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刘楚玄版)

动作片大陆2020

主演:刘楚玄  李茂  

导演:李雨夕

 剧照

花木兰(刘楚玄版) 剧照 NO.1花木兰(刘楚玄版) 剧照 NO.2花木兰(刘楚玄版) 剧照 NO.3花木兰(刘楚玄版) 剧照 NO.4花木兰(刘楚玄版) 剧照 NO.5花木兰(刘楚玄版) 剧照 NO.6花木兰(刘楚玄版) 剧照 NO.13花木兰(刘楚玄版) 剧照 NO.14花木兰(刘楚玄版) 剧照 NO.15花木兰(刘楚玄版) 剧照 NO.16花木兰(刘楚玄版) 剧照 NO.17花木兰(刘楚玄版) 剧照 NO.18花木兰(刘楚玄版) 剧照 NO.19花木兰(刘楚玄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8:39

详细剧情

  花家女木兰,是一个英气又爽快的少女。面对征兵,年老的父亲执意要去,木兰决定代父从军。初入军营的木兰不仅要面对诸多生活的不便,还有身为女性的体能弱势。要强的木兰付出加倍的努力训练,将军李戎对她很是欣赏。然而,在战争中朝夕相处兄弟的牺牲,让木兰难以接受。李戎帮忙写下的家书让李戎看到了她的想法,她希望尽快终止战争,早日还乡。然而,由于我方军队寡不敌众,战争陷入了僵局。木兰决定用自己更擅长的方式破敌。她凭着自己的细心,大胆提出新的战略,使得军队连连胜利。最终,木兰与李戎里应外合,一举破敌。战争结束,立下赫赫战功的木兰谢绝封爵,回家与家人团聚,李戎正站在门口等她。  电影《花木兰》,由 臻乐传媒、天彧传媒 联合出品。

 长篇影评

 1 ) 一开分就不及格,这版《花木兰》到底错在哪?

作者:pASslosS

昨天我们第一时间在Disney+付费观看了这部被无限延期的《花木兰》,先不说是否符合个人预期,目前豆瓣已经开分,5.9分,实惨

《花木兰》真有这么烂吗?

打个比方吧,哪怕是换了全新配件的车开在坑坑洼洼的迪士尼破路上都得卡底盘。

简单来说,这版《花木兰》没啥毛病,硬说有毛病的话,也都是熟悉的迪士尼老味道。

花木兰学礼仪,一只小虫搞得一屋子人仰马翻,单就木兰空手接茶碗这一设计真的绝了,简直天桥卖艺,可能好莱坞眼里的中国功夫总有点儿杂技成分,不用就不到位。

随后离家+学艺+干掉大boss+自我超越,就像在看真人版《功夫熊猫》,真的不新鲜。

据说《花木兰》光预算就有2亿美元,也是有史以来由女性导演执导的最昂贵的电影

这个钱吧,与其说它花得到位,不如说花得“明显”,比如奢华的布景和高饱和度的画面,分分钟要把我眼睛炸毁了。

再看皇帝的百褶衣领,服气,真的壕。

《花木兰》每个镜头都很用力,偶尔构图也十分讲究,但缺乏创新是毋庸置疑的,我甚至从中看到一丢丢宝莱坞成分,浮夸的慢动作和打斗里的炫技,都让《花木兰》无比远离《卧虎藏龙》对中国功夫的诠释。

虽然全片不断提到“Chi(气)”这个类似于《星球大战》里的“原力”的东西,但真的尴尬,完全小孩子过家家的程度。

《花木兰》场面华丽,却不够恢弘,尤其是几场战役,都是在狭小的空间里草草收场,打戏也缺乏亮眼之处。 其实好莱坞把这些个零零碎碎当作“中国印象”进行喷涂一直是常态,以至于《花木兰》总让我梦回两条典藏MV——

蕾哈娜的《Princess of China》《十面埋伏》

菲董的《Gust Of Wind》《英雄》

如果非要寻根问底,我觉得和老谋子脱不开干系……

当然,讨厌《花木兰》声音千千万,比如“不中国”,再比如,拍得浅

先就“不中国”这个观点说一说。

这版《花木兰》是在1998年迪士尼动画版基础上改编的真人版,而看过动画的观众其实能发现,这两版在大框架上没什么改变。

真不是雷,这明明是惊人的还原度

虽然木兰是我们的木兰,但这部影片并非只为吸引中国观众而存在,它必须兼容美国观众对中国元素的记忆图腾,有些电影不只是为你一个人拍的,我以为这是常识

而“拍得浅”,确实,《花木兰》简单到可以“弃脑观影”了。

但一个前提是,迪士尼要翻拍的《花木兰》肯定是“家庭友好型”的,虽说是真人版,也算是半部动画片,它注定不会复杂,就像你讨厌的大多数商业片一样。

所以,干脆把它当成以中国元素为主题的 Met gala 来看吧,这样《花木兰》或许会显得正常许多。

其实1998年动画版与2020真人版的区别是最值得一说的部分,因为由此可以看出这次究竟调整了哪些细节,又在试图表达哪些新内容。

首先呢,花木兰的动物伙伴小蟋蟀消失了(本片中一位士兵名为Cricket/小蟋蟀,应该是迪士尼特意留的小彩蛋),可能这个小东西确实没啥存在的必要。

再者,原动画里那个由艾迪·墨菲配音的叽叽喳喳的木须龙,被一只凤凰取代。

其实凤凰于木兰来说是更合适的,尤其加上“凤凰涅槃”这个说法。

但是在本片里“凤凰”用得并不是很好,尽管逻辑上“凤凰”就像哈利·波特的“Expecto patronum(呼神护卫)”,是精神外化并自我拯救的一个象征,但《花木兰》里的凤凰还是用得糟烂极了,它总是准时又符号化地出现,承担一切人物心理转折

OK,凤凰来了,花木兰活过来了,凤凰来了,花木兰找到自我了……

我看凤凰才是主角,而刘亦菲则不需要饰演花木兰,后面永远跟着一只凤凰飞就好了。

与其这样,真就是木须龙更出彩,毕竟是搞笑担当。

相较于动画,真人版还有一些变动,一是把那只通风报信的“鹰”加工成了巩俐饰演的女巫角色,于是真人版《花木兰》就有了两个吉祥物,凤凰和鹰,其实鹰更酷炫,动不动可以变成铺天盖地的鸦群。

花木兰和女巫之间的cp感也是有的,差不多就是《沉睡魔咒》安吉丽娜·朱莉范宁的感觉,表面正邪对立水火不容,代表的却是两种抉择而非对比。

女巫就是木兰的另一面,或者可以说是没能成为花木兰的花木兰。

而且仔细看后,我发现花木兰真正的老师就是女巫啊,真是手把手被教“怎么找自己”,虽然女巫失败了,但徒弟成功了,一个小女子成为战士又成为leader,之后师傅可以为了徒弟死一死了。

巩皇这歪嘴一笑,内心OST“赢了”

虽然不免狗血,但女巫的存在并不鸡肋,她和花木兰代表了两种女性处境,女巫的力量让她在男性主导的世界里被排斥被边缘化,最终成为女巫。

但在遇见花木兰之后,她看到了一个希望,那就是一个“被接受的女性领导者”是有存在的可能性的,而且木兰保持了绝对的“真我”,无需背上男性领导者的气质和空壳。

这种“自我认知的坦诚”设计得很好,与其说凤凰涅槃,不如说是女巫的死让木兰重生。

另一个“分身”出来的角色就是木兰的战友HongHui一个用最正确的方式欣赏并保护木兰的男性

在原动画里,是不存在这个角色的,木兰打仗是和将军一起打,打完还和将军有些暧昧。

原动画里的将军真的矛盾,曾在木兰坦诚女儿身之后排挤她,等木兰拯救了国家又爱上她,还是因为皇上的一句话“这么好的姑娘可不是每天都有”……

迪士尼是缺人吗,就这一个男的?还是只有花木兰这一个女的?

