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剧情片大陆2010

主演:周润发周迅陈建斌任泉陆毅姚橹张凯丽王斑许还山马精武毕彦君李欣汝刘峰超李文波阚金明马东延

导演:胡玫

剧照

孔子 剧照 NO.1 孔子 剧照 NO.2 孔子 剧照 NO.3 孔子 剧照 NO.4 孔子 剧照 NO.5 孔子 剧照 NO.6 孔子 剧照 NO.13 孔子 剧照 NO.14 孔子 剧照 NO.15 孔子 剧照 NO.16 孔子 剧照 NO.17 孔子 剧照 NO.18 孔子 剧照 NO.19 孔子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3

详细剧情

  公元前六世纪,孔子(周润发 饰)受到鲁定公(姚鲁 饰)赏识,从中督宰晋升为大司寇,这让他得以实行自己的以礼治国的执政理念。但是,三桓独霸朝纲,也让孔子感受到了重重阻力。他因阻止季桓子(陈建斌 饰)家奴免受陪葬,而与之结怨。他随鲁定公赴齐国会盟,与齐景公(马精武 饰)和大夫黎鉏(王绘春 饰)斗智斗勇,维护了鲁国的利益,讨回三城,因此出任代国相。他提出隳三都的政策,引发佞臣谋反,在平叛之后,季桓子假传圣旨,罢黜了孔子。从此,孔子率颜回(任泉 饰)、子路等弟子开始游历各国。在卫国,孔子得到卫灵公的尊重,获俸粟6万石。他见到了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周迅 饰),并在交谈中展现了正气凛然的君子风范……  本片主题曲《幽兰操》为歌后王菲息声多年后复出之作。

长篇影评

1 ) 两个孔子,谁解春秋

  ■入评理由:七十年前的《孔夫子》是何模样?它的修复和《孔子》的开拍都算得上过去一年里华语电影界的大事。

  ■读家:木卫二

  ■片名:《孔夫子》(修复版)

  ■导演:费穆

  ■演员:唐槐秋、张翼

  ■上映日期:2009年4月1日(香港)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一部呼应时局而作的电影,费穆试图表现出孔子身上的凡人一面。

  ■片名:《孔子》

  ■导演:胡玫

  ■演员:周润发

  ■上映日期:2010年1月22日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拍惯了帝王历史剧的胡玫新作,它依然在制造孔子的神圣形象。

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同一个孔子,电影里都有见南子、子弹琴、子路之死等片段,放在电影里就产生出截然不同的效果差异。这一切只因为两个电影的背后理念和想法诉求大不一样,创作心态不可同日而语。简单来说,《孔夫子》里的孔子是个老师,善于教导弟子,希望能改变社会风气与重整民心。《孔子》里的孔子是个实干派又不受重用的政治家,他几经患难,终被迎回了鲁国,功德圆满。

一起看《孔夫子》的朋友认为费穆是用上了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影片截取孔子多个生平片段,没有直接的时间关联,而是用字幕跟地图串起了整个故事。孔子忧苦鲁国和天下的苍生百姓,被迫走了周游列国的坎坷之路。这段乱世中的出走占去了大半时间,放在日寇入侵的孤岛时期,更是别有意义。

《孔夫子》的情感厚重,严谨有加。费穆一丝不苟地挑拣素材,利用舞台搭景制造了简单朴素的风格,一人一室一案一窗,完全与孔子的孤苦心境相呼应。被困于陈蔡间,众弟子们疲惫不堪,就地入眠。孔子独自站立,继而心生感慨,茅屋外树影稀疏,繁星点点,构图上极为讲究。影片在技巧上相当丰富,景深处理、剪辑手法、声画结合都值得赞许。

电影开头便是孔子讲学,教育弟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让观众先对孔子理念有一个清晰而完整的认识,而这种言传身教还用到了射艺、琴奏、欹器等有代表性的段落当中。孔子的念白抑扬顿挫,在今天听来稍显低缓,这倒跟影片的气韵节奏相符合。《孔夫子》主次分明,孔子是个政治上的失意者,然而他竭力去教导弟子,重点突出他为师者的形象,学高身正。影片在子路、子贡、颜回三个弟子身上下了工夫,像子路的武艺和正冠,颜回清贫下又有仁心,各有单独的段落去展现。

相比之下,《孔子》里的弟子们几乎是无条件追随和膜拜孔子,里面更有安插的混迹者以及漆思弓这种无关紧要、只为报信的配角,实在有失偏颇。《孔夫子》里的子路并不是一味听从于孔子,他在老师抚琴弹奏时还心有不满,听到歌声后方才如梦初醒,执器起舞。为了渲染子路之死,影片不忘交代卫国内乱的始末,子路一路力战,走上高台,正冠之后,慷慨而死。《孔夫子》真正表达了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这种对位正如导演与观众间的关系。费穆想用孔子的事迹借古讽今,说予当时的观众听,他绝不是想推出一个千古圣人。只是受困于观众的理解能力,电影拍得太正,反倒有落了个说教之嫌,让观众产生了领会的障碍。

再到胡玫的《孔子》,通片铺展开来,没有剧力可言,镜头技巧难以服务整个电影。影片也有偏重,它耗费很多精力在鲁国的政治内斗上面,大篇幅去写三桓专政,如何为难孔子。于是乎,乱臣贼子很自然地站在了孔子的对立面。影片既然要往政治争斗去做,千不该万不该又遗漏掉关键的阳货和少正卯,一味去塑造孔子的神样,他有口才有武艺更能调兵遣将,光是堕三都一事就用了许多火烧人和大阵仗,不知如何解释才好。到了出走之时,孔子多少就显得有些意气用事,家国全不要又不知走往何处。《孔子》还假惺惺地塑造了孔子与敌手的和解,季孙斯翘首期待孔子的回归,用这种幡然醒悟的手法来制造孔子的高大全形象,未免太想当然了点。

