,秋水共长天一色。徐秋云,王碧云。两朵飘着的云,似乎在影片中那两只双宿双飞的蝴蝶就是导演心中的景象把。那么王金娣怎么办?徐秋云的心中,只有王碧云,王金娣走不到徐秋云的心里面,那么就让我变成你心里的那个人把。于是,两朵云就这样消失在了高山之中。
前面有说到,电影是用插叙的叙事顺序来完成这个电影的,从一开始,就让你知道了,整个电影的基调,从一开始,就让人的情绪达到了一个至高点。使得当它一颗一颗的催泪弹下来的时候,我的眼泪怎么也无法流出,我还是喜欢平静得满满听故事,然后不知不觉地落泪,而不是感觉我到此处该流泪了,那么好吧,就让我的眼泪流下把。当走出电影院时,回头看见滚动屏幕上面写着观赏云水谣赠面巾纸一包,使得我哭笑不得。
最主要,也是观众最关心的莫非就是演员的表演了。
两个字,做作。除了归亚蕾和秦汉,秦汉的表演和他以往的角色给人的感觉不一样,到是让人眼前一亮,归亚蕾的表演炉火纯青,不许多说。几个年轻演员,一个比一个做作。
李冰冰,以一个可爱,执著性格出场,没太多批评,但是我也没有太多褒奖。
陈坤,以往的戏里面,不用说话,一个眼神,戏就够了。这次一说话,一憋眉,什么也没有了,两个字,生涩。
徐若萱,我说还不如要大s.那一身校服穿在徐若萱的身上,怎么都会给我装嫩的感觉,用我的话说,就是长得不够纯,梁洛施,简直就是,做作都不能形容了。大家自己去看吧。
5 ) 这该死的爱
起先,宣传片说,这是一个感动海峡两岸的爱情故事,生死不移、浓烈悲怆,撼天动地,几近完美。
镜头里最不缺的就是爱情,梁祝、铁达尼、痞子蔡汗轻舞飞扬,都有童叟无欺的真挚感情,但能不能感动人,就是另一回事了。我看的第一部爱情小说,是琼瑶的《月满西楼》,男女主角的缠绵别离,在我眼前起码晃了半年,才终于看到最后一页“多累啊,死的死,不想活的不想活。”而至今,唯一能记起的,也就是书里出现的一曲童谣“三轮车跑得快,后面跟个老太太,要五毛,给一块,你说奇怪不奇怪。”
而陈秋水与王碧云一起唱的童谣,就先进多了,起码是外文,我残留的英语语感仅能分辩出是这么样的“one~~~~~”(呼唤高手能告知)。他们俩的爱情很校园,相见彼此有好感,浓情蜜情,无忧无虑。但作为社会贫富差距的支持者,王碧云的母亲拆散了这对璧人的眉来眼去,然而她万没料到,女大不中留的事,终于发生在他们家。王碧云下乡,与陈秋水你浓我浓,好不容易捱到谈婚论嫁,陈秋水竟然要走。走就走罢,还留下一堆承诺,让这个本来就有点胜利意味的爱情,显得支离破碎。
徐若萱、陈坤,都是我喜欢的角儿,在里面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贫穷贵公子,怎么看怎么像是要私奔的一对才子佳人。却出忽我所料!-_-。陈秋水要离开的那天夜里,王碧云的爸爸冒死载着她去见陈秋水,我以为,这下该奔了吧,没有。。。这场戏也拍得好,扮演王爸爸的秦汉,连哄带赖的骗过把关大兵,那种镇定啊,无畏啊,像是一种伟人的视角。同情的劝说女儿,静谧的助一臂之力,不由分说的甩手就走。我看得几乎要掉下泪来,他一定是担心女儿不听话会私奔,他那样乖乖巧巧的女儿如果离开他身边,肯定过不好。
其实女儿不仅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更是爸爸贴身的剃须刀。
可王碧云没走,相反打扮得漂漂亮亮,与陈秋水演了一场生离死别的哭戏,末了隔着汽车玻璃大喊“秋水秋水”,秋水就随了古今中外的大流,在车外跟着跑。我实在不敏感的心,也因此失去兴趣------我记得在车外跟着跑,始终是一个忠诚的动物,而不是,至死不渝的爱人。
故事接着讲。秋水到了祖国,开始过上平凡而不平凡的一生,参加抗美援朝,援藏,与一个上海姑娘邂逅,而后死去。但令人无法释怀的是,他对王碧云的思念,仅停留在看看她给他的画册,去学校翻翻有没有她的学籍登记,他始终没想过要写信给王碧云,或者,回去见她。而那时的王碧云,正在履行着他们分别时的诺言,照顾他的母亲,养老送终,并且,并且,她仍单身等着他回到身边。