所以真人版在这里也做得不错,将军仍是将军,由甄子丹扮演,但是新人物HongHui是与木兰平级的战友,更加平等,在剧情上也更合理。

HongHui这样的男性,现实世界中太少了,他承认木兰的能力,接受木兰的帮助,并在关键时刻以辅助的身份帮助木兰,喜欢木兰但不强求,虽为武夫,但一双眼里柔情似水。

而且他不是为了和木兰谈恋爱而存在的,两个人只是轻轻表明了一个有可能的开端,战争结束,竟然是初恋般的感觉,着实舒适。

另外,本片对“忠、勇、真、孝”的诠释也让人如沐春风。

如果是中国编剧写这四个字,基本不会去解释,角色去做就好了嘛!

但是迪士尼的《花木兰》非解释不可,不仅要解释,还踩住了我的泪腺。

木兰离家时拿走了父亲的剑,剑上的“忠、勇、真”(loyal,brave and true)是作为一个信条陪伴着她。

最初这三个字可能是关于家庭的、国家的、军人的,但到了最后其实都变成了木兰自己的,一个角色与这三个字融合的过程,真人版《花木兰》也算做到足够细致。

最后,花木兰弄丢了父亲的剑,得到了一把属于自己的剑,其实也是传承,但不是固守的那种。

包括在诠释“孝”这个词的时候,英文是“devotion to family”,相较于我们惯常说的“孝”,这里强调了其中的那份荣誉感,不只是指由下及上的遵从,而是无差别的对家庭的热爱和奉献

至少真人版《花木兰》做到让“忠孝”从爱出发,是从心里迸发出来的力量,木兰没有背着几个重重的壳子去玩命,她内化了这四个字,以最为轻盈的姿态,也是我们经常忽视的姿态。

再者就是花木兰的身份认同,至少我小时候看的花木兰种种,木兰男儿身时是兄弟情,女儿身时爱情就来了,本质上是编剧偷懒。

或者说那时的编剧只会描写刻板的“男性”和刻板的“女性”,而且注重性别扮演上的猎奇,把“男性特质”看作一件披在木兰身上的衣服,只要脱下戎装,木兰只能是女儿身。

当然,年幼无知的我们当然觉得,女的就是女的啊,穿上军装你是男人,脱下军装你还能是别的?

但看看这一版《花木兰》吧,木兰的角色一直是内外合一的真实存在,披上戎装的是本来的她,脱下之后仍是她,木兰的“中性”气质被诠释得非常到位,也最为真实。

所以你如果想从这里面找一些反差,比如刘亦菲穿上个神仙姐姐套装出现在结尾,突然变得好有女人味,那这版《花木兰》也就没意义了。

此外还有两个角色也很有意思,作为如此“女性主义”的一版花木兰,“花父”和“将军”理应代表父权制的压迫,但是创作团队并没有这么做。

甄子丹饰演的将军正如木兰的父亲一样,他们不制定父权制的规则,只是遵循这些规则,而且只要醒悟过来,会不信任父权制度。

男性领导者不再信任父权制度,这样太难了,但是《花木兰》就这么演给你了。不是女巫和木兰要联手毁灭地球,却是两个手握权力的“长辈+男性”把大门为女性推开了

这就像我们现在的情况,不仅是女性要去争取什么,还有男性愿意为此改变什么。

也就是迪士尼拍吧,这种剧情放到国内叫“幻想”。

片中还有一些类似的小细节,比如开篇木兰的追鸡大战,从高空坠下毫发无损,花父本来是充满骄傲地看着女儿,结果在邻里的议论纷纷中变成了犹豫和顾虑。

再看看花木兰的原生家庭,花母才是贯彻父权制的“合格女性”,而花父一直在有意纵容并给予花木兰挖掘天性的空间。

花木兰她妈妈天天:“你得成为一个女人啊!”

花木兰她爸却说:“你能成为一个战士!”

再比如当木兰告诉父亲她弄丢了那把剑,花父满脸通红,头部甚至有微微的颤抖,就那个局势,怎么着也一巴掌上去了,对于一个残疾退伍老爹来说,那把剑就是命根子了吧,但是这版《花木兰》没有,花父说“孩子,剑没有你重要”。

真的,这是幻想片。

而且这版花木兰的身份认同精准卡在了各种女性议题的点上,这些都是原版动画不存在的部分。

比如花父在木兰女儿身的时候告诉她要“藏”,当木兰的将军发现“男儿身的木兰”一身武艺后告诉她“不要藏”。

但在第一场战斗结束之后,暴露了性别又“没有藏”的木兰成了将军口中的耻辱。

总而言之,男女有别,男的有能耐不施展是错,女的有能耐施展是错,这版木兰终于体会到了现代女性的痛楚。

但是花木兰的故事有一个超越性别的“点”,那就是战士不分性别,在逃亡中,在激烈的战斗中,没有性别之说。

那么最后,说一下刘亦菲

骂刘亦菲的比夸她的多,但刘亦菲拉胯了么?

我觉得没有,因为根本没有最适合“花木兰”的演员,只有电影的诠释是否符合你对花木兰的想象。

想起糟烂的国产版《花木兰》,里面赵薇形神疲惫、臃肿涣散、全程情伤。

临了老父亲说:“有女儿真好,从小就孝顺、懂事、听话,现在又成了一个漂亮的将军……”

再对比刘亦菲这版,木兰其实多了一份神游的气质,始终被身处的环境有限影响。

于我而言这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诠释,如果说刘亦菲扑克脸,请回想《刺客聂隐娘》,我觉得这两个角色在气质上有相似之处,她们的目光被束缚,但望向云海之外。

其实这版《花木兰》归根结底是要解决关于“自我”的问题,环境带来的挑战与自我追寻的节拍是吻合的,一切都是为木兰而存在。

而迪士尼这次扑街,说明大家还是有些苛刻的。与其说要“还原”真实的木兰,不如问一问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怎样的花木兰,所以我是觉得这部片子是过了及格线的,如果它比2009年《花木兰》的6.2分还要低,真的无法理解。时代在倒退?可能吧。

 2 ) 鸡贼的迪士尼,失败的《花木兰》

真人版《花木兰》的口碑呈现明显的中西方差异。西方影评人多数予以正面评价,该片在烂番茄的新鲜度为75%(平均分6.85/10),Metacritic评分为67,虽然不算出彩,但在迪士尼近年的真人改编电影中排名靠前。至于代表西方观众口碑的IMDb和爆米花指数,由于掺杂了太多与电影无关的政治因素,暂时无法作为参考。而在中国,无论豆瓣(4.9)、猫眼(7.6)、淘票票(7.6)观众评分还有微博大V推荐度(50%),当然也包括该片目前的票房形势,都无一例外地表明它的口碑已经扑街。 一部电影在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口碑差异实属正常,但差异大到出现争议的也并不多见。我的一贯主张是,一部电影的主体反映的是什么文化,则该文化中的影评人和观众的整体意见更值得参考。比如,对于李安的《双子杀手》、全亚裔美国人阵容的《摘金奇缘》的评价,我就跟美国人站一头;对于张艺谋的《十面埋伏》还有本片的评价,我就跟中国人站一头。 怀着对西方影评人到底觉得它好在哪里的好奇,我认真浏览了Metacritic上的十多篇影评,大致的总结是:第一,认为较之于以往迪士尼的真人改编电影对动画片的忠实复刻,本片对动画片进行了大胆改编,值得赞美;第二,认为本片的风光优美,可以做屏保,认为武打动作精彩,战争场面壮观,史诗气质十足,而不再是动画片那样的小儿科;第三,认为新增的女巫角色(巩俐)加分,造型也不错,两位女主的互动提升了故事内涵。我倒是也读到一篇跟我的看法颇为相近的差评,来自《好莱坞报道者》的Inkoo Kang,这是一位韩裔美国影评人,由此可见,对于本片切实存在的种种问题,西方影评人还是可以抓住的,但前提可能是要先去掉东方主义的滤镜和对中国文化多一点了解。