在卫国那边,电影就一笔带过。南子莫名其妙地出场,糊里糊涂地中箭而亡。后面的子路之死,更是用转述的情景再现来表现子路的大义,只是缺少前因后果,多数观众无法明白他是为何而死吧。电影从里到外,更多强调跪拜礼,引出孔子崇尚周礼的一面,走的是形式体例。孔子在鲁国是有作为,可缘何要被排挤,沦落至丧家犬一般流浪,乃至于理念何以不为诸侯统治者所接受,电影就没有了倾诉的欲望。值得一提的颜回之死,《孔子》采用了最为忌讳的硬煽情,为抢救书卷落入冰河。不说颠覆史实,死得未免太不值了点。

最后再说一点,两部电影里都出现了高台。《孔夫子》里的高台只为突出孔子的主导地位,如同今日之讲台,以示言行和精神上的崇高。《孔子》里的高台非常突兀,它出现在了齐鲁峡谷会盟上,陡峭之势高不可及,与王权争夺挂钩,令人有些不是滋味。【北京青年报】

2 ) 子曰:给个话儿啊!

导演胡玫说过,“拍《孔子》是需要勇气的”。而在咱们这疙瘩,因为有一种奇怪的传统,就是很多人会认为你评论一部人物传记电影,其实就是在评论这个人物本身,所以评论《孔子》也是需要勇气的。不过,好在《孔子》这部电影没给我们挖这么深的坑,因为孔子是什么人,不是我这等可以评论的。而《孔子》这部电影,因为留给观众太多的读解可能,所以也成就没什么可评论的了。 “给个话儿啊!”这句台词,在正片中出现的戏份是孔子力主禁止活人献祭,这句话是孔子在挤兑公山狃,所以虽然观众听了都在笑,但这可以算是一种幽默。而在预告片中,这句话接在南子的话后面,听起来就很雷。 对于《孔子》这部电影来说,因为我是一个重症阴谋论患者,所以我觉得“给个话儿啊”其实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思想。虽然听起来很奇怪,但在万能的阴谋论之下,一切都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作为“阴谋论”的一种,下面的话其实都是为了博君一笑,不必当真。 本片导演和编剧都说过,要看懂《孔子》就得先看《论语》,不过在我看来,要想看懂《孔子》这部电影,其实不用读《论语》,能看明白《新闻联播》和新华社通稿就行了。 作为一部电影,《孔子》的主要戏份都是在讲“堕三都”,后面的孔子周游列国,其实只能算是买一送一的附属戏份。考虑到胡玫导演之前拍的那些帝王将相电视剧,“堕三都”这场戏实在是让人不得不浮想联翩啊。 说到电影本身,虽然《孔子》在单个画面上非常夸张和奢华,但实际上这还是一部缺乏视觉感的电影,以至于这部电影整体都感觉比较沉闷。说白了,就是看起来不像是一部电影。而这一点我觉得是因为镜头语言和故事结构都有问题,有佳句无佳章,虽然单独的场景都很好看,但凑到一起以后,这个电影从故事结构角度来说就只能用“散乱”来形容,再加上画面缺乏表现力,直接导致整部电影看起来都比较沉闷,缺乏视觉感。 好的故事结构需要有稳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才能形成,而对于《孔子》这部电影来说,因为其题材的敏感性,恰恰导致这种“价值观”是不被编剧和导演所把控的。所以整个故事的叙事重点一直在飘忽不定,形不成能够统领整个影片故事的核心线索。 在有明确诉求目地的前半段,因为有“堕三都”的主线支持,所以虽然有很多室内对话场景,但整体故事看起来还是很紧凑的。虽然很多戏份在我看来还值得商榷,但那也只是见仁见智的事情,无所谓对错。而到了后半截,因为缺乏一个强大、明确的故事主线,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就变成了一个“知识分子驴友团”沿途打酱油的故事了。 另外,《孔子》略显沉闷的一个原因,可能还在于它人为设置的文化壁垒太高了。俗话说“深入浅出”,但《孔子》却经常在对白和背景介绍上“入的太深”,而在人物关系和故事结构上“出的太浅”。 这部电影在大量的对白、人名、地名等故事细节上其实等于对观众设置了文化壁垒,对于大部分、甚至是绝大部分电影观众来说,三桓、公孙狃等等影片故事背景因为缺乏相应背景知识(虽然这个现实值得哀叹但这却是事实),直接导致对电影的理解有困难。这就是我说的”入的太深“。对于这样一个题材的电影,我觉得这不算是缺点,因为如果连这个都回避了,那还拍孔子干什么呢? 但是电影在故事方面”出的太浅“,就直接把这个”入的太深“的问题给凸显出来了。观众既看不懂你的人物和背景,又不耐烦看你的故事,自然会觉得故事层面上沉闷了。 可以说《孔子》只有半部好戏,不过这并不代表《孔子》这部电影不值得一看。对于这样一个题材,恰恰需要大家都去看看,才能得到更多角度的观众解读,才能映射出当下的主流文化方向,才能让大家都去思考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问题。 最后闲扯两句。 南子被刺杀那场戏,影片的剪辑思路非常奇怪,南子中箭和孔子拜见南子的闪回来了个平行剪辑,配合之前孔子对学生的预言(卫国必将大乱),这种镜头语言的模糊性,很容易让部分观众误解暗杀南子和孔子有关,甚至是孔子策划的。 这种画面叙事能力的薄弱,体现在影片中的多处重要场景。当孔子得知子路战死的信息,虽然有闪回画面,但还是要完全依靠旁白来补充信息,那些闪回画面其实并没有起到什么叙事作用。其实单就这么点信息量而言,几个闪回画面就足够说清楚子路战死的信息了(作为一个对比参考,《飞屋环游记》开场讲述老人卡尔和他妻子一生故事的默片段落,完全没对白,但故事和情感都传达的很清楚)。 百度百科:“鲁堕三都之战”条目 周敬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98年),鲁军强行拆毁“三桓”私邑邱(今山东东平东)、费(今山东费县西北)、成(今山东宁阳东北)的作战。 春秋中期以后,鲁政权不断下移,被称作“三桓”的叔孙氏、季孙氏、孟孙氏三族之家臣势力渐强,经常以下犯上,或以其控制之邑为据点发动叛乱。为防止家臣据“三桓”之私邑反叛,这年夏,鲁司寇孔丘建议定公拆毁“三桓”私邑邱、费、成。是时,“三桓”之家臣势大震主,故此议亦得到“三桓”的响应。叔孙氏首先率军拆毁邱邑。季孙氏欲毁费邑。费宰公山不狃与叔孙辄率众反叛,袭鲁都曲阜(今山东曲阜东),鲁定公出逃,躲进季孙氏之宫。鲁司寇孔丘命大夫申句须、乐颀率军反击叛军。费人溃退。鲁军乘胜追击,再败其于姑蔑(今山东泗水东)。公山不狃、叔孙辄逃往齐国,费邑遂毁。孟孙氏欲毁成邑,成宰公敛外父以成邑系边防重镇、宗室屏障为由极力劝阻。孟孙氏听从其议,遂不毁成邑。同年十二月,鲁定公率军围成,攻而未克。

