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中央八套看的电视剧了。虽然是很多年前看的,但是里面的故事、人物、情感挣扎,依然是那么生动地存在在记忆里。
原著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改编成电视剧看起来依然是个很动人的故事。说它动人,似乎有些残忍。故事里充满了挣扎、不甘、与现实的残酷,妥协似乎是必须的,哪怕是妥协了也不见得能好好活下去。
我还记得那一堵高高的墙,以及从外面洒落进来的月光,月牙越升越高,朦朦胧胧地照在地上。
我也记得那一双绿绸缎的拖鞋,它曾经很光亮,又变得脏兮兮破破烂烂。听闻他要来,她把拖鞋翻出来,又着急地藏起来。好像是要把自己的不堪也一起遮盖。
我想告诉她,没关系的,月牙儿与阳光最后都会一直呆在夜晚和白天,他们都努力的存在着。
《月牙儿》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阳光》是《月牙儿》的姊妹篇。该剧即是由这两个中篇连同老舍先生的另一短篇《微神》揉在一起改编而成的。
两个人物刻画的很生动,女人的挣扎,痛苦,心中的压抑和挣脱都淋漓尽致,很心疼张小月,希望她有个幸福的结局。
老舍的文章没有太强烈的冲突,却能看进人的心里,挺好。
悲剧是一桩心病,时不时地,似猫爪挠心一样让你难受,终究放不下。 所以那么多年过去了,想起来仍就给补了看完。 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一些片段,不知道前因后果。只记得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变成了妓女,她的爱人来接她,她却没有没跟他走。她是一脸迷茫绝望的样子。 小时候不懂,月儿为什么宁愿独自面对苦难的生活,也不愿意和爱人一起下南洋。就像不明白魂断蓝桥里,罗伯特从战场生还,回来要与玛拉共度余生,但是玛拉最终还是选择一步步走向滑铁卢桥,一跃而下。 现在想来,处在女性生而低微的底层世界里,即使不能为自己的人生做主,也要守住内心那一份纯洁的爱。现在已面目全非,未来未卜,只有回忆,回忆里,一切仍然是美好的模样。 剧里面,除了在月儿留下一封书信,与长庚诀别的时候,仍旧感到痛惜流泪外, 最后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月儿在监狱里望着窗外,对那个吃人的世界,那个“人是兽,钱是兽的胆子”的世界,不曾有半分留恋,宁愿在囚牢里度过余生。 看完,突然有种要替月儿在现在这个世界活一次的想法。她不用去“卖”,她可以像男人一样工作挣钱,养活自己,并获得尊重。虽然女性现在依然是弱势群体,但至少可以选择安稳的过一辈子,不会走投无路,被逼“堕落”。 然而看完剧,不禁自问: 女性,要成为一名怎样的女性? 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我?
刚给朋友推荐了《月牙儿与阳光》,改变自老舍的著作《月牙儿》和《阳光》。一直不喜欢读老舍的文章,总是被他庞大的人物阵容、激烈的社会变迁、悲苦的角色命运以及那最底层的观察视角疏离得敬而远之。我情愿品咂林语堂行云流水的语言,齿颊留芳,玩味钱钟书戛然而止的讽刺,掩卷沉思,触摸张爱玲尘埃抖落的爱恋,沧海桑田……我曾经是个热爱生活、渴望温情的简单女孩。 然而人总是要成长的,再平淡的生活也难免有顺境逆境,有时侯会突然看不到希望,曾经的开朗乐观暂时短路,只剩下恐惧和无助。看了《月牙儿与阳光》后,我被故事里两个女主角天各一方的人生和殊途同归的命运深深地震撼了。两个女孩,张小月出身贫寒、家徒四壁,清苦的童年和艰难的世道没有压抑她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幸福的渴望;罗灿阳出身官宦、千金之躯,自小的万千宠爱和荒诞的家族矛盾形成了她张扬倔强的个性。美貌、聪慧、顽强不屈使得两个女孩在物欲横流的芸芸乱世中与众不同。而故事就在希望与绝望之间纠缠不清。 有生就有希望,纵使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张小月也会希望冬天不要太冷、路上能多拣一些煤渣、母亲能少挨继父的打骂、生死未卜的情人突然出现在面前;而衣食无忧的罗灿阳更是希望父母关系融洽、所有的孩子都乐意陪自己玩、继母早点从家里消失,拥有一份自由热烈的爱情……希望是简单而本能的。 树欲静而风不止。多舛的命运就在一次次满足人们简单的愿望,让人仿佛触碰到幸福边缘的同时无情地扼杀生的希望,陷入无边的黑暗。 绝望是没有尽头的煎熬。