有时候,有时候我想说,爱情是不是廉价的,廉价到任何一个小东西都足以抹杀。陈秋水在吃王金娣的白米饭时,不会想到与王碧云的爱情。在意无返顾的奔往西藏时,没有想到王碧云的爱情,哦,想到了,他把王金娣那张脸当成了王碧云。但王金娣是王金娣,王碧云是王碧云。他的感情始终默默保留,过着与历史符合的生活,娶了改名叫王碧云的王金娣,而且,还有很力量的死在的雪山脚下。
你会感动么?至少我没有!真正的王碧云在台湾,从一个青葱美少女变成了老葱女妇人,她不断拒绝深爱着她的薛子路,并始终未与母亲和解,她坚定的,勇敢的等着生要见人,死要见尸的陈秋水。这种骨了里的刚烈,有几个人会有?世事纷乱,都与她都无关,她更像一个旁观者,只有爱情能够令她刻骨铭心。爱情在她的心底有生命,画在纸上,念在口中,不由任何人打扰,很酷的姿态吧。仔细想想,女性的韧性犹如冬眠的动物,等不到春天,我就关门沉睡,心中所待的花开灿烂时,便怒放。
当然,电影里有一个重要的信息在传达---两岸的关系。两岸关系的政治因素,影响了一份真挚的情感。这所谓的复杂因素,在昨天看了龙应台先生的“请用文明说服我”,更使得我由明白至糊涂,好一个扑朔迷离啊。但确定的是,美好的事物,要有统一的思想,至于手法与策略,则是要技巧的。
陈秋水与王碧云的感情在一个时代里无法彻底理清,那么延续到再一个时代,陈秋水的儿子,王碧云的侄女。而结局,已寒凉,我根本去意去看完,毕竟,王碧云依赖的那点感情,在另一个女人身上化成现实。就像七色彩虹美得让人想爬,走过去,却只是太阳反射的一排水珠而已。
这该死的爱,如果不是他们有问题,就是我有问题!!
6 ) 隔着云水端望的,是一个脱轨的爱情——观影《云水谣》
隔着云水端望的,是一个脱轨的爱情
——观影《云水谣》
编 剧:张克辉 刘恒
导 演:尹力
主 演:
陈 坤 徐若瑄
李冰冰 归亚蕾
秦 汉 杨贵媚
梁洛施 张致恒 朱茵
类 型:战争/爱情
出 品:中国电影集团
台湾龙祥育乐公司
香港英皇影业公司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
上 映:2006年12月1日
举头望青云,云遥遥,低头观海潮,水涛涛。
云遥遥,水涛涛,云水难相交。
青云把水瞧,海潮把云招,青云把水迢,海水把云招
……
——《云水谣》主题曲
我还记得今年的金鸡百花节现场见到了尹力导演,当时他和《张思德》剧组的成员坐在一起,少人问津。然而当晚,他却成了最大赢家,并在领奖台上宣传起这一部以爱情为主旋律的电影《云水谣》。我对它充满期待则是因为片中有几位重要演员加盟。
昨天看完整部影片,热泪盈眶自不必说,而且场面空间的变换及时间跨度之巨大,更让在座的观众唏嘘不止。将近六十年的等待,隔着水千条山万座,却再也等不来心上的那个人。正是这份坚贞不渝,使得爱情升华,深深打动观众的心。
我在看这部影片时,打动我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陈秋水与王碧云各自为对方坚守那份爱情,不为外界所动:陈秋水致力于战场医务工作,工作间隙仍不时掏出画本和相册怀念心上人;而王碧云则没有接受另一位一直苦等她的男人的求爱;另一处是李冰冰饰演的王金娣,为了能和陈秋水厮守终生,不惜改名为王碧云,不惜成为替代品。陈秋水与王碧云之间的感情成为贯穿全剧的主线,而他与王金娣的感情则是衍生的副线,起了烘托作用。
一段跨越台湾“二•二八”事件、抗美援朝、随军援藏等多空间、多场景的爱情,从少年纯情到白发痴情,不仅是对导演的考验、对演员的考验,更是对观众的考验。有趣的是,编剧刘恒并不看重年轻人对这部电影的衷情,而导演尹力却十分在意年轻人的感受。影片中梁洛施扮演的王碧云的侄女,一个具有冒险精神的随性女子,身上突显了现代年轻人的那份随意与洒脱,她替代姑妈去追寻这段坚贞恋情背后的故事,可谓在片中起到了联结观众的作用。导演用意很明显,隔了那么久远的爱情,要让它在这个时代发出光芒,就需有一个传声筒,能与年轻观众拉近距离。但是他忽略了对这个人物的有效利用,使她像一个没有太多动作的局外人,只是单纯的穿梭于古迹旧踪,没能深入这段感情之中,连与陈秋水后代陈昆仑的接触也并未深化这个故事,只略微点缀了一下。我想起另一部电影,陈婉婷的《玻璃之城》,也是讲述两代人的爱情,相互穿插、交融,两代人都有故事,处理得就比较圆润、饱满。