3 ) 孔子:一场热闹的大戏刚刚上演

电影刚刚上映的时候去讨论“电影的事实”自然为时过早,比如《2012》首日写评的时候万万不曾想到中国的电影市场已经成了水立方,破纪录跟玩儿似得。《孔子》因《阿凡达》已然成了政治事件,从豆瓣和mtime数据便可一窥:现在是2010年1月23日1:15,此刻豆瓣数据为4.7/1461,其中1星比例为63.9%,mtime为3.3/975,其中0-1分(10分满分)观众人数为553人。考虑到豆瓣因《建国大业》而采用的上映后才开放评分的情况,这个打分是在太有趣了。现在说话为时过早,于是电影的事实以观后效。讨论下影片的事实。

《孔子》是个木桶的话,长板的确长,短板也的确短出了底线,若是不考虑场外因素的话,一个三星基本说明问题,参照的影片是《白银帝国》和《梅兰芳》的四星。长板在三大主演的表演,发哥完全超出预计,照着流芳百世的孔子像做的造型,以及口音上的处理(参照《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都很赞;周迅的造型虽然雷了点,但是丝毫看不出来三十有五,这扮相演个太平公主都绰绰有余了;陈建斌的好,在此不提,是真好,这大概是每个导演都想用的演员吧。长板还在菲姐的片尾曲,大约除了周迅的小腿,这是《孔子》片中最销魂的的地方——有这首歌足以传世了,王菲把声音里的爱尔兰技巧(比如喉音)全部洗刷干净,回到最初邓丽君的小情调上,又做的晶莹剔透,大约是在影院里看过的电影里最好的片尾曲了,不说别的,这首歌值得花掉一百万。音乐上面,无词歌用了谭晶,赵季平做的主题(虽然怎么听都像《The Music of the Night》的主歌部分),张宏光做了部分战斗音乐,算的上是近年国产电影中一流的原声作品了。

长板仅此而已。短板的话,首先,胡玫老师大约是电视剧拍顺手了,除掉三大主演和鲁公,剩下所有的人都像是从某个电视剧片场过来打酱油的。孔子的一帮弟子,看起来就像武侠电视剧里的各种充数的江湖豪客,至于真正打酱油的人,酱油打的也着实不到《雍正王朝》的水平,莫名其妙地冒台词,不知道他们要干啥;其次,剪辑做的是在是糙了点,看出鲍德熹老师一个劲地往阿尔芒都大师的镜语上靠,摄影还真不错;但是只一遍看过,剪辑上可挑剔的都有二十多处,包括第一个大段落的平行剪辑,其实都可商榷的,一些渐隐渐显使用不当,生生破坏节奏。然后,特效就真不说什么了,尤其是看了《阿凡达》之后——但是问题在于不看《阿凡达》也知道那些特效做得山寨啊,好歹04年都有《十面埋伏》了的说……

至于最短的一块板,当然是编剧。前1小时10分钟讲了一件事,讲的四平八稳条理清晰,很不错,胡玫老师拍宫廷戏也真是手到擒来,国主像国主,大臣像大臣。如果《孔子》只有这1小时10分钟的话,真叫《孔子:决战春秋》也无妨,但是问题在于后面完全不知道在干什么。这叫头大不掉,孔子后半生十几年拍的支离破碎,空间感和时间感都很生硬,忽然一下孔子就老了,忽然一下子路就杯具了,忽然一下“永远不老”的颜回就演了一回春秋版的《泰坦尼克号》,忽然一下陈建斌也须发进白,鲁公脸都没露,直接挂掉了。好罢,不交代不照应玩跳跃也就算了,但是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就那么难么?编剧上的根本问题在于,无论导演还是编剧,只有一半是用了心思的,对比一下《雍正王朝》的借题发挥,前一半胡玫老师想说什么,还是很明显的。后一半,有人说是劝读书人莫问政事,当然,有道理,但在我看来,关键的问题是,到底是要拍作为“至圣先师”的教育家孔夫子,还是要拍作为政治家的孔子,还是要拍作为某个人的电影化表现的孔子,当然作为学者的孔子就算了。这几种诉求夹杂在一起便导致电影后近一个小时完全失控,虽然用心在对白里塞了半本《论语》,但是胡玫老师显然不满足于拍一个课本剧,不然请周润发干啥。另一个问题在于,胡玫老师大约也是擅长拍苦情戏的,后半段隐隐有苦情戏的手法,比如刚把颜回的尸体拖走,这边子路的死讯传来,简直是祥林嫂啊,不过大能如孔子显然没能爆发小宇宙第七感,不然还不生生把颜回同学暖回来继续不老传说啊。这一点上,木匠老师显然比编剧更擅长,且参看[《孔子》:丧家狗也有乡愁],要拍苦情戏,干脆丧子丧妻丧弟子一起来嘛,苦不苦,想想刘慧芳,虐不虐,想想祥林嫂嘛。倒是“子见南子”一段里,孔子被南子戳中内心的伤痛,知识分子的小尾巴一露,登时泪如雨下,这儿倒是难得一见的闪光,可惜生生被电视剧用法的音乐和着急忙慌的剪刀破坏了情绪。毕竟本片不是要拍一个关于知识分子的影片,因为八十年代早已过去了。