在我看来,真人版《花木兰》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剧情上的荒腔走板,把原本动画版合情合理的一个故事结构改得漏洞百出。在主线剧情上,动画版的木兰本是一名性格活泼的弱女子,是从军之后通过严格训练才逐渐变得强大,这个过程构成了人物成长的弧度。真人版却改成她是从小天赋异禀拥有“气”的奇女子,宛如蕴含原力的天行者。于是她不需要成长,天选之子迟早要发光,她只需要克服自己的心魔,向同袍承认自己的性别身份,为此一天到晚纠结于求“真”,整个一工具人。

新增的女巫角色也是个反复向观众宣讲价值观的工具人,同样拥有“气”的她跟花木兰其实是一体两面。明明身怀神奇的“黑魔法”,却被精神控制而听命于可汗,明明具备强大的超能力,最后却被一箭射死,这样的剧情实在离谱。而无论从造型上还是人设上,女巫都是典型的西方文化下的产物,放在一个中国故事里非常违和,可谓败笔中的败笔。

副线剧情同样问题山大。在动画版中,故事背景设定为国与国的战争,外族入侵,造成生灵涂炭(雪崩大战之前有个场景特写了村庄尽毁),皇帝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子民而战,花木兰们则是在保家卫国,最后的决斗也发生在皇城百姓的围观之中,于是保家卫国、保护百姓与保护皇帝的目标是三位一体的。到了真人版,国与国的战争仿佛降格为两个君主之间的私人恩怨(杀父之仇),最后整个皇城更是空无一人,只剩下几个主角决斗,这样视觉上与剧情上皆空洞的戏码连家国情怀都谈不上,花木兰们的英勇不过是为了保护一个皇帝,而与天下苍生无关。

第二,是价值观的腐朽不堪,迪士尼显然是为了迎合中国观众而大量植入忠、勇、真、孝、气这些中国传统价值观或概念。不客气地说,迪士尼就是为了赚钱而不耻于向第三世界传播腐朽价值观,典型后殖民主义的骚操作。当年动画版主要面向的是美国观众,并未贩卖过上述价值观,全是真人版主动加进来的。你贩卖也就罢了,可一向讲究润物细无声地输送价值观的迪士尼(乃至好莱坞)啥时候学得跟中国某些主旋律电影一样,靠在讲故事过程中直白地反复宣传这些价值观来做戏了?那几个大词无数次地出现在台词中,就差直接拿个大喇叭冲观众喊了;又生怕中国观众被台词教育得不够,还要通过在道具上刻出汉字、在结尾字幕里写成大字来加强学习,这几个斗大汉字显然不是给美国观众看的啊。这样的谄媚令我不适。

我尤其反感的“孝”,动画版几乎感受不到,在真人版中竟然升格为了主题。动画版除了见媒人之前那首Honor to Us All中提到“obediant”(这首歌只是对古时“好妻子”价值观的客观描述,不反映主创立场),台词从未出现过“孝”或与之相近的中英文表述,剧情对父女感情着墨也不多。当木兰被发现是女儿身赶出军队后,她给木须龙说道:“也许我并不是为了爹爹,也许这么做只是想证明我自己有本事。这样往后再照镜子,就会看见一个巾帼英雄。”这一句台词,就把《木兰辞》替父从军的核心动机“孝”转换成了个体的自我实现。反观真人版,除了大量增加父女感情戏份,全程台词多次提及“devotion to family”,还通过故事开头父亲的玉佩刻“孝”和故事结尾皇帝的宝剑刻“孝”来首尾呼应地灌输,从现代中国人的角度看,这是隐喻父权加皇权两座忠孝大山压着木兰不得翻身啊!

同样地,如之前已经分析过的,原本在动画版中并非剧情重点的“保皇”,被真人版去掉剧情枝蔓之后加以凸显。动画版里设定的宏观意义上的“保家卫国”,到真人版里只剩下“保皇”这样一个狭隘符号。真人版一心“保皇”也就罢了,竟然还宣扬“忠君”。《木兰辞》的结局众所周知,木兰解甲归田,动画版也遵循了这个结局,到了真人版里她居然接受了皇帝的任命,去给皇帝当侍卫(又是字面意义的“保皇”)!不仅如此,动画版里皇帝有当着全城百姓的面向木兰鞠躬答谢救命之恩,接着木兰还跟皇帝来了一次拥抱,这些处理都在有意消解所谓的君臣关系。到了真人版,皇帝从始至终都高高在上,君君臣臣的界线分明。这种关系上的区别,从两版皇帝的造型也可看出,前者和蔼可亲,后者威严阴郁。

无论是从西方影评还是媒体报道中,都无人提及和讨论本片的“忠孝”价值观,也不关心“保皇”的设定。没有经历过几千年君主专制的美国人大概完全意识不到“保皇”这样的设定何其腐朽,当年张艺谋的《英雄》,在国内被诟病最多的就是它宣扬的保皇主义,但到了美国都是好评,反正这样的价值观又没有压迫过他们。在这一点上,需要成长进步的是美国人,不然,就赶紧让川普登个基吧!

第三,是审美上的东方主义。这一点跟价值观问题类似,美国主创和美国观众在英语文化和语境里不觉得本片的价值观有什么问题,但我作为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荼毒的中国人,对此是敏感的。同样地,片中那些美国人喜欢的奇观美景和华美服饰,中国人未必受用。

所谓东方主义,最早是西方艺术史在19世纪出现的一种风格,一群法国学院派艺术家到中东和西亚旅行之后,通过绘画反映当地的风土人情,实际上是刻板印象的大杂烩,主顾自然是喜欢猎奇的法国贵族,无论是这种创作还是观赏,都带着浓浓的殖民主义味道(下图是其代表画家Jean-Léon Gérôme的一幅作品)。如果说本片中西域小城五颜六色的布景多少还符合点实际,到了福建土楼还把当时中国百姓穿的粗布衣服搞出大红大绿,这就完全是强加的东方主义审美了,是穿给西方观众看的。

本片置景方面最大的一处槽点甚至不是东方主义,而是比它更早的“中国风”。在西方艺术史18世纪的洛可可时期,正值启蒙运动,那时西方知识分子不满于欧洲政治现状,对遥远东方的中华帝国充满了美好的臆想,由此诞生了艺术上的“中国风”,以各种道听途说的中国风土人情入画,创作了许多不中不西的画作。本片中一群后宫嫔妃在金銮殿前大摇大摆散步的场景,像极了洛可可时期的中国风画作,径直把凡尔赛宫花园里的景象移植到了中国庙堂。何以18世纪欧洲人的臆造,还会出现在21世纪美国人的电影中?难道艺术指导的家里还没通网吗?需要何等的无知或轻慢,才会造就这样的贻笑大方?

除了服饰,风景也不遑多让。本片在中国大江南北取景,杂糅到一块儿带给中国观众的是地理上的错位感,不仅如此,本片集邮式地展现了地球上各种各样的地貌景观(包括在新西兰取景),这种猎奇思路反而造成了审美疲劳,其实中国人对于意境美的追求并不需要过多实景的渲染。张艺谋在《十面埋伏》里已经犯过同样的错误,但老外就是吃写实主义这一套。

本来我对真人版这三方面的批评,完全不涉及对演员的评价,连巩俐都成了被导演和编剧操纵的工具人,还谈啥演技啊。没曾想,有些刘亦菲的粉丝,或是认为我说这部电影不好就等同于说刘亦菲不行,或是觉得自己爱豆主演的电影就容不得说不好,他们纷纷告诉我,本片是改编自动画版,它如果有问题也该算到动画片头上。我这才特地找来动画片看了,看完发现动画片剧情没硬伤,价值观没灌汤,审美也没偏方向,我感觉还颇爽。反过来愈发坐实真人版的荒唐,如此走样变形迂腐过时的“中国文化”,真要是走向了世界,非但不会带来骄傲,反倒可能徒增误解。

总结陈词,动画版《花木兰》是一次成功的文化挪用。从片头采用了文人画的写意笔法,就折射出它研习和尊重中国文化的诚意。无论是人物造型,还是场景设定,都充分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而没有任何猎奇心态。除去形式上大量运用中国元素,动画版的精神内核仍然是个西方故事,豆瓣上的高赞短评浪漫化地表达了这一点:“想象一个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古典中华,就是这部电影给我们的梦。”它把中式的表与西式的里来了个有机嫁接,可谓“西体中用”,让中国观众与西方观众都能欣然接受。

真人版《花木兰》则是一次失败的文化杂交。它想让西方观众接受的同时还特别想迎合中国观众,不仅引入天南地北的中国视觉奇观,还塞进腐朽没落的中国传统价值观,结果,偏向传统价值观的中国观众会不满于它的不伦不类不地道,偏向现代价值观的中国观众会不满于它宣扬忠孝。从动画版到真人版的改编,该保留的没保留,不该改的却瞎改,这样的畸形怪物,应该扔进张艺谋的《长城》里,被中西联军活活打死才好呢。

 3 ) 花木兰为什么要觉得自己愧对家人?

