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被陈大师摞下的理发师
原本以为是文艺片,现在看来,与《小城之春》那样慢的话剧式片子相比,《理发师》、《茉莉花开》都是讲命运沉浮的故事片。一开始,理发店里三十年代上海滩的摩登卷发、女人的挑剔和媚态、年轻理发师的陪笑以及老唱片的咿呀转动,与抗战时的土壕、士兵的长枪、紧张的表情几番跳接。当枪火将玻璃碎片震在留声机上,二者承合一处,故事开始。
胶片经过泛黄与曝光处理,沧桑而富于张力。陆平在逼仄的巷子里走,四面是墙。忽然闪过邻家女孩骑自行车的背影。他年轻的嘴角有了微笑。女孩在石板路上颠簸,意味着平静而美好的生活。
然后,自然而然地,一段小镇生活开始了。刘寡妇的引诱与胜哥在白马上的调情,都阻止不了两个年轻人的情愫萌生。嘉仪在背后吓他,在漆黑的夜里与他捉一只受伤的鸟,在金黄的麦浪里,在自行车上靠在他的背后……任机翼自头顶掠过,也掠不去日后他心里这一段记忆的灿烂辉煌。
片中有几个对看的镜头,均有脸部特写。宋嘉仪始终无语凝噎,女人始终在男人的笼罩里,等待他也好,眼睁睁从他身边走开也罢。而面对荒谬的处境,陆平也毫无办法,无论他笑一笑看着她走出去做随军嫁娘,还是留下来做抵抗共军的七十一师师长,他只有无奈地转身,手插在裤袋里凄然而去。
第54分钟时的转折很突然,结尾也过于理想化。不知道陈逸飞究竟拍到哪一个镜头时,永远摞下了他的《理发师》。
2 ) 眼神
陈坤的眼神在这部电影里面神了!
无论无助、愤怒、无奈、绝望、快乐……爱恨情愁,一切都从眼睛里面流露了出来,有震撼的感觉。
很好看一部文艺。
3 ) 宋颖仪怎样被弱化成了江南油画中幽怨女子
江南也不过是黑瓦白墙,细细的雨巷,黄色油菜花在嫩绿一片天地间铺满。还有执起油纸伞穿着旗袍的明媚女子,或者烟雨朦胧的双桥和深沉厚质的大院内持箫唱和的情景。
陈逸飞的《理发师》还在说江南。但是,他精描细画的江南风景下的理发师仿若一个空壳,木木地与仿佛不是江南女子的“表妹”相恋十三年或者更长,直至鬓发染雪方才得以携手。
这样的一个爱情故事,终于不曾打动人。
倘若不是电影结束播放的小纪录片,为这位已经去世的大师致敬的话,只怕连这点掌声都无法得到的。
许多影评人说这是一个故事平淡的、没有张力没有灵魂的电影。
但是他们错怪《理发师》的作者了。
电影拍成之前,曾经随手翻阅过这部不长的小说,只在瞬间就被吸引至一口气读完为止,几乎不能自持要落些泪儿。其间惊心动魄处不是战争,不是历史的变迁,不是传奇般的理发师,而是他的“表妹”宋颖仪。
可惜,电影中换了个名字,也换了个人物。
小说中的宋颖仪,全然不是一般江南女子。
作者不描绘她的美,只写阎锡山第一次见到她时候的失态;不写她怎样呼喊着惊天动地的爱情口号,只慢慢写宋颖仪要出嫁前,让“表哥”陆平做发型,固执地要求将漂亮的长发剪去。
为什么要求做短发呢?