于是《孔子》更重要的是影片之外作为电影的种种,倒是想起前两天跟一位半年没见的老师聊天,老师说,《孔子传》还是应该要日本人来拍,井上靖的《孔子传》写的恭俭谦卑,日本的老导演们出手必然不会差。大约日本人拍孔子会是作为知识分子和教育家的孔子,胡玫老师拍出来的《孔子》根本意不在此。有心的话留意留意一下《孔子》的高调宣传,以及近一周围绕《孔子》的种种奇怪的事情,中国电影在2010年3D新纪元的开启处竟然如此具有喜剧性,实在是我等观众始料不及的,这远比电影本身更精彩。

最后再次推荐一下木匠老师的文章:《孔子》:丧家狗也有乡愁( http://www.douban.com/review/2946379/),有理有据,功课扎实,我也就看看浮光掠影而已。至于吐槽,请移步张小北老师的文章:子曰:给个话儿啊!( http://www.douban.com/review/2949120/)。围绕《孔子》的口水战和各种节目才刚刚开始。

4 ) 孔子等待戈多

早在2008年,和菜头就曾经说过:“谁也演不了孔子。”( http://www.hecaitou.com/blogs/hecaitou/archives/122023.aspx)虽然这样的消极论调并非知难而退的理由,但确实道出了“孔子”这一题材的难度。在观影之前,我对这部电影持谨慎的乐观,信心来源有二:一是发哥的个人魅力,二是胡玫在古装正剧领域的稳定表现。我可以想象电影塑造出的孔子形象必定会招致很多人不满,我甚至可以想象影片会小心翼翼绕开雷区从而塑造出一个略显平庸的孔子。但我万万没想到的是:

在一部名为《孔子》的电影中,我几乎没见到孔子的影子。

原因何在?很简单,孔子一生最重要的经历就是周游列国,而影片对这段经历的描写却极尽苍白。我们想知道:在周游列国的十四年间,孔子究竟游离了哪些地方,有怎样的具体经历。我们很早就知道他四处碰壁,现在更想知道他究竟为何碰壁,如何碰壁。在游历途中,他又如何与弟子们生活、相处,以何种方式教导弟子们何种思想,从而成就其教育家的地位……归根结底,我们想知道:孔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没有,统统没有。唯一着力表现的,就是“子见南子”那段。专门挑出史书中原本只言片语的这一小段大做文章,其动机一目了然。但我对此一则报以宽容,一则报以好奇:毕竟,如果能把这段演绎得不媚俗、合情理、有新意,也会十分出彩。——然而结果是:媚俗谈不上,庸俗逃不掉。且几无道理可言,牵强之极。

其实这一段在逻辑上大体是成立的,但缺乏充分铺垫,表现得仓促毛糙。比如大家议论不休的那句台词“世人也许能够领悟夫子的痛苦,但永远无法领悟夫子在痛苦中所达到的境界”,一下就把夫子弄哭了。——我大概能明白导演如此设计的逻辑、用意,但如果要让这句台词达到预期效果,我觉得需要预先解决以下问题:1.夫子如何痛苦;2.夫子在痛苦中达到了什么境界;3.这种境界如何不为人所理解;4.南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她能够理解夫子……但前面缺乏这种剧情的交代、感情的积累。夫子不像个痛苦中精神升华的夫子,南子也不像个心有戚戚能理解夫子的南子,这句台词所期待的那种一针见血、正中下怀、感情释放的效果也就并未表现出来。夫子之哭也就显得不合情理,南子死前对夫子的追忆更显得莫名其妙。

这同时也把影片前半段的问题带了出来:确实,乍一看前半段,貌似颇有些可圈可点处,差强人意。但当我们发现“世人也许能够领悟夫子的痛苦,但永远无法领悟夫子在痛苦中所达到的境界”这句台词完全达不到效果时,再反过来回味,大概就能明白影片前半段有怎样的结构性缺陷了。

然后呢?“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作为一个文盲,我刚从百度百科里找到这句话,于是我才明白为什么电影里会有那么段莫名其妙的情节。这是一部处处“忠于史实”,几近刻意的电影,而这段情节就是例证之一。但如果都这样“忠实”下去,只怕电影还能不能称之为电影,都很难说了。

另外,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电影中连“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这种细节都不惜给了几分钟,却为何在堕三都中不见“诛少正卯”?难道这段公案不比“拔其树”更重要?诠释起来不比“子见南子”更有挑战、更能出彩?

然后呢?困于陈蔡?是啊,追求理想,四处碰壁,濒临绝境。回到两千年前那个夜晚,在孔子的精神世界里,他回想些什么?反思些什么?展望些什么?是继续保持乐观,还是陷入痛苦绝望?那一刻,理想和现实如何在中国最伟大的人身上冲突碰撞?……我们多么期待一场精彩的演绎啊!