《花木兰》可能是大家今年最期待的电影之一,然而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目前豆瓣评分仅4.9分。

也许豆瓣评分说明不了什么,那我们再来看看IMDb,也只有5.4分。

《花木兰》在烂番茄和MTC的口碑很诡异,这两个网站的媒体口碑分别是好评率75%,评分67;

然而观众口碑却是好评率51%,评分2.8。

之所以会出现媒体和观众的口碑截然不同的现象,要不就是观众觉得这是烂片,而媒体觉得这是佳作,要不就是媒体被收买了。

《花木兰》发布定档海报的时候,网友纷纷说看起来像90年代的国产剧。

结果正片还真就是90年代的国产剧的质感。

对于看着武侠片、动作片长大的中国人来说,《花木兰》的动作戏真的太一般了。

随便列举几部90年代的武侠片、动作片,哪个不吊打《花木兰》?

就是甄子丹、李连杰以前演的那些电影也能把《花木兰》按在地上摩擦。

外媒还说这是一部史诗巨制,你是不是对史诗有什么误解?

《血战钢锯岭》为什么拍得那么血腥,就是为了让观众知道战争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花木兰》中,一群柔然人杀进皇宫,柔然人全军覆没,北魏人一个都没死。

你这样拍会不会给人一种“战争也不是很残酷”的感觉?

一看是迪士尼拍的,顿时就不觉得奇怪了。

还有花木兰和凤凰同框的镜头,就像是网络大电影。

刘亦菲的确很美,但正是因为她很美,所以她不适合演花木兰,因为你一眼就能看出来她是女人,所以为什么别人看不出来?

女主角女扮男装,明显是女人,其它人却看不出来,20年前的电影才这么拍。现在是2020年了,应该有更创新的拍法。

当然,动作戏、场面、特效等等都是次要的,电影的主要问题还是剧本和内核有太多槽点了。

《花木兰》的设定是,有少数人天生就有“气”。

如果男性有“气”,他可能会成为一名强大的战士。

但如果女性有“气”,她就会视为女巫。

比如仙娘就是因为被发现有“气”而被驱逐出境,投靠了柔然可汗。

可汗说,柔然是一个不会诋毁有“气”的女性的地方,是一个能接纳她们的地方。

电影中很明显北魏人是正派,而仙娘和柔然人是反派。

但看电影的时候你总会感觉仙娘才是正派,而北魏是反派。

(注意,我说的是仙娘像是正派,没有说柔然人像正派)

因为北魏是一个歧视女性的国家,仙娘正是这种歧视女性的国家的受害者。

《花木兰》的确很像《星战》,因为北魏就像是邪恶的银河帝国,仙娘则是以打倒黑暗势力为己任的反抗军。

所以电影的剧情难道不应该是仙娘推翻了皇帝,建立了一个不再歧视女性,而是接纳有“气”的女性的国度吗?

但是恰恰相反,电影中北魏自始至终都是正派,仙娘和柔然人自始至终都是反派,最终正派战胜了反派。

北魏人歧视女性,但这样一个歧视女性的国家最后居然还没有被推翻。

这感觉就像卢克、莱娅、韩·索罗打到最后被银河帝国团灭了。

当花木兰杀了可汗,救了皇帝后,皇帝要封她做将领。

花木兰却拒绝了,理由是她趁夜离家,背弃了家人的信任,她做出了让家族蒙羞的决定,她必须回家向家人赔罪。

回到家后,她见到父亲就哭着叫父亲原谅她。

父亲说,该道歉的是我。

然后他们就和好了。

这个片段表面上很感人,但你仔细想一想,花木兰代父从军是一件孝顺的事,她有什么罪?

父母没有因为对她催婚而向她道歉,她却需要因为展示了自己的“气”而道歉,这也太魔幻了吧。

虽然花木兰拒绝了皇帝,最后皇帝还是要封她做将领,她对此表现得很高兴。

既然她本来就想做将领,那她之前为什么要拒绝呢?

所以花木兰正确的做法是不拒绝皇帝,而是遵循自己的内心接受皇帝的册封,做她想做的事。

她做将领的期间可以回家,但是她没有必要对父母道歉,因为她什么都没做错。

之所以花木兰觉得自己有罪,是因为她自己也觉得女性有“气”是一种罪,既然她发现自己有“气”,她就应该把它隐藏起来,不应该用“气”来带兵打仗,更不应该去做一个将领。

所以要父母同意她做将领,她才能做。

花木兰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性,却被视为女巫,她受到了歧视,她是受害者,她为什么要赞成别人的看法,为什么要觉得自己有罪?

这感觉就像丈夫出轨了,妻子觉得是自己的错,是自己对丈夫不够好;

就像女性被强奸了,她觉得是自己的错,是自己穿太少了。

明明不是你的错,你为什么要把责任揽在自己头上呢?

花木兰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她不应该觉得女性有“气”是一种罪,她应该觉得这是她的天赋。

她也不应该觉得女性不能带兵打仗,她应该觉得男性能做的事,女性也能做。

其实《花木兰》的剧情有点像《冰雪奇缘》。

《冰雪奇缘》中的艾莎就是天生拥有魔法,她因为用魔法误伤了妹妹安娜而感到自责,所以一直隐藏自己的魔法。

有一天她无意间施展了魔法,人们纷纷说这是“妖术”,将她视为怪物。

为什么《冰雪奇缘》口碑那么好,而《花木兰》口碑那么差?

因为《花木兰》中人人都觉得有“气”的女性是女巫,连花木兰本人也这么觉得,还觉得自己愧对于家人。

而《冰雪奇缘》是反过来的。

艾莎想通了,她觉得她应该正视自己的特点,把它当做一种力量,而不是累赘。因为只有你肯接受自己,别人才肯接受你。

于是,她脱下手套,脱掉披风,尽情地释放她的魔法。

艾莎才是真正“站”起来了,而花木兰一直都是“跪”着的。

所以虽然《花木兰》和《冰雪奇缘》很像,但是花木兰不像艾莎,仙娘才像艾莎。

花木兰说她和仙娘不是同一类人,她说得很对,因为仙娘才不会觉得自己有“气”是一种罪,更不会觉得女性带兵打仗是一种罪,仙娘觉得女性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而不用在乎别人的眼光。

有时候真的觉得花木兰是不是上过女德班,不然为什么她随时随地都觉得自己有罪?