「宋颖仪说我就想试试我的胆量。我想我敢把头发剪了,就一定敢把我喜欢你的话说出口。我已经说出口了!」
这是她第一次的勇敢。为了主动打破两人一直的微妙关系。
嫁了师长,做了二姨太的宋颖仪第二次的勇敢,是因为思念。
她竟然偷偷潜回日本占领区,在陆平身边呆了三天。
电影中的宋颖仪叫做“宋嘉仪”,脸庞大大,有着媚态,也蕴含着一股勇敢,只是她被陈逸飞的旗袍包裹着,只能含着诱惑的神态对着父亲接回家的“表哥”柔柔说一声:表哥,我想做头发……
小说中陆平成为“表哥”是宋颖仪一手安排的。
抗战结束后,她再一次勇敢。
为了救回因为给日本人理发而被判为汉奸等待枪决的陆平。宋颖仪找到阎锡山,用自己的身体换来了“表哥”陆平和自己父亲的生命。
宋颖仪说,“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爱你,为了你,我什么都肯去做。”
她承认命运的不公,也无法跳离社会现实,去对抗,乃至拼得头破血流。但是,她却没有怯懦。她不是电影中那个宋嘉仪,只会弱弱地请表哥帮忙修自行车带自己在田野中穿行,只会扑颠着随着表哥捉小鸟。她会尽自己一切去爱陆平,即便是在解放前夕大溃逃时候,她毅然留下来,成为一个捡拾垃圾的女工,只是为了打听陆平的下落:
「她不相信陆平会死。他一定活着,因为他答应过她活着。只要他活着,不管他潜伏在什么地方,她都要把他找到。坚定的信念支持着她,在遭遇风暴的时候,在把钱用光的时候,甚至在被收容的时候,她都没有动摇找陆平的决心。她沿途做工,时代的变迁使她从阔太太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女人。她主要的工种是收购破烂,具体地说是收购废旧报纸,这是她有可能获得陆平消息的另一条途径,她对此不遗余力——所有收购的报纸她一张都不放过,一定通读完毕,常常是通宵达旦。
终于有一天她从一张旧报纸上看到了陆平的名宇。那是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出版的战报,上面登载着俘获国民党34军71师少将师长陆平的消息。而宋颖仪收购这张报纸的时间是1954年的7月。
五年没有哭过一次的宋颖仪放声大哭。她捧着这张报纸,又把它贴在胸前,像护身符似的。」
电影其他方面的许多修改还算次要,最大失败其实就是将能体现宋颖仪个骨子里透着坚强的美丽女子的做为删除了。
抗战结束后,陆平没有死,只是因为宋嘉仪的师长夫君帮忙;宋嘉仪主动与陆平的幽会也被处理成为两人发乎情止乎理的江南小插曲;甚至,解放后宋嘉仪还能给远在大西北劳改的陆平写信,还能远赴当地寻亲……
一个充满内在张力的小说成了一幅悬着的风景似的油画了。
一个美貌充满智慧,为了爱可以不顾自己的让人肃然钦佩的女子,也就弱化成了江南油画中的一个幽怨的淑女。
又:网络上流传网友另外剪辑的《理发师》版本,叫《表哥》,开头和结尾处理得不错,只是先天影响,也止于此而已。
4 ) 我无法为其中的爱情感动
自我感觉是个比较容易被感动的人——被真实的、真诚的、高尚的东西(我看《活着》书,是一遍一遍的擦眼泪),但是看完《理发师》,我没法被其中想被刻画为刻骨铭心的爱情所感动,一直到现在都不知道是为什么。如果要找原因,是我不相信这种爱情或者更准确,是剧情的可信度。刚开始是觉得好像是命运跟小人物开了个荒唐的玩笑——把一个只会理发的理发师提到了国民党的师长,后来看了看诸位仁兄的点拨,才明白,是编造的故事本来就是荒唐的。是故事的不可信,让我不相信其中的爱情的真实性。
陆平被提拔为参谋、团长、师长,就是凭表妹夫的一句话吗,别人看不到他没能力吗?刚开始他不是在火车站等着俞棉和他一起走,好像两人间还有点什么,后来怎么一到小镇马上就和表妹?他和宋嘉仪的感情,发乎情而止于礼(借用楼上的一句),刚开始是陆平在压抑,后来感觉不到这感情的滋生、发育、发酵,只是暧昧的表哥表妹间暧昧的感情,怎么后来就发展到刻骨铭心的程度了?
相反,我看《幸福象花儿一样》,其实只是最后两集,前面看得断断续续,但是白杨最后酒醉后在车旁对杜鹃得表白,真的看的人心里发颤,那种没有理由、无法摆脱、折磨人的爱,我信了,被感动了。但是《理发师》,我非常遗憾地地无法被感动。
不过,这是编剧地责任,陈坤地表现尚可。尤其是最后一个镜头,和宋嘉仪地重逢,宋似乎是终于等到这一天的平静,但是陈坤的表演很有层次,有压抑情感的释放,有百感交集的沧桑,有对千思百念的爱人的期盼,不错!