没有,还是什么都没有。影片仅仅展示了肉体的痛苦,又一次完美的“忠于史实”:

捧着最后一碗马肉汤,孔子对子路曰:“你喝吧。”
子路曰:“不,我不饿,你喝。”
子曰:“好吧,我喝一口,你也喝一口吧。”

子又曰:“来,大家一人喝一口。”

……卢十四曰:“我操!”

颜回之死,我简直不想说了。我想导演如果躲在观众席中,当时想必心中狂呼:“感动了吧?你们感动了吧?你们怎么还不感动啊?”

导演,你有没有听说过“小小竹排江中游”啊?竹简掉到水里会沉底?就这样还想搏感动?你欺负我没文化咩?

就这样,影片前半段讲述孔子在鲁国从政的故事,还算点意思。而后半段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落在电影里是一片空白。仿佛孔子在那十四年里,并非主动谋取事业,追求理想,而只是被动的四处游荡逃窜,无所事事,碌碌无为。而且所到之处不是兵荒马乱就是冰天雪地,游荡都不找个好地方。脑子有病。

我本以为,孔子周游列国的十四年,是为实现政治理想而艰苦奔波的十四年。看了这部电影我才知道:原来这是碌碌无为,无聊透顶的十四年。于是这部电影可以改名为《孔子等待戈多》。

戈多来了!季孙斯眼看时日无多,终于幡然悔悟,让儿子请回孔子。孔子面对阔别多年的故国,对着城墙跪拜,潸然泪下:鲁国啊,生我养我的鲁国啊,我终于又回来了!

原来这才是孔子在外游荡多年的最终目的啊!当时我就震惊了:孔子的理想在哪呢?抱负在哪呢?追求在哪呢?

……孔子,在哪呢?

——当然了,在这部电影里,源于《论语》原文的台词接踵而至令人目不暇接,几乎可以成为“论语知识大测验”。王小丫:“请问在刚才这部电影中,一共出现了几处《论语》典故?它们分别是?”

大概导演觉得,这样寓教于乐,就算把“孔子”拍出来了吧。




正文结束,以下是扯淡:

1.推荐腐女观赏本片。孔子和颜回之间真挚动人的男男之爱一定会让你们大为亢奋。当孔子离开鲁国时,颜回跪地保住他的大腿,哭道:“夫子去哪儿,我就去哪儿!”当颜回落冰水冻死,孔子保住他僵硬的尸体长达四个时辰,试图用身体温暖他,拯救他……他的眼神伤心欲绝。

当然了,我十分讨厌腐女。我觉得她们是一帮肉麻当有趣的蠢货。

2.孔子主张堕三都,也即对贵族封地强行拆/迁,收归国有。此举招致贵族的强烈不满。很显然,主张拆/迁的孔子代表正义,而反对拆/迁的钉子户贵族是反角。

联想到大家对《阿凡达》的解读,再联想到《阿凡达》2D版被迫下映让路《孔子》……今天天气哈哈哈。

3.孔子见卫灵公。卫灵公曰:卫国人多,容易出乱子,不好管。怎么办?
子曰:要让人民富裕。
卫灵公曰:卫国富人也不少啊,但还是乱啊。怎么办?
子曰:要对人民施以教化。

于是贵国的问题得到了完美解决!……今天天气哈哈哈。



1月24日修改
1月25日做竹子落水实验,有图有真相: http://www.douban.com/note/58170074/对竹简落水是否沉底没把握的同学来看

5 ) 子在川上曰:我是老二

我已经很是有些日子不写看电影的流水账了。其实我即使写,一般也就是三行两句半的形式哈。这次决定搞个例外,为了孔二叔单独写一篇。

1 上座率是个问题。。。。确实很少人看《孔子》

我那场的话,估计是七八个人左右吧~~~~

2 画面很美丽,很对我这个画面控的脾气

音乐也还不错,听着挺动听

撇开情节来说,光冲画面和音乐也不应该给人打一颗星


3 发哥是真老了。但是发福的发哥演起孔夫子来乍一看那大肚子还真像啊。。。

那张满是褶子的大圆包子脸很是慈祥!

任泉在里头演颜回演的跟个二傻一样!

4 剧本本身太弱了。怎么说呢,其实孔二叔活着那阵子吧,

绝对是个传奇的年代!!!无论你是要演绎或是照着正史来!

都会非常有看点!!!呃,楞是搞成个孔二叔落难逃亡记。

平铺直叙,非常没劲!

5 记得胡玫还是谁接受采访时说,孔子这个戏非常严谨 尊重史实啥的

我觉得真是瞎扯。

从史实上来说,至少颜回不会是为了捞个竹简淹死的!!!

拜托,七十二贤之首耶,怎么会死的那么那啥呢!!!

他咋死的我不记得了,反正不是淹死的~~~

然后那个子路的死其实本身更具有传奇色彩的。

他本人是在战场上为了捡帽子而被人趁机杀死的,死后还被剁成了肉酱=_=

但电影里拍的是他已经不行了,然后拼死在临死前戴起了帽子~~~多没劲~

6 我在看电影过程中尝试着还很较真的找茬来着

季大司徒答应孔二叔赦免漆思弓时说:“既然夫子说的\"言之凿凿\"”

经查实,言之凿凿是出自清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然后齐鲁会盟时,齐国公没有\"迂尊降贵\,这词儿也是后来才有的。