这部电影没有致力于追溯政治事件,让“二•二八”成为了一个导火索,导致了陈秋水与王碧云的分离。而另一部电影侯孝贤的《悲情城市》却直面了这段历史,并且透射出冷冽、青峻的气息。《云水谣》的导演尹力显然是一个专情于温和主义的野心家,把爱情拍得很“软”。这个“软”字,我们可以看作是导演对故事本身的理解,因此事件、历史、战场、西藏,统统拿来作为爱情的陪葬品;而且这个“软”,从人物身上也直接体现了出来,尽管隔了那么长时间,当王碧云或陈秋水与人提起对方的名字就会流泪,而设身处地的想想,如果隔了太长时间,连对方面貌都开始模糊时,还会这么敏感的落泪吗?显然导演是在有意的煽情,一刻也没让演员闲得住眼泪。特别是有一场,我觉得就算是高潮,这样的情感渲染得过度了:王金娣不辞艰苦追随陈秋水到西藏,并改名为王碧云,陈秋水说她傻,两人抱在一起痛哭着亲吻对方;然后两人结婚,王金娣说会在来世跟陈秋水一起找王碧云,又是泪流满面;紧接着镜头转到西螺吊脚楼内,王碧云服侍陈秋水生病的老母亲,母亲让她早点嫁人,又哭了……本来在喝喜酒时,观众的情绪已经被激发出来了,然而导演并没有适可而止,紧接着又来煽情,过长了,就显得疲了。
值得称道的是导演用一个连贯的长镜头带出片头,使台湾当时的民俗风情从老屋、街道、布偶戏、小巷中直接传达了出来,像一幅长卷画似的铺展开来,十分连畅,透着怀旧的气息。在电影开场前,我在休息区翻到《云水谣》的画册,发现尹力导演毕业于电影学院美术系,于是特意在影片中寻找那种美术的境界。果然,我发现尹导是一个非常擅于捕捉画面的人,每一个画面都是精心设置,光线感、色彩感,都运用得很到位。
影片为了还原四十年代台湾旧貌,还专门请来台湾民族学专家勘测研究当地民俗,并选择了保留部分台湾民风的福建漳州“古董街”作为主景拍摄。片中陈秋水的老家便是在云林县西螺镇,为台湾中部地区,而据剧中人王碧云的父亲、秦汉扮演的牙医所说,陈秋水的曾祖父是从大陆移民过来的,这便不难看出“云水”之恋如果解释为台湾与大陆“血肉之情”之深,显得有些牵强。非要将陈秋水从台湾的土壤中拔根而起,置之为“大陆人”,并强加给这段感情以“两地”隔海观望的无奈与眷恋,这便使得感情显得“假”、“大”、“空”,幸亏导演聪明在没有从大处着手,只是从儿女私情上加以大场景的铺垫和衬托。可是导演却过份注重细节点的设置及人物关系的布置,使得整个故事讲得有些“满”。这个“满”字,我是从三处加以分析和理解的:
一、导演切分镜头的次数太多,同一画面出现短镜头切分,多角度重现,不太必要。比如陈秋水被辞退家教工作后躺在米仓的镜头,反复了好几次,有点罗嗦;导演的用意当然是想借这种“刹车”式的短镜头及时“刹”住情感,就是一种“抑”的手法,“抑”是为了后面的“扬”,可是表现得过多,过满,就显得有些刻意,不自然;
二、画面镜头及无关角色的设置。片头出现的长镜头里,出现的人物众多,这是一幅人物风情图,可是在接下来的故事里,也出现七零八落的人来,便觉得导演实在太为细致,把事情给做绝了。比如那个守在王碧云门口的“眼镜哥哥”请陈秋水吃宵夜,陈秋水走掉,突然画面里闯进一个小姑娘兜售鲜花,这个完全没有必要;还有陈秋水的儿子陈昆仑向小芮介绍自己的妻子,这个“妻子”也完全没有必要出现,导演这样设置,因为陈昆仑和陈秋水都是同一演员扮演,为了区别他们,他便用人物身边的角色加以区分。陈秋水的恋人是台湾人、上海人,而到了陈昆仑这一代却换成了西藏人;
三、无关细节的设置。比如“眼镜哥哥”流鼻血的事情,只是增添了人物的细节性,完全没有起到辅助故事情节的作用,还比如牙医在饭桌上说过的“牙好,人的心眼也好”,这句话后来被陈秋水在战场时引用,根本没有什么喻意和作用。感觉导演为了让故事更具真实感,刻意将细节与镜头画面加得很“满”,便有点过。