另外,影片可圈可点的小人物的表演,真的不错。风情的寡妇、做头发时无所顾忌的调情、骑白马的胜哥,真的活脱脱的,让人信服。说实话,唯一影片中让我掉泪的就是要枪毙胜哥时,寡妇满目绝望和凄情的一声喊,真情所至。
还有,画面不错,色彩、构图、油画般的质感,很多都可以做桌面了。音乐对情感的烘托也还恰当,特别是陆平和宋嘉仪突破性的拥抱时,音乐对人物内心波澜潮涌的表现,很适时。
总之,片子还行,再过若干年,还能想起来看过,但估计说不上记忆犹新。
5 ) 去龙门古镇就想起了姜文
去龙门古镇就想起了姜文
龙门古镇位于杭州地区的富阳市,离杭州也只有30公里左右。
十年前在杭州边上买了房,就喜欢东走走西走走的,就走到了这个龙门古镇。
那时龙门古镇就是个古镇,很原始很古朴很过去。
我在那里面走着走着就不知道自已走在哪朝哪代了……小桥流水流淌着上千年前的历史,鹅卵石上还依稀能寻见“孙权”的踪影……但三国故里的名声在没有经过包装前是没有销路的。
我在古镇里游荡,观赏着孙权后代们悠闲的、贫困的、过去式的生活,很潇洒,很羡慕。
这是8年前的事了。
画家陈逸飞做完了画家要做导演了,拍了两部怀旧片,又要拍《理发师》了。陈逸飞就是陈逸飞,他发掘了古镇周庄,又在千百个古镇里选中了“龙门”!
古镇龙门就因了陈逸飞那时在这里拍《理发师》就在媒体上频频曝光了。不光是陈逸飞、不光是《理发师》,更更吸引人们眼球的是演员姜文。
说起姜文,那些狗仔队就都禁了声。问他们干吗禁声,他们就更禁声了。原来狗仔队们也只会“老太婆吃柿子,拣软的捏”。姜文可以八卦的事情不少,敢八卦他的不多。无论是他和刘晓庆、无论是他的原配是兰眼睛,他的女儿特别漂亮……历来就没见大报小报的娱乐版敢八卦他的隐私。
那时拍《理发师》时姜文来到了龙门古镇,带着他的现任太太周韵一起来演对手戏,同样也没有八卦文章敢出笼。
后来就不行了,姜文罢了演,《理发师》要停机了,媒体就报道了,但姜文为什么罢演,为什么停机还是说得朦朦胧胧。直到选出陈坤来顶替姜文,再直到导演陈逸飞命丧黄泉,舆论才连篇累牍地说个没完没了,没完没了。但,在我看来,也都没说到“命门”处,也都只在边缘叨叨叨叨而已。
后来姜文带着他的现任夫人周韵到处去推广他的新作《太阳照常升起》,媒体又提起了当年的《理发师》。说当时姜文力推周韵出演《理发师》中的女主角,但陈逸飞对周韵不满意,导至姜文最后罢演,(导至陈大导演的最后死亡)。现在媒体提起过去只是为了表明姜文是个真男儿!看,姜文是个为了他的心爱就敢于不顾一切的真男人。
姜文是个血性男儿,就像黄秋生说的那样,他绝不会为了利益而改变他的审美追求。就像刘晓庆这样在大姐大,在姜文第一部电影里有过多少情感或是金钱的投入,而且这种投入是不计回报的投入。
这种血气方刚的男人是最最招女人们深爱的,因为这样像男人的男人是很很能写出一些浪漫史的,尤其在当今阴盛阳衰的年代里。但,两个真男人碰到了一起,就要演出像《理发师》这样的影坛悲剧了。
看姜文导的第三部电影,绝大部份的观众都说看不懂,看懂了的也都是“皇帝的新衣”中的看客。姜文是不管观众懂不懂的,他虽说不是拍给22世纪的人看的,但他也不是拍给平头百姓看的。
为了这个温州美女,我看姜文真是煞费了苦心,周韵的戏份重重的,但恰恰暴露了导演的私心,一个不大像演员的演员,那怕两个小时的镜头都给了她一个人,我看也是没用的,越多出镜就越暴露出她的缺点。后来《太阳照常升起》大大的推广,铺天盖地的宣传,可惜了广告费,票房就像现在的股票,一个劲地往下掉。