鲁国公说的“兹事体大”,出自汉班固《典引》

呃,这个吧,没法较真,真一较真,电影人物就没法开口说话了

7 周迅在里头其实是个大龙套!出场不多。

我觉得子见南子这场戏拍的忒高尚了。。。。似乎俩人很惺惺惜惺惺状

我完全没有理解这场戏出现在这个电影里的必要性。。。

尤其后面孔子落荒而逃的同时,南子面带微笑的死去很是莫名其妙,

后来查了查,胡玫阿姨说这叫朝闻道夕可死矣。。。。。。╮(╯▽╰)╭

其实南子是个很有戏的人物,她最神奇的是可以劝服卫灵公把她的相好们都接进宫里。。。

8 《孔子》这个电影最牛叉的幕后人物其实是李亚鹏大哥

前女友是领衔主演,然后现任媳妇儿是主唱,O(∩_∩)O哈哈~

6 ) 孔子散场观众眼睛红红

由第11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电影集团国家一级导演胡玫导演的电影《孔子》已经连续在全球演出了10天,10来有数以亿万计的观众观看了这出电影中一幕幕真实感人的故事感动着前来观看电影的普通观众,很多观众都表示电影的最后一段,孔子在弟字病危时还能心系群众,到群众中家访的情节最为感人。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看完《孔子》的很多男观众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一位年轻的观众看完话剧后红着眼睛告诉记者:“我们年轻人都应该学习《孔子》一心为民的精神,作为一个男人我轻易不会哭,可是电影看到最后我流泪了,孔子能够在弟子病危时还心系百姓的精神真是令我感动。”

同是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马先生告诉记者,“看完《孔子》我觉得很鼓舞人,孔子虽然是一个圣人,但是他却是小把大关。电影的最后孔子既然答应就一定要去做的精神也很有教育意义。孔子所做的是关系百姓最普通最实际问题的事情,但是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他太不容易了。”

一位坐在第一排满头白发的老人在看完《孔子》后激动地站起热烈的鼓掌,他说:“这个电影太激动人心了,我还要再看一遍。我觉得整个电影每段都特别好,电影中有一句话说:‘老百姓要有1%的上访理由,我们就要用100%的力量去办。’这话真是太鼓舞人心了。我还要告诉我身边的人来看这部电影。”还有一位观众在看过《电影》后边走边打着电话激动地说:“真的特别好,特别感人。”记者采访这位观众,她特别不好意思地说:“别让我说了,我激动得都说不出话来了,我觉得特好,特别真实,像孔子这样的人现在真是少见了,我们现在就是需要多多的像他这样的人。”



据悉,电影《孔子》还将计划在全球180个国家上映,让孔子的先进事迹深入人心。该片导演胡玫是全球屈指可数的优秀女性导演之一,她追求个性化的视听语言、独特的视角、悠缓的叙事风格,使她游刃于艺术与现实之间。胡玫作为艺术界名人,被评为中国十大优秀女导演,双十佳电视剧导演。获飞天奖、金鹰奖,“五个一”工程奖,优秀电视剧奖。飞天奖,优秀电视剧二等奖,五个一工程奖。获得2003年第八届莫斯科“爱之恋电影节。获得2005年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获得2005年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胡玫获得中国政府影视大奖“飞天奖”最佳导演奖。 同年9月26日,胡玫及该剧以观众选票总数第一名的名次,获得大众电视2005“双十佳”导演奖。该剧还获金鹰奖、“五个一”工程奖。
  2006年8月《乔家大院》获得首尔国际电视节最佳长篇电视剧奖,这是中国长篇电视剧第一次在国际影视节获大奖。2007年该剧获第二十六届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及优秀女演员奖(蒋勤勤),本人获得优秀导演奖,也是第二次获得“飞天奖”最佳导演奖,而且是唯一连续两次获得该奖的导演。
  2007年2月,胡玫被中宣部、国家人事部、全国文联授予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2007年3月,执导22集革命战争电视剧《浴血坚持》。
  2008年1月,执导40集电视剧《望族》。
  2008年7月,执导30集晋商剧《晋阳老醋坊》。
  2008年10月,胡玫被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评为中国电视剧辉煌30年最具影响力导演之一。
  2010年执导史诗巨片电影《孔子》。

7 ) 不吐槽就吐血!

刚看了孔子的预告片。雷的外焦里嫩,鸡皮疙瘩簌簌的往下掉……吐槽!额一定要来吐槽!

有兴趣群吐的看这里:


孔子的学生一个赛一个得呆,个个都像是三鹿牛奶泡大的。穿了粗布衣服之后更显得目光呆滞。拜托!孔子虽说弟子三千,但是经常出来露脸的也就那么十几个,胡玫大婶你就不能找几个看上去干净稳健点的?一个个贼眉鼠眼,像是随便从中戏门口拉出来的领盒饭的。

最不能忍的是额家颜回居然让任泉来演!我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可到底还是被雷了,不是说君子就要是小受耶!尊敬老师就要让小受在风雪里冻的小脸发白的赶马车……赶马车这种活摆明了是子路他们干的……为嘛不用颜回吃碳那个事情?这个事情在论语和家语里面都是额家颜回的重头戏。拜托!曲肱高卧,一箪食一瓢饮而不改其乐的人不是苦情戏的范儿好不好……

其实,没有最不能忍,只有更不能忍。看了半天没搞清楚子贡是哪个。实际上,子贡应该是孔子的所有弟子里面最亮眼的一个,有才华,有气度,有口才,长得好,又有钱,完全是宰相范儿。该是扔到人堆里也会闪闪发亮的那种。结果,真正闪闪发亮的是周迅姐姐的头饰……南子的那个太空装差点让俺以为第五元素里面那个飙高音的姐姐穿越了……那个,周迅姐姐和孔子的对望可以列入本年度最拉风的穿越言情戏榜单。同理,也没搞清楚哪个是子路。话说,子路先生该是那种身长八尺,风度翩翩的儒将,拉出来比关羽多一点文气,比陆逊多一点英武。并且,姿色肯定不错……因为,子见南子这件事的主角本来是子路。明明是子见了子路不让见的南子,子路很不高兴,后果很严重。孔子指天发誓,我要是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情,老天惩罚我!