还有一个可笑的地方是,那个等待了六十年的王碧云朝着摄像头跟远在西藏的陈秋水后代聊天,音频出现问题时,她打满马赛克的脸激动不已,微张着嘴,眼泪大颗滚落。我十分期待导演来一段音乐,恰恰这时,导演又不失时务的运用起手段来,全片忽然处于默声状态。这个手法很巧妙,然而用在此时,我觉得太刻意,反而令人哑然失笑。还有,主题音乐没有贯穿全片,音乐上显得“散”,开头是台湾的戏文,后面雪崩时又出现西藏女声吟唱……
也许导演有意于将这部影片打造成像以前的“庐山恋”之类风靡一时的经典之作,但是他选了一个太久远的故事,单单凭着一条“追寻”的线索,很难满足现今年轻人的胃口。毕竟,它已经与时代脱轨,在这个“声情并茂”的时代,来宣传这样坚贞的恋情,不能不说它很感人,但是十分没有感染力。
《云水谣》角色简评
这部影片中,我个人比较喜欢的角色是李冰冰饰演的王金娣和杨贵媚饰演的母亲。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觉得李冰冰扮演“假小子”有她可爱的一面,这种可爱劲十分讨巧,换句话说,很有观众缘。从出场时,她作为一个受伤的护士,躺在手术台上嚷嚷不止,可以看出她的娇气,因为她是上海人嘛——上海女人娇气,那个《长恨歌》里的王琦瑶落魄时期还每日用蛋清敷脸——就因为这个脾性,连一天刷两次牙也遭来了战友们的嘲笑。而她与陈秋水如此贴近,正是因为陈秋水是台湾人,台湾人与上海人同样十分讲究生活质量。这并非有据可考,而是从来就已形成的习性。王金娣,这个名字一听就知道这户人家喜欢儿子,故生了女儿后给她取个带“娣”的名。可是王金娣虽然大大咧咧,属于那种“假小子”类型,却对爱情有着十分真挚的向往和追求。她瞄上陈秋水了,就对他说:“我喜欢你”,绝对不含糊。这个人物为什么可爱,却并不是她“假小子”的一面,而是她对爱情的执守与无私。她可以为他赶到西藏,为他把自己名字改成“王碧云”,为他舍弃回上海的机会……试问,陈秋水如果再固守独身,那不是要伤害这个无辜的女子?李冰冰诠释人物性格可以从一个镜头表明,她在婚房与陈秋水相对饮酒,托起酒杯时说了声:姐姐,这酒是敬你的,如果今生陈秋水等不到你,来世我和他去找你。然后一饮而尽,酒杯放下时,两眼望到很远的地方,饱含泪水,却有一份执着和坚定。因此,我觉得李冰冰演得不错。
还有杨贵媚,在这里不罗列她饰演的其他角色,单就这部影片讲,她的戏份并不多,但是她赋予了角色以灵魂。她很好的把握住了这个“配角”的戏份,不张不扬,也不抢戏,而是十分平易而质朴的表现了农村妇女那种传统美德,比如勤劳、艰忍、开明(对儿子从事左翼运动的支持,焚书可见一斑)、善良……而她在表演上不着痕迹,几乎很少运用面部表情,连一个简单的笑容也是非常希罕的。可是,她就是这么闪闪发光,让人不能忘怀。
陈坤在这部片子的表现,我觉得比《理发师》里面要好。他对角色的演绎仿佛走入了一个误区,永远是那样“温文尔雅”,而且显得落落大方,他就不能演一个粗俗点的大老爷们吗?单就这部影片而言,他将一个有抱负有理想,对爱情坚贞不渝的年轻人形象刻画得比较完整,但是少了一点特色,显得一般。
徐若瑄以前没看过她的戏,只觉得还是有表演的痕迹,特别是中年戏时,表现得有点老态。这种刻意观众一眼就看出来了,不自然。一个没有结过婚的老处女,她的日常起居、生活作风一定是特别优雅的,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只会让她更显年轻。她应该更加注重打扮,以及风韵上的刻画,而非简单的几个动作表明王碧云老了。
归亚蕾本身是有一点积储的,她的表演很到位,但最近几部片子都很有“吃老本”之嫌,不像以前《喜宴》、《饮食男女》、《大明宫词》里那样表演得更为生动。她现在似乎就在演她自己,如果仅仅是角色适合,没有什么挑战性,那不是跟“混口饭吃”同一道理?