这两天没事,我又去离我住处不远的龙门古镇。过去进镇不收门票,现在要60元钱,弄不好还要80元钱。小桥流水古居却都没有姜文去前好看了,到处摆满了赝品,就像村里的人全是孙权的后代一样。
我想姜文是绝不会再游龙门古镇了,这里给他留下了太太不好的口碑和回忆,但青山依然在,几度夕阳红。龙门还留着姜文、周韵的“倩影”,那是段抹不去的过去, 是段令人心酸和各种回味的过去。
6 ) 小人物的执著
《理发师》是一部淡淡的片子。淡到在抗日的大时代背景下,没有硝烟,没有激战;淡到在上海滩这个十里洋场,没有霓虹,没有火花。有的只是一份淡淡的执著,这份执著,交织着一出哀怨凄美的爱情。
影片开始的布置甚为精当,紧凑的小屋,狭长的巷子,残破的壁垣,昏黄的小镇。技艺高超的理发师陆平,提着他的工具箱,离开他意外杀死日本军官的上海,逃难于此,投靠他的师伯宋丰年。这个不起眼的小镇,正是陆平与宋嘉仪命运交错的开端,也是陆平颠沛流离的开始。然而,一见钟情的陆和宋,却难以各自倾诉心中那份情爱,只能以“表”相称,暧昧的背后,是对现实的妥协与屈服,是对命运无言地抗争。然而,这样的抗争,未免甚是无力,胸中的执著,需要等待命运的安排。
做头,捉鸟,骑车,嬉戏,陆和宋温馨快乐的场景终究短暂,他们单纯而精心营造的柏拉图“围墙”,不但肯定会被推倒(宋丰年推倒那个墙壁),还会被炸个粉碎(陆平宋嘉仪摔倒在草丛里)。不过,这一切陆平都不会在乎,他惟一在乎的,是他的工具箱。他宁愿相信,自己不过是大海中的一帆小船,没法自己掌握航行的方向。与其去争取,不如守住他手中的理发刀。
影片要描写的陆平是腼腆自卑的,甚至是怯弱的。无论是在小镇里,还是后来的军旅生涯,他淡淡的笑脸,避让的眼神和惊恐的神态,都无疑折射了一个大时代下小人物荒唐悲惨的境遇。大时代中没有大场景,只有这位弱者的各种片断。这些片断虽然时断时续,甚至有些地方颇为牵强(比如宋丰年的出场、劳改场的巧遇、那封在的信函、大漠中宋嘉仪忽然出现),但构成了一幅幅精巧的画面,细腻而真实,展现出一位近乎偏执的理发师屈从于时代安排却执著于理想的无奈与凄凉。
据我看来,这份执著分两条线走,主线是理发刀与工具箱,其中穿插着一条爱情副线:理发刀是能够操控的,即使小人物也能掌握在手中的——即使它什么也改变不了,只能给人做个头而已;而爱情却是自己把握不了的,只能由时代去安排。最终,导演给了陆平圆梦的机会,让这两份执著,划了一个交叉——在解放战争之后,陆平在西北劳改场遇见了曾经让他剃过头的同志,然后又在荒漠的一颗枯树下等来了他的宋嘉仪。中国解放了,陆平也解放了,他和宋嘉仪在经受了二十多年的精神折磨和情感摧残后,还是携起了手,沿着枯黄的沙走回属于他们的自由世界。陆平的工具箱被遗留在树下,那部留声机一直在转,仿佛记录着一路的颠簸和心酸,记录着这个已逝的无情岁月。
此外,影片在主副线交织的背后,还有一幅大构图,那就是宋嘉仪、张寡妇与俞棉三个女人的一台戏。
宋嘉仪,代表的是爱情的执著,是一种有节制的叛逆,她不能主宰自己的终身大事,但她始终不放弃那一丝丝仅存的希望,在饱经命运的洗礼过后,终于在西北的荒漠中找回自己的自由;
张寡妇,毫不避讳、坦荡无拘地追求自身的欲望,犹如叫春的猫,她有她选择的权利,这是她的执著。在民族大义面前,她会忠诚于给过自己快乐的男人、会勇敢面对鬼子的枪。人是虚伪的,像张寡妇那样,或许才是生与死本来的面目;