结果……结果……泪奔……话说,不能让子路两千多年之后还做朱丽倩吧?人家刘德华也就藏了二十多年,就被口诛笔伐说对朱丽倩不公平,额也要为子路兄喊冤!

最后,赞一下周润发的孔子,那个大额头很有爱,化妆化得很像,凯丽的孔子他老婆看上去也很舒服。就是这帮弟子选的太不像样。这些人啊,颜回,子路,子贡,子夏,冉有,公西华,曾点,随便拉一个都是不世出的牛人。要跑龙套,也要好好选人跑隆重的龙套耶。这样才能衬出孔子的牛逼撒。

8 ) 理想主义者闪亮的日子

当孔子仰望苍天,俯瞰大地,踽踽独行彷徨不定时,他的追随者们出现了,先是最铁磁的颜回,接着是一堆熟悉的脑袋晃动、脸孔浮现,一行人在漫天风沙的野外再次聚首,看到这里时,一首歌的旋律很自然的在我耳边响起:

希望你会记得
永远的记得
我们曾经拥有
闪亮的日子

我们为了理想
历尽了艰苦
我们曾经哭泣
也曾共同欢笑
.......

竟然,有一点点被触动的感觉。仿佛这首歌就是写给他的。或者,写给一切理想主义者吧。自有中国人,孔子算是第一个理想主义者吧。

《孔子》没有传说中那么差嘛,尤其是越到老年,发哥的表演也越趋近于想象中的孔子,颜回之死一段,过于狗血,过于主旋律,且既不符合物理规律(冰层破裂时大家都围着冰窟窿,肯定会塌方的)也不符合孔子思想(老师让上来就得上来,怎么能不听话呢?)。也许是期望值太低,所以感觉挺惊喜的。我当初想9:30的场次,又是孔子,也许一半儿都坐不满,还为此和人打赌,结果又输掉了。当我看到第一排有人坐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又输掉了。看完《风声》后我就说过,以后再也不在电影院看国产电影,这次也不能算例外,因为是用朋友的赠票,我恶意的推断:拿赠票的人还真不少,都坐满了。

孔子,是中国人的耶稣,是我们信仰的来源--别说你没有信仰,每个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的人,都是信儒教长大的,它没有教堂,没有像圣经一样家喻户晓的经书,但它融在一代代人的血液里,是中国人的DNA,儒教对我们的影响,犹如《圣经》对美国人的影响一样大,他们从小耳濡目染,我们亦然,就算长大以后,想要努力的改造自己,都无法改掉DNA,谁让你生于斯长于斯。我们的伦理观道德观,我们面对自己内心的时刻,其实面对的是儒教,是孔子建立的一套伦理体系,想一想自己和父母的关系,想一想那些让自己开心和惭愧的时刻,你就能明白我的话。曾经有过几年的时间,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得出的就是这么个结论,没辙,因为我生在中国,青春期长在中国,我骨子里我的DNA里,就是儒教,努力的改掉一些荒唐的东西,还是改不了一些本质的东西。

经过几番的洗脑和祛魅,我觉得儒教并不坏,孔子也是个健康有趣的老头儿,身上还闪耀着理想主义者独有的光芒--无论在任何时期,理想主义者都是悲情达观之人,也令人敬仰。如今我们都知道《论语》是孔子之后的人搜集他的言论编订而成,是个天然『断章取义』的文本,孔子说这些话时,有语境有上下文,而不是孤零零的那些断章,如果搞文字原教旨主义,往往令人啼笑皆非。古代笑话集上有很多这样的风雅笑话,例如『三年不改父之志是为孝』,于是盗贼的儿子仍为盗贼就是孝顺。

考研第一年做过一道题,写一篇短文来解释『有教无类』,考研第二年,是写一篇短文解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些没标点的论语,可以有许多种句读,正符合了政客们对意识形态的定义,一代代的传了下来,有时候你会发现同一句话,在不同时期,有了截然相反的解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种是启蒙主义,一种是愚民政策。哪样用的好,都能当领导。

我们课本里断断续续学了许多孔子的文章和关于孔子的文章,其实孔子一生只留下了一部非虚构类作品(算不算是历史作品有待研究)《春秋》和一部编辑整理作品《诗经》。司马迁说孔子『厄而作春秋』,在他看来,人得绝望了才能静下心来做点实事。孔子作春秋非常简约,隐藏了许多当说未说的话,后来三个人出来作注,于是有了《春秋三传》,都是用竹简,看来孔子很可惜东西,我们比较熟悉的『郑伯克段于鄢』,春秋里只有这一句话,到了左传就演绎成一篇百字的精彩故事,有时间地点人物冲突,至今,我读到郑伯和母亲『黄泉下相见』,『大隧之外,其乐融融,大隧之内,其乐熠熠』时,还会感动又难过。

这部电影大致梳理了理想主义者孔子的一生,算是圆满,孔子性格里的干练和迂腐都有所表达,他的那几个老是挂在嘴边上念叨的弟子,也都还算个性鲜明,电影对白也没其它国产电影么傻b(但还是有点傻B),大部分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都演到了,比如『在陈绝粮』、『子见南子』、『子路问津』、『克己复礼』这些我从小在小画本上看到的小故事,演绎的都不错,它的聪明之处是把论语中我们熟悉的那些典故,一点点的摊开融入到不同的场景中去,论语的那些段落,有些表明了时间地点,有些则只有一句话,所以安插到哪儿,都说得过去,只要是孔子说的,上下文也符合语境就行,毕竟没有人知道,孔子是在何时何地何种场合下说这些话的。我尤其喜欢『子见南子』那一小节,而且觉得把『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和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安排到这儿,恰切无比。

电影开始那一场国事讨论,那种自由辩论的气氛,有点英国议院的意思,此时的孔子就像苏格拉底,勇敢的挑战当时社会的常识,采用苏格拉底式的逻辑三段论来推翻人人习以为常的论断和制度。后来的故事大都过于蒙太奇了。这个电影重点讲的还是孔子在鲁国的故事。