秦汉的表演可圈可点,还是有其独到的一面,尤其是那场快要移民前在客厅与眼镜哥哥聊天时,头发蓬乱的模样,有点让人感慨时境的变迁。
梁洛施表现不错,不看风景,单看她,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7 ) 那碗翡翠白玉汤
乱世里的儿女情早就是奢侈品
然而碧云一直等金水
他却有了王金堤
最后他死,他眼前浮现的不是碧云的脸,而是共度多年的王金堤,多年来的点点滴滴
我不喜欢李冰冰
我很矛盾。
这个结局,我没哭,只是难过。
后来在飞机上,有人在看,边看边哭,用了几包纸巾
以前听过一个故事,说,有个老人八十岁迟暮,想见初恋情人
他的结发妻子就托人寻找,寻找到了,两位老人在一起诉说当年
这是一档催泪弹的电视节目的内容
但是我觉得悲凉,一起共度岁月平淡的发妻连你这样的要求都满足,你却只感念当时初恋的一低头的温柔
好像朱元璋
落魄时候的一碗翡翠白玉汤
多年后王宫里的御厨天天战战兢兢,兢兢业业的为你准备菜品,搭配营养
你却只记得那碗翡翠白玉汤
寻的之后,又如何,发现不过是菠菜豆腐汤
无法下咽
这和已经完结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有些感情,当时是爱,多年后早就是蒸发了水分,当时是鲜活
如今已经干瘪
只是情节
有人说,真爱一个人,那舍得与他举案齐眉
应该只在午夜梦回,看到他的眉目
然后继续和他人平淡流年,讨论吃什么,孩子去哪上学,工资定存还是买股票
岁月有水滴石穿的能力,更哪堪的脆弱的爱
8 ) 烂
去看了一下云水谣, 所谓战争和爱情的混合大片,从来是奥斯卡不二的喜欢. 所以蛮好奇,中国式的这种片子会拍的如何.
简单的评价几句:
1. 故事本身, 显得荒诞, 爱情可以禁受住很多考验,但时空的分离却不在其中. 即使当事人还在有感觉,却是遥远的一道残影. 歌颂瞬间的辉煌是一种美丽,歌颂长时间的煎熬,是一种残忍,
2.演员; 功力太差, 应该弄两张陌生脸来演, 一身媚骨的徐若萱,咋看都不像那种one trick mind 的人. 男主角的造型,也毫无坚毅的感觉.
3. 陈秋水后来的经历,简直是画蛇添足, 抗美援朝;西藏支边, ,,还要英勇就义,,,md 伟大, 光辉,,正确,,都齐了,,,咋不加上在文革是被当间谍玩死. 干脆悲情到底...
4,导演嘎奇怪的,,特喜欢拉镜头,,,很少切换的,,,尤其是金娣找秋水的那一段...感觉就是走迷宫...这种手法,,二三回就够了,,,多了倒胃口..
5, 对白的白痴和演员夸张的哭泣,,,,,情到深处人寂寞,,,,不知道怎么编剧的.
平实的故事,简单的生活,拍一部爱情片,,咋能嘎烂呢.
(俺在贴吧的评论,已经被群殴过了)
最后那个镜头...你还真行啊
十分讨厌那个徐若宣说话
我轻轻滴抽泣,我竟然哭了!
两情相悦
难看 演员全部太用劲了
演员太做作,表演过于用力。但是有几个小细节还是很细腻的。
战争中的爱情禁不起岁月的等待。。。
陈坤是帅的
把生和死隔开的是什么,把相爱的人隔开的又是什么?云遥遥,水滔滔,云水难相交。
不怎么动人的爱情小品,挖得不深,演得平淡,但有几个细节还算细腻。
其实还不错啦,赏心悦目
算不上烂片,也算不上好。
喜欢陈坤
故事不错,演员不行
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叫骂声一片 可是我却哭的稀里哗啦
夜半归家,一个人,电视。剪辑一塌糊涂。女人都是美的。歌谣也是。其它不提。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誓言实现起来很难,可惜了有情人,终不能成眷属!
深情得太做作,选择台湾大陆分隔两地的敏感话题..爱情时代片的基础,却始终发掘得太浅,和类型相似的《滚滚红尘》一比,高下立见。
尽管有那么多的不完美,我还是被感动了很多次.
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