俞棉,这位上海女人,令得陆平辗转奔波,最终他们得以相遇在际遇交叉的饭桌。虽善良使她宁愿安心成家,又不得不面对残酷的事实,任凭给了她好处的叶江天的摆布与强暴。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浓妆淡抹正相宜。影片没有给予这三个女人轰动的背景烘托,没有给予这三个女人过分的情节渲染,只有一系列貌似平淡的镜头组合,但这已经足够,我们不要大场面,不要复杂的情节。因为我们读懂了她们——在作为小人物和时代的弱者的身上,那份始终坚守着的执著。即便,这种操守在很多人看来不值一提,认为她们不过是随时代洪流而漂泊的牺牲品罢了。
很多人认为陈逸飞这部遗作故事简单、情节突兀、构造松散,而我认为,这恰似片头出现的油画,讲究的是一种画面的延伸,这些画面纵使像拼图,也能给人无限想像,因为它们讲述的便是与之搭配的小人物们的故事。画面以昏黄、灰暗为主,以小场面为主,伸拉有度,弥补了宏观场面铺排的不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陆平的戏份足,然而台词少,所以演好这个人,靠的是出神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而陈坤恰到好处地做到了,很好地展现了一个处于时代洪流底层的弱势理发师的命运。
这部片子看完了,有一种去博物馆看过画展的感觉。要的不是情节,而是一种意境。相信你和我,暂时也是个小人物。我们能掌握的,也只是手中这把“理发刀”。《理发师》属于旧片了,在此也想推荐一下。尤其喜欢艺术的朋友,不要错过。
7 ) 无言以对
既然是陈老的遗作,我实在不忍说三道四,在这里只说一些自己的感受罢了。
影片中令人困惑的情节比比皆是,导演没有去解释,或是觉得应该捉大放小,不去为之,但是让我这脑袋死活不明白,不吐不快……
疑惑一:理发师救了风尘女子上路,女子在最后时刻离开,她为什么离开,在那一刻我相信但凡遭遇相似的女子,又在那硝烟弥漫危机迫眉的紧要关头,应该最渴望的是一个可信任的、安全可靠的肩膀,理发师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吗?她为何退却?难道是为了给女主人公让路,还是她已经完成了诱导理发师杀日本人的任务而功成身退,那么与其这样,不如给她一击飞弹送她上路,让人感觉她在即将获取幸福前死于罪恶的战乱,岂不来得悲壮而煽情,也给理发师一个更加愤恨战争及日寇的理由。
疑惑二:在日本人的枪口下,理发师上前给马贩理发,穷凶极恶的日本小队长在一刀砍下了马贩脑袋后,居然没有对小镇上这唯一一个有胆量挺身而出的男子下毒手?哦对,他是希望理发师帮他理发,也算个理由。但是后来,理发师为了不给日本人理发,在面对小队长的一刻,用剃刀割破自己的手以示抗议和拒绝,令人惊奇的是,他再一次逃脱了日本人的屠刀,好好的活下来了。
疑惑三:在山头,理发师为一群正要去抗日的八路军剃光头,居然有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听了理光头就哭着要逃跑,这让我哭笑不得,难道就是为了让理发师对这个战士互相加深印象,方便后来在劳改里面的翻身?