电影开始时一个个牛人的面子在眼前闪过:奚仲文,鲍德熹,赵季平。。。。掌镜的鲍德熹,有意选取角度,把孔子拍的十分高大。
当然,还有第五代女导演胡玫,当我们谈起陈凯歌张艺谋时,可能大家都没想到,她也是同届的毕业生,也参与了《黄土地》的拍摄。有人说在她每一部作品背后都有何新的影子,我不以为然,大学时期 ,我读过何新的东西,我觉得他比胡玫差远了。但《雍正王朝》和这部《孔子》又都拐着弯的主旋律,曲线爱国爱党。也挺引人联想的,我想,在这部电影里,至少可以把『苛政猛于虎』浓墨重彩的拍一下,至少这个故事是有确切记载的。

还有一个很八卦的偶然发现,这部电影的策划人是于品海--当年,金庸权衡再三,左挑右选,把《明报》卖给了他。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还是值得一看的,起码可以梳理一下过去我们硬被灌输的关于孔子的杂乱的一切---假如你还没有忘光光的话。可以认识几个生僻字--以前读古文,到了《左传》就头大,电影里沿用了古音古字,遵循着古代的姓氏和名字的称谓方式,算是了解一点古代文化知识吧。

电影开始和结束时,白发苍苍的孔子坐在阶前,捧着竹简昏昏欲睡,他大概也在想自己执着理想波澜壮阔又悲凄孤独的一生吧,做过春风化雨的精神领袖,也曾在矢石如雨的战场沉着擂鼓应战。『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但他一条道跑到黑,知其不可而为之,为了理想,什么都可以放弃。

最后一个镜头中的孔子,喃喃的说:已经很久没有梦见周公了(请大家不要理解成很久没有行周公之礼--也就是做爱--了),的确如此,因为据记载,孔子晚年喜读《易》韦编三绝。就算到老,他都不服膺老子独善其身的出世教诲,哪怕是钻研易经,也不相信老子。

短评

哈哈哈,我妈妈看的好伤心

9分钟前
  • Spring Xu
  • 还行

不作恶,更不做恶的帮凶

13分钟前
  • 木卫二
  • 较差

这几年古装片 不论文武 统统一碗水端平 毫无闪光

15分钟前
  • 无为啊
  • 还行

看过电影的人都不会只打一星

18分钟前
  • 奇爱博士
  • 还行

如果是为了票房而拍摄孔子,你永远也不能理解孔子如何成为圣人。

21分钟前
  • (.人.)
  • 很差

看到老子和孔子坐而论道的时候,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不错的片子,编剧、表演都挺到位的。但是如果能从这个片子看出“没有孔子,我们会怎样”,那这片就牛逼了。可惜还差口气。不过已经不错了,孔子谁都知道,但是他的生平没几个人知道。一边看一遍就有人在后面问:“孔子有那么落魄过么?”

26分钟前
  • 躺倒
  • 还行

烂片

31分钟前
  • 阿耳忒弥斯
  • 较差

好烂的片子....就等着王菲的幽兰操出来.....看过越来越觉得孔子应该就是个Gay....收了三千男弟子....阿米脱佛.....诺....

36分钟前
  • Ryan
  • 较差

同样《骆驼祥子》里 祥子曾说的:与众不同是行不通的。 行不通的原因是个人思想无法领导和驾驭整个社会,即便这思想清洁高尚,终究会自食其果尝遍疾苦和失却生命中至为重要的东西;再者,精神上无人能晓的孤独会让人流泪满面。但无论如何,之于爱,之于理想,一切承受甘愿。

37分钟前
  • Flicka
  • 还行

【中关村美嘉】才俩小时看不过瘾哇。本片讲的就是老年孔子在编好《春秋》那天很闲就开始回忆。从自己五十知天命出仕,意气风发了几年被排挤出国,然后带领一帮弟子开始周游列国想搞再就业,搞得很丧家狗的时候终于可以回国了,也当不动官了就老老实实教书立说,修了本《春秋》可以传世了自然挺高兴。

42分钟前
  • 私享史
  • 推荐

孔子在最后不都说了吗?要理解他老人家,还是去读春秋吧。电影就拉倒了

43分钟前
  • 丁不起
  • 较差

岁寒然后知松柏,电影遭遇的抨击不如用孔子的一句“世人误解我”一带而过。。三星半

45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还行

每段故事以及讲故事的细节都是不错的,只是剪在一起后不够抓人。

46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较差

韵味不足,历史浅薄,意境非有,唯有铜臭。辜负孔老夫子,误人子弟啊。6.2

48分钟前
  • 巴喆
  • 还行

周迅的表演一贯的好 演什么像什么 精神统治很重要 电影拍得不错 有笑点 又感人之处 也有历史 我应该读读中国史了

52分钟前
  • 冷山
  • 推荐

传说看这个不哭不是人,那我只能算是一坨阿凡达了……

57分钟前
  • 小安
  • 较差

《孔子》不是被别人黑了 正是胡玫自己把他弄脏了这是一部悲剧

59分钟前
  • shmily
  • 很差

可能是期待太低了吧,却觉得没有那么差,前半段龙精虎猛,小有问题而大无不妥。后半段有点拖沓,特效镜头一律很差,坏个整体风格。剪辑多少有点脑子不清,战争戏也太差,对对付付就过去了。先看故事再说深意吧,我们总是太端着了。PS:颜回淹死这事也太狗血了吧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南子说:世人都能理解孔子的痛苦,但世人无法体会孔子在痛苦中领悟到的境界。

1小时前
  • chloe
  • 力荐

这是一部艺术化的反应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是如何嘎姘头的电影

1小时前
  • P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