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似乎少有为女性专门拍摄的作品,女性题材在商业电影的大潮中似乎总不是那么的适用。人们习惯于一种弱女子的思维,因此在很多影视作品中,女性的形象永远是处于依附地位的。他们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即使是表面上的独立生活,其实本质上还是处于取悦男性的地位。几乎很少有影片将一个女人所有的情感以及生活环境很好的展现。因此,当我们面对着一部很不错的女性题材的电影,我们该有多么的惊喜。
1992年,夏刚导演拍摄了一部名为《大撒把》的电影,该片讲述了一个妻子出国的丈夫与一个丈夫出国的妻子从相遇到相知,最后到相爱。这个妻子在最后时刻终于选择留了下来,与陪伴了自己好几年的这个“丈夫”在一起。该片为我们讲述了当时国内的一些特殊人群的生活。但是在深度上却显得有点不足,而且那部电影是以葛优主演的丈夫为视角,来为我们娓娓道来的。对于徐帆饰演的妻子,给她的定位仅仅是一个陪衬。相比较而言,一年之后,本片中为我们描述的故事似乎更加有味道。
《留守女士》是导演胡雪杨的第一部电影长片,对于他我们可能很陌生,但是对于2003年的那部林心如,蒋勤勤主演的《半生缘》,相信大家一定很熟悉。本片是少有的以女性视角为主旨的影片。相信这在中国影史上绝对是独树一帜的存在。因此,同样是那群特殊的人群,本片的意义似乎比《大撒把》要深刻很多。但是很遗憾,知道本片并且看过的人却寥寥无几。截止现在,只有不过两百人观看了本片,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留守女士》讲述了丈夫远赴旧金山工作,妻子乃雪独自留在家中,一日,听闻旧金山地震,慌乱中拨通了丈夫电话的妻子听到了一个陌生女人的声音。此后,乃雪的丈夫想要与她断绝夫妻关系,乃雪在这个时候邂逅了妻子出国的留守男士,嘉东。很快,高大帅气的嘉东跟与同病相怜的乃雪相爱了。他们各自诉说着自己的遭遇,逐渐的从共鸣中擦出了火花。
而与此同时,乃雪从丈夫背叛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但是好景不长,嘉东的妻子回国了。这个时候的嘉东陷入到了两难的境地。乃雪也怀孕了,痛苦之余的她这才明白了那一晚电话那头的女声。最终,她决定离开这个城市去国外。开始自己的孤独之旅。
本片的意义就在于完全是以女性的视角来为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的。乃雪的生活并没有对于男性有着任何的依附。在以往我们的现代影视作品中,女性多为一种伴随者的状态,对于男性从来没有超越或者是可以很自由随性的出入。
本片则是不同,对于乃雪而言,嘉东更像是一个华丽的附庸,她对于嘉东的爱很是浓烈,但是当她知道嘉东的妻子回国后,却一下子清醒了。如果是正常的男性视角编剧逻辑的话,一定不会少了两个女人之间的争斗,但是这样的情景却没有出现在乃雪的世界里。嘉东对于他来说只不过是一个特殊时间段的伴侣而已,有了他生活会丰富多彩,没有的话,一切依旧是能过得去。嘉东从来没有为她带来什么。同样的,即使是怀孕这样的大事,她也没有一次要挟。这才是一个女人的电影,仅仅是出于这个主题,本片就可以为自己赢得掌声。
孤独的灵魂是需要安慰的,但是这种安慰并不是一定要以男性为内核,女性为附庸。我们的男性题材影片太多了。像这种非常异类的女性题材的作品,似乎才是我们所需要追求刻画的新领域。众所周知,在亚洲范围内,我国的女性的地位是最高的,但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却少有专门为女性刻画的影视作品,这实在是一件让人汗颜的事情。
以往我们所熟悉的影视作品中,虽然女主是一个大女人,但是其结果却依旧是要迎来争夺某一位核心男性作为故事发展的诱因。而这种胜利,似乎并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他的根本依旧是男权社会的胜利,对于女性并没有什么指导意义。而本片则不同,它不同于传统营销自媒体,对于女性用以物质进行包装,提倡女性享受一切。她只不过给予了女性真正平等的权力,本片的女主人公乃雪从头至尾都是独立的,即使是怀孕,自己也能华丽的转身,这才是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
真希望以后的影视作品能真正做到尊重女人,而不是仅仅将女人作为附庸。1993年的《留守女士》是一部值得我们尊重的作品。
少女心曾经为孙淳荡漾一下
众多的消费意象。修晶双非常美。
看出了安东尼奥尼的赶脚一刚。。
那时候的大龄女子真漂亮。
当年看时,觉得胡雪杨是最有才华的导演。
待重看。
出国潮背景下的婚姻,女人的抉择过程,心理斗争。
根据同名话剧改编。男性、女性对留守生活有着不同态度,在其背后是90年代的中国和彼时的“东西方”世界。
孙淳,修晶双!!!!
可以和京派的同类题材《大撒把》(1992)结合着看。这类影片另一个贡献意义就是把那个年代的特定城市风貌,社会人文风情,一一留存在影像里。
没处理成大撒把那样的爱情喜剧,有一些伦理道德的思考,不少细节挺不错的。
胡雪杨导演的作品,90年代上海改革开放小资时髦,这城市还没有那么多人的时候,以前的大世界,上海音乐厅的建筑还真的挺怀旧的呢。孙春真的是超帅,肖金双的大眼睛长腿气质真的很有女人味。这部题材挺新颖的,出国热,家属成留守互取温暖
小资镜头比比皆是,安妮宝贝影视版,可以当作上世纪城市生活风光片
3.5 上世纪九十年代魔都的城市气氛全在这部电影里了。和同类题材的《大撒把》比思路完全不同,更加往含混的情感面深入,但这个角度切入就太考验导演水平了。
1993.05.12
女主气质极符合我的审美 深得我心 孙淳和赵文瑄年轻完全是一个路子嘛。外国资本的渗入 有些花样年华爱情的影子 虽说是所谓的留守 有种被抛弃的意味 然而女主说的那句各得其所也表达出对平等的追求 女性对家的坚守和拯救 有几个镜头是极有力度的 琪琪接电话 乃青放鸽子和听见电话铃从座位上站起的爱森斯坦式montage 有点儿意思
还挺先锋的
蛮好,地道。还原90年代的上海景象,时代气质,留守的女人和男人,欲望和道德的双重困境。反复选用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单一生硬,指向性过浓,和整体氛围格格不入。修晶双,大青衣的气质瞩目,柔媚优雅,那一头齐腰长发温柔似水;剪短三千烦恼丝后,气质陡然变得干练硬气。孙淳,漂亮面孔的男人果然靠不住,没肩膀没担当。
怎么着也应该在大撒把之上。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