连观众都觉得她没罪,她还觉得自己有罪。

上一次看到这种剧情还是《娘道》,女主角瑛娘因为生了几个孩子都是女孩,始终没有为丈夫生男孩,所以觉得自己罪孽深重。

花木兰因为展示自己的“气”、带兵打仗觉得自己有罪,和瑛娘因为生不出孩子而觉得自己有罪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忽略奇幻、动作、战争等元素,《花木兰》就是第二个《娘道》。

当可汗要杀花木兰的时候,仙娘以生命为代价救了花木兰一命,因为她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清醒的女性,是一个思想很先进的女性。

但事实证明仙娘白死了,花木兰辜负了她的期望,她根本不是仙娘想象的那种女性。

虽然最终花木兰成为了将领,但是问题的根源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我本以为电影最后所有人会不再觉得有“气”的女性是女巫,而是觉得女性有“气”和男性有“气”没什么不同。

但是电影压根就没提这件事,电影最后只有花木兰一个人不再受到歧视。

花木兰一个人不再受到歧视,并不代表所有有“气”的女性都不会受到歧视。

花木兰一个人的地位提高了,并不代表所有女性的地位都提高了。

从此北魏人民是不再歧视有“气”的女性,还是继续歧视她们,电影没有交代,似乎这个问题根本不重要。

只要电影最后花木兰取得成功了就行了,其它女性过得好不好不重要。

只要花木兰一个人的问题解决了,其它女性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只要花木兰一个人不被歧视了,其它女性也就不被歧视了。

所以这从头到尾讲的都是花木兰一个人的事,而不是所有女性共同的事。

除了有“气”就会被视为女巫之外,电影中女性还存在很多歧视,比如女性的职责就是结婚,只有结婚才能给家庭带来荣耀,比如女性必须文静,必须优雅,必须三从四德(这一点花木兰倒是学得很好,随时随地都觉得自己有罪)。

拍电影的基本框架就是人们发现一些问题,然后会想办法解决问题。

当然大部分电影最后这些问题都被人们解决了,也有少部分电影是人们虽然没有解决这些问题,但至少他们努力过了。

本以为《花木兰》是一部探讨女性问题的电影,是一部能引人深思的电影。

但是《花木兰》最后女性被歧视的问题没有被解决,也没有人去解决,直到最后依然存在。

有“气”的女性仍然会被视为女巫,女性的职责仍然是结婚,仍然只有结婚才能给家庭带来荣耀,女性仍然须文静,必须优雅,必须三从四德。

给人的感觉是这些问题好像不重要,一笔带过就行了,没必要深入探讨。

你提出了这些问题,但是没有深入探讨,那你把它们拍出来的意义是什么呢?

花木兰回家的时候,她的妹妹正在上礼仪课。

毫不夸张地说,这一幕让我感觉在看恐怖片。

因为整部电影除了花木兰之外,其它女性的生活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她们的生活仍然是上礼仪课,然后结婚生子,等子女长大了就给他们灌输“女人只有结婚才能给家庭带来荣耀”的思想,因为她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

还是那句话,花木兰一个人的地位提高了,不代表所有女性的地位都得到了提高。

当花木兰被仙娘吊打的时候,仙娘说,她只有诚实,只有承认自己是女人,她的“气”才会发挥最大的力量。

这给人的感觉不是在看电影,而是在上课,在教育你要诚实。

《木兰辞》中,花木兰自始至终都没有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所以她就不诚实了?所以她就不值得我们学习了?

不仅如此,电影最后皇帝还送给花木兰一把剑,上面除了忠勇真之外还刻了一个“孝”字。

这同样是给人感觉在上课,教育你要孝顺。

我真的受不了看电影的时候导演强行给你上课,强行给你灌输核心价值观。

再说说备受争议的演员说英文的问题。

中国的故事被美国人拍成电影,演员都是中国人,说的却是英文,这让我感觉很魔幻。

所有人说的是英文,写的字却是中文,这就更魔幻了。

当然,美国人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会很方便,不用看字幕。

你站在美国人的角度能理解为什么演员都说英文,但你站在中国人的角度就理解不了了。

《花木兰》上映前,迪士尼还宣布这部电影有国语版,由刘亦菲、巩俐、李连杰配音。

很多人都拍手叫好。

我就纳闷了,这部电影本来就该让所有演员都说中文,为什么要让他们说英文,最后再搞个配音版呢?

假如中国的电影公司把美国的故事拍成电影,演员都是美国人,说的却是中文,估计会喷死吧。

以前的抗日剧就喜欢这样,剧里的日本人全都会说中文。

所以现在拍抗日剧正规的拍法都是日本人就说日文,然后在旁边配个翻译。

现在不仅是抗日剧,几乎所有国产电影、电视剧里面只要出现了外国人,他肯定说的是他的国家的语言,除非他的设定就是会说中文。

既然我们拍电影都允许外国人说自己的语言,美国人拍电影为什么一定要让中国人说英文呢?

美国不仅仅是拍《花木兰》是讲英文,他们拍任何一个国家的故事全都是讲英文,包括拍外星人的故事都是讲英文。

所以不得不表扬一下《阿凡达》,纳美人终于不是说英文了,而是有他们自己的语言。

为此《阿凡达》剧组还专门创造了一门语言。

除此之外《指环王》《超人:钢铁之躯》《星际迷航》也为电影中的种族创造了语言。

如果你是拍外星人的故事,让你去创造一门语言太麻烦了,但是你拍地球人的故事的时候能不能用当地的语言?

这一点《西部世界》就做得很好,美国人说英文,中国人说中文,日本人说日文,印第安人说印第安语,德国人说德语。

《花木兰》出第一支预告的时候,看起来还不错。

当我感觉《花木兰》可能是一部佳作的时候,我感到很丢脸。

因为我们自己的故事被美国人拍了,而且拍得还比我们好。

如今得知《花木兰》拍得很一般,甚至有点烂。

《花木兰》没拍好可能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因为这反而让我们不那么丢脸了。

但这件事也给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

80年代的时候,日本拍了一部《西游记》,这部《西游记》完全是在侮辱名著。

于是杨洁站了出来,发誓要拍一部我们自己的《西游记》。

最终她拍出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西游记》,30多年过去了也没有被超越,捍卫了《西游记》的声誉。

然而并不是所有外国人拍的中国文化的电影都拍得不好。

如果问你有哪些优秀的反映中国历史的电影,那么《末代皇帝》一定是其中之一。

然而这部电影却是一个意大利导演拍的。

《末代皇帝》就比日版《西游记》、美版《花木兰》好多了,它不但不是烂片,反而还拿了9个奥斯卡。

反观国内拍的发生在清朝、民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的电影、电视剧,大部分都是清宫剧和抗日神剧,佳作少之又少,能超越《末代皇帝》的更是寥寥无几。

我们自己的故事拍不好,却被外国人拍了,而且拍得比我们好,还拿奖拿到手软,这是多么丢脸的事。

我们应该庆幸《末代皇帝》这样的电影还不是很多,否则的话,以后我们想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只能去看外国电影了。

2015年,游族影业宣布拍《三体》,最终电影拍完了,但是没做后期,被无限期搁置了。

没有拍出来不见得是坏事,因为就算他们把后期做了,上映了,多半也是烂片。

最近有很多个版本的《三体》在拍摄当中,或者正在筹备。

十月文化要拍影版《三体》,光线影业也要拍影版《三体》,腾讯要拍剧版《三体》,B站要拍《三体》动画……

前几天耐飞也宣布要拍《三体》,虽然是由《权游》的编剧2DB制作,但万一拍得比我们自己拍得好呢?

美国拍《花木兰》和《三体》不是个例,以后他们还会继续拍中国的故事。

想象一下,假如二十年后,美国把《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封神演义》、《山海经》、《聊斋志异》、《儒林外史》、《搜神记》、《史记》……全都拍了出来。

并且把我们现在还拍不了的《微纪元》、《地球大炮》、《赡养人类》、《乡村教师》、《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全部拍了出来,而且拍得很好,那是一件多么让人感到自卑的事。

为什么我们没有能力拍我们自己的故事?

为什么我们拍了我们自己的故事,但是却没有能力把它们拍好?

 4 ) 请大家谨慎带孩子观看迪士尼的花木兰

请大家谨慎带孩子观看迪士尼的花木兰,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个电影 我看到了国外的傲慢和对我们中国满满的恶意

既然翻拍中国的故事,为什么不找一个中国的编剧,中国的明星

而不是清一色的外国人

又把老外喜欢的女巫情节和所谓的气放了进去

浓浓的美式个人英雄主义

剧情离谱,投石机打士兵百发百中的敌人打木兰竟然偏了好几十米

雪崩人都躲都没地躲,木兰可以骑着马在雪中任意穿梭救人

再加上所有人都说外语

特别是报告将军竟然是yes commander

特别这句话从木兰嘴里说出来后

我的思绪一下跳到了拯救大兵瑞恩和血战钢锯岭上了

好多人说这就是拍给外国人看的说英文没问题,好我接受,但你9.11在中国上映,今天9.6号了你如果真有国语版你出个国语预告片不过分吧???我们出去的片子哪吒什么的早早的就发布了英文预告片,这是诚意是重视!