张小月善良热情、勤劳淳朴,当她历尽坎坷沦为街娼,重逢的母亲擦干眼泪望着久病初愈的女儿说:“多吃点饭,好有力气接活啊!”时,我感受到的没有遗憾、指责、愤慨,只有埋葬在绝望中深深的无奈。相比之下,罗灿阳性格乖张傲慢、仗势欺人,一切的苦果似乎都是自作自受。然而她无论是被爱人遗弃、被丈夫羞辱还是被亲人拒绝,都能摆出一副玩世不恭、无限生机的倔强,我不免暗暗佩服。当父亲的政敌为了利用她要营救她逃离关押她的牢房时,她居然说:“这里吃的不赖,我出去连个住的地儿都没有呢。”太阳升起了又落山了,人来了又走了,爱情降临了又死去了。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毁了给人看。 我一直在想,我们读悲剧的意义是什么呢。感叹别人悲惨的命运?欣慰自己平淡的人生?看清世俗的丑恶嘴脸,还是鼓舞与一切困难抗争的斗志?当看到悲剧中人物逆来顺受、麻木地任凭着生活的凌迟时,我们往往会善意地希望他们死去,死亡是一切悲剧的解脱。 如果顺着故事的思路,仿佛自己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厄运让人猝不及防,命运实在无需准备。然而生活的乐趣就在于他的变化无常,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没有永远的喜剧也没有永远的悲剧。现实生活无法改变,我们唯一能变的是自己,通过改变自己去影响身边的一点一滴。人生的路漫长而曲折,有人的路光明坦荡,有人的路上荆棘密布,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再苦再难也要亲身走下去,生活的书页必须一页页翻过,就像天上的飞机,没有刹车也没有倒挡。 白岩松那本《痛并快乐着》,里面有句话对我影响颇深:“每次遇到困难,我就想象是在过隧道,总有看到光明的那一刻。”我回避悲剧,是为了回避他惨淡绝望的结局,其实我们无需接受作者展现给我们的结果,从小听故事我们就懂得问:“然后呢?”有“然后”就有生生不息的希望。世上哪有永恒,顺境逆境都是暂时的。君子其所谋者大,则必有所忍;其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 谨以此文送给暂时看不到希望的朋友。
就记得原著里,月牙儿说,我妈妈总是在洗袜子
今天看《月牙儿》,想起以前看过这部剧。当时的女人为生存不得已去出卖自己,她们的沉沦是让人同情而心痛的,然而现在的某些女性甚至女孩,是为了什么……
三宝的配乐真不错 就不明白这剧怎么当时就没水花呢
看得人好揪心……
黃磊老師你的反派真是不給力。好色都好的那麼沒說服力。
那年高三偷着看完的。那首凄凉的民谣太有感觉了。。。
看到小月和灿阳殊途同归,最后都流落到了妇女管教所,唏嘘啊。
印象还是蛮好的一部剧 小时候妈妈告诉我这是老舍的小说改编 后来看了阳光与月牙儿两篇觉得编剧合在一起真是非常棒 两个出身不同的女性对比 最终又殊途同归 时代悲剧性体现得比原著多了层次感。现在有心的文学作品改编剧越来越少估计大家都去搞网络小说改编了。马伊琍演的月牙儿还不错。
又看了一遍,尽管画质差得不像话。小月决定靠卖身为生的时候,应该是全剧最大的亮点,也是老舍先生最想表达的旧社会女性的悲哀,全剧哪哪都是绝望,穷人的绝望,女人的绝望。黄磊唯一的反角儿,看着他当时嫩嫩的脸,还是舍不得恨的。
当时真是被震慑得一塌糊涂,剧本和演员的表演都堪称完美,原著的味道很正
好看。。马伊琍的演技不错~
我竟然看过这个 但只对马伊琍有点印象 后来高中的时候看了小说 现在隐约记得一点 当时觉得为什么有名气的作家都要写这种性爱情节 其实现在也不懂 大概就是我语文一直不好的原因吧(摊手
悲凉 给你一抹惊艳 再深刻感受生无可恋
改编佳作。灰色基调、人情冷暖、命运无常,没有一丝廉价的煽情,很好地还原了原作稳健的笔锋和大气的悲剧格调。女主马伊琍是真稳啊,跟江珊演母女也很有火花。
两个女人最后都很可怜,小时候看这部剧的时候天天晚上剥山核桃,喝全脂甜牛奶,想想都开心
几年前陪奶奶看的
编剧真的太妙了,怎么想到把这三部小说融合在一起的!月牙和阳光放在同一个故事里,最后都是同样的悲剧……
改编得很好,记得是高中的一个暑假CCAV8午夜剧场演通宵,我就连续几个通宵熬完六点多才睡觉。可是为什么不火呢!老舍的原著啊!能差了吗!我挺喜欢演罗灿阳那个女演员~
这个在电视上看过一遍,印象超极深刻。。良心作。。但是不知为什么再也没见重播了。。也不知名。。
今天翻老舍的书才想来这个,把两本书编到一起的故事编剧简直牛逼透了。虽说有的地方还是乱,但是故事还是制造了无限的冲突啊!!当时看这个的时候好喜欢,至今记起来可是好消极啊。