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疑惑,就不再列举了,总的感觉就是,这部片子即算不上是战争片,也不应归于爱情片,人物传记吧又有些不够深入和完整,想要表达的东西都是浅尝即止,可惜一个多小时的漂亮画面和还算有感觉的影片配乐。
让我最有感触的镜头是片子的末尾,理发师和他的恋人历经坎坷重新相见,万语千言尽在无声的双手相握,相互扶持向广袤荒野的远处走去,身后,一株枯树,还有树下理发师那视为生命的工具箱子。放下了箱子,对于理发师而言,是放下了一副生命中的枷锁,他可能不会再说我就是个理发的,因为没有了那个时时刻刻提醒他身份的箱子,他的手终于可以去拉着心爱的人,也终于可以去拥抱未来的幸福了……
电影结束了,又一个想法蹦了出来,当年盛传姜文拒演理发师,如果姜文从了呢?那会是一个什么结果?这实在是一个非常值得咀嚼的话题啊,呵呵……
8 ) 这份爱剪不断理还乱
影片讲述了一个小人物颠沛流离的一生和他历尽波折的爱情[
大上海的小弄堂里,陆平,一个懦弱但却有着深深的民族尊严的理发师,总是怀抱着他的宝贝箱子,满怀欣喜的为别人理发。
1937年,日军侵占上海,当两个日本鬼子步入陆平的理发店,他将面对的顾客,开始更为了侵略者,以及与侵略者有着勾结的汉奸与贵族们。技艺高超的理发师陆平,因意外杀死了一名日本军官
日军少尉被剃头匠干掉的消息传遍了遍地租界和老外的上海滩,上海不再是宜于久留之地。匆匆的跳上了火车,从此改变了人生原本的轨迹。
陆平逃往江南古镇之后,投靠他的师伯宋丰年,与宋丰年的女儿宋嘉仪,俩人一见钟情,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两人纯洁的爱情在战争的阴影下,却开放出了最为灿烂的浓情与爱意。陆平想要逃避与嘉仪的感情,却因为一次意外的共产党员偷袭日本军队事件带着手伤再次回到了小镇。
然而宋丰年为了女儿日后能有所依靠,将宋嘉仪嫁给了国民党军官叶江天,做了他的姨太太。无情的世事和难以抗拒的命运,生生将二人分开,面对日军对祖国同胞惨痛无情的杀戮,陆平的报国热情逐渐得到显现和提升。日军的“服务”中重新上演。尽管那回割破的不再是日军官的脖子血管,而是自己的手指。
1945年,日本人无条件投降
命运弄人,陆平又因在抗战期间曾随着宋丰年进过日本军队的军营而被误为汉奸处死,在炫目的阳光下,他背后的枪口冰冷而静默,千钧一发之际,嘉仪救了他,在叶江天的安排下,陆平戏剧性地被任命为国民党军官。
然而,陆平志不在此,他一心迷恋的仍是理发,这引起了叶江天的极大不满和鄙视。然而对于嘉仪而言,能够经常见到陆平则是最幸福的事。随着二人感情的日渐加深,嘉仪铤而走险,以去上海见姑妈为借口,要陆平单独陪她前往。
在上海,他们久久积蕴在心中的爱像火山一样爆发了,但叶江天的到来,却再一次将他们推回到冰冷的现实中,叶江天派陆平去运送一批粮食,其实是一车鸦片,死的是他的司机,而不是他。他由少校而上校进而为少将,他成功又一步一步从一个理发师提拔为参谋、团长、师长。
新中国成立后五年
解放战争后,陆平被解放军俘虏,关押在西北的一个劳动农场进行改造。劳动农场的场长就是当年陆平为他理过发的新四军战士郑文斌。他告诉陆平,一直深爱着他的宋嘉仪并没有跟随丈夫叶江天逃往台湾,而是毅然返回家乡,并一直在那里苦苦地等待着他。
在一片荒漠的惟一一棵大树下,陆平终于等来了他深深相爱的宋嘉仪。历经近二十年磨难后,两只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事实证明,逸飞毕竟是画家,做导演的火候欠缺啊。
陈逸飞先生的遗作,想拍出一部人生传奇,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做作。
只记得徐若瑄的美。
这样的爱情 只出现在电影 和从前 你敢不敢 这电影从stoke on trent 的 Quality Hotel Stoke 看到London 用了3个月时间 2009.12.25 London
无论何种境况,他都能这么淡定,有点假了。而贯穿始终的主旨爱情戏也同样生涩,毫无荡然回肠的质感。
其实还可以演得更好
陈坤是中生代演员中为数不多可以胜任各类题材的男演员。剧情片、文艺片、商业大片、主旋律、青春片等等都被他演绎的游刃有余,只是这个故事欠了些火候,演员的表演空间被挤压了,虽为遗作但并不精彩。
附庸风雅得很无味
三分给陈逸飞,美术瞎搞了。
拍的不错 逸飞老师
曾黎和王雅捷是同一种类型。
一般般
演员选成这样,可惜了这个画面了
很一般。
短了,如果片长再长1个小时或更长,这片子就有味道了。
陈逸飞讲故事还是不行,磕磕巴巴的感觉
广东惠州TCL出品,浪费电…影。我真的替导演觉得痛心,为了这样一部片子积劳成疾,劳命都不要……哎,真不值得啊。
好片。为陈坤的半道接班鼓掌,更应为陈逸飞的理念鼓掌。
理发师想要你的命好简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