我只想说一句迪士尼想翻拍没问题,请你有点诚意

这种片子我带着孩子去看完怎么解释

或者你拍出来就是给国外看的我也没意见

但是请你不要来中国的院线上映坑过人的钱

还有一众水军

一个劲的刷好评是没有用的

群众的眼睛是明亮的

这片子撑死就4,5分

希望更多的人看到,避免入坑,避免看到满满的恶意

 5 ) 从西方视角重看《花木兰》

申明(为避免双方心情不好):

1. 我并没看过原动画作品,下面一切讨论基于记忆里对《花木兰》故事的解读。这也是我相较于其他观众有更低的心理预期的原因。

2. 我从未赞扬过西方电影曲解中国文化这种现象,只是想表达我们有自己的花木兰,我们的文化足够坚毅,不需为这件事气急败坏。

3. 我给这部片高分的最主要原因是巩俐饰演的巫师,这个角色的加入让我看到了女性之间的扶持。

4. 我把这部片当童话看,不当历史剧看,不赞同这个观点的请绕道。

5. 致那些说我收了钱的人:是不是世界上只要有人和你的想法不一样,就是收了钱?我就不一一回复你们了,我只回复讲道理的人。

————————————

截图一段发条张在电影最Top公号里的话。

这就是我的态度,扭曲了我们的文化,是他们无知,不是他们傲慢。所以,大家乐呵乐呵,不用为这个事儿着急上火。

打低分的情理之中,觉得不错的朋友也不需要藏着掖着。每次我都看各种相关评论里会有人“怯生生”地问,“为啥我觉得还行?”

我就想问,为啥不能觉得还行呢?各有各的想法不是吗?

———————————

一. 故事

这部电影的改编,起承转合完成得很好。

从被排挤,到逐渐成长,再到初试牛刀,拯救王朝,最终衣锦还乡。可以看出整部电影的节奏掌握得挺好,她的成长史伴随着迭起的高潮。

期间,有许多点都足以打动人心。

这里重点提两个木兰心理上的转折点,而这两个转折点都与巩俐饰演的巫师有关。

巫师与木兰其实是同类,她们都天赋异禀而不被人理解。木兰选择了隐藏自我,巫师选择了释放却被流放。而当巫师找到了同类,她想带木兰找到归宿。这里,我甚至愿意把巫师的引诱当成对木兰的保护,她不止是希望木兰归顺于她,也希望木兰免受流放之苦。

第一次巫师与木兰相见,巫师希望她不要隐藏自我。而木兰了悟,于是选择了“真”,勇于面对自己身为女人的事实,最终选择用女人的身份去战斗。

第二次,是在木兰被驱逐之后。巫师看到了她的痛苦,真诚之人反遭背叛,于是巫师更进一步希望她们站在一起。可木兰还是选择了——“忠真勇”,冒死回到了军营。

所以,木兰的两次心灵上的转变都因为巫师。而巫师最终也被木兰征服,已经坐上龙椅的她,看到自己木兰走上了自己曾经渴望的道路,于是选择走下神坛,引领木兰到达终点。

不得不说,这是这部电影很符合现代女性的一次改编。男主被抛在一边,而巫师——另一名女性,成为了木兰真正的领路人。同时,伴随着贯穿全篇的“忠真勇”三个字,花木兰也成为了一名勇于面对自我的女性,而非以男性的身份取得胜利。

另外,男主的戏份也处理得当,不多不少,最终留给大家一点意犹未尽的暧昧。

这也是我给了这部电影高分的原因,作为女性,我更希望在看到故事里的女性能有自强自立的,互相扶持的一面。

二. 场景动作

这里要夸刘亦菲!可以说不仅外貌气质完美符合,可美可帅,而且全程演技、动作无一掉链子。男性时,脸部线条便俊朗起来;女性时,脸部便柔和起来。真真难得!

电影也适当地表现了一下木兰被放逐后柔弱的一面;以及,面对爱情时,试探着碰触了一下对方的手。不是牵不是握,更不是像兄弟一样击掌。只是轻轻搭上他的掌心,浅笑着收回,然后决然上马离去。

另外,大制作的场景值得大吹特吹,咱大中国的壮美也值得大书特书(虽然好像是在新西兰取景哈哈哈)。但重点是,整个画面很有中国的留白意境,颇有山水画的味道,令整个电影的中国气质更盛。

但战争场面还是太小家子气,一两百人的械斗根本无法彰显我们中国古代的战争了。以迪士尼的资本,完全可以做出更恢宏的气势来。

三. 西方视角

这个部分来谈谈,这部外国人制作的中国电影哪些部分是通过西方视角构成的。

首先,“气”的设定明显是一个外国人对中国武术武侠的误解。我们的那些飞檐走壁行侠仗义的“超能力”都是哪里来的呢?于是,这里把它归结为“气”。同时,把它作为天赋异禀的存在,有气的人,可正义可妖魔。

服化道方面也值得吐槽!为啥中国的场景里永远有日本元素的存在???从将士头上的羽毛,到丞相的衣服,乍一看都是日本风格。分不清中日文化的毛病,外国人算是落下了。

另外,不断出现的“忠真勇”三个字,更像是导演为了强调中国文化而故意放大的。可以想象,当我们在拍摄一部关于忠孝勇敢的电影时,很少会反复强调我们心照不宣的文化积淀。但这终究是一部拍给全球同胞的电影,这样的处理必不可少。

同时,电影对皇帝的刻画也颇为奇怪。他的龙椅是在一捧金光里,常常看不清面容。当敌人来临时,他毅然选择亲自与对手决斗。瞬间有西部牛仔决斗的味道了!

而事实上,在我们的故事里,皇帝怎么会和谁单独决斗呢?太离谱了。而此时,花木兰也被刻画成超级英雄电影里,那个只身上阵的英雄,解救了只身的皇帝,杀死了只身的部落首领。其实哪一点,都不太符合我们的传统。

这一段高潮,满满的西方文化味道,藏在了东方美学的表皮之下。

但这样的表达方式不失有趣,毕竟这就是一部妥妥地通过西方滤镜看到的东方电影。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毫不血腥,适合小女生看完后振奋人心的童话电影。但如果你要把它当历史剧看,实在有失水准。

 6 ) 花木兰影评:迪士尼果然每年都拍了一部星战片

我叫木兰·花行者,或者大家也可以叫我木兰·花尔花廷。

我出生在银河帝国边陲的一颗偏远行星。

与其她文文静静的女孩子不同,我从小就喜欢飞檐走壁。

父亲是克隆人战争的功勋老兵,曾打退分离势力的进攻,负伤后退役回乡。

他告诉我,我的“气”很强大。

“气”渗透宇宙万物与所有生命。

“气”有很多名字,在其他星球,它更多地被称为“原力”。

帝国似乎对女性原力敏感者很敌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从我出生起,父亲就要我隐藏自己的原力天赋。

大概是因为现已被屠杀殆尽的达索米尔暗夜姐妹曾在克隆人战争期间给银河系造成过很大威胁吧。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有一名暗夜姐妹活了下来,并为残余的分离势力效力,还说了一句原力黑暗面专用台词:

“Wewill finish what we started.”

残余的分离势力舰队重振旗鼓后,从未知空间杀出,接连攻占帝国六个星区,切断了银河系最重要的超空间航路之一——科雷利亚贸易之脊。

皇帝陛下决定迅速扩大帝国冲锋队,保护超空间航路,下令帝国境内每个家庭都必须有一名男性成员入伍。

由于我没有兄弟,因此作为伤残军人的父亲将不得不再次披挂上阵。

父亲虽然战功赫赫,但毕竟年老体弱。于是,我决定瞒着家人代父出征!

穿上父亲老旧的克隆人盔甲,开着飞船,离开母星,来到著名的卡里达帝国军校!

在帝国军队里,我发现我的上司是赫赫有名的慧尔守卫——奇鲁·英威。

他发现我的原力很强大后,告诉我:

原力与我同在,我与原力同在。

分离势力同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星区,逼近帝国首都科洛桑。

我所在的营还没完成训练,就不得不奉命支援前线。

在战斗中,我遇到了那位暗夜姐妹。她看穿了我的性别,打坏了我的盔甲。

没有了盔甲的束缚,回归了我本来的性别,我的原力觉醒了!

这时,分离势力的超级武器开火了,摧毁了帝国军一艘又一艘飞船。

在原力的协助下,我以一己之力摧毁了敌人的超级武器,拯救了整场战役!

然而,由于我隐瞒性别,我原来的部队感到受到了欺骗,因此将我暂时驱逐出军。

伤心的我再次遇到那位暗夜姐妹。

她希望我与她联手,凭借我俩强大的原力,我们能联手统治银河!

虽然我拒绝了她,但她还是提醒我刚才的战斗只是声东击西,分离势力舰队早已直奔科洛桑!

我带着这份情报返回军营,战友们再次接纳了我,并与我连夜赶回科洛桑。

此时,Chancellor已成为叛徒,皇帝也被分离势力俘虏。

战友们负责拖住敌人,我奉命去解救皇帝!

最终,幡然醒悟的暗夜姐妹为了保护我而牺牲了自己。而我消灭了分离势力的领导人。

战后,皇帝邀请我加入帝国禁卫军,我发现我的引荐人是著名的雇佣兵芬内克·尚德。

你对这部星战外传满意吗?

扫码加未来局接待员微信

备注「不存在」,进群细聊

 7 ) 花木兰,你知不知道我最恨你像个木头一样!

天赋“气”能奇女子,复联在逃公主花木兰,武打巨星甄子丹没有能力教她习武,功夫巨星李连杰等着她来拯救,能飞天会巫术的巩俐在她面前也只配被一箭射死,吴亦凡看了这部电影都想立刻从《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里穿越出来对她咆哮:花木兰,你知不知道我最恨你像个木头一样!

不知道刘亦菲的演技是怎么做到十年如一日的木,把花木兰换成匹诺曹主演可能都比刘亦菲演得好,至少匹诺曹的鼻子还是会动的,而刘亦菲连眼珠子都不会转。《美女与野兽》里的著名花瓶屈成氏小姐看了刘亦菲的表演,都恨不得立马自诩演技派。把刘亦菲的在《花木兰》里的表情截下来,玩个连连看都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至于剧情我就不吐槽了,迪士尼真人公主片一向没有什么剧情,看个服化道和唱跳就好。很可惜花木兰没有唱跳,服化道更是槽点无数,特效和打斗也一言难尽。可能看个木偶剧都比这精彩

 8 ) 此刻的木兰——花木兰全球首映观后感

可能谁也不会想到3月初《木兰》首映礼会是好莱坞上半年的最后一场盛宴。

我记得那天星光大道从上午就开始封街,周围堵得水泄不通。红毯从每年承办奥斯卡的杜比剧院由内往外铺开来,道路两边扎起类似军营造型的帐篷,一字排开中国古代的兵器铠甲,今晚的好莱坞要以最隆重的姿态迎接一位东方公主,她是女儿,是战士,是领袖,她是花木兰。

结束白天的工作之后,换了件红色真丝衬衫就匆匆赶到首映式现场,发现许多人都穿了点红在身上,还有白人女孩一身旗袍,拢着披肩或团扇,三三两两在木兰的巨幅海报前自拍,也十分赏心悦目。进场时,遇到木兰父亲的扮演者,华裔老戏骨马泰,牵着两个可爱女儿的陈可辛导演,还有《硅谷》中扮演Jing Yang的喜剧明星欧阳万成,总之业内跟中华文化沾亲带故的幕前幕后全来了,大家的表情都是满怀期待,衷心希望电影能好。

首映惯例,一进剧院就人人上交手机上锁。坐在位置上等待时,想起曾经为《环球银幕》写过一篇专题,从黄柳霜到花木兰,细数大半个世纪以来华人演员在好莱坞的风风雨雨。终于,《花木兰》要上映了。这部电影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又超越了两年前引起行业热议的全亚裔阵容浪漫喜剧片《摘金奇缘》。更恢宏的制片规模,好莱坞最大厂牌的真人公主系列;更深厚的文化渊源,中华民族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更中国的演员阵容,齐齐站上奥斯卡杜比剧院的舞台。在开场前我就有些心潮澎湃,很难不带有个人情感观影。

以下的随感可能会有一点涉及剧情的部分,不过《花木兰》的故事和关键情节我们都太熟悉了,只是提醒一下对剧透非常介意的人不必往下:

1.《花木兰》电影整体是偏青少年向。这不是关于《木兰辞》的战争史诗片,还是非常迪士尼动画改真人的风格,整体剧情上比较低龄化,也在意料之中。除此之外,视觉效果、打斗设计、战争场面均在线,演员除了老戏骨们稳定军心,童年小木兰格外可爱,总的来说完成度算高。

2.“忠、勇、真”是贯穿全片的三字真言,代表这一版花木兰的精神,最后还加上了一个字——“孝”。英文用的是devotion to family,含义比“孝”字要更广阔一些,既有家族的荣耀又有战士的属性,我觉得更好。电影中还尽可能使了点中国古代文化,比如《木兰辞》里的“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四两拨千斤”之类的。

3.和98年动画电影相比,有两处比较大的改编。一是把李将军拆分成两个角色,一个是甄子丹饰演的将军,一个是和木兰有感情线的同僚新兵宏辉。肯定有人要抗议政治正确了,但我觉得改得不错,摆脱了又是军旅上下级又要谈恋爱的复合关系。甄子丹负责师长的部分,他看木兰就是欣赏有为后辈,甚至悄悄纳入准女婿的名单,还能制造笑点。宏辉跟木兰的情感线更加青涩单纯,一起入营训练,同寝同食,有过矛盾和误解,也有悄然心动,舍生忘死,他们是伙伴,是战友,是战场上可以交给对方的后背,两位演员也演出了这种情窦初开的清澈剔透。

4. 另一条新故事线是巩俐饰演的敌军女巫。去掉了动画片里的小龙木须,魔法的部分由女巫承担。其实这条线的想法非常好,同样是天赋异禀的女人,都受到现实社会的压抑,分属不同的阵营。我理解导演和编剧是想要的在战争中出现一个女性与女性之间的交流,大女人对年轻女孩的引导和关照,只是魔法的部分有点过多,以至于最后的转折略显突兀,可惜了巩皇的气度万千。如果要能再好好构建一下这条线,一定会让电影更上一层。

5. 刘亦菲的表演在我看过的她为数不多的作品中可以算是最优秀的一次。不论文戏武戏,还是全英文对白,都可以感受到她百分之百的勤奋,而且并没有过度用力。在与巩俐、甄子丹等前辈对阵的时候毫不怯让,活脱脱一位初出茅庐却天赋过人的战士,演情感对手戏时又回到小女儿神态,像是从南北朝民歌里走出来的一样,古朴纯真。我相信她唯有把自己身心完完全全交给了这个角色,才能有如此表现。而且,真美啊。Niki Caro把刘亦菲拍得很美,是一种女导演才会捕捉的天然美,与她之前影视作品高浓度“男性凝视”(male gaze)下的美非常不同。木兰散开云鬓,挣脱铠甲,素颜红衣,仗剑纵马,一往无前杀入敌阵,奥斯卡杜比剧院四层楼观众掌声雷动,我的思想从银幕内外联通古今,啊大好中华女儿,忍不住有点泪目。

6. 电影最后,花木兰回到家园,和家人团聚,与父亲和解。将军带着皇上的赏赐而来,并再次传口谕,请她出任御林军军官。木兰心动了,她抬起头,只见家族图腾的七彩凤凰自由翱翔于天际,故事停在这里。这一笔让我有些意外,它比所有以前的木兰故事都要更进一步,“A girl became a soldier, a soldier became a leader, and a leader became a legend.”女孩先成了战士,然后成为领袖,最后成就一段传奇。既然天生我材,何必卸甲归田,这可能也是更契合时代精神的表达。这就是此刻的木兰。

7. 首映式上还有一个动人的瞬间。在电影放映前,导演上台依次唤出全体演员亮相,大家站成一排,最后出场的李连杰站到左边,甄子丹站到右边,然后,刘亦菲一身凤凰刺绣曳地长裙,波光粼粼的女孩昂然走到最中间。导演骄傲地说,这就是我们的木兰,现在也属于你们了。

=====================

稍微补充一下:这篇是3月份首映后就写下的即时感受,只不过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档期延后到现在才发出。如果让我现在打分,大概会打在3.5。流媒体网站观影和大银幕呈现是一定会有差距的,而且杜比剧院首映时的氛围确实很有感染力。

其实前几条基本上都谈到了本片的局限和缺陷(定位青少年向,故事低龄化,”孝“字不恰当,巩俐线很可惜等等),但我不同意喊一句烂片拉倒。作为一个好漂青年,我更愿意见好,点出电影在迪士尼真人公主系列电影中表现不错的地方,和华人女星领衔2亿美金成本全球发行大片本身的意义所在。

就像《黑豹》不是专拍给非洲观众,《阿拉丁》不是专拍给阿拉伯观众,会有新一代的小朋友在世界不同角落认识和记住这一版Mulan,你我都不是target audiences。

一切都在过程之中,没有当年的黄柳霜,就没有后来的喜福会,有了这一版花木兰,也许未来就多一些机产生让华语观众和全球观众都能更享受的富含中国元素的电影,我是这么期待的。

 短评

水土不服+演员表演形如枯槁

4分钟前
  • momo
  • 很差

仙女姐姐好美,歌好听

8分钟前
  • 新酱
  • 还行

1.皇帝要让花木兰做将领的时候,花木兰却拒绝了,因为她要回家向家人赔罪。父母没有因为对她催婚而向她道歉,她为什么要因为展示了自己的“气”而道歉?花木兰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她不应该觉得女性有“气”是一种罪,她应该觉得这是她的天赋。她也不应该觉得女性不能带兵打仗,她应该觉得男性能做的事,女性也能做。2.本以为电影最后人们不会再觉得有“气”的女性是女巫,结果电影压根就没提这件事。似乎这个问题根本不重要,只要电影最后花木兰取得成功了就行了,其它女性过得好不好不重要。但是花木兰一个人不再受到歧视,并不代表所有女性都不会受到歧视。3.中国的故事被美国人拍成电影,演员都是中国人,说的却是英文,这让我感觉很魔幻。假如中国的电影公司把美国的故事拍成电影,演员都是美国人,说的却是中文,估计会喷死吧。

10分钟前
  • 朝暮雪
  • 较差

真香失败……剧情涣散,表演僵硬,打戏还是十几年前国产古装剧的水平,巩俐这个女巫的角色加得实在是太失败了,最后那个射大雕差点把我笑死……

11分钟前
  • Han
  • 较差

突出了女性独立自主的想法,不能用美貌来定义女性,应该用品格来定义。

16分钟前
  • Frederick
  • 力荐

……o.k.(钱德勒初见莫妮卡式ok)

21分钟前
  • Joeb
  • 较差

刘亦菲怎么做到一个表情演完整部电影的 巩俐的角色完全没必要 我最喜欢的木须也没有 小时候最震撼的全京城百姓下跪感谢木兰也没有 迪士尼擅长的电影配乐也没有 难看至极

22分钟前
  • Joe
  • 很差

今天Disney+首发,198大洋线上看,伴随着English cc字幕,别提有多爽了。3分献给我的198块!

23分钟前
  • MogulKahn
  • 还行

我的电影票钱

25分钟前
  • ZZZZZZ娜瑞
  • 较差

前面部分总感觉在看亚洲地区的电影,不过在说别人为什么说英语的同时也得想想自己的IP为什么不能自己拍。迪士尼还是牛,自家的风格仍然保留也没有太严重的水土不服。

27分钟前
  • 安德鲁加菲猫
  • 还行

30美金的超前点播...可能是我期待太高了 优缺点都很明显的一版花木兰 优点当然是武术编排和画面 雪崩那场戏尤为突出 缺点则是我没有看到木兰的成长 她对自我身份的认同过程太潦草了 我完全无法和她共情 最后被剪掉的动画版桥段的确对剧情有影响 7/10

29分钟前
  • kunlee
  • 还行

2.5 果不其然地滑入儿戏式的东方学想象、“成为一种生意”式的伪女性主义表达。之前始终没怎么关心过这个片的新闻,看正片才发现竟然是没有歌舞片段的。其实高水平的欢脱歌舞、油腻但活灵活现的表演方式(比如去年的《阿拉丁》),几乎是解除迪士尼如同僵尸般叙事模板的唯一出路了。而这部电影却做着把僵尸进一步僵化的努力,创作地越认真,效果越可怕,直叫人怀念动画版的一场场歌舞秀。迪士尼“公主真人版”电影一贯的问题都是故步自封、毫无想象力,但至少在高投资、正向创作心态的保证下,能做好“花瓶电影”的本分,这部同样差不多如此。

33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多了一个星给神仙姐姐!!!这电影很迪士尼童话风格了,符合我的预期,当时不能用普通电影的尺度来衡量!记住这是迪士尼童话系列就完事儿

37分钟前
  • 聿千。
  • 力荐

西方人误读东方文化集大成之作

41分钟前
  • 喜儿喂鸭正经地
  • 很差

1.0 全方位的烂,不必苛责人尽皆知的刘亦菲的差演技,她真不是最差的那个,导演比刘亦菲差得多,调度根本是胡来,镜头设计,分镜,剪辑全部都有很多莫名其妙,越轴胡乱用,摄影机旋转胡乱用,剧本沿袭迪士尼动改真的一贯套路,几乎没改,如果说动画我还能以给小孩子看为借口去接受剧情的逻辑问题,那么真人电影还那么胡来,我绝对接受不了,到处都是bug,更不要谈人物了,最后我也不知道这片的投资花在哪了,真的用在了特效上?完全的网大质感,游戏质感。我真的没有在这部电影身上找到哪怕一丝的优点

45分钟前
  • 【龍】在我心
  • 很差

又有凤又有龙,真可谓龙凤呈祥,花木兰在这里向全世界人民拜个早年。

49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很差

是很一般,但分低了。看迪士尼就像看童话故事,不能太较真细节,童话故事若较真细节,都是假,但小孩子们就是会信会喜欢。同样道理,花木兰这类故事,如果真的去较真的话,你说一个女人,长期女扮男装混迹在一帮男人当中,却能不被认出,难道周围人都瞎吗?我觉得只有一种可能,该女子长得五大三粗、肤黑貌丑,所以,意淫花木兰、祝英台这些能够女扮男装,却又长得很漂亮的人,可以休矣。最后,啥叫文化输出,这就叫文化输出,能让别的民族,去拍你民族的故事。这方面,我们常年输入,偶尔输出,值得鼓励。

50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对剧情和设定感到hmmm的朋友可以把气理解为原力,木兰理解为天资聪慧的原力少女蕾娅,巩皇理解为堕入黑暗面被放逐的黑武士,这样一来故事就通顺多了

54分钟前
  • Hablonothing
  • 较差

垮得蛮彻底的。。所有人物都很脸谱化,包括反派,剧情不出意外地乏善可陈,没有谁演技在线

57分钟前
  • WildestDream
  • 较差

【C+】比较失望,看得出野心很大,想做出一种有别于此前迪士尼风格的历史史诗感,但受限于童话风格,战争场面看起来像儿戏(也和导演动作戏调度水准不佳有关)。其次,花木兰的人物刻画也不够好,这个角色明明塑造空间很大,但无论是花木兰选择面对自己的动机,还是军队们接纳花木兰女性身份的过程,都处理的太过于简单潦草,使得影片核心情感浓度大大减弱。最后,刘亦菲也不行,她太柔了,身上缺少战士的狠劲儿和不屈,面对复杂情绪的场景,其单薄的演技也无法撑住人物,以至于我看完全片,竟都觉得花木兰全无魅力。

1小时前
  • 掉线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